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育才中学毗邻古运河,近靠南禅寺,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这里原系近代著名教育家高阳先生"毁家兴学"创办的无锡历史上第一所私立完全中学--"私立无锡中学",由近代著名国学家、教育家唐文治先生出任首任校长。今天,无锡育才中学享千年文明之灵气,承百年名校之传统,造祖国建设之栋梁。 无锡育才中学创建于1998年,创建伊始是一所公有民办性质的完全中学。目前,学校校舍面积3万多平方米,全校35个教学班,1600多名学生,教职员工130多名。一流的教育设施,典雅的校园环境,优秀的教师队伍,为学校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育才中学先后成为江苏省示范初中、无锡市文明单位、江南大学教育实习基地、中国"校园影视实验学校"、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如今的育才已成为锡城民办教育的一块优质品牌,是锡城莘莘学子求学的一方热土。 无锡育才中学沿用人民教育 家陶行知 先生1939年在重庆创办的育才学校之名,遵循 陶行知 先生所倡导的"诚信育人,爱满天下"的办学宗旨,奉行"学生至上"的办学理念,坚持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特色强校的治校方略,努力将学校办成一所学生喜爱、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学校。 目前育才中学校园有装备先进的理、化、生实验室、计算机教室、音乐室、体艺馆、图书馆、阅览室等,每个班级教室都配备有多媒体设备。 育才中学不断探索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做到规范办学,依法治校。实施科学的管理,严格遵循教育规律,做到学思结合,知行统一,注重教育质量的目标和过程管理,严把教育质量关,不断提升育人水平。 育才中学有良好的育人氛围。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敬业爱生的师资队伍,师生关系、师师关系、生生关系、家校关系以及管理层和教职工之间的关系和谐。学校校风、教风和学风优良,教育质量一直名列无锡市各初中前茅,80%以上的毕业生被重点高中录取。 育才中学十分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兴趣爱好。在文艺、体育、计算机、以及语文、外语、数学、物理、化学学科的市级以上竞赛中取得突出的成绩,有600多人次获得市级以上各项奖励,其中300多人次获省级、国家级奖项。
无锡外国语学校地处惠泉山麓、古运河畔,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外国语特色学校、外籍和港澳台学生入学定点学校。学校现有初中、小学共70多个班级,260多名教职工,3000多名学生。建校十多年来,学校撷山水之灵,育栋梁之才,以"鼎新、力行"为校训,践行"为学生发展服务,为学生成功奠基"的办学理念,着力培养高素质、宽视野、强能力的国际化后备人才,如今声誉鹊起,业已成为锡城优质教育的品牌,莘莘学子孜孜求学的热土。 学校拥有雄厚的师资实力。初中部现有省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33人,中学一级教师75人,市教学能手、市教学新秀21人,各学科均有经验丰富的领军把关教师。近几年一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在2010年无锡市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中,有11位教师获得一等奖,8位教师获得二等奖,获奖人数之多,在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中首屈一指。目前,在省语文、体育教学基本功大赛中,我校语文组吕春燕老师、体育组刘强老师分别荣获无锡赛区第一名,即将代表无锡市参加省赛。 学校精心打造外语教学特色。小学从一年级起开设英语课,强化口语听说能力的培养,学生小学毕业时掌握的词汇量以及口语能力可达普通学校初一水平。为了进一步强化外语特色教学,努力提升外语教学品位,我校每周专设一节"外语特色教学课",由本校外语教师担任;每周专设一节"英语口语课",由四名优秀外籍教师担任,有效提高学生口语应用能力,为培养高级外语人才和精通外语的复合型人才打下良好基础。学校连续13年获得全市中小学英语口语大赛一等奖。学校同时营造多语种学习环境,开设日语、法语、德语等选修课程,供学生自主选学。学校还积极推进国际教育合作和交流,与美国、澳大利亚、韩国等多所中小学结成跨国姊妹学校,定期开展师生互访活动,并每年组织优秀学生免费出国修学旅行,拓宽国际视野。 学校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注重学生道德品质和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学会做人;注重探索教与学的有效性,打造"灵动课堂"、"智慧课堂",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大胆质疑,科学探究,学会学习;注重督促学生自主管理、自我教育、自觉提升,涵养适应未来社会激烈竞争的能力素养,学会生存。学校积极开展学生社团和科技、文艺、体育等活动,满足学生个性特长发展的需要,仅小学部就开设电脑绘画、象棋、韵律操、儿童舞、街舞、歌曲演唱、跆拳道、轮滑、英语课本剧表演等十多门选修课。丰富的校园生活开发了学生的潜能,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频传捷报。2010年无锡市"比特小博士"发明月活动中,多达25项学生小发明向国家专利局申请了发明专利。学校为助推学生升入理想的高中继续深造,严格把好教学质量关,近几年中考成绩连续位居全市第一,录取无锡市一中的人数保持在240人左右,占该校招生总计划的40%左右。2011年,无锡外国语学校升入无锡市一中的学生,计有75人被清华、北大、复旦、交大、同济、南大等国内名校或英国剑桥、牛津等国际名校预先录取。 为满足太湖新城对优质化、特色化、国际化教育的需求,同时切实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学校现正启动太湖新城新校区建设。省委常委杨卫泽指示,要把无锡外国语学校建设成为基础教育优质学校、素质教育示范学校和国际教育特色学校,为无锡教育事业增添新的活力,为无锡经济社会的优化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面对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的机遇,无锡外国语学校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践行开放式、创新型、国际化的教育理念,不断拓展优质特色办学优势,坚定不移地朝着"高质量特色化,高素质国际化"的目标阔步前进。
无锡市侨谊实验中学创建于1957年7月,原名无锡市西新中学,2006年8月更名为无锡市侨谊实验中学。办学五十多年来,培养了一大批如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学院原政委、少将殷宝洪,国家督学、原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周稽裘、世界冠军徐忆敏等祖国各条战线的优秀人才和两万多名合格毕业生。 目前,学校拥有36个班级,近1400名学生,120多名教职员工,拥有优美的教学环境和一流的教学设备,全新而充满时代气息的学校建筑将为侨谊学子营造更加浓郁的文化氛围和育人环境。学校以"为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终身发展提供最合适的教育"为办学理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近年来,学校先后获得了"江苏省和谐校园"、"江苏省平安校园"、"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课程改革先进学校"、"无锡市文明单位"、"无锡市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无锡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无锡市爱国卫生先进单位"、"无锡市双语实验示范学校"等荣誉,并蝉联了南长区办学绩效突出成果奖和"育才杯"素质教育成果综合评比(中学组)第一名。 在南长区委、区政府关心支持和区教育局的直接领导下,学校已初步发展成为一所特色鲜明、办学质量较高、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学校。小班化教学、美术特色已成为学校办学特色中亮丽的风景。自2005年起,学校开展"小班化教学"实验研究延续至今,在小班化环境下,学生充分参与到新课改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理念的实践中,得到教师的精心培养,教育教学效果明显,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在美术特色教育方面,学校美术教育氛围浓郁,学生既能高质量地完成初中各学科的学习,又能学习美术专业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美术基础能力得到发展,美术潜能得到挖掘,成为"优质+特长"的初中生。学校每年都有多名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初中生美术比赛并获奖,连续多年承办无锡市小学生绘画比赛,为无锡市初中素质教育的整体推进和美术人才的培养作出应有的贡献。 2006年,学校在国际交流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学校与英国盖特威学校结为友好学校,与新加坡英华学校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几年来,学校先后接待了英国艾塞克斯郡盖特威学校副校长黛比布尔女士、日本友人浅野先生、日本相模原市教育友好代表团、丹麦、瑞典教育友好访问团、新加坡英华学校、新加坡圣公会学校部分师生来访。学校先后派多名骨干教师赴英国、新加坡等国家学习、交流。每年组织学生赴新加坡进行修学游。 学校坚持素质教育不动摇,针对学生道德素质、科学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进行综合教育与培养,每年举办的体育节、田径运动会、艺术节和小型竞赛等都是学生最喜欢的活动。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让每个学生获得了快乐,更在活动中锻炼了能力,目前已经先后成立了彩虹邮局、神笔CLUB,江南晚报社小记者团、水韵文学社、"侨之舞"舞蹈团、"百灵鸟"合唱团、"龙卷风"俱乐部、"风速"航模车模队等十多个社团。几年来,一批又一批侨谊学子,在勤奋学习的同时,通过参加社团活动,成长智慧、文明、健康、阳光的优秀中学生。 侨谊实验中学一流的办学质量离不开思想素质好、教学质量高的师资队伍,学校现有江苏省特级教师1人,无锡市学科带头人3人,市区教学能手、教学新秀等骨干教师20多人;学校聘请了特级教师周仁良、翁明伦等为学科专家顾问;在中央教科所、江南大学教育学院的指导下,学校以"教师发展学校实践研究课题"为引领,强调学校不只是培养学生的地方,也是教师发展的场所,成立了四十周岁以下青年教师参加的教师发展学校,聘请江南大学王聚元特级教师、吴沁副教授和学校市级骨干教师作为教师发展学校的导师,专家组、导师帮助学员制定个人发展计划,定期指导学员的教育、教学工作,学校经常组织学员外出听课学习,为中青年教师的发展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一流的师资,优美的环境、精良的设施,将使每一位学生的身心在侨谊实验中学得到最好的发展。
积余学校创办于1901年,是无锡市为数不多的百年老校之一。百年来,学校以“勤勉有为,诚实守信,恒德励志”(勤、诚、恒)作为校训,确立“厚德载物、文化立校”的办学理念,形成“弘志创新、敬业崇学”的校风,“求真务实”的教风和“勤学好思”的学风,已成为一所人文底蕴深厚、办学特色鲜明的学校。近几年来,学校秉承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办学思想,坚持以“质量求发展,特色创一流”作为永恒的主题,积极实施素质教育,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办学硕果累累,成绩斐然:学校先后获得“全国德育科研先进实验学校”、“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江苏省平安校园”、“江苏省绿色学校”、“江苏省语言文字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中小学读书活动先进集体”、“江苏省小学数学报数学竞赛团体奖”、“江苏省体育游泳传统学校”等荣誉。学校还连续多年获得全国青少年读写大赛省优秀组织奖、市中学生英语口语大赛一等奖、市百灵鸟文艺汇演一等奖、市小学生游泳比赛团体总分第一名等等,二十年来,连年被评为无锡市文明单位。新时期,积余实验学校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依托北塘教育的整体优势,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基础,以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德育研究为着力点,以课程改革为核心,坚持依法治校、以德治教、质量强校、科研兴校的宗旨,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着力塑造学校精神,积淀内涵,彰显特色,再塑自我,实现“九年一贯制”学校从整体形态、内在机制到日常教育实践的转型性变革,精心打造百年积余教育品牌,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位于江南名镇——江苏省宜兴市和桥镇,是四星级中学,该校创办于1912年,是宜兴地区最早的中学之一。始名彭城中学,由镇上著名的妇科医生金晓湘和清末秀才、县议员钱镜海两人创办,因两人祖籍彭城,而有斯名,首任校长为冯叔如。学制四年,学生可直接报考大学。 后历经抗战烽火,学校数易其址。抗战胜利后回到和桥原地。1947年,彭城中学正式设立高中部,成为一所完全中学。至解放,历任校长还有程国钧、程淦年、郁宇启、史汉清、胡铁吾、唐积庆等人。 1951年2月,和桥初级中学并入彭城中学,学校改名为私立新和中学。1956年改为公办,易名为宜兴县第三中学,由宜兴县委委员、宣传部长孙秀松任校长,学校教学质量名列全县前茅,并形成了自己鲜明的办学特色,被确定为镇江地区重点中学,这是该校办学史上的一个黄金时期。 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风风雨雨,其间于1969年,学校改名为宜兴县和桥中学。“文革”后的拨乱反正,学校重新焕发生机,教学质量直线飚升,教学质量与高校录取人数均列全县前茅。1988年,宜兴县撤县建市,学校随之更名为宜兴市和桥中学。1992年,根据市政府教育整体改革方案,学校实行初高中分离,改名为宜兴市和桥高级中学。1997年,经江苏省教委验收合格,被命名为“江苏省重点中学”。二○○六年一月被评为江苏省四星级中学。解放后的历任校长有徐天富, 刘硕人, 从惠琴, 孙醒之, 宗洪生, 刘秉甲, 夏侯逊, 吕望平, 邵锡昌等人,现任校长为王卫明。
从1907年只有10名学生的教会学堂,到今天办学规模、教育质量位居全市前列的省四星级高中,江阴一中历经坎坷,校名几经变更。从励实学堂、辅实中学、春晖中学,私立澄江中学,到江阴县第一中学,江苏省江阴市第一中学,学校走过了一条困难和信念相伴、坎坷与希望同在、艰辛与喜悦并存的拓荒之路、改革之路、发展之路。薪火传承,励实之精神代代相传,学校培养了数以万计的毕业生,涌现出了一大批各行各业的杰出人才。一代代一中人,在“励实”校训的激励下,勤奋工作,刻苦学习,创造了一流的业绩,为学校赢得了荣誉。学校先后被评为江苏省重点高中、江苏省国家级示范高中、江苏省四星级高中,被评为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江苏省法制教育先进集体、江苏省体育教育工作先进学校、江苏省足球后备人才培养重点校等,成为了莘莘学子向往、社会各界信赖的一所现代学校。 目前,学校有83个教学班,1个国际班,4100余名学生,418位教职工,是江阴单一校区办学规模最大的学校,也是江阴基础教育界的一支重要力量。多年来,学校以“励实”为校训,以“全面成功,人人成材”为办学理念,以“打造学生合身教育,创办人民满意学校”为办学追求,以“建设江苏省一流特色名校”为办学目标,以“扬长挖潜,以情育人,奠基幸福人生”为办学方略,学校坚持为每一个学生负责的办学宗旨;切实实施低重心二级管理体制;创设“三低三高”的教育教学格局——低重心高效率的管理,低调子高标准的德育,低起点高质量的教学;打造“三点四步我的课堂”课堂教学模式;建立师资队伍建设“四动”机制——典型带动,政策调动,科研推动,利益驱动,通过推动教师发展来推动学校发展学生发展。逐步形成了“朝气、智慧、儒雅、好学”的学生形象和“乐于奉献、长于术业、敢于创新”的教师形象。学校在各方面的社会声誉与日俱增,受到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近几年,在新课程背景下,学校着力探索人人成才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放弃每一个学生,寻找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成才之路成为了学校的办学思路。多年的实践,学校不仅在高考成绩上牢固确立了同类型学校领头雁、排头兵的地位,在体育艺术特色教育方面也是硕果累累。校足球队代表无锡市参加省运会屡获佳绩,并多次获省级中学生比赛冠军;校舞蹈队演出的男子《桥墩》连续获得江苏省中小学生文艺展演一等奖、江苏省五星工程奖金奖、全国第二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等佳绩。女子群舞《校园的脚步声》也获得了江苏省中小学生文艺展演一等奖。学校健美操队获得全国青少年健身操比赛特等奖。学校积极参与国家提倡的高中国际教育与双语教学,目前已被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留学预科学院成功吸纳为留学预备人才培养基地,并与英国NCC教育机构合作开设了“高中双证国际班”,推进了学校的教育国际化进程。
江苏省羊尖高级中学创建于1943年,1998年8月高中部新校区启用。1999年4月成为“江苏省重点高中”。2002年4月被确认为“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2004年3月转评为首批江苏省四星级高中。2009年2月顺利通过四星级普通高中复审。2009年8月完成初高中分设。 学校坚持与时俱进,秉承“尚德崇诚、励志有为”的优良办学传统,确立了“全面培养学生素质,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办学目标,践行“培养人、发展人、完善人”的办学理念,提出“以人为本、精细管理”的治校方略,形成了“团结、拼搏、开拓、发展”的校风、“敬业、尽责、务实、创新”的教风和“勤奋、严谨、友爱、进取”的学风。 学校师德师风建设措施扎实,每位教师均签订“恪守师德承诺书”,向学生、家长、社会公开承诺,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校涌现了一批优秀的教师群体。朱杰老师勇救落水母子三人,获“江苏省优秀青年教师”、“奠基未来·感动无锡2008教育年度人物评选见义勇为奖”和“锡山区师德模范”称号。顾春年老师先后两次共三年半赴陕西延安和四川绵竹灾区支教,获“延安市荣誉市民”等称号。 学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德育工作坚持以生为本,倡导“自主教育”,形成了以学生自主管理为主体的德育工作模式。利用“锡山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设在省羊中及学校是“全国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TOP TEN(十佳)学校”和区、市首批“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的优势,加强学生心理辅导。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注重增强学生课程的选择性,注重选修I课程、综合实践课程及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学校共有近百位教师开发了58门校本课程,自编了32本校本教材。2008年9月学校承办了“全国综合实践活动现场会”分会场的活动,学校介绍了综合实践工作,展示了“走进锡剧,弘扬锡剧”综合实践课。从2000年9月至今,学校增设了研究性学习课程,共有6000多名学生参与了上千个课题实施。能反映学生成果的《走进研究性学习》一书由苏州大学出版社出版。由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培训中心在无锡光华中学举办的“新课程改革与研究性学习”研讨会上,学校师生展示了一堂研究性学习公开课。
江苏省江阴高级中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学校。前身为创办于公元1738年的暨阳书院。自1903年实行新学制至今,已有106年的历史。早在1960年,我校就被当时的苏州地区确定为地区重点学校;1980年10月江苏省人民政府又确定我校为全省95所重点中学之一;1993年11月,成功创建合格省重点中学;1998年4月,成为“国家示范性普通高中”;2004年经江苏省教育厅批准,转评为“江苏省四星级学校”。2007年12月,高水平通过“江苏省四星级学校”评估验收。我校实行集团办学攻略,一校三区,分别为高中部、初中部、实验学校。三个校区合计占地1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0万多平方米,各校区建筑群中西合璧,环境典雅,现代化教学设备配置齐全,是教育部命名的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学校现有140 个教学班,近8000名学生。在职教工近580人,高级教师近200人,其中有省模范教师、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无锡市名教师、无锡市劳动模范奖章获得者、各级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手六十余人,已具备一支专家型、精英化的师资队伍。一百多年来,江阴高中为国家培养了3万多名优秀毕业生,他们中有著名社会学家和民族学家吴文藻(冰心女士丈夫)、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朱穆之、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曹鹤荪、著名环境地理学家中科院院士章申、生物化学家杜雨苍、指挥家曹鹏、原广州军区少将副参谋长吴湘庆、少将孟忠明、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书记博士生导师朱重远、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党委书记任丽新、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孙民治、山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周志仁、原江苏省常务副省长高德正、原江苏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李授章、现江西省省长吴新雄,2005年全国化学奥赛金牌得主苏凯等。
2007年8月独立设置的无锡市玉祁高级中学,是一所充满朝气的年轻的江苏省四星级高中。其历史悠久、环境优美、勇于开拓、特色鲜明和质量上乘而彰显蓬勃的活力。在新的历史机遇期,深化科学管理,改善办学条件,构建和谐校园,走内涵发展之路,推动学校又好又快的发展。历史悠久。学校始建于1926年,由清末留学剑桥大学的薛颂华先生创办。八十年的征程,几代人的追求,铸就了玉中的辉煌。悠久的历史,厚重的传统,将不断激励每个玉中人风雨兼程。环境优美。04年建成并投入使用的高中新校区,布局合理,设施先进,园林绿化掩映如画,是每个教职员工的精神家园,是每个学子成长的理想乐园。勇于开拓。我校在各级领导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教职员工励精图治,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02年被评为省重点中学;2004年转评为省三星级高中;2006年成功晋升为省四星级高中,谱写了一曲科学发展的乐章。学校领导班子连续多年被评为“团结、廉洁、高效、开拓”好班子。特色鲜明。我校在陶行知教育思想引领下,以培养“现代‘人中人’”为育人目标,努力培养“有时代责任感、有科学人文素养、有知识能力、有创新意识、有合作精神”的“五有”公民。学校积极寻求生活德育的突破口与切入点,努力构建生活德育体系,精心锻造学陶特色品牌。先后荣获“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实验学校”、“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中学专委会理事学校”等称号。质量上乘。我校以“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指导课堂教学改革,积极探索教与学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可持续发展,着力培养高素质的新型人才。近年来在生源起点较低的情况下,克难求进,高考成绩稳步提升。尤其是07高考,更创历史最好成绩,荣获了区“2007年度教学质量进步奖”。优异的教育质量赢得了社会的好评,更坚定了全校师生更上一层楼的信念。无锡市玉祁高级中学,执著地以“办一所高质量、现代化的江苏特色名校”的办学目标为追求,秉承传统,开拓未来!
青阳中学创办于1927年,坐落于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经济发达、交通便捷的江南名镇——青阳镇,是江阴地区最早的完全中学之一,建校至今,已历经80多年。几十年前,青阳中学就以丰厚的历史积淀、卓越的办学业绩、“求真务实,奋发有为”的青中精神享誉大江南北。在八十年的创业、发展历程中,我们传承文明,开拓创新,以“弘德、勤学、求真、笃行”的校风和“敬业、合作、严谨、创新”的教风,培养了三万多名合格的初、高中毕业生。其中有上千名遍布海内外的专家学者,也有许多担任从中央到地方的党政军要职的校友,更有许多叱咤风云的民营企业家。尤其是1996年成为江苏省重点高中、2000年成为国家级示范高中后,优秀学子辈出,遍布全国知名大学,学校因此也享誉江苏,受到社会各界瞩目。 优良的设备、优美的校园、幽雅的生活环境是我校校园建设的核心。学校具有一流的体育设施,具有一流的校园网络平台,具有江苏省标准化的理化生实验室,具有江苏省一级图书馆(馆内藏书十多万册,各种期刊近三百种)。特别是我校的优美校园风景、舒适的寄宿生公寓楼、宽敞的学生餐厅,无不给学生美的享受。青中的校园是诗,是学生温馨的家园。营造和谐环境,保障学子成功是我校关注的细节。 搭建一个个平台,让学生展示才华是我校校园文化工程的核心宗旨。“心语墙”每月都征集学生的思想火花,《凝秀》定期刊登学生的优秀文学作品,体育球类专项教学成果凸显。学生都有自己的爱好,个个都有钟爱的俱乐部。高中开设美术课,素描和写生成为必修课程;学校每年都举行大型的“校园艺术节”、“校园体育节”、“校园英语文化节”、“校园科技节”;每年都组织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开阔眼界,体验生活;“成人仪式”、“法制讲座”等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法制意识。特别是我校举办的“名家大讲坛”,让学生在高中三年不出校园能够聆听二十场高水平的各类名家专题报告。校园文化熏陶,全面提升人文修养是我校送给学生的一份大礼。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