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第三初级中学创办于1998年,目前是全国青少年科普创新教育示范学校、省安全文明校园、市文明单位、市办学水平先进学校、市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单位、市校园文化建设十佳学校、市德育六有基础建设示范学校、市师德建设先进集体、区名学校。 学校以“发展性教育”为办学模式,以“出思想、出模式、出名师、出英才”为办学宗旨,以“崇德、砺志、求实、创新”为育人目标,造就全面发展的复合性人才。领导班子管理理念先进、经验丰富,教师队伍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学生群体生动活泼、素质全面。创办10年来,学校在师生共同发展过程中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教师队伍中有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十佳师德标兵、省市劳动模范、省市骨干教师、省市优秀教师及优秀青年教师、市区学科带头人区及拔尖人才48名,近三年获全国优质课一等奖的有7位教师;学生中考成绩一直位居武汉市前列,有3200多人次在国家、省、市学科竞赛中获奖;体育、艺术、科技等特色教育在国内外均有较大影响。
武汉市德才中学创建于1997年,是一所公办单设初中。学校现有教职工89人,其中专任教师83人,硕士研究生学历3人,本科学历63人,高级教师14人,中级教师52人。现有教学班22个,在校学生1160余人,其中农民工子女人数680余人,占全校学生人数的比例超过了60%。如何满足"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需求,如何保障"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权利?如何推进教育公平的全面实现?凡此种种已成为城市基础教育部门必须正视而且也必须予以妥善解决的社会问题。"农民工子女"的教育不仅是一个教育问题,而且关系到广大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城市发展的后劲和希望,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面构建,其影响十分重大而深远。我校针对这种现状,提出了"促进城乡学生主动健康发展"的办学理念,就是要让农民工子女到公办学校里与城市的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成长,一起进步。首先降低门槛让他们进得来,然后在教育与教学管理的过程中,积极地探索出一些既适应农民工子女,又适合城市里的孩子的教学方式和管理模式,从而使他们留得住、学得好。通过教学和管理,让城乡孩子们在交往中互相了解、互相接纳、互相欣赏,并最终消除城乡学生之间的差异,实现城乡学生的有机融合。办学理念:促进城乡学生主动健康发展办学模式:"融合教育"育人目标: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尊重,学会欣赏,学会融合,使其成为德才兼备、身心两健、知行合一的优秀人才办学目标:努力把德才中学办成省市闻名、全国知名的高质量、现代化、有特色的农民工子女教育品牌学校促进城乡学生主动健康发展"的办学理念指的是在经济全球化、城市化、社会现代化的大背景下,在教育制度发生深刻变革的形势下,依照现代教育的理念,通过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的有效实施,使城乡学生、城乡文化实现有机融合,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实现有机融合,进而使学校管理与家庭管理、社区管理有效融合起来,从而达到实现"促进城乡学生主动健康发展"的目标。融合教育旨在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服务的全面型人才,全面实现教育的公平,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学习以双自主发展模式。"双自主发展"教育模式下的教学实践力争改变过去单纯的接受式学习,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使课堂教学能充分调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满足学生在课堂上自主探究的需要,获得新的体验的需要,获得认可和欣赏的需要,承担责任的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通过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营造学习过程中积极的氛围,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同时在学习过程中给予学生积极的适当的评价。以促进学生自主的、个性化的、全面的发展。学生的自主发展,对教师的发展提出了要求,为教师的自主发展提供了舞台。教师的自主发展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使学生发展有了更多可能性,也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提供了榜样作用。在师生互动中,完善师生双方的人格,促进师生的全面发展和主动发展。
武汉市江汉二桥中学武汉市二十三中学初中部武汉市江汉二桥中学立江汉二桥桥头,临汉水之滨。已有二十余年的办学历史。连年的中考佳绩,赢得了汉阳西部“桥头堡”的美誉,是汉阳西部的一颗璀璨明珠。2006年,区政府、区教育局作出优质教育资源西部重组的战略决策,学校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我校整体并入百年名校二十三中,成为二十三中初中部,走上强强联合办学之路。学校秉承“阳光教育”办学理念,让学生感受阳光般温暖,让每个学生都有阳光心态。经多年积淀,形成了“礼、真、严、毅”的校风,“乐、思、勤、实”的学风和“爱、容、范、精”的教风。学校注重师资队伍建设,近几年来,通过人才引进、新教师招聘等方式引进了一批优秀教师。学校现有教职工96人,中高级职称教师占80%,拥有市学科带头人三名,市优秀教师两名,区名校长一名,区名师一名,区学科带头人一名,区管拔尖人才一名。因有一支敬业、精业,注重团结协作、锐意进取的优秀师资队伍的有力支撑,1999、2000、2001连续三年摘得汉阳区中考状元桂冠,近年来,中考成绩一直在汉阳区名列前茅,其中2005年中考更是取得了全区第一的佳绩(三初中除外),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2007级七年级学生自入校以来,连续三次区统考在全区同类学校排名第一,徐洋洋同学排名全区第三,受到全区同行关注,成为二桥中学前进的印证。今年 4月举行的期中考试,我校八年级以在全区同类学校排名第一的成绩,再次证明了我校整体办学质量的提升。学校一贯坚持以德育为主线,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为先导,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并形成自己鲜明的特色。少年警校是全国最早的少年警校之一,“左明爱心基金”帮助许多寒门学子圆了求学梦。学校先后被评为“武汉市综合办学水平先进学校”、“武汉市德育六有建设示范学校”、“省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学校”、“武汉市教科研协作学校”,是 “十五教育科研先进学校”。近几年来,年年被评为区课改先进学校。学校一直以浓郁的学风、严谨的教风、良好的校风享誉全区。今年,我校将作为初中标准化建设学校接受市政府评估验收。区教育局投资一千多万元的综合楼和新大门已全面竣工,综合楼内实验室、微机室、多功能报告厅、多媒体教室、阅览室、音乐形体教室、美术画室、科学探究室、学生餐厅、乒乓球活动室一应俱全。使我校硬件设施达到区内一流。校园环境优美,绿草成茵,假山喷泉,鱼儿畅游,是广大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共同生活的理想乐园。市内有名,区内一流的标准化初中是二桥人的目标与追求,让每一位学生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个性得到良好发展是我们的神圣使命,我们二桥中学全体师生将继续发扬“潜心工作、追求卓越、团结奋进、永不言弃”的二桥精神,团结一致,齐心协力,以满腔的热情,忘我的斗志,全力打造一个更新更美的二桥中学。
武汉市汉阳区校鹰学校位于汉阳区郭茨口11号 。 学校周边交通便利,校园环境优美,基础设施齐全,学校校风严谨,周边交通便利,校园环境优美,基础设施齐全,师资力量雄厚,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科学育人的办学理念。近几年均被上级单位评为教学先进单位。
武汉市七里中学简介 武汉市七里中学,位于汉阳区七里二村122号,创办于1991年,原称为武汉市七里庙中学,是为汉阳区七里庙小区配套建设的一所单设初中学校;1991年实行“九年义务教育一贯制”试验,同时更名为武汉市七里学校,分设初中部和小学部;2002年九月初中部和小学部分离,还原为单设初中更名为武汉市七里中学,直属汉阳区教育局。办学十六年来,逐步形成了“敬业、爱生、尊师、勤学”的良好校风,“博学、精教、善育”的优良教风和“乐学、勤思、巧练、求新”的良好学风,形成了一个“团结、勤奋、廉洁、创新”,具有强烈事业心和献身精神、务实创新的干部队伍,带出了一批“敬业爱岗、精业创新、爱生乐教”的教师队伍。形成了“成功教育”办学特色。 学校现任校长胡义年,书记吴春晖。 一、学校硬件设施 校园占地面积11670.86平方米,校舍面积5033平方米,生均占有面积17.96平方米。绿化面积达2700平方米,绿化率100%。学校图书室、阅览室面积166平米,藏书21114册,生均达32.48册,种类齐全,能满足教师及学生用书要求。学校按标准化配备有理、化、生实验室、音乐室、美术室、劳技室和多媒体教室。学校塑胶操场建有200米环形跑道,100米标准直跑道,两个标准篮球场,两个标准排球场,近150平方米的体育多功能器械区。 二、学校师资配备 学校现有教职工61人。其中高级教师11人,中级教师30人,初级教师19人,见习生1人。其中,专任教师55人,教辅及行管人员6人。专任教师学历100%达标,其中研究生学历1人,本科学历44人,大专学历10人。35岁以下有26人,占专任教师49%。现有教师中,区学科带头人2人,区优秀青年教师4人,区教育局“教育科研先进个人”3人,教育局优秀青年教师4人,教育局优秀共产党员6人,获得市区级各级竞赛评比一等奖教师共25人次。学校教师师德高尚,不畏困难,敢于拼搏,勇创佳绩的“七里精神”在汉阳区教育系统广为弘扬。 三、学校办学理念 办学思想:人人获得成功,帮助每一名学生、教师体验成功、让学校获得成功,实现学生、教师和学校主动发展。 办学模式:内强素质,外塑形象,人本治校,形成“人人追求理想,开启智慧,提升人格”校园特色文化。 办学目标: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为教师的专业成长铺路,办人民满意的学校。 教学模式:实施“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四、学校办学成绩 自创办以来,学校在教育教学和教科研方面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学校每一年的教育教学成绩都受到教育局的表彰,中考成绩年年处于同类学校首位,特别是,2005年中考,学校是汉阳区教育局目标管理中实现“双达标”的三所学校之一,2006届中考学校成绩跨入特色学校行列。学校的教育科研也走在汉阳区前列,承担的武汉市市级重点课题《初中学校对青年教师分层培养提高的途径与方法研究》高标准结题,研究成果获湖北省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十一五”教育科研启动之年,我校开发的课题《初中学校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实施有效的策略研究》竞标汉阳区招标课题获得成功,该课题被列入武汉市“十一五”重点课题。 学校先后被评为“武汉市普通中小学办学水平先进学校”、“市体育锻炼达标先进集体”、“市卫生达标单位”、“市广播操先进学校”、“市体卫合格学校”、“市用字规范合格单位”、“区校本教研先进集体”、“区教科研先进单位”。学校还相继被汉阳区教育局授予“文明单位”、“先进基层党组织”、“五好领导班子”、“国家基础课程改革先进学校”、“校务公开先进学校”、“‘十五’教育科研先进学校”、“青年教师师德示范岗”的荣誉称号。2006年,武汉市教育局授予“德育‘六有’基础建设先进学校”称号。 在坚持“成功教育”办学特色,推行“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实践中,着力提高教师教育、科研、教学能力和学生综合素质,让学生、教师都体验成功,先后有十几名教师获区优质课一等奖;多名教师论文获国家、省、市一等奖;杜腾飞等同学获全国少年儿童书法绘画摄影大赛金奖;学校“创新素质实践行”成果获市奖;中考成绩年年受区教育局表彰或表扬,并得到社会的认可。 不断发展的七里中学,将逐步建成“环境优美、管理有效、队伍整齐、质量一流、特色鲜明”的汉阳西部明珠,以强劲的姿态迈进汉阳区强校之林。
从1958年建校至今,琴断口中学(简称琴中)已经走过半个世纪的风雨,51年来,琴中为武汉的建设贡献了一代又一代的优秀人才,无论是从鼎盛时期的汉阳大校,还是到如今的勉力维持的“传统弱校”,琴中人扎根奉献,艰苦创业的工作热忱是始终如一的。2003年以前,琴中及所在地区饮用水直接从汉江抽取,因变压器用了十几年,已经相当老旧且负荷达不到要求,校内经常停电,而停电往往也会引发停水;加上校园近90亩地,一是围墙过长,二是老旧围墙部分坍塌,靠近堤边上的缺口“方便”了小偷们盗窃抽水泵,学校及校内老师防不胜防不胜其烦。一到雨天,校园一片泥泞,尤其是上堤的一段路,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刚好把人搞成“泥腿子”,有时不慎滑倒,“斯文扫地”也很常见;特别是对学生上学、放学的交通安全构成很大隐患;信息沟通方面,市内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而琴中与外界的联系还仅限于两条电话线,到十里铺电信局申请宽带接入,人家受理后又主动退钱:附近还没有通讯基站。2003年,在百废待兴之际,为了凝聚人心、鼓舞士气、重振斗志,老刘多方“奔走呼号”, 积极争取到了区政府、局党委和局房管站的大力支持,啃下了几块决定琴中实现顺利发展下去的“硬骨头”。先是修好了围墙,紧接着又亲自率领学校中层干部和骨干教师,冒雨连夜架设自来水管“最后一公里”;清除杂草,平整操场;铺设上堤的一段“杜玉正路”;耐心说服电信公司,接通宽带,组建校内201通讯网等,加上以前高质量配建的多媒体教室、电子备课室和以后几年陆续给各办公室配备的空调等,学校基础设施与办公环境实现了质的飞跃。
武汉市汉阳区利民学校位于汉阳区五里墩街红光路18号。学校依山望湖、风景秀丽、环境优美,校园浅含清清的柴泊湖水,偎依苍翠的古岗山。花木四时竞发,鸟语五更争鸣,芙蓉池内泉涌泉落,听涛亭畔涛声依旧;洁白的环湖路,巍峨的教学楼,富丽的图书楼、报告厅,掩映在湖光山色之中。可谓“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这里处处显露出园林式学校的特色。“学海无涯”、“惜时如金”、“励志笃学”等校园文化小景的巧妙配设,无不体现优雅与和谐,更是提升了学校的文化品位。
武汉市翠微路中学原地处汉阳翠微横路26号,紧邻归元禅寺,现搬至汉阳五里新村,改名为武汉市翠微中学,另还有一所分校名为武汉市翠微中学赫山校区。校创办于一九七一年,建校30多年来,翠微路中学在前进中得到了各级领导和社会方面广泛的关心和支持,经过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顽强拼搏,近几年来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和变化,思想建设,教育教学,学校管理,校园建设,教育科研等方面都取得了较显著的成绩,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其办学实力和声誉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肯定。 学校办学理念是:"为每个学生终生发展奠基"。 学校办学宗旨是:"一流的教学设施,先进的管理水平,信得过的教学质量" 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是:"科研促教、科研兴校" 现已拥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敬业爱生、严谨创新的师资队伍。98位教师中,取得学士学位的占40%,本科占80%;高级职称24人,中级职称36人;市、区学科带头人3人、区拔尖人才1人、区"十佳优秀青年教师"5人。 办学条件现代化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工程,学校现有一流的教学设备,装备了多媒体教学辅助系统、校长办公系统、闭路电视系统、电子监控系统。拥有现代化的多功能教室、网络教室、电子备课室、非书资料室、语音室、理化生实验室、音美劳室、图书室和教工俱乐部。各办公室装备电脑建立了校园网络。学校网络达到了100M到桌面,实现了(计算机网、闭路电视网、广播网)为一体的三网合一。投入巨资重建多功能教室,修建了塑胶操场。图书室藏书近4万册。 翠微路中学整个校园面貌,展现了优美的学习环境,浓郁了校园文化气氛,在此基础上,学校将进一步励精图治,发扬翠微精神,实现学校的 "腾飞规划"创一流水平,办特色学校,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提高国民素质作出我们的贡献。
武汉市汉阳区九珠初中位于汉阳区肖家湾1号 。学校始终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优化教育过程,培养素质特长,促进全面发展” 的教育原则,把“求知、创新、发展、责任感”作为学生培养目标,逐步形成了以“面向全体,分层教学,培优补差,人人成才”为主要特色的教学模式,促使优等生更加优秀,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都得到转化、提高和发展。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