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城第一中学位于阿城区延川大街1号,距哈市23公里。学校文化积淀丰厚,教学质量突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阿城第一中学始建于1950年,现为黑龙江省首批重点中学、省级示范性高中、省级文明单位标兵、省先进集体。学校占地面积8.5万平方米,拥有5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930名,在岗教职工245名。学校办学条件先进,设施配套,功能齐全。教室都配有多媒体设备,教师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学校现有特级教师2 人,高级教师84人,省级骨干教师、教学能手11人,哈市学科带头人9人,哈市级骨干教师54人,研究生学历25人。教师全员参加过东北师大研究生课程班培训并结业。 2000年以来,学校先后有29人考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高考的本科录取率接近100%,重点大学录取率65%以上,高考成绩600分以上的同学每年都在150人左右。阿城一中历届的毕业生遍布全国所有的重点大学。近7年来在学科的奥林匹克竞赛中,先后有500余人次获得国家级和省级奖励。另外,学校在艺体生培养上成绩也十分突出,部分学生已升入清华大学,中央美院等名牌院校,学校被命名为省田径基点学校。
学校创建于一九五三年,于一九七八年被认定为市重点中学,二零零六年被认定为省示范高中。学校占地面积46000平方米,现有教学楼、实验楼、体育馆、综合楼,校舍面积26000平方米,两栋教学楼的每一个教室都装备了液晶投影仪和实物展台,并配备有网络设施。综合楼内有310平方米的音乐区;有300平方米的学生图书馆;有300平方米的电子阅览室,配备了100台电脑;有240平方米的美术教学区;有300平方米的乒乓球训练馆;300平方米的体操馆。学校的体育场地及设施齐备,有4个排球场,4个篮球场,有学生专用体育馆。并建有300米环形塑胶跑道和8条100直道的田径场,内设一个足球场。 哈十二中师资力量雄厚,现在职教职工186人,其中有两名特级教师,51名高级教师,63名一级教师。 在长期办学实践中,形成了“求真、明德、务实”的校风,05年获省级文明单位标兵称号;05年国家创新学习先进学校;哈尔滨市第28届、29届、30届劳模单位,连续多年市级先进集体等等。
齐齐哈尔市实验中学始建于1950年,是黑龙江省第一所面向全省招生的高级中学,校名为黑龙江省立齐齐哈尔中学,首任校长王清正(毕业于北京大学,由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亲批任命书,后任黑龙江省教育厅厅长)。1951年,改名为黑龙江省高级中学。1952年,改名为齐齐哈尔市实验中学。“文化大革命”期间易名为齐齐哈尔市第二十八中学。1961年被评为全国教育战线百面红旗单位,1978年恢复齐齐哈尔市实验中学校名,被命名为黑龙江省首批重点中学,2001年被评为黑龙江省首批示范高中。 学校现有学生4300余名,教职工266名,其中专任教师232名,高级教师127名,中级教师48 名,硕士研究生14名;国家、省市级优秀教师、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劳动模范等80余人。校园占地面积1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3万平方米,环境幽雅古朴,文化氛围浓郁,馆室齐全,功能完备;拥有了较先进的千兆以太校园局域网系统和初具规模的现代信息教育基础平台,已经成为了遐迩闻名、才俊辈出的鹤教明珠。 多年来,学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行整体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办人民满意学校的宗旨,坚持“办名校、出名师、育英才”的发展定位,坚持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结合、教师的终身发展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教育理念,秉承“博学、静思、笃行、志远”的校训。强化教学中心地位,抓新课改契机,开展以学科组活动为主要形式的校本教研活动,形成了特色课程体系,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强化校风建设,搭建校园艺术节、爱心超市、漂流书屋等德育载体;组建了魔术、武术、摄影、街舞等十余个社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注重师德建设、梯队建设,打造了高素质、高水平、高品位的教职工队伍,为学校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完善民主管校,搭建了新型的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参与的教育管理共同体,构建了高效、科学、民主的管理体系。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与美国、日本、加拿大、新家坡等多个国家建立了校际往来、学术交流关系,为师生提供了国际化成长环境。积极创造条件,提高学校硬件建设水平。学校的教学质量、办学水平和社会声誉稳步提高。
大庆实验中学创建于1985年,1992年晋升为省重点中学,占地面积3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3.1万平方米,现有教职工460名,其中特级教师12人,高级教师245人。 2000年首批晋升为省示范性高中。现为亚洲第二大高中。原址位于大庆市萨尔图区经三街纬八路交汇处,于2005年3月迁入现址位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秀水路6号的新校区。校区地处大学园区,与东北石油大学(原大庆石油学院)、八一农垦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毗邻,为黎明湖、滨洲湖、大庆书院、大庆歌剧院和大庆奥林匹克中心、游泳馆所环绕。 学校现有教职工480余名,其中,一线教师359人,特级教师12人,全国优秀教师7人,高级教师218人,一级教师140余人,具有硕士研究生学位的共93人,全国劳动模范1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3人,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3人。该校声名远播,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和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大科学家钱学森、教育部部长周济都曾莅临我校指导工作。 校园占地面积32万平方米,现为全亚洲第二大高中。学校先后荣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国家级“科研课改先进单位”、省级“文明单位标兵”、省级“花园式学校”、大庆市“先进集体”、大庆市“德育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2009—2011年,在全市“万人评议机关作风和行业作风”活动中,连续三年获得教育系统第一名;校领导班子连续多年被市委评为“好班子”。
哈三中创建于1923年,五十年代初被确定为市重点中学,1978年被命名为首批办好的省级重点中学,2000年被评为黑龙江省首批示范性高中。现为黑龙江省重点高中的龙头学校,是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和广泛影响的学校之一。 目前,哈三中有新旧两个校区,共占地面积26万8千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位于哈双北路17号的新校区,有规模宏大的教学楼群,具有现代建筑风格的艺体中心,造型独特的游泳馆,标志性建筑的图书馆楼群,精巧别致的食堂和学生公寓等,新校区视野开阔、群楼错落、芳草绿树、路径通达,一流的设施,完备的功能,置身其中使人感受到勃勃的生机与活力。旧校区坐落在哈尔滨市中心,那里有古香古色的教学楼,装备精良的电教实验楼,功能齐全的艺体楼,典雅崭新的综合楼,造型别致的后勤楼,这些为学生们的全面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场所;图书馆、蓝排球馆、体操馆、多媒体教室、语音室、多功能厅都为学生们的个性发展、丰富业余生活创造了一流的条件。 学校目前94个教学班(初中20个班,高中74个班;校本部62个,国际部32个),学生近5000人,教职工332人。学校设有校本部、国际部、三中分校、哈三中凡奇远程教育学校等部分。 学校教师学历100%本科,获硕士学位和正在攻读硕士学位的共有61人,占教师总数的25%。特级教师10人,学科带头人13名,国家级骨干教师7人,高级教师占教师总数的45.8%,拥有一批享誉省内外的专家学者型教师。 学校一贯坚持以德育为主线,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为先导,以教育教学改革为重点,以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为目的的办学模式,并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近年来,学校的高考升学率一直名列全省榜首,重点大学录取率在95%左右。在毕业生中每年有10%的毕业生升入清华、北大,成为全国除北京市以外升入清华、北大人数最多的高中。在高考中相继涌现出杨傲、栾晔、沈大嵬、石锐、胡铃、张炎明、王毅轩、赵端端、潘伟明、孙超、宋宇宁、赵聪等一批高考状元和奥林匹克金牌获得者。 学校以分层次教育为突破口,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充分的培养和发展。几年来,已有500多人在国家、省级学科竞赛中获奖,并且每年都有数十名左右的艺术体育特长生被清华、北大等高校降段录取。2001年10月,哈三中被授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生源实验基地。学校还与美国、英国、日本、加拿大、俄罗斯、澳大利亚、新加坡、丹麦等国家的学校建立了友好关系,经常互派师生进行访问与交流。 今天的三中已成为黑龙江省基础教育的排头兵、龙头学校,成为哈尔滨市初中毕业生首选的高中、向往的圣殿。未来的三中将成为世界知名、国内一流的现代化中学。
宾安一中始建于1960年8月。 四十多年来在各级党组织及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和关怀下学校不断地发展壮大,现在己有18个教学班73名教职工,设有现代化实验室、图书室以及音、体、美专用教室。各种设备齐全,并于96年建立了现代化的微机室,96年获得了省市“现代化建设合格学校”的荣益称号。 学校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教育为振兴家经济建设服务”,的办学思想建立起以校长依法治校为中心,充分发挥党组织核心作用和工会民主监督作用,实行班级处室,教研组整体负责的校长责任制,坚定不移地实行量化为特征的目标管理,促进了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学校坚扶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长期坚持“三改观、树三风、创三一流的”三个三工程,创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 为适应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学校积极开展师训工作,采取统分结合,走出去、请进来的各种措施不断担高广大教师的科学文化水平,现有59名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为97%,有高教3人,骨干教师14人建立起了一支有文化、有道德,精通业务的师资队伍,学校清楚地认识到:高水平的教学质量来源于全体教师创造性的劳动,广大教师积极上好常规课,组织好活动课,热情积极地进行教研教改,优化课堂教学,努力构造有自己特色的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质量稳步上升,中考成绩居全县一流水平,特长生发展高于全县的平均水平,学校的教育工作斐声全县,于一九九一年被命名为哈尔滨市“双全”学校。 二○○四年学校新建了三千多平方米的教学楼,教学楼内设有18个教学班,教师办公室,现代化的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微机室在以前的基础上环境更加清洁,为全体师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宾安一中将继续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决心坚持正确的办学思想进一步加强学校管理,全面实施“科研兴校”的战略,让100%的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让100%的学生学有所长,让100%的学生成为祖国建设的有用之材,以优异的成绩跨入21世纪。
宾县大千中学,原名宾县第五中学,是一所初级中学。座落在宾州城中心的西北,宾县教育局西侧,属宾州镇胜利街。一九八O年七月十日,原宾县第一中学的初中部与高中部分离,初中部于一九八O年九月十九日搬迁出来,成立了宾县第五中学。一九八四年,为纪念吕大千烈士,由原国家石油部副部长兼大庆油田党委书记,吕大千烈士生前学生季铁中建议,宾县县委、县政府决定,并报请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把宾县第五中学命名为“宾县大千中学”。一九八O年九月搬迁到新校址时,操场南北两侧各有一栋砖瓦结构的平房做校舍。一九九四年九月建新的教学楼。宾县大千中学始建校时有14个教学班,在校学生800余人,到一九八六年达到16个教学班,学生总数900人。到二OO四年达到20个教学班,学生总数1300余人。 宾县大千中学,一九八O年建校时有教职工57名。一九八六年,教职工数61名。其中专任教师51名,大专以上学历38名。二OO四年,教职工总数111名,其中专任教师69名,大专以上(含大专)学历98名,高级职称15名,一级职称49名,县骨干教师25名,市骨干教师9名。宾县大千中学从一九八O年建校以来在短短的二十几年间,随着办学条件的逐渐改善,办学成就也逐年提高,从各方面已迈入全县初级中学的前列。二000年以来,大千中学考入宾县重点高中(普通高中不计)的学生人数为:二OOO年30人,二00一年31人,二00二年31人,二00三年69人,二00四年52人。 宾县大千中学自二00二年以来在各方面获得多项荣誉:省“十五”规化心理健康实验基地称号;省心理健康优秀实验学校,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市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市百万青少年上冰雪活动先进集体;市学校对口支援教师轮换先进集体;关心下一代先进集体;市体育卫生艺术先进集体。 宾县大千中学以“诚信、善学、发展、创新”为校训;“和谐、友好、团结、合作”为校风。形成了“民主、关爱、尊重、指导”的教风和“主动、专心、勤奋、互助”学风。学校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高素质高水平的老师队伍;有一个懂科学管理的领导班子;党校环境优雅,地理位置优越,现代教学设备齐全。教育教学质量稳居全县之首,特别是重中升学率遥遥领先,办学水平已跨入县一流学校。
常安镇第一中学于一九六○年八月在全县兴办初中教育中诞生,迄今已有四十三年的历史。校址三次搬迁,校名三次更迭。 学校成立之初,设立在常安镇老营口村的周家屯,命名为宾县第十二中学。有四个教学班,二百二十名学生,教职员工二十六名。一九六一年三月,学校由周家屯搬到常安村所在 地东西道路北的老镇政府院内,有十七间小红砖房,面积达二万五千平方米。一九六二年秋,又搬到常安村路西(现今所在地),改名为常安初级中学,一九八七年,新建一栋三层的教学楼,一九九七年,又新建了一栋二层的教学楼,学校总占地面积约为一万二千平方米,校名改为常安中学。到二○○三年,我校约有一千名学生,十八个教学班,七十二名教师。 我校在认真总结过去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下,大胆改革教学管理方式,建立新的管理机制,领导和教师齐心协力,突出工作重点,使得2003年中考成绩创近年新高。 2003年中考,我校共参试124人,其中考入重点高中11人,普中95人,升学率达85%。 近年来,我校按照宾县教师进修学校的要求,轰轰烈烈地开展了教师培训工作。 1、学习研究“六本书”,采取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说课、专题交流、写心得、案例分析、问题分析与会诊,教师的业务水平和能力普遍提高。 2、在学习并掌握“六本书”的基础上,目前正学习和研究“八本书”,大刀阔斧地致力于新课程改革,教师们把理论运用于教学实践,大胆创新,改革教法和学法,千方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素质教育质量。 3、计算机培训率达100%,目前我校在岗教师72人,除六位年近六旬的教师外,其余全部参加了计算机培训,现已取得中级证书的有52人,取得初级证书的7人,还有13人正在培训中。 目前,常安中学的师生,以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前进目标,开创学校的新局面。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