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师一附小始建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历经风雨沧桑,几经易名,于1984年定名为徐州师范学校第一附属小学。她以清晰的创建思路、明确的培养目标、扎实的教学管理、独特的育人理念闻名于苏北,成为闪亮在云龙大地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这所历史悠久的名校又焕发出勃勃生机。新课改、新理念如同点点春雨滋润心田。在"打下宽厚的生长点,练就做人的基本功"这一大素质观的指引下,附小创造了令同行刮目相看的卓越与辉煌。 "素质教育的强音,人人都能try一下"是附小的办学特色,通过多年的辛勤耕耘,以"四项申请制"为内涵的"try一下"教育体系新鲜出炉。"申请小能手",给了孩子们一份品尝成功的喜悦;"申请放心考场",使孩子们体会到诚信的可贵;"申请免试",激活了孩子学习的自信心,给了孩子一次证明自我的机会;"申请跳级",圆了品学兼优,学有余力的孩子成长历程中一个珍贵的梦想。 附小素以铸就一支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而闻名遐迩。历任校长的精心培养,使得学校的"五人目标"、"五项师能"、"五种精神"在秉承附小光荣传统的基础上,渗透崭新的教育理念,传承文明,跨越辉煌。 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环境优美,人文气息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校园设计者们费尽心血,使原本面积不大的学校因其丰厚的内涵,精心的设计而精华内敛,移步换景。 "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东墙郁郁葱葱的立体绿化带显露出蓬勃的生命力,依墙而设的艺术花廊在古色古香的文化墙的映衬下更显小巧玲珑、匠心独具。走进细看,雪白的墙壁上还印着五彩斑斓的"try一下"小手印,寓示着附小孩子未来的腾飞。西墙的大型儿童壁画童趣盎然,色彩华美,想象瑰丽,这全部出于附小"小画家"的丹青妙笔。南楼的标本墙,北楼的格言走廊……普通的墙壁因为童心的闪耀、设计的精当而灵性飞扬,无声地吐露着"春风化雨育幼苗"的心曲……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如今的徐师一附小,正张开热情的双臂,扬起理想的风帆,朝着更加辉煌、更加灿烂的明天迈进!
徐州市西苑二小是一所朝气蓬勃的学校,学校以“学校有特色,教学有亮点,教师有风格,学生有特点”勇创一流,结合特色学校创建工作积极开展第十九届科普宣传周活动。 (1)建立科普宣传周领导小组,专门由一名领导分管科普教育,投入必要的经费资助科普教育的正常运转,保证科普教育计划的实施; (2)聘请专家为学校科普教育顾问和辅导员,聘请爱好科普工作、创新意识强、心灵手巧、有一技之长的教师为科普辅导员; (3)科普教育活动室定时开展活动,规定周二下午第二节课为学校科普兴趣小组活动时间,并固定好活动地点,努力使科普教育活动化、课程化、多样化,让孩子们在喜闻乐见的活动(奇特新、普及性)中展示自己、欣赏他人、突现特长、健康发展。通过活动激发学生自主活动的兴趣,培养他们健康快乐的性格,积极向上的心态,锻炼和发展他们的各种能力, (4)学校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为科普兴趣小组做科普讲座;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开放性的科普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能使学生主动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能力。突出探求过程,给学生以丰富的感性材料,形成正确表象,转化为理性知识;重视问题讨论,让学生在热烈的气氛中交流自己的观点;强化活动体验,让学生动手动脑,“真刀真枪”地认识事物,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内趋力。
徐州市求是小学,始建于1956年,半世纪风雨沧桑,五十年深厚积淀,一路风雨,几经嬗变,几代人呕心沥血,薪火相传,逐步形成了“全面发展,学有所长”的办学风格,连续获得“江苏省实验小学”、“江苏省模范学校”、“徐州市优秀小学”、“徐州市模范学校”、“徐州市科技特色学校”、“徐州市日常行为规范示范学校”、“徐州市现代化教育窗口学校”、“徐州市三星级省实验小学”等系列殊荣。学校现有小学一到六年级共42个教学班,1900余名学生,教职工105人,研究生1人,本科学历47人,大专学历36人,81%具有小学高级教师职称,国家级优秀教师、师德模范标兵2名,省特级教师、省优秀班主任以及徐州市名教师、学科带头人、青年名师、优秀班主任40余名。学校布局合理,宽敞大气,占地面积22383㎡,建筑面积10058㎡,绿化面积4120㎡,建有200米环形塑胶跑道,塑胶操场总面积2300㎡,内有篮球、羽毛球、排球场等。经过多年精心打造,各种教育教学设施种类齐全、功能先进。学校接入光纤专线,开通校园网,可随时随地联通国际互联网,交互式多媒体电视教学系统、广播系统、监控系统遍布全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电化教学系统总控制室、演播厅、编辑控制室居于核心,同时配有多媒体教室21个,微机室4个、电教室2个、多功能报告厅2个,另有科学实验室(含准备室)4个、美术室(含准备室)4个、音乐室(含准备室)5个,并设舞蹈房、卫生室、心理咨询室、仪器室、劳技室等41个专用室。为了强化科技特色,购置天文望远镜,兴建天文台。目前,学校有电脑近400台,教师人手一部笔记本。学校图书馆藏学生图书41825册、电子图书1.2万余册,订阅各种报刊杂志近105种,实行计算机管理,设有学生阅览室、教师阅览室等,已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这些专用教室和教学设施充分、合理的利用,不仅满足了日常教学需要,而且发挥了强大的育人功能,为全面服务全体学生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持。徐州市求是小学在夯实语文、数学、英语基础学科教学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科技、艺体、环保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能力,坚定不移地走“科研兴校”之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学校教科研工作起步早,成果多,效果好,收益大,连续实施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EPD环境人口可持续发展”、法国科学院诺贝尔奖获得者乔治·夏帕克先生的倡导开展“做中学”、中国教育学会“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有效整合”、煤炭部基础教育司“小学生语感培养及训练”、教育部及中央教科所“德育读本”、江苏省教育厅“研究性学习课堂教学模式探究”、“小学生学习差异性研究”以及“绘本教材”等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极大地锻炼和提高了我校师生的综合素质,部分项目已结题推广,深受各级领导和同行的好评。求是小学多年来高度重视环保教育,十余年前即依托“全球五百佳”徐州小记者团这一“绿色摇篮”成立记者站。多年来,各级各类各种形式大环保宣传教育活动,“环保小天使”们都积极参加,无一缺席,无论市内郊区、奎河两岸,还是黄淮大地、江南水乡,远至国外港台、西北大漠,险于华山绝顶、雪域高原,都留下来小记者深深的足迹,环保教育声名远播,成果显著,被评为“徐州市绿色学校”、“江苏省绿色学校”。徐州市求是小学2008年正式易名,全校上下秉持励精图治、不断创新的精神,继续积极探索,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仅教学质量持续走高,而且在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第19届徐州市运动会等各项活动中连续获得了很高的荣誉和成绩,继续谱写了一曲胜利之歌。求是小学领导班子开拓创新、教职员工无私奉献、全体同学刻苦努力,正励精图治,实施创造教育特色办学方案,以为学生生命奠基为最终目标,以发明创造为切入点和突破口,以健康教育为依托,以创造教育为主线,以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学科教学为主阵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领,以管理层的创造性理念突破为导向,以创造性的评价体系为落脚点,全盘计划,全力启动,全员参与,全面实施,全天进行,全体展示,全息记录,全程评价,注重开发师生的创造能力,实施学校素质教育五年发展规划,承续“教育现代化”东风,为实现名校战略锐意进取,奋发向上。
沛县实验小学,位于江苏省徐州市沛县正阳北路2号。 学校环境优美,设施完善,拥有教学楼,办公楼,电教楼,综合楼,学校所有教室均装有柜式空调,闭路电视.为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使学生掌握现代科技手段,增强学校教学效果,学校设立了图书馆,阅览室,微机室,多媒体教室,千兆校园网;同时学校还建有食堂,冷暖空调学生公寓,为学生的生活白日提供了优越条件。 创建于1956年,是江苏省首批认定的实验小学。学校占地19518平方米,50个教学 班,166名教职工,3000余名学生。抓实教师全员培训学校采用专家讲座、读书报告会、教师互助、同课异教、观看光盘、个人自修等方式,举办教学基本功 比赛、经验交流会、读书节、演讲比赛、论文写作大赛等多种活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学校现有江苏省特级教师2人,中学高级教师7人,市县名教师、学科带 头人、青年优秀骨干教师19人。抓好教师集体备课。为了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切实减轻教师“抄写教案”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江苏省沛县实验小 学<正>沛县实验小学创建于1956年,是江苏省首批认定的实验小学。学校占地19518平方米,50个教学班,166名教职工,3000余 名学生。
徐州市青年路小学是所具有百年文化积淀的国家名校,原为杨维周先生1915年创办的国民敬仪女学校,后数易其名,抗日战争后命名为徐州市青年路小学,一直沿用至今。百年来,学校以丰厚的文化底蕴、先进的办学理念、一流的育人环境、优秀的教师队伍和出色的教学质量,跻身中国名校之列,被教育部录入《中国名校600家》。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科研实验基地、中国创造协会实践基地、省电化教育示范学校、省科技教育特色学校、省群体活动先进集体、省计算机多媒体实验基地、省优秀家长学校、省德育先进学校、少先队全国红旗大队,并连续三次被评为省模范小学、连续五次被评为省文明单位。历经多年发展,学校现拥有新老城区5个教学部,共占地83亩,63个教学班,3018名学生。生均占地面积达到21.46平方米,生均校舍面积13.07平方米,人均活动面积7.82平方米。全校教职工共有162人。其中专任教师155人,生师比为18.6:1。教师学科结构满足教育教学需求,专任教师均具教师任职资格,其中中级及以上职称比例为81.3%,高一级学历教师比例为80%。作为国家级名校,青小名师荟萃,新秀辈出,现有特级教师3人,中学高级教师7人,另有省市区级骨干教师52人,拥有全市一流的师资队伍。电化教育是学校的品牌特色,学校被同行称为江苏电教的摇篮。全校共有多功能报告厅2个、计算机网络教室6个,普通多媒体教室63个,均配有班班通、高清平板电视。互联网接入总带宽为216M,数字多媒体资源约2000G,多媒体教室占班级总数比例1:1。全校共配备学生用电脑357台,生机比达到8.45:1;各科室配有计算机155台,师机比为1:1,超过江苏省学校学信息技术装备一类标准。近几年,学校以全国信息技术课题为平台,充分借助信息技术和网络化的力量,多次举办大型教育科研交流活动,带动了苏鲁豫皖接壤地区学校的发展,有力推动了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受到中央电教馆和省市电教馆领导和专家的一致好评,学校电教课题获国家“十一五”优秀课题成果奖。学校按照《江苏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二类)》,设置有4个科学实验室,2个仪器室,1个仪器准备室,2个科学园,1个小气象站。仪器室、实验室由专人负责管理,确保实验开出率100%。图书室总藏书量为68342本,拥有2间图书室、2间阅览室,人均22本图书。此外,学校还拥有专用美术教室2间;专用舞蹈房2间;专用音乐教室2间、1间乐器训练室,音乐教室均配有钢琴、电子琴、音响设备、乐器等;体育器材2间,全部按标准配置器材,规范摆放。我们坚持按照“预防为主,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认真落实“创安”的各项措施,学校建有“校园警务室”,配备有专职的保卫人员4人;配备年龄较轻、身体素质好、经过专门培训的专职保安11人,并配备必要的防护、通讯器材。各校区共设置视频监控77个,被动红外探头41个,周界报警24对,应急照明89处,疏散指示标志24个,安全出口标志76个,禁火标志6个,灭火器153个,消防栓75处,CK报警设备6套,人防物防技防消防合计投入20余万元。在教育教学质量与管理上,我校全面落实《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各项管理制度完善,管理规范,岗位责任明确,工作落实到位。学校有良好的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学生免试就近入学,均衡编班,没有分重点班、快慢班、特长班、实验班等违法违规行为。学生学业合格率达100%,每年的毕业生合格率为100%。学校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开足开齐各类课程,严格落实1小时“阳光体育”活动。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设置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特色鲜明,各类专题教育活动丰富多彩。近年来,学校大力开发兴趣课程资源,每个班选择一门兴趣课程作为自己的班级特色。这些活动的开展,使青小校园文化富有鲜明的特色,学生社团活动丰富多样,学生得到了多方面能力的发展,校体育艺术“2+1”专项教育活动富有特色。自2006年以来,我校开展了阅读考级活动,学校向学生提供必读书目和推荐书目,供学生广泛阅读。自2008年开展数学考级活动,每一学年确定一个考级内容,学生经过一年的专题练习,以数学考级的形式来进行能力测试,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爱。学校秉承传统文化精髓,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利用《弟子规》等经典读物,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学校的艺术教育源远流长,“青青书画苑”为众多的小艺术爱好者们提供了一个宽松愉悦、陶冶情操的空间。“青小交响乐团”成员近百人,阵容宏大,演奏严谨,已成功举办数次新年音乐会,并多次在国际、国内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得大奖,出访多个国家。此外学校多次承担涉外接待任务,不断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推进学校国际化发展。近几年接待了美国、英国、乌克兰、澳大利亚人、日本、韩国等教育代表团。日前又与美国华盛顿小学建立了长期友好关系。今天的青年路小学正以更新的理念、更阔的视野、更高的标准、更强的力度,丰厚的学校底蕴、展现学校生机、释放学校活力,让百年名校再创辉煌!
创办人简介: 韩志正 ( 字元方 ) ,铜山县人,自幼聪颖,读书过目不忘。光绪十三年 (1887 年 ) 中秀才。二十九岁 (1903 年 ) 中举人。光绪三十二年 (1906 年 ) ,为寻求救国之路,携长女 韩 中英 游学日本,入宏文学院学习师范教育,后又入东洋大学学习法政。同年在东京见到了 孙中山 先生,加入中国同盟会,并聆听了 孙中 山 的长篇演讲。翌年冬 韩志正 从日本留学回国后,任徐州师范学堂督学兼教员。光绪三十三年 (1907 年 ) , 韩志正 和其长女 韩中英 创办了徐州第一所女子学校——坤城女学堂(今少华街小学),由其长女 韩中英 任堂长。这是淮海地区有史以来首次出现的女子学校,是一次具有实质意义的妇女解放运动,开启了淮海地区现代教育的先河。他还被推举为铜山第一任民政长 ( 即县长 ) 。上任后,他积极发展铜山教育事业,铜山县劝学所改称铜山县教育局后,他出任第一任局长。韩志正 于 1934 年 3 月 19 日辞世,生前著有诗集 20 余本,仅有《北京女伶百咏》、《韩元方先生六十感归诗》存世。校名的变更:1907 年 坤城女学堂成立(地址:金家巷;韩中英任堂长)。1917 年 学 校改名为铜山县第二女子高等学校。1928 年学校改名为徐州市立少华街小学校。1960 年改名为徐州市少华街小学校。1966 年改名为徐州市淮海第二小学校。1973 年改名为徐州市向阳街第一小学校。1983 年 7 月至今恢复原校名为徐州市少华街小学校。在这片热土上 , 一代又一代少华人辛勤耕耘 , 创下了丰硕的教育教学业绩 , 积淀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 铸就了学校今天的辉煌。☆ 环境优雅,育人无痕走进少华街小学,整个校园彰显着 高雅的艺术品位、浓郁的人文气息。校园中,乒乓文化长廊的布置,花坛的点缀,名言警句、艺术作品的悬挂等,为广大师生知识的内化和高素质的养成发挥了导向功能,提供了优良条件。同时,学校还加大资金投入,构建 数字化校园, 在充满童趣的教室里有 51 寸大屏幕背投彩电、视频展示台等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施,实现了课堂教学网络化、多媒体化、信息化的“班班通”工程。整洁的校园里还有多媒体教室、微机室、舞蹈房、语音室、乒乓训练馆等二十个专用教室。学校中优雅的育人环境,完善的教育设施,为学子的腾飞插上了理想的翅膀。☆ 百年名校,英才辈出作为一所百年名校,少华街小学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国际知名的 民族语文学家、享受国家特殊贡献津贴的专家 72 岁的耿世民教授、闻名于海内外的行草书法家 70 岁的 马世晓先生、著名表演艺术家李保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特级教师黄书文校长、乒乓世界冠军孙晋、张勇、周小兵、全国乒乓锦标赛冠军许昕、著名乒乓教练靳鲁芳、美籍华人张海燕教授……很多从少华街走出的学生都在日后的学习和发展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耿世民) (李保田)☆ 创新机制,打造名师“名校育名师,名师兴名校”。 少华街小学 以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核心, 通过 “ 名师带徒机制 ” 、“教师基本功大赛”、 “ 说课、上课比赛 ” 、“ 教学沙龙”、“课后反思交流” 等多种形式,苦练教师内功,并发挥名优教师引领、辐射作用,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近三年来,教师获国家级奖励 95 人次,省级奖励 155 人次,市级奖励 235 人次。先后有 36 名教师获得全国、省、市、区评优课 一等奖 。 35 名教师获得市、区名教师、学科优秀教师、青年骨干教师荣誉称号 。教师撰写的 300 余篇 教育教学论文在国家、省、市级报刊杂志上发表。学校培养了一批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优秀教师。 学校也正因为这支优秀的教师团队而备受社会青睐与肯定。☆ 立足课改,硕果累累少华街小学早在 1984 年就被江苏省教育厅确定为徐州市第一批省大改试点小学。学校以“七位一体”体育改革为龙头,提出“拨亮体育改革一盏灯,照亮全面发展一片红”等口号,探索教育改革新思路。国家教委、体委及省市领导伍绍祖、杨秀峰、何振梁、杨泳沂等先后来学校视察并题词,盛赞少华街小学的成功经验。面对新一轮课程改革,学校坚持 “ 以人为 本,和谐发展 ” 的办学理念,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多年来,学校以“乒乓文化”为抓手,带动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学校分别承担过国家、省、市级课题研究三十余项,省级重点课题《常态编班下分类教学》的科研成果向全省推广,国家级课题《小学德育活动课实效性研究》获中央教科所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为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校注重开展丰富多彩的兴趣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了学生多元化的发展。近三年来,学生参与作文、英语、奥数、书画、乐器、科技等各级大赛先后有 2000 余人次获奖。 2003 年徐州一中及三中中考成绩第一名均为少华街小学毕业生! 2004 — 2005 年徐州市区中考状元张弛、刘恒, 2007 年一中中考成绩第一名李先立同学也是少华街小学毕业生。学校多次获泉山区教学突出贡献奖,在历次教学质量调研性测试中名列全市前茅,综合考评名列全区榜首。☆ 乒乓特色,冠军摇篮少华街小学 一直以乒乓运动为特色促进学校的全面发展。被誉为 “ 世界冠军的摇篮 ” 。近三十年,学校 先后为国家队和省队输送了靳鲁芳、孙晋、张勇、许昕等优秀运动员近百人。 学校连续五年获全国乒乓球重点单位少年组男子单打冠军,男子团体第一名的优异成绩,六次被评为“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先进集体”,十二次被授予“全国乒乓球重点单位”、“全国体育群体工作先进集体”和“江苏省群体活动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 学校的乒乓特色操代表江苏省在天安门前风采展示 , 受到各界好评 !少华人把“团结”、“拼搏”、“奋勇”、“争先”的乒乓精神内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创造出个性化的教学典范,并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张扬个性,发挥创造力,使学校成为孩子们成长的乐园,走向完美人生的基地。我们把乒乓精神渗透到学校各方面的工作中,使之真正成为少华街的品牌,成为少华街人人具备的优良品质。 学校形成了 独具特色的 乒乓文化,促进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国际交流,促进发展少华街小学还是“外事接待单位”,先后接待哥伦比亚、日本、美国、法国、韩国等友好代表团 80 余次,与日本半田市宫池小学、澳大利亚大丹德农市西部小学、奥地利雷欧本市中心小学缔结为友谊校,定期进行教育教学、乒乓文化、兴趣活动等方面的交流,输送教师去国外培训,通过国际交往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促进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传承历史,再铸辉煌少华街小学沉淀着厚重的历史,承接了崭新的未来,传承了文明的精髓,洋溢着青春的气息。百年来,学校 曾先后获得“全国乒乓球重点单位、全国青少年群体先进学校、全国校园文化先进学校、中国艺术特色学校、全国科研先进单位、江苏省精神文明先进单位、江苏省三星级实验小学、江苏省模范小学、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江苏省科研先进单位、中国 EPD 教育项目实验学校”等上百项殊荣 。少华街小学 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全力打造教育品牌, 成为莘莘学子成才的理想殿堂。 我们坚信:这所百年名校将成为“科研的基地,示范的窗口,人才的摇篮,成长的乐园”!
徐州市星源小学[座落在徐州市东部白云山麓,津浦铁路东侧,占地21726平方米。学校始建于1927年,现拥有30个教学班、1200多名学生,有教职工79名,其中中学高级教师1人,小学高级教师67名;省级骨干教师1名;市、区级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19名,教师学历全部达标。近年来,学校确立了“以人为本,张扬个性,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办学理念,制定了“办学条件现代化、办学质量最优化、办学特色突出化”为目标的整体蓝图,各项工作均取得了优异成绩。2006年底顺利通过了省三星级实验小学的验收,成为市区东部唯一的小学优质教育资源。目前,学校重视加强内部管理,办学效益不断提升。打造环境:让校园幽雅育人学校校园布局合理,教学、运动区泾渭分明,教学区拥有两座教学楼和一座乒乓馆,有两个大型乒乓球训练房,活动区有200米环型塑胶跑道和两个篮球场;学校按要求配备了图书、仪器及现代化教学设备,并充分利用校园网为教学服务;每间教室均配备了升降式桌椅,并接通了互联网,安装了计算机、空调、电视等设施,为学生学习、活动提供了有力保障。打造名师:为教师发展导航学校造就名师,名师推动名校。为打造名校,历练名师,学校首先努力构建学习型群体。鼓励教师与书本对话,与名家交流,树立学习意识,提倡奉献精神。学校还通过积极承办市、区各种教学交流活动,使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不断得以提升。目前,一支德艺双馨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已初步形成:70余人次在国家、省、市级教育教学论文比赛或评优课中获奖,百余人次获国家、省、市、区级荣誉称号。创新实践:让学生健康成长作为江苏省三星级实验小学,星源小学高度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和养成教育。学校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举办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生搭建养育智慧,感受愉悦的成长平台!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