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金东方绵羊山路1号,是一所寄宿制完全中小学,共有小学、初中、高中三个独立学部,有绵羊山校区(高中部)和泰江校区两个校区(小学部、初中部),法人代表为宜昌金东方学校董事长、校长石少波。2005年学校接受市政府教育督导室评估,被评为宜昌市示范学校。2006年学校被评为宜昌市、湖北省先进民办学校。2007年元月,学校荣膺宜昌市“影响市民生活100品牌”称号。三届初中毕业生升入省重点高中比例达到58%以上,在宜昌拥有较高社会知名度和良好口碑。2007年元月,学校与泰江置业签订联合办学协议,到2008年9月,学校将拥有三个独立的校区(小学、初中、高中)。 宜昌外小(东区,北区)也属于金东方学校旗下。宜昌金东方学校是一所民办全日制中小学,地处东经111.35°,北纬30.65°的湖北宜昌。这里是长江三峡出口,中国水电之都,屈原、昭君故里。本校创建于2004年,现有校区五个,学生五千,员工六百。秉持“追求卓越,培养高品质的人”的办学宗旨,奋斗七载,初具规模。是湖北省五星级民办学校,全国优秀民办中小学。金东方小学紧邻长江,环境建设采用庭院风格,教师选择强调综合素质,教育设施考虑学生体验,教学活动注重校本课程。追求“让校园充满书香味、让教育充满人情味、让课程充满学生味、让学校充满童年味”,成为本市最受欢迎的小学之一。金东方初中位于城东,校园建设舒适大气,教师队伍成熟专业,实验设备齐全先进,教育过程强调学生丰富充实,课堂教学开展“有效课堂、高效课堂、魅力课堂”梯级提升,班级管理推行“126自主管理模式”,学生课余社团活动缤纷多彩。有稳定的学业质量保障,是本市小升初择校最热学校之一。金东方高中地处葛洲坝头,校园环境宁静优雅,教师团队年富力强,进行寄宿制服务,“导师制”德育,“营养式”辅导。普通高中班和国际高中班双线发展,有良好的高考质量和口碑,为本市示范高中。西陵区外国语小学是我校租赁经营的国有民办学校,含北正街和东湖路两个校区。是本市老牌名校,有优秀的师资队伍,强大的教研能力。外语教学是两校区共同优长,东湖路校区的体育舞蹈和北正街校区的绘画教学是两校特色。
西陵区樵湖岭小学位于西陵区珍珠路27号,西陵区政府对面,创办于1987年9月。学校现有教职工30人,在校学生283人,10个教学班。其中,专任教师具有本科以上学历达21人,占教师总数72%。全体教职工团结协作,凝聚力强,充满朝气与活力。 多年来,学校坚持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切入点,通过构建实用、开放的学校信息网站,使之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园地,被授予西陵区“信息化学校”称号;学校针对生源实际情况,实施“三特教育”,对农民工子女、单亲家庭子女、残障儿童施行特生、特教、特爱,该课题获得市级科研成果二等奖;学校创办了宜昌市第一所“母亲学校”,通过对母亲有计划的学习培训,提高母亲的个体素质、家教能力,2005年获宜昌市“示范家长学校”称号。 2010年,学校步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在教育、教学、科研等方面喜获丰收。学校连续五年被评为区级教科研工作优秀单位,数学教研组被评为区优秀教研组;数学科研课题“开放性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课题获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语文科研课题“自主教育”“情境作文”获宜昌市课题成果二等奖;此外,学校还荣获宜昌市科技活动先进单位、宜昌市学雷锋先进集体、西陵区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2010年毕业年级统考质量取得前所未有的好成绩,并在全区教学工作会上做经验交流。先后承办了区高效课堂论坛活动,语文、数学教研组“培养习惯、指导方法,为生命的精彩奠基”展示交流活动。科学、体育学科获省、市优质课竞赛一等奖,教师二十多篇论文在省级获奖。 在各级政府、社会各界的关心、指导下,2011年,学校又承担了国家教育体制改革湖北省教改示范区“小班化教育实验”这一重点课题项目,于2011年秋季学期正式开班。学校以“关注每一个孩子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办学理念,实行小班化教育、分层教学的模式,实施“基础+特色+个性”的三级课程体系,努力实现“创建精致校园,打造精细课堂,培养精彩个性”办学目标,成为学生喜欢、教师向往、家长信赖、市民认同、在宜昌市具有影响力的小班化教学实验学校。
伍家岗区实验小学位于宜昌市胜利三路29号,地处中心主城区,创办于1957年7月,时称解放小学。1981年更名为张店小学,1994年6月被宜昌市伍家岗区人民政府命名为伍家岗区实验小学。多年来,区域内中心小学的地位带来了学校的优先发展,优质发展,学校曾先后获得“全国优秀课改试验学校、湖北省综合实力50强学校”等多项重要荣誉。2006年9月1日,新的《义务教育法》正式实施,教育公共政策发生重大转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被提到重要位置。作为一所区域名校,如何“敏锐捕捉发展机遇,充分挖掘发展空间,在‘均衡发展’战略中保持领航地位”成为伍家实小人全新的历史使命! 近年来,该校在伍家岗区委区政府、市区教育局“均衡发展”战略部署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现教育公平为取向,以推进素质教育为主题,以促进学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核心,确立了“依托校本研究特色,打造优质师资驱动学校整体发展”的工作思路,开展了系统扎实的创建活动。几年来,学校校本研究特色彰显,成为湖北省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跟岗学习基地,被评为湖北省校本研修示范学校,《人民教育》用八个版面进行深度报道,并以封面重点推介。学校在“校本研究”特色驱动下,不断向“师资配备均衡化、基础设施标准化、教育质量一体化、义务教育关爱常态化”目标迈进,整体发展实现新突破:2008、2009连续两年被评为湖北省文明单位,2012年在全省视频推进会上做“比教学”经验交流,几年来,先后迎接了“新加坡教育考察团、东莞高级校长研修班”以及北京、上海、新疆、西藏等地近百个考察团的参观学习。
葛洲坝实验小学创办于1974年,原是一所企业办学校,1990年前后, 随着葛洲坝工程的完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大幅下滑,对教育的投入也逐年减少,学校一下子陷入了举步维艰的地步。为了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转,学校在抓教育的同时,也把创造经济效益列入了办学目标。葛洲坝实验小学凭借自身教学设施齐、教学师资强、学生综合素质高等办学优势,吸引了众多家长的青睐,择校择班成了必然,这是一个历史时期的产物。2006年,学校正式移交地方管理,在办学理念上发生了很大的转变,然而,学生家长,择校择班的思维惯性却没有转变。作为一所名校的领导,面对各方压力,回避不了择校这个现实的问题,然而,却在择班的原则问题上不让步,凸显了教育公平,确保了校园的和谐。
万寿桥小学位于宜昌市伍家岗区建设新村31号,始建于1955年8月,校名先后为复兴路小学、十中附小、新村小学、港中附小、宜昌港务局子弟小学,1995年8月移交伍家岗区人民政府。1995年12月,更名为宜昌市伍家岗区万寿桥小学,隶属于伍家岗区教育局,为副科级事业单位。综观学校几十年的历史,尽管学校面积比较小,学校知名度也不高,但几代人的心血和汗水,也浇灌培育出不少能人,新人。全国有名的画家汪国新、全国优秀艺术教师付先德均毕业于我们学校。
伍家岗小学位于伍临路2号,正对着风光秀丽的五一广场,创办于1952年,创办之初,学校占地仅1200平方米,近400名学生,12个教学班,27名教职工,校舍简陋,师资缺乏,无现代化教学设备。经过五十余年的发展,目前学校占地9966平方米,近1300名学生,25个教学班,64名教职工。是宜昌市第一批名牌学校,全国知心家长学校,湖北省绿色学校、宜昌市文明单位。学校致力基础设施建设,近三年投资两百多万元修建了塑胶运动场、网球场,添置了教学仪器,全部更换了学生课桌凳,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新修建的美观大气的塑胶运动场与时尚动感的网球场交相辉映,樱花树下、蘑菇亭旁童趣盎然的文化墙彰显少儿国防教育特色,茂密修竹摇曳的是夏日的清凉,高大的楠树留下的是秋天的诗意。浓烈的人文气息,浓厚的现代氛围,为学生创设了展示才华,放飞理想的舞台。在学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的同时,我校十分重视不断提升学校内涵。近几年来,我校夙兴夜寐走名校内涵发展之路,以教师队伍建设为核心,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取得了显著成效。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在教师队伍建设上我们实现了两个突破创新。
宜昌市外国语实验小学市西陵区人民政府投资新建的一所双语全日制学校。2002年9月1日正式开学。校园占地面积7700平方米,坐落在景致秀丽的长江之滨,环境优美静雅。学校整体布局合理,建有欧式风格的教学楼,办公楼。多功能综合楼和学生生活楼。内设学校网管中心,校园电视台,教师电子备课室,校内外电话系统等现代化教学、办公设施。拥有宜昌市中小学一流的运动场地,体育设施设备一应俱全。教室里装有空调并配备了有线电视、计算机、低音广播等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眼桥小学位于烈山大道北端五眼桥东侧的花溪巷8号,布局合理,是市教委命名的花园式学校。 五眼桥小学自八四年五月建校以来,在各级领导、社会各届的关心和支持下,学校校委会和全体教师励精图治、奋力拼搏、锐意进取,学校从小到大,现有在校学生1589人。学校有一支政治可靠、作风过硬、纪律严明、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现有在岗教师68人,其中小学高级教师42人,市级及区级骨干教师11人,近五年有五十余人次获市级以上各种奖励。 学校始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不断探索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新途径,为造就跨世纪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学校管理不断创新,逐步完善校长负责制、教师聘任制、岗位目标制、结构工资制,彻底打破铁饭碗,真正实行优劳优酬、多劳多得,极大地调动了全体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推动了学校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并取得了可喜成绩。学校近几年被评为“随州市示范学校”、“随州市最佳文明单位”、“安全文明单位”、“湖北省少先队工作示范学校”、“湖北省艺术教育先进单位”等。 目前,学校把师训和教研纳入了学校重要议事日程,在政策上、资金上大力倾斜,走科研兴校之路。 vbn32
宜昌名校——三峡小学位于西陵峡畔、毗邻三峡大坝,是1994年应三峡工程动工兴建而迁建的一所移民学校,其前身是朱家湾村办小学,1998年5月被确定为乐天溪镇中心小学,2000年2月更名为三峡小学。现有15个教学班,845名学生。学生主要为三峡工程移民、三峡工程建设者和外来客商的子女,来自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近20个民族。学校现有教职工37人,教师平均年龄31岁,学历达标率100%,其中中共党员13人,小学高级教师21人,区级以上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优质教学教师11人。学校设有校长办公室、教导处、教科处、政教处、总务处、工会(含职代会)、妇代会、团支部、少先队和语文、数学、综合教研组等职能部门。学校日常工作井然有序,全体师生精神面貌积极向上。 学校本着“扬三峡精神,育三峡人才”的办学理念,以“三峡的孩子爱三峡”为德育主题,以“求实、求新、优教、优学”的教风和“博爱、创新、成功、快乐”的学风致力“创办三峡特色学校”,坚持走“军民共建,城乡联谊,内外结合,全位育人”之路,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2001年2月成功地跨入宜昌市“名牌学校”和宜昌市“花园式学校”的行列。 学校基础条件好,建有标准的教学楼、科技楼、办公楼及师生食堂、职工宿舍等附属设施,建有200米环形跑道、标准的篮球场和美丽的文化长廊,校园绿化率达38%,建成了校内闭路电视网和局域网,配有专用的陈列室、图书室、阅览室、音乐室、美术室、体育室、礼堂等教学用房,建起了由55个工作站组成的计算机办公与教学网络和新二类仪器室,配备了钢琴、影碟机、刻录机、扫描仪等教学用具。 学校先后在省、市、区级教育科研部门申请立项课题7个,其中《小学语文阅读过程目标评价》、《数学观察、操作、思维能力的培养与研究》、《自然教学内容的开放性》等3个课题已圆满结题,其余4个课题正按计划实施研究工作。学校在被评为市级名牌学校之后,以师德教育为核心、以教科研工作为突破口、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大力实施名师工程。目前,已有一批名教师涌现出来,郭君教师被评为区级“师德标兵”、思品学科带头人和省级师德“先进个人”,艾红教师被评为区级“十大杰出青年”和语文骨干教师。 由于学校不断强化内部管理,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日益提高,学校整体工作得到社会各界地一致好评。学校近三年连续评为区级“文明单位”,先后被评为区级“教科研10强学校”、德育工作“先进单位”、素质教育“先进单位”、“安全文明学校”、市级少先队工作“十佳先进集体”。今天,三峡小学正如一匹奔驰的骏马驰骋在基础教育改革的征程上,积极探索,改革创新,打造富有三峡特色的教育品牌。
宜都市陆城第一小学始建于1905年,迄年已有98年历史。在近一个世纪的沧桑岁月中,学校曾数次搬迁,几度易名,先后改名为“县立高等小学校”、“县立中心小学”、“城关小学”、“师范附小”、“宜都一中分部”、“东方红中小学”、“陆城小学”等,1984年分出陆城三小后正式定为现名。 1997年11月,学校被恢复为宜都县(市)当时唯一的县(市)级重点小学。学校现有规模居全市同类院校之首,共有33个教学班,2260名学生,教职工91人。教职工中有大专以上学历69人,占教师总数的75.9%;中学高级教师2人;小学高级教师59人,占教师总数的67%。4名教师被评为宜昌市级学科带头人,24名教师被评为宜都市级学科带头人或骨干教师。 基本设施完善配套。学校占地10036.8平方米,建筑面积9108平方米。教学及配套用房齐全,拥有两栋教学楼、办公楼、科教艺术楼,两栋教职工宿舍楼,两排营业长廊;现代化教学设施配套完善,建有高标准的微机室、多媒体教室、视听阅览表室、软件制作室、卫星地面接收站、闭路电视教学系统和计算机教学办公系统,有近200米的环行跑道运动场,实验仪器达省内一类标准,电教设备达省特类标准。学校环境优美,处处体现着育人特色。学校坚持“全面发展打基础、培养个性育人才”的办学思想,培养学生学会做人、会求知、会生活、会创造的能力,成为有思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坚持科学、民主、高效、规范的管理,“人文性”和“发展性”理念,走“科研兴校、质量立校、特色强校”之路,形成了“科研兴校、全面育人”的办学特色。 教育科研方兴未艾。学校以改革创新为发展的原动力,开展了“审美教育”、“创造教育”、“电化教育”、“教学引导学习法”等十多项教学改革实验,学校第一、二轮整体改革主导行课题《学校审美教育》和《新世纪小学审美素质教育管理实验研究》经省级专家组鉴定结题,其审美素质教育的实验曾获宜昌市教育科研成果特等奖、省二等奖,其论文多次在省获一、二等奖;研究成果--《课堂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一书已经省专家组鉴定,被确认达到全省领先水平,并获湖北省优秀科研成果著作类二等奖。在省内产生积极影响,学校先后被命名为湖北省“电化教育试点学校”、“教育科研实验学校”、“省教改实验学校”、“教育管理实验基地学校”和中央教科所“小学语文学法指导实验学校”。国家教育部“十五”规划课题“新课程理论与实践”实验基地学校。同时,一批教学风格各具特色的学者型教师脱颖而出,30多名教师的课堂教学、录象教学、教学论文在省和全国获奖,12人次在省级优质课(含录象优质课)竞赛中获一、二、三等奖,100多篇论文、教学设计在省和全国参赛获奖。 艺教教育丰富多彩。学校十分注重学生的艺术特长教育,围绕“合格+特长”的育人目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艺术特长教育活动。学校开办了书画、器乐、舞蹈、体艺等10多个兴趣特长班和潜能开发班,各班组创建艺教特色,成立了百人腰鼓队、百人合唱队、百人双扇舞……艺术特长教育蓬勃开展,取得了丰硕成果。学校田径队曾参加省田径传统比赛项目取得了9金8银的好成绩,名列全省第一;学校文艺队演出的响玲鼓《快乐小姑娘》,获文化部、国家教委等有关部门的表彰;舞蹈《群猴闹春》等文艺节目参加宜昌市春节联欢晚会演出;学校器乐队演奏的《走进新时代》、《奔向未来》等合奏连续三届获市特等奖。一批小发明家、小画家、小书法家、小音乐家在陆城一小这所摇篮里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先后有2000多人次在全国、省(市)有关部门组织科普知识竞赛、少儿文学、书画、音乐等类竞赛中分获特等奖、金杯奖和等次等。 办学绩效十分显著。学校毕业生历来以“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后劲较足”而受到高一级学校的青睐和社会的好评,一批批有突出特长的少年习作,走向了全国,走出了国门全国好少年曹俊涛,全国少代表胡华就是其中的代表。学校其显著办学绩效,受到了社会人士的公认好评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肯定和表彰:30多次获市级(含宜都市)“先进单位”、“双文明单位”、“红旗文明单位”、“先进基层党组织”、“党风建设先进单位”等称号;18次被省委、省政府、省教委表彰为“文明单位”、“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德育先进单位”、“电化教育先进单位”及“”少先队工作示范学校等;体育、文艺、少先队等工作5次受到国家级嘉奖;2002年2月被宜昌市政府授予“宜昌市名牌学校”称号。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