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第六十中学创建于1971年1月。地处长江与江汉交汇处北岸,是闻名遐迩的汉口汉正街商贸中心地带的一块文化绿洲。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是武汉市兵乓球运动项目的重点学校,前世界乒坛女单名将陈静、乔红等曾就读该校,前世界体操亚军黄力平也曾就读该校。 武汉市六十中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在教育教学中始终追求理念新、方法新、手段新,把服务一流、环境一流、管理一流、质量一流作为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坚持德育立校、质量强校、科研兴校、环境靓校,历年被评为武汉市桥口区初中教学质量先进单位、优胜单位,二00三年四月被市总工会授予武汉市模范职工之家,九月被武汉市人民政府授予武汉市先进学校称号。 目前,武汉市六十中被武汉市桥口区教育局指定为课程改革实验基地之一,正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与时俱进,推进素质教育,努力为落实当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对教育改革提出的新要求再作新贡献。
武汉市第64中学创建于1965年,1988年由完全中学改为单设初中。地处中山大道崇仁南路,占地面积10099.05平方米,田径运动场3779平方米,体育设施完备,绿化率为100%。学校实验室、阅览室、微机室、音乐教室、劳技室、美术室、科技室、多功能室等一应俱全,设备齐全先进。多年来,在区委、区政府和教育局的关怀下,六十四中不断发展,以优质的教育享誉社会,成为唯一连续两届被评为桥口区名校的单设初中,多次评为市、区先进学校。2008年硚口教育实现资源重组,武汉市第六十四中学实现了标准化建设,现在学校教学设施齐全,校园文化氛围浓厚,学校环境清新怡人,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成为硚口初中的一面旗帜。
武汉市第二十四中学 武汉市第二十四中学建校于1954年9月,是与崇仁路小学、市11中资源共享的硚口教育示范园之初中部,是硚口区唯一的一所“武汉市示范初中”,是硚口区基础教育改革示范基地、教育科研示范基地、教育对外开放合作交流示范基地。 学校现为国家教育部“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建构中小学德育模式的方法论研究》课题组成员,被评为“湖北省教改名校”、“湖北省教育科研实验基地”、“武汉市创新素质实践行试点单位”、“武汉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试点学校”、“硚楼区最佳文明单位”、“武汉市德育六有实体建设先进学校”、“湖北省剑桥少儿英语考试培训点”。 学校现属单设初中学校,有一支“师德高、业务精、育人优、质量好”的教师队伍。全校教职工97人,其中中高级教师59人。学校现有国家级学会会员、各级学科带头人、优秀教师、青年岗位能手28人,在读和取得研究生学历教师6人。 为了实现“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的“体验教育”办学模式,学校明确了办学理念;以人为本,以德立校。依法治校,质量兴校,科研强校;勾画了办学目标:高质量,有特色,现代化,国际化,个性化;提出了育人目标: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生活上自立、学习上自主、人格上自强,有健全人格、有创造精神、有素质强项。 近年来,学校紧紧抓住创建“硚口教育示范园”这个契机,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教育教学实现跨越式发展,连年被评为硚口区“教育质量优胜单位”,被界内人士誉为“24中奇迹”。良好的办学效益,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同和赞誉。 目前,硚口区政府、区教育局已投资1500余万元,对该校进行了整体改造。如今的24中不仅洁、绿、亮、美,是名副其实的武汉市绿化先进学校,而且充满了浓郁的文化气息。
武汉市第六十二中学是一所有50多年办学历史的全日制初中,武汉市示范中学,武汉市文明单位。学校位于解放大道624号,硚口区政治文化中心地段,环境优雅交通便利。80名教职工中,有省级骨干教师,享受市政府津贴专家,具有高级职称,硕士学位、市区学科带头人称号的教师占半数以上。六十二中学教学设备先进,生活设施齐全,校园布局科学,终年郁郁葱葱,是武汉市的“花园学校”,硚口区名校。建校50多年来,学校培养了一批批优秀人才,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院士就是其中杰出代表。 校园占地面积10171平方米,建筑面积5902平方米,绿化面积4250平方米,绿化率100%,覆盖率42%。学校现有教学楼和行政楼各1栋,配有多媒体阶梯教室1间,多媒体教室1间,微机教室2间,学生用微机达到112台,办公用微机32台。按一类标准配套的科学实验室4间,其中物质科学实验室3间,生命、空间科学实验室1间。音乐教室1间,美术活动室1间,劳技教室1间。图书室、阅览室各1间,配有电子管理系统,藏书30445册,生均达31.98册。学校有设备完善、功能齐全的会议室、广播室、医务室、体育保管室、师生餐厅、教职工活动室。学校实现了“校园局域网、互联网、有线广播电视网”三网合一,配有微机室、网络控制中心,电子备课室、多媒体阅览室、摄影机、数码摄相机、投影仪、视频展示台,电脑刻录机、激光打印机4台、复印机、一体化印刷等现代化信息技术设备,总价值达200多万元。
学校以“一流的育人环境,一流的办学条件,一流的管理水平,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教育质量”作为自己的工作目标,力争使学校办学条件优良,育人环境优美,教师队伍优秀,管理手段优化,教育质量优异.努力把学校建成高质量,有特色,现代化的,在国内有一定影响,能积极参与国内,国际交流的省级示范性中学.
武汉市十一学校创建于1997年8月,是武汉市第一批经省市教委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改制初级中学。位于国家 级优秀文明小区营北社区,校园占地面积5400m2,校舍建筑面积11027平方米,已建成计算机房(两间计112台 微机)、教师电子备课室、多媒体学术报告厅、教学双向闭路、健身活动室、师生形体室、直饮水系统、塑胶跑道等功 能设施。学校现有3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100余人;全校在职教职工112人,含各级学科带头人23人,国家级学 会会员3人,数学奥赛国家一级教练员2人,省市师德先进教师9人,市区优秀(青年)教师10人,青年岗位能手9 人;中学高级教师42人,教师学历合格率100%,其中研究生学历教师4人。 目前,武汉市十一学校“更名”为十一初级中学。今后,这所学校将与省级示范高中———武汉十一高中“结亲”,实现“抱团”式发展。 十一初中是武汉首批公办民助的改制学校之一,成立于1997年。10年前,武汉市十一中初、高中剥离,该校初中部和凌云中学整合,成立了武汉市十一学校。 学校重点级别:湖北省重点高中 武汉市第十一中学建校于1954年。是解放后党和政府创办的第一批中学中的一所,1982年定为武汉市重点中学。1994年被武汉市政府首批命名为综合办学水平先进学校。1999年被湖北省政府命名为省级示范学校。 学校占地面积32589平方米,建有12950平方米的教学综合楼,2774平方米的实验大楼,6400平方米的体育馆和有绿草如茵田径场及环形塑胶跑道。学校绿树成荫,环境优美,布局合理,是武汉市花园式学校,武汉市校园文化建设十佳学校,湖北省园林式学校。现有30个教学班,1600名学生,140多名教职工,是一所全日制的单设高中。多年来,学校在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关怀和支持下,有了长足的发展,建成了教学、教研、活动为一体的综合教学区。教学区内设有教学、实验、科技、电教、艺术、网络信息、图书阅览、体育训练等八个中心。双向闭路电视教学系统的设置和校内微机联网使学校办学条件基本上达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 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在优化常规管理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发展性教育”的办学特色,初步构建了教育、教学、管理的三个模式。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了和谐发展,学生主体作用得到了较充分地发挥。学校高考升学率年年保持在100%,上省线率稳定在90%以上,上重点大学的比例超过60%;群众性体育活动开展良好,体育竞赛团体总分进入全市前四名;一大批学生艺术作品在国际、国内获奖,学生自编、自演的节目多次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有三项科技发明获国家专利,一项获全国银牌,近千条发明建议得到专家好评。学校有十余名教师获全国优秀教师、省特级教师称号、有30多名市、区学科带头人、优秀青年教师、教师队伍结构合理、综合素质较高。 十一中人正在以崭新的教育观念、积极的进取精神、强烈的创新意识阔步迈向21世纪。 武汉市第十一中学位于汉水之滨,是一所重点单设高中。1994年被武汉市政府首批命名为综合办学水平先进学校。1999年被湖北省政府命名为省级示范学校。湖北省文明单位,武汉市对外开放学校。 学校的办学宗旨是:一切为了学生发展,为了一切学生发展。学区内设有教学、实验、科技电教、艺术、网络信息、图书阅览、体育训练等八个中心。双向闭路电视教学系统的设置和校内微机联网提升了教学现代化的档次。学校绿树成荫,环境优美,布局合理,是武汉市校园文化建设十佳学校,湖北省园林式学校。现有1800名学生,150多名教职工,其中有9名特级教师,62名高级教师,6名市级教育专家和拔尖人才,45名市、区学科带头人, 16名教师受到国家和省级表彰,一大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教师队伍结构合理,综合素质高。 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在优化常规管理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发展性教育”的办学模式。发展性教育是一种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终生发展的教育模式。它突出了学生的自主发展,强调学生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学生潜能得到较好发展。学校高考升学率100%,上重点大学的比例超过70%,多名学生保送进入全国名校。教育质量在全省名列前茅;群众性体育活动开展良好,体育竞赛团体总分进入全市前四名,二名选手达运动健将水平,四名选手达国家一级运动员标准;一大批学生艺术作品在国际、国内获奖,学生自编、自演的节目多次在中央电视台播出;至九十年代初期,群众性科技活动普遍开展,数千条发明建议得到专家好评,在全国科技创新大赛,头脑奥林匹克竞赛,生物与环境科学实践活动中已有十一项科技发明获国家专利,其中获两项全国金牌,四项全国银牌,五项获全国铜牌,学科竞赛成绩优异,近百人获国家和省级奖励;十多名优秀学生在校加入中国共产党。 学校教科教研的风气浓厚,“九五”期间有一个国家课题、两个市级课题结题,一百多篇论文在全国、省、市刊物上发表,十·五期间承担科研课题及子课题五项,均已开题启动,被评为武汉市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定为武汉教育科研实验基地,湖北省教育科研实验基地,湖北省教育科研五十强单位。 学校办有全省一流的学生食堂,卫生、合理的膳食,对学生全天供应。学校已同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德国有互派学生,交流访问的定向联系。每年举办国际夏令营,并向有关国家和地区输送一批合格学生。 当前,十一中正以稳、实、活、新、高的面貌,逐步向全国名校迈进。 升学情况:07年高考,学校一本上线率60%。近4年,学校有4名同学高考成绩位居湖北省和武汉市的前十名,有20名学生被清华、北大录取,17名学生被中科大录取,5名学生被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录取。其中,高飞同学获50万港币奖学金。有6名学生被国外名校录取,其中张灿同学被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录取,获2万美元奖学金,崔小龙同学被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录取,获8万美金奖学金。
武汉市二十六中学建校于1955年7月,是解放后我市在硚口地区创办的第一所完全中学,是武汉市首批对外开放学校、武汉市示范学校、共青团武汉市示范学校、武汉市德育“六无”创新建设先进学校、武汉市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实验学校、武汉市文明单位、硚口区名校。学校以“四低”――(低起点、低素质、低效益、低质量)的办学特色,以让一个学生掉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构筑高平台的“绿色教育”办学理念享誉江城,初、高中教育质量连续六年名列全市同类学校首位
武汉市第六十三中学位于武汉市桥口区中部的仁寿路,与海军工程大学毗邻,面临解放大道,交通便利。学校创办于1965年,原名仁寿路中学,文革时更名为东升中学,文革后正式命名为武汉市第六十三中学,至今已有四十三的历史,随着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2000年,区教育局又将原四厂联小作为六十三分部,学校现在是一校两点,拥有29个教学班,在校人数1360人,是桥口区规模较大的单设初中之一。 学校校园面积9610㎡,校舍面积为6605㎡,建筑面积为8208㎡,校园绿化面积约2585㎡。有教学大楼、教学综合楼。学校有基本满足教育教学需要的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生物实验室、多功能教室、电子备课室、音乐教室、微机室、图书室和阅览室。 学校现有教职工119人,(男37人,占31%、女82人,占69%),其中行政人员15人,专任教师104人,专任教师占教职工总数87%。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有8人,占7.7%,具有本科学历的教师81人,占77.9%,大专学历15人,占14.4%,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40人,一级教师55人,中高级教师占专任教师的91.3%。教职工中党员26人,民主党派2人,有省级骨干教师2人,区学科带头人9人,市、区优秀青年教师7人,区模范班主任1人,区德艺双馨模范教师1人,骨干教师占专任教师的14%。学校具有一支敬业爱岗,不断进取的富有经验的教师队伍。近两年来,有多人获得省、市级教学比武一、二、三等奖,优良的教师队伍能满足学校全面贯彻教师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 近年来,学校办学成绩喜人,先后被评为省、市中学生毒品预防教育活动示范学校;市、区交通安全示范学校;市创新素质实践行活动先进单位;区先进基层党组织;区师德建设先进集体、区新闻宣传工作先进单位、区初中教育质量优胜单位;区“十五”教科研先进单位、区科技教育特色学校、区科技教育目标管理优秀单位、区教学设备管理“两率”检查先进单位、区卫生先进单位、区勤工俭学先进单位、区安全稳定先进单位、区先进家长学校、区五四红旗团委;并荣获省青少年航模锦标赛第二名、区“赞勤颂廉”演讲比赛三等奖、区“轻松快乐三十分钟”展示活动一等奖、区学习型先进年级组、区教育系统巾帼示范岗、区庆“三八”教职工风采展示比赛优秀组织奖、区教职工广播操比赛二等奖、区首届青年教师DV大赛铜奖、区中学生田径运动会我校团体总分名列前茅并连续获得体育道德风尚奖;校合唱团获得区合唱比赛一等奖。近几年来,学生在全国及省、市、区各级各类比赛中有数百人获得一、二、三等奖。 在区政府、区教育局的关心指导下,经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六十三中的面貌焕然一新。教学设备不断完善,教学环境不断优化,教学手段不断更新,办学条件越来越好,教学质量引人瞩目,社会声誉越来越高。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