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第八中学位于风景秀丽的湘江之滨,雄伟的湘江北大桥东南侧,占地面积35300平方米,建筑面积18600平方米,是一所普通完全中学。 长沙市八中是1953年9月由原湖南私立育群中学,原湖南私立丽文初级中学合并而成。育群中学校长、近代知名教育家王季范先生自1922年创办之初就坚持走特色教育的道路,他常以“明大义而有专长”要求学生,矢志兴学育才。合并成立的新八中,历届校领导一直以特色专长为立校之本,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突出自己的特点。1980年学校被省教育厅确立为“湖南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排球)”。二十多年来,学校男排相继荣获长沙市男排二十一连冠、省中学生男排冠军、省青年男排三连冠、省“三青会”冠军、全国中学生男排第五名等殊荣,已向各省队及高校输送了高水平运动员近百名,学校被评为全国群体工作先进单位。此外,在科技教育方面,学校的“地下食用菌种培育技术”曾在全国小有名气,科技小发明、小制作也多次在省市获一等奖。七十年代以来,艺术教育在学校得到长足发展,不但有学生在音乐创作、音乐表演中获省市一等奖,而且学校组织了自己的铜管乐队、民乐队,在省市的许多大型活动中有不俗的表现,并为高校及新闻媒体培养了不少艺术人才,如著名节目主持人舒高、张红毅、罗浩 等。
长沙市第七中学创办于是1916年,是一所全省屈指可数的历史名校。学校占地48000平方米,现有4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000余人,在职教184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38人,中学一级教师110人,省、市骨干教师16人,2005年学校经省教育厅特批创办综合高中,学校可在全省范围内招收音乐、舞蹈、美术、体育特长生。学校为园林式单位,市级文明单位,长沙市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学校设施先进,环境地优雅,新落成的科学馆功能齐全,新建成的塑胶运动场开阔敞亮。一个生机勃勃的现代化的崭新校园即将迎来建校90周年大庆。 长沙市第七中学办学历史悠久,1916年,雅礼大学同学会的一批有志之士,为振兴国运,振兴教育,在长沙市创立广雅中学。1938年,一代宗师邬干于先生从美国、日本留学回国创办行素中学。新中国成立后,广雅中学经文教厅考察由市文教局接收,更名为长沙市第七中学。1953年10月行素中学并入,从此,原两校教育先辈的办学初衷,进入了更高、更广阔的境界;由于两校的优质资源互补,雄厚的师资力量集中,成功的办学经验优势。更由于党的基层组织的组建,政府办学经费的投入,新鲜血液陆续补充,学校教学质量稳步提高,1960年高考成绩跃居全省第三。 1992年9月,长沙市委决定七中为教育改革试点单位,实行校长负责制。1993年率先在全市普通中学中按教育学实际能力试引聘任制,由于学校锐意改革,开拓进取,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员的积极性,全校师生团结勤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初、高中毕业生合格率创大力历史最好水平,学校按市督导评估检查验收,综合总分居全市普通中学首位,学校党委被评为市教育系统“先进党委”,学校被评为市级文明单位。 1997年,学校各项工作在稳定中求发展,完善内部管理,强化质量意识,高考中,本科上线率、录取率均获重大突破,同年,获市教育系统以上集体荣誉称号达13项。创年度集体获奖之最。 进入二十一世纪,学校教育学工作稳步发展,2001年-2003年度考录取率,本科上线率均进入普通中学的前十名,2000年中考,方园同学获全市总分第一,2003年中考,黄清清同学获全市总分第二,四年来,学生参加区、市、省、全国多类竟赛获奖100多人次,教师在市级以上获奖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2部,省级以上发表论文16篇。
周南中学由著名革命教育家朱剑凡于1905年毁家兴办, “周南”秉承《诗经•周南》义旨,始称周南女校。2004年成为湖南省首批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因为在湖湘大地首开女学先声,被誉为“中国女子第一校”。杨开慧、向警予、蔡畅、丁玲、廖静文、钟期荣等一大批社会精英和教育家都曾在这里就读,学校声誉享誉海内外。百余年来,学校重视质量建设和品牌建设,以内涵发展带动全面发展,把学校建设成了一所“校风优良,特色鲜明,质量一流”的现代化省级示范性高级中学,在长沙基础教育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中,逐渐成长为一个由周南中学、周南实验中学、周南梅溪湖中学、周南中学国际部、周南附小、沩山中学、沅丰坝中学、植基中学、沙田中学等办学实体组建成的周南教育集团,办学规模宏大,办学影响深远。 学校秉承百年名校深厚的文化底蕴,将文化建设作为学校品牌来抓,是长沙城区最早实行全日制寄宿的省级示范高中。学校坚持“自治心、公共心、进取心”的办学理念,突出“办学多元化,质量多取向”的办学特色,秉承“诚朴、健美、笃学、奋进”的校训,发扬“阳光、大气、儒雅、和谐”的校风,倡导“立言、立行、立德、立功”的教风,塑造“唯诚、唯朴、唯勇、唯美”的学风,培养“勇于开拓的革新精神,忧国忧民的人文情怀,严谨艰苦的治学态度”的周南精神。并向打造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驰名品牌,实现由三湘名校向中华名校、国际名校的历史性跨越的办学之路上高歌猛进。 学校2002年成为全省首所高中课改实验学校,领航全省课改。课改之初,我校即提出“让每一位学生在现有条件下接受最好的教育”,“让学生不仅仅只拥有一间教室”的课改理念,十多年来,探索积累了丰富的课改经验。课改探索被《中国教育报》专题调研并头版报道,课改经验亦被《湖南经视》、《湖南教育》、《长沙晚报》等媒体作专题推介。美国中学校长考察团、台湾校长考察团、香港教育考察团等也慕名至周南考察访问。近年来,在实施高效课堂的背景下,学校提出了“四性课堂”的课堂教学理念,即知识传授讲“智性”,德育渗透讲“品性”,传授过程讲“人性”,传授方法讲“灵性”。并通过推动课题研究来推进课改进程,鼓励教师根据本校情况,立足本校资源,积极投身校本教研。学校还加强了学生兴趣培训,开设了数学、语言、艺术、体育、信息学等兴趣小组,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课堂的满意度不断提升,教学的效益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激发,学习成绩持续上升,近几年来,先后有冷玲、马洁、余文科、杨泓江、杜珊等20多名学子相继走进了清华、北大。
长沙麓山国际实验学校是一所集小学、初中和高中于一体的十二年一贯制寄宿公办学校。1993年9月,学校经长沙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实行"学校国有、校长负责、经费自筹、办学自主"的新型办学体制,按照"国有民办"的管理模式运作;2001年11月,学校与百年名校长郡中学合并组建成湖南省第一个基础教育集团--长郡教育集团,实行"名校带民校"的办学方略;2012年9月,学校按市属公办学校体制运行,保留寄宿制办学模式。 学校位于长沙市岳麓区月华街59号,占地9.8万平方米,建设面积12万平方米,教育教学设备设施一应俱全。学校现有教学班级136个,学生8094名,在岗教职工692人,已成为了长沙市办学规模最大的基础教育学校。 学校将"质量+服务"作为立校之本。经过20年的艰苦创业,励精图治,学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为扩充优质教育资源、满足市民多样化需求、推动长沙基础教育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优质的教学资源和生活服务已成为学校的两块金字招牌。近年来,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连年攀升,高考成绩稳居长沙市第四,连续2年获北京大学校长实名推荐资格,中考成绩在长沙市名列前茅,多项国家、省、市级课题获奖,艺术体育特色明显。学校为适应学生寄宿的需要,不断优化内部管理,建立了一支高效的服务队伍,24小时全方位优质服务,满足了社会需求,得到了社会广泛认同。学校多次荣获国家、省、市级荣誉称号。作为长沙基础教育改革的窗口学校,学校每年接待国内外教育考察及培训学习近60批,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基础教育领域都发挥了龙头和示范的作用。
湖南大学附属中学是一所全日制的完全中学,是长沙市重点中学、长沙市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优秀级子弟中学,市级重点课题实验学校、国家学历考试定点学校。 学校位于长沙市风景区岳麓山下,座落在千年学府湖南大学校区内,三面环山,四季常青,浓荫幽静,鸟语花香,是历届学子成长的摇篮。学校始建于1970年,已有32年的建校历史。现有25个教学班,在校学生千余人,教职工82人,其中特级教师二名,高级教师占任课教师的60.2%,学校教学设施完善,现有现代化多媒体教室、微机室、语音室、电化教室、物、化、生实验室、音乐室、美术室、劳技室、健身房、风雨操场、学生公寓。1998年4月,市教委督导团、市教科所来校听课检查,优秀课率达40.8%,大大超市属重点学校的水平。湖大附中以其优雅的教学环境、雄厚的师资力量和优秀的教学质量赢得了社会和家长的赞誉。培养的学生,足迹遍及五洲,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肖晓琳、美国哈佛大学知名医学博士吴群力等都曾是我校的优秀学子。曾涌现出高考全省文科状元汪涛、全市理科状元李大庆、中考9科成绩总分达897分的高骞,1999年至2002年四年高考录取均超过69.7%,2001、2002年高中实验班参加高考,本科上线达76%,录取率100%,2000级高一学生吴翰清考入西安交大少年班。同时,年年都有一批学生被评为省、市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在校党支部的领导下,举办了多期青年学生党校,在高中学生中还发展了一批中共党员。学校在抓好教学质量的同时,还开展了一些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先后接待了日本国青年留学生代表团,加拿大国际友人,瑞典中小学生教师代表团。我校初中学生曾小佳代表小杜鹃艺术团出访日本,后保送入北京大学。通过这些活动,加强了与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增进了相互了解。 湖大附中以“务实、创新、健康、向上”为校训,严格管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帮助有志成才的青少年实现自己的美好理想。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