深圳市梅林坐落在深圳市中心梅林片区,毗邻全国示范社区——梅林一村,是拥有40万高素质居民的梅林片区唯一的高级。学校占地面积23454.3 ,生均建筑面积21.45 ,绿化覆盖率61%。 学校现有教学班36个,学生1640多人。教职员工158人,专任教师共127人,其中高级教师88人,一级教师34人,包括2名特级教师、3名全国劳模、4名国家级骨干教师、2名省级骨干教师,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124人(其中硕士3人),全校教职员工平均年龄40.6岁;中层以上干部12人,其中校长1人,副校长3人。教室37间,各种功能室、教辅室61间,图书馆藏书78134册,设备仪器按国家标准配齐。校园网及多媒体平台满足教育教学的需求,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梅林建校于1993年,原为福田区属完全,2000年按照市、区政府教育规划重新布局,实现了初、高中分离办学,我校成为一所区属全日制普通高级,1999年通过区一级学校评估, 2002年顺利通过市一级学校评估,2004年通过省一级学校评估。 学校坚持以“三个面向”为指导,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以人为本、自强不息、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传承、创新、发展”的指导思想,实施 “精细化”管理,强化精品发展意识,突出“文科见长、艺体冒尖”的办学特色。在制度建设、文化建设和环境建设三个维度中着力丰富学校办学的文化内涵,以制度规范和文化引领促进学校高质量、高效率地可持续发展,努力实现“办有特色的现代化学校,育有特长的创新型学生”的办学目标。 近年来,我校励精图志,努力拼搏,立足优质办学,着力内部挖潜,取得了一系列优异成绩,赢得了社会广泛而高度的赞誉。学校于1998年和2006 年先后两次获得深圳市办学效益奖,并先后获得福田区学生行为规范先进学校、福田区心理健康教育达标学校、深圳市安全文明学校、深圳市禁毒示范学校、深圳市花园式园林式达标单位、广东省绿色学校;深圳市体育卫生先进单位、广东省第八届生运动会突出贡献单位;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优秀实验学校、全国中信息技术创新应用示范学校、中国特色教育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体育、艺术学科无论是竞技比赛还是高考升学,多年来一直令社会瞩目,学校高考成绩更是一年上一个台阶:2002年高考上线率75%,进步率P值1.52;2003年高考上线率83.7%,进步率P值1.95,其中,体育特长周慧莲同学以优异成绩考入清华,成为福田区第一个考入清华的学生;2004年高考上线率87%,进步率P值2.15。2006年高考,在全市65所有高考任务的学校中脱颖而出,荣获深圳市高考“突出进步奖”,是全市9所获得此项荣誉的学校之一。由于教育教学效果明显,学校多次被评为深圳市教育教学先进单位。 现在的梅林,已经成为一所育人环境优良、教学设施齐全、学校管理规范、教师队伍精良、校风学风纯正、科研氛围浓厚、教育特色明显、办学效益突出、社会声誉日盛的高级。
广州市南沙第二中学建立于1965年,2000年迁入现址,2006年按省一级黉舍标准扩建为完整中学,属市一级公办黉舍。黉舍地处南沙新城中间,占空中积近140亩,修建面积40488平方米。 2000年至今,黉舍前后被评为广州市一级黉舍、广州市绿色黉舍、广州市安然文明校园、广州市任务教诲标准化黉舍、广州市体育传统项目黉舍、广州市青少年体育俱乐部、首批广州市家长黉舍树模点、广东省黉舍活动场馆向社会开放实倾黉舍、“十一·”五天下教诲技术研讨重点课题《信息技术与学科讲授有效整合的形式及利用体例体系研讨》尝试基地、教诲部“十一·五”《中小门生体质安康办理与促进研讨》打算课题尝试黉舍”、中国西部教诲参谋单位。教诲讲授事迹丰富,特性光鲜。2007、2008年中考持续两年荣获小我总分南沙区第一名和广州市单科满分;美术、体育术科高考专业成绩名列南沙区前茅。师生插手各种竞(比)赛,获国度级嘉奖14人次,省级10人次,市级39人次,区级145人次。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是广东省教育厅和华南师范大学双重领导的省重点中学,师资力量雄厚、名师众多,设施完善,校风纯朴,学风优良,环境优美,是广东省一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改革创新,办学成绩卓著的完全中学,也是广东省首批“省一级学校”。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原广东省副省长王屏山曾在该校任教,并两度担任校长职务。该校拥有一支以本科以上学历为主,以高级教师为骨干的师资队伍。其中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的8人,本科学历的147人;广东省杰出教师3名,特级教师13人,高级教师68人,获得省以上表彰的教师达200多人次。 学校行政领导班子组成:华南师范大学副校长、华南师大附中校长吴颖民;党委书记、副校长李璧亮;副校长杨小村;副校长朱子平。 各级领导对该校关怀备至。1990 年 6 月,江泽民总书记亲临学校视察,对该校办学成绩给予高度评价,并作 “ 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的题词。 1997 年至 1999 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李长春,教育部长陈至立,副部长吕福源,前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等领导同志先后视察该校,充分肯定了该校所取得的优异成绩。 该校自1952 年由中山大学附中、岭南大学附中、华南联大附中、广东文理学院附中四所中学合并成华南师院附中以来,人才辈出,已经培养出两万多名毕业生,据不完全统计,校友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 4 名,中国工程院院士 3 名,第三世界国家科学院院士 1 名,正副教授、研究员、高级工程师等专家学者约二千名。有数以百计的校友走上党政机关领导岗位,有数以千计的校友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 近十多年来,华附学生中有40多人次参加国家中学生奥林匹克集训队。至2008年9月止,获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8枚,银牌3枚,铜牌2枚;获国际物理1枚,化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2枚,银牌1枚,国际天文奥赛金牌1枚,国际天文及天体物理奥赛金牌1枚,还获得国际地理奥赛中国的唯一两枚奖牌;获国际环境科研项目奥林匹克竞赛金牌1枚;获亚洲物理奥林匹克竞赛金牌1枚;获俄罗斯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4枚,银牌7枚。国际奥赛金牌居全国之首。 20多年来,该校学生高考本科率平均达到98%以上,其中考取重点大学的占85%左右,广东高考状元和单科第一名大部分是该校学生。 华南师大附中之所以长盛不衰、越办越好,关键在于改革创新。早在合校初期的50年代,该校就率先开展了“以‘启发式’教学为重点的课堂教学改革”;进入60年代后,该校率先实行“课外活动”创新;80年代以来,该校最早在全国普教系统中实施“按程度分层次教学”,即部分学科按学生认知和能力水平的不同程度组织教学。这些改革创新,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在全国普教系统产生了很好的影响。 为了把华南师大附中办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学校,办学质量、水平不断跃上新的台阶,1996年,该校提出了改革的新思路──“1248工程”。 “1”是一个宗旨──以完整的现代教育塑造高素质的现代人; “2”是两手抓──一手抓改革,一手抓建设。 “4”是四个模式:因材施教──个别化、个性化的教学模式;立志成才──激励型的德育模式;优质高效──效率与效益型的后勤服务模式;科学民主──舒畅型的学校管理模式。 “8”是“八个一”的素质要求。 近两年来,该校突出以因材施教为核心的个别化、个性化教学模式,以学生自主发展为本,以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为重,以个别化为发端,以个性化为归宿,努力构建多元化、现代化、国际化的课程体系。随着校园网的建成开通,该校教职工经过全面的培训,自觉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于教学、德育等各个领域已蔚然成风,涌现出一批骨干教师和优秀课例。 该校德育工作特色鲜明,成效显著,建立了完善的德育管理体制和一支朝气蓬勃的德育工作队伍,年度德育工作形成序列。高二学生到农村学农,高初中新生学军等专题活动扎实独特。体育卫生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宿舍管理井井有条。学生的体质状况及体育成绩均居广东省中学前列,并向高校输送了许多体育尖子。 在各级领导的关怀鼓励下,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华南师大附中办出了自己的特色: 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注重基础,鼓励冒尖。 合理负担,讲究学法。 内外相促,教学相长。 民主决策,科学管理。 坚持改革,着眼未来。 为了实现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科教兴粤”的发展战略,该校将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坚定不移地贯彻党和国家关于素质教育的方针政策,坚定不移地落实“以完整的现代教育,塑造高素质的现代人”的办学宗旨,以“深化改革,强化管理,注重科研,开源节流”为指导思想,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广东在本世纪初叶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全国在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培养一批又一批政治合格、思想过硬、品行高尚、知识丰富、善于创新、积极实践的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把华南师大附中办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现代化中学而努力。
北惯中学始建于1958年,是一所州里黉舍,2004年11月升格为“市一级黉舍”。几年来,在本地党委当局以及下级教诲部分的直接带领下,办学前提以及办理程度不竭进步。黉舍现有34个讲授班,有门生2453人,教职工142人,门生来源于本镇15个村委及北惯镇新圩,生源人丁3.9万。北惯中黉舍园开阔,绿树成荫,环境清幽。校园占空中积86000平方米,均匀占空中积38.7平方米,校舍占空中积16500平方米,生均6.1平方米,校园内设有200米环形跑道;设有100米直跑道2级;有二个水泥篮球场以及别的体育设施。设有电脑室2个,有电脑116台;说话室1个;多媒体电教平台室2个;物理尝试室2个;物理仪器室1个;化学尝试室2个;化学仪器室1个;美术室1个;体育室2个;图书室1个(现藏有图书65000册);门生阅览室1个。黉舍装置有教诲卫星领受体系,完成了双机一幕进讲堂,讲授当代化手腕不竭进步。黉舍现有西席132人,此中初级西席13人。中学一级西席51人,兼任西席学历达标率100%。西席步队布局公道,师资力量薄弱,教诲讲授才气才气纵横强。黉舍有16位班子成员,此中8位本迷信历,其他为大学专迷信历。黉舍班子成员精诚连合,乐为西席办事,使我校各项事情获得明显效果。 北惯中学是阳江一所有四十多年历史的著名中学,它创于1963年,经历农业中学、农林中学、北惯高级中学和北惯初级中学等四个历史阶段,在上级教育部门和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各届师生艰苦奋斗,使学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简到完善,现在已成为一所设备完善,校园校貌,今非昔比的初级中学,现在的教学楼、宿舍楼、实验楼、运动场,师生从几十人到几百人,它为国家和社会,为现代化建设,培育了大批的社会精英和在批熟练的劳动者,其中有在中央任职和省府、省厅任职的部厅级干部和一批大学校长、教授,在市县担任要职的处、科(局)级干部一大批,更有众多的经济界企业老总和成功人事,还有一批又一批的中小学校长和教师。 几十年来,学校硬件建设取得很大成绩的同时,精神文明建设和教学上也取得可喜的成就,学校不但在勤工俭学方面创造了辉煌,为公社和教育部门节约了大批资金,在这段时间我们不但要从学校内的各种体力劳动,还数以百次参加防洪抢险,五进蛤沟水库劳动,四朗联围抢险,四平抢险,圩头抢险,那味开挖疏通河,下乡抢插、抢收,师生的足迹踏遍北惯的山山水水和各个村落,通过这些艰苦的劳动不但磨练师生的坚强意志,增强了体质,同时增强了对农村广大农民群众的情感,可以说北惯中学那个时代的学生战天斗地的风雨中成长起来的。 在人才成长方面,可以说学校为我们国家特别是阳江培养了大批精英,其中有中央部级干部,如四朗的蔡立权(73届高中毕业)任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四朗梁湖江(79届高中毕业)任职广东省人民政府,林进胜(林屋)省水利厅副厅级干部,丹载的许宗祥(72届毕业)任职中山大学副校长后调任体育学院院长;丹载的许连福(73届毕业)任体育局局长;还有一批专家教授如:东莺的梁富积(79届高中毕业)现任中国化学工业部桂林橡胶研究院总工程师,梁德才、黄开红、许高泰、何能安、许步刚(已移居美国)等教授分别任职于广东科技干部学院、中山医科大学、高州职院、湛江海洋大学和广东外语学院。梁越强(东莺)北惯中学初中毕业考上湛江一中,现在在阳江铁通公司技术相当权威。
创办于1905年3月的高州二中,是粤西地区办学历史最悠久的学校之一。该校历经了一个世纪的风雨,发生过许多的动人故事,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培育出大批的仁人志士。现已发展成为有60多个教学班、师生员工近6000人的高级中学。 高州市第二中学成立于1905年3月15日,原名“茂名中学堂”,是一间英才辈出的百年名校。 1996年4月被评 为广东省一级学校,2008年12月被定为广东省第三批知识产权教育试点学校。现已发展成为有71个教学班、师生员工5000多人的独立高中。 一个多世纪以来,高州二中可谓英才辈出,为我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远在革命战争年代,高州二中就培养了大批为争取民族解放披肝沥胆的革命志士,如沙田起义总指挥李雅可,广东南路游击队总指挥梁弘道、李一鸣等等。 解放后,大批高州二中学子成长为国家建设的栋梁。在军政界,有原广东省军区后勤部部长邓吉趋,原广州空军师政委邓震林,新疆部队原某师政委黄光海,原重庆市市委副书记龙若虞,原广州市副市长杨毅,原茂名市市长黄春藻,茂名市政协副主席阙洪坤,茂名市人民政府秘书长、办公室主任吴刚强等均出自高州二中。在学界,有参与神舟5号、神舟6号研制的中科院空间科学应用研究中心研究员、研究室主任吴汉基,著名画家丁衍镛,著名生物学家、华师大生物系博士生导师莫熙穆教授,著名版画家卢西林,地质学家李四光秘书兼地质报主编张祥光等一大批专家学者。在商界,有香港著名实业家江茂森、赖鸿汉,广州眼镜总商会会长罗科等名流。
大岗中学建立于1968年8月,坐落在大岗墟镇,校园占空中积32016平方米,全校现有49个讲授班,3260论理门生,教职工147人。学校建有讲授楼三幢,迷信楼一幢,门生宿舍楼二幢,西席宿舍楼三幢,门生食堂一幢,别的用房一幢。 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大岗中学坐落在广东省肇庆市内,历史悠久,底蕴丰厚,人才辈出,是学生腾飞的摇篮,教师成长的沃野。学校拥有一支团结、实干、高素质的具有开拓精神的教师队伍,曾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优秀教师,有全国优秀班主任、全国优秀体育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教师们凭着开放的教育思想,领先的科研,以良好的素质,进取的态度,奉献的精神和踏实的作风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学生。学校以"开发潜能、发展个性"为育人理念,从整体改革实验到差异教育的研究从二级循环活动的尝试到创新教育的思考以及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的探索,捕捉着现代教育最敏感的话题,走在教育改革的前沿。学校一贯坚持"品牌、质量、服务"的意识,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以一流的教育质量树立了自身的品牌形象,赢得了社会的赞誉,是老百姓心目中最好的学校之一。
学校坐落于东莞市东城区余屋社区,是一所经东莞市教育局批准的高起点、高标准建设的九年一贯制公益性民办学校,校园占地总面积45亩,设有小学部、初中部,学校的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三区分开,篮球场旁紧邻天天乐幼儿园。学校毗邻东江,背靠青山,远离闹市,交通便利,环境优美,设备设施完善,配有电脑室、语音室,多媒体室,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书画室,音乐、舞蹈室,广播室等,室外运动区域宽广,修建了200m标准塑胶环形跑道、标准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场,为学生提供了宽阔的活动场所。完备的设施,优越的环境,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了可靠的保障。东城春晖学校坐落于东莞市东城区余屋社区,是一所经东莞市教 育局批准的高起点、高标准建设的九年一贯制公益性民办学校,校园占地总面积45亩,设有小学部、初中部,学校的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三区分开,篮球场旁 紧邻天天乐幼儿园。学校毗邻东江,背靠青山,远离闹市,交通便利,环境优美,设备设施完善,配有电脑室、语音室,多媒体室,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书画 室,音乐、舞蹈室,广播室等,室外运动区域宽广,修建了200m标准塑胶环形跑道、标准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场,为学生提供了宽阔的活动场所。完备的设施,优越的环境,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