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县第四小学由原黄梅镇竹林小学改建而成,2010年秋被县政府、县教育局确定为五所县直小学之一,并正式更名为黄梅县第四小学。学校座落于黄梅大道北侧,紧邻县实验中学、县一中,交通便利。学校占地面积7508平方米,建筑面积5600平方米。校园绿树成 荫,环境优美。今年春季,县政府、县政府投资兴建了2180平方米的综合楼,同时扩建了教学楼,极大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学校拥有图书阅览室、综合实践室、科学实验室、微机室、美术室、音乐室、舞蹈室、多功能室等8个功能室,设施配备齐全,为学校的可持续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校内拥有前后两个操场,前操场设有1个标准篮球场,后操场设有6个乒乓球台、4个小篮球场。学校现有24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187人,在职教职工59人,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48人,专科以上学历49人,其中省级骨干教师1人,市级骨干教师9人,黄冈市教学能手1人。面对新形势,学校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把素质教育作为作为办学第一要义,确定了“办优质教育,创书香校园”的办学目标,确立了“规范、和谐、自主、发展”的办学理念,明确了办学思路,即:以科研为先导,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以规范的管理体制为保障,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大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全体发展。学校将倾心打造文明、进取的校风、勤学、乐学的学风,严谨、扎实的教风。“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 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必将促进全体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为此,学校将校本研修纳入教师日常管理体系,融师德建设、教育教学能力培养、现代教育技术等培训于一体,通过专家讲座、小课题研究、教育教学研讨等多种方式,促进教师在科学、规范的培训中不断超越自我,形成特色。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学校立足课堂,通过开展推门听课、优质课例观摩、展示研讨课、教师论坛等活动,全面建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围绕构建书香校园的办学特色,学校积极开展“古诗读背”、“经典美文诵读”、“建设书香班级”、“师生同读一本书”、“读书能手评选”等活动。艺术体育教育,是学校追求的办学特色之一。依托社区资源和本校教师资源,学校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开设了书画苑、文学社、英语角、田径队等多个社团,定期开展绘画、书法、阅读鉴赏、英语口语、传统体育等社团活动。学校在各年级实施了走班制的班级拓展活动,各班开展了简笔画、葫芦丝、十字绣、手语、笛子、编织、民间腰鼓等拓展活动。围绕培养具有良好品行的四小人的目标,学校将开发以小学生必须养成的学习习惯为主要内容的“好习惯伴我行”的德育校本课程。“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机遇与挑战并存,在办学过程中,黄梅县第四小学将锐意进取,着眼未来,立足今天,加快学校硬件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不断强化学校内部管理,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师队伍建设,朝着理想教育的目标昂首迈进!
它座落于著名的黄麻起义策源地、红四方面军诞生地、全国青少年德育基地——红安县七里坪镇。学校于1930年2月由中共鄂豫皖分局沈泽民、成仿吾等领导人创办,郑位三、戴季英、吴焕先等鄂豫边特委主要领导都在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学校在创建之初就为中国革命培养了200多名红军指战员。建国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学校关怀备至,董必武、李先念、乔石、秦基伟、刘华清等先后来校视察;徐向前元帅亲笔为学校题写了校名;李先念主席亲笔为学校题写了校训。学校1978年被确定为湖北省重点农村小学。1995年被首批评为“黄冈市示范学校”;1997年被评为“湖北省课程改革先进单位”;2000年被评定为“黄冈市艺术教育试点学校”;2001年被定为“湖北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2005年被评为“黄冈市德育先进校”、“黄冈市教育科研先进单位”“黄冈市示范家长学校
大河岸小学位于明代医圣万密斋和著名方志学家王葆心两位名人故里,学校始建于1950年,有着悠久的历史,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六十年来学校两次移址,于1999年迁至镇政府东侧,校园占地面积24300平方米,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绿化面积2500平方米,是一所服务于12个行政村的镇直寄宿制中心小学。本部现有14个教学班,下设四个教学点,在校学生900余人,教职工57人,其中本科学历8人,专科学历25人,小学高级教师34人,市级骨干教师4人,市级学科带头人1人,县级骨干教师4人。学校布局科学,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分明。建有校园网、电子备课室、远程教育光盘播放室、实验室、微机室,学生阅览室,图书室,图书室藏书16000余册,还建有漂亮的运动场。教学设施配套齐全,文化建设氛围浓厚,教学管理严谨,后勤服务优良,环境别致幽雅。 学校坚持“扬葆心之志,传密斋之神”的精神。本着“让农村的孩子享受优质教育、把学校办成有个性、有特色、有品位的新型农村小学”的办学目标。形成了“勤奋、文明、和谐、向上”的校风。“博学、善导、敬业、爱生”的教风。“乐学、善思、勤勉、强能”的学风。着力打造“传承古诗文化”的办学特色。让学生阳光生活、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学校先后荣获“省级教科研先进单位”、“黄冈市示范学校”,“黄冈市家长示范学校”、“黄冈市图书装备合格学校”、“黄冈市师德师风先进单位”、“县最佳文明单位”、“县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县课改示范学校”、“县教学常规四星级学校”、“县远程教育资源管理与应用先进单位”等光荣称号。连续六年被评为“罗田县教育教学工作先进单位”
历练百年沧桑,铸就教育辉煌。位于武穴城区繁华地段的解放小学,是一所享誉鄂东的名校,一所育人的摇篮,它创建于1908年(清光绪34年)8月,当时校名灵东乡高等小学堂,校址在武穴镇杨泗庙,有2个教学班,学生86人,教职工10人,其中教员7人,这是广济县(现武穴市)第一所民办官助体制的小学堂。1929年(民国18年)7月,灵东乡高等小学堂迁至后坝街今解放小学校址,校名为灵东小学。新中国成立初期经历多次合并、整合于1969年更名为"广济县武穴镇解放小学",1987年10月武穴市成立,改名为"武穴市解放小学"。解放小学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现有18个教学班,下辖后坝街、樟树下两个校区,校园面积14500平方米,建有气势恢宏的教学大楼5栋、多媒体教室、远程教育、多功能阶梯教室、训练大厅等一应俱全。师资力量雄厚,教职工77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1人,小学高级教师69人,本科学历21人,专科学历45人。已形成了良好的教育教学及育人环境一直以来,解放小学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树立了"以生命影响生命,为幸福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秉承百年文化传统,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绩。德育上台阶。早在本校逐渐形成德育管理制度化,德育队伍网络化,德育内容系列化,德育研究科学化。全校学生行为规范合格率达99.5%以上,在验收中评为"德育合格学校"。科研舞龙头。本校现已成立项国家级课题一个,省级课题两个,地级课题两个,市级课题10个,其中省级课题《小学学生考评制度改革实验》,经省教育研究规划班组织专家评审,一致认为该课题在同类研究中处于全省领先地位。黄冈,武穴市,先后在我校举办了现场的观摩会,《湖北教育网》,《黄冈日报》和《武穴日报》等各级报刊多次报道我校改革实验成果,湖北电视台一套节目《新闻空间》 (2000.9.4)和湖北卫视《新闻联播》(20.00.9.5)以"武穴解放小学学生制度改革实验通过专家评审"为题分别做过报道,《湖北教育科学》杂志为此出版社集推广该项成果,该项成果2002年评为武穴市第六届科技进步二等奖。在武穴市举办的创造教育活动中,十年来共有6项国家专利,120项获市级市以上的奖励。
宜昌金东方绵羊山路1号,是一所寄宿制完全中小学,共有小学、初中、高中三个独立学部,有绵羊山校区(高中部)和泰江校区两个校区(小学部、初中部),法人代表为宜昌金东方学校董事长、校长石少波。2005年学校接受市政府教育督导室评估,被评为宜昌市示范学校。2006年学校被评为宜昌市、湖北省先进民办学校。2007年元月,学校荣膺宜昌市“影响市民生活100品牌”称号。三届初中毕业生升入省重点高中比例达到58%以上,在宜昌拥有较高社会知名度和良好口碑。2007年元月,学校与泰江置业签订联合办学协议,到2008年9月,学校将拥有三个独立的校区(小学、初中、高中)。 宜昌外小(东区,北区)也属于金东方学校旗下。宜昌金东方学校是一所民办全日制中小学,地处东经111.35°,北纬30.65°的湖北宜昌。这里是长江三峡出口,中国水电之都,屈原、昭君故里。本校创建于2004年,现有校区五个,学生五千,员工六百。秉持“追求卓越,培养高品质的人”的办学宗旨,奋斗七载,初具规模。是湖北省五星级民办学校,全国优秀民办中小学。金东方小学紧邻长江,环境建设采用庭院风格,教师选择强调综合素质,教育设施考虑学生体验,教学活动注重校本课程。追求“让校园充满书香味、让教育充满人情味、让课程充满学生味、让学校充满童年味”,成为本市最受欢迎的小学之一。金东方初中位于城东,校园建设舒适大气,教师队伍成熟专业,实验设备齐全先进,教育过程强调学生丰富充实,课堂教学开展“有效课堂、高效课堂、魅力课堂”梯级提升,班级管理推行“126自主管理模式”,学生课余社团活动缤纷多彩。有稳定的学业质量保障,是本市小升初择校最热学校之一。金东方高中地处葛洲坝头,校园环境宁静优雅,教师团队年富力强,进行寄宿制服务,“导师制”德育,“营养式”辅导。普通高中班和国际高中班双线发展,有良好的高考质量和口碑,为本市示范高中。西陵区外国语小学是我校租赁经营的国有民办学校,含北正街和东湖路两个校区。是本市老牌名校,有优秀的师资队伍,强大的教研能力。外语教学是两校区共同优长,东湖路校区的体育舞蹈和北正街校区的绘画教学是两校特色。
西陵区樵湖岭小学位于西陵区珍珠路27号,西陵区政府对面,创办于1987年9月。学校现有教职工30人,在校学生283人,10个教学班。其中,专任教师具有本科以上学历达21人,占教师总数72%。全体教职工团结协作,凝聚力强,充满朝气与活力。 多年来,学校坚持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切入点,通过构建实用、开放的学校信息网站,使之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园地,被授予西陵区“信息化学校”称号;学校针对生源实际情况,实施“三特教育”,对农民工子女、单亲家庭子女、残障儿童施行特生、特教、特爱,该课题获得市级科研成果二等奖;学校创办了宜昌市第一所“母亲学校”,通过对母亲有计划的学习培训,提高母亲的个体素质、家教能力,2005年获宜昌市“示范家长学校”称号。 2010年,学校步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在教育、教学、科研等方面喜获丰收。学校连续五年被评为区级教科研工作优秀单位,数学教研组被评为区优秀教研组;数学科研课题“开放性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课题获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语文科研课题“自主教育”“情境作文”获宜昌市课题成果二等奖;此外,学校还荣获宜昌市科技活动先进单位、宜昌市学雷锋先进集体、西陵区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2010年毕业年级统考质量取得前所未有的好成绩,并在全区教学工作会上做经验交流。先后承办了区高效课堂论坛活动,语文、数学教研组“培养习惯、指导方法,为生命的精彩奠基”展示交流活动。科学、体育学科获省、市优质课竞赛一等奖,教师二十多篇论文在省级获奖。 在各级政府、社会各界的关心、指导下,2011年,学校又承担了国家教育体制改革湖北省教改示范区“小班化教育实验”这一重点课题项目,于2011年秋季学期正式开班。学校以“关注每一个孩子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办学理念,实行小班化教育、分层教学的模式,实施“基础+特色+个性”的三级课程体系,努力实现“创建精致校园,打造精细课堂,培养精彩个性”办学目标,成为学生喜欢、教师向往、家长信赖、市民认同、在宜昌市具有影响力的小班化教学实验学校。
伍家岗区实验小学位于宜昌市胜利三路29号,地处中心主城区,创办于1957年7月,时称解放小学。1981年更名为张店小学,1994年6月被宜昌市伍家岗区人民政府命名为伍家岗区实验小学。多年来,区域内中心小学的地位带来了学校的优先发展,优质发展,学校曾先后获得“全国优秀课改试验学校、湖北省综合实力50强学校”等多项重要荣誉。2006年9月1日,新的《义务教育法》正式实施,教育公共政策发生重大转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被提到重要位置。作为一所区域名校,如何“敏锐捕捉发展机遇,充分挖掘发展空间,在‘均衡发展’战略中保持领航地位”成为伍家实小人全新的历史使命! 近年来,该校在伍家岗区委区政府、市区教育局“均衡发展”战略部署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现教育公平为取向,以推进素质教育为主题,以促进学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核心,确立了“依托校本研究特色,打造优质师资驱动学校整体发展”的工作思路,开展了系统扎实的创建活动。几年来,学校校本研究特色彰显,成为湖北省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跟岗学习基地,被评为湖北省校本研修示范学校,《人民教育》用八个版面进行深度报道,并以封面重点推介。学校在“校本研究”特色驱动下,不断向“师资配备均衡化、基础设施标准化、教育质量一体化、义务教育关爱常态化”目标迈进,整体发展实现新突破:2008、2009连续两年被评为湖北省文明单位,2012年在全省视频推进会上做“比教学”经验交流,几年来,先后迎接了“新加坡教育考察团、东莞高级校长研修班”以及北京、上海、新疆、西藏等地近百个考察团的参观学习。
葛洲坝实验小学创办于1974年,原是一所企业办学校,1990年前后, 随着葛洲坝工程的完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大幅下滑,对教育的投入也逐年减少,学校一下子陷入了举步维艰的地步。为了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转,学校在抓教育的同时,也把创造经济效益列入了办学目标。葛洲坝实验小学凭借自身教学设施齐、教学师资强、学生综合素质高等办学优势,吸引了众多家长的青睐,择校择班成了必然,这是一个历史时期的产物。2006年,学校正式移交地方管理,在办学理念上发生了很大的转变,然而,学生家长,择校择班的思维惯性却没有转变。作为一所名校的领导,面对各方压力,回避不了择校这个现实的问题,然而,却在择班的原则问题上不让步,凸显了教育公平,确保了校园的和谐。
在长江汉水交汇的西部,有一座正在崛起的美丽的学校,那就是汉阳区十里铺小学。十里铺小学创建于1967年,占地面积4764平方米,校舍使用面积为2463平方米。现有24个教学班,1000余名学生,50余名教职员工。随着汉阳经济的西扩南移,十里铺小学迎来了一个全面发展的春天,成为一所极具发展潜力的学校。学校秉承“赏识激励 构建和谐 个性发展”的办学理念,遵循“求真、创新”的校训,构建了“和谐发展”的办学模式,确立了“教育理念先进,教师队伍优秀,学校管理科学,教育质量优良,学校特色鲜明,校园环境优雅”的办学目标以及“基础扎实,行为良好,心理健康,全面发展”的学生培养目标。学校致力于构建和谐校园,发挥校本研训功能,培养了一支创新进取型的教师队伍。一大批青年教师在全国、省、市、区级教学竞赛中获奖。赏识教育是十里铺小学教育工作的一大特色,涌现了像洪兆英这样的 “感动汉阳教育十大新闻人物”。学校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不断提高学生的校园生活品质,给学生搭建舞台,鼓号队、皮筋队、田径队、快板队等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乐在其中。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