浆水乡中学座落在省道S324线边沿的莽形山坳间。它倚尖岭奇峰,得金华秀水,罗河清流蜿蜒其前,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环境优雅,整个校园环抱在青山绿树之中,是一所花园式的学校。学校占地面积25226.39平方米。有教学楼、学生宿舍、食堂、礼堂、音乐楼各一栋,教工宿舍两栋,总建筑面积10277.59平方米,总造价250.02367万元,加上学校各种教学设备,固定资产总值941万元。 现有教学班6个,学生人数301人,在编教职工27人,达到专科及以上学历的教职工25人,其中本科学历的14人,中一职称11人,中二职称14人。 浆水乡中学始建于1969年,原校址在浆水乡浆水村联小,当时称为立新中学。自建校以来,学校 进行了两次大的搬迁。第一次是1976年。为适应当时形势需要,学工学农,公社党委决定把学校迁往大庙。那里是古庙遗址,不仅风景秀丽,而且土地面积广, 便于学生开展活动。1984年,恢复乡镇建制,立新中学改称浆水乡中学。第二次大的搬迁是在1995年8月。因学生人数增加,大庙校舍有限,且校址偏僻, 交通不便,已不能适应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乡党委政府在学校及群众的要求下,决定把学校迁往现在的莽形山中(原中心小学校址)。 历年来,学校 得到了各级领导及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 同时也得到了社会上的一致好评和肯定。1982年初三毕生中有9人被保送到一中,创历年一中保送升学的最高记录。1983年1人被录取进入宜章师范,3人 被保送一中。以后历届毕业生中都有被一中保送和考取公费中专的。据不完全统计,从1995至2007年,先后有10余人被保送一中,46人考取公费中专。 1997年乡政府筹资3万元,修建了水泥灯光球场。2003年兴建了围墙,对校园公路进行了硬化、绿化。 2004年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被评为“郴州市规范化普通初级中学”,同年又被评为“郴州市校园文化建设样板校”。2005年借学校危房改造之东 风,加大了寄宿制学校改造力度,兴建了水塔、推平了后山、维修好了学校礼堂,共用资金25万元。 2007年,在乡党委政府以及县教育局等上级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学校领导班子带领全体教师,克服重重困难,主动争取社会贤达人士对学校的支持。浆水乡 锁石村陈忠兵老板为之感动,慷慨解囊,成立了“陈忠兵基金”,用于鼓励敬业爱岗的教师和勤奋好学的学生,并为学校捐资数万元改造学生宿舍,改造后的学生宿 舍门窗焕然一新,卫生间、澡堂、走廊都铺上了瓷片,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学校领导班子团结一致 ,教师爱岗敬业,学校秉承“团结、活泼、民主、求真 ”的校风和“敬业、博学、求精、创新”的教风,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以质量求生存, 做到质量上乘,以管理为基石,实行封闭式科学严格管理,时时处处关心教育每一个学生。 浆水中学人杰地灵,历史悠久,传统优良,如今在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学校管理科学规范,校 风明显好转,教学质量大幅提升,并朝着规范化、现代化、信息化的目标稳步前进。“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浆水中学正不断努力,不断创造一个又 一个新的奇迹,为宜章教育增添新的亮点。
宁乡县双凫铺镇麦田初级中学位于双偕公路6.8公里处,座落在风景秀丽的回龙山下。校园面积2048平方米,校舍建筑总面积6488平方米,有教学大楼一栋,综合楼一栋,教工宿舍楼两栋。现有教学班10个,学生454人,专业教师24人,其中本科学历19人,专科学历5人,中教一级8人,中教二级16人,教师任职资格合格率达100%。双凫铺镇党委镇中心校十分重视教育事业,自2004年以来,投入资金50多万元,用于改善我校办学条件:教学楼翻新,现代教育技术设施设备的建设,食堂规划和改建。学校始终把学生思想教育摆在首位,定期进行学生文明礼仪教育,2006年被评为“安全文明校园”。
学 湘潭市二中前身是由私立新群学校的胜利、私立化民和弘道中学等三校合并而成的"湘潭市立中学",到今年5月10日,已走过了80年的历程.80年来,学校已跻身省重点中学行列,步入"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学校"和"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的殿堂,是省级园林式单位和卫生示范学校,群体工作先进学校和田径传统项目学校,已成为颇具实力的"三湘名校"之一。 数十年来,学校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日新月异。校舍基本建设一马当先,综合大楼、两层103米长的体育风雨跑道、临街的莼香园酒楼、科学楼、艺术馆、两栋78户新教工宿舍等近两万m2的新校舍相继落成.操场全面翻修,旧楼装修一新、环境绿化、道路硬化、雕塑装点、彩灯衬缀,校园美不胜收。先后被市、省授予"卫生示范学校"和"园林式单位"的匾牌,并于1995年接受省重点中学检查评估,授予省重点中学匾牌。 学校坚持"德育为首、教学为主、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的办学思路,治学严谨,管理规范,制度齐全,落实到位,旨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学校组建了"三结合"教育网,成立了"三级"家委会,开发了德育基地,各种德育活动丰富多彩。连年被评为市"班级管理先进学校",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班级和市、省级三好学生及优秀学生干部,还发展了学生党员。学校教学质量大步提高。" 两考"成绩斐然,"中考稳居市直中学前列,高中毕业会考合格率在95%以上,并于2000年达69.2%和71.26%.体育教学和竞赛成绩喜人,93年省体委授予"群体工作先进单位",96年授予"省田径传统项目学校"匾牌。先后有2人达国家级、75人达二级运动员标准,向高等院校输送体育人才84人,有5人次获省赛冠军、8人次获亚军,篮、足球队多次获市冠、亚军,代表市赴省参赛。 学校坚持"以质量求发展,以特色创名校"的改革思路。以电教媒体为主的生物五步法教改实验,94年接受省评估并获得省电教科学实验成果一等奖,推动了全校教育技术现代化实验的发展。93年实现"三机一幕"进教室,继后语音室、电脑室、电视编辑室、多媒体教室、多媒体语音室、卫星电视接收站相继投入使用。同时参与或独立进行了国家、省、市级50多个教研课题的研究,大部分获市、省、国家级奖励,成果显赫,2000年被授予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殊荣.同年学校又投了100万建成市内首家校园计算机网,融广播、电话、教学双控、监控系统于一体.目前学校拥有500万元的电教设备,1000 m2的电教专业房。 学校从93年起在初中部每年招收一个特长实验班,并先后投入近100万建成设备齐全的三间音乐教室、二间美术教室,以及声、乐、舞训练室、器乐室、练功房等。 学校其它各项工作全面推进,曾荣获省优秀基层工会、市"三防"教育示范学校、市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市民主管理模范单位、市优秀共青团委、市勤工俭学先进单位等多次奖牌、奖旗,还获得200余起有关竞赛和单项工作的市级奖励.校办工厂曾创造出年纯利50余万元的好成绩,现仍略有盈余. 学校如此快速的发展进步,得益于领导班子得力、教工队伍齐整、民主风气浓厚。现有教师181人中,高级教师78人,学历合格率达98%。 风雨兼程,一路凯歌。湘潭市第二中学正以她勃发的英姿与时代同呼吸,共进步!也坚信,学校定将迎来无数个辉煌的明天!
长沙市实验中学是长沙市教育局直属公办中学。学校由曾国藩的曾孙曾宝荪和曾约农先生始创于1918年,将位于水风井的曾文正公祠花园建校办学,融湖湘文化传统和西方科学思想于一炉,将忠恕修身、科学思维、民主管理、服务社会做为办学理念,历经94年办学历史沿革至今成为省级实验中学和省级示范性高中的长沙市田家炳实验中学,按照市教育局对直属省级示范性中学发展规划,学校初中部恢复使用原校名--"长沙市实验中学"。市政府支持公办优质教育发展,财政专项资金建设的全新校园重点工程竣工,建成容纳近40个教学班的规模和拥有600名学生全日制寄宿生活条件的全新校舍和配套设施。学校将以精湛的办学传统、精良的教学水准、精美的校园环境迎接全市优秀学子来校学习。学校立足于长沙市区核心精华地域,目的是为了不因迁校而失去极为宝贵的地缘文化传承,将历经近百年的根植于湖湘传统且中西合璧的优秀教育文化滋润当代湖湘优秀学子,做为市教育局直属学校面向全市适龄学生举办优质公办初中。学校通过校内高、初中教师的有计划流动,始终保持较高比例的高中优秀师资在初中教师队伍中,目的是不断研究和推行有利于培养学生衔接初、高中学段各学科的思维发展方式,为形成学生的可持续学习能力奠定基础,培养出大批适合进入优质普通高中深造的高素质的初中毕业生。学校在执行国家义务制教育各项课程标准的基础上,还面向全体学生重点开设湖湘文化研习、现代科技体验、环境教育、中英文学鉴赏与创作、声乐器乐表演、绘画与书法研习和多种体育项目等发展学生兴趣特长的学校课程和社团活动,目的是为每一位学生在初中三年学习过程中提供高水准初中学历教育的同时,创设有利于个性化充分发展的素质教育和伴随学生幸福成长的学习成功体验。学校根据市教育局中考中招现行政策,争取每年都能选拔大约20%的优秀初中毕业生按照对口直升等方式进入本校高中(长沙市田家炳实验中学)就读,并欢迎更多的学生通过中考考入本校高中,目的是让本校培养的优秀毕业生能够更直接地享受本校优质公办高中的教育资源,最大程度减轻学生家庭的基础教育投资负担。 校园文化(1)校园建筑文化学校教学楼外观在湖湘古典建筑色系中选用青、灰、蓝为主色调,为教师和学生营造文化传统的环境色彩。校门处设立门卫值班室,并且将机动车通道与步行通道分离,机动车直接进入地下车库,不与学生在校园内平面接触,确保学生进出学校的交通安全。教学区、办公区与寄宿生活区有北向南渐次过度,将最佳的自然采光面、通风条件留给教学区和生活区,并辅以适合少年儿童的照明系统和通风系统,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有利于视力保护的光照环境和有利于卫生健康的空气质量条件。连接各间教室是加宽的走廊,目的是适应初中学生年龄特点中活泼好动的行为规律,为课间短时间离开教室呼吸新鲜空气和轻度活动提供场所。教室窗户尽最大可能满足采光和通风需要而宽大,并为防止安全意外而安装了强度高的护栏。实验室与教学区隔离,实验器材使用专用电梯与学生上下楼通道分开,实现安全管理和使用。生活区包括寄宿楼和师生食堂,寄宿楼采用男、女生分区寄宿,全天供应冷热水和空调,有专职生活教师全日制管理并指导学生生活自理,采用各种鼓励措施培养学生生活管理自治和开展健康活泼的寄宿生课外文体活动,食堂由市教育局推荐的大型餐饮集团管理营运,饮食原料来源和加工有保障,师生共用、童叟无欺。校园视觉中心是学校创始人曾宝荪、曾约农和其曾祖湖湘名人曾国藩的铜像,徜徉于精致的校园时总能看见此景,意在浸润湖湘文化教育传统,激励后辈学人发奋向学。(2)校园教育文化忠恕修身:创校之初,曾宝荪先生以"忠恕"为校训,师生共同践行忠以持己、恕以待人的儒家思想,虽经历历史变迁,至今仍为学校坚守的治教治学精髓。科学思维:学校历来注重人的思维发展,以在校学习为其终身发展奠基为教学理念,科学地看待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差异,科学地融合中西方教育思想,科学地探究当代社会对青少年的素质发展需求,在各学科领域推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思维学习方式而形成实验学校特色,其根本是有利于学生形成终生学习的能力。民主管理:学校有教师自律、学生自治的民主管理传统。现在的学校职代会和学生会等组织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校每个学期都进行学生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的工作意见,一方面为学校提高教育水平提供参考,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民主意识、责任意识和参与能力。每个学期学校统一召开学生家长会,还有大量日常家校联系,扩大学校和家庭的联系以实施协同教育和民主管理。服务社会:曾宝荪先生青年时代就以"致力于服务湖湘桑梓"为己任设校办学,这一志向依然为现在实验中学党政和教师所推崇并发扬广大。学校始终坚持面向全体适龄学生发展公办教育,采用各种措施促进分层教学的实施,使存在学习差异的学生都能实现较大幅度的提升后成为优秀的初中毕业生,以有限的办学条件和无限的教育品质追求,培养出更多、更高水平的学生来实现对社会的贡献。5、展望未来培养每一个学生成为以忠恕修身为核心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以服务社会和国家为己任的责任意识,学业和兴趣特长和谐进步,智慧和健康同步增长的全面发展的人才。激励每一位教职员工不断提高职业道德修养和专业技能水平,以刻苦的钻研精神和务实的日常工作兼容并蓄古今中外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磨练出精湛的教育艺术培养每一个来校求学的孩子。发挥学校各项教育资源优势,激励教育教学科研,完善教育教学管理,不断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始终践行"办人民满意的学校"的事业追求。6、办学成绩学校拥有国家级艺术教育先进单位称号、湖南省文明单位称号和多年度市级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称号。拥有多项国家级和省市级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成果。2009年-2011年连续三年在学业水平考试工作上以100%合格率获得省教育厅表彰。生物、物理教研组2011年获得湖南省首届优秀教研组称号。我校是游泳传统项目学校,2012年在全国中运会上的2项目上获得银牌和铜牌,为湖南省争光。每年都有学生在学校培养下参加市"三独"比赛获得一、二等奖,以其特长入选理想的高中。每年有十多名教师评为省市级优秀班主任、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和各学科先进个人称号。2011-2012年在长沙市教师技能竞赛和学科教学综合素质竞赛中有14名青年教师获奖。
学校始建于1984年,当时普迹镇党委政府白手起家,筹建普迹中学,经过艰难创业,目前学校已具规模。校园总占地面积46666.7平方米,建筑面积8878平方米,有300米环形跑道运动场地和标准篮球场及风雨操场。目前,学校已有微机室、语音室、电子备课室、多媒体教室和电教中心,三机一幕已进教室。2002年,学校又开通了宽带网络,各项现代教育设施齐全,其它各项教学仪器、实验设施也达省标。2005年学校又建成了一栋标准的学生公寓,2006年,学校又将教学楼、行政办公楼、教师宿舍进行了全面的维修与改造。现在,整个校园布局科学合理,校舍宽敞明亮,环境幽静宜人,夏有香樟蔽日,冬有雪松遮风,春来杜鹃吐艳,忙煞飞来蝴蝶,秋至丹桂飘香,醉倒采蜜娇蜂。这里的确是播种希望的沃土,培养人才的摇篮。 目前,学校共有13个教学班,600多名学生,有教职工52人,专任教师47人,其中本科学历14人,本科在读18人,专科学历3人,中学一级教师36人,中学二级教师13人。这是一支作风过硬,业务精良,充满青春活力的教师队伍。他们团结向上,锐意进取,务实创新,勤于学习,踏实工作,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高超的教育教学能力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学子。学校以“面向全体、培养特长、全面发展”为办学宗旨,积极推进“专家治校,名师执教,科研兴教,信息强教”,致力于“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当社会敬佩的校长,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弘扬“自强不息,敢为人先,以人为本,包容共生”的浏阳教育精神,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坚持素质教育,狠抓教育科研和内部管理,深挖教育内涵,各项工作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浏河乳哺,毓秀钟灵,园丁耕耘,果挂枝头,近三年来,我校教师有180多人次获得市级各项奖励,有4人获国家级奖励,学生中有400多人次获得市级各项奖励,有6人获国家级奖励。学校向上级学校输送各类特长生40多人,如今,我校已是浏阳市示范性学校,浏阳市文明单位,浏阳市安全文明单位,浏阳市花园式单位,浏阳市园林式单位,浏阳市学法指导实验校,浏阳市体育训练网点校,浏阳一中教育集团特长生培训基地,长沙市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 这是一所青春的校园,这是一所民主的校园,这里洋溢着浓郁的现代气息,这里充满了温暖的人文关怀,全体师生平等相待,和谐相处。每位学生的个性特长在这里得到充分的张扬和发展。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普迹中心学校已夯实了基础,全体师生也铆足了干劲,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团结协作,共绘美好的明天。
长郡郡维实验中学是由百年名校长郡中学与拓维信息公司联袂打造的一所高标准的寄宿制学校。学校2016年秋季开始招生,学校现有4个初一教学班,169名学生。学校以“办国际化、信息化的一流中学”为愿景,秉承“朴实沉毅”的校训,以“品德优良、成绩优异、锐意进取、全面发展”为培养目标,坚持“服务于教师专业发展,服务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办学宗旨,致力于培养具有领袖气质的卓越公民。 学校坐落在长沙市岳麓区洋湖湿地公园,南眺衡岳,北及洞庭,东临湘江,西依岳麓,风景旖旎,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学校拥有一流的教学设备、设施。学校建有教学楼、行政办公楼、报告厅、学生公寓楼、师生餐厅、室内运动场、田径运动场、足球场、篮球场等场馆,学习、生活设施一应俱全。学校计算机教室配备了21寸高端一体机,将计算机房与拓维信息公司的海量电子图书馆、省图书馆数字图书系统联通,建设真正意义上的电子图书馆。电教信息化设备堪称全省翘楚,每间安装有最先进教学多媒体系统,系统集成了数字实物投影仪、希沃75寸大平板电脑、IP数字广播系统等现代化电教设备,整合了最先进的数码平台和无线分屏操作系统。 以长郡名师、湖南师大硕士生导师邓志宏校长为核心组成的领导班子和具有强烈的工作责任感、丰富的教学经验、充满爱心的教师队伍保证了学校管理的高品位和教育教学的高质量。学校大部分老师从长郡教育集团各校选拔,少部分由长郡中学从骨干教师和优秀毕业生中招聘。 学校着力关注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开设了许多丰富拓展型课程,各种课程旨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为学生提供优质的生活服务,全方位解决学生、家长的后顾之忧。除对学生实施深切的人文关怀外,学校还采取强有力的管理措施,强化学生行为规范,培养学生文明习惯,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致力于培养具有领袖气质的卓越公民。 我们所有的努力——都聚焦于一个目标:培育“品德优良、成绩优异、锐意进取、全面发展”长郡学子。我们所有的创新——都朝向光明的未来:办国际化、信息化的一流中学。
“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岳阳市一中俯瞰洞庭,遥望君山,与岳阳楼比肩而邻,隔街相望。历经百年风雨洗礼,岳阳市一中日益壮大,日臻完善。 环境优雅。门对岳阳千古名楼,西临洞庭万顷碧波,钟山川之神秀,汇巴陵之灵杰。校园内浓荫匝道,鸟语花香,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尽显百年学府深厚的文化积淀与时代风韵。 汉藏交融。拥有汉、藏两部,54个教学班,其中汉班45个,西藏班9个,在校学生3235人,其中藏族学生476人。 师资雄厚。在职教师268人,其中特级教师5人,高级教师101人,国家级骨干教师8人,省级骨干教师14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2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湖南省政府督学1人。 设施齐全。占地127亩,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布局合理,功能分区,设施完备俱全,有功能齐全的体艺馆和高标准的400米全塑胶田径场,有终端遍布所有教室与办公地点的千兆以太校园网,有新颖别致的校园文化广场,有高规格的生物标本室和藏书逾15万册的现代化图书馆,有设施高档可同时容4000人进餐的学生食堂,有宽敞、舒适,可同时容纳2000人住宿的学生公寓。 理念先进。以人的生存与发展为本,秉承“力争上游、完善人格”的办学传统,坚持“两全五学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创造)的办学思想,全心全意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真心实意帮助全体教师专业化发展;一心一意谋求百年老校和谐发展。 视野开阔。学校定位于“市内窗口、省内示范、国内知名”的办学目标,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实施新课程,不仅与内地各知名中学、大学开展了广泛、密切的合作交流,还同欧美、日本、俄罗斯、新加坡及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的知名学府建立了友好往来。 成果丰硕。先后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德育先进校”、“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全国教育援藏先进集体”、“全国心理教育实验先进学校”、“全国创建绿色学校活动先进学校”、“全国环保教育先进集体”、“全国实践教育活动先进单位”、“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等200多项国家级、省级荣誉。改革开放以来,有薄一波、胡耀邦、李岚清、毛致用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何东昌、朱开轩、柳斌、王湛等教育部领导以及西藏自治区政府主席向巴平措等西藏党政领导来校视察、指导工作。共培养了5万多名学子,他们中既有何长工、曹瑛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又有刘正、王克英、甘国平等政界精英,既有龚平秋、方慰山等军中骁将,又有陈文新、李根、李渔村等科技、文艺名流。 追求卓越,创办一流名校一直是学校的追求。学校一直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1993年学校根据《纲要》精神制订了“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创造”的“两全五学会”办学思想。新世纪,学校喊出了办出“高品位、高质量、高效益、现代化、有特色”的一流学校的口号。 学校走“科研兴教”之路,开展了整体改革。学校树立了大德育观,确立了开放式德育模式。学校开展了课堂教学改革,形成学校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学校已先后启动了四大工程,即:“青蓝工程”、“继续教育工程”、“中坚工程”和“名师工程”。通过启动四大工程,学校教师整体素质明显有所提高,学校教师主导研究的课题有3个获国家一等奖,6个获省级一、二等奖。有20多部教师专著公开出版,300多篇教育教学和管理方面的论文见诸报刊或获奖。1999年5月被国家教育部授予“全国现代技术教育实验学校”,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1999年8月10日授予学校为全国教育科学教育部重点课题子课题研究单位。 学校办学成效显著,先后被上级授予“湖南省基层先进党组织”、“湖南省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国勤工俭学先进集体”、“全国红领巾助残教育先进集体”、“全国社会实践教育活动先进单位”、“全国环保教育先进集体”、“全国首批创建绿色学校先进集体”、“全国德育先进校”、“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学雷锋活动先进集体”和“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等200多项荣誉称号。 岳阳市一中是莘莘学子锻造才华的沃土,放飞理想的天空,展示自我的舞台。适应时代发展,引领素质教育潮流。三湘传盛誉,桃李遍五洲。
雅礼实验中学是长沙市教育局直属公办初级中学,由雅礼中学统一管理,学校占地面积41亩。全校教职员工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志秉承百年雅礼办学传统,承续百年雅礼的精神气质和文化大脉,谨遵“公勤诚朴”的校训,践行“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树“文明、勤奋、严谨、创新”之校风、“严谨扎实 奉献”之教风、“勤奋 踏实 活泼”之学风,坚持“创特色、创一流、创品牌”的办学目标,锐意改革创新,强化特色建设,努力建成全省一流、全国知名、人民满意”的品牌学校,栽大木,柱长天。雅礼实验中学由市教育局统一招聘40多名老师,是骨干教师与应届毕业生相结合。同时因为是雅礼中学委托管理,还会有一部分雅礼本部的教师参与教学和管理,完全秉承雅礼办学思想和理念。
集镇,创建于1958年。学校近年来获得了 “湖南省卫生文明学校湖南省园林式单位” “长沙市现代信息技术实验学校”、“长沙市文明单位” “长沙市模范职工之家” “浏阳市德育示范学校” “浏阳市平安单位”等称号。在“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知荣辱、求上进、会感恩”的校风和“规范有序、和谐进取、真诚友爱、心存感激”的文化熏染下,学校师生素质不断增强,办学水平不断提升,并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阳市第十一中学有教学大楼一栋、科教楼一栋、办公楼一栋、学生宿舍二栋、教工宿舍三栋、礼堂一栋、食堂二栋和300米跑道运动场。校园总面积55944㎡,总建筑面积16274 ㎡,绿化覆盖率为39.97%。体育器材达省一类标准,图书资料、卫生设备达省二类标准,档案室达到省二类标准。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