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石桥中学坐落在韶宁交界地段,建于1976年,现在有12个教学班,有学生610人,教职工28。学校共有校园面积18265㎡.,学生平均22.2㎡校舍面积5595㎡,生均6.8㎡,其中行政用房2064㎡,生均3.5㎡,教工宿舍1820㎡,人均45㎡,学校有仪器室2间,仪器总价值185000元,达二类标准,图书19800册,生均24册有200米跑道,田经场一个,有风雨活动室一个,面积400㎡体育器材达二类标准,有电脑室一间,电脑32台,劳动生产基地31.6亩。生均0.065亩。 学校有任职教师27人合格学历28人,合格率100%,其中本科学历17人,中级职称教师25人人,任职合格率100%。 我们学校以“团结奋进,以人为本,严谨治校”的办学思想,不断更新教师教育理念,认真落实新课程,课表的要求,近几年来我们学校的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去年和前年初二的生物,地理毕业会考获全县前10名,近年来教师的教学教育能力也提高很快,近两年来教师一共写论文120多篇有的,其中有3篇获国家级奖励,15篇获省奖,30多篇获市奖,60多篇获县的奖励,教师辅导学生的电脑奥赛有15人次获县市的奖励,3人次获省奖。今年有一名学生在《双龙杯》全国少年儿童书画绘画大赛中荣获金杯奖。
三仙坳中学原名梅湖学校,初创时的校牌由徐特立同志的老师、国民党元老周震麟题写。学校创办于1917年,经历了九十年风风雨雨。九十年里学校培养了数以千万计的优秀人才,为祖国的解放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在长久的办学历史中,学校形成了梅湖人引以为自豪的“团结协作、敬业乐群、拼搏进取、开拓创新”的梅湖精神。 学校的校园内古木葱茏、环境优雅,是学生理想的学习场所。学校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有配套的教学楼、实验楼和办公楼,有多媒体教室,有教工宿舍和学生宿舍,有带250M标准跑道的田径场,最近又建成了耗资近70万元的新综合楼;学校有21630册图书,40多万元的实验仪器,装配32台电脑的微机房;学校是农村党员干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站点。 学校1984年更名为现名 “三仙坳中学”, 20多年来,学校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学校先后被评为:长沙市合格中学、宁乡县规范化中学、宁乡县德育先进单位等,学校连续10年被评为县科技活动先进单位,学校少先队被评为宁乡县四星级红旗大队。近年来,学校的办学经验在《当代商报》、《宁乡教育》、宁乡电视台、长沙电视台公共频道等多家新闻媒体报道。2004年11月,全乡德育现场会在该校召开,县委、县教育局、乡党政主要领导出席,学校德育经验在县德育工作大会上推介。2005年10月,被评为县德育特色学校,2006年4月被长沙市命名为学生劳动实践示范基地。 学校以人为本,狠抓教育教学这个中心,教育教学质量走在全县农村中学前列。五年来,被宁一、四中、十三中等高中择优录取人数累计113人,升入其他普通高中累计720多人,产生了良好社会效益;学生活动有216人次在乡、县、市获奖;教师论文、辅导作品有192篇(件)在县、市、省获奖;学校有县名优校长1 人,县名优教师2人,县师德标兵、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6人。学校文化气息浓、文化生活丰富,举办了22届国庆歌咏比赛、22届田径运动会、22届红梅音乐会。学校先后被社会誉为“清华学子母校”、“博士生的摇篮”。 有着九十年办学辉煌历史的三仙坳中学,得到了家长、社会的普遍关爱。如今,学校在全体师生的努力下,大力弘扬梅湖精神,正朝着创县示范性初级中学、县德育示范校的目标迈进。⊙
洞阳镇砰山中学,创建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原址在洞阳镇砰山村票山坡,一九九八年全部搬迁到新址——距浏永高等级公路仅几百米远的江头,砰山两村的交界处。目前学校占地近五十亩,有11个教学班,一个幼儿园.中小学生450余名. 学校自创办以来,先后送走了一百零二个毕业班,为社国培养不少优秀人才。学校造循“团结、奋进、严格、落实”的校训,严谨治学,校风纯,学风浓,教育教学成果突出。近年来,我校毕业升学成绩一直位居浏阳市前列,自2002年以来,中考成绩评价一直保持浏阳市一等奖,特别是近年来,我校在国家级的数学奥赛中,有邓英妥、邓志杰、邓巧等同学分别获得国家级一、二、三等奖;可靠的质量,纯正的校风,使我校有了立校之本,发展的生命. 我校因受山区与历史发展的限制,校园环境与教学设施较差,已列为浏阳市薄弱学校改造之列,近两年已对学校环境进行了改造,硬化了校园道路,粉刷了围墙,增加了校园文化设施,面貌焕然一新,它已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和发展优势。⊙
湖南省长沙市银桥中学坐落在湖南省长沙市内,历史悠久,底蕴丰厚,人才辈出,是学生腾飞的摇篮,教师成长的沃野。学校拥有一支团结、实干、高素质的具有开拓精神的教师队伍,曾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优秀教师,有全国优秀班主任、全国优秀体育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教师们凭着开放的教育思想,领先的科研,以良好的素质,进取的态度,奉献的精神和踏实的作风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学生。学校以“开发潜能、发展个性”为育人理念,从整体改革实验到差异教育的研究从二级循环活动的尝试到创新教育的思考以及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的探索,捕捉着现代教育最敏感的话题,走在教育改革的前沿。学校一贯坚持“品牌、质量、服务”的意识,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以一流的教育质量树立了自身的品牌形象,赢得了社会的赞誉
崔坪希望学校自2006年下学期中学合并后,变为了一所完全小学。虽然地处宁乡西部贫困山区,属于黄材中心学校的一个边远学校,但这里山青水秀,环境优雅,人文气息很好。可说是崛起中华民族教育事业的一方水土。我校校园面积13300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积75.1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860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33.1平方米,绿化面积5000平方米,风雨活动室257.5平方米。200米环行跑道、100米直跑道的田径场别样精致。运动场上水泥球场、篮球架、沙凼一应俱齐。体育室108平方米,体育器材达省三类标准。特别是学生常用器材篮球20个,羽毛球拍25副,乒乓球台3张。屹立在教学楼前的升旗台高达14米。坚固的围墙将校园紧紧怀抱,墙外千山一碧,翩翩郁仙。墙内白玉兰亭亭净植,香樟树茁壮成长,篱落边女桢成群。花坛星罗棋布,池内风景迷人。春有紫荆怒放,秋有丹桂飘香,冬有青松献翠,夏有玉兰送青。这一切使人神清气爽、满目生机。现代教育技术信息教育的兴起是我校“与时俱进”的具体体现。我校有计算机房、多媒体教室各两间, 电脑60多台,并开通了校园网络,建好了地面卫生设备。这样,使中、高年级能按课表上好信息课。校园有水电齐全的自然实验室一间,室内仪器、柜、桌、凳等设备达省一级标准。因此,我校实验开出率100%。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校图书室拥有近万册图书,阅览室少儿读物、科普书籍20余种,室内可容纳60多学生。“书堂患隐相儒”, 因此,我校有一批读写能力较强的同学,在每年进行的作文比赛中,我校有多个学生荣获县级以上奖励。近年来,由于受各级领导的培植和各界人士的支持,全体师生奋发进取,开拓创新,于2007年3月学校已在各方面达到了规范小学的水平,被宁乡县教育局定为规范化完全小学。学校现有教师10人,其中女教师5人。学生236名,其中学前班学生26名。开设一、二、三、四、五、六年级六个班和一个学前班。学校坚持以人为本,既教学又育人的原则,努力提高师生素质。特别是本学期开始,我们学校全体师生坚决拥护县教育局的“激发兴趣,激活思维,培养习惯,夯实基础”的育人方略。以“实施素质教育,扬办学个性,创文化校园,谋和谐发展”为工作思路,面向全体学生,为促进每个学生健康发展作出最大努力。⊙
石门县第一中学创建于1941年,前身为“湖南私立九澧中学”。1953年,学校由私立改为公立,易名为“湖南省石门县第一中学”,1999年跻身省重点中学行列,2004年9月,学校异地搬迁并顺利通过湖南省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督导评估,现为湖南省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七十多年来,学校以诚朴宏毅为校训,治学严谨,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唐天标、文国庆等高级将领,文选德、袁仁贵等政府要员,邓国顺等科技精英,陈集双等知名专家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学校东望洞庭湖,南枕十九峰,携四季春景,彰育人功能。环境优美,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建筑大气美观,占地面积256933平方米,建筑面积100848平方米,投资2.15亿元。学校现有藏书10余万册,电子图书20余万册;教育教学设施完备,微机室、图书阅览室、仪器室、实验室、体育器材室、音乐教室和美术教室齐全;信息化功能具备,所有教室安装了投影仪、电视机、网络终端;生活设施舒适,学生宿舍为8人一间的公寓式,拥有独立卫生间,配备了冷热水系统。 学校师资雄厚,现有教职工351人,专任教师302人,特级教师2人,高级教师85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省优秀教师2人,省青年骨干教师7人,硕士5人。 多年来,学校以“质量立校、名师兴校、科研强校”为办学理念,以“团结进取、求实拓新”为校风,以“敬业务实、善导求精”为教风,以“勤奋严谨、博学多思”为学风,管理过程突出“四个第一”:以质量为第一标准,以机制为第一动力,以模式为第一要务,以师生为第一资源。教学追求高质量,教研追求高水平,管理追求高效率,服务追求高标准,队伍追求高素质。2002年以来,教育教学取得辉煌成绩,共有83名学生考入清华、北大、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2009年高考金弦同学夺得省文科状元,2011年高考彭拓嘉同学夺得省理科状元;本一录取近4500人,本二录取近5600人。其中2003年高考清华、北大录取8人;2008年高考清华、北大录取8人,香港中文大学1人;2009年高考清华、北大录取7人;2011年高考清华、北大录取11人,香港大学1人;2012年高考清华、北大录取11人。连续获得北大“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推荐资质、清华大学自主选拔“新百年领军计划”推荐资格;连续被评为“常德市办学水平综合评估优秀单位”。 全体教职员工发扬“严于管理、精益求精、激情满怀、开拓创新”的石门一中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多次受到表彰。学校先后获得省“文明单位”、省“安全文明校园”、省“优秀事业单位”、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省“中学系统先进基层党校”、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省“绿色园林学校”、省“模范教职工之家”、省“卫生质量信得过单位”、省“食品卫生管理先进单位”、省“全民国防教育先进单位”、“全国中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全国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全国网站系统示范单位”等荣誉称号。 酌悠悠澧水同争辉,倚巍巍壶瓶共比高。石门一中人正以“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的雄伟气魄向着全市领先、全省一流、全国知名的目标大步迈进。
宁乡十三中是一所省示范性高中,于2003年整体搬迁到宁乡县城。新的校园占地168亩,建有文化教学楼3栋,学生公寓6栋,艺术教学楼、综合办公大楼、生活服务大楼各1栋。楼外绿草如茵,绿树成荫;楼间游廊巧接,诗词饰柱;楼内设备齐全,宽敞洁净。 学校秉承“和谐、诚朴、求实、创新”的校训,坚持“让每个学生享受平等的教育,让每个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的治校理念,以“办人民满意的学校”为核心追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高标准建设“质量型学校”。学校坚持“德育为首”的原则,实施德育序列化教育。以养成教育为突破口,以活动为载体,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星级寝室管理”模式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省市得以推介。 近年来,学校被评为湖南省安全文明卫生单位、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省绿色学校、省园林式单位,、全国科技活动先进单位、省教育科研先进单位、省科技教育示范单位,是科技教育对口支持单位。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成果显著,学校青橄榄文学社创建已有12年,被评为全国校园文学社五十佳单位,校刊《溯源》在全国校园文学优秀社刊评比中荣获特等奖,学生贺永强曾获新加坡国际华人作文大赛特等奖,被文坛巨匠冰心誉为“校园文坛的一面旗帜”,他以其文学特长破格录入吉林大学。学校艺术教育特色突出,采用学生选择专业教师上小课的形式,该模式系省内首创,效果显著。在2011年高考中,我校二本以上上线285人,其中艺术生118人参考,有107人上本科一、二批录取线,上线人数和上线率居全省第一。学校的丰硕成果赢得了社会的高度肯定,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宁乡十三中正向三湘名校迈进。
衡阳市第一中学坐落于衡阳市高新区,是武警部队首批国防生生源基地、湖南省首批省级示范性高中。其前身是船山书院(存古学堂),创办于1884年,迄今已有130年办学历史,2003年,衡阳市人民政府决定将学校搬迁至华新开发区,2004年9月高中部在新校区如期开学。学校现有62个教学班,教师240人,学生3622人。原校址在湘江东洲的船山学院,后迁至对岸的黄白路(今成章实验中学),现在校址在衡阳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改善办学条件,营造优美育人环境,强化学校内部管理,加大教师两个素质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衡阳市一中坚持“教育即是服务”的办学理念,坚持“依法治校、质量立校、科研兴校、文化强校”的治校方略,“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让学生在一中得到更好的发展”。坚持以德育为核心,传承船山文化,弘扬船山精神,打造船山文化品牌,创建活动德育育人模式;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树立有效教学理念,努力构建务实、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坚持以管理为轴心,不断创新学校管理模式,以人本管理、文化管理为主要阵地,使学校管理科学、规范,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办学特色更加突出。 衡阳市一中实施课程结构模式、课堂教学模式、教学管理模式三项改革,突出主体性、创造性、探究性三项教育,创立名师、名生、名校三项工程,办出了特色,提高了质量。高考本科一次性上线率80%以上。奥赛成绩突出,先后有10人获全国一等奖。学校先后获得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全国青少年劳技教育发明创造实验学校、中国科协“2049”计划实验学校、湖南省文明单位、湖南省体育传统校、衡阳市高中教学质量先进单位等全国、省、市40多项荣誉称号。 2005年,学校顺利实现了高中部的整体搬迁,新校园占地350亩,投资2亿余元,班额46个,学生2000余人,是衡阳教育的一个窗口,是一所全国一流的学校。 承百年报国志,育世纪栋梁材。今天,意气风发的一中人以撰写新一页的梦想和激情,向全国千所示范性高中迈进。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