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武进区湟里高级中学位于龙城西南,相滆两湖之间,是一所历史悠久而完全新颖的江苏省三星级高级中学,校园占地180亩,分为教学、活动、生活、休息四区。廊桥亭榭、心旷神怡;姹紫嫣红、四季飘香;现代化设施设备齐全。教育教学管理科学,骨干教师、高级教师力量雄厚,国家级、省级课题名闻遐迩,社团活动悠久卓越,历年来本科录取名列区、市前茅,是一所名副其实于本世纪崛起的欣欣向荣的高级中学。
前黄镇,名师云集,英才辈出,人文荟萃,状元故里。前黄镇是首批江苏省基础教育先进镇,江苏省教育现代化示范镇,常州市武进区前黄初级中学就位于苏南教育名镇——前黄镇。前黄初中创建于1939年,前身是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初中部,1991年因初、高中分设而易地新建。前黄初级中学于1999年通过首批江苏省示范初中的评估验收,2001年被评为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2002年被评为常州市首届“模范学校”。学校现占地近60亩,现有24个教学班,学生1260多人,教职工近100名。学校整体建筑布局合理,整洁美观。校园环境优美,文化氛围浓郁,楼群错落有致,教学、生活设施先进齐全。除了有足够的教室用于正常的教学外,图书馆、阅览室、音乐室、书画室、语音室、微机室、电子备课室、广播电视演播室、学术报告厅、音像馆以及各种专用实验室一应俱全。学校还设有标准的田径运动场、篮球场、排球场、乒乓球场,有宽敞明亮、卫生合格的学生宿舍、餐厅、浴室。双向闭路电视系统、多媒体双向教学控制系统和校园局域网的投入使用,更为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的现代化创设了优越的条件。 前黄初中特别注重人文精神的滋润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让“读书支撑生命”早已成为全校师生的共识。目前已成为全国读书育人特色学校、常州市首届“模范学校”、省首批素质教育试点学校。十多年来,学校继承和发扬了前黄中学优良的办学传统,并在新的机遇和历史条件下,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办学风格和品牌优势,用实绩赢得了学生、家长的尊重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成为常武地区基础教育亮丽的“窗口”学校。
我校创办于1939年,首任校长钱子威。钱子威先生毕业于上海大夏大学,曾任北平中国大学教员、四川重庆大学讲师、常州市局前街小学校长、靖江县教育局局长等职。1939年,常州沦陷后,钱子威先生坚持:抗日救亡教育,抢救失学青年“的信念,回到家乡在鸣凰镇创办了城南中学,校名取自唐诗”春江水暖鸭先知“中”春暖“之谐音”城南,寓春暖花开之时就是抗日战争胜利之时。在那暗无天日、国破家亡、时刻面临死亡的日子里,钱子威先生采取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鼓励,支持学生进行抗日救国运动,一个个感动的故事在常武地区传为佳话。 抗日战争胜利,百废待兴,国家急需兴帮之才,钱子威先生又坚持“培养赋智慧之惠人“的信念,于1946年将城南中学更名为惠化初级中学。1956年,根据学校所在地名,更名为武进县鸣凰中学。1963年4月,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为我校提写了校名。 68年来,我校人才辈出,群星璀璨,从这里走出五位革命烈士、七位将军,二百四十多位教授、专家、十多位艺术节以及党政领导、企业家。如中国第一代世界级的音乐指挥家陈燮阳、电子科学家杨益新、航天科学家朱光武、教育管理专家周亚夫。建伟基因发现者周建伟。 鸣凰中学一路风雨一路歌,历经磨难,数易其名,但全体师生克服重重困难,呕心沥血,恪尽职守,发扬竹的“抗严寒、斗傲雪,不低头、不弯腰、生命力极强“的品种和精神,迎难而上。鸣凰中学的历史,就是一部”坚忍不拔、克难求进?的发展史。
儒林镇座落于金坛与宜兴、溧阳、武进四市的交界地带,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传说中的儒林是乾隆御口亲封,他南巡路经此地,发现老少大小都爱读书,不经意地说出真是“儒生成林”,故儒林名称也就沿袭至今,令儒林人炫耀不已,儒林中学就位于这古镇的大桥东堍。 儒林中学创建于一九五九年,原先只有数间简陋的校舍,几十名师生,而如今的儒林中学几经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学校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在的儒林中学占地面积31552平方米,人均35.3平方米;建筑面积9875 平方米,人均11.5 平方米;活动场地11680平方米,生均13.6平方米;绿化面积12600 平方米,生均占有14.5平方米。现有10个教学班,学生400多名,有教工60名,其中专任教师45名(其中高级教师三名、一级教师28名),学历达标率99%以上,其中本科学历37人,年轻教师占有80%左右。近年来,我校青年教师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就达80多篇。他们已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主力军。 儒林中学布局合理,环境优美,绿化达标,整洁有序,广大学生认真努力学习,全体教工辛勤踏实工作,全校师生团结一致,励精图治,改革创新,与时俱进。近年来,一直被市教育局评为 “学校常规管理先进单位”、“绿化工作先进单位”、“常州市卫生模范单位”、 “市十佳体育先进校”、“市文明卫生单位”、“德育工作先进单位”、“依法治校先进学校”、“党风廉政暨行风建设先进单位”、“金坛市绿色学校”、“平安校园”、“常州市实验室建设先进学校”、“江苏省中小学标准化实验室”、“金坛市校务公开工作先进单位”、“常州市生态园林单位”,二○○三、二○○九学年度分别被市教育局督导室综合评估为优秀学校。几年来,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中考质量稳步提高,受到了社会、家长、学生和招生学校的好评。在教育现代化浪潮的推动下,在上级部门的重视关怀下,学校增添了较多教育教学设施,基本上适应了教育教学发展之需。 儒林中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强化以人为本,以德育为核心,狠抓师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教学为中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课改为动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以关爱为重心,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现在一个“社会重视教育、各界关心教育、教育回报社会、学校对学生负责”的理念已在儒中的全体教工中深深扎根,经过大家的努力,一定会结出灿烂的文明之果。
常州市武进区戴溪初级中学创建于1956年,占地面积28872平方米,现有教职员工47名。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戴溪中学逐步形成了“和谐、发展”的校风、“敬业奉献、博学创新”的教风和“文明、善思、健美、创造”的学风。 学校以“行德政、塑名师、上品位”为新阶段管理目标,致力于培养高素质的学生,注重学生个性特长的全面发展,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屡获佳绩,受到社会和群众的广泛赞誉。在“成功教育”与“成功管理”的旗帜下,全体师生正豪情满怀、信心百倍,在丰富学校内涵、凸现学校特色的道路上迈出新的步伐!
常州市武进区星韵学校2006年8月16日由武进区人民政府武政复(2006年)58号文批准筹建,由常州西太湖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和武进区星辰实验学校共同举办。 投资达1.1亿元的常州市武进区星韵学校位于武进经济开发区稻香路,占地100亩,生均64.1平方米。绿化面积为25330平方米,生均24.2平方米。运动场地面积为14590平方米,生均14平方米。建筑面积为60000平方米,生均57.36平方米。学校现有图书2.5万册,生均25.6册。学校拥有先进的教育教学设施,标准教室48个,专用教室40个,其中有8个实验室,达到了较高的装备水平。有2个阅览室,阅览面积814平方米。有2个舞蹈房,还有18个钢琴房,每个网络教室有hp电脑58台。有星韵电视台。有1000M主干、100M交换到桌面的调整校园网络,校园网络覆盖了每个教师办公室、每一个教室、每一个学生宿舍。每一个教室都装备视频展示台、数字液晶投影仪(或51寸背投电视机)。 由于政府和有关部门在人事政策上的大力支持,由于星辰实验学校师资的匹配,学校拥有了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小学专任教师大专学历达100%,本科学历达32.6%;有全国科研型校长2名,科研型教师2名,常州市学科带头人6名,青年骨干教师2名,教坛新秀、教学能手1名、区骨干教师1名。多人获得区级以上评优课、教学基本功竞赛一、二等奖。
遥观初中创办于1958年。学校占地面积2.67万平米,建筑面积1.89万平米。现有18个教学班,956名学生;在编教职工60人,56名专任教师中有中学高级教师11人,区、市级骨干教师11人。 学校以服务学子、造福乡梓、贡献国家为宗旨,以“笃志好学,自强不息”为校训,以人和精神为凝聚力,在发展中逐渐形成了“谨严诚朴、诲人不倦”的教风和“学问思辨,崇德至善”的学风,培育了“团结和谐,严谨务实”的校风,积淀了厚重的人文内涵。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主体教育、优质服务”的办学理念,学校以人为本、校长以师为本、教师以生为本,努力营造一切服务于人的发展需求的学校文化。追求学生主体发展、教师主动发展、学校自主发展的教育境界。让师生在发展中体验成长快乐。 学校坚守素质教育的阵地,发展有灵魂的教育,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开发了《砖瓦文化》等校本课程,通过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丰富学生生活、拓展学生视野、发展学生素质。学校被评为江苏省百日锻炼活动先进学校和机器人教育示范基地。 学校硬件建设和内涵发展齐头并进,成功创建省档案工作二级单位、市示范图书馆、市绿色学校、市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市实验室建设先进学校和市一级校园网,获得市依法治校先进单位、德育先进学校、巾帼文明示范岗、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
卢家巷实验学校自1905年从私塾蹒跚起步,几经整合,数易校址,于2003年10月由原卢家巷初级中学和原卢家巷小学合并成立。学校现有43个班级,学生2068名,教师112人,中高级职称73人,其中市、区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教坛新秀18人。近年来,学校围绕“着力内涵发展,重塑学校文化”这一中心,以创造适合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的文化为办学理念,以“儒实”为校训(儒:社区有儒雅之气,学校有书香之气,教师有书卷之气,学生有书生之气;实:真实、朴实、扎实、厚实),形成了“乐思、善思”的校风,“乐学、善学”的学风,“乐教、善教”的教风。学校以抓内涵促发展。积极进行农村学校精致化管理的探索,努力做到“严、细、实、活、新”。以“与大师有约(在五年内邀请国内三十位基础教育专家上三十节示范课、作三十堂讲座)”、评选不计名额的校级骨干教师、评选“感动校园十大人物”、“感动校园十大事件”等为抓手,扎实推进名师工程。以“卢家巷实验学校学生十好习惯教育”、“三百工程(1—9年级共阅读100部经典名著、听赏100首经典名曲、欣赏100幅经典画作)”、“午间视野”为主要内容,深入进行课程改革。努力探索“民乐教育”的学校特色建设,组建少儿民乐队,创建全国竹笛培训基地。
河海中学是由常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集团)总公司和常州市第二十四中学联合举办的全日制民办初级中学,是二十四中优质教育资源的延伸。学校位于河海东路6号,占地面积13547平方米,建筑面积13276平方米,优越的区位,便捷的交通,为学校提供了极佳的人文、地理条件。河海中学和二十四中两校实行“三统一”,即统一办学思想,统一学校管理,统一教育要求,中层干部和考试学科全部由二十四中派出优秀骨干教师承担,每年招生计划为六个班。学校现有3个年级18个教学班,学生944人。全体教工60人,其中中层干部和考试学科全部由二十四中派出优秀骨干教师承担,其余教师经严格的资格审查和公开招聘后择优录用。学校秉承“人文管理,智慧育人,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以培养“品行正、基础实、能力强、素质优的阳光型学生”为办学目标,全校教职员工遵守教育法规,精细管理,遵循教育规律,精心耕耘,致力把河海中学办成高质量、轻负担、能示范的品牌初中。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这是郑陆初中教师对德育工作的理性认识。 近年来,该校坚定不移地探索农村初中德育工作新思路、新途径、新方法。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以科学发展观、和谐发展观为指导,以家校联系为突破口,把道德教育、人生观教育、环境教育、美育教育、青春期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分支教育整合起来,构建一个系统性、完整性的德育体系,整体推进,形成了一定的校本特色。 1、常规教育——强化养成,自觉觉人。该校孜孜不倦地探索农村中学养成教育的新途径。政教处对教师提出“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寓赏识于养成教育之中”,对学生提出“养成良好的习惯,从我做起,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政教处从排自行车这一小事入手,加强养成教育。如今,全校近20个班级,每天早晨没有一位排自行车的值日生,但每个班级的自行车均能排放得井井有条。 2、德育课程内容——选读时文,开发资源。能激励人心、催人奋进、促使人的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诸方面发展的文章,是优秀时文。由于优秀时文时代气息浓厚,更容易引起学生的认同感,也更容易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和思想的升华。选读优秀时文,使德育渗透人文,更富时代精神,使德育课程更加丰富多彩,使德育工作有依托、有支撑、有创新。该校许多班主任都注重在选读优秀时文中开发德育课程资源。如,选读优秀时文,开展勤学教育;选读优秀时文,让学生学会感恩;选读优秀时文,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在选读优秀时文时,班主任老师能够贯彻教育性原则、通俗性原则、发展性原则。 3、家长学校——内容实在,方法灵活。该校以举办家长培训班为重点,开办家长学校,力求做到内容实在、方法灵活。内容实在,就是内容符合家长教育子女的实际情况,所举的例子是他们中间的实际事例,使培训内容亲切、充实,让家长乐于接受。方法灵活,就是采用灵活有效的办学方法,或让家长听讲座,或让家长看录像,或鼓励家长写“家教一得谈”,或评选优秀家长学员。 4、“三访”活动——因时顺势,多管齐下。“三访”,是指家访、校访、电访。因时顺势,及时开展三访活动,便于及时指导家庭教育。学校班主任经常到学生家中去家访,深入了解学生的家庭教育情况,和家长一起探讨如何促使孩子全面发展,自强不息;班主任也常约请家长来校交流,耐心细致地和他们共同探讨如何促使孩子养成良好习惯;平时,班主任还通过电话与家长联系,既便捷又高效。 总之,该校以创建常州市家校联系德育特色学校为动力,促使学校、家庭形成德育合力,构建德育新体系,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构建了坚实的平台。 2009年6月,该校荣获首批常州市德育特色学校。该校负责人表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任重而道远。我校荣获首批常州市德育特色学校,这是上级行政部门对我校德育工作的肯定,但更是有力的鞭策。我们将继续实践、创新,探索新路子,开辟新途径,家校联系,携手并肩,共谱育人新篇章。”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