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第一中学是一所有着八十多年历史的国家级示范高中,江苏省四星级高中。学校现有学生2000多人,教职工170多人。其中,教授级教师2名,特级教师5名,市名师工作室领衔人4人,市级学科带头人23名,市骨干教师28人,教学能手、教坛新秀40人,研究生27人,已形成一支以名师为龙头、骨干教师为主力、青年教师为梯队的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 常州市第一中学创建于1925年夏,到2005年时已走过了80年的历程。在这80年中,学校经历了学生、校产转编、校址迁移,八次更名的过程;由一所初级中学发展成为完全中学;由私立学校经常州市人民政府接办为公立学校;又由单一公办发展成公办和公有民营两种模式运行的学校;由一般中学办成为我省首批办好的省重点中学之一,以上乘的教育质量,良好的社会声誉,于2000年4月高分通过国家级示范高中验收,成为我市为数不多的国家级示范高中。为优化教育资源,扩大教育阵地,自2000年9月起学校初中部形成一中分校,命名为“常州市正衡初级中学”(2008年更名为常州市正衡中学),采用公有民营的模式运行,扩大招生规模,做强初中教育,发挥原有优势,再创教学辉煌。从1996年以来,连续十四年中考名列全市第一,成为常州市小升初择校的主要热点。 举办本校史馆,旨在以详实的史料和资料,忠实、客观地介绍在这近80年中,该校几代教育工作者,不懈追求和顽强奋斗的情景,赞扬人民教师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敬业乐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同时,也记载了我们学校不负人民的期望,尤其是在新中国建立以来,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锐意进取,深入探索中取得的丰硕成果和为国家培养人才作出的贡献。
武进区剑湖实验学校,成立于2006年3月,正式组建于2008年8月。现占地68233m2,生均48 m2,建筑面积19879 m2,生均14 m2;全校在校学生共1417人,小学部848人,分20个教学班,中学部569人,分12个教学班;教师87人,其中有市、区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7人。 剑湖实验学校由原剑湖初级中学、剑湖小学、瑞莲小学三校合并而成,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 剑湖初级中学创建于1964年,原名剑湖农业中学。1969年,更名为剑湖初级中学。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始终把教师队伍的建设当作学校发展的根本,在弘扬高尚师德的同时,努力促进教师知识化、专业化。学校有市、区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5人,语文教研组、数学教研组分别被评为常州市先进教研组。学校曾被评为区依法治校先进学校、区教育收费规范学校、市文明学校、江苏省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学校、金钥匙科技竞赛先进学校、少先队基础建设三星级单位。 剑湖小学,创办于民国二十六年(公元一九三七年),原名沧浪小学。一九四七年,改为武进县复员军人子弟学校,解放前夕恢复原校名。一九六二年九月,成立了剑湖中心小学,一九六九年剑湖中心小学曾附设初中班(称戴帽子中学),一九九五年新建小学并入剑湖中心小学。一九九九年武进区乡镇区域调整后,剑湖中心小学改为剑湖小学。二000年宣家小学并入剑湖小学,这时规模最大,有13个班级,31名教职工,学生550余人。剑湖小学建校七十一年来培养了一批批优秀人才,曾多次被评为文明学校、优秀学校、绿色学校、信息技术实验学校。 瑞莲小学,创办于民国三十一年(公元一九四二年),创办时校址在原剑湖乡郑村瑞莲庵,曾用名朝阳小学。起始有二个班,30名学生。1993年投资60万移地新建到原剑湖乡马池沟小漕村。规模最大时为10班,18名教师职工,370名学生。2006年12月获常州市书法特色学校称号。 剑湖实验学校由三校合并后,坚持“达人成己”的办学理念;坚持“正”字校训即写正规之字、做正经之事、当正直之人、走正当之路、树浩然正气;坚持素质教育,全面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坚持解放思想,科学发展。学校以书法教育为特色,营造墨香校园;以科研发展为主导,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以“五心”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具有自主发展意识、感恩情怀、责任意识。先后评为常州市书法特色学校、常州市实验室建设先进单位、武进区现代教育技术先进单位、武进区绿色学校。
常州市正衡中学(一中分校),始建于1925年;1929年更名为私立正衡中学;1952年由常州市人民政常州市正衡中学原名私立冠英初中府接收,改名为常州市第一中学;2000年经常州市人民政府批准,并由常州市第一中学出资举办民办正衡初中;2007年,正衡初中恢复正衡中学原名;2008年,由杨褔宽先生全额投资举办正衡中学,与常州市第一中学合作办学,实行管、办分离的运作模式,并迁至现址(常州市清凉东路48号)。 学校秉承“办有特色的教育,育有灵气的新人,追求高尚的教育境界”的办学理念,坚持以“建设现代化优质学校,提供让学生和家长满意并向往的优质教育和优质服务”为办学目标,各方面成果显著:中考连续十三年蝉联常州市冠军;青少年信息学奥赛成绩突出,每年都有多人获得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赛江苏省一等奖;校女子排球队、田径队在常州市独占鳌头;校健美操队扬威石城,蝉联初中组团体总分第一名,曾获得北京奥运会啦啦操现场表演资格;艺术教育独领风骚,民乐团多次受邀出访美国、日本、韩国、港澳台地区,曾被评为江苏省十佳社团(唯一的中学生社团),获全国中小学生文艺展演一等奖;科技教育特色鲜明,2007年,学校选手代表中国参加在美国亚特兰大举办的FLL世界锦标赛,继2006年获得机器人挑战操作比赛冠军、综合成绩亚军后更进一步,荣获联合对抗赛冠军,是迄今为止中国青少年机器人代表队在世界比赛中获得的最好成绩;学生社团活动丰富多彩,三十余个社团活跃于校园,常年坚持开展活动。 学校先后荣获 “全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江苏省平安学校”、 “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活动先进集体”、“常州市课改先进学校”、“常州市宣传工作先进单位”、“常州市资产清查工作先进单位”、“常州市绿色学校”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江苏省横林高级中学位于中国强化木地板之都——横林镇,是京杭古运河畔一颗璀璨的明珠。横林高中始创于1945年,1997年被确认为江苏省重点中学,2007年10月,学校顺利通过了四星级高中的评估验收。学校现占地128亩,总建筑面积55000多平方米,总投资近亿元。 学校现有43个班级,2502名学生,现有专任教师158人,中高以上职称教师90人,硕士研究生2人,研究生在读7人,市学科带头人、市骨干教师13人,市教学能手、教坛新秀28人。有80﹪的老师获得省、市、区以上的表彰或荣誉称号。 学校笃行“朴”字校训,倡导“为人质朴、做事勤朴、生活俭朴”,以“人文至善,和谐发展”为办学理念。我校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素质教育,全面扎实推进新课程,教育教学成果显著,先后被评为“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文明学校”、“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 “江苏省绿色学校”、“江苏省爱国卫生先进”、“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江苏省先进少年军校”、“常州市依法治校示范校”。在武进区高中教学质量评比中,连续八年荣获一等奖,08、09年获得特等奖。 在省横中的办学历史上,“新槐文学社”是一面旗帜。2003年荣获“全国中学十佳文学社”“全国中学99佳文学社刊”等桂冠。2004年4月,江苏省写作学会在我校成立了“青少年写作指导中心”。2005、2008两次被评为“常州市优秀学生社团”。2008年7月,又被评为“全国十佳文学校园”。三部社员作品集《如花岁月》《花季流韵》《新槐飘香》在全国公开发行,千余篇社员作品在各类刊物上发表。 目前,全体师生正继续发扬“根深叶茂、朴实无华”的省横中精神,团结一致,为建设“高品位、高质量、有特色,在省内有一定知名度”的江苏省四星级高中而努力奋斗。
寨桥初中自1956年创建以来,在教育的园地里,几经沧桑,数易校 址,不断发展,终于成为一棵洋溢着时代气息的常青之树,为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社会发展,作出了应有的历史性贡献。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的发展以及上级对中学教育布局的不断调整,学校规模逐步扩大。1994年灵台初中并入寨桥初中;1999年坊前、寨桥乡镇合并,翌年,武进区教育局又将有50多年办学历史的坊前中学与寨桥初中合并。至今,学校的占地面积有486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有18600平方米,各建设总投资已达2000万元。各种现代化教育设施日臻完备,启用了综合大楼、师生餐厅、学生公寓,新建了校园网、网络教室、电子阅览室,更新了档案设备、图书设施,开设了滆湖鱼文化陈列室。学校现有班级27个,学生1381人,教职工89人。
我校创建于1929年,原名“私立延陵初级中学”,1956年由武进县人民政府接管公办,增设高中,更名为武进县三河口中学,1999年4月被命名为省标常州市级重点高中。2002年4月顺利通过了江苏省重点高中的评估验收,2002年5月被江苏省教育厅确认为江苏省重点高中,2004年5月被省教育厅确认为江苏省三星级高中。 我校系完全中学,现有6个年级54个班级,在校学生2590多人,教职员工231人,其中研究生课程结业10人,各级学科带头人、青年骨干教师26人。学生占地面积150008平方米(合225亩);校舍建筑面积38167平方米(不含学生宿舍及生活用房)。绿化面积35579平方米;图书馆藏书86790册。 近年来主要荣获:全国读书育人特色学校、江苏省教育先进集体、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常州市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常州市示范图书馆、常州市绿化达标单位、武进区文明单位、武进区行风建设先进单位、常州市建设学校型系统工作先进单位等30余个荣誉称号。我校高考成绩连续10多年位居同类学校前茅,1995年至今已十次获得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估一等奖。 我校是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大学、扬州大学教育教学基地,还是江苏省历史教科研基地、南京工程学院生源基地和中国少年儿童信息研究基地。
江苏省华罗庚中学 江苏省华罗庚中学创建于1922年8月。创办人为教育家韩大授先生。学校先后用名金坛县立初中中学、金坛县立中学、金坛中学、金坛县中学、华罗庚中学、江苏省华罗庚中学。世界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是该校的第一届初中毕业生。1959年,学校被确定为江苏省首批重点中学。1960年,获全国文教先进单位称号。恢复高考后,学校受到省政府嘉奖令。1985年6月,华罗庚教授在东京逝世,为纪念华罗庚教授,弘扬华罗庚精神,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金坛县中学更名为华罗庚中学。当时的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同志为学校题写了校牌。1993年,被省教委确认为合格重点高中。1999年4月通过了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试评估验收。12月经省教委批准冠名为江苏省华罗庚中学。2000年4月被确认为达到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标准的省级重点中学。 学校校园占地面积168亩。教学区、活动区、生活区布局合理,教学楼、办公楼、实验楼、宿舍楼、科技馆、图书馆、艺术馆、训练馆错落有致。校园里青松与银杏齐参天,绿草同繁花相光目。树木葱郁,绿荫蔽日;草坪连片,绿草茵茵。华罗庚语录牌、灯箱分布其中,有良好的文化氛围。图书馆藏书9万余册,并有一万多册图书光盘。实验仪器、教学设备齐全,学校建成了校园宽带网,初步实现了学校管理微机化。 学校现有53个班级,在校学生三千余人,教职工两百余人,特级教师2名,高级教师56名,研究生课程班结业9名,现有省级以上课题4个,校刊《华中通讯》已刊出80余期。 学校注重用华罗庚精神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注重素质教育,注重求实创新,注重学生自主学习。教育质量稳步上升。 八十多年来,华罗庚中学走出一条“勤奋、求实、严谨、创新”的道路,为著名高校输送了大批优秀的毕业生,成为各条战线的杰出人才。除华罗庚教授外,还有受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表彰的“两弹一星”功勋钱骥,中科院院士、物理学家汤定元,中科院院士、地质学家孙枢,中共中央委员、国家地震局局长宋瑞祥,中共中央委员、吉林省省委书记王云坤,军旅科学家虞以新等。
横山桥高级中学位于江苏省常州市东郊“全国首批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之一”——横山桥镇,南临宁沪高速公路,交通便捷。学校创办于1947年,为全日制完全中学。2002年4月顺利通过江苏省重点高中的评估验收,2004年3月顺利转为省三星级高中。2007年8月完成初高中分设。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读书育人特色学校、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江苏省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学校、江苏省普通高中新课程省级实验样本学校、江苏省绿色学校、江苏省卫生先进单位、江苏省园林式单位、江苏省OEH实验学校、常州市依法治校先进单位、常州市首批高中课改样本(试点)学校、常州市教育系统建设学习型系统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2006年4月成为教育部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留学预科学院高中国际教育项目合作学校。 学校现有班级44个,占地181亩,学生2032名,教职员工148人,专任教师129人,学历合格率为100%,中、高级职称75人,省市区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教科研积极分子17人,常州市、武进区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18人,常州市教学能手2人,常州市教坛新秀3人,学校骨干教师、教学能手、教坛新秀20人,有教育硕士1人,在读教育硕士研究生9人。 拥有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教研和生活服务设施。学校先后通过了江苏省教育现代化工程、省合格档案室、省标准化实验室、常州市示范图书馆等的验收,学校劳技教研组、物理教研组、语文教研组、数学教研组和英语教研组曾先后被评为市、区红旗班组或先进教研组。 优良的环境、优质的服务和优秀的管理成就了优秀的集体,学校多方面工作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表彰。学校先后荣获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全国读书育人特色学校;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江苏省实施素质教育先进集体、江苏省课改样本学校、江苏省绿色学校;常州市课改样板学校、常州市卫生模范单位、常州市依法治校先进单位;武进区文明单位、武进区行风建设先进单位、武进区模范教工之家等多项荣誉。高中教学连续多年获得武进区教育局教学质量评估体艺类一等奖,文化类一、 二等奖。 学校把“个别化教育,多元化发展”作为办学和教育理念,借助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教育教学质量连年攀升,学校多次受到全国省市主管部门的表彰和奖励。学校将继续以更新育人理念服务学生,以更高、更优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回报社会。
庙桥初级中学创建于1961年,是一所处于城郊结合部的农村初级中学。学校现占地28617平方米,建筑面积19332平方米。绿化面积12250平方米。学校设施齐全,有200米跑道和操场,多功能学生会议中心、学生用餐中心、设施设备齐全的现代化学生公寓,有网络教室、建有包含电子阅览室、学生阅览室、教师阅览室、藏书室、共享阅览室在内的图书馆,有理化生实验室、音乐室、美术室等齐全的专用教室;安装了宽带校园网,建起了校园广播站;学校图书馆藏书19000册;按标准配备了理化生实验器材,美术、体育、音乐器材以及各种电教设备。全校现共有12个教学班,500名在校学生,35名教职工。 学校按照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办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努力做到在解放思想中提高认识,在学习创新中开拓进取,在课改浪潮中转变观念,在依法治校中强化管理。学校提出了每一个学生都可教导、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的办学理念,在先进的办学思想指导下,学校的办学质量、效益、声誉等方面有了新的发展和提高。2010年学校将接受江苏省优质学校验收。
江苏省华罗庚中学创建于1922年8月。创办人为教育家韩大授先生。学校先后用名金坛县立初中中学、金坛县立中学、金坛中学、金坛县中学、华罗庚中学、江苏省华罗庚中学。世界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是该校的第一届初中毕业生。1959年,学校被确定为江苏省首批重点中学。1960年,获全国文教先进单位称号。恢复高考后,学校受到省政府嘉奖令。1985年6月,华罗庚教授在东京逝世,为纪念华罗庚教授,弘扬华罗庚精神,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金坛县中学更名为华罗庚中学。当时的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同志为学校题写了校牌。1993年,被省教委确认为合格重点高中。1999年4月通过了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试评估验收。12月经省教委批准冠名为江苏省华罗庚中学。2000年4月被确认为达到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标准的省级重点中学。 学校校园占地面积168亩。教学区、活动区、生活区布局合理,教学楼、办公楼、实验楼、宿舍楼、科技馆、图书馆、艺术馆、训练馆错落有致。校园里青松与银杏齐参天,绿草同繁花相光目。树木葱郁,绿荫蔽日;草坪连片,绿草茵茵。华罗庚语录牌、灯箱分布其中,有良好的文化氛围。图书馆藏书9万余册,并有一万多册图书光盘。实验仪器、教学设备齐全,学校建成了校园宽带网,初步实现了学校管理微机化。 学校现有53个班级,在校学生三千余人,教职工两百余人,特级教师2名,高级教师56名,研究生课程班结业9名,现有省级以上课题4个,校刊《华中通讯》已刊出80余期。 学校注重用华罗庚精神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注重素质教育,注重求实创新,注重学生自主学习。教育质量稳步上升。 八十多年来,华罗庚中学走出一条“勤奋、求实、严谨、创新”的道路,为著名高校输送了大批优秀的毕业生,成为各条战线的杰出人才。除华罗庚教授外,还有受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表彰的“两弹一星”功勋钱骥,中科院院士、物理学家汤定元,中科院院士、地质学家孙枢,中共中央委员、国家地震局局长宋瑞祥,中共中央委员、吉林省省委书记王云坤,军旅科学家虞以新等。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