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外国语学校创办于1996年,是目前湖南省第一家国有公办、长沙市教育局直属的一所以外语为特色,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全日制完全中学。学校坚持全面素质教育,执行国家教育部统一的普通中学初、高中各科教学标准,开齐开足普通中学各科课程,保证国家规定的课时,要求达到省级示范性学校水平。学校现有43个教学班,2300名学生。全校在岗教师182人,其中特级、高级教师58人,骨干教师26人(国家级3人,省级1人,市级22人),具有硕士研究生和在读研究生21人,并有国家奥数一级教练2人,专职外教4人。 语种丰富:目前已开设英、日、法、韩四个语种。 “一主一辅”双外语:学生必须主修和选修两门外语,以英语为主,则以日语、法语或韩语为辅。教材先进:以国际先进原版教材为主,辅之以国内普通中学统编教材。教学标准高严:外语教学执行全国外国语学校统一的教学标准,是中学英语教学的最高层次。专职外籍教师执教口语课。外语特色活动丰富:学校常年组织学生参加国际、国内夏(冬)令营及国际交流活动,与美、法、英、日、澳、新、加等国的部分学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每年举行一次外语艺术节等。升学大学录取机会多,出路广:我校高中毕业生,除参加全国普通高考外,我校还是多个外语类大学和综合性大学的提前单独招生考点。同时,我校每年有一定数量学生被公派或录取至欧美、俄、日等国入学深造。 2008年,我校高考升学率连续八年位居四大名校后的“第二集团军”前茅;初中教学质量综合评定为全市一流;各级外语类师生竞赛,引领湘军;数、理、化奥林匹克竞赛,取得骄人的成绩。今年我校正在积极申办湖南省特色教育实验学校,得到了市教育局、省教育厅的大力支持,申办成功,将享受省级示范性高中同等待遇,并具有全国多所名牌高校的保送资格。此外,我校正在积极和多个国家名牌大学在中国的正规办事处洽谈高中学生出国留学及移民项目。2010年11月,我校已通过湖南省特色教育实验学校评审验收。 我校布局错落有致,教学区、活动区及生活区相互独立,占地37.2亩,教学用房总面积26360平方米,各种功能室俱全。校园建筑具有典型的欧式风格,各种指示、提示牌均用中、英文标识,校园环境洋溢着浓郁的外语氛围。学校设有医务室,有2名专职医务人员,建有设备基本完备的医疗保健中心和心理咨询室。学生宿舍可容纳700多人寄宿,食堂可容纳800多人就餐,而且设施设备精良,并配有专职生活老师。学校食堂由食品卫生A级单位又一村承包经营,学生公寓委托给东盛物业管理服务公司经营,每晚安排老师下班进行学习辅导。
长沙市十五中系湖南省首批省级示范性高级中学,湖南师范大学艺术学院生源基地,湖南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合作办学单位。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硕士研究生导师1人,66人取得研究生学历或在读研究生。特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57人,省、市优秀教师20人,高考命题教师1人;教学管理先进。在全市率先全面实行学案导学,全面实行"四清管理"(人人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教学成绩显著。中考6A率、合格率始终位居全市前列。 高中教学质量逐年攀升,2007年高考本科上线率55.6%,理科卜凡同学以647分的成绩排名全省100名,上了清华北大的录取分数线,被浙江大学理科实验班提前录取;2008年高考一本、二批和本科上线率均创近六年的最好成绩。全校师生在卓越教育理念的引领下,2009届高三全体师生经过三年的奋力拼搏,成绩卓著,高考成绩取得了历史性的跨越。高考二本以上上线总人数创我校恢复高考以来二本上线总人数的最高纪录;高考二本以上上线率达21.05%,创我校近15年来最高纪录;2006年考入我校成绩2A3B以上学生本次高考二本以上上线率高达90%。
长沙市第十一中学,是湖南省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全国教育科研项目实验学校,全国外籍教师口语教学合作实验学校,湖南省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长沙市第十一中学,是湖南省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全国教育科研项目实验学校,全国外籍教师口语教学合作实验学校,湖南省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湖南省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学校,湖南省花园式单位,长沙市文明单位。学校创办于 1906 年,其前身为“妙高峰简易师范”,校址在宋代大儒张南轩讲学旧地——妙高峰城南书院,后迁至名胜古迹“天心阁”之下, 1953 年正式更名为“长沙市第十一中学”。百余年来,学校致力于文化的传播,人格的塑造,灵魂的升华,培养了 3 万余名社会栋梁。 学校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梁启超、黄炎培、章太炎、周世钊等知名人士曾来校任教与讲学。改革开放以后,学校秉承“公、勇、勤、朴”的校训,坚持“德育为首,教学为主、面向全体、强化基础、彰显个性、发展特长”的办学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校风不断优化,办学水平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学校初、高中毕业合格率和高考升学率都稳居长沙示范性高中前列,学校每年都有考入清华、复旦、浙大、人大、西安交大等综合性大学的学生,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更是有三四十人之多。
长沙市第三十七中学,创办于1984年,是长沙市示范性寄宿制完全中学。学校地处雨花区雅塘村,走进校园既能感受到现代城市的气息,又能体验到小巷深处的雅静,是一方治学净土。学校先后被授予“国家级绿色学校”、“全国科学教育试验基地”、“国家级课题优秀试验学校”、“湖南省现代技术实验学校”、“湖南省安全文明校园”、“长沙市花园式单位”、“长沙市示范性学校”、“长沙市文明单位”、“长沙市两型创建示范学校”、“长沙市依法治校示范单位”、“长沙市禁毒示范学校”。 学校办学条件先进:校园占地面积120亩,现有初、高中教学班43个,在校学生2100余人。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塑胶田径运动场、篮球场一应俱全,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基本分离,“动”“静”结合,布局规范合理。校园内,花木扶疏,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水乳交融,四季景色宜人。学校拥有配置完备、功能齐全的各科实验室、多媒体语音室、现代教育技术中心、高规格的录播教室、图书室、美术室、音乐室、教工活动室等;学校数字化建设实现了“三通两平台“率先建成并投入使用,为每个班级都安装了“班班通”,目前正在申报“湖南省数字化校园”,这些都为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学校现有在职教师153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36人,省市级骨干教师6人,省市各级学会理事13人。近年来,有200多篇教师论文在各级刊物发表或获奖,有20多个科研课题获国家级和省级奖励。学校着眼于未来,不断优化育人队伍,精心打造一支教书育人的“精锐”部队,实现教师由“经验型”向“科研型”、“专家型”的历史性跨越,构建一支年龄结构合理化、职务结构科学化、学历结构高层化、学科结构多元化的师德高尚、才真学实的教师队伍。 学校教育理念先进:学校秉承“一切服务于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坚持“全面发展、提高素质、学有特长、争创一流”的办学目标,在素质教育中大胆将应试教育和特长发展有机地磨合和相互促进,德育为首,育人为先。学校坚持走“生命为本,文化立校”之路,全面推进 “让感动伴随孩子成长”的大德育课题,全面构建 “生命课堂”的理论与实践,着力提高学校教育教研水平。学校积极探索素质教育与中考、高考相结合的发展之路,提出“品德与学习并重,知识与能力并行,文化与特长结合”的育人模式,优秀学生大量涌现。近三年来,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获得国家级奖励 38人,省市级奖励108人。近五年来,中考合格率均在95%以上,远超长沙市区平均水平。历年高考本科上线率与录取率均列长沙市同类学校前列。音乐、美术、体育特长生的教育更成了我校特色教育的一大亮点。我校的办学特色被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报、湖南日报、湖南教育电视台、长沙晚报等多家媒体争相报道。 学校发展规划宏远:为突显三十七中的办学优势,区委区政府将在学校资源整合上、城市学校优化布局上用大手笔、花大力气为三十七中创造更好的氛围和条件。春华秋实,泫歌未辍,在长沙市创建教育强市的大环境下,雨花区全面打造教育强区已提至议事日程,长沙市第三十七中学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春天,抢抓机遇,务本求实,奋发努力,我们相信一所品牌学校将在雨花区快速崛起。
稻田中学,为三湘历史名校之一。1912年建成,原名省立第一女师,因座落在古稻田,习称稻田师范。首任校长朱剑凡,是着名的教育家。稻田名师硕彦,群英荟萃、徐特立、周谷城、周士钊、田汉等曾任该校教师、学生中有缪伯英、杨开慧、李淑一、向警予、刘英等。稻田在湖湘文化教育长廊里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 新"稻田"于1995年复校,占地21340平方米,建筑面积18000平方米,共投资逾2000万元。现有教职工130人,教学班32个,学生1600余人。 学校概况 稻田中学位于雨花区东塘商业圈南侧,毗邻省中医药大学、省商检局,交通便利。 稻田中学由着名教育家朱剑凡先生创办于1912年,原名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1938年毁于"文夕大火"。因原校址一直在长沙市古稻田,故世称稻田中学。近一个世纪以来,徐特立、周谷城、田汉、缪伯英、向警予、杨开慧、李淑一等都在稻田传道授业或沐浴过稻田的化雨春风。1995年,长沙市政府、市教委将稻田中学作为名老中学恢复招生。目前我校共有50个教学班,初、高中学生2800余人,任课教师193人。 学校历史 1909年(清朝宣统元年)湖南提学使吴庆坻以"省坦无官立女子师范及保姆讲习所,不足以树风沿尚而资兴起"为由,呈请建立湖南省立女子师范学堂"以立振兴女学,保育儿童之基。" 旋即获抚院批准,在长沙市天心阁附近的古稻田拨官地200余亩修建校舍,1911年秋建成。 1912年5月12日开学,由民国省府定名为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习称稻田女师),招收四年制师范班一班,学生50人,二年制保姆班讲习班一班,学生27人。将1905年(光绪31年)建立的官立模范小学与蒙养园并入,首任校长朱剑凡。 1915年,因教育经费缩减,湘西、湖南的第二、第三女子师范并入省一女师,更名为湖南省女子师范学校,习称稻田师范。 1916年8月,三校各自复校,仍复原名。附小及蒙养园仍归省立一女师范。蒙养园于1922年改名幼稚园。 1925年,由留法归国的徐特立任校长,兼任国文教师。徐老在校期间,广聘优秀教师任教,如田汉、周谷城、周世钊等,同时徐老以其治学之严谨,国文授课水平之高深,对学生关怀体贴入微,为校友们广为传颂。1927年徐老离校参加南昌起义。 1927年冬,由共产党人郭亮、夏曦等建议,省政府决定将包括省立一女师在内的各中学的高中部合交成立省高级中学,一女师改为省立初级中学,内设幼师、初中两部,男女兼收,王季范任校长。"马日事变"发生后,学校停办半年。 1928年2月复校,奉命将省立初级中学改为省立第二中学,简称"省立二中",习称"稻田中学",设有高中普通科与师范科及初中部,并附设二中附小、二中幼稚园。 1934年又奉令改正校名,省立二中又改称省立长沙女子中学。简称"省长女中",仍称"稻田中学"。附小与幼稚园仍属该校,附小仍设落星田,幼稚园设在黄泥街。 1937年抗战爆发,老校长徐特立回长沙任中共驻湘代表兼十八集团军总司令部高级参议。在长期间,徐老帮助众多校友奔赴延安参加革命。 1938年11月,长沙"文夕大火",全湘震动, 师生惊散。是年秋,该校搬到湘潭石潭肖家塘。 1939年为适应战时需要、省当局决定于安化桥关河创设湖南省第一临时中学,合并省长女中与省长高中、省立第一师范等七校。 1941年临时中学各部分立,并分别改名,高中部改为省立一中;师范部改为省立一师范,初中部一度改名为省立五中,至于1943年撤销。 1946年抗战胜利后,省立一师、一中均迁回长沙复校。省长女中由于校舍全部毁于"文夕大火",一时难以恢复。1946年冬,校友杨慎宜女士,奉省教育厅令,主持母校复校筹备工作,筹备处设古稻田旧址内,但终因经费拮据,无法实施,教育厅令筹备处将城区旧校址划零变卖,以获得的款项在南郊黄土岭购地200余亩建校,到1949年春,已于新址建有教室、杂屋,并购置了部分教学设备。 1949年8月,长沙解放,9月20日筹备处根据军事管制委员会的命令,稻田中学筹备处予以撤销,黄土岭的房地产及设备交省军事管制委员会管理,其中稻田中学筹备处所建教室及办公用房则全部移交省教育厅作职工宿舍。 近年来,海外校友捐资相助,要求恢复昔日在古稻田的母校,以表怀念之情。市政府、市教委为了加快教育事业的发展与满足众多校友的要求,经研究决定,、于1992年12月14日,以市编字[1992]243号文件批准新建一所中学,定名为"长沙市稻田中学",正科级全民事业单位,归口市教委领导。对此,市国土局于是1993年6月17日,在南区赤岗冲附近为该校划定纯教学用地区18000平方米;市公安局于1993年12月7日,在长公户字[1993]51号文件批准该校在花区赤黄路82号立户;市计委(长计文字[1992]428号文件)、市教委、市财政局(长教委[1992]73号文件)为该校下达了1993年的建校计划;建设规模为36个班的完全中学。 1993年秋,原中组部副部长、中顾委委员李锐,欣然为"稻田中学"挥毫题词:"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者在学校--稻田中学复校纪念"。 原纪委委员、国家政协常委、稻田老校友刘英喜闻母校已恢复招生,于1998年,从北京寄来题词:"难忘启蒙处,千里怀故园 "。 1995年7月31日,市教委教干字[1995]008号文件任命龙德华为稻田中学复校后首任校长。 1995年8月。校舍基本建成,总建筑面积为16600平方米,教学楼、办公楼、实验楼、生活楼等一应俱全,教学设备、实验仪器、体育场馆均以现代一流水平配置。同年9月1日,学校按预定计划开学。 师资力量 我校作为湖南省的第一所女子学校,荟萃了如周世钊、鲁力刚、汪澹华、周谷城、田谷城、田汉、杨述达、陈鹿苹、郭德垂、杨伯峻等名师,在反封建和发展湖南省基础教育方面作出了贡献,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后来成为着名革命烈士的就有杨开慧、向警予、缪伯英、杨德群、黄静源、许闻道、杨锡纯、何民逸、谭道瑛、赵绿吟、戴庆哲等;全国解放后担任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有刘英、李淑一、刘昂等几十人,可以说不得稻田中学是一所具有悠入历史和光荣革命传统的学校。 学校特色 一、师资力量雄厚。教师中有35岁以下全国优秀教师,破格提拔的中学高级教师等。该校教师在省、市和国家级刊物上发表了多篇论文。 二、教育质量高。毕业会考合格率、优秀率均居全市普通中学前列。该校教师辅导的学生参加全国、省、市各种学科竞赛获奖达200多人次。 三、教学设施先进。理、化、生实验室、微机房、语音室、多媒体教室的设备均居省内先进水平。 四、校园环境优美。立体绿化、小品风景、集观赏性与教育性于一体,被评为省级卫生文明单位、市级园林式单位。多次被评为长沙市文明单位。 五、素质教育活。该校正在进行的"全方位、多层次落实素质,教育综合改革"被定为省级研究课题。学校的礼仪教育、文明岗建设多次被省、市电视台专题报道,该校学生多次在省市文体比赛中获奖。 学校称谓 由于该校数易其名,加以搬迁、合并、变化频繁,因此对校名的称谓,常以"古稻田"的地名与各个时期的校名相提并称,如俗名"省立稻田第一女师",或"稻田师范"、"稻田中学"等等。久之,众校友以"稻田"为名,以"稻田"为荣。 发展前景 人文丰厚,灵气氤氲;春秋弦歌,继往开来。今天的稻田,承地域人文之利,得时代风气之先,桃李繁茂,成果丰硕。"办最好初中,做精品高中"是我们的办学目标;饮誉三湘,再创辉煌是我们正奋力撰写的传奇。
历史悠久 湖南省地质中学位于长沙市人民中路168号,便利,校园雅致,是读书求学的理想场所。学校创建于一九五五年,在省地矿局和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支持下,我校已由创建之初只面向本系统内部招生的一所子弟学校,发展成为面向全社会招生的湖南省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湖南省重点中学)、湖南省文明单位、湖南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现有八十个教学班,在校学生四千七百余人。 师资雄厚 学校坚持“关爱全体学生,推进整体进步”的办学思想,组建了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在省内外享有较高声誉的教师队伍,形成了“敬业爱生、精教重研”的教风。学校现有教职工316人,其中特级教师5名,高级教师108名,一级教师118名。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88名,博士学历的教师1名,教师学历合格率100%。 设施先进 学校拥有现代化的理、化、生实验室,劳技室,千兆校园网,多媒体教室,电化教学中心,电子监控系统,计算机信息处理中心,塑胶运动场和体育馆,校园电视演播中心,校园广播系统,远程电子备课室等教学设施。每间教室均配有多媒体教学设备。新型的学生公寓可容纳500人,校图书馆藏书达十万册。 办学特色 学校以著名科学家李四光精神为文化特色,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校园文化丰富多彩,学科竞赛硕果累累。办有《湖南省地质中学报》、《星源》、《德育园地》、《地中教研》等刊物。近年来,有3000多名学生在全国、省、市所举办的数、理、化、生奥赛以及音、体、美、作文、科技小制作等竞赛中获奖。学校已成为国家CUBA训练基地,篮球队多次获省、市中学生篮球竞赛的冠、亚军;武术队连续六年获全省团体冠军的好成绩。初中毕业合格率一直稳定在98%以上,高考录取率稳定在96%以上。2008年高考上线率96.8%,本科上线率53.1%。3名同学高考成绩达到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录取线。周欢同学以理科666分加20分的优异成绩排名全省第15名,理科综合单科成绩居全省第一,考入清华大学。学校纪律严明,学风浓厚,连续多年保持学生流失率为零、违法率为零、安全事故率为零的记录,素以管理严、设施好、师资优、质量高而深受社会的信赖。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