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市实验高中是荆门市教育局主管的直属重点普通高中学校。历年被荆门市教育局评为教育教学先进单位,2004年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最佳文明单位。学校以“优才重出、中才高出、特色巧出、人人成才”为教学理念,高起点构筑学生成长平台,全方位促进学生健康发展,让学生接受一流的教育,为升入高等院校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学校设立奖学金,奖励品学兼优学生;设立了助学金,资助家庭贫困学生顺利完成高中学业。 校园占地面积11万平方米。建有2栋教学大楼、1栋实验大楼、1栋教师办公大楼、5栋学生公寓、3个学生食堂;建有金紫园、桂园、沁园、枇杷园和文化广场,校园环境优美,2002年被湖北省教育厅命名为“园林式学校”。教学设施按照示范高中的标准配备,设备完备,学生能自主进行实验和探究学习。拥有5个计算机联网教室,实行了校园网、闭路电视网和调视广播网合一。艺术(体音美)专业拥有专用教室、琴房、画室、健身房、舞蹈房。建有400米标准田径运动场。图书馆藏书10万册,阅览室有报刊杂志300多种,并配有电子阅览室,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后勤服务完善,学生公寓每个寝室配有电话,建有澡堂,学生食堂饭菜品种丰富,质优价廉,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生活需求。2004年学校食堂创建成为湖北省A级食堂(我市高中学校第一所)。 有研究生学历教师3人,特级教师2人,高级教师100人,学科带头人45人,市级名师25人,市级以上优质课获奖教师和学科竞赛(奥赛)优秀教练50多人,引进市内外重点学校骨干教师20人,特聘美籍、澳大利亚籍教师担任英语口语教学。教师师德高尚、业务精通、教学有方、诲人不倦。 学校实行全员育人,每位教职工都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并与学生结对培养;实行全封闭管理,领导教师值日值周,每天晚上班主任查寝,每栋公寓配备两名正式教职工为公寓管理员,24小时值班巡查,全天侯关爱学生。校园秩序井然,被评为荆门市“安全文明校园”。教师教学实行质量管理,采取过程评价、绩效评等、学生评教三位一体方式评价,并将评聘挂钩;注重学生品格全面培养,塑造健康人格,提升整体素质。 低分进校,高分上大学是学校教学成绩最鲜明的体现。2002年高考上省线400人,本科272人,重本50人。2003年高考上省线565人,本科300人,重本100人。2004年高考上省线518人,本科449人,重本110人。2004年首届实验班(招生分数线为县市一中正取线)重本升学率为42%,二本(一)升学率100%,一大批艺术考生获中国美术学院、武汉音乐学院、湖北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等重点艺术院校专业考试合格证书。 为保证应届生高考上档次、创名牌,今年学校继续遴选一批优秀初中毕业生组建“英才班”和“实验班”,实行小班教学。“特长班”继续招收体、音、美特长生,经测试合格者,文化分可适当下调录取。 学生奖励多样 学校设有“英才助学金”,每学期1400元。设立“雏鹰助学金”,每学期400元。设有“爱心助学金,教师资助贫困学生,最高资助1000元。设立“希望奖”,奖励品学兼优学生,最高500元。设立“奥赛奖,奖励学科竞赛、奥赛获得者,最高为500元。
武汉市第十九中学,原名"私立汉口圣若瑟女子中学",由意大利天主教武汉教区嘉诺撒修道院院长柏博爱(意大利人)创办的一所有着近百年历史的老校。 武汉市第十九中学,位于汉口自治街242号,原名"私立汉口圣若瑟女子中学",由意大利天主教武汉教区嘉诺撒修道院院长柏博爱(意大利人)创办的一所有着近百年历史的老校。 这幢大楼是建筑师沙西设计的,他把文艺复兴时期的基本元素全部运用到了设计之中,因而圣诺瑟女子中学堪称武汉文艺复兴式建筑的典型建筑整个建筑平面呈"U"字型,两侧对称凸出。楼房立面采用三段式构图,正面入口三开间设多立克柱式的门斗,上设4根通贯二、三楼层的多立克式壁柱,中部窄条的窗形与两侧大窗相对,使建筑更加活泼。墙面为红砖清水墙,窗户的上下粉白色,红白相间,坡屋顶上覆盖红瓦。进大楼居中的主入口,进门的上方装饰有带宗教色彩的彩绘玻璃,给人一种神秘的沧桑感。楼为内廊式布局,两边墙上悬挂着以办学宗旨和育人教育为内容的巨大展牌,学校的走廊上贴有不同历史时期的图片,联接起来就是一幅百年名校历史沿革的风情画卷。这幢建筑内部设计特别 重视教学功能这一特点,过道很宽,最宽处超过4米,全部都是水磨工艺。楼梯宽阔并带有转角平台,扶手栏杆均饰有雕刻,尤其是每层楼梯的首根水磨石棱型立柱,十分粗犷气派。内廊两边均是教室。高大空旷的空间,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享受。教室高4米以上,而且楼板都是夹三层,在天花板和楼板之间夹沙灰层,用于隔音。木地板全漆成红色,玻璃门窗外还另安装了百叶窗板。所有的门窗、地板、勒线、天花板饰线都是用的上等木料,且细部装饰均独具匠心。虽经百年使用,大部分仍保持完好。原来一二楼教室的活动板壁加门,壁门底下有轴轮卡在铁槽上,可以调整教室的大小以适应班级学生多少,现在已改成固定墙壁了。学校开办之初为女子小学,后增设高小班。学校自设课程,除安排语 文、数学、史地、理化各课外,增加英文、手工、图画、音乐各课。
黄梅二中坐落于黄梅县古镇——孔垅东街,北倚京九、合九交汇站,南临东港碧玉流;西接105国道,东依“雷池”。极目南天,匡庐奇景尽收眼底;放眼西望,千年晋梅缕缕飘香。校园清幽,景色宜人。地理条件优越,近市镇而不喧嚣,处乡村而不闭塞,是读书求学之胜地。文化积淀深厚,迄今已有90余年办学历史。黄梅二中占地面积80余亩,建筑面积39600平方米,已建成学生公寓楼3栋,可供近3000名学生单人单床、12人一单间住宿,壁柜、洗漱间、公用电话配备齐全,建学生食堂1栋,建成教师公寓楼3栋,普通楼1栋,改造楼房1栋,高规格科技综合楼1栋,配备微机100台,安装电话35部。校园宽带网、教室闭路广播电视及多媒体教室已投入使用。300米环形跑道的运动场、观礼台、河边700m台阶已服务于师生生活学习。今秋在籍学生数由6年前的900多人增加到3500多人,教学班将由6年前的15个增加到50个教学班。现有教职工170余人,高级职称52人,中级职称96人,省级学科带头人7人,市县级学科带头人32人,省级优秀教师3人,县政协委员1人,县人大代表1人,市县级优秀教师35人,本科以上学历达90%。百年老校历经沧桑,近年来在桂雅丽校长的正确领导下焕发青春,获得大发展。 历史新突破 今秋高考成绩喜人,黄梅二中又铸造辉煌,再创历史新高。据统计:全校参考人数1003人,本科升学人数574,本科上线率57.23%,省专人数998,省专上线率99.5%;在全市63所普高综合排名中进入十强,连续第八年获黄冈市教育教学质量优秀奖。学科成绩突出,03年全县高考总结会,共发5块奖牌,我校夺得数学、英语、文科综合3块奖牌;04年全县高考总结会,也是共发5块奖牌,我校又夺数学、英语、理科综合3块奖牌,05年再次拿回理综奖牌。 铸造新辉煌 近几年,学校被评为黄冈市“内部治安保卫先进集体”,黄冈市“安全文明校园”,市、县“最佳文明单位”、“文明窗口行业示范单位”,学校团委被团省委命名为“五四红旗团委”,学校被省楹联学会授予“楹联之校”光荣称号。语文教学被“新世纪杯”全国作文大赛组委会授予“全国作文教学先进单位”。学校“文昌阁文学社”连续7年被黄冈市教委评为“先进文学社团”。今年6月,又有二位学生成为中共预备党员。为此《人民日报》、《湖北日报》、湖北电视台、《黄冈日报》、市县电视台对黄梅二中这一令人瞩目的成绩多次作了专题报道。我校办学的理念是:求实创新,整体推进,建优质高中;我校办学的宗旨是:以人为本,教研兴校,育一流人才。黄梅二中已成为鄂东杏坛上一颗最璀璨的明珠
湖北省麻城师范学校创办于1905年,经历了师范传习所、简师、短师、初师等办学阶段,1958年定现名。1977年以后办过高师班、电大班、小教专科班。2003年加挂实验高中校牌。 现在的学校是集中师、职教、高中于一体的多层次、多规格、多功能的 一所中等教育公办学校。麻城师范建校100多年来,已培养了3万多名各类人才。麻城师范是黄冈市“绿色学校”,湖北省“园林式校”。现有校园面积290余亩,建筑面积7万多平方米。校园环境优美,布局合理。教学设施齐全,设备先进,总价值超过1000万元。现有实验室、微机室、语音室等专用教室28个,微机360台,钢琴52架,馆藏图书12万册,报刊400多种。建有天文〖WM〗观测台,安装了远程教育网络系统和摄、录、编、放一体化闭路电视教学系统,建成了学校网站,开通了校园网。学校是湖北省电教试点学校、麻城市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学校坚持以德治校,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特色强校的办学理念,提出了“求真、行善、创美、争先”的校训,建立了“全员参与、全程管理、全方位育人”的管理机制,形成了“管教、管导、扎实、严谨”的教风,“刻苦、认真、积极、奋进”的学风,“文明团结、求实创新”的校风。教师实行学习、工作、科研一体化,学术氛围浓郁。1991年以来,教师在报刊发表文章1000多篇,出版专著36部,与人合作的编著68部,获论文评比奖340篇,获科技进步奖、科研成果奖、发明创造奖共13项,完成国家级科研课题1项,省市级“十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各2项。学校被中央教科所定为“实施研究性学习专题研究实验学校”,被中国教师奖励基金会评为“全国科研兴教示范单位”。
湖北省麻城市第二中学,始创于1946年秋,其前身是鄂东联合中学、省立第二高级中学、省立麻城高中,是鄂东地区建校最早、历史最长的高级中学,是麻城市规模最大的学校,为国家输送大量优秀人才。 麻城二中坐落于三省九县通衢的鄂东交通枢纽,素有“小汉口”之称的楚天明星乡镇——湖北省麻城市宋埠镇,其前身是成立于1946年以前的鄂东联合中学、省立第二中学、省立麻城高中、是鄂东地区建校最早,历史最悠久的高中。 在60余年的历史中,学校为国家培养了数以万计的栋梁之才。他们分布在祖国和世界各地,分别在政治、军事、经济、外交、科技、文化、教育和工农兵等不同战线建功立业,报效祖国和人民。 麻城二中素以“名师荟萃”而蜚声遐迩。原国家语委研究员尹斌庸和周四川,国家档案局干部范垂学、《人民日报》编辑余逸才,《广西教育》主编宁发栋,著名特级教师吕思俭、陈耀徽、何耀、甘超一、李吉安、项能顺等都曾在二中任教。至今仍活跃在讲台上的有全国优秀教师、特级教师、湖北名师项锦华。他们都为二中的发展写下了光彩的一笔。学校现有教职工160余人,师资阵容强大,结构合理,爱岗敬业,经验丰富,教研成果丰硕,教辅书籍出版30余册,教研论文发表200余篇。 我校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逐步形成一支爱岗敬业,精通业务,结构合理,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全校教师180余人。其中特高级教师45人,一级教师67人,受国家级表彰的优秀教师3人,省地级表彰的优秀教师16人。参加各级专业学会的48人,在省级以上报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主编《高中语文教学反馈精编》第五册、第六册,《语文考点优化设计》等教辅书籍共6本。获各级优质课竞赛奖项100余人次。
武汉六中上智中学,前身为2002年由武汉六中创办的寄宿制完中武汉六中分校,2009年变更为武汉六中上智中学。武汉六中上智中学寄宿部,位于武汉市江岸区后湖发展新区,交通便捷,环境幽雅,是都市难得的学习佳境。学校实行小班教学,全封闭式管理。为确保每一位武汉六中上智中学(寄宿部)的学生真正享受到六中的优质教育资源,六中领导集体提出了"优质品牌战略",即:在武汉六中原有优质品牌的基础上,通过资源配置的优化,把六中系列办成精品;充分利用学校123亩校园的环境优势,利用六中的优质资源,和丰富的寄宿学校管理经验,走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学校教师团队业务精良,专任教师中,有六中调入的特级教师和骨干教师,有学校多年培养的市、区优秀青年教师,有从周边地市引进的学科带头人......他们在三尺讲台辛勤耕耘,为莘莘学子导航。 校园环境宁静幽美,建筑风格典雅。是名副其实的花园式学校。教学楼、图书楼、科技楼、实验楼、学生公寓、体育馆与古老的欧式办公楼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现代化的塑胶跑道和运动场成为球场路、澳门路一大景观。 厚重的文化积淀既是武汉六中的骄傲,更是六中学子敢于争先的不竭动力。近年来,武汉六中教育教学成绩斐然,学生升入高等学校、重点学校比例均位居湖北省前列,涌现出一批顶尖级人才,获得国际奥林匹克金牌和铜牌的夏煜、段志勇,获得全国、全省状元称号的黄明、余庆、丁捷等都是六中学生的优秀代表。
学校始终本着“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培育全面创新和谐发展的现代新人”为育人目标,教学上以“勤”文化为核心,孕育“勤勉型”的老师和学生——勤恳,勤俭,勤奋,勤以启智,勤以促学,努力... 学坐落在湖北省黄冈市内,历史悠久,底蕴丰厚,人才辈出,是学生腾飞的摇篮,教师成长的沃野。学校拥有一支团结、实干、高素质的具有开拓精神的教师队伍,曾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优秀教师,有全国优秀班主任、全国优秀体育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教师们凭着开放的教育思想,领先的科研,以良好的素质,进取的态度,奉献的精神和踏实的作风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学生。学校以“开发潜能、发展个性”为育人理念,从整体改革实验到差异教育的研究从二级循环活动的尝试到创新教育的思考以及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的探索,捕捉着现代教育最敏感的话题,走在教育改革的前沿。学校一贯坚持“品牌、质量、服务”的意识,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以一流的教育质量树立了自身的品牌形象,赢得了社会的赞誉
黄州区宝塔中学座落于古城黄州青云塔下,宝塔大道与西湖一路交汇处,校园占地面积25亩,投资金额1300多万元,建筑面积13225平方米。自1984年开始招生以来,现已发展到了39个教学班,近3000名学生。200多名教职员工。其中具备大专学历以上的有190人,特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30人,中级职称90人。是一支具有较强专业知识和过硬的思想素质的教师队伍。本校配套设施日臻完善。现已有标准的微机室、语音室、理化生实验室、图书阅览室、阶梯教室,教学配套设施的完善,为宝塔中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年来我校共为社会输送普通初中毕业生6000多人,为黄冈中学输送480多人。20年来,在各级各类竞赛中成绩斐然。已有1000多人次获县级竞赛奖,160多人次获国家级竞赛奖。在各类竞赛中,数学成绩尤为突出。其中1990年数学奥赛获地区团体总分第二;近三年在黄冈市语数外综合素质测评中,均在前六名之列。尤其是近来年教学教研成绩捷报频传,先后有二十多名老师在省、地、区优质课大赛中获奖。有三名教师获全国劳动模范光荣称号;2人被评为青年拔尖人才,享受专家待遇。近几年,中考成绩尤为突出。2002年升黄高32人,2003年升黄高38人。 展望未来,我校将进一步完善各项教学配套设施,为全体学生提供一流的学习环境;深化教学考研改革,为初等教育提供一流的师资力量。未来的宝塔中学将成为黄州一所学生更加信赖、家长更加放心、社会更加关心的一流学校。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