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市城北高科园中心小学创办于1998年6月。校园占地23300平方米,建筑面积13058平方米。学校现有36个教学班,学生1924名,教职员工109名,专任教师99名。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占72%,其中苏州市学科带头人1名,昆山市级学术、学科带头人10人,市级以上骨干教师共计36人。学校于2004年10月被命名为“江苏省实验小学”。学校自创办以来,始终坚持在“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率”的总目标指导下,以“质量立校、科技兴校”为办学宗旨,确定了“求真、求实、求知”的校训,“踏实、创新、和谐、争先”的校风,“修身、敬业、爱生、奉献”的教风以及“勤勉、谦虚、好思、博学”的学风。多年来,学校坚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高度重视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成绩优异,形成了一定的办学特色。学校先后获得“中国少年科学院科普教育示范基地”、“江苏省实验学校”等各级荣誉称号。
陆慕实验小学是一所有着80多年历史的老校。历经了80多年的风雨沧桑,学校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也谱写了从春华走向秋实的华彩篇章。而一代又一代的陆小人也用80多年的光阴陪伴着学校一步一步走向了阳光和希望,魏兴发、王尚龄、杨建学,他们带领着陆小人在这方净土上辛勤耕耘,放飞理想,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成就了一批又一批的社会栋梁,为当地的经济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撤市建区以来,老校更是焕发了勃勃生机。在朱建明校长的领导下,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硬件设施日益完善,教师队伍逐渐稳定,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硬件设施日益完善,教师队伍逐渐稳定,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学校于2001年底被评为苏州市常规管理先进学校,2003年通过了江苏省实验小学的验收,2006年成为首批苏州市教育现代化先进学校。这几年来,学校各项事业实现了健康快速发展,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而在这些成绩的背后,则凝聚了全体陆小人的智慧和力量,是他们的不懈努力为学校增添了光彩,是他们的无私奉献让学校有了今天的发展! 现在陆慕实小有一支以孙明华校长为首的干事型、服务型、创新型、廉洁型的行政班子队伍。行政班子人员的自身素质、工作效率、工作能力得到了学校广大教职工的一致认可。目前学校有区、市级以上学科带头人17人,教学能手10人,教坛新秀14人。 陆慕实验小学还有一所附属幼儿园,在那里也活跃着一个团结协作、勤奋进取、充满活力的女教师队伍,她们素质高、业务精、爱岗位、争一流,在工作中展现出她们独有的风采。
白鹿小学于2006年5月28日奠基,被列入了市委、市政府2006年为民办的实事之中,2007年8月招生办学。现代化的教学设施 学校设计规模10轨60个班级,现有37个教学班,1662名学生,占地面积达66700㎡,建筑面积28592㎡,总投入8800万元。校园内绿树成荫,花木葳蕤,百花争妍,环境幽雅,绿化面积占校园面积的40%。“知远、知风、知微”三座教学楼气派大方,主导校园建筑,图书馆、白鹿书苑、童心剧场、阶梯教室、行健楼错落有致,各具特色。科学实验楼(格物楼)独居一隅,实验器具一应俱全;学校图书馆已备藏书40226册,学生电子阅览室宽敞明亮,幽静温馨,书香酽酽。先进的体育设施和活动场地更是为学生活动和健体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学校构建了先进的网络教学环境,校园网光纤到达各室,班级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网络教学资源丰富,生机比为6.18:1。学校教学仪器设备齐全,各项指标达到《江苏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1类标准》要求。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学校目前有专任教师99名,硕士研究生1人,本科学历84人,占85.9%,大专学历14人,占14.1%,教师学历大专达标率为100%;张家港市级及以上骨干教师46人,占46.5%,师资水平优于市平均水平。一年级班级数每学年递增,教师每年也随之增多。学校针对教师工作习惯、工作标准不同的现状,制定了《白鹿小学教师手册》,在强化基础管理的同时,依托教科研活动深耕课堂。学校以“市课堂教学改革经验交流会” “市教育质量综合调研”“苏州市高水平现代化学校创建” “苏州教科院综合调研”等几大活动为契机,开展“同伴互助常规式磨课、民心教师联盟提升式磨课、挂钩名校团队互动式磨课”等阶梯式磨课承包活动和教学常规人人达标过关活动。在宽拓深掘中,有效地提升了教师专业素养和课堂教学能力。以生为本的办学思想 办学进入第六年,学校立足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健康、和谐发展,奠定了“为了一生的幸福”的办学理念;明确了“尚德启智”的校训,“和乐进取”的校风,“厚德 睿智 敏行”的教风,“勤学 善问 尚美”的学风。坚持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不断深化课程和课堂改革,开齐上足各门学科,让每一个孩子享受教育的幸福。为培养“纯洁高尚 灵动自信”的白鹿学子,学校重视体艺“2+1”活动,保证每位学生每天一小时的活动时间;积极开展九色鹿少年宫活动,行健楼、白鹿书苑为少年宫活动专用场地,设施配套齐全,各室布置氛围浓郁。周三是学校的九色鹿少年宫活动,开设了科技、葫芦丝、球类、赛车、乒乓、书法、卡通漫画、手工等38个社团项目共66个班级,其中芭蕾形体、葫芦丝、自行车赛车已经成为学校的特色项目;周四是少年宫白鹿分部活动,市少年宫、棋院、舞蹈学校多名有丰富经验的辅导老师来校辅导。学校九色鹿少年宫辅导团队被评为市级“巾帼建功文明岗”,学校少年宫被评为“张家港市十佳乡村少年宫”,学校少年宫多次接受了各级各类外省市参观团的学习,成功承办了2011年江苏省“乡村少年宫活动”启动仪式。经过多年的实践积累,学校确立了以课程建设作为学校特色的发展思路。一是构建富有个性的德育课程;二是创生趋于丰厚的学科课程,主要落实于语文和体艺学科;三是打造日益丰富的活动课程,精细阳光大课间和学校少年宫活动设置和管理,将之作为活动课程凸显校本特色。办学6年来,学校遵循“为了一生的幸福”这一办学理念,发扬“精诚团结,艰苦创业,追求卓越”的学校精神,不断提升办学质量和社会声誉。学校先后获得了江苏省平安校园、江苏省诗教先进单位、苏州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苏州市德育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学校连续三年获得“张家港市教育行风示范学校”的光荣称号以及“教育质量综合评估一等奖”的好成绩。目前,学校正以办一所“有文化、有特色、有影响力的素质教育品牌学校”众志成城、矢志不渝。
【基本概况】港区小学是张家港市最西北的一所富有浓郁现代化气息的农村学校,坐落在张家港市著名风景区香山北麓。学校占地40200平方米,建筑面积11682平方米,各类专用教室、设施设备配套齐全。现有25个教学班,学生1146人,新市民子女占68.3%;专任教师72名,高一级学历比例达91.7%,中级以上职称比例为72%,张家港市级以上骨干教师占22%。【内涵特色】学校以“开放、包容、融合”的姿态,欢迎来自祖国各地“流动的花朵”。 这些来自全国21个省市的孩子,形成学校多元地域文化相互融合的独特背景。多年来,学校坚持“为孩子未来奠基,为学生发展服务”的办学理念,秉承“求真、向善、尚美、务实”的校训,追求真教育,培育真儿童,努力实现“让天底下所有孩子享受同样的教育公平,让校园里全部儿童得到共同的幸福成长”的教育目标。学校以“真真五大行动”为抓手,培养孩子从小学做真人:以“乐学向善明真理、勤奋好学求真知、诚实守信做真人、团结合作履真行、勇于创新练真能、自信自强寻真梦”等“真真小目标”激励学生不断进步;创新活动形式,切实开展“文明小当家、清卫小当家、学习小当家、执勤小当家”等“真真行动”,引导学生形成好习惯;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了乐器、绘画、厨艺、围棋、乒乓等40多个活动项目,以“真真少年宫”发展学生的兴趣特长;加强班级图书漂流站建设,编印校本阅读教材《真真阅读》,开设校本阅读课、指导孩子常年写日记、做摘记,以“真真小书迷”引领学生精神成长;“真真大课间”促使学生乐于参与体育锻炼,强健体魄,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学校不断创新新市民子女同城化教育机制,注重“多关心、多引导、多辅导、多指导”,让“流动的花朵”真正享受优质均衡的教育。学校先后获得了全国新教育实验优秀学校、江苏省平安校园、江苏省绿色先进学校、苏州市“三会”先进学校等数十项荣誉称号。
张家港市江帆小学地处市城北科技新城振兴路北侧东首,与沙洲湖毗邻,为市教育局直属学校,2013年9月1日将正式开学。学校占地面积约50亩,总建筑面积16200多平方米;校园建筑布局合理,体艺馆、报告厅等专用室场一应俱全;景观设计独到。届时,将有一批优秀骨干教师领衔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 为积极响应《张家港市“美丽学校”建设行动计划》,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实现“一校一品”的建设目标,张家港市江帆小学现面向全市公开征集校徽、楼名,欢迎踊跃参加。 校训:千帆竞发 办学愿景:一所有童趣味、书卷气、人文情的学校。 学校精神:永不止步 教风:推波助航 学风:快乐启航
常熟市实验小学始建于1914年,位于学前街泮宫旧址,前身是常熟(县)市学前小学,是江苏省首批实验小学,少先队全国红旗大队,江苏省模范学校,江苏省德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教育科研先进集体,江苏省教育信息化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绿色学校,苏州市首批双语实验学校…… 学校全面推进名师培养、教育信息化和素质教育三大工程,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学校现有省特级教师2名,苏州市级以上骨干教师11名,常熟市级以上骨干教师61名,教师中获市级以上荣誉称号的有80多名;学校已连通国际互联网,建成校园网,并建成了一流的网上学习社区,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学校以科研为先导,先后开展了多项省级以上课题研究,促进了学生素质和教育质量的大面积提高,涌现了一批特优生,受到了社会的一致肯定。 喜逢盛世,常熟市委市政府投入5000多万元,将学校迁至环境优美的新城区。新校占地65亩,建筑总面积4万平方米,拥有一流的教学环境和高科技装备,是一所融书香校园、数码校园、生态校园、双语校园、活动乐园、生活家园于一体的,既有历史底蕴,又具现代气息的新型学校。在这里,每一个孩子都能尽享最丰盛的教育资源,获得最充分的优质教育;每一个孩子都能领略到充满人文关怀的教育教学,聆听到学者型教师的谆谆教诲,体验到生命化课堂的真正含义。 学校正秉承“务实求真,开拓创新”的校风,发扬“敢于攻坚、勇于创新、群策群力、雷厉风行、精益求精”的实小精神,打造国内一流、国际接轨的顶尖名校。
创建于1993年的苏州新区实验小学,东临京杭运河,西靠狮子山麓,南望横越含翠,北依寒山古寺。和苏州高新区一同成长的苏州新区实验小学,已经成为苏州高新区基础教育的一个窗口。 苏州新区实验小学,现有两个校区,54个教学班,135名教师,2368名学生。拥有中学高级教师9人,小学高级教师73人,有省特级教师2人、苏州市学科带头人5人,苏州市“双十佳”青年教师3人,区学科带头人23人。专任教师中,硕士研究生4人,其中本科以上学历达82.03﹪。 我校始终秉持“为生命奠基”的办学理念,努力建设崇文尚德、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打造德艺双馨、气质高雅的教师团队,培养正德笃学、强健创新的“七彩少年”。 学校特色是学校持续发展的关键,办学特色是一所学校闪亮的名片。近年来,我校主要凸显了“科学教育、环境教育、排球教育”三大特色,并取得骄人的成绩。 近三年,学校品牌个性打造有力,品牌形象塑造充分。2009到2011年三年间,学校获得了国际生态学校绿旗荣誉、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教科研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优秀少先队集体、江苏省平安校园、江苏省健康促进学校铜奖、苏州市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先进学校、苏州市开展“会休息会自学会健体”活动先进中小学校、苏州市少先队工作示范学校、苏州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苏州市文明单位标兵、苏州市科普先进单位等集体荣誉数十项,并成功创建江苏省环境教育基地、江苏省中小学校四星级档案室、苏州市一级图书馆、苏州市科普教育基地、苏州市中华经典诵读基地。三年中,江苏教育电视台、《中国环境报》、《长三角教育》、苏州电视台、《苏州日报》、《城市商报》、《姑苏晚报》等媒体对我校办学成果进行报道与推广。 高品质的办学成果,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我校每年平均接待校外参观团25次。还受江苏省教育行政干部培训中心和苏州市教育局委托,对来自广东东莞市小学名班主任培养对象一行8人进行跟班挂职培训;对北京市大兴区大兴一小高晓光校长和团河小学张桂明校长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挂职培训。 鉴于我校的品牌效应,苏州高新区在2009年和2011年先后创建了两所“苏州新区实验小学分校”——苏州高新区金色小学和苏州科技城实验小学。为了响应区域教育均衡化的发展大局,三年时间,我校还输出1名特级教师、1名苏州市名教师、3名苏州市学科带头人、4名苏州高新区学科带头人。 苏州市高水平教育现代化的号角已经吹响,我们新区实小正以百倍的努力,去实践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教育理想!
光绪30年,邑人缪抡俊等发起,假址杨舍城西文昌宫,创办范贤初等小学堂,是为本校前身。1913年,郭聘之接任校长,迁址城中广湾街郭氏支祠,兼招女生,立“端、勤、毅”为校训,规模渐大。1916年改校名为杨舍乡立第二初级小学,1917年设女子高小补习班,校舍向东邻城隍庙扩展。1924年办高小班。1928年转县办,更名为江阴县杨舍小学,并定为辅导区中心小学。抗战爆发杨舍沦陷当年,学校曾停课数月。次年春,张文贵等筹组临时学校,借民房上课;秋,回原校复课。抗战胜利后,学校曾先后更名为杨舍镇三余乡联立学校、杨舍镇三余乡中心学校、杨舍自治示范镇中心国民学校。如是至1949年,凡45年。解放后,人民政府接管,校名改为江阴县杨舍中心小学。1957年原梁丰小学并入本校。1962沙洲建县,本校更为沙洲县杨舍中心小学,12月,定为县重点小学。1981年被江苏省教育厅正式命名为首批省级实验小学,乃更名为沙洲县实验小学,1986年撤县建市又更名为张家港市实验小学。1996年学校通过了原省教育委员会省实小的首批复评, 1999年,学校创建为江苏省模范性学校。学校成为本地区享有较高声誉的知名小学。2000年9月,市南苑小学并入实验小学,学校引进了新的办学机制开张家港市小学寄宿制先河,创设了寄宿部。住宿生在学校愉快地生活,健康地成长,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认可。2002年9月,学校被苏州市批准为“双语教育”实验学校。翻阅学校的百年史册,虽然也有“抗战时期”的饱受日寇的蹂躏,也有“文革岁月”的冲击消沉。然而一代代的实小人竭力秉承先贤郭聘之“端、勤、毅,”的古训使学校在各个不同时期展现飒爽历史风范。 八十年代后,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五讲、四美”先进集体、全国学校卫生工作先进学校、全国红领巾示范学校,江苏省模范学校等 30多项省级以上荣誉称号。赵德兴老师被评为全国先进教育工作者,孙云、陈少萸等20多为老师被评为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2004年7月,市政府投资4000多万的实验小学东校区落成;苏州市教育局又批准开设寄宿制小班化“双语教育”实验班,从此翻开了开了张家港市实验小学百年历史崭新的一页。现在张家港市实验小学形成了三个校区规模较大的省级实验小学。学校占地125亩,建筑面积达 50878多平方米。学校有114个教学班,学生5000多名,309名在编教职工中,有江苏省特级教师3名,苏州市名校长、学科带头人6名,张家港市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教坛新秀等120多名。学校继承先贤郭聘之先生“端、勤、毅”的历史古训,坚持“智慧育人 育人智慧” 的办学理念,精心实践“智慧型教育”,着力建设文化型学校。学校以培植“先贤为范 超越自我”的学校精神为目标,要求老师不断追求“善于融入孩子心灵,善于整合教育资源,善于驾驭活动场景”的教学境界。学校充分体现“弘扬百年历史文化”与“彰显现代学校文化”的交融,坚持科学规范管理与人文情感关怀的有机结合,营造有序而又自主、紧张而又舒心的校园氛围,建设人文校园、平安校园、和谐校园。学校全力将“实践智慧型教育”作为深入推进课程和课堂教学改革,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鲜活的教改实验。“智慧型教育研究”成为学校教育科研的主干课题,成为打造教育品牌、教育特色,提升教育质量、教育效益的理论支撑,成为学校教育发展、师生进步成长的智力保证。学校把教改的主阵地落实在课堂。“彰显教育智慧,打造生态课堂,落实有效教学”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旋律。“向课堂教学要真质量,把兴奋点聚焦于智慧型课堂的建构”正在成为实小广大教师的理想追求和自觉行动,有力地推动着学校教改稳步、迅猛发展。我们致力于精心培植智慧型的教师群体,让管理者、教育者充分展示自己的智慧才华。我们致力于全面培育智慧型的学生,让每个孩子的智慧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开启和发展。我们致力于整体构建智慧型的课程教学体系,让老师们有效地实施智慧的教育,让孩子们充分地享受智慧的学习、智慧的发展。“一百年薪火相递,跨世纪文明传承。”。实小人郑重承诺,张家港市实验小学能创造令人信服的昨天,也必然能谱写更加辉煌的今天,更能描绘心驰神往的明天……
苏州市沧浪区培智学校创办于1985年,座落于闹中取静的剪金桥巷,学校园林式的建筑和现代化的教育教学设施相得益彰,成为智障孩子温馨的家园。 学校现占地面积3547平方米,建筑面积4260平方米,现有6个教学班,学生47人。学校拥有一支朝气蓬勃、锐意进取的教师队伍,现有在职教师15名,教师大专及以上学历比例达93%。 学校坚持“在微笑中交流情感,在学习中建立自信,在游戏中开发潜能,在生活中展现自我”的办学忠旨,以劳动技能教育为特色,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动手能力,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融入生活、服务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学校毕业生获得了用人单位和社会的一致好评,为智障学生的家庭带去了福音。 2000年,学校被命名为“江苏省特殊教育现代化示范学校”,2006年学校通过江苏省档案局档案工作省二级标准,2006年被评为苏州市文明单位,2007年通过了市绿色学校的验收,2007年被评为江苏省文明学校,2008年通过了苏州市特殊教育现代化学校的验收,2009年被评为苏州市德育先进学校。 每一个智障孩子都是一个折翼的天使。在这上帝遗忘的角落,我们要把灿烂的阳光荡漾在每一张无邪的脸上,让他们在沧浪培智的乐园里一天天快乐地成长,和我们共同拥有一片蓝天!
江苏省新苏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位于闻名遐迩的姑苏盘门三景之畔,现为江苏省实验小学。苏州市教育现代化小学。学校创办于 1913年10月13日 ,初名江苏省立第二女子师范附属小学校,校舍租用新桥巷民房,主事杨鄂联。翌年,校舍迁入小仓口原江苏省农业学校旧舍(今苏州胥门内小仓口10号)。1929年,改名为江苏省立女子中学实验小学。1932年江苏省师范教育独立,又改称江苏省苏州女子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校。1937年秋,日本侵略军占领苏州,学校停办。1945年12月复校。1949年12月,苏州女子师范改名苏南新苏师范,本校随之改名苏南新苏师范附属小学,接受市教育局和新苏师范双重领导。1953年江苏省成立时再改称江苏省新苏师范附属小学。1968年,因新苏师范停办,学校改由区属,并入胥江辅导区,更名红旗区抗大小学,1973年成立独立支部,改名为苏州市新苏小学。1978年改称苏州市新苏中心小学校。1981年,新苏师范重返原址,学校恢复附小,定名为江苏省新苏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学校继承并发扬"校风教风学风淳,学生基础实、习惯好"的办学传统,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宗旨,抓住教师队伍建设这一推动学校发展的原动力,开展系统的管理与改革研究,致力于全面发展学生素质,着力培养健全人格。倡导"和谐奋发、求实创新"的校风,"乐教善教、科学民主"的教风,"勤学善思、合作自信"的学风。面向廿一世纪,学校确立了"为每一个孩子奠定幸福人生的基础"的办学理想,以"建成一所与苏州的人文环境和现代化气息相吻合的,传统和现代和谐统一的优质精品学校"为办学目标,以"诚、健、智、礼、和、勤"六字校训为基点,以"阳光校园行动、历史文化名城中绿色学校特色课程体系、校园环境管理体系、家校合作教育社区"为校园生活四大支柱,努力把学生培养成 "文明守纪的小公民,健康乐学的好学生";使老师具有"优秀的道德品质、和谐的人格修养、精湛的教育技艺"。近十年来学校取得了丰硕的育人成果和良好的社会声誉。学生基本功扎实,素质全面,习惯好,得到中学校的好评。近二年中共有 400多人次在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奖。学校先后被评为"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江苏省绿色学校"、"苏州市双语实验学校"、"苏州市文明单位"、"苏州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集体"、 "苏州市平安学校"和"苏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 等,2005年被评为江苏省实验小学,2008年通过苏州市教育现代化学校评估。2009年,学校有学生1461名,班级34个,教职工103名,其中小学部现有学生1281名,班级28个。教职工中专任教师90人,大学本科学历占71%,大专以上学历占99%,中高级以上职称的教师占69%。教师队伍师德修养好,教育观念新,知识结构实,教学技能精。他们中有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师德标兵、优秀德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优秀共产党员、党员教育能手等,还有市、区级学科带头人11名,教坛新秀1名,教坛新苗1名,校级学科带头人7名。100%教师参加教育科学研究。数十名教师参加江苏省小学新课程教材《牛津英语》、《综合实践活动》、《艺术》、《环境教育》的编写。教师队伍敬业、勤业、爱生,为培养优秀学生努力不懈地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近年来,学校在以现代化绿色理念引导、传统文化熏陶,为"每一个孩子奠定美好的人生基础"的理念下,在国家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探索办学特色。学校参加新课程改革实验,初步构建了以语文、数学、外语基础文化课程改革并举,其他课程改革协同发展,综合实践活动贯穿的校本课程体系。语文教学中注重课内外的沟通,重积累、重实践、重运用;数学学科实施协作参与学习,顺应儿童学习身心规律,体现数学中学生自主参与的人文性特征,使数学教学成为探索知识奥秘、追求科学精神、享受探索乐趣的生动有意义的活动;英语教学中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全方位、多层次的英语环境,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享受英语、学习英语、运用英语,全面提高听说读写能力。校本课程体系的构建,注重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相结合,立足基础、强化兴趣、优化活动、面向全体构建以弘扬传统文化为目标的开放式、实践性的校本活动课程体系。开设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全员参与的兴趣活动,以学生自主选择为前提,内容涉及篆刻、制陶、画信、书法、围棋、民乐、戏曲、古诗文诵读等,丰富学生的文化素养、强化学生的兴趣爱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学校所处的古城历史、文化为背景开展绿色综合实践活动,着重环境中的人文教育,构建既相对独立、又彼此融合的全方位的拓展型、整合型绿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凸现新课程背景下历史文化名城中绿色小学的发展特点。近年来,学校通过参加中国中小学绿色教育行动项目--国家环保总局课题"中德合作校园环境管理"项目,以环境教育、传统文化道德教育为切实点,以生活化道德为抓手,不仅在课程中,更在学校管理中开展人性化、人文化管理。以活动引导学生走出校园,融入社会,培养绿色文明行为和科学精神,提高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学习有责任地生活。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其中,艺术教育、劳技教育成为学校多年来的特色。每年五月,学校举办"乐乐"少儿艺术节,进行学生才艺展示活动,学校合唱团在省市比赛中多次获一、二等奖。作为"中德合作促进基础教育项目劳技教育试点学校",我校毕业生人人都掌握缝纫、烹饪、手工编结、传统工艺制作等基本生活技能。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