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天心区兴隆小学地处天心区大托镇兴隆村何家垅,背江靠堤,依山傍水,绿树成荫。学校始建于解放前,原名黄塘小学,1972年改名兴隆小学,1978年村部把原校址迁往现址并建立了一栋三合院式的学校,1992年省教育督导时,由村部和兴隆村有识之士们共同筹集资金40多万元,拆除部分老校舍兴建了现在的教学大楼。校园面积3949平方米,生均29.25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生均11.85平方米。各功能教室齐备,均按省一类标准配置。教学楼宽敞明亮,规范合理。活动场地宽松,环境优美。 学校现有6个教学班,学生163人。学校现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在职教师12人,其中小教高级多达9人,小教一级3人,所有教师均达到大专以上学历,业务素质精湛,多位老师的论文先后获得省市区各级奖励。教师队伍团结进取,在各种教师团体竞赛中多次获得奖励。 近年来,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先后筹措和投入资金数十万元,用于改善和提高学校办学条件。为学校配置了移动多媒体、投影仪、数码相机等现代化教学仪器,改善了学校活动场地和办公设施,改造学校水网和电网,兴建水冲式厕所,完成了南面操场的硬化和绿化,新建了花台,铺设了草坪,装修了升旗台,校园绿化面积多达90%以上。2005年上期,学校一次性通过天心区教育督导,被评为“天心区规范化小学”。 学校坚持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德育为先、育人为本、教育为主、素质为重、开拓创新、求真务实”的办学思想,形成了“团结、拼搏、求实、创新、进取”的校训、“文明、诚实、勤学、守纪”的校风。学校教学质量在近几年获得了逐步提升,得到了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2007年获得“教学质量提升奖”;2006年该校少先队被评为“长沙市红旗大队”;学生在天心区映山红杯比赛中获得集体舞一等奖,独舞二等奖等荣誉。 学校狠抓“德育层次化”建设,形成了学校、家长和社会三结合体系,新建了劳动实践基地,突出劳动实践教育,凸显了学校办学特色。
长沙县福临镇金坑桥小学是市长谭仲池的亲切关怀,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相关部门单位的大力支持,于2006年9月竣工投入使用的一所设计新颖、建筑精美、设施设备齐全、环境优雅的现代化学校。学校始终以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力构建和谐校园,推进和谐教育。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核心,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根本,坚持“依法治校、以德立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的办学目标,坚持“以个人寐力影响人,规章制度管理人,校园文化熏陶人”办学理念,进一步探索科学化、规范化、民主化、人本化学校管理路子,构建科学管理机制。突出学校特色建设,打造学校品牌,提升办学品位,全面提高办学效益。努力创建市县级标准化学校。学校教师学历全部达标。现在本科学历教师5人,中级职称4人。学校占地面积18676平方米,建筑面积2866平方米。校舍面积2866平方米,学校绿化面积1200平方米,并有寄宿生公寓。学校场馆设施较全:拥有高标准的多媒体教室、计算机室、仪器室、图书室。建设有标准跑道 ,水泥球场,并有5亩勤工俭学基地。成为长沙县北部学校的一个亮点。
梓山学校位于被誉为“魅力乡镇”的沿溪镇南面,座落在湖南省沙龙示范村,她南有驰名中外的浏阳河(相距1公里),北临新建的浏东公路(相距1.5公里),西靠古镇古港镇(相距10公里),东面是七宝山乡(相距15公里)。学校总占地面积为1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000多平方米。现有教师20人,其中中师毕业的教师有4人,专科学历的有5人,本科学历的有11人;教师专业技术已取得中级职称的有10人;8个教学班,学生368名,另有3个学前班,小朋友上100名。 从南面步入校园,就是高耸的紧紧相连教学楼和综合楼,建筑面积约2500平方米。这里有15个教室,可容纳600个学子求学。但是,目前综合楼里面还是几间空教室,没有多媒体、计算机和语音等设施。穿过教学楼,便来到了生活区,东边是两层的可供10名教师居住的单人宿舍,西边是食堂厨房和正在建设中的礼堂,建筑面积1500多平方米。从礼堂出来就到了运动区,但是运动区还没有投入建设。 梓山学校创建于1911年,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完全小学。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文龙、张启龙、罗章龙、罗若遐、罗章凤、周平溪、肖湘等人,就是在这所学校启蒙的。这里可谓人杰地灵,人才辈出。解放后,进入大学深造已参加工作的学生有谭丹(研究生)、周伯文、罗继林、周耀辉、钟发根、周密、罗斌、贝魁成、宋觉新、谭婷等五十多名。 新世纪、新梓山、新机遇、新发展。梓山学校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张扬每一个学生的个性,为高一级学校输送更多合格人才。近年来,梓山学校教学质量和目标管理测评均位居全镇前列,教师“示范性作文”、教学论文、教学案例有20人次获得国家级、省级奖或市级奖,参加优质课竞赛有8人次获市级奖;组织学生参加上级各项竞赛,有2人获得长沙市级奖,10多项获得浏阳市级奖,周清华、宋觉新、周敏、熊安、周思婷、周景石、张佳等学生先后被评为省、市级“三好学生”或“十佳少年”。2002年,学校组织腰鼓队、鼓号队参加镇级比赛均获得一等奖。 在新的发展阶段,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梓山学校必须按照“双高普九”精神,全面提升办学水平,更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但是目前学校的办学条件还远远不能满足形势发展的需要,好多硬件建设没有到位: 1、运动场的建设;2、校园的硬化和绿化;3、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教室、语音室和阅览室等设施;4、教师住房
开福区潮宗街小学校园面积1627平方米,建筑面积2351平方米,教学班六个,,学子三百校配备自然实验室、自然仪器室、音乐室、美术室、图书室、阅览室、卫生室、大队室、电脑室、语音室、多功能活动室、档案室各一间;教学器材、体育器材、卫生器械配备达到省二类标准;图书近一万二千册,生均图书36册;“班班通”多媒体电脑教室六间。现有设施符合现代教学的基本需要。近三年来,开拓进取,办学条件、教学质量都取得较大的发展。学校先后被评为“区文明单位”、“校外教育先进单位”、“区规范化学校”,获集体荣誉32项,教师获国家、省、市、区各种荣誉和奖励 96人次,学生获国家、省、市、区各种荣誉和奖励145次。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多次在湖南卫视、湖南教育台、湖南经视、长沙电视台、长沙晚报、三湘都市报等新闻媒体中进行报道。学校 以科技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是该校的特色。2004年,在区运会上获车模一等奖。 2005年,车模在区运会上获团体银杯奖。2006年获市车模赛团体第三名、区车模金杯奖、区科技工作先进单位。2004、2005年分别获国家个人车模竞速金牌各一枚。以平等的思想和行为倾注于每一个学生是该校人文精神的践行。作为开福区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入学定点校之一,目前该校有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占学生总数的54%。学校十分重视这部分学生各方面素养的培养,注重他们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的养成。学校建立了行动研究课题《开放性教学与学生习惯的培养》。学校还积极开展了诸如《做文明学生、创文明班级》等文明创建活动。制定措施,积极落实。经过教师两三年的努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全校学生融合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他们基本能自觉遵守《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讲文明、懂礼貌,无违法违规行为,学习成绩也有了一定的进步。传承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该校长久的责任。学校地处长沙历史文化名街,以此为契机,进行文化建设。在校本课程中引入《三字经》、《千字文》等,开设了花鼓戏、太极拳等兴趣活动小组,购置三千多册有关传统文化的书籍,组织学生调查了解社区的历史,用国画、诗词装饰教室等,组织开展专题活动宣传传统文化,如包粽子比赛、传统礼仪教育等,以此为契机,传承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学校在“文明、勤奋、求实、和谐”中不断发展,潮小的明天更美好!
资兴市第三完全小学是一所拥有50多年历史的学校,其前身系新民小学,1991年更名为资兴市第三完全小学,2007年郴州市资兴明德小学落户本校,又名郴州资兴明德小学。学校占地面积5756.2平方米,建筑面积2853.05平方米。学生305人,教职工22人。到2013年学校规模逐渐扩大,发展到教职工29人,学生365人。2013年依据《资兴市中央下放煤矿棚户区改造项目实施办法》资政办发【2011】37号及《关于2013年市委议教会议的会议纪要精神》资兴市市委、市政府决定了建设资兴市三完小扩建工程项目,并于2014年12月正式动工,项目总投资3100万元,占地面积23297.7平方米。新建教学楼3栋4层6200平方米、综合楼1栋4层2200平方米、生活用房一栋4层500平方米、传达室50平方米、原有教学楼1650平方米,建筑总占地面积为263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10600平方米,250米长环形运动场,绿地率为32%,学校扩建后办学规模为1800个学位。学校正在建设之中,学校扩建后,坐落在资兴市区东北面,东江南路东侧、民生路西侧,朝门路经过新校门口,与青鲁湖公园相比邻,交通便宜、风景优美。具有规范的电脑室、图书阅览室、仪器室、实验室、音乐美术室、舞蹈室、多功能报告厅,将成为资兴市最美、最现代化的学校,2015?2016学年度教职工43人,学生680人。2007年以来学校先后被评为资兴市“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德育目标管理先进单位”、“教育工作目标管理先进单位”、“城市管理先进单位”、“廉政建设先进单位”、 “资兴市交通安全学校”、“资兴市先进教育工会”、“郴州市模范教工之家”,资兴市廉洁文化进校园先进单位、资兴市校本培训先进单位,荣获2010??2011学年度资兴市中小学目标管理小学城镇组第一名,2011年资兴市教学常规先进单位、“湖南省合格学校”、“郴州市安全文明校园”、“郴州市家长学校”等称号。2015年小学六年级毕业会考综合排名列资兴市小学第一。学校教师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经验100余篇,师生参加国家、省、市级比赛共有200多人次获奖。目前,学校上下励精图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开展了包括校本教研课题在内的多项课题实验。学校以“建一流师资、育一流新人、创幸福美丽一流三小”为目标,以“以德治校、严谨治学、以人为本、推陈出新”为办学理念;始终坚持科研强校、文化活校,形成了“诚实好学、活泼向上”的校风、“严谨民主、求实创新”的教风和“勤学好问、谦虚守纪”的学风。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学有所长,成为了学校的一大特色。
洪仑山完小前身是洋泉完小(为当时宁乡仅有的几所完小之一),始建于解放前,后历经三次搬迁,四易其名,演变成现在的洪仑山完小,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学校四周群山环绕,校园内鸟语花香,环境优美,各种设施齐全,师资力量雄厚,是莘莘学子求学的理想之地。学校现有6个教学班,1个幼儿班,学生总数将近300人;有专职教师12人,学历全部达标,均为小学高级教师。学校积极推行素质教育,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学校以“快乐校园”为宗旨,学生快乐成长为目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学校在香港“阅读·梦飞翔”文化慈善关怀基金会梁伟明先生的帮助下建成了一座藏书丰富、环境温馨的图书室,“快乐阅读,放飞梦想”成了学校的永久阅读主题。同时,“文明礼仪”和“绿色校园”也是我校的两大特色。学校成立了体训、车模、阅读、美术等多感兴趣小组,积极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开展有益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 学校办学理念:让山中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 办学目标:学会做人 学会学习 学会创造 校训:诚信质朴 笃学创新 教风:关爱每个学生是我们的天职 校风:勤奋笃学 求实创新 学风:比 学 赶 帮
洪仑山完小前身是洋泉完小(为当时宁乡仅有的几所完小之一),始建于解放前,后历经三次搬迁,四易其名,演变成现在的洪仑山完小,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学校四周群山环绕,校园内鸟语花香,环境优美,各种设施齐全,师资力量雄厚,是莘莘学子求学的理想之地。学校现有6个教学班,1个幼儿班,学生总数将近300人;有专职教师16人,学历全部达标,其中小学高级教师13人。学校积极推行素质教育,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学校以“快乐校园”为宗旨,学生快乐成长为目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学校成立了体训、车模、阅读、美术等多感兴趣小组,积极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开展有益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学校办学理念:让山中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学目标:学会做人 学会学习 学会创造校训:诚信质朴 笃学创新教风:关爱每个学生是我们的天职校风:勤奋笃学 求实创新学风:比 学 赶 帮⊙
我校名月山完全小学,因受台湾刘煜英女士赞助捐建了教学楼一栋,所以本校曾由县政府命名为“月山煜英爱心学校”。座落于宁乡西部山区,“成大林场”山脚下,这里既是“四羊方尊”的出土地,又是甘泗淇将军的故乡。我校现有学生528人,教职员工22人,其中男教工11人,女教工11人。大专以上学历8人,小学高级教师11人,校长系县骨干教师,又是市骨干教师的推荐对象,还是2007年度市优秀教师。这是一支年龄偏大(平均年龄42岁),代课教师占有一定比重(含幼师在内5人是代课),但敬业向上的好的教师队伍。几年内,学校两易其址,经历几次撤校并校,有力地整合了教育资源,使学校规模上了一定台阶,也为学校良性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学校在管理上进行了大刀阔斧地改革,有力地强化了内部管理,并加强了对教师的培训,为改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下了大功夫。使学校教学质量稳步上升,在多项竞赛领域取得了突破:如少先队组织成为长沙市五星级红旗大队,并具备了申报省标杆大队的条件;编排的舞蹈节目多次获县二等奖。学校个人参赛获市、县奖的达20多人次。学校的形象树立起来了,在社会上赢得了很好的声誉。⊙
望城县东城镇长冲小学位于东城镇杨家坪村,是一所完全小学,始建于五十年代,后经几次改建,现在校园总面积12834平方米,建筑面积1232平方米。 学校环境优美,交通方便,地处望城、湘阴两县交界。生源充足,学生来自于两县、三镇、六村,现有教学班6个,学生200多人,教职工12人。教师队伍素质高、力量雄厚,大专以上学历4人,中专学历8人,小学高级教师10人,小学一级教师2人。全体教师都能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 学校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以德育为首,以教育教学为重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近年来,学校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办学宗旨,强化管理出效益的理念,狠抓学校的管理工作。学校以校长为领头雁,根据学校实际制定出全套的管理方案,用管理方案对工作岗位进行监督。通过转变管理理念,理顺管理关系,注重管理的激励功能,学校的管理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历年来教学质量都比较好,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的竞赛,多次获市、县、镇级奖励。我校与长沙市芙蓉区西垅小学建立了手拉手的友谊,在教育教学和办学条件方面得到了很大的帮助,使我们的教育教学上了一个台阶。 凡事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校全体教师将始终团结一心,勤勉严谨,求实创新,为把我们的工作做得更好而不懈奋斗。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