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家土小学创办于1957年。它位于株洲市纺织路,北临文化氛围浓郁的文化园、南陲环境幽雅的神农公园,是一所既富有现代气息又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的名牌老校。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及教育资源的再度整合,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效益与日俱增。学校现有36个教学班,2037名学生,102名教职工。学校占地面积10482平方米,建筑面积7306平方米。学校各种功能用室齐全,硬件设施堪称一流。长期以来,学校领导审时度势,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依法治校、以德立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特色名校”的发展理念,将“自主发展、自主教育”作为办学理念的核心思想。学校办学品位不断提升,教研教改成效显著。“十一五”期间,学校积极申报并参与国家、省、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目前学校共有国家子课题1项,省级课题2项,市级课题1项,校本课题10余项。近几年来,教师的教育教学论文近30篇相继在国家级、省级刊物上发表,有300多人次的教研课、论文获省、市、区级奖励。学生参加书法、美术、体育、英语、舞蹈、科技制作等大赛,有2500多人次在国内外获各级竞赛奖。学校成功地举办了湖南省校本教研现场会和“区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2007年我校被评为株洲市“绿色学校”,《“环保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课题荣获市教科研课题成果一等奖。近三年学校先后通过了“湖南省红领巾示范校”、“株洲市示范性完全小学”、“株洲市现代技术实验校”、“ 株洲市示范家长学校”的合格验收并挂牌。学校连续三年被评为芦淞区双文明建设先进单位。
始建于1991年。2004年,学校由高新区全面托管。2010年上半年,学校又与湖南第一师范学院联合办学,成为湖南省第一师范学院虹桥实验小学。学校可容纳36个教学班,1600名学生。我校现有24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017人。学校占地近50亩,建筑面积17000平方米,校园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蕴涵着浓郁的育人氛围。基础设施及教学配套设施总投资五千万元。三栋四层主教学楼,一栋学生食堂和室内体育馆以及室外塑胶田径场、篮球场。长沙高新区与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的合作办学,为虹桥小学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几年来,虹桥小学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不断地融入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第一附属小学和第二附属小学的办学理念,通过消化和吸收,形成了“以人为本、全面育人、发展个性、追求卓越”的办学新理念,从学校历史的传承、学校文化的积淀、学校经验的总结、学校特色的创新、发展目标的前瞻、科学理论的支撑、校长理念的提炼等角度诠释了虹桥小学的办学思想。
原砚瓦池小学,是一所有着五十多年历史的普通完小,是一所老城区小学。2010年,砚瓦池小学更名为东风二小,由东风小学实行两个校区 “四个统一”,即校名统一、法人统一、管理统一、经费统一。砚瓦池小学是一所有着五十多年历史的普通完小,是一所老城区小学。位于东风路砚瓦池两条巷6号。2004年被定为农民工子女入学就读点校,三年来,为几百农民工解决了子女入学难的问题。目前有教学班11个,除一年级一个班外,其他年级均为两个班,在籍学生483人,农民工子弟215人。在职教职工33人,是一支团结进取、充满活力、敬业乐业的教师队伍,其中获本科以上学历12人,其余均为大专学历。市级骨干教师5人,省级骨干教师1人,小学高级教师26人,共产党员10人,共青团员2人。 近年来,学校以自己筹措资金和教育局拨款相结合的方式,投资近20万对老校园进行翻修、亮化。建立了校园网,完善了各大室的建设,目前学校有较完善的美术室、音乐室、体育室、实验室、仪器室、图书室、阅览室、卫生室、心理咨询室、电脑室、大队室。并与省少儿图书馆联合办馆,成为省少儿图书馆流动分馆。 学校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宗旨,以“立志、创新、勤奋、文明”为校风,以解决农民工子女就读,关爱农民工子女为办学方针,围绕 “强队伍,树特色,创一流”的目标,师生共同努力进取,学校近年来获集体荣誉21次,教师获国家、省、市、区各种荣誉200多人次,学生获国家、省、市、区各种荣誉和奖励500多人次。学校教育工作多次在长沙电视台、湖南经视台、当代商报、三湘都市报等新闻媒体中进行报道
湘潭市岳塘区第一完全小学是一所全日制公办小学。地处岳塘区自建街道,学校占地面积20510平方米,建筑面积6203平方米。现有13个教学班,在校学生604人,学校现有在职教师36人,其中男教师12人。教师学历合格率100%,其中本科学历26人,专科学历10人。获得中学高职称的1人.在职党员14名。 学校办学条件较好,生均占地面积25平方米,生均校舍面积7.6平方米。有200米的环行跑道及操场。学校有基本的音、体、美设施设备。有满足教学和师生活动的篮球场(硬化场地)、乒乓球台和器材场。学校设有实验室和仪器室,能够满足基本的教学活动。 学校图书室现有图书3万余册,生均达38册。学校配备计算机60台,其中学生计算机50台,办公用10台。建立多功能教室,安装宽带网,接通远程教育系统,整个校园实现了网络化,为现代教学手段奠定良好的基础。学校在教改教研方面对青年教师实行“专业引领,理论提升”,积极加强科研和校本培训。在教学常规管理方面一是制度健全,学校在备课、上课、辅导、考核等教学环节上做出了具体的规定,汇编成书,做到有规可依;二是狠抓教师的教风、学生的学风、学校的校风建设,制定了文明班级评比细则、班主任管理办法、任科教师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制度,管理规范,做到制度化、经常化;三是活动经常,各教研组活动经常,人人参与;四是反馈渠道畅通,行政人员轮流值日检查,学期召开学生座谈会,教研组定期和不定期听课,检查备课阅卷,教务处有专人登记教师上课,学生以日志的形式反馈;五是实施教师工作定量、质量与课时津贴等补助挂钩。在学生工作方面学校大队部积极开展各种活动,学生素养提升,成绩斐然。 在区委、区政府和的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关心支持下,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一完小学校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校园环境整洁有序;学校领导班子开拓进取,办学方向端正,办学特色凸现;教职工敬业爱岗、争先创优实干,教育教学质量稳步上升,得到教育行政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
长沙市雨花区洞井小学始建于1984年,座落于洞井镇商贸经济中心,毗邻湘府路、蔡家冲路,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在市、区教育局,洞井镇委、镇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经过20几年的奋斗与努力,学校现已发展为占地10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2200余平方米,拥有崭新齐全的各类教学配套设施,已具备创建现代教育技术学校的条件。本校现有教学班11个,学生近700人,教师32人,其中,小学高级教师14人,占教师总数的 44%,大专学历27人,本科学历及本科在读8人,大专以上学历的教师达85%。 我校是一所处于城乡结合地带的农村学校,学生主要来源于本村和外地进城务工人员子弟,学校一直以来都以 “勤思、博学、创新、超越”为办学宗旨,以“三个面向”和“三个代表”为指导,以“服务学生,让农村孩子享受优质的教育”为行动准则,以“现代化的学校管理,信息化的教学手段,数字化的教学资源”为学校的发展思路,为了推进学校全面发展,让我学区农民子弟享受和城区孩子同等优质教育资源,让农民的孩子在21世纪这个信息时代走好人生的第一步
长沙市天心区书院路第一小学于1954年在湘水东畔,妙高峰下书院路旁建校。现有教学班10个,学生473人,教职员工26人。历经五十多年的风雨,如今的书院路第一小学已发展成具有鲜明特色的现代化小学。 2005年该校被区教育局定点为“长沙市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工子弟学校”。学校以促进学生和谐成长和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立足校本,抓住契机,构建“社、家、校”三结合教育网络。在进城农民工子弟教育方面开展了多种有效的教育研究活动。 “科研兴校,特色强校”为该校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学校以社区少先队教育为龙头,以篮球教育为特色,逐渐形成书一小的独特品牌。 近两年学校被授予“湖南省卫生文明单位”、“长沙市文明单位”、“天心区芙蓉标兵岗”、“天心区优秀基层工会”、“天心区保险工作先进单位”、“天心区教育局优秀党支部”等荣誉称号
长沙市望城县高塘岭镇实验小学学校简介/介绍——望城县高塘岭镇实验小学简介 望城县高塘岭镇实验小学位于望城县高塘岭镇文源路,创办于一九九0年。至今已有16年历史,在这短短的十几年中,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2006年原实验小学与三00厂子校资源整合后,称“高塘岭实验小学”。现有38个班级,在籍学生2221人。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103人,其中高级教师85人,县级名教师5人,市级骨干教师15人,省骨干教师6人。校园总面积80余亩,分东、西两个校区,原实验小学为东校区、原三00子校为西校区,两校区共有高标准的教学大楼五栋,还配有礼堂、食堂等用房,总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并有200米环形跑道和100米直跑道的运动场,学校教学设施先进,配套齐全,均有电脑室、多媒体教室、仪器、实验室、图书、阅览室、舞蹈室、音乐室、语言室、科技活动室、电子备课室等。校园环境优美,四季绿树成荫,鲜花盛开,景色宜人,是一所从幼儿教育到小学教育能容纳3500人学习、生活的完全小学。原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主任何东昌、国际妇联加拿大代表团来望城特意来到实验小学,给学校教育教学给予高度评价和赞誉。 “学校规范加特色,学生合格加特长”是我校的办学目标。多年来学校行政带领广大教职工开拓创新、奋力拼搏、积极进行教育改革,教育教学等方面不断创新,办学质量、办学品位全面提升,有特色,享誉社会。学校被授予德育示范性学校、长沙市示范性学校、市珠心算实验基地、县教育科研重点课题实验基地、湖南省教育科研实验学校、市文明卫生单位、省优秀家长学校、市电教先进单位;少先队授誉为市级标杆红旗大队、湖南省红领巾示范性学校、全国先进邹鹰大队。 “以质量求生存,靠科研图发展,凭特色创名牌”是我们一贯的办学方针。长期以来我们坚持走教育科研之路,向教育科研要质量,学校创立了科研课题十多项,其中“激趣作文”和“习字育人”实验课获市级科研奖,并列入县重点科研课题,“家校一体,共创学习型家庭”荣获省级课题二等奖。长期的实验研究为学校的发展注入新活力,提高了广大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有300多人次的科研论文在国家省、市、县级获奖,还有很多论文在省级以上杂志发表,有100多人次在省、市、县级赛课中获奖。打造了一支思想纯、业务精、素质高的教师队伍。 “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是我校办学特色。我们在强化主课堂教育质量的同时,还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学校长期开展课外活动,有常年的舞蹈队、号鼓队、合唱团、足球队、乒乓球队、科技制作小组。学生通过课外活动获得了一技之长,取得了显著成绩。有100多人次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奖,其中有叶鲲和魏一书同学的航模分别在市四运会和六运会获金牌,有焦頔頔同学的舞蹈、唱歌获国家二等奖,学校的合唱队、舞蹈队、号鼓队多次参加市、县比赛获一等奖。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望城县高塘岭镇实验小学在新一届领导班子的领导下,意气风发,为创办望城小学教育名牌而不懈努力!⊙
始建于1912年(民国元年)至今已有90多年历史,当时学校位于南门口屈子祠孔庙侧的付庙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贫民窟解放后归属学院街派出所管辖的学宫坪,故校名学宫坪小学,后更名为文庙坪小学。校舍5294.6平方米,现有教学班9个学生人数421人,在职教 职工26人,其中行政3人,教师26人。本科学历9人,大专14人,中学高级1人,小高24人, 小一1人,所有教师都有合格学历持证上岗。 学校的环境优雅、教学设施基本完善,有标准的电脑室、电子备课室、美术室、音乐室;学校还实现了班班通,是一所教学设施齐全的现代化学校。学校有一批业务精湛,爱岗敬业的教师队伍。参加各级比赛,屡次获省、市、区的各种奖励,撰写的论文曾多次在省级刊物上公开发表。 科技航模是我校特色,2000年至今连续获得省车模比赛团体“一等奖”;第六届“奥迪杯”全国青少年四驱车比赛总决赛中获得“离心跑道”金牌;“大型复合轨道”第二名;团体第四名;个人全能第七名;省模型协会授予学校“湖南模型重点学校”。 近几年来,学校先后被评为“优秀家长学校”、“区规范化学校”、“全国作文导写实验学校”、“城管特色学校”、“现代活动课程引导基地;“长沙市五运会先进单位”“五星级综合治理学校”;连续两年评为少先队、“全国队报金奖学校;”“被评为天心区卫生先进单位”。
四方坪二小(原黑石渡小学)座落于美丽的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浏阳河畔丝茅冲湘药巷三号,地处车站北路、德雅路与湘药巷交汇之处。 目前学校有小学12个教学班,626名学生,辍学率为0%。学校占地面积2206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积3.45平方米;建筑面积2229平方米,生均校舍面积3.48平方米。在岗教师35名,其中中共党员13名;本科和本科学历以上的16人,大专学历18人,中师1人;小学高级教师29名,市级骨干教师3名;全体教师都获得了二乙以上的普通话合格证、中级以上计算机等级证。 几年来,学校办学条件日益改善。现在学校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基本完备(除校园面积、运动场地小外),学校精致、环境优美,各功能教室设施齐备。比如:音乐室、美术室、体育器材室、多功能室、电脑室、卫生室 、少先队队室、仪器室、实验室、图书室、教师和学生阅览室等学校现代化教育设施先进齐全。每间教室配备了电脑和电视机,每间办公室配备了电脑,100兆专用光纤环境下的班班通和办公网络快捷通畅。 编辑本段办学成果多年来,学校教师队伍也与时俱进。教师在区以上各级各类教学、论文比赛中318人次获奖,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学生活动也精彩纷呈,在区级以上的各级各类比赛中646人次获奖。比如:获得第一届全国新课程本色作文导写案例和互动评点竞赛优秀组织奖,全国电视希望之星舞蹈银奖,省集体舞蹈比赛一等奖,湖南娱乐频道“超级伙伴”优秀组织奖,长沙市六运会健美六人操金牌,长沙市计算机比赛团体二、三等奖,长沙市踢踏舞比赛二等奖,长沙市双有“喜迎奥运”知识竞赛优秀组织奖;获得湖南省红领巾示范学校、长沙市“标杆优秀大队”、 长沙市“红旗大队”、长沙市礼仪教育先进单位等称号;成为湖南省首批轮滑实验学校、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中心作文研究会实验学校、砂子塘教育集团大作文网联合校。湖南电视娱乐频道“超级小伙伴”、教育频道、潇湘晨报、长沙晚报多次报道学校素质教育、团结合作、安全教育、爱心教育等方面的活动,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美誉度,赢得了上级和家长、社区的好评。 现任校领导和全体教师正在以努力构建和谐校园的要求为目标,以精细化管理为模式,审时度势,内抓管理、外树形象、团结实干、科研兴校,全面开创建设一个全体师生员工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富有内涵的和谐校园,一个师生共同发展的乐园。[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