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重点级别:地市级重点中学 崇左中学创办于1757年,其前身是清乾隆年代知府查礼建造的丽江书院,后又曾改为“太平府预备中学堂”,“崇善县立初级中学”,“崇左县第一初级中学”。学校位于太平镇东面,左江河水依旁而过,占地面积105亩,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教学区、教工生活区、学生宿舍区以及娱乐场所划分明显、布局合理,校园花带、草地、绿树相互映衬,育人环境优美,先后被自治区评为爱国卫生“先进单位”、贯彻体育卫生两个条例“优秀学校”,地区评为“文明学校”、“优美校园”单位。 崇左中学是全县唯一的一所普通高中,肩负着面向全县招生的繁重任务,从这里已经走出了1.8万多名投身祖国建设的人才和劳动者,其中有一批出类拔萃的优秀人物,如著名高级工程师、七届全国人大代表文戈(女),获科学院理论成果奖和科技攻关奖的著名高级工程师陈敏容,原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自治区人民政府顾问梁成业等都曾在这里就读。 学校目前拥有36个高中教学班,在校学生2000多人,教职工154人,专任教师114人,其中特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10人,中级教师46人,地区学科带头人2人,地区骨干教师10人,占比例多数的年轻教师正以他们特有的青春活力和敏捷思维活跃在崇左中学教坛上,为实现学校“崇善、求真、创新”的办学宗旨而辛勤耕耘。 为加快少数民族教育的发展步伐,崇左中学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提出了5年内创建自治区示范 性普通高中的目标,在更新观念、校园建设、设备添置、教师培训等方面加大力度。已被列入广西示范性普通高中第一批立项建设的崇左中学经过调整办学思路,深化改革,重点建设,将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
南宁三中是中国百强中学、广西首批重点中学、广西首批示范性高中。学校始于1897年维新人士余镜清创办的南宁乌龙寺讲堂,曾用过的校名有广西省立第一中学、广西省立第一高中、广西省立第一联中、南宁中学、南宁高中等,1955年改为现名。历经112年办学历史的洗礼,南宁三中以“真•爱教育”的办学思想和“德育为先,文理并重,崇尚一流”的办学特色饮誉华夏大地,成为莘莘学子向往的求知殿堂。学校坐落在秀丽的青山脚下,旖旎的南湖之滨,周边环境佳,交通极为便利。现有56个班级,3200余名学生。校园占地275亩,校内绿树成荫,环境幽雅,拥有广西乃至全国一流的教学楼、图书馆、科学楼、艺术楼、体育馆、学生公寓、学生饭堂等教育、教学、生活设施,而标准的田径运动场、游泳池、网球场、篮球场、排球场、健身房以及中心花园、四大主题园则是同学们课余锻炼或愉悦身心的理想场所。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目前在职的211名教师中有高级教师92人,特级教师14人,市学科带头人45人,国家级骨干教师培养对象13人,广西21世纪园丁工程A类培养对象29人, 50余人次在国家级或自治区级课堂教学竞赛中荣获第一名或一等奖,近90名教师完成了硕士或研究生课程的学习。南宁三中党总支是学校师教师中的先锋和核心,下设有高一、高二、高三、行政、离退休共五个党支部。截至目前,共有党员162人(其中在职为109人,离退休53人),在六位校领导中有5位是中共党员。现任党总支书记黄河清。始终坚持把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保证正确的办学方向放在工作的首位,工作中长期树立党的形象,培养进步青年,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多年来,三中党总支的工作,受到了全体师生的充分认可和上级党组织的高度评价,先后被评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先进基层党组织”、 “全区先进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南宁市教育局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各种荣誉。深厚的文化底蕴、严谨的教风学风,孕育了一代又一代三中学子的茁壮成长。这些学子中,有的后来成为了国家和政府领导人,如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甘苦、原右江工农民主政府主席雷经天、原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于维栋等;有的成为了军事、科技、经济、艺术、体育界精英,如著名将军莫文骅、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京文、美国因美石油公司总裁蒙培、著名指挥家陈传熙、世界技巧冠军陈铁等;有的进入国外知名大学深造,如哈佛大学博士林映晞、陆向华,普林斯顿大学博士麻晓娟,贝尔实验室博士王子南等。进入新世纪后,在“真•爱教育”办学思想的熏陶和哺育下,一大批三中优秀学子在与同类学校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在全国高中数、理、化、信息学联赛或奥林匹克竞赛、全国中学生机器人大赛、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全国英语能力大赛、全国“讲公德、守法纪”演讲比赛、全国“正泰品学奖”、雅典奥运会广西火炬手选拔赛、广西中小学艺术节舞蹈比赛、广西啦啦操大赛中,三中学生或团队屡获第一名或一等奖。2007年1月校艺术团表演的舞蹈《天琴世代有传人》获全国中小学艺术展演大赛一等奖,校啦啦操队于2007年4月代表中国赴美参加世界啦啦操锦标赛。学校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特色鲜明的“实践—体验—引导—升华”实践型德育模式受到了原教育部长陈至立的高度评价。学校的元旦大型通宵系列活动、国际民歌节三中歌台、“新蕾”艺术节、四大德育基地实践活动(百色德育基地、崇左理想教育基地、凭祥校外活动基地、武鸣现代农业劳动基地)、校园电视台等校园文化品牌,成为了广西教育走向五湖四海的一张张亮丽的名片。2006年起开设的“南宁三中名师名家名人讲坛”,已先后邀请“200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洪战辉、著名作家刘墉、首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东西、新东方英语创始人俞敏洪、中国火箭专家廖少英、国家对撞器专家罗应雄、核能专家曾文星、电磁专家周寿增、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京文、高初中仅读了4年便考入清华现已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读博的胡人予等来校作报告,极大地开阔了师生们的视野,熏陶了师生的情操。南宁三中历年高考成绩优异,重点、本科率长期名列广西前茅,尖子生成绩突出,每年均向清华、北大、复旦、浙大、南京大学等各所重点大学输送数百名优秀学子。2003年以来共培养出17名广西高考状元,状元数位居广西第一;学校先后被广州军区、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北航、哈工大、中大、湖南大学、中国传媒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多所重点高校授予“优秀生源基地”光荣称号。学科奥赛非常突出,学校每年均有多名学子入选广西奥赛队代表广西参加全国奥赛决赛并勇创佳绩,其中2002--2008年共有19名学生入选广西奥赛队。2007届学生中,数、理、化、信息学四个学科三中均有学生入选广西奥赛队,代表广西参加全国决赛,其中化学、信息学两个学科三中学子均以广西第一名的身份入选广西奥赛队;2008年9月以来共有40人次通过学科奥赛获得高考20分的加分,并取得清华、北大等名校的保送或自主招生的资格。南宁三中的国际交流活动日益频繁,先后与美、英、法、德、日、韩、澳、加拿大、俄罗斯等数十个国家的教育组织和学校进行互访和交流。2007年11月学校分别与美国著名的乔治·美森高中、澳大利亚本迪戈高中签定国际友好学校协议,于2008 年起每年选派学生前往两校进行短期和中长期教育考察交流。学校目前正积极筹划国际部,探索国际合作办学模式。
广西大学附中,历经大半世纪,现已发展为一所有130多名教职员工,42个教学班,4000多名学生的完全中学,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办学理念,学校遵循“依法治校、德育立校、科研兴校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的办学思路,坚定“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创南疆名校”的目标,创学校获得了教育部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学校、自治区传统体育项目先进学校、广西贯彻学校体育工作卫生工作两个《条例》的优秀学校、南宁市教育系统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南宁市文明单位、市双拥标兵单位等荣誉称号。 学校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其中特级教师5人,高级教师43人,有二十多名教师研究生毕业和在读,90多名本科毕业。学校以科研兴校为龙头,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根本。学校初、高中毕业班教学评估和毕业合格率名列南宁市前茅,特别是初中的教学质量一直在南宁市乃至全区享有较高的声誉。学校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方面成果显著,有一支打入全国中学生运动会决赛的排球队伍,有一支在南宁市中学生艺术节上折桂的文艺队,有一支获得“全国长江小小科学家”称号、在全国电脑机器人大赛和南宁市科技作品比赛中屡创佳绩的学生科技队伍。2006年,学校的啦啦操队赴美国参加世界啦啦操锦标赛,获银牌。 广西大学附中以其培养拔尖人材,全面发挥特长的素质教育特色在企事业办学中独树一帜,乘着广西大学211工程建设的东风,一所环境优雅、风格鲜明、设施一流的广西大学附中新校园即将从蓝图变为现实,广西大学附中已满怀信心阔步向前。 2007年高考中,一本上线28%,2本上线率66%,本科上线率94%。补习班一本上线率75%。
大化二中简介 砥砺奋进,岁月流金。染红水河之灵秀,汲将军山之神韵。大化二中位于广西电都大化瑶族自治县,坐落于县城将军山脚下,是大化县两所普通高中之一。前身为“都安县大化中学”,创建于1968年,1989年更名为大化二中,并升格为县直高完中。建校以来,在历届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关怀下,几任领导和全校师生勤勉前行,开拓创新,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办学规模不断壮大、办学设施不断完善,2003年被自治区教育厅确立为自治区普通高中一级学校。2014年实现初高中完全剥离,我校纯粹办高中并提出创办艺体特色学校的办学思路。 彰往考来,发扬踔厉。经几代二中人的披荆斩棘、锐意进取,目前,学校有53个教学班,其中艺术班12个,体育班6个。在校生3500余人。教职工227人,专任教师198人;研究生学历2人,本科210人;中学高级教师职称63人,中学一级教师126人。学校占地面积近60亩,建筑面积 33386m2。现有教学楼4栋,实验综合楼1栋,科教楼1栋,艺术楼1栋,学生公寓楼6栋,学生食堂1栋;多媒体阶梯教室2个,多媒体教学平台教室60个。篮球场10个,七人制足球场1个,塑胶跑道1个。我校是河池市第一个宿舍、教室全部安装空调的学校,学习环境一流。 铸造品牌,彰显特色。大化二中以“做学生喜爱的老师,办人民满意的学校”为办学目标,以“团结 勤奋 求实 创新”为校训,以“勤奋学习 立志成才”为学风,以“关爱每一个学生,培育适应社会发展的新一代”为办学理念,以“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特色强校”为办学思路,勤勉努力,取得了突出的办学成果。(一)努力克服学生基础薄弱、起点低的困难,树立雄心,奋力拼搏,年年都圆满或超额完成县、市教育局下达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如2017年高考,河池市教育局下达的高考本科上线目标40人,我校有71人上本科线。2017年仅艺术一个班就有37人双上本科线,上线率达80%。几年来学校先后荣获河池市“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目标管理乙级二等奖”、“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目标管理二等奖”等称号。(二)教育科研成果令人鼓舞:2004年、2009年分别承担国家教育部子课题——“学校团体心理辅导方式方法的研究”及“学校团体心理辅导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与实验”的研究,分别于2006年、2011年荣获国家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2012年承担了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科研课题“教师教学技能创新”的研究,2014年4月已顺利结题并荣获国家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2015年6月获得“大化县科技进步一等奖”。 励精图治,笃行致远。大化二中勤勉奋进,办学综合水平不断提高。近几年来,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单位、全国作文教学先进单位、全国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国家课题研究先进单位、自治区文明单位、自治区和谐学校、广西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广西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先进集体、自治区先进教职工之家、河池市常规管理优秀学校、河池市学校德育工作先进单位、 河池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自治区餐饮服务食品卫生示范单位等荣誉称号。 绘宏图开新卷,传薪火铸辉煌。学校正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为指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科学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共享发展,凝练特色,积蓄优势,铸造品牌,努力建设有特色的普通高中,办家长满意、社会认可、政府放心的学校。 (数据截止2018年5月20日)
南宁二中南宁二中黉舍简介南宁市第二中学,中国百强中学,自治区首批重点中学,自治区首唆使范性浅显高中。前身为创办于1906年的南宁府中书院,曾前后改名为广西省立第一中学、南宁中学、南宁高中等。1954年改现名,直属于南宁市教诲局。南宁二中新民校区位于南宁市中间区,占空中积68亩;凤岭校区位于琅东开辟区, 2008春季学期建成并投入利用,占空中积453亩,布局公道松散,服从齐备,是目前广西最大的中黉舍园之一,也是南宁市委、市当局投入最大、优先生长首府南宁优良教诲重点工程。凤岭校区是“当代化、生态型、园林山川式、文明气味浓烈”的一流校园。在百年的办学过程中,南宁二中构成了“以人的生长为本,师生员工与黉舍共同生长”的办学理念,肯定了“办知论理黉舍,造福一方;创优良教诲,报答社会”的办学主旨,以“启牖聪明,活泼身心”为校训。为国度运送了数以万计的优良毕业生。南宁二中两个校区现有68个讲授班,在校生3905人。全校现有教职工297人,此中,黉舍前后评上特级西席38人。专职西席239人。退职特级西席22人,在岗初级西席104人,占43.8%。有享用国务院当局特别补助的专家2人,广西优良专家2人,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8人,市优良青年专业技术人才13人。有南宁市教坛明星6人,学科带头人45人,讲授骨干93人。南宁市“21世纪花匠工程”(B类)导师团导师16人,国度级中小学骨干西席培养工具8人,广西A类培养工具27人。1、一校两区,设施完美充沛。南宁二平分为两个校区,讲授设备完美。新民校区位于南宁市中间区,占空中积约70亩。凤岭校区是广西校园占空中积最大的高中学府,2008年春季学期正式招生开学,占空中积453亩。凤岭校区启用后,我校在原有根本上新增教研办公楼一座、讲授楼四座、理化生尝试楼两座、藏书楼一座、体育馆一座(凤岭校区在建)、电教综合楼一座、艺术楼一座。凤岭校区有篮球场18个,均匀3.8个班一个篮球场,有一个标准的300米和一个标准400米环形田径场,正在扶植的体育馆和泅水池修建面积6518㎡。校园的讲授区、糊口区、活动区,分别根基明白,布局较公道,校舍、校门、围墙、校道、活动园地井然有条。跟着南宁二中凤岭校区的创办,南宁二中的数字化扶植进入了高速生长期间,900多万的收集、播送、安防投资打造了一个数字化校园和安然校园。同时,两校区推行了无纸化主动办公体系,在进步办公效力的同时,更是将地理地位上相隔较远的两个校区紧密的联络在了一起,为两校区的同一办理和协同生长供应了强无力的信息化保证。2、带领班子布局公道,连合开辟。校级带领任职前提合适国度有关规定。目前有校长1名、书记1名、副校长3名。校级带领5人获初级技术职称,3人研讨生毕业,2人本科毕业,特级西席3人,南宁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3人。均担负过3年以上黉舍中层带领职务。校级带领均经岗亭培训合格,持证上岗。3、迷信施教,构成核心合作力。除了讲授通例外,黉舍夸大“迷信施教”即尊敬门生心机、心机生长阶段,存眷教情、学情,以对西席分批讲授视导、巡查查抄、门生评教、科研阐发学情和考情等手腕加强讲授质量检测,使二中讲授质量一向保持前线。2003年—2008年,南宁二中共有4500名同窗高中毕业,此中有1960名同窗获重点大学登科,3547名同窗获二本登科,4275名同窗获本科登科。2003—2009年,有15论理门生获得高考广西单科第一名,7论理门生获得广西总分状元。此中刘世欢同窗获得2004年广西理科总分状元,青慈阳同窗获得2008年广西理科总分状元,黄嫣、黎璇同窗包办2009年广西文理科总分状元。4、“教在二中”,重视西席专业化生长。黉舍提出“教在二中”的办学理念,力图使黉舍成为每一名教员可持续生长的抱负之地。特别是2002年以来以“西席专业化生长”为抓手,严把讲授质量关,构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西席专业化生长培训形式:推行《西席专业生长手册》,建立校本培训机构,展开教诲科研。黉舍经由过程展开“名师工程”、“青蓝工程”、“分身工程”三项工程促进西席步队的不竭生长。经由过程每一年都有打算地构造新西席上岗培训、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培训、西席各种专题培训(测验命题培训、测验质量阐发培训、课程鼎新培训、当代教诲技术培训、教诲讲授实际等),进步西席专业化程度。使师资步队师德高贵,停业高深,专业性强。5、“学在二中”,特性校本课程培养宠儿。在教诲科研方面标准迷信,建立了完美了课程办理轨制,创作发明性地实际和摸索。构成“特性课程”:学科比赛课程、心机安康课程、研讨性学习课程、课外浏览课程成为二中的特性校本课程。提出“学在二中”的办学理念,力图让黉舍成为每一名同窗调和生长获得胜利的抱负场合。学科比赛课程:数、理、化、生及创新大赛构成一套成熟的培训课程和形式。有专门的西席用专门的比赛课程对门生停止指导、培训等。这使得南宁二中在学科比赛中成绩非常凸起。特别是比来几年来,比赛成绩处于广西抢先。心机安康教诲课程:南宁二中间理安康课程从1996开端,是广西停止心健课程最早的中学。不但是心健课进入讲堂,还创作发明了广西第一所中门生心机安康咨询室,有专职的心机教员讲课及心机咨询。研讨性学习课程:一向以来,二中门生的研讨性学习活动,由门生自在组合,自主选题申报了一百多个课题,他们从课内与课外,黉舍与社会的糊口潮流中不竭的汲取养分。课外浏览课程:黉舍把浏览课排进了课程表。每到上浏览课的时候,门生们能够到书库里自在选书。比来几年来黉舍又建立了三级读书构造收集和活动收集,以读书俱乐部为中间,展开读、写、辩、议、赛五个环节活动,相互参议,联手攻关。6、“三活”育人,德育创新。为实际“以报酬本”的办学理念,我们在门生培养方面以“活的黉舍、活的教员培赡养的门生”为育人目标,培养有学问、眼界高、集大成、襟怀胸怀广的门生。一是构成“年级组文明”。在德育上创新思路,打造德育品牌。二是打造一支班主任步队。扶植活泼灵动的“班级文明”是二中育“博宏”人才的首要手腕。而班级文明的构成,最首要的是班主任步队的扶植。经由过程班主任步队的扶植,使统统班主任对二中文明有认同感,构成团队认识。起首是班主任培训轨制化。每周按期召开班主任事情会商会,每一年按期召开“德育大会”,切磋班主任和年级组长办理思路。其次为了帮忙年青班主任更快的生长,黉舍实施新老班主任结对子项目。再次操纵校表里资本,请校表里优良班主任给全校西席开讲座、访谈,加强班主任实际学习和实务培训,打造优良的班主任步队;每一年评比一批优良班主任,培养和强大优良班主任群体;加强班主任后备步队扶植,经由过程青年西席自主申报、志愿结对的情势,为青年西席加快生长供应杰出的机遇,主动鞭策青年西席参与班级办理,加快班主任后备步队扶植。在主动的班主任步队扶植中,以“年级文明”为纲,构成每个年级分歧的文明特性,以此再共同班主任的本性,打造每个班的“班级文明”,以活泼本性的班级文明构成校园灵动氛围。7、校园文明扶植成品牌文明校园,流光溢彩。“校园文明扶植”分为两个层面,一是经由过程校园文明景观项目来营建多彩、有序、高雅、调和的校园环境。让墙壁说话,使花石传情。让校园景观感化百年二中的人文汗青传统和办学理念,揭示南宁二中百年文明精华,令人文素养和天然景观无机连络调和生长。二是经由过程共青团构造、各种社团构造的丰富多彩的活动,构成有形的、开放的、灵动的校园文明氛围。8、充分阐扬辐射与树模感化。我校主动展开对外联络,尽力拓宽合作办学渠道,国表里友校交换事情也是以闪现出勃勃朝气的气象。一是与外洋高校、高中建立各种友爱干系。与越南河内白文安中学、泰王国曼谷大学建立了友爱黉舍。欢迎与英、韩、奥、加、美教诲拜候团,并派队拜候这些国度,建立友爱来往。二是与兄弟黉舍之间友爱交换。2005年至2008年,我校到区内的兄弟院校和区内高校停止讲座和讲学总计210人次。区表里兄弟黉舍到我校考查交换达75次(不完整统计)。三是操纵支教、停止各种研讨交换会、外出讲学、公开课、树模课、欢迎听课来访西席、各级教诲代表团、课题辐射等多种情势和有效载体,充分阐扬了名校、名师和优良讲授事情的树模和辐射感化。9、办学服从斐然。从南宁二中1906年创办至今,黉舍为社会运送了数以万计的优良门生。近几年来,南宁二中在各级带领的高度正视和经心指导下,在全部教职员工的共同尽力下,获得了必然的办学服从,获得社会各界的承认。黉舍近五年来获得“天下师德扶植先进单位”、“ 天下心机教诲特性黉舍”、“ 第五届天下“优良青少年维权岗”、“2007年度天下中小学思惟品德实际创新勾抢先进单位”、“天下中小学思惟品德扶植优良服从展评一等奖”、“天下教诲体系先进个人”、2003—2008年持续六次荣获南宁市高中毕业班事情成绩出色奖。邮编:530022德律风:(0771)2804263地点: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新民路29号友情援助,中国校园网 http://www.cnxyw.org/
金光中学创办于一九七○年,一九九五年以前是一所设有初、高中的完全中学,学校占地面积96亩。二○○四年春季学期有9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81人,有教职工41人,其中专任教师24人,教辅人员、管理人员6人,门卫4人,内宿生管理员1人,饭堂人员6人。二○○四年学校分离出企业后,移交给西乡塘区教育局管理,现有教职工19人,其中教师15人,教辅、管理人员4人。在入编的教师中,有中学高级教师3人,中学一级教师11人,中学二级教师1人。大学本科毕业8人,在读本科2人,大专毕业7人。学校有主楼为五层的教学楼一栋,建筑面积2184平方米,内设教室20间,办公室6间,文体室1间,财务室1间。有教学实验楼1栋,建筑面积825平方米,内设8间实验室和8间实验准备室。有2栋三层的公寓式学生宿舍,建筑面积2767平方米,可住内宿生600人。
华学教育中小学生艺术培养中心创立于2012年,是专注于开展中小学生的各项艺术培养的教育机构。我们通过对孩子们的开展艺术课程培训,让孩子们培养成良好的艺术习惯,以达到提升孩子们的艺术审美能力和创造性思维,逐渐完善孩子的认识能力、情绪调节能力、人际交往沟通能力等等,这是我们所追求的重要目标。 华学教育中小学生艺术培养中心开设有舞蹈、美术绘画、书法、钢琴电子琴、主持人、高考编导等艺术培养培训课程,为孩子们在艺术培养方面提供了多类别的选择,主要针对年龄段在5岁至18岁的中小学生。 本培养中心总面积达330平方,教学设施齐全,有专业的教学教室和场所,活动空间宽敞明亮;具有强大的师资队伍,她们都是年轻、热心的专业老师,我们拥有多年的教学经验和一整套完善的教学体系;本中心还定期向社会举办中小学生艺术交流活动,为中心的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展现空间,华学教育立志成为广西最优秀的中小学生艺术教育机构。欢迎广大学生、家长前来参观选学!
南宁沛鸿民族中学是南宁市一所国有公办高级完全中学,是全国民族中学示范校、自治区示范性高中。现任校长戴启猛,党总支部书记劳以东,副校长兰瑛、谢朝晓、郑 应、谢翠琼、王海云。 沛鸿民族中学前身是广西军区小学校(始创之初又称广西军区干部子弟学校),创建于1952年6月1日,是一所具有光荣历史和优良传统的学校。近六十年来,她感受着和平建设的喜悦,沐浴了改革开放的春风,经历过八次易名、五迁校址的特殊岁月。今天,她以崭新的面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优秀的教育教学成绩,弘扬广西军区干部子女学校先辈们光荣的革命传统,延续着"沛鸿"先辈们梦想...... 1950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13兵团部兼广西军区(时辖第38、第45、第49军),为解决从各战场归来的军区干部及烈士的子女教育问题,广西军区从政治部、干部部抽调了包括宁克义(时任四野第49军区政治部组织部干事)、程洪志、安郁媛、孙立民在内的团、连职干部,用将近两年时间筹建,初创校址叫"葛家园",曾是广西南宁有名的庄园(现广西军区幼儿园),在庄园内新建的四栋别墅就是学校最初的全部建筑。 1952年6月1日正式挂牌成立广西军区小学校。学校是营级建制,隶属广西军区政治部管理,是一所集保育、小学于一体的全寄宿制学校。副校长宁克义(注:学校创办之初未设正职校长,由副校长主持学校全面工作)、政治协理员王佐、指导员王瑜琳、程洪志书记(注:类似于文秘人员)、教育干事安郁媛以及谭庆华、张宝洁、李炎炎等小学及幼儿园的老师共十名,以上人员均来自广西军区直属机关和各军分区,校长是团级干部,教导主任是连级干部,一般老师是排级干部,实行部队供给制。学校根据年龄分别设置有托儿部、幼儿部和小学部。小学部由安郁媛干事负责,小学部当时只设有一、二、三年级三个班,分别有十多名学生,以复式班形式上课,当时学校只招收广西军区、各分军区及各县武装部的子女,时任广西军区司令员李天佑上将的孩子以及时任广西省副省长卢绍武少将的女儿卢雅春(现广西区人民医院普通内科专家)都是建校后的第一届学生。 学校创办之初,办学条件极其简陋,特别是小学部生源太少不成规模,学校曾分别于1953年8月份和1954年2月,指派阳翠媛、张宝洁、李炎炎等老师及保育员分两批负责将小学部的学生送往广东省广州石牌玉泉山的中南军区第二小学(又名广州八一子弟学校,现广州市八一实验学校)就读。后因满员广州方面不再接收,学校又将孩子们接回广西南宁原小学部读书。送往广州读书的小学部学生中包括卢绍武少将的女儿卢雅春、刘树谦校长的长女刘素琦(现南宁市无线电三厂退休干部)等约十多人。 1953年10月,因组织需要,副校长宁克义调任桂林市解放军第一八一医院政委,1954年,由时任广西军区政治部敌工科科长刘树谦兼任学校校长,教导主任安郁瑗。 1954年8月,因反对特殊化,广西军区干部子弟学校更名为南宁市第二十一小学。1954年12月刘树谦调任广州军区政治部敌工部干事,不再兼任学校校长。随着学校办学条件改善,更多军队干部要求送孩子来校,学生增多,学校逐渐容纳不下,广西军区决定将学校小学部与幼儿部、托儿部分支剥离,1955年8月小学部迁到柳州,校址位于柳州市江北鱼峰区(现柳州市东环路鱼峰山附近),南与柳州著名风景区鱼峰山相望,东与柳州监狱(现柳州市第二看守所)毗邻,校舍由柳州监狱负责筹划、兴建的两栋二层小楼,在柳州办学期间,学校未挂校牌,校名仍沿用南宁市第二十一小学,学生有80人左右。学校成立了临时党支部,由时任柳州监狱教导员兼任临时党支部书记,教导主任程洪志主持学校全面工作(兼任党支部宣传委员),管理员崔维占担任党支部组织委员并负责学校的保卫工作,教职工人手不足,工作生活条件很艰苦,小学部阳翠媛(程洪志的爱人)、么向仁、叶万勋、黄维弼等几位老师不仅要上课,还要照顾这些离开父母异乡求学的孩子们的生活。 1956年8月根据广西军区指示,学校又迁回了南宁,校址位于广西南宁西乡塘的部队504医院(现广西武警总队医院),校名仍沿用南宁市第二十一小学,1957年学校更名南宁市珠江小学,校址不变。1957年8月,兰继兴(原中南军区江西步校的转业干部)到学校担任副校长,分管教务工作,程洪志仍担任教导主任。当时的小学有四个年级,约100多名学生。时任广西省省长韦国清上将、政委谭甫仁中将的儿女曾先后在学校就读。随着班级的增加,学校又陆续从地方调进谢秉基、麦秀兰(谢秉基爱人)、罗琳、唐云霞(罗琳爱人) 4位老师,还有一名驭手叫金万禄(当时学校到市区开会、办事联络的唯一交通工具就是马车代步)。 1958年8月,南宁市珠江小学撤销,学校因此停办一年。副校长兰继兴、教导主任程洪志、管理员崔维占等学校军队干部先后转业去北大荒,分配到嫩江县(黑河地区)黑龙江省国营九三荣军农场参加农垦建设,同年兰继兴调往安徽省合肥交通学校任职(职务不详),教职员工就地分配,学生也解散到周边学校就读。 1959年2月份广西军区决定恢复办学,同年8月份学校更名为南宁珠江子女学校,校长隋宝章,校址位于广西军区招待所对面三工区(现广西军区门诊部),有六个年级共六个班,学生有150人左右,教师有10多名。1959年9月司徒绍光少将继任校长。 1960年8月学校搬迁到现址(南宁市青秀区桃源路86号)时,已成为近200人的完全小学,校名仍是南宁珠江子女学校,邱岩桂(时任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刘重桂大校的夫人)任校长。1960年8月,学校开始增办初中一年级,学生近300人,1961年8月份学校初中部曾迁至民生路二号一座古建筑内,1962年8月初中部又迁回原校。 1964年8月,根据中央军委关于部队子弟学校要移交地方政府管理的指示精神,广西军区正式将南宁珠江子女学校移交给南宁市人民政府接管。校长邱岩桂于同年调离学校回到部队(后曾任广西壮族自治区计划生育办公室主任),一丁继任校长。学校开始面向地方招生,学生当年就增招到数百人,学校办学规模达到20个班,最多一个年级就有8个班,在校学生达到一千多人。 1969年9月学校挂牌更名为南宁市第十六中学,1970年元月19日成立南宁市第十六中学党支部,支部书记关振华。1970年学校开始设立高中部,成为一所完全中学。1978年12月,邵崴继任校长。 十年"文革"是教育的灾难,学校的发展几乎处于停滞状态。1978年12月,随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贯彻落实,1980年7月,一丁再次出任学校校长,1984年9月以后梁仕业继任校长。 1990年12月30日,为纪念我国著名教育家雷沛鸿先生,南宁市人民政府下文将学校命名为南宁沛鸿学校,成为广西唯一一所以教育家命名并实践"教育是学习做人的教育,是为国民身心发展"教育思想的学校,梁仕业连任校长,随后的1992年3月及2002年9月期间,刘业伦、陈家琏先后继任校长。 2001年学校获批准为自治区首批立项建设的示范性普通高中,"创建"工作全面启动。为整合优质的教育资源,把优质高中做强做大,2002年6月25日,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组建南宁沛鸿民族中学的通知》(南府教[2002]68号)文件,将南宁沛鸿学校与南宁民族高中合并,成立南宁沛鸿民族中学。同年10月,韦平凡就任南宁沛鸿民族中学校长,劳以东(原南宁民族高级中学校长)任学校党总支部书记。原南宁沛鸿学校改为学校的东校区,原南宁民族高中改为学校的西校区,合并后学校总占地面积达203亩,分为东校区(原南宁沛鸿学校校址)和西校区(原南宁民族高中校址,南宁市槎路5号)。 2005年12月,全国中学数学骨干教师,南宁市教育系统学科带头人,市直属学校优秀校长,广西特级教师戴启猛出任南宁沛鸿民族中学校长。2007年底,学校正式将东、西校区更名为桃源校区、江南校区。 在南宁市人民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坚持"办师生向往、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学校"的办学理念并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办学特色鲜明,师资力量雄厚,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连续三年在江南校区基础建设投入超过前13年校区基建的总投入,是学校基础建设资金投入最多的三年,拥有了目前广西一流的教育基础设施和先进的教学设备。 至2012年春季学期结束,学校现有教职工254人,其中专任教师215人。拥有全国优秀教师(含单学科)、广西特级教师、南宁市教坛明星、市学科带头、市教学骨干共132人次,占专任教师的61.4%;广西21世纪"园丁工程"A类和B类培养人才11人;高级职称80人,中级职称110人。全校初、高中共有68个教学班,总计学生3236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1372人,占学生总人数的42.4%。 南宁沛鸿民族中学传承光荣的革命传统,秉承著名教育家雷沛鸿先生的教育思想,倡导传承雷沛鸿先生教育思想的"教育为公,不忘百姓,尊师爱生,手脑并用"校训,坚持"办师生向往、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学校"的办学理念,坚持科研兴校,强调素质教育,拓展办学空间,发挥比较优势,积极培育和凝炼特色,校园文化特色彰显,教学质量稳步提高,自1998年以来,我校高考成绩一直实现"高进优出"和"低进高出"的育人目标,学校连续14年荣获南宁市教育局高三毕业班工作成绩卓越奖、优胜奖、优秀奖等同类中学最高奖。在强化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学校积极传承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将办学"五性特色"(注:纪念性、民族性、实验性、综合性、开放性)中的"民族性"放在了当前重要的位置,依托特色校本课程,并结合民族团结教育,努力拓展"民族品牌"优势,做大做强民族体育和艺术,学校成功走出了一条具有民族特色的发展之路,学校近年来获得100多项市级以上先进荣誉。莘莘学子在国家级、省级、市级各类学科竞赛中折桂夺冠,教学科研成果多次在市级以上大赛中获奖。我校民族体育、电脑机器人、民族文化艺术等各项活动赛事成绩斐然,独具特色,在南宁市乃至广西享有盛名,今日的南宁沛鸿民族中学变得成熟而富有实力,赢得社会各界的一致看好。 昨日的岁月峥嵘,一枝一叶都是今天的财富,也是将来持续发展的基石。"沛鸿"先辈们艰苦卓绝的努力,开启了沛鸿民族中学半个多世纪的宏伟华章。新一代‘沛鸿"人放飞希望的翅膀,光大传统,锐意改革,与时俱进,开创新的辉煌,织造新的荣光。 总结前人的经验,续写明天的辉煌,是后辈义不容辞的职责。但终因时代风云变幻,学校更替变迁,历史资料几近遗失,使我们难以全面展示这座学府的风骨容颜。只能以偶拾的方式录下片断,见证过去的坚实,祝福美好的明天!
美丽九中☆地理位置 该校位于玉林市城东,在183医院旁,在市内搭乘3路公交车可直达可爱九中☆回顾历史 九中成立于1998年9月,现在九中校址是1999年3月兴建的,98年第一届学生先是在排埠桥附近的农业银行学校租借教室和宿舍,后从99年7月起正式搬迁到新现在的校区至今。魅力九中☆自我简介 学校本着“教研高质量,人才高素质,学生有特长,办学有特色”的宗旨,以“合作奋进,追求完美”为校训,在“同心同德,敬业奉献,开拓进取,争创一流”的精神激励下,形成了“富有理想,学有创见,面向全体,发展个性”的校风,教师形成了“爱生、敬业、严谨、创新”的教风,学生以做跨世纪社会主义建设者为己任,形成了“乐学、善学、自信、志远”的学风。学校以科研为先导带动教改,承担市级以上的教育科研课题4个,其中学生心理教育目标体系的构建与操作模式的研究与实验是教育部“九五”教育科研规划重点课题。采用“双重教学法”开展英语教改实验,体现了“课堂英语化,教学情景化,练习交际化”的特点。各学科在创设和谐的、充满生命力的、激发创造力的学习环境方面做了许多尝试,并初见成效。学生全面发展,在市级以上获奖励的有45人次,其中有8人获国家级竞赛奖。学校正“用现代化教育培育现代人,以创新意识造就劳动者”,努力形成英语办学特色,向“创玉林一流学校,育跨世纪‘四有’新人”的目标攀登。荣耀九中☆威震玉州 该校是九八年秋季经玉州区教育局批准开办的一所全日制公办寄宿学校,位于玉林城区东郊。校园占地57亩多,建筑面积17000平方米,有现代化的教学楼、学生宿舍楼、食堂、运动场,配备有多媒体教室。学校现有34个教学班,学生1965多人;教职工138人,均是责任心强、素质高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建校以来,该校始终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培养具有创造能力的新一代人才为目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教育科研红红火火,开展活动有声有色,课堂教学轻松活泼,培养能力常抓不懈。该校本着“教研高质量,人才高素质,学生有特长,办学有特色”的宗旨,走科研兴校之路,承担了自治区级和国家级科研课题7项,其中心理健康教育课题获全国优秀科研成果奖。以科研带动教改,各科组掀起了课改热潮。除了抓好常规的教学工作外,该校还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体育及各种课外实践活动,使学生个性特长得到主动和谐发展。该校师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取得优异成绩,学生获自治区以上奖励的有700多人次,其中有300多人次获国家级竞赛奖;该校获集体荣誉80多项,获评为全国青少年“‘走进新世纪’读书育人特色学校”。在连续四年的中考中,该校有217名学生上重点线,其中有76人考上玉林高中,中考成绩连续四年名列玉州区第一。 该校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通过努力形成了自身的英语办学特色。2003年春季期该校与香港巴克兰海外教育集团合作成立双语教育实验学校,开办实验班,通过强化训练达成英语口语快速突破,听力水平明显提高,为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打下坚实基础。该校每年都开展英语演讲比赛、英语晚会等丰富多彩的英语实践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使用英语的兴趣,1999年至今,学生参加县区级以上各类英语比赛活动共有700多人次获奖,其中全国级近200多人次,在99年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中有5人获特等奖。 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初见端倪,中国将继续深化教育改革,通过用现代化教育培养学生,该校将建设得更善、更美、更辉煌,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输送优秀人才。
南宁八中创办于1958年,是一所享誉八桂的高级中学,位于高校林立的南宁市科技文化中心的西乡塘区,借广西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广西中医学院、广西师范学院等高校文化气息之辐射,呈浓厚纯正之学风。 学校现办学规模为36个教学班,近2000名学生。2008年将招收指令性计划生405人,指导性计划生135人。(在建的新校区位于高新区内相思湖畔,面积150亩,办学规模为48个班2400名学生。) 任课教师152名。其中特级教师3人,高级教师62人,一级教师67人;南宁市教坛明星2人,南宁市学科带头人7人,南宁市教学骨干58人,自治区"21世纪园丁工程"导师及A、B类培养对象10人,获硕士研究生学位学历教师18人。拥有一支年富力强、教育教学成绩显著的专家型教师队伍。 南宁八中负责任地教育培养每一名学生,挖掘学生之潜力,发挥学生之所长。强化学生社会公德意识、责任意识、集体意识、感恩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以教师的勤奋奉献带动学生的刻苦创新,以严谨高效、富有活力的领导形象,师德高尚、举止优雅的教师形象来塑造积极进取、自律文明的学生形象。 南宁八中积50年办学经验与管理科学,屡创优异成绩,有着良好口碑。展望未来,学校将进一步明确办学思路,完善优化管理机制,遵循"诚信、高雅、兼容、臻善" 校训,营造"求真、向善、尚美、和谐" 校风,教师以"爱生、乐教、务实、创新"之教风引领学生"尊师、好学、博习、精思"之学风,孕育与弘扬"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学校文化内涵。在"创八桂名校,成中华英才"办学理念指引下,着力建设平安校园、书香校园、生态校园、数字校园、文明校园、人文校园,构建和谐教育。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