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现有19年教学班,其中初中部13个教学班,在校学生945人,小学部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75人,全校教职工53人,其中公办45人,聘用教师8人,专任教师50人,其中初中专任教师46人,大专以上学历43人,小学教师12人,中专以上学历12人。是目前王英镇规模最大的一所全日制学校。 办学三十年来,在上级人民政府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学校广泛争取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抢抓机遇,克难攻坚,积极开展勤工俭学,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使学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九八”普九以来,学校校园占地面积由原来的12.3亩扩增到46.4亩,建筑面积由原来的8417平方米扩增到9970平方米。校园内教学区与生活区分离,布局合理,教学区内标准化的运动场,各种运动设施配备齐全。2009年定为湖北省标准化校园建设试点校,绿化区按园林式设计,风景四季如画,所有楼房高标准包装一新,综合楼内设有仪器室、实验室、阅览室、图书室、音乐室、美术室、体育室、电教室、文印室等,设备设施基本齐全。一所标准化校园已定型。
四十年风雨巨变,东春中学破茧成蝶 东春中学校长办公室供巍峨气派的宿舍楼,焕然一新的教学楼,东春中学宏伟的建筑群伫立在昔日煤笼洞口、马羊寨下。教室里书声琅琅,校园里书香弥漫,后有绿树环抱,前是绿水常流,处处洋溢着浓郁的人文气息。进入2009年,举国欢庆的同时,东春中学迎来了她四十年的生日,40年风雨的洗礼,东春中学历经沧桑巨变,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不见了低矮的平房,一栋栋楼房拔地而起;告别了泥泞小路,一条条坦途畅通无阻;学生可以坐在电脑前思绪飞扬,可以坐在多媒体教室里放飞梦想,可以在新修的篮球场上纵横驰骋……东春中学已磨砺好自己“硬件”、“软件”双翼,待命飞翔。硬件投入方面,学校着力改善学校的基础设施及教师的办公条件。女生宿舍楼的落成,让学生住宿紧张的局面得到了彻底的解决,五年来的一校两址“分裂”局面喜迎“团圆”;同时,已经使用了十八年之久的教学楼从外表到内设,从地板到窗户,从电灯到电路,都进行了彻底的翻修,东春中学具有标志意义的教学楼终于旧貌换新颜;所有教师都配备了崭新的办公桌,彻底改变了几个老师挤在一起办公的“四世同堂”的无奈局面;新修的水泥路蜿蜒整个校园,如同一条飘逸的裙带环绕在学校的腰间……宽敞的教室,洁白的墙壁,明净的窗户,是东中学子勤奋求学的天堂,东春中学在成功化解“普九”债务危机后,正行驶在前行的快车道。软件建设方面,镌刻在新教学楼上“做人求真,做事求实”的校训,如同暮鼓晨钟时时启迪着东中人;“创特色,树品牌,求实效,谋发展”的办学目标,如同一颗启明星引导着东中人。学校制度建设与校本研究并举,教师管理和学生管理齐行。东春中学专设校长办公室,负责全校的制度化建设,每一个部门,每一件事情,都做到责权分明,有“法”可依,这有效地保障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学校根据自身校情的发展状况,摸索出了独具特色的建设之路,从民主制订制度,到校务网上公开,从班主任的聘用制的推广,到教师行政值日制度的推行,东春中学校本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在教师管理方面,实行聘用制方式来激活老师的工作热情,发挥教研组的力量来推进老师的专业化成长,调整评价机制来催生老师的创造活力,东中教师在新的管理体制下焕发生命的激情,积极主动上进,教师间的合作竞争蔚然成风;在学生管理方面,学校想方设法为学生搭建展示才情的舞台,东方文学社等学生社团和兴趣小组丰富多彩的活动,成为东中学子课外一顿不可或缺的美味大餐;不定期的文体活动成为学生业余生活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学校成功争取成为的全国足球项目学校,相信不久的将来,绿茵场上将飞扬着东中学子矫健的身影。东春中学毕业的优秀学子相约组建了“东春中学校友基金会”,为在校的优秀学生和贫困学生提供奖学金和助学金,在真正帮助困难学生的同时,也树立了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东春中学乘“关爱留守生”国家级课题落户的东风,积极探索新的管理形式,建立健全的留守生档案,并与转化差生目标有机融合,积极倡导爱、尊重、关怀的人性化教育方式,让东春中学真正成为每一个学生的快乐天堂。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东春中学在硬件软件建设取得的飞速发展,有效地提高了学校教学质量,扩大了学校影响,塑造了东中品牌。东春中学2006年来中考成绩每年迈上一个新台阶,2009年中考更是以13人跻身于全县前300名而名列全镇第一,并获得了阳新一中颁发的“优质生源学校”称号。是国家教育部“‘留守生’关爱措施创新探究暨留守生心理特征及形成原因分析研究”课题学校,国家中语会‘十一五’重点科研课题“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与“导读导写研究与实验”课题组实验学校,国家“全国素质教育典范基地”、“阳新县教育科研实验学校、“阳新县常规管理示范学校”。东春中学虽地处农村,但历代东中人励精图治,奋发图强,一步一个脚印向前发展。东中人素以理想宏伟、目标远大、信心坚定、勤奋努力而著称,我们相信东春中学的未来必定风雨之后见彩虹、大浪之后是真金。
木港初级中学,自建校至今已历51个春秋。初创时,名为阳新第七中学,一九六二年更名为木港中学,一九六七年至一九七O年兼并木港小学后,更为为木港公社九年一贯制学校。一九七一年与小学分离,始办高中,恢复木港中学。一九七四年高中部迁往徐家垴,初中部仍在现址——花台下。 学校位于鄂东南边陲,界浮公路自东向西从学校门前通过。校园占地面积38648平方米,生均30.3平主米,绿化面积5168平方米,生均4平方米,校舍面积13074平方米,生均10.26平方米。教学区、生活区、活动区已经形成。校园文化建设日臻完美。是阳新山区的一所规模较大,办学条件较好的花园式学校。 学校服务的木港镇范围,包括18个村和镇直机关,总人口为5万余人。但由于农业发展缓慢,自然资源贫乏。因此,经济尚不发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育的发展。学校现有2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274人。现有教职工70人,专任教师53人。在专任教师中,具有大专学历的60人,学历达标率为95%。师资力量雄厚,技术装备精良。校风良好,教风严谨,学风扎实,教育质是量稳步提高。 近几年来,由于各级政府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特别是“贫九工程”的实施,加快了学校的发展步伐,而今,学校拥有固定资产约700万余元。规模效益、办学效益显著,教育成果喜人;教师的教学论文获各级优秀论文奖的达200余人次;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获奖者不下两百人次,其中有20人次获国家级奖,57人次获省级奖。根据现存的奖牌、奖状和锦旗显示,我校九一年和九三年被县教研室评为“教学管理规范化学校”,九三年至九九年连续七年被地区教委和县委分别授予“德育工作先进单位”,九五年被县教委、县教良工会授予“后勤工作先进单位”,九六年被地区教委授予“教学仪器电化教育工作先进单位”,九七年被县教委授予“一级合格学校”,连续十年被镇政府授予“先进单位”称号。在县第六届中学生运动会中获团体总分第十名。在九六年冬田径运动会(木港赛区)中,勇夺三个团体第一名,十个单项第一名、八个单项第二名、六个单项第三名。九九年被县授予“德育先进单位”。2008年成功举办阳新县第十二届中学生运动会:同年被黄石市环境保护局评为绿色学校的称号!目前,木港中学已拥有一支强劲的科研教师队伍,在木港中学兴起了一股你追我赶的思潮。 面对当期的形势,木港中学全校师生正以昂扬的斗志,坚定的步伐,崭新的面貌,去拥抱更加灿烂美好的明天!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