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惠山区长安张村小学是一所由原长安镇西片七所村小于2002年9月撤并而成的全日制公立村级完小,地处惠山开发区东南,南临锡北运河,西靠白屈港。学校占地面积2.0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753平方米,绿化面积1350平方米。校园远离街市,环境清幽,绿树成荫,办学设施设备较为完善;现全校拥有教学班21个,在校学生883名,专任教师43人,专任教师中本科学历25人,大专学历15人;100%的教师达中师以上学历。近几年在区教育局、惠山开发区、长安街道和中心校的充分关心和大力支持下,学校的硬件设施日趋完善,师资配备渐趋合理,办学声誉与日俱增,教育质量得到全面提高。学校先后被评为区农村学校规范化建设优秀学校、无锡市航空(航天)模型活动重点单位、无锡市绿色学校。2010年又顺利通过无锡市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验收。2009年共投资70余万元,增添了许多科学实验仪器、音体美器材、图书资料、多媒体教技设施,新置了计算机网络教室等教学硬件。2010年又投入200余万元对校园环境进行全面整治,并对照《标准》添置齐全所有硬件设施:新铺设校园水泥场地2000多平方米,新建风雨操场600平方米;改造了闭路电视系统、校园广播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新增多媒体普通教室13只,实现了“班班通”;新添了教师办公电脑40台……使学校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目前,学校已有较高标准的多媒体投影设备28套,配备了微机室、自然实验室、劳技室、图书阅览室、美术室、音乐室及舞蹈房等专用教室12只,另有图书室、仪器室、卫生保健室、体育室、少先队室、演播室等9只专用室,并建有高标准的闭路电视系统、校园广播系统,实现了校园计算机网络全覆盖,网络端口遍布于各个教室、办公室;学校图书室藏书近两万册,硬件设施基本达到省标Ⅱ类标准,造就了良好的育人环境。
杨家圩小学是在撤并原来的南圩小学、中圩小学、北圩小学后的基础上移地重建的定点村小。学校占地11000平方米,共有教职工25人,在校学生近500人。学校于2004年10月获惠山区优秀村小称号。近年来,学校在“抓内涵发展,建和谐校园,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目标的引领下,学校管理规范科学,师资队伍不断优化,办学特色彰显优势,办学质量受到社会各界高度赞誉。
无锡市东绛实验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由原江苏省模范学校——东绛实验小学与江苏省示范初中——东绛中学合并而成。地处国际化、现代化、园林化的新城区——无锡市太湖新城的中心,风景旖旎的蠡湖之滨,毗临无锡市大学城。环太湖公路、高浪路、蠡湖大道、苏锡公路等在此交会,68路、23路、59路、8路、36路公交车直达,交通便捷。 全校占地面积180余亩,校园由小学部、庙桥分部、中学部、运动场三块构成,建筑面积39000平方米。建有400m标准运动场、室内体育馆、风雨操场、游泳池、天文台、电子阅览室、微机教室5个。学校实行网络化管理、无纸化办公。500多台计算机和90多个多媒体联网教室在教学中更新着传统的教学模式。目前学校有8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500多人。学校近300名教职工中拥有无锡市名师1人,市学科带头人3人,市教学能手6人,区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教学新秀30多人,专任教师本科率达80%以上。学校先后承担国家级科研子课题2个,省级课题5个,市级课题20余个。学校出版专著1本,汇编教师论文专集30余册,共2000余篇。校园内,假山喷泉,亭台楼阁,清静宜人;六月曲桥能赏映日荷花,三秋长廊好品清新桂香,悦人心怀;红瓦白墙的教学楼、翰墨飘香的艺体楼、现代气派的天文台与气势恢宏的体育馆错落有致,同茵茵绿草、郁郁花木相互映衬,景色如诗如画。 “追求卓越、崇尚完美、力求精品、实现超越”是东绛实验学校的学校精神。近年来,学校以大力推进内部管理改革为突破口,“全员聘用制”、“结构工资制”、“考核奖惩制”,配套和完善的内部管理体制激发着广大教职员工创造性地工作。具有现代企业管理特点的“整分相辅”、“层级管理”学校管理新模式,使学校驶上了跨越式发展的高速公路。学校以“德育工作实效化、教学工作高效化、管理工作精细化”为发展思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为抓手,学校以优良的校风、学风、优质的教育、教学质量在社会上享有盛誉。学生全面参与体育、艺术、健康、劳动技术、综合实践、科技等各项教育活动,素质教育思想得到了模范落实,在普及中提高,参加省、市、区各级各项竞赛,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优异成绩。学校积极贯彻“教育国际化”思想,与新加坡等国家的一些学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教师和学生都进行了多层面的交流,跨出了“教育国际化”坚实的一步。在“江苏省模范小学”、“江苏省示范初中”等荣誉的基础上,近年来又被授予“江苏省绿色学校”、“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无锡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无锡市文明单位”、“无锡市德育先进学校”、“江苏省教育科研先进学校”、“无锡市常规管理先进学校”等荣誉称号,成为无锡市义务教育事业中的亮丽风景。学校正与太湖新城同步发展,朝着“国际化”的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宏伟目标迈进。
江阴市利港中学,创办于1952年,地处江阴城西北,背靠长江,依傍滨江路,与闻名的江苏利港电厂、“双良”集团隔路相望,既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又有恢弘的现代风范,积极倡导“从严求实”的校风,“严谨,勤奋,虚心,热忱”的教风和“严谨,勤奋,进取,守纪”的学风。 学校现占地96亩,建筑面积16624.8平方米。教育设施齐全,配有演播厅、多功能报告厅、图书馆、阅览室、理化生实验室、电教室、美术室、书法室、琴房、舞蹈房、计算机房、课件制作室、多媒体多功能教室、“风雨操场”等等,教育类书刊、音像资料及软件数量充足。校园隙地都辟为花圃草坪,广植迎春、海棠、桂花、雪松等花草树木,各种绿篱围护着一方方花圃草坪,围墙边水杉成行,一年四季绿草如茵,繁花似锦,树影婆裟,藤蔓纷披。 学校现有31个教学班,近2000名学生,150名教职员工。 “成天下之才在教学,引教学之业在教师。”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教师是关键。因此,学校狠抓师德建设,强化岗位培训,积极创设条件,多渠道,多岗位去锻炼青年教师。近年来,数名青年教师在市青年教师基本功比武及市教师技能大赛中分获一、二等奖,十余篇教师论文在国家、省、市级刊物上发表,获奖或交流,十余人次获无锡市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2004年和2005年中考,我校均有一百多名学生被省重点中学录取。 学校以航模为特色,十多年前成立校航模队以来,学校航模活动得到了学校的大力支持和关心。学校配有专门的航模制作活动室、航模材料仓库和航模展览室。学校每年在航模上投入数万元,较为充足的经费确保了航模活动的顺利进行。学校始终把航模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来抓,参加活动的人数始终占学生人数80%以上,每学期都组织一次校级航模比赛,并把航模列为学校运动会比赛项目之一,校广播、电视台也定期举办航模知识讲座,还通过橱窗、板报、征文等形式宣传航模知识及航模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与事迹。学校航模队十多年来走过了一条艰辛而光荣的道路。教练员王锡炳老师本人也多次被无锡市体育局、教育局、科协评为优秀辅导员。十多年来,利港中学航模队在市以上各级各类竞赛中共获奖近百余次,十多名学生在国家级航模比赛中获奖。2002年钱志光、孙洁俊同学获国家级航模比赛一等奖;2004年何露萍、吴青南同学获国家级航模比赛一等奖2005年缪佳骐、吴杰同学获国家级二等奖。2004学校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国航空(航天)模型活动单位。 严谨的教风,浓郁的学风和严格的管理,使利港中学不断得到发展,得到上级领导和社会高度肯定,学校先后被评为“江阴市文明单位”、“江阴市管理一类学校”、“江阴市德育先进学校”、“无锡市常规管理先进学校”、“无锡市绿色网吧学校”、“江苏省示范初中”、“江阴市AA级特色学校”、“江阴市绿色学校”、“江阴市行规示范学校”、“无锡市心理健康学校”。 海阔任鱼游,天高任鸟飞,我们利港中学将以航模建设为抓手,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优化师资队伍,夯实基础,不断创新,去创造利港中学更辉煌灿烂的明天。
寺头小学是一所6教室的完小,有教工14人。学校设有电脑房、音乐室、图书室、仪器室、少先队室、体育室等。学校确立“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宗旨,以教学为中心,育人为根本,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着力抓好“加强自我教育,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研究”这一市级课题的研究,开展争创“好习惯养成优秀中队”评比活动,帮助每位队员成长为养成好习惯的星级队员,着眼学生未来发展,着力学生良好素质的培养。
无锡市芦庄小学自93年创办以来,先后被评为市绿色学校、市“双有活动”先进集体、区文明单位、区常规管理先进学校、区教育收费规范学校等荣誉称号。2005年11月学校被授予“无锡市实验小学”称号。 学校现有教学班18个,学生647人,在职教工45人。十多年来,学校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走上了一条健康发展的轨道,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不断提升。 学校倡导“绿色”教育的办学理念,让教育回归学生、回归生活、回归真实。通过美化校园绿色环境,建设人本化管理模式,创建绿色校园文化来培养一代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学校引导老师改变传统的教育方法、手段,形成可持续发展教育观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学校注重学生整体素质的养成,为学生获得终身的学习能力,创造能力以及生存发展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官林中学,先后用过的名称依次是宜兴县中学官林分部,宜兴县立第二临时初级中学(“二临中”),江苏省立第七临时中学(“七临中”、高中),弘毅中学。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始用现名至今。 抗日战争时期,学校数度搬迁,为方便学子就读,曾在和桥地区西锄村、官林来村原址设立分部(分校)。西锄分校,于1940年4月创立,同年暑期撤併至本部所在地——张渚近郊筱里。来村分校,1940年暑期设立,于1941年秋后改称凌霞中学,1945年抗战胜利后,与“三临中”合併,成立官林中学。1944年2月,“二临中”与当时迁移至宜兴地区的苏州高中联合在官林义庄村史氏宗祠内创办“私立弘毅中学”,1945年2月该校迁至西锄,直至抗战胜利结束。 解放后,官林中学于1958年恢复高中招生,1978年4月成为宜兴县重点中学(当时全县仅两所重点中学),1994年10月被确认为市重点中学,1997年3月由省教育厅确认为江苏省重点中学,2004年12月被省教育厅命名为江苏省四星级示范高中。 官林中学创办人为芮仲吕。“二临中”分部改称凌霞中学时,首任校长为储拔。开始用官林中学名称时,校长为储韶九。成为县重点中学时,校长为张萱佑。被命名为市重点中学时,校长为吕继贤。被确认为省重点中学时,校长为柳志贤。现任校长为卞俊伟。 在官林中学校长任上任职时间最长并享有很高威望的为石六如(1953-1984)。先后在官林中学任校长(副校长)或主持过工作的还有陈雍如、钱耀熙、蒋守成、陈习华、常法荣、钟南阳等。
江阴市敔山湾实验学校坐落于交通便利、景色宜人的敔山湾新城,是一所市教育局直属的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学校占地120余亩,由澳大利亚设计师按国际化理念设计,生态环境优美,文化气息浓郁。学校将于2013年9月1日正式开学。 学校以“师法自然、合群乐思、行知合一”为办学理念,尊重孩子天性、崇尚孩子个性,把校园还给孩子,让课程追随孩子;坚持育人为本,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力、自主管理力、自主生活力”,努力追求“生态化”“自主化”“精品化”“小班化”“国际化”, 办孩子向往和依恋的快乐家园、学习乐园。 学校小学部与江阴市城中实验小学共建,初中部与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初中部共建,携手打造江阴市一流品牌学校。
在历史厚重、风景秀美的蠡湖之滨,坐落着一所年轻而又充满活力的全寄宿制学校——无锡市太湖格致中学。学校东临无锡市政府,西邻江南大学,南望太湖,北倚蠡湖,可谓是自然与人文和谐的化身。学校始创于2006年,直属无锡市滨湖区教育局,五年的风雨磨砺,办学业绩已饮誉大江南北。 学校占地140亩,建筑面积三万多平方米。走进校园: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尽显环境之清幽;小桥流水,游鱼细石,颇具江南之秀美;湖上书院,书香幽远,彰显历史之厚重;青瓦飞甍,红砖楼宇,尊享建筑之典雅。如画的校园美景和浓郁的文化氛围营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真可谓是学习之殿堂。 厚重的人文环境,孕育了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学校现有特级教师2名,教育硕士7名,无锡市教学能手3人,无锡市教学新秀4人,区学科带头人1人,区教学能手3人,全国优秀班主任1人,省先进教育工作者1人,无锡市、区优秀班主任3人,2009——2010年区级以上教师赛课获奖20多人次。 学校遵循“让孩子健康成长,让孩子终身幸福”的育人理念,致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学校开设了20多门校本课程,科技活动特色显著,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在江苏省举行的机器人比赛中,我校学生获得团体一等奖;在第九届全国NOC大赛中,我校有三名学生(江苏省仅有5人)晋级全国总决赛,并分别获得二等奖和三等奖。 学校本着“以生为本、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始终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兴校、创新强校、文化铸校、和谐荣校”的办学思想,在校训“格物致知,厚德泽人”的引领下,优化管理,精心打磨高效课堂,努力践行着“视质量如生命,视学生如亲子”的庄严承诺,中考成绩逐年提高,区政府对学校的办学实绩予以高度肯定,并得到社会和家长的一致认可,办学效益日渐显著,一所充满活力的教育旗舰正蓄势待发,扬帆远航。
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实验学校(原省锡中分部)创办于1998年,原属“公有民办”体制学校。原有东亭、堰桥两个校区,其中东亭校区位于无锡东亭开发区,原有小学四年级至初中三年级25个班级1080多名学生,140名教职工。随着无锡市中小学办学体制改革的深化,2008年6月,省锡中实验学校“公有民办”体制正式转变为公办学校。在惠山区政府、区教育局的协商、支持下,省锡中实验学校成为惠山新城教育配套的首选,于2008年8月起,学校整体搬迁到惠山新城理想城市新校区。新校区由惠山开发区管委会斥资2亿多人民币建造,占地120亩,建筑面积近8万平方米,设计美观,功能齐全,设备先进,办学条件在无锡地区堪称一流,为惠山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力量,是惠山开发区为教育事业作出的一大义举。新校区规划共计108个班级,可容纳学生约5000人。目前,学校有25个小学班,47个初中班,在校学生3600多人,教职工318人。 自创办以来,学校遵奉“求是唯实”的校训,秉承省锡中百年办学所聚积的教育文化底蕴,在“高品位,精品化”思想指导下,推行学校、教师、学生、家庭“和谐共进”的办学策略,以“四有”(有积极的参与热情、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有较强的合作意识、有健康的兴趣爱好)为学生培养的目标,以“让学生在体验成功中走向成功”为学校教育的实践策略,以“为学生创造有价值的成绩、为教师创造高质量的职业生活”为基本着眼点,以追求真理、探求教育规律作为精神追求,以勤谨务实的作风为基本保证,努力突现“人文见长”的办学特色,取得了显著的办学业绩,赢得了学生家长的信任和尊敬,是同类学校中第一所被评为江苏省示范初中的学校。 学校有一流的师资队伍,专职教师中80%左右为30至45岁的骨干教师,区、市两级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占教师总数的30%左右;学校课程结构先进,以学科课程为中心,活动课程和选修课程为两翼,环境课程渗透其中。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消防安全教育示范学校、全国“双有”活动先进集体、全国科技创新先进集体、江苏省体育工作先进学校、无锡市文明单位、无锡市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无锡市德育先进学校、无锡市平安校园、无锡市教科研先进学校、无锡市基础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示范点学校、无锡市科技教育特色学校、无锡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惠山区课程改革先进学校。 学校艺体工作特色鲜明,以课程超市(选修课程)为基础,丰富课程资源,加强过程管理,提高实施水平。另外,定期组织篮球、乒乓球比赛、校田径运动会、艺术节、科普节、新年音乐会、选修课程成果展示等等活动,为学生的兴趣特长提供展露的舞台,让学生的兴趣发展真正“在体验成功中走向成功”。我校学生在各项比赛中获奖连连、捷报频传,在惠山区田径运动会上我校蝉联“十二连冠”,多次获得区乒乓球比赛初中、小学组的男女团体冠军,多次获得区艺术节团体金杯奖,在篮球、航模、计算机奥赛、英语口语竞赛等多项比赛中,多次获得过区、市级冠军(或一等奖)。目前,从高一级学校反馈的信息来看,在各项活动中积极热情、能力较强、素质全面、学习成绩潜力较大等等,已成为我校毕业生的一个共同特点。 从2006年起,学校在总结了前几年“主动参与的课堂教学模式”、“教案向学案转变”、“作业的试卷化”等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策划、组织和推行了“学案优化”的教学常规工作机制。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在备课组集体智慧共享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进行单位学习的最优化设计,提高学生单位学习的效益,促使学生在“学案优化”学习方式的持续引领下,养成主动、积极、高校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学案优化”工作已推行了两轮,已积累了比较完整的各科学案,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得以初步体现,保持每年80%以上毕业生升入四星级高中的升学率。目前,学校以“目标叙写、目标导引、自主学习、多元评价、课堂观察”为教学改革的整体策略和目标,引导学生在“目标导引下开展同伴互助式合作学习”活动,进一步深化二期课改,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近年来,学校坚持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创设各种各样的教育情境,让学生在活动的参与、过程的体验以及情境的熏陶、情感的浸润中经受心灵的撼动、道德的升华。在前几年责任心和礼仪修养培养以及班集体建设、班级文化建设的基础上,于2007年启动了“同伴成长计划”这一德育工作机制。在“人人拥有好伙伴,人人成为好伙伴”的目标引领下,实施“学生成长伙伴制”,建立“同伴成长导师制”,成立学科合作学习小组等,通过推行“同伴成长计划实施方案”、“导师工作考评条例”以及“最佳同伴、导师评选表彰”等具体途径,在全校范围内构建同伴成长文化,促进“全员德育”意识的落实,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融洽师生关系,提升学校生活的幸福指数。 2012年,是学校实施“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承上启下的一年,学校发展既面临难得的战略机遇,也面临巨大的挑战。学校开始全面实施“十二五”发展规划,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面达成“无锡市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示范学校”创建指标。紧紧依托省“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和合文化”理念下学校整体改进的校本研究》开题的有利契机,进一步优化校园文化建设,彰显和合特性。 万里云天万里路,展翅凌云正当时。站在一元复始的崭新起点上,站在继往开来的里程碑前,省锡中实验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必将秉承传统,凝心聚力,挥洒激情展宏图,求实创新谱华章,努力把学校办成既能给地区教育产生理念影响,又能提供可借鉴的、具有操作性的实践模式的“实验学校”,在市、省乃至全国范围内有影响力的品牌学校,既继承传统教育文化,又不断有理念创新和实践创新的“世纪名校”!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