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矿山路小学,学校位于风景秀丽的云龙湖北岸,现学校占地面积为6259m2,建筑面积为4500m2,绿化面积为1260m2。为推进教育现代化,走规模办学之路,学校先后投入200多万元对原校舍进行彻底改造,校园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校配有微机室、多媒体教室、自然实验室、图书室、阅览室、少先队室、档案室、教工活动室等,室内设备齐全,三机一幕进入了每个教室。学校还建起全区一流标准的篮球场,添置了各种体育设施。校园内外花圃及各种大小景点与文化设施融为一体,整个校园绿树成荫,花木锦簇,四季飘香,人文渲染。我校现有11个教学班,500多名学生,30名教职工。其中高级教师20人,学历合格率100%,其中本科学历3人,专科学历20人。 我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三个面向”,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以“规范、实验、特色、品位”为办学方向,以“乐学、善学、务实、创新”为校训,形成了“诚信、严谨、求是、拓新”的校风,“爱岗、求实、严谨、创新”的教风和“乐学、善思、实践、创新”的学风。 为进一步深化教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充分发挥教育科研在教学中的先导和基础作用,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近年来,矿山路小学本着“以教学促科研、以科研带教学”的宗旨,结合校情,努力加快本校的教育科研的步伐。为了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员工的科研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提升学校的科研水平,学校把科研工作列入了学校每年议事日程当中,建立了科学的科研管理办法和教学成果奖励办法,把科研成果作为教职员工工作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在科研活动中做出成绩的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学校领导努力带头,校长在繁忙工作之中认真撰写相关的教学论文。在学校领导的带动下,该校教师积极投身教学科研已蔚然成风。目前,学校共有省级2个,市级课题3个,无论是初登讲台的教育新人,还是已有多年教龄的中老年教师,都正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育课题的研究之中,积极撰写教育论文,将研究成果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大大地提高的教育实效。 放眼矿山路,绿意正浓。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奋斗同在。沐浴着课程改革的春风,以校本教研为载体,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矿山路小学的素质教育之路一定会更加宽广!
淮西中心小学座落在繁华的淮海路上,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办学历史。一代代淮西人励精图治,开拓进取,铸就了几十年的辉煌。学校拥有现代化计算机网络教室、数字化校园音响、多媒体教室、实验室以及心理健康咨询室等10余个专用教室,并配备符合省级标准的现代化教育装备。学校现有2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近900人,师资力量雄厚。学校本着“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办学宗旨,科研与教学齐头并进,教育教学成绩斐然。数学教学是学校的优势项目。仅2005年上半年,学校在省、市、区举行的各项数学和写作竞赛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在2005年江苏教育报刊和《小学生数学报》编辑部举办的第二届“我们爱数学”少年数学文化传播系列活动之三——《小学生数学报》优秀小读者评选活动中(笔试),我校3—6年级学生有38名学生分别获得特等奖及一、二、三等奖。其中,吴雨桐等9位同学荣获六年级组二等奖,杨雪晖等3位同学荣获六年级组三等奖;石家诚同学荣获五年级组一等奖,张熙同学荣获五年级组二等奖,张睿宽等5名同学荣获五年级组三等奖;史婉月等5名同学荣获四年级组特等奖,张彭淮等4名同学荣获四年级组一等奖,王卓然等4名同学荣获四年级组二等奖,李起宇等2名同学荣获四年级组三等奖;苏绒绒同学荣获三年级组一等奖,刘冠钰等2名同学荣获三年级组二等奖,卢昊晨荣获三年级组三等奖。该成绩名列全市各小学之首。 2005年,在第十届全国“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活动中,我校共有28人分别荣获一、二、三等奖。其中孙潜等3位同学荣获六年级组一等奖,王正旭等3名同学荣获五年级组一等奖;单政、王骏杰荣获六年级组二等奖,张劼明荣获五年级组二等奖,李东昊、吴欣倩荣获四年级组二等奖;孙洪祥等6人荣获六年级组三等奖,左依娜等6人荣获五年级组三等奖,王佳琦等3位同学荣获四年级组三等奖。2005年,在“希望书库杯”第四届中国青少年读写大赛江苏选拔赛区中,我校有71名学生分别荣获一、二、三等奖。其中,六(6)班崔珊同学荣获六年级组省级一等奖及“中国青少年读写50杰”称号(徐州市区少儿组仅此一人),六(2)班丁一夫同学荣获六年级组省级二等奖及“中国青少年读写500强”称号,王憬、胡敏两位同学荣获六年级组省级三等奖及“江苏省青少年读写500强”称号。 2005年,学校被评为“徐州市模范小学”。 2008年,学校被评为“江苏省实验小学”。 如今,取得了辉煌成就的淮西小学正朝着更高更远的目标大踏步地前进。
单集镇中心小学始建于1936年,占地13960余平方米。学校以“高质量,有特色,让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认可”为办学宗旨,以“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教师的进步,为了校园的和谐”为办学理念,坚持依法治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的目标,在比较艰苦的条件下,不断开拓进取,负重拼搏,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特色的办学之路。 学校现有17个教学班,学生740人,教职工53人,其中大专学历28人,本科学历21人,具备小学高级职称30人,县级以上骨干教师15人。他们近年来在县级以上论文获奖愈二百篇,先后有27人在县以上课堂教学竞赛中获奖,辅导学生在数学竞赛,读报,美术,音乐,舞蹈,科技创作等方面多次获国家、省、市、县的奖励并且获奖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单集镇中心小学以规范化的教学管理,卓有成效的教学质量,不断优化的校园环境,赢得了社会、家长和学生的广泛赞誉。取得教育教学的双丰收。教师爱岗敬业,具有较高的教学能力;学生文明守纪,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各年级各学科的优秀率、合格率逐年提高,教学质量名列全县前茅。05-06学年在县教研室组织的四、五年级调研考试中取得全县第一名,06-07年度又在县教研室组织的六年级毕业调研考试和综合知识竞赛中分别获得了全县第二名和第三名的好成绩。学校先后被授予“徐州市排球特色项目学校”、“徐州市体育卫生工作特殊贡献先进单位”、“铜山县青年文明号”、铜山县模范学校等称号......
少华街第三小学位于矿山路西三环高架向西雨润新城社区内,学校总占地42亩,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8轨制。校园布局合理,风景优美的自然景观渗透到校园的每个角落。根据规划,为突出学校办学特色,设计了乒乓球馆,其中4个比赛场地、8个训练场地。除了48个教室外,还建有科学教室、仪器室、实验室、微机室、影音室、阶梯教室、艺术展厅、学校礼堂、图书馆、食堂、标准操场等。 百年名校少华街小学历史悠久,底蕴丰厚,是一座高质量、有特色、国际交往型的精品名校。作为少华教育集团的一分子,少华三小将秉持“让每位师生得到充分、持续、健康发展”的办学理念,奉行“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特色强校、文化润校、名师铸校、学子恋校”的办学目标,致力于“做最懂孩子的教育,给孩子最幸福的课程”。“构筑最美校园,打造最优师资,提供最好课程,创造最实课堂。”少华街第三小学科学制定了“十个一学生培养目标”:一流好人格,一身好体魄,一生好习惯,一个好兴趣,一种好思维,一手好汉字,一副好口才,一篇好文章,一项好才艺,一门好外语。让鲜活且多姿多彩的志华教育课程体系、让百年流传的少华优良传统,扎根三小,努力使学校成为“学生乐学、教师幸福、家长满意、社会认可”的示范学校,让辖区的孩子享受优质教育,铸就徐州教育优质品牌。
睢城镇中心小学坐落在县城繁华区,下辖18所定点小学、16个教学点、44所幼儿园、1所职业技术学校,在职员工780人,其中省级试验小学一所,省级电化教育实验学校一所,市县级优秀学校10所。多年来,中心小学坚持以德治校,依法治教,全力深化素质教育,特别是近两年,学校以“十五”发展规划为蓝图,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紧抓机遇,自加压力,提出了“精品管理,特色培育”的口号,强化校园环境建设,完善新型管理体制,树立全新教育观,营造“精教研、善教学、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积极开展具有自己特色的创造性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全镇教育质量和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迈出了可喜四大步:一是全面完成布局调整和“三新一亮”工程。规范了教育资产管理,先后投资300余万元,完成全镇改危、改弱和附属设施的套配工作,添置160余万元资产,校园视听网络,现代化教学多媒体一应据全。全镇教育物流迈上了快车道。二是教师成长工程首战告捷。首批通过260人次成长工程评估教案近4000节次,形成各种考评材料450余份,全面完成评估任务,参评教师业务水平和授课能力都有显著提高,全县首次教师成长工程现场会在睢城镇中心小学召开,校长张成金作经验介绍。为配合成长工程,中心校开展了送课下乡活动,即城区骨干教师到农村学校上示范课。上学期,送课下乡40课次,受培训教师1000余人。中心校还先后选派40多位中青年骨干教师赴省市学习。为激励教师成长,中心校还实行城乡教师后发进位、末位调整竞争机制,加强了城乡教师交流,使“死水”变“活水”。三是新课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以省级实验小学为基地,加强课改的带动与辐射,以新课程培训为主线,强化新理念走进新课堂。通过培训、观摩、研究、交流,全镇课改工作成果显著,上级领导的评价是:扎实、有序、深入、创新。中心校先后承办了全县大型课改研究会、现场会、成果展示会,全镇有10多个课改科研新课题,在省市级立项,有10多篇课改论文在省市级刊物发表。四是常规管理上台阶。中心校以“精品管理、规范操作”为目标,加大学校常规管理力度,2003年至今,中心校先后下发了45个针对性文件,重在治弱、治差、治乱,要求各校严格执行不走样。加强随机检查,不搞统一视导,加强实情调研,不搞集体汇报,加强微观调度,不搞宏观评价。全镇学校常规管理井然有序,规范刷新,起到窗口镇、示范大校敢为人先的榜样作用。
丰县华山镇华星小学座落在史店村,南傍徐丰公路,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学楼二幢,学校现有教学班18个,在校学生775名,教职工47人,学校占地20亩,拥有面积为2981平方米,高标准四层教教师平均年龄不到32岁,一批高素质、年轻有为的教师正在我校茁壮成长,部分教师已经在市县教育教学中崭露头角,为我校的高目标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学校布局合理,环境优美。校园内花坛形式各异、繁华似锦、绿草如茵,是教书育人的良好场所。 我校系徐州市双拥工程之一,一期教学楼工程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十二集团军捐资30万元,徐州市人民政府投资20万元,徐州市教育局干部职工捐资十万元,以及地方政府投资共同兴建。1997年11月竣工并投入使用,为扩大规模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2003年十二集团军又捐资15万元进行二期教学楼建设。 作为军民共建学校,我们本着“军民同心、共育英才”的原则,以教学为中心,以拥军优属为特色,以“自主、和谐、文明、进取”的校风,“爱生、敬业、博学、创新”的教风和“乐学、善思、合作、自主”的学风提升办学质量,在各级领导的关怀、支持下经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华星小学不仅在全镇农村小学中独领风骚,而且也在全县教育战线形成良好影响,先后被评为江苏省硬笔书法学习基地,徐州市模范学校,市百佳校园、市安全文明校园、县文明校园、县优秀家长学校,多次被评为县先进单位。我校在十二集团军、镇党委、政府、中心校的大力支持下,先后投入160多万元,建有高标准教学楼二幢,教室门前硬化路面2180平方米,有200米环形跑道,100米直跑道,2个篮球场,体育联合器材1套,新建水冲式厕所1个,修建花坛景点30多个。学校根据教育现代化的需求,为每个教室配备了“二机一幕”设置了多功能教室、科学实验室、美术室、音乐室、劳技室、少先队室、图书室、阅览室、卫生室、体育器材室、舞蹈室等13个专用教室,仅图书室就配备了价值8万余元的图书,共计15600余册,人均20册,仪器室、音乐室、体育器材室配套齐全,能满足各科教学需要,有高标准微机室1口,微机21台,校长室、教导处等科室均配有笔记本电脑,初步实现了办公自动化。 学校鼓励学生开拓创新,利用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开展“小制作、小发明”活动,近年来,先后有18件作品获得县级奖励,2007年8月在第四届中小学生劳技创新大赛中,张娣同学的作品《四鸟戏珠》荣获苏北唯一的国家级铜牌。 2007年12月我校成为名副其实的市级优秀实验小学,在今后的办学中我们一定会齐心协力,持之以恒,把我校建设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我们一定会以市实小创建为新起点,迎接华星小学更为绚丽的明天,这朵军地文明之花将会更加璀璨!
八里中心小学创建于1990年9月,坐落于徐州市复兴北路,现由八里本部和闫窝分校组成。学校现有学生806人,22个班级,教师58人。专科及以上学历43人,占教师总人数的74%。学校曾培养江苏省特级教师一名,现有区骨干教师十八名。 学校以 “创品牌学校,办优质教育”的办学目标,以依法治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办学指导思想,以孩子的未来就是我们的希望为办学宗旨,形成了求实、进取、团结、创新的校风,严谨、扎实、灵活、求新的教风,以及勤学、苦练、好问、多思的学风。学校先后荣获了“市花园式单位”、徐州市“电教实验学校”、江苏省“绿色学校”、江苏省“模范学校”、江苏省“实验小学”等光荣称号。 学校本部占地24020平米,生均29.8;建筑面积达6144平米,生均7.6。为迎接现代化检查,今年学校新建教学楼一栋,建筑面积763平方,铺设了200米长的塑胶环形跑道,新建了学校大门,绿化校园500平方,投资数十万元新增了电脑、投影机、体育器材、图书、监控设备等专用器材。现在学校图书阅览室、实验室、计算机网络教室等专用教室一应俱全。 整个校园建筑风格为仿园林式建筑风格,红瓦飞檐,立柱长廊,可以说是处处是景,景随步移,目前已经行成了 “八里十景”:清风荷塘、移步小桥,林荫水杉、百态湖石、奇峰假山、迎春花丛、腊梅傲雪、紫藤花架、青松玉立、硕果杏坛。 我校共有建筑楼5栋,前4座教学楼,分别取名为:志道楼,据德楼,依仁楼,游艺楼,取自孔子: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之说(--《论语·述而》)。后综合楼,取名“文行忠信楼”,取自“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论语·述而》)。 学校以艺术教育为办学特色,坚持“以美育人,智中有美,美中有德”。在艺术教育的选材内容上,我校以徐州乡土文化为主要内容,尤其以徐州博大精深的汉画艺术为重点。在校本课程中我校1—6年级分别设立了如下课程:汉画彩瓶、金银粉汉画、粉印汉画、水墨汉画、胶皮版画、雕刻汉画等等。学校研究确立了《汉画艺术进课堂的研究》的主课题,并且还与国家级、省市级课题主动对接,先后参加了教育部重点课题——中国美术家协会艺术委员会 成就未来—蒲公英行动之中国民间和乡土文化资源与美术教育研究,并被命名为课题实验校,还参加了江苏省重点课题——乡土美术教学的研究,并承担了2个子课题,又参与攥稿了由徐州市教研室组织编写的徐州乡土美术教材,目前我校已拥有校本教材三本——茅村汉画、剪纸、创意汉画。此外我校还多次承办高规格教学展示活动,国家级展示课一节,省级展示课六节。学校先后4次参加省录像课录制工作,其上课资料被收录进称之为“省长工程课”的教材配套教辅资料中,面向全省美术教师发行。正是显著的艺术教育成果,我校被授予“全国艺术教育特色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八里中心小学创建于1990年9月,坐落于徐州市复兴北路,紧靠徐州三大家具市场。学校前身是原郊区教办将朱庄乡八里小学和殷庄中心小学合并为八里中心小学。学校现有学生715人,17个班级,教师43人。专科及以上学历36人,占教师总人数的83.7%。学校拥有江苏省特级教师一名,区青年名教师及区青年骨干教师各一名。 学校以 “创品牌学校,办优质教育”的办学目标,以依法治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办学指导思想,以孩子的未来就是我们的希望为办学宗旨,形成了求实、进取、团结、创新的校风,严谨、扎实、灵活、求新的教风,以及勤学、苦练、好问、多思的学风。学校先后荣获了“市花园式单位”、徐州市“电教实验学校”、江苏省“绿色学校”、江苏省“模范学校”、江苏省“实验小学”等光荣称号。学校占地1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700平方米、有4000平方米的操场,200米环形塑胶跑道,600平方米的球类活动场地。学校现有教室12口,各种专用教室达21口,又专门建造了一间高品位的美术展室。 整个校园建筑风格为仿园林式建筑风格,红瓦飞檐,立柱长廊,可以说是处处是景,景随步移,目前已经行成了 “八里十景”:清风荷塘、移步小桥,林荫水杉、百态湖石、奇峰假山、迎春花丛、腊梅傲雪、紫藤花架、青松玉立、硕果杏坛。 我校共有建筑楼5栋,前4座教学楼,分别取名为:志道楼,据德楼,依仁楼,游艺楼,取自孔子: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之说(《论语?述而》)。后综合楼,取名“文行忠信楼”,取自“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论语·述而》)。 学校以艺术教育为办学特色,坚持“以美育人,智中有美,美中有德”。在艺术教育的选材内容上,我校以徐州乡土文化为主要内容,尤其以徐州博大精深的汉画艺术为重点。在校本课程中我校1—6年级分别设立了如下课程:汉画彩瓶、金银粉汉画、粉印汉画、水墨汉画、胶皮版画、雕刻汉画等等。学校研究确立了《汉画艺术进课堂的研究》的主课题,并且还与国家级、省市级课题主动对接,先后参加了教育部重点课题——中国美术家协会艺术委员会 成就未来—蒲公英行动之中国民间和乡土文化资源与美术教育研究,并被命名为课题实验校,还参加了江苏省重点课题——乡土美术教学的研究,并承担了2个子课题,又参与攥稿了由徐州市教研室组织编写的徐州乡土美术教材,目前我校已拥有校本教材三本——茅村汉画、剪纸、创意汉画。 此外我校还多次承办高规格教学展示活动,国家级展示课一节,省级展示课六节。学校先后4次参加省录像课录制工作,其上课资料被收录进称之为“省长工程课”的教材配套教辅资料中,面向全省美术教师发行。正是显著的艺术教育成果,我校被授予“全国艺术教育特色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