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昌市第一中学是湖北省最早的省级示范学校之一。学校创办于1910年,始名“宜昌府中学堂”,1954年改名为湖北省宜昌市第一中学,其间九易其名,6次搬迁。2011年,学校占地80余亩,有43个教学班,师生近3000人。 1998年被省、市政府评为“省示范学校”、“市名牌学校”。1996、1998、2005年三次被省委、省政府评为省级文明单位称号,2007年被评为省最佳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2005年8月整体搬迁,新校区占地319.2亩,建筑面积51653平方米,学校已建成4栋教学楼、1栋餐饮楼、6栋学生宿舍,共34个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学校建有16个高标准理化生实验室、3个多功能报告厅、3个网络教室,音乐、美术、舞蹈教室配置齐全,科技展览厅、学校荣誉室设计美观。建有多媒体图书查阅系统,教师阅览室,学生阅览室。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中学是一所现代化的全员寄宿制省级重点高中、省级示范学校。学校占地面积9万余平方米,校园建筑面积4万余平方米,教工宿舍1.7万余平方米。学校依地势而建,自然分布成四个平台(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和百草园),布局合理,层次分明,环境优美,教学设备先进,生活设施齐全,是莘莘学子求学的理想之地。现有45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800余人,现有教职工198人,其中专任教师169人,研究生学历教师12人,本科以上学历达97%。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拥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市管以上优秀专家2人,正高职高级教师4人,市学科带头人11人,高级职称教师59人,中级以上职称教师超过80%;国家级学会理事、会员25人,省级以上学会理事、会员51人,市级以上学会理事、会员83人;2009年-2012年以来,该校教师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或在省级以上学术会议交流获奖论文300余篇,50余位青年教师在国家、省、市级优质课及优质课件竞赛中获奖,10门学科由我校教师代表宜昌市赴省参赛并获一等奖,其中,语文、数学、英语、化学、政治等学科由该校教师代表湖北省参加全国竞赛分别获得一、二等奖;省级以上科研课题11个,其中,《借鉴多元智能理论 开发学生潜能的实践研究》系中国教育学会“十五”规划重点科研课题,《湖北省高中历史“三年四维”目标管理实验》等课题已先后通过省级验收。学校坚持“以人为本,为学生的一生发展作准备”的办学理念,以“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发展”为培养目标,实行开放式办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为国家建设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成为宜昌市对外教育文化交流的窗口学校,在省内外享有较高的知名度。
枝江一中创办于1965年,1981年被确认为湖北省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1995年被评为宜昌市示范学校,1998年被命名为宜昌市名牌学校,1999年被评为湖北省示范学校。学校现址占地80余亩,有办公楼、图书馆、科教楼、教学楼、学生餐厅、学生宿舍等各类建筑物10余幢,建筑总面积22401平方米;建有田径场,拥有电视台、天文观测台、多媒体教室、电子阅览室等先进的教育技术装备,环境优美,设施设备齐全。 学校现有在编人员190人,其中特级教师4人,高级教师55人,国家级骨干教师2人,省级骨干教师4人,宜昌市学科带头人5人。学校现有51个教学班,班平64人。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在编人员257人,特级教师3人,享受正高职待遇教师7人,高级教师76人,省级以上骨干教师4人,宜昌市学科带头人15人,枝江市骨干教师74人,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达97.1%。学校现有64个教学班,在校师生总数4000余人。学校努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着眼学生的终身发展,被誉为鄂西地区窗口学校。
走进玉泉中学。是满园鲜花盛开,是绿树青草相映,是校园清洁如画,是秩序井然书声朗朗,是球声、歌声清脆荡漾,带给您的是如诗如画的悠然景象。她位于长坂坡下,毗邻关陵庙的环城西路,是1994年新址建校落成的寄宿制初中。学校占地面积60亩,学校建有30个班的教学楼,有实验楼、学生寝室、教工宿舍,有大礼堂、食堂等配套用房;有标准化田径赛场;有花园、植物园及绿化带。教学、生活、运动三区分开,整体布局合理。经过近十年的建设与发展,现有宜昌市示范物理实验室,有标准化的化学实验室、生物实验室、劳技教室、阶梯教室、多媒体投影教室、计算机教室、语音教室、电子备课室、图书室、音乐室、美术室、档案管理室等;教育信息系统装备先进,开通了宽带网,配有数码摄像摄影以及彩色激光照排系统,建有玉泉中学网站;文艺体育设施场地完备;是一所当阳市最标准的初级中学。学校设有20个教学班,学生1242人,住宿生750人。现有教职工87人(在职教师75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4人,中级以上职称73人,本科毕业48人,本科在读10人,党员教师18人,堪称一支学科配套、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专业化教师队伍。 1997年被授予“当阳市示范学校”;2000年被授予“宜昌市名牌学校”。自2000年来连续四年被评为“当阳市文明单位”,先后荣获“湖北省教研教改先进单位”,“湖北省绿化合格学校”,“宜昌市花园式学校”,“宜昌市卫生先进单位”等几十个荣誉称号,学校以优美的环境,特色的管理,一流的质量,全面的服务而闻名。 多年来,学校积极开展创建文明单位工作;优化学校周边环境;高标准绿化美化净化校园;德育倍出新招,育人重见实效;教学重抓管理,质量连上台阶;教改突出实验,课题再上档次;课改争当先锋,校课创出特色……。
仁和坪镇中学,背靠麒麟山,最初为“佑圣宫”,因“麒麟吐书”的传说而兴建于 1807 年,于宫中供奉孔子及诸神像,兴义学,开私塾,并于两侧植樟栽柳。公元 1936 年,改建为五峰县第六巡回小学,自此成为公立学校。 新中国成立后, 1950 年春正式更名为仁和坪小学, 1960 年秋增设初中班,为当时全县三所中学之一, 1971 年开办高中。其间,规模逐步扩大,小学、初中先后被迁出,至 1980 年高中停止招生,初中回归,稳步发展至今。按全县教育发展规划,仁和坪镇中学将来仍属保留中学之一。 历经近两百年的风雨沧桑,昔日所栽樟柳已成参天古树,一批又一批学子从这里走向社会,走向高一级学府,在各条战线尽展才华。 今天的仁和坪镇中学仍秉承教育宗旨,坚持“以人为本,自力更生,团结奋斗”的方针,努力探索,谋求发展,开创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为国家,为社会,为地方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合格人才。
宜都一中地处长江和清江的交汇处陆城,创办于1938年,是一所历史悠久、校风严谨的普通高中。66年的风雨历程,几代人的孜孜求索,宜都一中已形成“厚德求进,格物求真”的优良校风和“勤学笃实,慎思创新”的良好学风。办学水平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稳步上升,1979年,成为湖北省首批办好的重点高中。1998年被命名为“宜昌示范学校”,2000年3月被授予“宜昌市名牌学校”称号。2002年被评为“宜昌市文明单位”。2003年12月,通过了湖北省政府教育督导室专家小组对我校进行的综合办学水平评估,成为“湖北省示范学校”。现有教学班48个,学生3000余人。教职工190人。主体校园占地面积130亩,建筑面积37443平方米,拥有标准的田径运动场和省内一流的教学实施,建起了集监控评估、闭路电视、校园广播和计算机为一体的千兆计算机网络系统,每个教室安装了52英寸的背投彩电,并通过智能终端盒与校园网相连,每个教室每节课都能进行多媒体教学。 宜都一中积极倡导“品高学富”的学人精神,已建成一支师德高尚、素质过硬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59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54人;中学特级教师和宜昌市级学科带头人11人,宜都市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38人,特级教师和两级学科带头人占专任教师的35.2%。近三年来,我校教师有106人次在省、市级优质课、说课和课件竞赛中获奖,有60余位教师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论文125篇,有115篇论文在国家和省市级竞赛中获奖。 目前,宜都一中按照“以德治校、依法治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的办学思路,以“学生的未来和发展高于一切”为办学理念,正在自我加压,搏时代潮流;加快发展,创世纪风范,向着高层次、标准化、国家级示范高中目标奋进。
洋坪中学位于远安县洋坪镇北端,夜红山南麓。她的前身是“湖北省远安县第二中学”,一九七五年九月更名为“洋坪中学”,迄今为止,已历经了四十余个春秋,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合格人材,为远安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学校始于一九五八年秋,当时三个初中班,在校学生一百二十余人,教职工十八人。一九六一年送走了第一届初中毕业生,随后逐年招收初中生。一九七一年初增设高中班,承担上半县(旧县、河口、苟家垭、望家、洋坪等地)的高中招生任务。一九七二年底首届高中生毕业,一九九0年秋撤销高中班,高中招生在我校整整二十年。为了调整学校布局,一九九一年秋,洋坪镇将万家咀中学归并我校,学校规模逐步发展到二十个初中班,面向洋坪镇东北部二十三个村招生,现有学生一千余人。 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人士的鼎力支持下,在历届校长、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面貌由原来的乱石丛茔,荒草杂生的土岗,变成了如今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三区相对分开的规范化学校,并逐步向“花园式”学校迈进。 学校占地面积23565平方米,校舍总建筑面积10960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258万元。 学校教学条件大为改善和提高,拥有规范化的教学楼,科技实验楼,内设理化生实验室、音乐室、美术室、劳技室、电教室、语音室、电脑、复印室等较为完善的设备,并设有图书室、阅览室,室内资料丰富,藏书三万余册,各种报刊一百二十多种。二00三年学校建设了局域网,并开通了宽带网。二00四年建立了洋坪中学网站。运动场地规范,体育器材配置齐全。学校拥有教职工宿舍二栋,师生厨房设备、设施齐全。校园绿化面积6800平方米,绿树成荫,桂香竹翠,鱼戏莲叶,环境优美。学校现有教职工72人,其中专任教师51人,本科32人,专科14人,中专、高中5 人,为适应教育的发展,学校注重了教师队伍的建设和提高,支持教师参加进修,函授自学考试,教师学历达标率 89 %。教师中被聘为中级职称以上的有47人。 教研教改蔚然成风,硕果累累。政治课的“三自一导”,语文课内外衔接能力训练,数学“实践目标教学及其评价”,英语课“实践教学法”等取得了一定成效,不少教师的论文和优质课在省、市、县获奖;校刊《夜红山文学》荣获宜昌市首届中学生文学社团及社刊评比一等奖;学校语文教研组、理化生教研组被县教研室,教科室评为“优秀教研组”;政治教研组在“两情一史”竞赛中获“优秀教研组”称号。化学课题“探究性学习——实验探究”分别通过了市级省级验收。 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学校各项工作成绩显著,得到了各级领导部门的表彰及社会各界的好评。一九八九年被省教职工委、省财政厅、省劳动厅、省计委联合授予“勤工俭学先进集体”。一九九五年被县教委授予“绿化合格学校”。一九九八年被宜昌市教委授予“劳动技术教育合格学校”。一九九八年在县第十五届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上荣获中学生组团体总分第三名。二000年十二月被市教育局、市教育工会授予“校务公开工作先进单位”。二00二年五月洋坪中学团委被团县委评为“先进团组织”。 四十余年的奋斗历程,四十余年的发展壮大,四十余年的春华秋实。“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展望未来,豪情满怀,我们将以昂扬的姿态迎接新时代的挑战,以“勤学、严谨、求实、创新”为校训,与时俱进,勤育英才,共创未来。
长阳县龙舟坪中学座落于清江之滨龙舟古镇中心,北依九峰山,南对将军岭,东邻鸣凤塔,西望丹水河。 学校六十年代末诞生于“长阳县中”旧址城墙坡,自明清时期“九峰书院”迤至“长阳县中”,皆建置于这块教育宝地。创建之初名为“东方红学校”,面向城区招生,实行九年一贯制(小学五年,初中、高中各两年)。1973年高中部停办,学校更名为“城关中小学”。1977年小学分出,学校更名为“城关镇中学”。1994年将镇办改为县办,学校定名为“龙舟坪中学”。1999年秋全县高中进行调整,学校高中部合并到县第二高级中学,龙舟坪中学正式成为全县唯一的一所直属非寄宿制初级中学。 龙中南望“龙门春水”,东靠“白石雄关”,地灵人杰,历史悠久,校园环境幽雅,绿树成荫,。一代又一代龙中人,秉承校训〔德智双全,身心两健〕,力创三风〔“勤奋守纪,求实创新”的校风,严谨笃学,求是创新”的教风,“勤学会学,乐学好学”的学风〕。坚持“传承人文精神,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能力,追求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形成了“因材施教,和谐发展”的办学特色。 学校校园占地面积11405.5平方米,校舍建筑总面积12833.42平方米。拥有规范的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音乐室、多功能微机室、多媒体语音教室、多功能报告厅、电子备课室、“档案管理省一级”档案室、文印室、图书室及教职工娱乐室。校园绿化面积1809平方米,校园场地及道路全部用水泥浇筑,道路硬化面积1409.6平方米,硬化率100%。学校各处室配备了空调、电话等现代办公设备,实现管理信息化。卫星宽带网也在龙中安家落户,KU波段接收设备,电子备课室和“空中课堂”坚持对师生开放,实现了远距离的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 学校现有20个教学班,在籍学生1081人,专任教师77人,占教职工总数89.5%。教辅后勤9人(含自收自支2人),教职工总数86人。高级教师4人,中级以上职称教师68人,占88%。本科教师46人,占全校专任教师总数60%,合格学历74人,占96%。县级骨干教师19人,占25%。课题实验兼职教师15人。 “讲台竞风流,粉笔写春秋”。在党的“十六大”精神指引下,龙中人将一如既往地默默工作、无私奉献,与时俱进、再创佳绩。让龙中——这颗清江边的“教育明珠”,用璀璨的异彩,点燃土家人心中的希望与梦想!
长阳县龙舟坪中学座落于清江之滨龙舟古镇中心,北依九峰山,南对将军岭,东邻鸣凤塔,西望丹水河。 学校六十年代末诞生于“长阳县中”旧址城墙坡,自明清时期“九峰书院”迤至“长阳县中”,皆建置于这块教育宝地。创建之初名为“东方红学校”,面向城区招生,实行九年一贯制(小学五年,初中、高中各两年)。1973年高中部停办,学校更名为“城关中小学”。1977年小学分出,学校更名为“城关镇中学”。1994年将镇办改为县办,学校定名为“龙舟坪中学”。1999年秋全县高中进行调整,学校高中部合并到县第二高级中学,龙舟坪中学正式成为全县唯一的一所直属非寄宿制初级中学。 龙中南望“龙门春水”,东靠“白石雄关”,地灵人杰,历史悠久,校园环境幽雅,绿树成荫,。一代又一代龙中人,秉承校训〔德智双全,身心两健〕,力创三风〔“勤奋守纪,求实创新”的校风,严谨笃学,求是创新”的教风,“勤学会学,乐学好学”的学风〕。坚持“传承人文精神,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能力,追求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形成了“因材施教,和谐发展”的办学特色。 学校校园占地面积11405.5平方米,校舍建筑总面积12833.42平方米。拥有规范的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音乐室、多功能微机室、多媒体语音教室、多功能报告厅、电子备课室、“档案管理省一级”档案室、文印室、图书室及教职工娱乐室。校园绿化面积1809平方米,校园场地及道路全部用水泥浇筑,道路硬化面积1409.6平方米,硬化率100%。学校各处室配备了空调、电话等现代办公设备,实现管理信息化。卫星宽带网也在龙中安家落户,KU波段接收设备,电子备课室和“空中课堂”坚持对师生开放,实现了远距离的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 学校现有20个教学班,在籍学生1081人,专任教师77人,占教职工总数89.5%。教辅后勤9人(含自收自支2人),教职工总数86人。高级教师4人,中级以上职称教师68人,占88%。本科教师46人,占全校专任教师总数60%,合格学历74人,占96%。县级骨干教师19人,占25%。课题实验兼职教师15人。 “讲台竞风流,粉笔写春秋”。在党的“十六大”精神指引下,龙中人将一如既往地默默工作、无私奉献,与时俱进、再创佳绩。让龙中——这颗清江边的“教育明珠”,用璀璨的异彩,点燃土家人心中的希望与梦想!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