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市第七中学是市教育局直属的初级中学,创办于1958年,迄今已有逾半个多世纪的办学历史,学校占地面积60余亩,环境优美,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学校坐落于岳塘区板马路2号,离繁华的板塘铺近在咫尺,交通非常方便,但又处在城郊的位置,闹中取静,田园风光尽收眼底,乡土气息扑面而来,极适合于学子求学。 不仅拥有极佳的读书环境,湘潭市七中近年来极为注重学校文化建设,特别是包括诗词楹联在内的国学在这里推广传承尤为引人瞩目。步入市七中校园,你便会感受到中华楹联文化在这里打下深深的烙印。无论是在办公楼还是教室,门口都可看到醒目的对联,这些对联都出自学校师生之手,我们随意品味其中几幅,便觉字字珠玑,意境深远,令人击节,如政史地组办公室门口的对联:“东西南北说世界,中外古今论英雄。”数学组办公室门口的对联:“妙解人生代数,巧析世事几何。”语文组楹联办公室门口的对联:“跨五千年学海扬神州国粹,飞九万里云天展华夏灵魂。”教室学生所写对联:“金龙翻舞贺新岁,蛇舞悠扬唱太平。”等等。 “楹联,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国粹之一,它体现了汉语言的精美与雅典的特征。楹联,应用广,群众喜闻乐见,特别是在节日、婚丧等活动中,是营造特定气氛的一种形式。在学校,也是教育教学不可分割的内容之一。在语文教学里,经常有古典诗词与佳联欣赏,在基础训练与诸多考试中,也会有对联的续写与分析,故此,我们比较重视对联的宣传与对学生的教育。”在谈及湘潭市七中为何将楹联列入到学校的教育和教学中时,校党支部书记刘文洲作了以上表述,他认为,现在国学教育在很多地方出现了断层现象,而学校有义务将传统文化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由于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湘潭市七中的楹联教育教学开展得有声有色。为了让楹联教学常态化,巩固楹联教学成果,学校设置了楹联课程,将其列入课表,并配备了楹联老师,保障楹联教学正常开展。楹联教学老师具有高度的热情,牺牲许多业余时间,指导学生,与楹联界老师经常联系,争取市楹联家协会的关注与支持。 功夫不负有心人。湘潭市七中大力开展楹联的教育和教学,得到了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认可。2009年,学校被湘潭市文联和湘潭市楹联协会联合授予“湘潭市楹联学校”称号,这是湘潭唯一获此殊荣的学校。2011年12月,学校荣获全国楹联优秀教学先进单位称号。 积极推进新课改 提升办学质量 “目前,我们正在编辑楹联课本教材,大概十来万字,预计六月份便可杀青,还有一本湖南人文地理生活教材,这是我们倡导新课改取得的一项重要成果。”刘书记向我们介绍。当问及新课改的意义和方向时,他说,令许多老师感到头痛的一个问题就是有不少学生有厌学情绪,他认为责任不全在学生身上。他举了一个例子,为什么学生对电游感兴趣,是因为电游能让他们体验刺激竞争的感觉。如果老师只知照本宣科,讲课枯燥乏味,学生自然提不起兴趣,厌学在所难免。 如何提高学生的兴趣,打造高效课堂,是湘潭市七中倡导新课改的主要目的。为此,学校成立课改领导小组、设立名师课改工作室,学校领导带领任课老师到其他兄弟学校学习课改先进经验,同时内部展开热烈讨论和深入实践,集思广益,刘文洲书记不断深入课堂,总结经验,探索有七中特色的课改模式。当我们提出能否透露一些新课改的内容时,刘书记笑而不语,最后他说:“新课改内容已基本确定,尚有待完善的地方,时机成熟时一定请你们来指导!”从他胸有成竹的语气中,我们相信凝聚湘潭市七中老师智慧和心血的新课改的实施一定会为湘潭市七中办学质量的提升发挥重要作用。 拓展德育管理内涵 为学生成才铺路 “初中阶段是一个人一生中非常重要的阶段,十几岁的少男少女还不完全具备鉴别是非的能力,还无法完全把握正确的人生方向,在这个阶段,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对他们的一生将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 ”刘文洲书记在谈及学生德育教育时,语重心长地说了上面这番话。他认为,义务教育的教育目标是让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首要就是要将学生培养成为各方面都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而湘潭市七中的育人目标不是精英式的教育,而是一种成人教育,让每一位学生先学会做人,再成才。学校突出重点抓“爱的教育”与“养成教育”,努力做好品德教育这篇大文章。学校通过对父母的感恩、对师长的感恩、对朋友、对社会的感恩教育,不但让学生获得爱,浸润于爱中快乐生活、健康成长,还导化学生爱的觉悟,懂得爱、感激爱、回报爱。 高尚人格的形成关键在践行。根据初中生的特点,学校始终贯彻“学知做人并举,育才育德并重”的方针,重点抓养成教育。从学生入学第一天起,学校就教育他们“在家做好孩子,在校做好学生,在社会做好公民”,培养学生“文明、守纪、自尊、自强”的良好品行。七中的每一扇墙壁上,看不到一处污迹;在学校的每一个角落,看不到一个学生骑自行车任意穿行;偌大的教学楼,不需要老师值班,全体学生在教室午休,悄无声息;走进七中,每个学生都会向你问好,他们身上洋溢着文明懂礼的风采。“小胜靠智,大胜靠德。”在七中人心底,他们给“德”做了这样一个注解:“好品行就是大学问”。学校还教育和鼓励学生将优秀的品德传播到身边的每一个人。学校团委定期组织学生开展有意义的团员和志愿者活动,如到板塘多伦十字路口担当城市协管员,让学生感受文明、推广文明;组织学生去敬老院帮助打扫卫生,让学生推广关爱,懂得感恩。任何时候,美德都是最有力的武器,任何时候,都要争做一个正直的人、诚实的人、有爱心的人、有责任感的人,做一个与社会发展相和谐、对社会发展有贡献的人,这样的人才会拥有无悔的青春,拥有美好的人生。
湘潭市第十六中学,是一所创办于1979年的市级示范性初级中学,其前身为豫章小学。她坐落在风景秀美的雨湖公园湖畔,是湘潭市教育局直辖的一所初级中学。学校现有2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280余人,校园面积11000多平方米。学校现有教职员工93人中,有高级教师39人,一级教师44。目前学校管理规范,设备设施齐全,教改教研气氛浓厚,学生特长明显,教育教学质量稳居全市同类学校前茅。学校有市、省、国家课题和市、省、国家 级优秀教师,学生中有全国运动会金牌得主。连续三届获省中学生艺术文艺汇演一等奖。近几年来,洒落由一所基础薄弱学校一跃而成为市区名校,连续十五年综合质量评价雄居市区同类学校之首,被称之为“十六中现象”。每年从这里毕业的学生有80%考入了省级示范性高中就读,遥遥领先于市内其他同类学校。每年从十六中毕业升入省示范性高中就读的学生当中有40%的学生一次性考上了一本,90%的学生一次性考上了二本。学校还被授予了全国、湖南省、湘潭市三个级别的“巾帼文明示范岗”,先后被评为市级“师德师风先进单位”、市级“德育工作先进单位”,是湘潭市首批市示范性初中挂牌学校,也是河西地区唯一的一所挂牌市示范性初中。自办学以来,十六中的全体教职工始终牢记“小胜靠智,大胜靠德”的校训,着眼一流教学质量,致力培养拔尖人才,教学注重“四化”,立足常规化、科学化、现代化、信息化,落实每一个教学环节,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努力转变课堂教学手段,积极加强对外教学交流。学校将以人为本,以质量立校,靠名师强校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着力构建一支思想过硬、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中考状元。我校校长刘晓星被评为“十佳校长”。冯晓娇等老师成为高级教师..我校学生在生物,化学,数学比赛中都取得优异的成绩。四中的学生都已诚信,修身,知书,明理来要求自己,四中人为明天而奋斗。今天我以四中为荣,明天四中以我为荣。在一家老小向前冲中扮演子华的陈英俊就曾就读于我校。 学校将以人为本,着力构建一支思想过硬、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湘潭四中有个口号叫:办鲜活的教育。发展学生的个性,让学生从死记硬背的呆板学习中解放出来。这也是四中的办学理念 。“三活”“四进”是四中让课堂活起来的特色做法。学校教育教学设备齐全,拥有现代化的语音室、学生电脑室多媒体教师、理化生实验室、图书室、大礼堂、生物园,互联网与多媒体设备已进入教室和办公室。每间教师都有多媒体设备。在校园里处处渲染这一种浓厚的文化环境,营造出一种一草一木都能说话、一砖一瓦皆可育人的校园文化环境,使四中成为全市众多学子学习发展的圣地和成人成才的摇篮。漫步在校园有种书香,鸟语....的感觉,相信四中的明天会更美好!
湘钢一中是湖南省示范性高级中学,1960年由湘钢企业创办。其前身为“湘潭钢铁厂子弟中学”,1976年更名为“湘潭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第一子弟中学”。学校于1964年秋至1966年11月曾委托地方管理,2006年8月校企分离,学校正式移交由湘潭市教育局直属管理。 五十年沧桑砥砺、励精图治,学校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办学规模不断壮大,办学质量不断提升,成为了一所具有一定规模、富有一定特色、享有较高美誉度的三湘名校。学校目前共有78个教学班级,学生4500多人,是湘潭市区规模最大的学校。学校占地80亩,建筑面积7万余平方米,教学楼、综合楼、实验楼、图书馆、艺体楼、体育馆、田径场,师生食堂、学生公寓等建筑布局精巧,错落有致;教室均配备了多媒体电教设施;建有高标准的中央控制室、校园电视台、智能广播系统、校园网络系统,教学管理和教师的办公逐步现代化,实现了校内外互联互通、资源共享。 学校坚持“以德治校、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管理强校”的办学宗旨,努力推进“名师工程”,造就了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学校在职教师303人,专任教师258人,研究生学历13人,高级教师104人,其中国家级骨干教师1人,省级骨干教师12人,市级骨干教师20人。 五十年含英咀华,桃李芬芳。湘钢一中人传承“惟楚有材、于斯为盛”的湘楚文脉,为国家培养了四万多名合格初、高中毕业生,为高等院校输送了众多高素质人材,有的成为体育健将,如网球国手唐敏、李芳等;有的在政界叱咤风云,如福建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张昌平;有的在海外成功发展,如熊晓鸽,现任美国国际数据集团全球副总裁兼亚洲区总裁,被称为“中国风险投资第一人”……近几年来,学校跨越发展,教育质量全面提升,高考成绩进入湘潭市前列。2007年胡欣欣同学荣膺湘潭市文科状元,黄其同学获文科第三名,双双录入北大;2009年李文竹、宗思嘉分别荣获湘潭市文、理科状元,被北大、清华录取;2010年本科上线696人,二本以上381人,600分以上33人,均为市区第一,刘亚欧同学被美国葛底斯堡学院录取,并获得15.2万美元奖学金;2011年高考再创历史新高:本科838人,一、二本469人(一本144人,二本325人),两项再居市区第一!600分以上47人!第五届宏志班学生全部达到一、二本录取线! “承三湘人文,办一流名校”。湘钢一中人顺应教育发展的潮流,将继续站在改革的前沿,开拓创新,开放办学,推进学校内涵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以一流的设备、一流的教师、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服务,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综合素养高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打造“绿色升学率”,形成“质量+特色”的学校品牌,把学校建成师生的学习乐园、书香校园和精神家园,并朝着与国际接轨的三湘一流名校阔步迈进。
我校是湘潭市教育局直属中学。创办于1964年,原址东湖路宝塔岭。1983年在现址破土动工,1987年全面竣工并投入使用。学校现占地80亩,建筑面积20300平米,现有教职工103人,24个教学班,学生1200余人。历经40多年沐雨栉风,十二中人励精图治、奋发勇为,现代化学校已具规模。随着“长株潭”一体化进程的加速,毗邻新市政中心的十二中环境优美,人文资源十分丰厚,具有全面提升的扎实基础和快速发展的巨大潜力。2003年7月22日湘潭市政府市长办公会议,决定把湘潭市第十二中学建设成为一流的示范中学,湘潭市“十一五”规划又加大投入力度,将十二中校园再扩大60亩,学校迎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近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重视下,学校办学条件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现代化教学设备设施一应俱全。校园布局合理,绿树成荫,是一所美丽的花园式学校,是师生工作、学习、生活的理想场所。学校秉承“为学生健康成长服务,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着力推进素质教育、创建特色学校、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品牌。涌现出清华大学研究生姜啸啸、联合国宣传画竞赛中国赛区特等奖获得者金亚骏、彭亦柳;全市中考状元王庆华、龚宇姣;省艺术展演一等奖获得者罗 拉、周雅倩、唐 勇;全国少年围棋冠军丁一舟、省围棋冠军刘志坚;全省英语风采大赛总决赛一等奖获得者黄 斐、陈李捷等为代表的一批批优秀学生。
涓水悠悠,金霞吐翠。改革开放的春风和县治移址的举措,使曾经沉寂的易俗河这片热土不断演绎出辉煌与灿烂;县城神奇的山水赋予了县一中独特的灵气和无穷的活力。 坐落于湘潭县新县城易俗河的湘潭县一中,创办于1946年,半个多世纪斗转星移,历史绵久,人文阜盛;花木扶疏,环境优雅;物华天宝,地灵人杰。它经历了从私立到公立,从初级中学到完全中学,从一般普通高级中学到省级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的发展历程,已经成为名闻遐迩、声震三湘的名牌学校。这里滋兰树蕙,这里腾蛟起凤。建校近六十年来,共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近30000名优秀学子,校友遍及大江南北,四海五洲,各行各业。他们正为家乡的发展、祖国的建设以及世界的和平与进步事业贡献着自己的聪明才智。 目前,湘潭县一中有58个高中教学班,在校学生近4000人,教职工224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88人,中学一级教师72人,湖南省特级教师1人,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对象2人,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对象10人,省级普通话测试员2人,市级骨干教师25人,湘潭市教学名师培养对象3人,县级学科带头人23人。这里不仅有一大批富有爱心和责任感、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爱岗敬业的名师,而且有一支年富力强、乐于奉献、勤政廉洁、务实创新的领导班子。 学校坚持全面育人的方针,以“祖国在我心中”作为校训,以“校园优美、校风优良、质量优异”作为办学目标,以“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教师发展为本,以学校发展为本”作为办学理念,以“名师立校、以德治校、科研兴校、改革强校”为治校方略,不断规范管理,深化改革,教育教学硕果累累,辉煌相继。德育工作方面多次被评为市、县先进单位;初、高中毕业会考综合评价多年来一直名列全市榜首;体育、艺术教育被评为全国和全省先进单位;劳技、科技教育被列为湖南省示范基地;实验、电教被列为湖南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近五年来,学生参加全国数、理、化、生和信息竞赛有200多名学生获得省级奖励。其中2002年有4人获奥赛省一等奖,2003年有9人获省一等奖,2004年有10人获省一等奖,2005年有6人获省一等奖,2006年有5人获省一等奖。有9项教育科研实验课题在省、市立项和获奖。其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个性发展的研究》被列为全省“十五”期间高中五个学科课题之一。有60余项青少年科技活动作品获全国、省、市级奖励,其中《一种野生鱼类的研究与利用》获2000年全国科技发明二等奖。在激烈的高考竞争中,湘潭县一中更是独领风骚,为全县人民争足了荣光。从1999年至2007年连续九年高考的各项指标均稳居全市第一,全省前茅。近五年来,共有35名同学考入清华、北大深造。其中2003年和2004年均有10名同学考入清华、北大,实现了成群结队上清华、赴北大的梦想。2003年更有黄芳同学以696分的高分摘取全省高考文科状元的桂冠。先后还有罗望熙、董佩、陈元、吴家姝、刘婷等同学分别成为当年高考的文、理科市状元。2007年高考再创辉煌,文理科600分以上人数达68人,占全市600分以上总人数的37%,以绝对优势列全省前茅,居全市第一。其中刘婷同学以687分居全省理科第三名,喜夺全市理科状元;本科一批上线341人,居全市第一;本科一、二批上线651人,居全市第一;本科三批以上上线995人,居全市第一。刘婷、童潇潇、彭浩然、章颖博、刘凯怀、胡哲等6人分别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录取。 一流的师资、严格的管理、良好的校风、省内领先的稳定的教育教学质量成就了湘潭县一中这一教育品牌。一中人明白,荣誉属于过去,竞争日趋激烈。一中人并没有沾沾自喜,而是居安思危,自加压力,不待扬便自奋蹄,在实现了“三年夯实基础,五年初见成效”的目标之后,学校把下一个目标锁定在跻身“全国千所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上,正如一艘张满风帆的航船,驶入了竞争全国一流的新航程。学校启动了“名师工程”,以提高教学质量;开展“拜师学艺”活动,以提升教学水平,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稳定的教师队伍。在校园里开展“做文明一中人”的活动,定期举办“校园科技节”、“校园艺术节”、“校园体育节”以及各种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实施新课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一种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局面正在形成。 映日金霞展宏图,求真务实创辉煌。在省、市、县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投资1个亿,占地328亩的县一中新校园,已经崛起在金霞山下,湘江岸旁。名山、名水、名校,交相辉映,相得益彰,成为新县城易俗河又一道亮丽的风景。 湘潭县一中这艘航船正满载着党的期望、人民的重托,乘着高质量、优生源的良好发展态势,从金霞山下、湘江岸旁驶向通往“全国千强”的辉煌明天。
学 湘潭市二中前身是由私立新群学校的胜利、私立化民和弘道中学等三校合并而成的"湘潭市立中学",到今年5月10日,已走过了80年的历程.80年来,学校已跻身省重点中学行列,步入"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学校"和"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的殿堂,是省级园林式单位和卫生示范学校,群体工作先进学校和田径传统项目学校,已成为颇具实力的"三湘名校"之一。 数十年来,学校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日新月异。校舍基本建设一马当先,综合大楼、两层103米长的体育风雨跑道、临街的莼香园酒楼、科学楼、艺术馆、两栋78户新教工宿舍等近两万m2的新校舍相继落成.操场全面翻修,旧楼装修一新、环境绿化、道路硬化、雕塑装点、彩灯衬缀,校园美不胜收。先后被市、省授予"卫生示范学校"和"园林式单位"的匾牌,并于1995年接受省重点中学检查评估,授予省重点中学匾牌。 学校坚持"德育为首、教学为主、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的办学思路,治学严谨,管理规范,制度齐全,落实到位,旨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学校组建了"三结合"教育网,成立了"三级"家委会,开发了德育基地,各种德育活动丰富多彩。连年被评为市"班级管理先进学校",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班级和市、省级三好学生及优秀学生干部,还发展了学生党员。学校教学质量大步提高。" 两考"成绩斐然,"中考稳居市直中学前列,高中毕业会考合格率在95%以上,并于2000年达69.2%和71.26%.体育教学和竞赛成绩喜人,93年省体委授予"群体工作先进单位",96年授予"省田径传统项目学校"匾牌。先后有2人达国家级、75人达二级运动员标准,向高等院校输送体育人才84人,有5人次获省赛冠军、8人次获亚军,篮、足球队多次获市冠、亚军,代表市赴省参赛。 学校坚持"以质量求发展,以特色创名校"的改革思路。以电教媒体为主的生物五步法教改实验,94年接受省评估并获得省电教科学实验成果一等奖,推动了全校教育技术现代化实验的发展。93年实现"三机一幕"进教室,继后语音室、电脑室、电视编辑室、多媒体教室、多媒体语音室、卫星电视接收站相继投入使用。同时参与或独立进行了国家、省、市级50多个教研课题的研究,大部分获市、省、国家级奖励,成果显赫,2000年被授予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殊荣.同年学校又投了100万建成市内首家校园计算机网,融广播、电话、教学双控、监控系统于一体.目前学校拥有500万元的电教设备,1000 m2的电教专业房。 学校从93年起在初中部每年招收一个特长实验班,并先后投入近100万建成设备齐全的三间音乐教室、二间美术教室,以及声、乐、舞训练室、器乐室、练功房等。 学校其它各项工作全面推进,曾荣获省优秀基层工会、市"三防"教育示范学校、市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市民主管理模范单位、市优秀共青团委、市勤工俭学先进单位等多次奖牌、奖旗,还获得200余起有关竞赛和单项工作的市级奖励.校办工厂曾创造出年纯利50余万元的好成绩,现仍略有盈余. 学校如此快速的发展进步,得益于领导班子得力、教工队伍齐整、民主风气浓厚。现有教师181人中,高级教师78人,学历合格率达98%。 风雨兼程,一路凯歌。湘潭市第二中学正以她勃发的英姿与时代同呼吸,共进步!也坚信,学校定将迎来无数个辉煌的明天!
湘潭市三中始建于1955年10月,座落在湘潭市河东繁华的建设路口,与秀丽的菊花塘公园毗邻,是河东地区规模最大的一所市级重点完全中学。学校已学校已顺利通过“省级示范性高中”评估。学校占地面积6.8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近3.6万平方米。现有4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近2800名。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有一支素质高、经验足、爱岗敬业的师资队伍,共有教职工178名,其中有特级教师1人,中学高级教师55人,中学一级教师69人,市级以上骨干教师29名;教师学历合格率为100%。?近几年学校建设日新月异,教育教学质量稳步上升,社会声誉愈来愈好,学校将成为市政府东迁后发展前景十分美好的一颗璀璨明珠! 学校现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湘潭市中心,她前临湘江,后倚衡山,西接韶峰,北连洞庭,上瑞、京珠高速交汇于此,还有京广铁路、湘黔铁路、107、320国道从旁而过,交通十分便利,是莘莘学子求学的胜地。基础设施
韶山市实验中学创建于2001年8月,坐落在韶山市中心地带。学校占地面积40多亩,教学班18个,学生1000多人。近年来,韶山市人大、市委、市政府和教育局十分重视和关注学校的建设和发展,韶山市实验中学被定为韶山市重点建设学校之一。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办学规模逐步扩大,教育教学设施不断完善,现已成为韶山市教学设施最好的初级中学。学校实验室、仪器室、图书室、电脑室、语音室、多媒体教室、网站等一应俱全,崭新的教学楼,高大的科技楼,温馨的学生公寓,宽敞的学生食堂,共同构成了亮丽的校园景观。学校既是学生学习的乐园,也是他们生活的家园。学校要发展,关键在人才。韶山市实验中学汇集了全市的教育精英,拥有一支年轻化、专业化、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全校有50名教师,平均年龄约32岁,40人达本科学历,有20多人获得了“湘潭市优秀教师“称号,教师均是通过公开竞聘,严格考核,层层筛选而录用的。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