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百完小位于浏阳市澄潭江镇山下村百福组,浏文公路旁,校园面积2268平方米,建筑面积1243.42平方米,校园环境优美,现有教师11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6人,中师以上学历5人,小学高级教师职称8人,临聘人员4人,学生300余人。 我们的办学理念是:“提高教学质量,办群众满意的学校;完善教学管理,办让学生喜爱的学校;改造办学条件,创有社会美誉的学校;提升教师素养,创有内涵发展的学校。”我们的校风是“诚实勇敢、开拓进取。”⊙
联丰小学是一所村办公立完全小学,初建于20世纪五十年代,原称斑马塘初级小学,六十年代末和七十年代初,办学规模逐渐扩大,分为斑马和均塘两所完全小学。21世纪初,由于村级规划调整,教育资源整合,也由于含浦科教园的开发将原斑马和均塘两所完全小学合并而成为今天的联丰小学。 联丰小学位于含浦科教新村内,东邻湖南工业技术职业学院,南望汀湘十里,北靠长沙市二环和三环联络线,西有湖南中医药大学,地理位置优势明显可见。学校占地面积22亩,现有建筑面积1640㎡,9个教学班,学生461人,在职在岗教职工18人。其中本科以上文化程度5人,专科以上文化程度12人,小学高级教师9人,小学一级教师9人。 半个多世纪以来,我们联丰小学全体师生谨遵个性活跃、勤奋创新的校训,为了孩子们的一切,为了一切孩子的健康成长,个性飞扬,学校全体教职工同心同德,努力实现我们的办学目标,弘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潜能,让孩子们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80年代初从本校毕业的学生邓建如现任湖南大学博士生导师。2007年高中毕业的蔡煌兴就读于北京大学医学院本硕博连读。 联丰小学现在已成为含浦镇范围内办学规模最大的一所完全小学。随着区域优势的不断凸现,学校规模将越来越大。今后几年我们工作重点主要放在改善办学条件和培养创造型人才方面,积极配合上级教育行政部门争取政府和村支两委的支持,完善学校内部设施,逐年落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使联丰小学成为县级示范性完全小学。
同兴路小学,原名衡阳化工总厂子弟小学,历史悠久,始建于1958年7月。2007年7月,衡阳化工总厂子弟小学在上级领导的关怀下,根据国办发〔2004〕9号、湘教发〔2005〕01号、衡教字〔2006〕23号等文件精神与石鼓区政府完成了移交签字仪式,由厂矿企业办学转为地方财政拨款为学,更名为石鼓区同兴路小学。学校现坐落在衡阳市石鼓区同兴路46号衡化家属区内,全校占地面积为4593.8平方米,校舍面积2000多平方米,在新移交的厂矿企业子弟小学中,属于校园面积最大的小学。2010年9月正式将旧教学楼拆除,兴建新教学楼。学校现有教学班6个,教职工15人,其中本科生4人,本科在读2人,大专生8人,中师1人,人人爱岗敬业,个个安贫乐教,教育理念先进,是一支专业素质高、敬业精神强的团队。 办学以来,同兴路小学始终坚持“面向生活育人,面向社会树人”的办学方向,全校上下明确一个目标: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发扬四种精神:奋发有为的进取精神,脚踏实地的求真精神,不断探索的创新精神,齐心协力的团队精神。坚持“育人为本,把学校办成学生成长的乐园,教师专业发展的舞台”的办学理念。同兴路小学校风:尚德、创造。道德是人的立身之本。“尚德”就是要求全校师生学习有美德的人,争做有美德的人,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达成做社会人的基本目标——成人。创造是人类社会不断前进的动力。“创造”就是要求广大师生要有与时俱进、不断开拓的奋进精神,积极倡导重创新、敢创新、能创新、会创新的良好风尚,大胆实践,不断创造,达成做人的理想目标——成才。
湘潭市雨湖区金庭学校的前身是私立金庭简易小学,创建于1912年,校址在十六总后三元街(现名金庭街)原江苏会馆。1927年增办高小班。1941年,由于日机轰炸,迁到湘潭县双板桥桃花冲惜阴小学办学一年。1942年迁回原址。1951年由市人民政府接管,名称为湘潭市私立金庭完全小学,但教职工工资,由人民政府发放。1959年,明确为“公办”,1967年,受“文革”影响改名为“育新小学”,1977年恢复金庭校名,1978年定为湘潭市河西区重点小学。1981年定为湘潭市重点小学。1967年秋季招收两个初中班,1968年,市教育局对初中布点进行调整,学生送入二中。自办学以来学校共培养小学毕业生12258人。学校校园面积为7703平方米,建筑面积为7924平方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学校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拥有“科教楼”、“综合楼”、“教学大楼”。继1982年兴建的一栋12套教工宿舍后,于1994年又新建了一栋24户两室两厅的教工住宅。2002年成功地将新校门改建在美丽的大湖南路旁,新增校园面积约200平方米
金塘学校位于望城、湘潭、宁乡三县交界处,四面青山环绕,处集贤村之中,地理条件优雅,交通十分方便。学校始创于70年代初,生源广,辖云友、集贤两个行政村,属一所初具规模的完全小学,现有1-6年级6个教学班,学前班1个,有师生200余人,有教师10人,其中本科毕业1人,大专毕业1人,中师毕业8人,学历合格率为100%,高级教师9人,初级1人,平均年龄43.5岁。 我校办学条件优越,于1993年村支两委积极筹措资金,在村民的大力支持下,新建一栋漂亮的教学大楼,后建宽敞、大方盖着金碧辉煌琉璃瓦的门楼,十分引人注目,新建水塔,安上了自来水,硬化操坪、道路,营造花坛、绿篱等设施,校园内春有花,夏有阴,秋有果,冬有绿,四季红花绿草,鸟语果香,绿化面积50%。又于2006年在学校西面扩建一栋360平方米的综合大楼。学校校园总面积3600平方米,生均19.5平方米,校舍面积1200平方米,生均6.5平方米,劳动基地12亩,生均0.66分,学校教室、仪器室、会议室、阅览室、队室、办公室等一应俱全,音、体、美、劳、卫生器械、仪器电教达到二类标准。另外,60米跑道、风雨活动室可供学生锻炼身体。学校图书室藏书5600余册,生均24册。校牌、旗杆、围墙等设施齐全,是一所标准化小学。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用科学发展观管理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教育质量稳步提升。近几年来,我校有老师获中心校素质教育课堂教学大比武一等奖,获中心校教育教学质量调研优胜单位,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年巩固率为100%,升学率100%,失学为0,是一所大有发展前途的学校。现在,我校全体师生正团结合作,用科学发展观管理学校,用素质教育推动教学,为构建美丽、和谐校园,为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为办成一所名校而努力奋斗。
植基小学创建于1972年,位于长沙市开福区芙蓉路北路与青竹湖大道交汇处。这里有渊源流长的湘江,也有新崛起的青竹湖高尔夫和建筑群,交通便利、环境优美。 我校占地面积约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752平方米。校园布局合理,教学区、运动区基本分开,有综合楼、教学楼、各一幢,校内绿树成荫,鲜花争妍。学校备有水泥篮球场一个,为学生锻炼身体和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场所。 学校师资力量齐全,现有6个教学班,在岗教师12名。学校始终坚持“三个面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德育为首、教学为主、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的办学方向,以“健体、求知、合作、创新”为培养目标,倡导新课程理念,并全面推广和积极实践。近几年来,在教育行政部门及村支部领导和各级政府等大力支持下,学校形成了以体育为目标的办学特色。在近几届区中小学田径运动会上,我校连续两次勇夺农村小学魁首,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一致好评。 塑教师形象,强学生规范,创文明学校将是我们不懈追求的目标。全体教师在学校领导的带领下,以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的现代育人模式,努力把植基小建设成为实现理想的学园。
博才梅溪湖小学坐落在梅溪湖国际新城最核心地带,桃花岭下,梅溪湖畔。学校的建筑风格独具特色,花团锦簇,绿树成荫。学校遵循“知书达礼”的校训,追求“博贯六艺 才通八德”的办学目标,坚持“分享、 融合 、均衡”的管理理念,秉承“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极力为学生发展创造最好的环境和氛围,成立了博才礼学院、飞鹰足球队等学生社团;强势打造了触摸课堂、乐享课间、水润墨心、素读经典等几大学科特色品牌。学校现有教职员工180余人,在校学生2200多人,有一至六年级共计44个教学班。学校拥有系列技术先进、功能完备的教育、教学、生活活动馆所和场地:机器人教室、科技活动室、现代化计算机控制中心、多功能报告厅、钢琴房、美术书法室、排演厅、形体训练室、音乐室、心理辅导室、藏书丰富的图书馆等,所有教育教学配套设施均超省一类学校标准。同时,为了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在孩子们的心中播撒经典的种子,学校还打造了以传统国学为主题的校园文化系统,建设国学大师主题雕塑、经典书香长廊、少儿国学馆、书法主题室等。学校为充分彰显孩子们的个性、为孩子的全面发展搭建了一个多姿多彩的宽广舞台。
学校简介学校始建于2011年,占地面积17亩,总建筑面积8600平方米,办学规模24个班,教室和功能室45间,可同时容纳1200名学生入学。现有教学班8个,学生376人,学校办学设施设备一流,走廊和楼梯铺设色泽鲜明、质量上乘的高档塑胶,综合楼配备电梯,所有教室配备了计算机、触摸电视、实物投影、直饮水等,各功能室一应俱全,还建有省内小学唯一的标准网球场,校园内种植名贵树木、绿树成荫,为广大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学校教育完善、高端的硬件设施实现了办公自动化、备课网络化、教学多媒体化。是目前芙蓉区信息化、自动化程度最高的学校之一,为广大师生提供了优越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 办学特色: 大同古汉城小学依托“大同”品牌,秉承“为孩子的终生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和精细化的管理模式,以“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为办学目标,以“求真尚美、砺志笃行”为校训,深度共享大同本部、大同二小优质教育资源,严谨治学,开拓创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实现由新校到名校的跨越式发展,为扩大大同教育品牌效应,促进区域教育整体高位均衡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学校现有在职在岗教师25人,其中小学高级教师10人,小学一级教师6人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