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黎汇文二中1910年建校,前身是美国基督教会创办的成美学馆,1922年更名为汇文中学。 1942年,汇文中学与昌黎县立中学合并为昌黎中学校。1952年12月,省政府接管汇文中学,改名为河北昌黎中学(简称省中)。1955年,改称河北昌黎第一中学,为当时河北省16所重点中学之一。文革期间,学校校名迭变,在汇文中学校址上先后建立了唐山地区卫生学校、昌黎镇中学、昌黎城关中学,1978年改为昌黎县第二中学。1993年6月,经省教育厅批准恢复了昌黎汇文中学校名。 2003年春,县委、县政府对我县初高中学校的布局结构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原汇文中学高中部、昌黎三中高中部和秦皇岛昌黎美术高中合并,实现纯高中办学,走规范办学之路。2004年,被认定为秦皇岛市首批示范性高中,2005年5月8日,被省教育厅认定为省级示范性高中。 在近百年历史进程中,该校以“朴、诚、勤、敏”的校训精神和高质量的教育教学享誉冀东,号称“津东第一校”,给国家和社会培养出大批有用人才。如:中国科学院院士孟昭英、马杏垣、李季伦、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著名病毒学专家顾方舟、原国家外经贸部部长石广生、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第二炮兵司令员杨国梁、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楼乾贵、青年数学家石根华等,2003年9月,石广生部长曾回访母校,和学校领导就校园规划问题共议汇文发展。 学校现有东、西两个校区,占地约171亩,其中总校区约128亩,东校区43亩;有校舍建筑面积53991.85平方米。 学校经过多方论证,并报请县政府批准,于2003年重新进行了校园整体规划,分两期进行建设,第一期工程已经完成,第二期工程已经启动。整个校园西半部是教学区、东半部是运动区、北部是生活区,有南北两个校门。学校环境幽雅,汇文湖、槛虹桥、贵贞楼等完整地保留着当时的建筑和景观。校友捐款新建了维亨泉、玉祥路。现在学校有小花园5个,绿化用地29800平方米,校园内百年银杏、枫树、洋槐枝繁叶茂,汇文湖碧波荡漾,因地下泉水百年不枯,维亨泉坐落在花园之中。厚重典雅的建筑与洋溢着现代气息的楼馆分布有序,掩映在绿树丛花之中,每年都有众多校友前来观瞻留影。 为了落实省教育厅韩清林副厅长给该校下达的“办好省级示范性高中,争创省级首批文明生态学校”的指示精神,在新的校园规划中,该校设计并正在实施着生态型的绿化工程,栽种了百花园、百果园、玫瑰园、紫藤园等,还种有28种树木。 学校重视环境育人,校园文化建设因地制宜,既展示了师生的才艺又增加了学校浓厚的文化氛围。校园内每一栋楼的名字都传承着汇文二中的历史,图书馆楼布置的书香典雅,科学楼内激励学生吾将上下而求索,教学楼悬挂了警示名言和师生的妙语佳句,有些是师生亲自提笔书写绘画,展示了汇文百年名校深厚的文化底蕴。
“以身立教,以德导人”的办学理念,全体教职工充分发扬“自强不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追求卓越”的二中精神,坚持科学发展与人性化管理相结合的教育理念。多年来,学校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各种活动为载体,促使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学校一贯坚持走教学教研科研相结合之路,在教学、德育、心理教育等方面,总结出了自己的方法,还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吸纳借鉴先进学校的教育教学经验,再加以创新提高,走出了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办学之路。 学校占地4.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0000平方米,绿化面积15000平方米,硬化面积15000平方米。 学校现有三个年级56个教学班,在校生4265人,教职工248人。其中,高级职称32人,中级职称150人,初级职称66人。 2008年中考,全县总分前300名中,我校占238人,远远超出了本年度工作目标110名,占全县的80%。500分以上人数,全县180人,我校占154人,占全县的85.8%,超过了2007年500分以上人数占全县的71%。再次实现了五个单科第一,连续7年获得国办中学组第一名。中考总成绩前三名均是二中学生,全县个人总分前20名均是二中学生。学校先后获得省“绿色学校”、省“治安防范工作先进单位”、市“文明单位”、市“德育先进学校”、市“师德建设红旗单位”、市“教育系统普法先进学校”、市“安全防范红旗单位”、市“平安单位”、市“AA级和谐校园”、县“中考特别奖”、“中考突出贡献奖”等多种荣誉。
宣化第二中学,始建于1935年,其前身为宣化恒毅中学,至今已有近70年的建校历史,是一所国办完全中学。学校占地60921平方米,建筑面积14243平方米。教学班30个,拥有初中学生近5000人,教职工400多人。 多年来二中人秉承着学校的光荣传统,以教书育人为己任,甘为人梯,把个人使命同民族的兴衰,紧紧连在一起,点燃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智慧之火”。尤其是近几年来,二中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学质量日益提升,初中中考成绩连年名列前茅,在宣化区的基础教育中起着“领头羊”的作用。1998年,宣化二中在原职业高中的基础上,恢复了普通高中。学校领导经过研究,结合自身特点,确立了普通高中教育因材施教,走特色化之路的办学思想。确立了以音、体、美为特长的主攻方向。依靠着特色办学,2002届高中毕业生中92.13%考入了高等学校;2003届高中毕业生的升学率达到95%。 几年来,学校连年被评为德育工作先进单位,教学工作先进单位,先后被评为全国创新教育先进学校,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省校务公开先进单位,市级文明单位,市“普九”义务教育先进学校,市教育科研先导型学校,市德育教育先进学校。 学校要求所有的教师都要过“五关”:即熟悉教材关、课堂教学关、班级管理关、教学研究关、教育科研关。特别是“科研兴校”“科研兴师”已日益成为学校打造宣化新名校的一个重要基础,2001年,在学校的17项“九五”科研课题中,就有市级课题2项,区级课题6项。在努力完成“十五”期间23项市、区、校科研课题的基础上,一大批见效快、易落实的“短、平、快”科研课题纷纷出台并迅速用之于教学,收到了良好效果。
丰宁二中始建于1978年,经过1983年和1997年两次分校整合,现逐步发展成为初具现代化规模的市、县级示范性初级中学。 丰宁二中建校三十多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重视下,在县教育局的领导下,教学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学校拥有集教学、办公、实验、电教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楼,设有较为完备的理、化、生实验室,音像阅览室,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教室,计算机CAI课件制作室等现代化教育教学设施和远程教育系统。学校始终坚持“德育立校、科研兴校、管理强校、质量荣校”的办学方略,贯彻“全面育人、和谐发展、争创一流”的办学目标,坚持培养“德智双全,身心两健,文理兼通,学创俱能”的育人目标。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改革求发展,以创新求特色,在办学体制、管理体制、评价体系、教育科研、课程改革等各个方面均取得了可喜成绩;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十五”期间学校承担省立项科研课题三项,均以完满结题并取得了科研成果。“十一五”期间又承担省教育科研立项课题《教师的教学行为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影响》的研究,现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现承担市立项课题八项,校内课题十二项。 学校曾先后被命名为河北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二十一世纪体育研究与发展实验学校,国家级劳动技术教育先进集体,河北省德育工作先进集体,省创新教育实验研究学校,省信息技术教育实验校,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省创新教育先进学校,国家群体活动先进集体,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文明单位。承德市首批“教育科研先导型学校”的称号。 近年来,在素质教育大潮的推动下,学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的整体改革,提出了新的办学理念:“用真爱和真知为每一个学生一生发展而奠基;为每一个学生一生幸福而铺路。”大力推动“像对待自己儿女一样对待学生,为人师表,言传身教;像热爱自己的家庭一样热爱学校,恪尽职守,敬业奉献。”的教风的形成。力争通过科研兴校战略,名师培养战略,特色发展战略和资源整合优化战略,将丰宁二中建成省内名校。
雄县中学建校于1952年,至今已有50多年的历史。建校初,学校校址在县城西杨西楼村,当时只有3个初中班。1953年,学校迁入河北大街,历时30多年。其间,1958年开始招收高中班,1970年学校重建、扩建,形成完中体制。1976年粉碎“四人帮”,恢复高考后,学校各项工作趋于正轨。1987年春,在当时的县委书记李毅倡议下,县政府拨款100多万元在现址建设三层教学实验综合楼,另拨用平房122间,学校占地43.8亩。1987年8月,学校迁入现校址。迁入现址的十几年间,在历届县委、县政府的关心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学校办学条件迅速改善,校园面积从40多亩扩展到92亩,建筑面积达到2万多平方米。在学校自筹资金和政府财政支持下,学校建设4100m2实验楼一幢,4800m2学生宿舍楼两幢,4000m2多功能餐厅一幢,4300m2新教学楼一幢,累计投资1000多万元。 同时,学校重视教学设施的配置。按照河北省一类标准,配齐了理化生实验室及实验器材,装配学生微机室4个,微机160台,教师电子备课室2个,微机80台。2005年学校56个教室,均配齐了投影仪、电脑、实物展台等多媒体设备。各教室均装备教学监控系统。有线电视、有线宽带进入校园、进入教室。教学手段已基本实现了现代化。教师办公室逐步实现了隔断式现代化办公。几年间,教学设施建设累计投资达到500多万元。近几年,学校文化体育生活设施也得到改善。学校建有400米跑道运动场 ,内设足球场、篮球场,校园内布置乒乓球和学生体育运动设施。学校多功能餐厅内设标准餐桌椅,三个年级可以分层就餐,实行IC卡售饭管理。2005年,学校自筹资金,新建6500m2学生公寓楼一幢,为基本实行全封闭管理创造了条件。2006年1月,学校通过了河北省示范性高中评估验收,成为省级示范性高中。 雄县中学自1996年实现8轨高中建制。十年间,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发展到2005年,已有教学班 56个,学生3600余人,教职工280余人。教师中,有中学高级教师23人,中学一级教师72人,所有教师基本达到本科学历。学历结构、年龄结构日趋合理.学校实行校长负责的管理体制,下设办公室、德育处、教务处、教研处、总务处,分管管理工作、教学工作、后勤保障工作。年级组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重要组织形式,实行部门和包组领导双重管理。近2年,学校走出去,学习黄冈、清苑、徐水、肃宁、高碑店等优秀学校管理经验,树立起了“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办学宗旨,形成了“科研兴校、务实求新”的教学理念和“依法治校、制度管理”的管理理念。办学思路日渐清晰,办学理念不断更新,办学措施日臻完善。 在教育管理方面,几年来,我们探索实行了学生量化管理、住宿生量化管理、班主任工作量化评估等管理方法,制定了《雄县中学学生量化管理办法》、《雄县中学班级量化评估办法》。各项管理制度具体明确,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并不断摸索适应不同年级情况的管理方式。新生入学,我们实行全方位的入学教育,进行理想前途,纪律规范、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教育,进行军训、体训和生活技能的指导。 入学后,我们抓住学生思想教育和行为量化管理两条主线,实现教育和管理的有机结合。在教育中,充分利用校会、班会、主题班会、报告会、演讲会,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和心理指导。利用半月一次的学生反思,每次月考后的自我总结等形式实现学生的自我激励。在量化管理中,我们认真记录学生学习、生活行为,抓住学生的转变过程,力争把握学生的转变方向和转变结果。对学生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的检查,依据《学生量化管理办法》,记入《学生量化管理档案》,作为学生评价、奖惩和教育的依据。在强调对学生爱心包容、关心体贴的同时,对于严重违纪和屡教不改的学生,我们顶住社会不良风气,严格按照《雄县中学对严重违纪学生的处理规定》处理,基本保证了学校优良的管理秩序。在强调教育和管理的同时,近几年我们开始重视德育氛围建设,校园内、教学楼内、教室内张贴有教育意义的名家名言。学校校刊、墙报定时出刊,广播站定时播报,学校绿化美化工作也逐步开展。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陶冶。 在教学管理方面,近几年我们更加注重科学的教学方法的探索,开始转变老师累、学生苦的教学现状。在教学过程管理中,首先从备课入手,学校制定了《雄县中学关于年级备课组工作的评估办法》,在备课组中推行说课制度,学科主讲人分析大纲、分析教材、阐述教法,凝聚集体智慧,实现集体备课、统一进度、统一教案、统一作业。对授课环节,今年我们投入125万元,为各个教室配置了多媒体系统。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制作课件,进行生动形象的教学,提高了学生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在教学模式上,我们开始摒弃满堂灌做法,倡导实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模式。对新教师教学,我们明确要求每周听课2节以上,力争做到先听后讲。并组织汇报课、观摩课、示范课,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对教师辅导,我们在肯定教师积极性的同时,规定实验班不在辅导时讲课,普通班只能在自习最后15分钟统一讲解,把自习时间还给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作业量各年级开始控制。力争做到精讲精练,减轻学生负担,培养学习信心,提高学习效率。根据其他学校经验,我们实行1个半月一次的月考制度。月考后及时阅卷,认真进行成绩分析,和兄弟学校进行成绩的比较,增强教师和学生的竞争意识。 雄县中学的高考升学成绩在历史上曾经有过辉煌。80年代,学校高考在保定地区处于上游水平,张勇、胡国亮同学当时被北京大学录取。近几年成绩开始又出现较明显进步。1999年、2000年王琦、王伟强同学被清华大学录取。大专上线率从99年的66%上升到2004年的99%,本科二批上线人数从99年的几十人上升到2004年的297人,重点大学上线达到113人,郭亚娟、吴培同学被浙江大学、上海交大录取。在保定市重点中学评比中开始摆脱后进位置,向中等水平跨进。 现在,雄县中学已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全体教职员工爱岗敬业,各司其职,谋划科学发展思路,确定更新奋斗目标,优化教育教学管理过程,力争实现高考升学成绩的新跨越,不辜负全县人民对我们的期望,再创雄县教育的新辉煌。
内丘县第二中学是邢台市标准化初中,始建于1989年,是一所全日制初级中学。学校占地120亩,建筑面积27000m,现有42个教学班,2200余名学生,教师165人。 内丘二中以“以人为本,和谐发展,为学生一生幸福负责”为办学理念,把“创建邢台市精品学校”作为奋斗目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使教育教学取得优异成绩。学校建有高标准的校园网,所有教室配备微机、投影仪和实物展示台,实现多媒体教学、电子化办公,极大地提高了办学水平。多年来我校升入内丘中学公助生人数占全县公助生总数的近一半,并多次囊括县中考状元和单科第一名。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学生个性,为每个孩子开启一扇成功之门,学校成立了文学社、广播站、书法班、器乐班、太极拳和乒乓球兴趣班,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内丘二中相继荣获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单位”,河北省“德育示范性学校”、“依法治校示范性学校”、“自主学习、自主发展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学校”、“示范家长学校”、“绿色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邢台市“校园文化建设示范校”、“教育科研先导型实验学校”、“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科技教育示范学校”、“文明校园”等多项荣誉称号。连年被内丘县委、县政府授予“文明单位”。
河北赤城一中座落于具有光荣革命历史传统的河北省赤城县赤城镇,她东邻白河河畔,南邻112 国道,北邻坝上草原,西邻古府宣化。校园内环境幽雅,景色怡人。雄伟壮观的教学楼、科技实验楼、综合功能楼、公寓楼等建筑拔地而起,矗立于花团锦簇、绿草如茵的校园内。她向人们展示着我校半个多世纪的沧桑巨变,我校的发展变化同祖国的发展变化一样,步履坚实,日新月异。 赤城一中始建于1951年,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现已发展成为一所拥有 59个教学班 ,267名教职工,3208 名学生的省级示范性高中。近五年来分别被评为河北省电化教育先进单位、河北省国防教育先进单位、河北省安全文明学校、河北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河北省优秀基层团组织、张家口市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张家口市文明学校、张家口市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张家口市群众最满意的五星级学校。2001年成为北大附中远程教育示范学校, 2003 年成为河北大学外国语学院生源教学基地学校。目前我校占地面积 87.2 亩,校园内拥有绿地面积9860 平方米,校舍建筑总面积29219平方米,其中学生生活用房面积15400 平方米。近年来我校努力改善办学条件,资金总投入达3600多万元,用于改造危房和扩建校舍资金达 2600 多万元,用于购置教学设备(包括实验、电教、体卫、图书等)的资金达到 800 多万元。 目前,我校按国家 1993年 2 月颁布的《中学各科教学仪器配置目录》一类标准,各科分组实验仪器各配置两套,实验开出率达 100% 。电教器材己按省颁布的《中学电教器材设备配备标准》一类标准配备,体育器材按省颁布的《中学体育器材设施设备目录》的一类标准配备。按省颁布的《中小学卫生室器械与设备目录》的一类标准配齐了卫生器材、设备 , 并备有常用药品。音乐、美术和劳动器材按原国家教委颁发的《全日制初级中学音乐、美术教学器材配备目录》一类标准配备。我校现有图书 10万册,其中工具书、教学参考书达 360 多种,报刊杂志 250 种,图书馆己实现计算机管理。此外,学校还投资近 55 万元,更换新课桌 2000 多套,学生用床1600套,教师办公桌椅150多套,并装备了两个会议室。在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不断扩大办学规模的同时,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大幅度提高。目前,有特级教师1人,中学高级教师32人,中学一级教师107人。有全国优秀教师2人,省级优秀教师12人,市级优秀教师32人,市级骨干教师9人,县级骨干教师23人,市级青年教师希望之星3人。教师学历达标率84%。一支老、中、青相结合的以中青年教师为主的骨干教师队伍已经形成。
高邑县第一中学创建于1950年,是河北省重点中学,河北省示范性高中。2003年9月高一、高二年级搬入新校,教学楼、实验楼、部分学生公寓已投入使用。10月石家庄市高中建设现场会在我校召开,11月我校顺利通过省示范性高中的验收。 学校位于高邑县府前路东段。规划占地300亩,总建筑面积50839平方米,总投资约1亿元。校园占地178.5亩,总投资约6500万元,建筑面积44787.18平方米。拥有现代化的教学楼、科技楼、行政办公楼、天文观象台、报告厅、微机室、电子阅览室、校园网、400米标准操场、篮球场、排球场、学生公寓、餐厅等教学生活设施。学校建筑宏伟壮观,教学设施齐全先进,生活设施舒适,校园环境优雅整洁,树木葱葱,芳草萋萋。 学校现有59个教学班3960名学生。教职工279人,专任教师228人,其中国家、省、市、县级骨干教师50多人,高级职称37人,中级职称125人。学校教师年富力强、经验丰富、敬业奉献,具有开拓创新、拼搏进取精神,在县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 近年来,学校秉承"诚信、励志、博学、笃行"的办学宗旨,坚持"德育为首、教学为主、五育并举、面向全体"的办学思想,坚持"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现代化一中"的办学目标,牢固树立信誉意识、质量意识和竞争意识,以人为本,科学管理,完善体制,强化竞争,更新观念,突出教研,深化教改,充分调动全体师生工作学习的积极性,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得以全面提高。
广平县第三中学是本年6月18日经县委、县当局批准并揭牌的一所标准化投止式县级中学。位于县城西北长春小道445号,占地68亩,修建面积13000平方米。现有10个讲授班, 82名西席,西席学历达标率100%,本科以上学历75人,市级骨干西席7人,市、县优良西席13人。 我校以“让校园糊口成为学平生生中最夸姣的回想”为办学理念,以“让西席幸运的事情,让门生镇静的生长”为办学目标,以“创合适学天生长的教诲,办合适学天生长的黉舍,做合适学天生长的西席”为办学主旨,以“勤奋刻苦,学而不厌”为学习民风,对峙走科门生长之路,全面贯彻党的教诲目标,主动推动教诲的“均衡”生长。 在下级带领的体贴和大力支撑下,我校停止了团体改革。当代化的讲授大楼和综合尝试楼已投入利用,办公大楼改革即将完工。黉舍建有图书室、尝试室、音乐室、跳舞室、美术室、象棋室等公用课堂1个,并建有县城独一的标准化操场和健身活动场。黉舍装有宽带网,建有校园网,班班配有多媒体,完成了办公主动化、讲授当代化。校园建有含发愤石、励志路、抱负树、劝学廊的中间小广场。校园营建出布局高雅,溢满书香的杰出育人环境,成为园内花红草绿、四时常青的花圃式黉舍。 黉舍以课改成冲破口,对峙“深化讲授鼎新,打造三中品牌”之路,创建了合适学天生长的“三三四”讲授形式。建立调和讲堂,打造高效讲堂,摸索着一条让门生爱学、乐学、善学之路,使讲堂抖擞生机,门生扑灭豪情。获得带领承认,深受社会赞誉。 迷信邃密的讲授办理,美好高雅的育人环境,连合奋进的师资步队,寻求出色的团队精力,指导我校师生乘着教诲均衡生长的东风,开辟奋进,勇往之间!
鸡泽县第一中学(简称为鸡泽一中)1949年建校,1952年迁到文化路,至今已有56年的历史,在半个多世纪的漫长历史中,一代又一代的一中人为高校和县域发展培养了近20万名合格的高中毕业生,为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现在学校占地100亩,建筑面积近3万平方米,学校现设10个处室,校级干部5人,中层干部30名,教职工188人,其中任课教师140人,特级教师2人,高级教师46人,现有38个教学班,在校生2800人。 学校在党支部书记杨修义同志的带领下,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切实加强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在政治上比廉洁,生活上比简朴,工作上比奉献。党员教师在教学研究、课堂教学方面均显示出高素质和高水平,从而带动一般教师的工作热情,充分挖掘教学潜力,取得较好的教学业绩。注意在青年教师中发展党员,今年共培养5名入党积极分子,不断壮大党组织力量,为组织汲取新鲜血液,保持和发展党组织的战斗力,为一中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政治上的保障。 学校实行年级组负责制,校长保年级组,便于对学生和教师的协调和管理,教导处负责对全校教师的教学常规的检查和指导,组织全校范围的学生测试。为倡导新的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学校先后三次组织骨干教师30余人到江苏洋思中学参观学习,并组织参观教师举办公开课,对洋思中学的教学经验进行消化吸收,逐步完成教改工作的四个转变,调动了师生两个积极性,极大地促进了教学工作的开展。 为保障学校教研活动的深入、持续和健康发展,学校增设“教育科学研究室”,配备最先进的电脑办公设备,选聘优秀教师参加教科研工作,加强对各教研组活动的领导和监督,沟通学校教研与市县教研单位的联系,督促完成承担的市县教研课题。本年度,教科室共组织观摩课、优质课等各类公开课30余节,组织教师完成市级教育科研课题5个。一中教师吴社英、乔红等近200篇教学论文在《中国学校体育》、《中学物理教学参考》、《语文报》、《阅读与欣赏》等各级各类报刊上发表。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