蒿塘中学是一所全日制初级中学,位于长沙县北山镇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地带——蒿塘坳,距长沙市北大门仅二十二公里,交通十分方便,2001年被确认为长沙县北山镇中心中学。我校占地近29980平方米,建筑面积7751平方米,校园设计合理,办公区、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布局井然,校园绿化面积达40%,棵棵绿树相拥,巍巍青山相抱,校园环境幽雅,景色怡人。我校教学区拥有20间标准教室,一间可容纳1000多人的大礼堂,3间设备齐全的理化生实验室,一间万册图书室和一间可供60人阅读的阅览室,以及微机室和多媒体教室。运动区包括一个辅设200米环形跑道的田径运动场,一个标准篮球场。此外,我校还拥有设施齐全的教工学生宿舍和师生食堂。整个校园树木葱茏,绿草如茵,春之花;夏之绿;秋之果;冬之青,组成了一个恬静优美的学习乐园。 我校拥有一支素质优良、爱岗敬业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54人,其中大学本科学历者占90%,省级骨干教师1人,市县骨干教师9人,高级教师6人,具有中高级职称者占教师人数的80%,教师学科结构合理,平均年龄32岁。
我校是一所由原青山桥中学和原花园中学合并的初级中学,地处宁乡西部。学校交通便利,省道一八一O线从校门口横掠而过,傍坡而建,辖青山片和花园片学生的招生,现有教学班16个(其中九年级4个班,八年级2个班,七年级3个班,六年级3个班,五年级4个班),教职工51人(其中教师46人,国家职工2人,临时工友3人,教师中本科26人,占62%,中高1人,中一或小高30人,占71.4%),学生867人(其中初中生452人,小学生415人),学校每学期接纳300多名寄宿生来校寄宿。学校位于青山桥集镇,占地约2万平方米,分教学区、实验区、生活区三个区域。新建教学楼2004年下期投入使用,共有教室24间,教师办公室4间,理化生仪器室配备齐全,符合国家标准,能满足正常实验教学需要,理化实验室水电到位,各能满足一个班同时进行实验。学校电脑室配备50台电脑,并全部与因特网连接。学校有两间多媒体教室,能保证电化教学的开展,另外学校还配备有图书室、阅览室、工会活动室、打印室、档案室等,基本上能满足教育教学的正常开展。学校管理严格规范,教育教学质量位于全县前列。新的学校还只有三年多的成长历程,许多硬件建设还没能跟上来。如:没有规模较大的师生食堂、没有教工宿舍、没有一米围墙、没有田径场、没有水泥球场、进校公路和校内操坪没有硬化等等,有待我们长期不懈的努力。⊙
学校前身源于嘏田书舍,地点在神童冲口,创建于1775年,仅招收邱氏子弟。1804年改名为邱氏私塾。1895年改名为冲和书院,成为官办高等小学堂。1912年更名为冲和学校。1932年陈昌、夏明翰借用金江女子职业学校的模式,将冲和书院改为冲和女子职业学校,同时学校规模扩大,招收学生增多,在冲和街公王庙设立分校,命名为忠恕初级小学。1935年,宋任穷先生在忠恕初小任教。1938年9月,实行男女同校,冲和女子职业学校改为枨冲中心国民小学。1949年,县统一编排学校名称,校名定为浏阳县第23完小。1958年,在“大跃进”运动中,实行“两条腿走路”的办学方针,学校开办2个附设初中班,招收枨冲公社的学生,教学规模逐渐扩大。1959年3月,两个中学班搬至全球一公社(唐家园),后改为浏阳第十中学。1968年,实行“三结合”教育,第二次附设初中班。1975年8月更名为“五七”中学,面向全公社招收一个高中班。1976年8月增设高二、高三班。1979年8月,“五七”中学停办高中,校名改为枨冲公社初级中学,学制开始改为三年。1984年,中学新建了城郊区第一栋套间式教师宿舍楼。1989年8月投资38万元的三层教学楼交付使用,修建200米环形跑道运动场。1990年投资25万元扩建教学楼。1991年新建面积为967平方米的学生宿舍楼,台湾同胞黎达敏先生捐资1000美元。1997年下学期中心小学迁至新庵坪,原有校舍划归中学。同年8月,投资42万元建设综合楼。完成三机(收录机、电视机、幻灯机)一幕(幻灯幕布)和双控系统的安装任务。2001年8月21日新校门工程竣工。2002年,浏阳市花炮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易怀泉先生捐赠179400元修建水泥道路。2003年下学期至2006年12月中学与小学继续合并为九年制学校,实行人财事物的统一管理。现为独立法人单位,兼管三所小学的业务人事等工作。学校现今占地面积19418㎡,校舍建筑面积8215㎡,固定资产总值418.27万元。食堂、宿舍楼、运动场、篮球场、电脑室、多媒体电教室、电子备课室、教学电视双向控制系统等硬件设施齐备。【办学理念】校训:团结、严谨、务实、求新。校风:竭尽全力、永不放弃。 教风:以人为本、开拓进取。学风:惜时、守纪、勤奋、专心。奋斗目标:一流环境、一流管理、一流校风、一流质量。治校策略:以德立校、依法治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学校精神:百折不挠、敢为人先。教育理念:天天都有创造的机会、处处都有创造的舞台、人人都有创造的才能。教师诺言:做比慈母更细比严父更博的老师。学生誓言:刻苦努力、健康成长、把握今天、创造未来。 【教育成果】学校培养了澳门特区经济顾问张作文、2001年高考浏阳市理科状元周红明等大批优秀人才。在浏阳市体运会、艺术节、科技节等竞赛活动中,取得了前五名的优秀成绩。无线电、物理、化学竞赛均取得良好成绩。并为上一级学校输送了大批特长生。1995至2006年教学质量连续11年获浏阳市先进单位。学校开发了多个教育科研课题,完成了《礼仪教育》等校本课程开发,该课题组建的多个课外小组。心理教育研究成果喜人,学校获得了湖南省心理教育先进单位、长沙市平安单位等荣誉称号。
双狮坪中学创办于1975年,坐落在浏阳市社港镇石牛村。现有教学班13个,其中初中部3个班,小学部10个班,教职工48人,学生803人。学校已成为九年一贯寄宿制学校。学校坚持“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办学宗旨;以 “文明、守纪、勤学、自信”为校训;形成“敬业、爱生、求实、创新”的教风和“尊师、博学、团结、奋进”的学风。“普九”期间,学校已完善了教学楼、综合楼、礼堂、食堂、教师宿舍、学生宿舍等基础设施。近年来,学校筹建了水冲式厕所、多媒体电教室、电子备课室、电脑室、宣传长廊、乒乓球场、雕塑、升旗台等;美化了两个花园;改善了行政、教师办公室条件和学生的寄宿条件;建立了校园局域网。现在学校环境幽雅,布局精美,硬化、亮化、美化工作不断完善。学校始终把德育工作摆在首位,坚持“全员育人,全面育人,全程育人,全力育人,”的德育措施,实行“诚信教育,养成教育,尊重教育,爱心教育”四大系列教育;教学质量逐年上升,社会声誉好,毕业生合理分流工作两次被评为“长沙市先进单位”;教研工作扎实推进:近三年内,学校教师在国家、省、市级刊物发表或获奖论文80余篇;学生参加全国数学、物理、化学、英语、作文等知识竞赛中200多人次获奖,其中有20人次获国家级奖励。学校荣获“浏阳市德育示范学校”、“浏阳市文明单位”、“长沙市模范职工小家”“浏阳市花园式单位”、“浏阳市学生劳动实践示范性基地”、“浏阳市示范性家长学校”等称号,学校团委被评为“浏阳市先进团组织”。⊙
檀树湾中学创建于1950年,位于宁乡县经济发达的城郊乡,有长常高速公路和石长铁路从旁经过。2006年学校被长沙市认定为市级示范性初级中学,2006年被宁乡县教育局认定为“德育示范校”,2005年被宁乡县教育局认定为首批“学?研?管”示范性初级中学。 学校现有教学班13个,在校学生761人,教职工48人,拥有校园面积20610平方米,仪器总价值150000元,达省二类标准,多媒体教室、微机室等各室俱全,有200米环形跑道和风雨活动室,有生产劳动基地50余亩。 学校有坚定的办学目标:学校:全面+特色;学生:合格+特长;教学:过程+效果;教研:课题+成果。形成了“先成人,后成才;重成绩,更重成长;重结果,更重过程。”的教育理念。学校还长期坚持“育人为根本,校风是灵魂;教学为中心,质量是生命;科研为先导,课堂是重心;队伍为关键,后勤作保障。”的办学思想。 近三年来,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是一年一个新台阶,一直处在全县农村中学的领先行列。2004年毕业会考第5名,2005年毕业会考第6名,2006年示范高中38人。2002年在中学生艺术节上,我校小品《飘动的小花伞》获县一等奖,2004年在中学生艺术节上,小品《好小妹子》获市级一等奖,2006年的小品获县一等奖;2004年获奖14人次,2005年获奖8人次,2006年获奖20人次;2003年学生艺体、奥赛、三独、作文、三小、科技等获奖43人次,2004年在此类中获奖34人次,2005年获奖22人次,2006年获奖30人次。2005年宁乡县(公办学校)中综合排名居全县第4名。⊙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创立于1905年,是湖南省首批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系省直属单位。她既是一所文化底蕴深厚、办学成绩卓著的百年名校,又是一所在新的历史时期坚持教育传承与创新、积极引领潮流、被社会公认为真心实意实施素质教育的窗口学校。一个多世纪以来,学校培养了大批革命志士和科技、经济、文化人才,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工人运动杰出领导人李立三、国务院前总理朱镕基、艺术巨匠欧阳予倩和黎鳌、黎介寿、黎磊石、张履谦、朱之悌、何继善、朱作言等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学校坐落在湖南长沙风光秀丽的湘江之滨、人文荟萃的岳麓山下,校园环境优美,布局协调,功能区划合理,占地面积10.42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51.1%,名人文化广场、历史长廊、“攀登”纪念碑、“向往”雕塑等展示了学校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幽静秀丽的琢园和镕园中,小桥、流水、喷泉、亭台,错落有致,鸟语花香,育人环境优良;校园建筑大气美观、设计新颖,教学楼、科学楼之间以天桥和回廊相连,给人浑然一体的感觉;整个校园绿树与红墙交相辉映,干净整洁,更显校园文明;教育教学设施完备,并已具备信息化功能;生活设施齐全,能为师生提供良好的生活服务。学校先后被长沙市政府和湖南省人民政府授予“花园式学校”和“园林式单位”称号。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先后有34名教师被评为湖南省特级教师,有15人先后获得全国或湖南省优秀校长、优秀教师、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每年均有10名左右的外籍教师在校从事英语教学工作。 多年来,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兼容并蓄”的办学理念,确立了“理性办学、内涵发展”的工作方针和“坚持科学发展观、聚精会神抓质量、脚踏实地谋发展、办人民满意的学校”的工作思路,形成了“科研兴校,全面育人”的办学特色。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一流,教改教研成果获省级以上奖励18项次,学生高考成绩一直名列湖南省前茅,学生参加体育、艺术竞赛和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成绩突出,参加国际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金牌总数稳居全国第一。学校构建的独具特色的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学习发展空间,“素质全面,个性彰显”已成为附中学子的共同特征而广为高等学校和社会各界赞誉。 学校在坚持走内涵发展道路的同时,积极拓展优质教育资源,构建起了以师大附中为主体,以湖南广益实验中学、湖南广益卫星远程学校、湖南师大附中海口中学、湖南师大附中博才实验中学、湖南师大附中星城实验中学、湖南师大附中高新实验中学、湖南师大附中张家界实验学校和湖南师大附中岳麓外国语实验学校为联合体的多元办学格局,在多种办学体制多种文化并存的背景下,优势互补,兼容并蓄,积极促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努力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学校不断探索教育国际化的新路子,师生参与国际交流活动频繁,学校先后与亚洲、北美、欧洲、大洋洲等地的多所学校缔结为友好学校,且每年都与国际友好学校开展师生互访交流活动。 改革开放以来,学校共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全国青少年科技活动先进集体、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全国学校对口支援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学校后勤管理先进集体 、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等国家级荣誉称号19次。 今日的湖南师大附中,已成为国内一流、国际有较大影响的品牌学校。
龙塘学校创建于1927年,经过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一批又一批教育人的不懈追求,特别是近几年的长足发展,校园面积已达1500平方米,生均50平方米,校舍面积1184.5平方米,生均10.8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736.2平方米,生均7平方米,教工宿舍320平方米,人均64平方米,仪器总价值上万元,配备了彩电、VCD、电脑等先进的教学设施,有4×60米直跑道,有风雨活动室72平方米,有劳动生产基地2.1亩。现有4个教学班,学生107人(学前班1个,幼儿17人),教职工7人,有专业教师5人,合格学历达100%,中级专业技术职务4人,初级专业技术职务1人,任职合格率达100%。校园环境幽雅,绿树成荫,花坛内鲜花簇拥,各种花儿相继开放,孩子们在校园里嬉戏、玩耍,学习快乐地成长。学校队激发兴趣,激活思维,培养习惯,夯实基础为办学方略,以改革促发展,向管理要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夯实文化基础,灌输终身学习理念,着力将学校建设成学习型组织以校园五节为平台,积极开展各类活动,全力塑造学生个性,力争学生全面发展,学校特别重视对学生进行良好习惯培养,发挥生活大课堂的育人功能,磨练健康向上积极进取,勇于克服困难的个性品质,促进学生个性品质的和谐发展。全校教职员工齐心协力,敬业爱岗,默默耕耘在校园,无怨无悔,几年来,学校年年被评为镇目标管理先进单位,教学质量连年名列全镇前茅,各项活动均取得好成绩,受到社会、家长学生的好评。
柏加中学前身实为1957年上期柏加完小附设的两个初中班;1963年上期,校名为柏加农中,校址在柏加山街上;1969年下期,校名正式定为柏加中学;1973年,柏加中学校址从柏加山街上迁移到新沅村青丰组(现址),当时,建筑面积为800平方米;1976年,更名为柏加乡第一“五、七”中学;1981年又恢复校名为柏加中学,2003年1月更名为柏加镇中心学校。 在各级党政的正确领导下,在业务主管部门的重视下,在全镇人民大力支持下,通过历届师生的艰苦奋斗,柏加中学的办学条件不断得到完善,现在配备有多媒体教室一间、56座语音室一间、10台电脑的电子备课室一间、60台电脑的学生电脑室一间、配备有背投电视的教室12间,实现了“班班通”。现在,全校有14个教学班,学生近700人,教职工50人,中学一级教师占 %。校园总面积78986平方米,建筑面积10680平方米,绿化面积为35543平方米,占45%。学校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和劳技实验区“四区”分立,整个布局整齐严谨,规范有序,校园内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是一所现代化的、温馨而洁净的学校。 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在浏阳市一直名列前茅,1996年被评为“浏阳市目标管理先进单位”,1997年被评为“长沙市文明单位”;1998年被评为“长沙市花园式单位”、“浏阳市示范性初级中学”、“长沙市勤工俭学先进单位”、“浏阳市教学质量优胜单位”;1999年被评为“浏阳市劳技示范学校”、“浏阳市教学质量先进单位”;2000年教学质量评价获“浏阳市一等奖”;2001年评为“长沙市勤工俭学先进单位”;2002年评为“示范学校保等复查验收优秀单位”;2003年被评为“浏阳市初级中学管理先进单位”、“浏阳市安全文明校园”、“浏阳市目标管理一等获”、“浏阳市四好班子”等;2004年获“镇人大测评满意单位”,校本课程 《园林花卉》获浏阳市一等奖,“浏阳市目标管理一等获”、“浏阳市四好班子”等荣誉称号;2005年评为浏阳市德育示范学校;同年,经长沙市人民政府督导评估,认定为“长沙市示范性初级中学”,这将是学校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标志着学校各项工作正朝着更高更新的目标奋进。 学校以“一切为了师生的幸福成长”为办学理念;以“自强不息、止于至善”为校训激励着师生共同成长、共同发展、共同提高;以“厚德博学,和谐奋进”为校风、以“博学爱生,求是创新”为教风、以“勤学精思,合作求真”为学风,注重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近几年来,学校师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屡创佳绩,捷报频传,获得国家级奖励 11人次,省级23人次,市级108人次。 柏加中学从创办到现在已走过了近五十个春秋,已为祖国输送了七千余名初中毕业生。展望未来,任重而道远,她将在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高高擎举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大旗,沐浴着新课程改革的春风,在宏伟的21世纪里,阔步向着“学校有特色,管理有特效,教师有特点,学生有特长”的现代新型学校的办学总目标迈进!
一、学校发展简史坝塘中学创办于1986年,原址位于坝塘镇鸟鸣村四组,1973年迁至现址(鸟鸣村二组)。学校创办三十八年来共有125个班从本校毕业,培养合格初中生7000余名。 学校以“诚、爱、博、雅”校训;以“团结务实、开拓进取”为教师观;以“为学生全面发展着想,对学生终身发展负责”为学生观;以“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存”为教育观;以“激发兴趣、激活思维、培养习惯、夯实基础”为教学观。二、学校基本情况我校校园占地18500m2,校舍总面积2783 m2。仪器总全价值26万余元,达二类标准,图书14500册,体育器材达二类标准。有学生劳动生产基地13.3亩。学校现有学生人,教学班11个,其中初中教学班7个,学生547人,小学教学班4个,学生209人,有教职工33人。三、近年来捐资助学情况1、2004年上期,美国视博恩公司驻北京办事处捐助袁路等七位同学,共计金额一千五百多元。2、2005年上期“沃尔马”公司捐助刘星源等八位同学共计金额1953元。3、2005年上期,宁乡县教育局机关干部捐助南伟强等19位同学共计金额4000元。4、近三年来,政府共“两免一补”学生900多人次,共计金额十余万元。5、2006年宁乡籍台胞丁远宏先生设立“丁远宏奖(助)学基金”,每年捐助1万元,共计已捐资金2万元。四、办学条件改善情况1、2005年暑假,更换老教学楼北面窗户120 m2,计金额16800元,硬化校园道路、篮球场计金额:25000元,维修学校厕所计金额:10000元,共计51800元。2、2005年下期,建文化墙10000元,单车棚12000元,水电改造20000元共计42000元。3、2006年上期个花坛、护坡、植树、地坪硬化、厨房改造15000元。4、2006年下期改造寄宿生宿舍、办公室等计6500元5、2006年下学期添置锅炉、学生床铺等共计34000元。6、2004年——2006年共添制学生课桌凳300套,计18000元。
长沙新南方语言文化学校成立于2005年4月,是专业的语言文化培训机构,由湖南省留学服务中心和英国哈姆雷特文化公司联合创办。学校地址与长沙雅思(IELTS)考试中心毗邻。主要从事雅思考试(IELTS)、剑桥商务英语证书考试(BEC)等国外考试培训和新概念英语、大学英语四六级、研究生入学英语考试、全国英语等级考试(PETS)等国内考试训。 学校现下设四个教学部门:国外考试培训部、国内考试培训部、中学英语培训部、新概念英语部。“新南方”既引进一批原北京新东方学校、环球雅思以及国内众多英语培训机构经验丰富的专家、教授、留学归国英才,又致力于本地化优秀师资队伍的建设,尤其重要的是,“新南方”拥有强大的英国教育和文化方面的背景,可以提供训练有素的外籍教师,为我们听力和口语课提供保障。学校为少儿到成人提供全方位的英语培训和服务体系,致力于帮助学员提高英语技能和信心,帮助学员更好地理解西方国家的文化和社会习俗。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