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班级:17个教师情况 数量:53职称:高职 45人、小一8人积极组织教师学习有关课改教育理论,认真参加各级各类的培训、研讨等活动,研究学习兄弟学校的课改长处,走出去,请进来,定期聘请有关专家、学者来校作学术报告,为教师举办新课程教育科研的专题讲座,特别是请市教科所所长吴颖强老师来校介绍教育改革和教育科研的信息,指导课题的研究及论文的撰写等,使每个老师都能比较系统地了解课题研究的方法,为自己的课题研究提供了积极的帮助。学校针对各种情况,进行课改如何发挥教师主观能动性的讨论。我们觉得网上的优秀教案确实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共享资源,提出“备课可共享,上课有特点,课后勤反思”的检查思路,即教师备课可参考网上的,可从同伴那儿得到启发,但须创自己的上课特点,并在课后及时反思,深刻反思,并积极组织开展一些活动,以活动作为平台,搭建教师展示舞台。
山市新城子小学始建于1953年,是由解放前的一座大庙改建而成。复建于1980年,是唐山大地震之后的全面恢复建设而成至今的观貌。 学校现设有小学班6个(1—6年级)附属幼儿园1所。小学生人数132人,现有教师19人,其中小学高级教师7人,小学一级教师12人。这些教师均是科班出身,学历都在中师以上。可以担任各科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进行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重要途径。在本学段,教师应组织学生开展生动有趣的活动,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过程。 学校领导:校长部国云,教导主任赵玉政。 学校以“育人”为第一要务,以“育才”为第一抓手,坚持德育为先,注重学生综合实际能力的培养。在历年各种竞赛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学校管理也一年一个台阶,稳步提升。在2007年度被评为唐山是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安全生产委员会,唐山市人民政府评为“诚信平安校园”。2010年7月被邀请参加唐山市委组织部组织的庆祝建党89周年文艺汇演受到一致好评。学校位置:学校座落于唐山市高新区北部,唐丰路北收费站东侧。交通情况:乘114.28.43路北角枢纽下车即步。
唐山市许鄄子小学现有生员118 人,六个年级,七个教学班,19名教师。 我校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安全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学纲要》《教师职业道德》确立了“促进教师富有个性的成长,促进每个学生富有个性的全面发展”的办学思路。坚持以科研为先导,挖掘地方文化、自然资源,积极探索具有本校特色的课程模式。领导概况:校长:高静主任:孙瑞琴 三、机构设置: 校长室:1个 办公室:2个班级设置:班级:7个 特色班:无教师情况:教师数量:19人职称:小学高级:16人;我们以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优质的服务,兢兢业业,求真务实,在“一切为了孩子”的思想引航下,积极为孩子们开创了自我发展的空间,为孩子们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并取得了累累硕果。在路北区教育局组织的“文艺汇演”中多次获奖;获得路北区教育局“普及三年教育先进集体” “教育教学先进单位”等称号,被评为“河北省标准一类园” “亲子教育示范园” “巾帼文明示范岗” “诚信平安校园” 。教师利用废旧材料和自然材料自制的玩教具多次在市、区获奖,并接受唐山电视台栏目专访。
学校介绍:我校目前服务于曹家口和丁家屯两村。学校占地面积6666平方米,建筑面积987平方米。学校设有教学班6个。机构设置:校长室:校长负责学校的全面工作教导处:负责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总务处:负责学校后勤工作财务处:负责学校的财务工作班级设置:1-6年级教师情况:数量(18人)、职称(小教一级8人、小教高级10人)荣誉(2007年优秀教师一名、2007年业绩考核为优秀2名,2008年业绩考核为优秀3名,2009年优秀班主任1名、业绩考核为优秀2名。六、入学服务指南:报名时间:8月底报名地点:教导处报名所需提交材料:户口本联系方式:0315-2241115招生范围:曹家口村、丁家屯村招生计划:班级1 数量:40课程设置:语文、数学、科学、劳动、信息、体育、音乐、美术、英语、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生活转学休学、复学、借读:严格执行路北教育局小教科文件精神。有一批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大专以上学历达82%,中等专业学历达17%。办学宗旨:一颗爱心献给每一个孩子,一份热心服务所有家长,一片忠心奉献教育事业。
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以“三个”面向为指针,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谋发展,向管理要效益的办学宗旨,以创办名校为目标,以培育英才为己任,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力求用先进的教育思想、现代的科学体系、现代的教育手段、规范的办学行为、科学的组织管理,优化学校人文环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体现了“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特色强校、改革活校”的治校方略和管理理念,使学校的各项工作蓬勃发展,教育教学质量、办学品位不断提升。与时俱进,积极构建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 科学而前沿的教育理念是学校治校、强校、兴校的灵魂,为了使全校教师牢固树立起“为学生的最优化发展服务,为学生的一生幸福负责”的素质教育观,学校紧跟时代步伐,以全新的思维,打造全新的理念。
为了整合教育资源,实现资源的最优化,开平区委、开平区政府、开平教育局将原南关小学、西关小学、东山小学三所小学合并成了开平第一实验小学。一实小现有教师94人,学生1003人,幼儿158名。是一所规模大、现代化、师资水平高的学校。 造型别致、让人产生无限遐想的青少年活动中心,融美观和实用于一体的教学楼,宽敞明亮的教室,让家长们笑逐颜开;而稳定有序的教学秩序、充满人文关怀的细节管理、和蔼可亲的教师,则让家长们对一实小交口称赞;孩子们琅琅的读书声、绽开的笑脸,是一实小活力、自信和希望的见证。学校是社会进步、人类文明的摇篮,寄托着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进程中,学校的办学举措、教育教学方略,乃至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家长的心,连接着教师的心,关系着学生的心。通过本次学习,我又有了深刻体会,并决心在以后的工作中努力作到以下几点: 一、忠心一颗献教育。 作为党员、教师,在党政廉洁方面我要作到:坚持改革,坚持发展,加强学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大力倡导文明礼貌、助人为乐、遵纪守法的社会公德。大力倡导尊师爱生、刻苦学习、团结友爱、诚实勤奋、自律自强的校园美德。在全校范围内和同事形成团结和谐、积极向上、既有压力、动力、又有活力,各方面协调发展的新局面。 二、严以律己,加强师德建设,促进文明建设健康发展。 1、要办好一所学校,有赖于全校师生的同心同德,教师的心,学校的根。特别是党员要带头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以身作则,处处成为表率。处处关心学生的思想和学习生活。我正是这样,为全校师生树立了典范,因而深受师生的爱戴和拥护,起到党员的先进模范带头作用。 2、作为教学主任,我加强自身建设,做好领航手,当好火车头。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学校的实际工作,把“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和八荣八耻与学校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提高自己整体素质水平,建成一支素质高、能力强、作风正、教师信赖、朝气蓬勃的班子队伍。 3、坚持民主团结,发扬民主,正确集中,科学决策,讲党性、讲大局、讲原则、讲团结,带头增进了党员班子成员间的理解和沟通。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虚心听取不同意见。相互信任,相互监督,不断增强教师间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形成一个同心同德谋发展、齐心协力干事业的良好氛围。
学校现有学生300名,教师50多名。学校采用开创性的发展模式。在办学实践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三主”发展模式:学生主体发展,教师主动个发展、学校自主发展。在教育教学中立足于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发表独立见解,敢于标新立异,敢于挑战老师和权威。在师资建设中,确立了思想政治、教学业务、身体心理、教育科研四项全面发展的目标,以目标向导,管理促进,评价激励,使教师由“要我发展”转化为“我要发展”。坚持学校是推进素质教育,经营教育事业,创造办校特色的主体,在利用名牌资源,扩大办学规模,不断以办学质量和特色提高品牌的含金量,促进学校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
唐山市路北区曙光楼小学原名唐山市路北区西山道小学,1981年建校。学校共有16个教学班,640名学生,平均每班40人。共有37位在职教师。 曙光楼小学位于唐山市曙光楼小区内,学校环境幽雅,树木成荫,是一所“花园式”小学。学校建于1981年,学校领导班子团结向上,精诚合作,教师队伍师德高尚,业务精良,校风、教风、学风端正,教育教学质量一流,学生巩固率、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率、合格率、毕业率均达100%,是我市办学水平较高的小学之一。 学校以“质量立校,科研兴校,人才强校,和谐发展”为办学理念,坚持走内涵发展的道路。以“让每个孩子的笑容永远灿烂”为办学追求,以现代化、高质量、有特色学校。学校有一个开拓、务实、团结、奉公的领导班子和一支高素质的一流教师队伍。有着严谨、灵活、求实、创新的教风。 我校为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多方筹措资金,添置教育教学设备、仪器器材、图书、硬化地面、美化校园。学校现有专用教室、活动室8间,仪器器材室6间,供教学、活动用。这为提高教育质量提供了宝贵的条件。 近年来,我校教育教学成果显著,曾获全国红旗大队、市优秀大队、区规范化管理先进校、德育先进校、体育工作先进校、先进党支部、综治、纪检、信访工作先进单位等。我校教师在省、市、区优质课竞赛中,5人获省奖、8人获市一等奖、15人次获区一等奖。教师撰写国家级论文16人次、省级论文5人次、市级论文25人次、区级论文20余篇,并纷纷获奖。 今后,我校继续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己任,坚持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继续坚持以少先队活动为突破口的素质教育整体改革,以培养 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向教育现代化迈进。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