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解放前原为梅隐寺庙宇办的一个识字班,1946年由武昌市政府接管,改名为武昌武泰区第七保国民学校,校址就设在梅隐寺内,占用庙宇的平房两间,有初小、高小各一个复式班,学生约58人。 1949年5月16日,武汉解放。武汉市武昌区人民政府接管,正式命名为武昌区第七小学,仍在原址,1985年学校随街道命名为武昌区明伦街小学。 解放初期,学校分高、中、低学段各办一个复式班,学生约110人。 学校1988年进行过改建。1993年武昌区政府实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工程,学校进行了第二次改建,使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并配有自然实验室、图书室、阶梯教室、音乐教室(配有钢琴、电子琴)、体育设施齐全,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改善。 上级教委于94年、96年,两次对学校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历任班子办学指导思想明确,团结奋进、改革创新。两年来狠抓薄弱学科的治理,狠抓队伍的思想建设,不断提高教师教学业务水平。大大加快了学校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现在,学校领导班子由校长1人,党支部书记1人,副校长2人,教导主任3人组成。全校共有教职工55人,其中党员6人,团员21人,高级教师17人,骨干教师队伍逐步形成,他们勤奋进取无私奉献,在教育教学、教改科研工作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两年来学校采取向教师集资的办法建设了能够容纳一个教学班上课,按486/DX彩显、25个学生工作站配置的计算机教室;建成了由486/DX和奔腾100各一台计算机、两台打印机、一台“一体化”印刷机配置的现代化办公系统;创建了学校第一个由学校独立生产经营的校办企业;在原专用教室的规模上又建设了劳技室、科技室、教工保健室等专用教室。为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全体干部,教师积极进取,锐意改革,学校各方面工作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学校面向二十一世纪,将科技教育和微机辅助教学两个项目定为九五科研课题。目前两个课题的研究已取得初步成果,多次受到上级教委的表彰和奖励,现已成为学校工作的两大特色。 现在的明小渗透着现代化的气息,使一所老校焕发了青春。明小全体教职员工决心为培养二十一世纪合格接班人,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八铺街小学位于武昌区兴隆街7号。自1958年建校以来,经历几代人的努力,学校现在占地5338平方米,有11个教学班,三百多名学生,27位教师,其中有中级职称11人。学校有计算机室、科学室、音乐室、美术室、图书室、体育器材室等6个专用教室。 近几年来,广大教职工团结一心,学校稳步发展,教育教学质量稳步上升,校园环境优美,文化氛围浓厚。学校先后荣获区教学质量综合奖、区最佳文明单位、教育科研、语言文字等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学校先后荣获区教学质量综合奖、区最佳文明单位、教育科研、语言文字等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
玫瑰园小学创办于1988年,2008年已发展为两大校区——玫瑰园校区和南国明珠校区。现有41个教学班,1834名学生,教职工94人,其中高级教师68人,大专以上学历83人,市级优秀青年教师2人,区学科带头人7人,区优秀青年教师9人,局优秀青年教师4人,局骨干教师6人。 自创办以来,学校牢固树立“以启发式教育思想,搭建交往平台,构建和谐校园”的办学理念,秉承“国际视野、阳光心态、艺术气质、文化品味”的育人目标,坚持“礼艺双修,快乐成才”的育人策略,不懈努力,一步一个新台阶,综合办学水平跻身于武汉市小学先进行列。特别是2010年5月高水平通过了武汉市市级素质教育特色学校评估。 先进的办学理念,优美的育人环境,敬业的师资队伍,鲜明的办学特色,使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口碑,得到了社会的一致认可。学校办学条件优越,功能室齐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设施一流,有电视监控室、多媒体计算机室、闭路电视网络系统、课件制作中心、综合报告厅,电化教学已成为学校的一大特色。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深入开展“启发——团队”式管理模式,“启发——主动”式教学模式,“启发——体验”式德育模式的研究,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 在2010年6月11日《家长报》第1773期,《2010新生入学导刊名优小学巡礼》专刊的《2010武汉市名优小学一览表》中,玫瑰园小学榜上有名,并位居汉阳区第二的位置,这是对玫瑰园人最中肯的评价。我们一定不负重望,再创佳绩!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