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水市第一高级中学,简称“广水一中”,创建于1943年,现坐落于湖北省随州市广水应十公路清水桥北侧。2004年被确定为“湖北省示范高中”,同时是“全国青少年科普创新示范学校”、 “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50强学校”,成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招生定点联系单位,成为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西南空军工程大学、大连海事大学、湖南大学等一批全国重点大学的优质生源基地。 广水市第一高级中学坐落在风景如画、民风淳朴的清水河畔。学校绿草如茵,繁花似锦,水木清华,环境优雅;处应广公路北侧,邻十长公路东端,远离闹市,交通便利。校园占地170000平方米(256亩),建筑面积88000多平方米,总投资达到11018万元。建有教学楼两栋、综合楼一栋、学生公寓六栋、教师宿舍六栋,两座学生食堂、三个运动场区,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三区分离,互不干扰,是一所规划严整、布局合理的现代化学校。 在教学设施、教学设备方面,学校投入800多万元,装配了理化生实验室和各种功能室,其中物理实验室4个、化学实验室4个、生物实验室2个、信息技术教室3个(配置242台电脑)、电子阅览室1个(配置24台微机);学校投资400万元开通了校园音频广播系统、交互式闭路电视系统、千兆校园网,与华师一附中共建了空中网校,还为一线教师配备了220台笔记本电脑,2011年又投资180多万更新教师笔记本电脑,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学校为每个教室配价值9000余元的图示43寸逐行扫描电视机一个,价值1万多元的电脑投影调配一套,音源广播系统一套;学校图书库藏书82000册、阅览室订有报纸195种、杂志336种、教学参考书、工具书6700册;此外,学校还建有设备先进的劳技室、音乐室、美术室、书法室、天文台,2010年学校按照教育部1类标准配备通用技术实验室,以满足新新课改的要求。 在生活设施方面,学生公寓全是套房,内设休息间、文化活动间、洗漱间、卫生间,结构合理,居住舒适,学生食堂可供3500人同时就餐,开水房、男女澡堂,可充分满足学生生活需要。 在体育设施方面,我校共有三个运动区,占地面积28400平方米,其中草坪足球场2个,标准半圆式田径场1个,篮球场15个,羽毛球场4个,排球场网球场各2个。另有室内篮球场1个,乒乓球台4个,还有集锻炼、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工会活动室一个。我校还不断更新体育设施,2011年投资400多万建塑胶跑道。
十堰市第二中学位于市中心老虎沟路22号,于1981年经十堰市政府批准创办。经过30余年的发展,学校办学规模、办学条件、办学水平取得长足进步,教育教学成绩斐然,学校被授予“湖北省级示范高中” “全国体育卫生工作先进单位”、“湖北省文明单位”、“湖北省教改试验学校”、“湖北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湖北省园林学校”、“十堰市最佳文明单位”、“十堰市教育教学管理示范学校”等。 学校现有教职工近400人,具有中高级职称教师占87%,其中特级教师3人,研究生学历的教师40多人,外籍英语教师1名,国家、省、市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53人。
丹江口市第一中学始建于1941年7月,前身为湖北省立联合中学均县分校、湖北省立八高均县学校。独立建校后为湖北省均县县立初中,1958年丹江口水库始建,校址由均县城关迁至丹江口。校名历经湖北省均县县立初中、均县第一中学、丹江口市第一中学演变,1984年8月始为现名。1962年、1984年两次被湖北省教育厅明确为,全省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之一。 学校现有62个教学班,在籍学生约3000人。在岗教职工296人,其中专任教师249人(含带课管理干部),高级教师113人(其中特级教师1人),中级教师106人。 校园面积120000平方米,校舍面积54800平方米,学校现有教学楼、实验楼、科技楼等主要建筑十五栋,标准田径场和多功能球类运动场各一个;学校理化生实验室、劳技和音、美专用教室配套;有联网的电子阅览室和多功能教学资讯中心,配备电脑220台,图书馆藏书量达十万余册(含电子图书),一线教师配备笔记本电脑112台。 争创省级示范学校以来,丹江口市一中以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质量观和教育价值观为突破口;以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为重点;以加强德育工作、优化育人环境为首要内容;以深化教学科研、教育改革为动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炼出“以人为本,德育为首,和谐育人,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走“和谐育人”的特色之路,弘扬“团结、拼搏、敬业、奉献”的“丹江口一中精神”,校风、教风、学风振奋向上,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高考成绩已连续十余年在十堰市同级同类学校中稳居前列。
湖北省畔,背倚峡江群山,面对高峡平湖,享有“坝上库首第一校”的美誉。学校创建于1941年,已有71年的办学历史。1984年被确认为全省首批办好的重点高中之一,2001年被命名为“宜昌名牌学校”。 学校坐落在举世闻名的三峡工程上游1.5公里处的西陵峡畔,背倚峡江群山,面对高峡平湖;美丽的一中校园依山傍水,享有“坝上库首第一校”的美誉。 学校原址在古城归州,因兴建三峡工程被整体搬迁到秭归新县城——茅坪镇丹阳路23号。 新校园面积近八万平方米,已建校舍面积达40000平方米,包括航天教学楼、逸夫楼、综合实验楼、办公楼、杜镇远图书馆、学生公寓、饮食中心、学生浴室、大礼堂、体育室、羽毛球场、乒乓球场、标准篮球场和标准塑胶田径场。[1] 原址在古城归州,仅有校园16348㎡,校舍11246㎡,固定资产206万元。因三峡工程兴建被整体移民搬迁到茅坪新县城,新校园面积达74238㎡,已建成校舍40631㎡,已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000万元,已实现国家一类标准的实验仪器装备和全新的现代化装备,拥有4万册藏书。现有40个教学班,近2800名在校学生,216名教职工。
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第三中学坐落于闻名遐迩的武汉市木兰生态旅游区,距离武汉市中心城区50公里。学校始建于1908年,其前身为黄陂县道明高级小学堂,是黄陂废除科举后第一批新式学堂之一。创建者胡康明,潘正道等均是辛亥前后著名的革命家。可以说,道明高级小学堂是应时代发展的潮流而生的。解放后定名为黄陂三中,至今已有百年历史,2007年被评为武汉市市级示范高中。学校现有4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740多人,教职工170余人。学校占地面积121亩,布局合理,分为教学区,活动区,住宿区等几部分。学校教学设施齐全,配备精良。综合楼内设有学术报告厅,校史陈列室,学生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师,音乐室,美术室,理化生实验室,图书室等。其中理化生实验室设备精良,图书室藏书5万多册,图书阅览室可供200学生同事阅览。运动场区占地60余亩,设有三个篮球场,标准足球场和400米跑道。生活区建有可供全校师生就餐的食堂,就餐厅可容纳1000多学生同时就餐,此为还有小炒部,生活服务中心等配套设施。学校师资优良,有高级教师40名,市区级学科带头人和优秀青年教师26人,其中很多承担了市区级科研课题。教师在县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350多篇。近年黄陂三中高考成绩优良,特别是1996年,2000年,2001年,2002年,2005年,2008年等均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各项数据均位列全区同类学校前列。近年来向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部属高校及重点大学输送了大量优秀学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体三种人都斗志昂扬,信心百倍,决心将三中建成更优秀的高中。 2008年黄陂三中将迎来百年华诞。为迎接百年校庆的到来,全校师生群情激奋,精神百倍。原副校长邱实特撰赋一篇,赋如下
十堰一中是湖北省首批重点中学,湖北省省级示范高中。 校园面积210亩,总建筑面积71000平方米。教育教学设施完善,生活及文体活动条件优越。教室配备投影、电视机、网络终端、空调机。学生公寓配有物品柜、卫生间、空调机、暖气等设施。还有师生大餐厅、现代化体育馆和占地25000平方米的田径运动场。图书馆藏书15万册,是全省地市州中唯一的一所“达标图书馆”。 学校现有69个高中教学班,学生4500人。在岗教职工249人,专任教师212人,研究生学历34人。特级教师8人,高级教师93人,中级教师38人,中高级职称率占75%,学科带头人、教学骨干和各类拔尖人才占专任教师的21.53%,另有省、市级教育教学学会正副理事长19人,学校已成为十堰市教改、教研和教学实践的主要阵地。 十堰一中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师生共进、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并不断丰富其内涵: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建和谐发展的学校,做学生欢迎的教师,育祖国建设的栋梁。在先进理念指导下,半封闭式管理,全开放式教育,成为十堰一中的鲜明特色。 多年来,一中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为高等院校和地方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和输送了大批合格人才。“建造一流学校;争创一流成绩;为大学输送一流的毕业生” 是十堰一中始终追求的目标。围绕这一目标,认认真真地搞素质教育,踏踏实实地抓教学管理,理直气壮地抓高考升学,使一批又一批有志青年插上了理想的翅膀,园了大学梦,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栋梁之材。
车城高中(原东风六中),位于十堰市张湾区车城路52号,南靠东风公司制泵厂,北邻十堰东风教育集团第五中学,西与十堰市第13中学毗邻。校园占地面积为3万平方米,约46亩,校舍建筑面积20775平方米。全校现有高中三个年级,43个教学班级,在册学生2300余人。其中艺术班6个,在册学生300余人。全校在册在岗教职工188人。其中,特级教师1名,省级骨干教师1名,高级教师76名,教育硕士30名。市级骨干教师11人。 车城高中创建于1971年,是原第二汽车制造厂(现东风汽车公司)建立最早的一所普通高级中学,1985年被确定为第二汽车制造厂重点中学, 2003年被评为“十堰市重点高级中学”,1993年六中在鄂西北率先设立美术、音乐特长班, 2004年根据企业改革发展需要,东风公司教育部门整体移交地方政府,十堰东风教育集团成立,学校更名为“十堰东风教育集团第六中学”。2006年被评为“十堰市普通高中示范学校”。2008年4月十堰市人民政府正式将东风六中划归十堰市教育局直接管理,学校同时更名为车城高级中学。 车城高中自建校以来,历任领导坚持走创新图强之路,使学校不断壮大。截止2008年,学校共培养初中毕业生7200名,高中毕业生18000余名。恢复高考制度后, 学校共有7400多名学生考入各类大中专院校,其中清华大学9名,中国人民解放军飞行学院9名。1992年,又在鄂西北地区首开高中艺术教育先河,创办美术、音乐特长班,仅2006-2008年就有583名学生考上了各类艺术本科院校。 从车城高中毕业的学生中,有许多学子已做出了骄人的成绩,他们为车城高中、为十堰市赢得了荣誉:1994届的李智斌是一位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工作的航天人,2008年10月24日参与我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的发射工作,成为一名技术阵地总体工程师,是十堰人的骄傲;2001届的司高峰在2003年世界最佳模特大赛中荣获全国男子冠军;2006届的张志栋参加第26届大学生夏季运动会2008年度海报设计大赛,其作品《手拉手》在全国1682件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唯一金奖……
武汉市南湖中学是一所隶属于武昌区教育局的单设公办学校,地处国家级示范小区——南湖花园城内。学校分设机场路校区、都市桃源校区两个校区,校园规划合理,环境优美,绿树成荫,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得益彰,形成了幽静、雅致的校园文化氛围。按照国家I类标准配建的各类实验室、功能室,设施先进,功能完善。目前学校拥有44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000多人,教职工141人,是武昌区公办初中窗口示范学校。近年来,学校高举“自省教育”旗帜,坚持以“让自省成为一种人生态度”的办学理念,秉承“对内以省、对外以恩、对人以和、对事以真”的校训,遵循“办质量上乘之学校,办人民满意之教育”的办学宗旨,以培养“自强身心、自省德行、自励人生”的校风为切入点,充分发挥南湖学校的“体育精神”和“三视精神”,积极探索,逐步形成了一套独具南湖特色的合校情、有实效的科学规范的运行机制。学校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办学水平跻身武昌区一流,在各方面取得的成绩令人瞩目:2005年5月被武汉市政府认定为“武汉市办学水平先进学校”;2005年至2012年连续八年被评为“武昌区最佳文明单位”;2007年至2012年连续六年被评为“武昌区教育工作绩效考核先进单位”;2005至2012年连续八年获得“武昌区教学质量奖“2008年高标准通过“武汉市初中标准化验收”;学校近几年分别被有关部门授予“武汉市校本研修学校”、“武汉市师德先进学校”、“武汉市家长示范学校”、“武汉市绿色学校”、 “武汉市体育特色学校”等关荣称号。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