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大桥实验中学创办于1993年,是一所优秀的民办中学。董事长顾蕴玉女士,校长张嘉彤。大桥中学历年来的中考、高考成绩均在无锡市保持领先水平。该校分初中部和高中部,至今已发展成为拥有二千二百多名学生的学校。在建校以来的短短19年间,已经先后向国外名校输送近百名优秀学子。 四十五个初、高中班级。二千二百多名学 生。学校主楼为砖红色十二层高建筑,总建筑面积二万八千五百平方米,配备先进的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设备。 二零零三年高考总平均分位列苏南地区第一,一本录取率百分之八十点三九;二零零三年中考总平均分继续位列无锡市第一。 有一千六百多人次先后在国内、外各种学科竞赛中获奖,获奖人次居江苏省同等学校之首。 二零零三年首创中学生参加大学英语等级(四级)考试,通过率达百分之九十七点四。
在炮火连天的抗战时期,江阴的有识之士为唤起民众觉醒,创办了“私立成化中学”。“成化”一词来自《礼记·学记》中的名句“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意为要转化民心、形成良好风俗,必须创办教育。七十多年来,一代代成化人栉风沐雨,薪火相传,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学校谨记“化民成俗”创校宗旨,秉承“忠、信、勤、毅”校训,确立“为学生终身幸福奠基”的办学宗旨,以培养适应未来发展的时代新人为育人目标,发扬“谦虚、严谨、探求、热忱”的教风和“勤奋、慎思、求实、向上”的学风,形成了“团结、文明、立志、博学”的校风。自1998年搬入新校后,成化高中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更是勇立潮头,踏浪放歌:1999年1月被市政府命名为“江阴市重点高中”,2001年6月被省教育厅命名为“江苏省重点高中”,2003年底顺利转评为“江苏省三星级普通高中”,2007年7月被评为“江苏省四星级普通高中”。
江苏省宜兴中学创建于1928年,其前身为私立宜兴精一中学。 1980年,学校被确定为首批办好的省重点中学。1996年12月经江苏省教委批准更名为“江苏省宜兴中学”,1999年4月成为江苏省首批通过验收的“国家级示范性高中”,2004年经批准转评为“江苏省四星级学校”。 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学校确立“以人为本,作育英才”的办学理念,实施“依法治校、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科研兴校”的办学策略,弘扬“精”与“和”的学校文化,致力内涵发展,以改革为动力,以创新、教师队伍建设、教育质量提高为重点,凸现主体教育特色,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努力提升办学水平,倾力打造教育品牌。
宜兴市升溪中学地处风景秀丽的升溪河畔,岳堤桥旁.创办于1998年8月,原由江苏省宜兴中学初中部迁址创办的一所公办初级中学.目前占地面积47000多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近25000平方米.升溪中学的创办,诞生于广大群众对优质教育的强烈呼唤和热切期望中,诞生于宜兴教育优化格局,整合资源,提升品位的时代大潮中,秉承江苏省宜兴中学悠久的历史,深厚的底蕴,丰富的经验,清晰的理念.起点高,要求严,教风正,学风好.她是宜兴教育新的发展点,增长点.
1994年,辅仁——二中校友会申办无锡市民办辅仁中学,获无锡市政府批准。成立学校董事会,校友会会长黄宁一担任董事长,聘任原市教科所所长胡锡栋担任校长 。 1994年,辅仁——二中校友会申办无锡市民办辅仁中学,获无锡市政府批准。首届招生4个班级,180名学生,向二中租借辅仁楼教学。1997年由原市教研室主任李振权接任校长,学校规模扩至21个班级,2000年新校舍落成,辅仁从二中迁出。现任校长黄民南,副校长李国华。1998年辅仁成立独立党支部,李振权担任党支部书记。2002年完成新校舍的第二期建设工程。目前,全校占地16亩,建筑面积13000㎡,24个初中班,90多名教职员工。
无锡市东林中学由原无锡市第十一中学和第十二中学合并而成,是无锡市重点中学。无锡市东林中学兼收原来两所老校近百年办学的优良传统和鲜明特色,是全省少数几所开设小语种的学校之一。合并后的无锡市东林中学秉承传统、建构特色、追求品位、走向现代化。学校校风醇厚,教风严谨,学风优良,具有艺术和外语两大特色,教育质量在无锡市区一直名列前茅,社会声誉良好,近年来高考升学率保持在95%以上,学校先后被全国高中日语教学大纲和教材实验样本先进学校;江苏省艺术教育先进集体;无锡市常规管理先进学校;无锡市德育先进学校;市文明单位。学校是无锡市教育学会素质教育实验基地,学校还与英国GAP、日本协力集团等建立合作关系,双方定期互派教学人员交流。
无锡市第一女中建校于1912年,1968年停办。解放前学校就有良好的办学声誉,当时社会评价:女中风气醇厚,学生相互砥砺学行,毕业后均能自立于社会。2006年4月,无锡市委市政府决定复校。5月,无锡一女中校友、中科院院士杨芙清教授受聘任学校的名誉校长。 无锡市第一女中学,先后出了许多名人,如杨芙清,孙方中(现为香港多所中小学校长,香港妇联委员会会长等),王选等。 无锡一女中首次恢复招生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关注,许多家长希望把孩子送到女校培养,学校原计划开设4个初中班、4个高中班,最后扩张至初中部4个班,高中部8个班。针对女性的生理、心理特点,一女中设置了丰富多彩的选修课程,如形体、健美、防身术、国际礼仪、生涯规划、心理教育课程等。 无锡市第一女子中学,2007年再次招生,将初中部扩为初一年级6个班,高中部高一年级6个班,并设有初一年级,高一各2个住宿班。 2008年第三次招生,将初一,高一住宿生分别集中在初一1班和高一6班,宿舍条件优越,有4人间和6人间。 2010年拓展为2个校区,原校区为初一、初二、高一年级(崇宁弄校区),新校区为初三、高二、高三年级(槐古桥校区)。
江苏省无锡市第一中学位于风光秀丽的太湖之滨、惠泉山麓、运河之畔。现有班级46个,学生2000余人,教职员工200余人。学校先后有11名教师被评为江苏省特级教师,4人被评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人被评为江苏省和无锡市名教师,3人被评为无锡市十大杰出青年,3人获无锡市十大杰出青年提名,江苏省“333工程”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有6人,市学科带头人有17人。 无锡市一中创建于1911年,原名无锡县初中、无锡县中学,是解放前无锡地区仅有的两所公立学校之一,以教育质量高名闻遐迩。解放后,改名为无锡市第一中学,1953年9月,江苏省教育厅确定无锡市第一中学为江苏省重点中学,是当时全省十四所著名的重点中学之一,并与省内另外四所最负盛名的重点中学在江苏教育界享有“五朵金花”的美誉。1993年起,无锡市一中成为一所高级中学,并于2004年承办无锡市国际学校高中部。 无锡市一中先后被评为“全国五讲四美为人师表先进集体”、“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德育先进校”、“全国勤工俭学先进集体”,是江苏省著名的文明学校、模范中学、国家级示范高中。中央领导谷牧、李岚清、李铁映、何东昌等同志以及省、市各级领导也曾先后多次来校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和题词。 无锡市一中在九十多年的时间里,为国家培养了近四万名学生。他们当中英才辈出,很多人已经成为海内外著名学者、科学家、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党和国家各级机关的领导干部以及各行各业的杰出人物。该校校友中的“两院”院士有十多人。原全国政协副主席、著名物理学家钱伟长,全国政协副主席、著名法学家罗豪才,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华建敏,著名超导专家杨国桢,著名音乐指挥家聂中明,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副院长糜振玉,世界著名美籍华裔画家、美国国家艺术学院终身院士程及,以及杨国桢等十位“两院”院士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 无锡市一中的办学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明天,因此在教学上尽可能创设宽松的、鼓励创新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取得高分的同时得以持续发展。
江阴市天华艺术学校是一所涵盖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的的全日制寄宿学校,先后被评为江苏省、无锡市和江阴市的“先进集体”、“先进学校”和“文明单位”,并荣获“社会公认特色育人成功单位”称号。 学校坚持以“教育科研为先导,文化教学为中心,艺术教育为特色”的办学思路,努力营造“愉悦、和谐、探究、合作”的教学氛围,在“开开心心学,高高兴兴会”的教学实践中使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功和成功的快乐。 艺术教育是天华艺校的传统特色。建校20多年来,有3000余人次分别获得市级以上各类艺术大赛金、银、铜奖,数十位学生考取了中央音院、中国音院、上海音院以及中央美院、南京艺术学院等艺术院校及其附中。校民族乐团已8次晋京演出,6上中央电视台,并先后出访了新加坡、港澳、台湾、日本、法国、德国、奥地利等8个国家和地区,尤其2003年天华学子登上被誉为“世界最高音乐圣殿”的维也纳“金色大厅”成功举办了《天华之声》中国民族交响音乐会,一举创下三个“全国第一”。
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实验学校(原省锡中分部)创办于1998年,原属"公有民办"体制学校。原有东亭、堰桥两个校区,其中东亭校区位于无锡东亭开发区,原有小学四年级至初中三年级25个班级1080多名学生,140名教职工。随着无锡市中小学办学体制改革的深化,2008年6月,省锡中实验学校"公有民办"体制正式转变为公办学校。在惠山区政府、区教育局的协商、支持下,省锡中实验学校成为惠山新城教育配套的首选,于2008年8月起,学校整体搬迁到惠山新城理想城市新校区。新校区由惠山开发区管委会斥资2亿多人民币建造,占地120亩,建筑面积近8万平方米,设计美观,功能齐全,设备先进,办学条件在无锡地区堪称一流,为惠山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力量,是惠山开发区为教育事业作出的一大义举。新校区规划共计108个班级,可容纳学生约5000人。目前,学校有25个小学班,47个初中班,在校学生3600多人,教职工318人。 自创办以来,学校遵奉"求是唯实"的校训,秉承省锡中百年办学所聚积的教育文化底蕴,在"高品位,精品化"思想指导下,推行学校、教师、学生、家庭"和谐共进"的办学策略,以"四有"(有积极的参与热情、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有较强的合作意识、有健康的兴趣爱好)为学生培养的目标,以"让学生在体验成功中走向成功"为学校教育的实践策略,以"为学生创造有价值的成绩、为教师创造高质量的职业生活"为基本着眼点,以追求真理、探求教育规律作为精神追求,以勤谨务实的作风为基本保证,努力突现"人文见长"的办学特色,取得了显著的办学业绩,赢得了学生家长的信任和尊敬,是同类学校中第一所被评为江苏省示范初中的学校。 学校有一流的师资队伍,专职教师中80%左右为30至45岁的骨干教师,区、市两级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占教师总数的30%左右;学校课程结构先进,以学科课程为中心,活动课程和选修课程为两翼,环境课程渗透其中。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消防安全教育示范学校、全国"双有"活动先进集体、全国科技创新先进集体、江苏省体育工作先进学校、无锡市文明单位、无锡市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无锡市德育先进学校、无锡市平安校园、无锡市教科研先进学校、无锡市基础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示范点学校、无锡市科技教育特色学校、无锡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惠山区课程改革先进学校。 学校艺体工作特色鲜明,以课程超市(选修课程)为基础,丰富课程资源,加强过程管理,提高实施水平。另外,定期组织篮球、乒乓球比赛、校田径运动会、艺术节、科普节、新年音乐会、选修课程成果展示等等活动,为学生的兴趣特长提供展露的舞台,让学生的兴趣发展真正"在体验成功中走向成功"。我校学生在各项比赛中获奖连连、捷报频传,在惠山区田径运动会上我校蝉联"十二连冠",多次获得区乒乓球比赛初中、小学组的男女团体冠军,多次获得区艺术节团体金杯奖,在篮球、航模、计算机奥赛、英语口语竞赛等多项比赛中,多次获得过区、市级冠军(或一等奖)。目前,从高一级学校反馈的信息来看,在各项活动中积极热情、能力较强、素质全面、学习成绩潜力较大等等,已成为我校毕业生的一个共同特点。 从2006年起,学校在总结了前几年"主动参与的课堂教学模式"、"教案向学案转变"、"作业的试卷化"等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策划、组织和推行了"学案优化"的教学常规工作机制。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在备课组集体智慧共享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进行单位学习的最优化设计,提高学生单位学习的效益,促使学生在"学案优化"学习方式的持续引领下,养成主动、积极、高校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学案优化"工作已推行了两轮,已积累了比较完整的各科学案,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得以初步体现,保持每年80%以上毕业生升入四星级高中的升学率。目前,学校以"目标叙写、目标导引、自主学习、多元评价、课堂观察"为教学改革的整体策略和目标,引导学生在"目标导引下开展同伴互助式合作学习"活动,进一步深化二期课改,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近年来,学校坚持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创设各种各样的教育情境,让学生在活动的参与、过程的体验以及情境的熏陶、情感的浸润中经受心灵的撼动、道德的升华。在前几年责任心和礼仪修养培养以及班集体建设、班级文化建设的基础上,于2007年启动了"同伴成长计划"这一德育工作机制。在"人人拥有好伙伴,人人成为好伙伴"的目标引领下,实施"学生成长伙伴制",建立"同伴成长导师制",成立学科合作学习小组等,通过推行"同伴成长计划实施方案"、"导师工作考评条例"以及"最佳同伴、导师评选表彰"等具体途径,在全校范围内构建同伴成长文化,促进"全员德育"意识的落实,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融洽师生关系,提升学校生活的幸福指数。 2012年,是学校实施"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承上启下的一年,学校发展既面临难得的战略机遇,也面临巨大的挑战。学校开始全面实施"十二五"发展规划,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面达成"无锡市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示范学校"创建指标。紧紧依托省"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和合文化"理念下学校整体改进的校本研究》开题的有利契机,进一步优化校园文化建设,彰显和合特性。 万里云天万里路,展翅凌云正当时。站在一元复始的崭新起点上,站在继往开来的里程碑前,省锡中实验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必将秉承传统,凝心聚力,挥洒激情展宏图,求实创新谱华章,努力把学校办成既能给地区教育产生理念影响,又能提供可借鉴的、具有操作性的实践模式的"实验学校",在市、省乃至全国范围内有影响力的品牌学校,既继承传统教育文化,又不断有理念创新和实践创新的"世纪名校"!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