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口乡六斗保育寄宿制完全小学,始建于1952年,随着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而几易其名:六斗乡完全小学,六斗完全小学,2004年该校在全县率先创办保育寄宿制学校,故更为现名。 学校占地面积5211㎡建筑面积3667㎡,办公区、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布局合理;图书室、实验室、电教室、微机室、学习兴趣活动室……设施齐全。 学校辐射6个行政村,服务人口7000余人,在校学生近300人,8个年级,8个教学班,教职工21人,其中本科毕业4人,专科毕业12人,中师毕业5人,市级骨干教师2人,县级骨干教师8人,近几年,先后有12名教师参加省教育厅组织的“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培训,有10篇论文获省级以上奖励,60余篇论文分别在省、市、县权威刊物上发表。2001年,教师刘昌枝获国家希望工程园丁奖。 先进的办学理念,优美的育人环境,使六小的每一个孩子提升着生命的质量,享受着成长的快乐,六小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学习的乐园,十几年来从这里走出去的研究生达10余人,大学生生50余人,学校先后被评为“香口乡教学质量先进单位”,“香口乡远程教育运用先进单位”,“郧西县人民满意学校”,“十堰市后勤管理先进单位”……。 目前六小正全面实践科学发展观,秉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办学理念,紧紧扣住八个字(吃、住、洗、便、育、玩、安、学)办好特色寄宿制,科学谋划,不断创新,用生命的赤诚诠释着教育创新的今天,描绘着孩子生命发展美好的明天。
十堰市实验小学创办于1984年9月,现有43个教学班,2500余名学生,130名教职工,其中中学高级教师9人,小学高级教师82人,国家、省、市级骨干教师27人,教师专科以上学历达92%,教师队伍结构合理,素质精良。 “把最好的东西给予少年儿童”是学校强化硬件建设的初衷。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学校环境优美,设备先进,拥有200米塑胶跑道的运动场、美丽的植物园;拥有舞蹈、合唱、美术、音乐、劳技、信息技术等各类专业教室;拥有校园网、电视台等现代教学设备,所有教室配备有空调、计算机、背投彩电,教师在课堂上可直接调用学校资源库中的各种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 学校秉承“让童年快乐,给生命智慧”的办学理念,以“师生共进,和谐发展”为宗旨,明确了“创办现代化示范性优质名校”的办学目标。在先进理念引领下,学校以强师德、铸师魂、抓研训为手段,着力打造一支德艺双馨的教师队伍;以教学改革为突破口,积极构建生本高效课堂,引导孩子们生动活泼地投入学习;以养成教育为抓手,构建了特色鲜明的德育工作体系,引导学生养成良好习惯,铸造优秀品质,为孩子们的终身发展和幸福人生打下坚实基础。 建校26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市教育局以及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下,实验小学全体教职工励精图治、克难奋进,学校高质量、快速度地发展,迅速成为全市基础教育的窗口学校,连续十多年被评为市级文明单位,先后荣获“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市级示范学校”等多项重要荣誉,取得了比较显著的办学效益和社会效益。 “让每一个实验小学的孩子都享受一流的教育”是学校不懈的追求。今后,学校将进一步创新发展思路,优化办学条件,推行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积极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
城关镇守金店小学是一所发展中的完全小学,近年来,在学校学生数不断增多,教师人员配置薄弱,老年教师偏多,青年力量不足的情况下,全体教师克服重重困难,精诚团结、苦练教学基本功,把“质量就是生命”牢记心间,一丝不苟抓教学,尽心尽力抓辅导,认认真真抓常规,齐心协力抓质量,坚持不懈抓教研,加大了校本教研的力度,促进了教师专业的成长,全力打造“和谐校园”,为实现“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做好铺垫。 本学期伊始,校领导班子把本校工作的重点放在教科研上,以校本教研为突破口,以研究教学过程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为落脚点,努力实现教科研工作的创新,加大校本教研的力度,把教学基本功训练作为一项常规工作常抓不懈,进一步完善“导师制”,发挥好学校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本学期的教研工作重点是以“典型课例”作为研究的载体,如:文科教研组以古诗词教学、理科教研组以计算为典型课例,充分开展”课堂观察”活动,在“课堂拼搏”中形成行为改善的教研合作体。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共同交流探究,提出指导性意见,帮助改进和提高,使薄弱得以加强,实现课堂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安阳镇中心小学的前身是白玉庵小学,创建于清朝后期,有着百年办学历史和良好的社会声誉农村寄宿制完全小学。学校地处安阳镇细峪川腹地,占地25亩,教学设施一应俱全。校园随坡就势,布局合理,三区分离,环境宜人,地理条件优越,交通条件便利。 目前,学生来源于西堰、横山、大峪、小细峪、老虎道、安阳口等六个行政村。现有8个教学班,另附设1个学前班和1个幼儿园,在籍学生363人,其中寄宿生154人,专任教师28人,专业教师中专科及以上学历85.7%。 学校始终坚持国家的教育方针,贯穿“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立足于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本着“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劳动、学会共处”的培养目标,坚持依法治校、以德立校,科研强校、质量兴校的改革思路,把学校办成探索求知的学园,生动活泼的乐园,充满亲情的家园,整洁美丽的花园。近年来,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大背景下,学校坚定不移地走轻负担、重特色的办学之路,素质教育硕果累累。逐步形成了“勤学习、做真人、善实践、求创新”的良好校风;“敬业、爱生、优质、高效”的教风和“尊师、友爱、诚实、好学”的学风。同时“养成教育”已成为办学的一大特色,寄宿制学校的后勤管理也成为学校的一大亮点。学校也先后被评为“郧县普通中小学一级学校”、“郧县教育教学管理示范学校”、“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实验学校”“安全文明校园”和“十堰市学校后勤管理工作先进单位”等。 近几年来,学校坚持依法治教,始终把“两基”工作作为推进教育发展的中心环节,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积极整合教育资源,提高和巩固“两基”工作成果,使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规定标准,促进了义务教育健康持续稳定发展。 面临新的机遇,学校正沐浴着改革的春风,新一任的“安小人”将秉承百年办学的优良传统,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敬业奉献,开辟内涵发展之路,谱写新的篇章。
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近期的办学情况,重视对学生的培养和教育,以务实求真的工作作风取信于民,让家长,老师进一步理解学校、支持学校、关心学校,11月24日上午,天宝乡中心小学开展了一次社会评学校、学生评老师、老师评校长的“三评”调查活动。 活动主要从师德师风、规范收费、校务公开、教学质量、素质教育、家校联系等方面进行调查。其中把老师的教学态度、上课情况、作业批改、辅导学生、思想教育等作为调查的重点。教导处把评教表直接发到学生手中,填完学生评老师的后,将社会评学校部分带回家,家长填完后,学生带来由教导处收齐,对“三评”教情况进行了客观的统计、分析。对家长称赞的教师学校在全体教职工大会上进行表扬,对家长有个别意见的教师,学校及时谈话,指出不足。 此项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学校教师的教学常规工作及学校管理工作,密切了家长和学校的关系,提升了学校、教师在家长、学生心目中的形象,进一步彰显学校“一切为了学生”的办学理念。
十堰市柳林小学创建于1991年,位于柳林路柳小巷12号。校园环境优美,是一所美丽的花园式学校。 学校现有24个教学班,1211名学生,教职工86人,教师平均年龄35岁,本科学历52人,大专学历32人,中专学历2人。其中: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56人,初级职称27人,省级骨干教师2人,市级骨干教师11人。学校拥有一支勤政开明、开拓创新的领导班子和一支勤奋敬业、乐于奉献年轻化的教师队伍。 近年来,市柳林小学领导班子站在学校长远发展的高度,带领全体师生员工以“质量立校、特色兴校、科研强校”为宗旨,以“做人民满意教师,办人民满意学校”为目标,以“生本教育与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为抓手,围绕“做最好的自己”办学理念,以人为本,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近三年来,我校先后获得“十堰市文明单位”、“十堰市人民满意学校”、“十堰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十堰市教育科研先进单位”“省第七届黄鹤美育节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省写字教学先进学校”、少先队“红旗大队”等多项荣誉称号;教师及学生600多人次在省市级各类教育教学竞赛中获奖,学校教学水平不断提升,办学成果显著。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相信在全体师生的不懈努力下,市柳林小学必将成为十堰教育界一颗璀灿的明珠。
重庆路小学创办于1975年春季,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教学建筑面积近2千平方米。教学段1-6年级,10个教学班,本学期在校生320人,其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272人,占85%。现有在编在职教职工30人。是教育局指定的“进城务工子女就读学校” 学校创办时为“郧阳地区商业供销附属中学”,是为原郧阳二级站子弟服务的企业学校。1986年秋,撤销高中班,1999年秋,撤销初中班,在1994年地市合并时交由当时地区教委管理,转变为市教育局主管的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后更名为十堰市韩家沟学校,于2003年又改名为十堰市重庆路小学。 作为进城务工子女比较集中的学校,针对学生的实际,学校推出了“健康行为,快乐人生”的办学理念,把孩子的习惯养成教育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求学生融入城市,共创文明,丰富自己,健康成长。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