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南路小学座落在长沙市麓山脚下,湘江之滨。创办于1954年,是一所办学历史悠久的城区学校。周边有中南工大、湖南师大、湖南大学、矿山研究院等多所高校及科研。校园占地面积4600多平方米。小巧、精致的学校,现有教学班12个,师生700余人。自然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浓厚。几十年来,学校一直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全体师生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营造和谐氛围。学校始终关注儿童的生命质量,发现每一个孩子的智能天赋,挖掘每一个孩子的智力潜能,满足每一个孩子的学习需求,促使每一个孩子的全面发展,为儿童终生幸福奠基。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双学双有”先进单位、市红旗大队、市青年文明号…… 在学生的发展上,我校提倡全面发展,突出特长。因此学校注重学生的特长和兴趣爱好的培养,鼓励学生参加艺术、体育、科技、作文、奥数等课外活动小组。学校成立了多种专业训练队,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内展示和竞赛活动。在各级各类比赛中频传佳音,成为了岳麓教育的一个亮点。05年长沙市“育苗杯”少围棋赛中获团体第三名;05年长沙市中小学生运动会获团体第四名;04、05年在区中小学生科技节获得了团体总分第二名;06年参加中国少年科学院组织的全国科技大赛,获优秀组织奖,并授予我校为“中国少年科学院科普基地”。
龙泉中心小学创建于1960年,是株洲市规范化完全小学,也是株洲市农村示范小学。学校地处风景秀丽的建宁乡龙泉村,这里有悠久的光荣革命传统,曾受到周恩来总理亲笔题名的奖励。在四十多年的风雨历程中,学校历代领导、老师谨记总理教诲,辛苦耕耘,不断创新,使学校走出了一条传承、发展、创新的办学之路。一、办学规模不断扩大 学校占地面积9550m2,建筑面积4822m2,生均占地面积约17.6m2,有10个教学班,学生500多人,教职工27人。二、办学条件不断改善 近3年来,各级政府投资近100万元对学校进行改造,新建了综合楼、文化墙、体育活动场、运动场、植物园、憩园等,完善了教学楼的设施设备,配置了语音室、电脑室、多媒体室、实验室等10多个功能用室和一套卫星电视接收系统,图书仪器配备达省颁一类标准,图书室藏书14939册,“四机一幕”进教室。如今,校园内绿树成荫,环境幽雅,现代建筑群与优美的自然景色交相辉映,煞是迷人。三、队伍素质不断提升 学校有一个精干团结、充满活力的领导班子。有一支爱岗敬业,业务水平较高的教师队伍。为帮助教师提高业务水平,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学校非常重视教师的培训。每年定期组织培训,邀请有关人士来校讲学,同时组织教师到外地考察学习,每年举行教学比武,开展了多种多样的校本教研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教师的业务素质和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在课改中,我校成长了一大批教师,形成了敬业、善教、爱生、奉献的教风。他们的论文、教研课在各级获奖。唐志勇老师还参与了《品德与社会》的教材编写,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初审通过,已作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在全国使用,他同时还参与了本学科多本教师用书的编写。王银敏老师的科技教育论文获得全国二等奖,唐志勇老师的论文获得国家二等奖;刘芳老师的美术论文获得省二等奖;游自菲、陈文泉、文芬芳等老师的论文都获得国家、省、市级奖,谢光华老师的体育课获得芦淞区“新苗杯”优课调赛一等奖。四、办学质量不断提高 近几年来,学生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升学率、思品合格率均为100%,体育合格率达98%以上。 随着课程课程改革的深入,学校牢牢抓住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并注重加强两类课程的开发与管理。在科技环保、手工制作、《布艺》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省科技创新大赛中,《神秘的蛇唾液》、《植物大熊猫》、《桃花水母的研究》等分别获得省一、二、三等奖,有40多名学生的科技作品获得省、市一、二、三等奖。 在学生、教师的不断成长中,学校先后被评为“株洲市园林式单位”、“芦淞区规范学校”、“芦淞区先进学校”、“株洲市科技教育先进单位”、“株洲市农村示范学校”。学校开展的大型科技环保活动被《株洲日报》、株洲电视台相继报道。在多年的办学过程中,学校的发展得到了省、市、区、乡、村各级政府领导的关心和大力支持,省教育厅李铖等领导到学校亲临指导,市委书记肖雅瑜同志给我校学生亲笔回信,就我校的环保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副市长张雄同志曾多次到学校指导,市教育局及市教科院领导也给学校发展提出了很多宝贵意见,各级政府从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给予学校大力支持,学校声誉不断提高。 四十春耕耘,四十秋收获,四十载风雨,四十载辉煌,而今,学校正以崭新的姿态,迎接新世纪教育改革的挑战,展现学校新面貌。
长沙航天小学现有在校学生781人,教职工36人,其中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39人,初级职称4人。“着眼素质、培养特长、办出特色、创一流教育教学水平”是长沙航天小学一贯的办学宗旨,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学生从一年级入校就开设了英语口语课、语言交际课,从小学二年级开始开设写作入门课,利用课余时间为孩子们的兴趣、爱好提供场所和辅导,如篮球、足球、器乐、体育舞蹈、写作、奥数等兴趣小组的成立,让每位孩子释放个性、学有特长。学校在重视学生文化素质培养的同时更注重学生思想素质和身心健康的培养。 学校近年捷报频传,学生在首届全国小学生“1+1”读写大赛上有六人获全能金奖,学校获优秀组织奖,第二届读写大赛上有二十多位同学获奖。学生连续多届参加市创新作文大赛有几十人获一等奖,学生在各级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三十多篇,参加全国数奥竞赛八人获得一等奖,参加全国英语能力笔试赛,我校学生二人获得一等奖、二人获得二等奖、三十多人获得长沙市一等奖,参加全国首届现场作文赛六人获得一等奖、二人获得二等奖,教师赛课二人次获得市一等奖、一人次获得省银奖、一人次获得全国一等奖,三十多篇论文获省市奖励,学校连续两年获得长沙市体育达标先进单位、少先大队获得长沙市红领巾标杆大队、湖南省红领巾示范性学校。
金井镇中心小学地属金井镇金龙村,位于S207省道附近。学校建于一九九二年,校园总面积为1848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3974平方米。全校有14个全日制教学班,1个学前班。在校学生835人,幼儿54人,教职工40人。教师本科学历14人,专科学历18人,中师学历4人,幼师学历1人。 近年来,学校各项建设齐头并进,有适应教学的仪器室、实验室、微机室,多媒体教室、双控室、电教器材室、体育器材室、图书及阅览室、教师办公室、会议室、少先队活动室、广播室。建立了信息技术教育校园网,同时有供广大师生活动的大礼堂、水泥球场、生产基地。另有科技楼和学生寄宿楼正在建设之中,2008年上期将正式投入使用。 由于全校师生团结奋斗,精诚协作,各项工作成效显著。近年来,学校有时事课题“看、听、录、议、编多功能时事教学研究”获省科研奖、市二等奖,作文课题“中年级作文分格实验”获市三等奖,数学课题“小学第一学段中数学教学生活化研究”获县二等奖,另有市级课题《对农村学校“留守儿童”现状的调查及其对策的研究》正在实施中,航模培训多次获市竞赛团体一等奖。学校继1997年被评为长沙县示范性学校后,2001年被评为长沙市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2005年被评为长沙县校本教研示范校。 如今的金井镇中心小学,在杨远佳校长的领导下,正以奋进的步伐,开拓的精神,走科技兴校、科研兴教之路,实施“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工程,力争把金井中心小学打造成为长沙县北部寄宿制窗口学校。⊙
承麓山之古韵,沐湘水之雄风。长沙市芙蓉区大同第二小学,承载着大同学校的60年光荣历史与厚重底蕴,带着大同人的殷切希冀与光荣梦想一路走来。目前,两校占地面积共约34亩,校园内环境优雅,设施设备一流,师资力量雄厚,拥有60个教学班规模。 大同两校秉承“为孩子们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以“名师立校 科研兴校 质量强校 特色活校”为办学策略,倡导并推进“教师成长工程”,多方位搭建课改平台,大力开发校本课程,从而获得教师、学生、学校“三赢”。 本部教育教学成绩卓著,在三湘享有良好的办学声誉。新建于2006年8月的大同二小坐落于美丽的浏阳河畔、晚报大道旁,是一所全日制公办寄宿制小学,在办学理念与学校管理上与大同本部一脉相承。办学仅一年,学校就拥有4个省级以上科研立项课题;教师获奖或发表论文76篇;上课、说课、课件制作比赛市级以上获奖15人次;学生区级以上获奖238人次;学校获团体奖励9次,多次代表芙蓉区接待国家级、省级教育参观考察团;《三湘都市报》小记者站、省少儿图书馆分馆分别在我校挂牌;《湖南日报》、《长沙晚报》、湖南公共频道等多家媒体曾对我校工作进行采访报道。 大同两校将在150余名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如同展翅的鲲鹏,以她强大的办学实力和顽强的进取精神搏击教育长空,一览新课改之亮丽风景!
学校办学思想明确,即“本色+特色,为学生终身成长奠基”。“本色”即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学生做一个思想、品行、学习、身体合格的人。“特色”即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开展特色教育活动,激发学生对生活、对学习的兴趣,让每个学生通过学校“素质教育拓展营”活动,拥有一门特长。
株洲市实验小学前身为月塘小学,始建于1946年,1964年迁至现址株洲市荷塘区野鸭冲。1985年经市政府批准,改名为实验小学,成为株洲市第一所进行小学教育整体改革的实验学校。校园占地1.1万平方米,目前有教职员工53人,学生1508人,教学班23个,拥有23间配备双控闭路电视网络系统标准教室,建有较高档次的微机室、多媒体室、实验室、语音室、音乐室、美术室、练功房、图书室、阅览室等14间专用教室。 学校坚持“科研兴校”的办学思想,以“教育教学质量高,学习工作效率高、社会各界信誉高,环境舒适又优美”为办学目标,全校师生教育教学领域里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形成了具有自身个性的四大特色,即“以美促学”特色、“科研兴校”特色、“依法治校”特色、“校园文化”特色。学校在省市各界享有较高的声誉,曾先后被评为省学校管理、协同教学、电化教学先进单位,市德育工作、师训工作、教学改革、科研课题管理先进单位,市教育学会先进理事单位及市合格教研组学校。
学校办学条件虽然艰苦,但在学校工作上毫不松懈,学校遵循德育为首、教学为中心,育人为根本的指导思想,“改”字当头,“勤”字为径,提出了“规范管理,注重素质,全面提高办学质量”的办学目标。在校长和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励精图治,真抓实干,学校面貌、办学质量逐年上一个新的台阶。2004年以来,我校年年被评为乡级“目标管理先进单位”,多次在文艺汇演中取得好名次,学生的学习成绩居全乡之首,有十多名学生被评为市县级三好学生、优秀干部,教育教学成果受到了各级领导的肯定。 栉风沫雨,坪塘学校以矫健的步伐迎接它的而立之年,在今后的发展中,我校将以“创和谐校园”为奋斗目标,努力使学校成为乡村小学的典范,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我校必将以先进办学的理论作为行动指南,开阔视野,积极学习兄弟学校在学校管理、教育学习等方面的先进经验,扎实推进教育教学改革。首先,扎实抓好师资队伍建设,突出管理的核心化,坚持政治、业务学习,树立全局意识、团结意识,第二,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利用政治、业务学习以及教师民主生活会,培养教师的乐业精神、敬业精神、园丁精神以及进取精神。第三,提高教师教育科研能力,创设一切可能的条件,为教师提供良好的教育教研环境,努力提升教师学历,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使之成为教育一线上一流的教学能手。最后,努力打造学校品牌价值,结合农村小学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创办特色学校,全面贯彻实施素质教育。 长沙市岳麓区望新小学,创建于1968年,1997年长沙市区划调整由望城县划入岳麓区。2007年底,区委区政府为了落实省委省政府教育强省的决定,按照合格学校的标准,投资2600多万,征地27亩对望新小学进行整体改扩建,于2008年秋季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 改扩建后的学校占地面积34亩,建筑面积6726平方米。绿化率达到56%。学校建筑面积扩大了5666平方米,学校教学规模由原来的6个教学班增加到现在的18个教学班, 新增学位近600个。每个教室配备有大屏幕液晶电视、电脑、实物投影仪,实现了“班班通”。新建了综合楼、体育馆、田径场、篮球场等运动场馆。综合楼建有电视台、主题教室、电脑室、舞蹈室、心理辅导室等一流的功能室;配有高标准的多功能报告厅。2008年底通过了长沙市合格学校验收,还被长沙市体育局确认为市体育(摔跤)后备人才基地。2009年通过了区绿色学校、市安全文明校园验收,还被评为长沙市文明单位。 学校现有教学班级15个,学生780人,其中外来农民工子弟有586人,达到75%,是长沙市规模最大、设施最好的农民工子弟定点学校。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省委书记张春贤、省委秘书长杨泰波、全国人大代表胡小燕等领导莅临我校视察、指导,对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浏阳河畔,青青树旁,矗立着的美丽的杉木校园,她始建于1935年,占地面积达4120平方米,现有教学班6个,学生368人,其中本地学生140人,占学生总人数的38%,进城务工人员子弟228人,占学生总人数的62% 。学校现有在职在岗教师16人,其中小学高级教师7人,小学一级教师6人。 多年来,学校以“自主、创新、协作”为原则,以建设浏阳河畔最具人文情怀的新校园为愿景,树立 “小学校大教育”、“快乐教育”、“终身学习”理念,在学习——实践——反思和快乐、自尊、超越中,师生与学校实现了共同成长。学校先后挂牌为长沙市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芙蓉区规范化学校、芙蓉区农村党员远程教育A级站点,先后获得“长沙市体育达标先进集体”、“长沙市五运会先进集体”、“芙蓉区文明单位”、“芙蓉区巾帼文明示范岗”、“芙蓉区青年文明号”等荣誉称号。 学校拥有完备的教育设施和宜人的教学环境,电脑室、多功能室、实验室、图书室、音乐室、美术室、体育室、卫生室、科技活动室等为孩子们提供了广阔的实践和创新的舞台。功能先进的校园网络、现代化的塑胶跑道、通透式的不锈钢围墙、标准的篮球场地,这一切正在向“绿化、美化、人文化”的目标奋进。 在前进的步伐中,学校将始终树立“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课堂教学为根本”的质量意识观,为促进芙蓉教育的均衡发展而不断努力。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