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九年的历程的邳州聋校,现有13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40余人。学校教职工46人。专职教师26人,其中特师毕业生7人,有10人获得大专学历,教师学历合格率达100%。校园建设已是屋舍俨然,花木繁茂,悬挂在大门上金烂烂的“百佳校园”奖牌与之相交依衬。宽阔的敞亮的校史展室里,密排历年的奖旗奖匾。聋校的辉煌,源于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聋校的公华章,谱就于辛勤耕耘、无私奉献的园丁.一、艰苦创业 邳州聋校始建于1991年。占地(实为借地)仅为9.7亩。为尽快让邳州市的聋哑儿童不再东进海,西靠山,能在本地入学,市政府要求当年开工,当年招生,工期仅为半年。然而这是一片特殊的园地,不仅要有教室、黑板、讲台,还要有、供全校学生就餐、就寝、辞去场所。一应俱全,何其所难。市政府和教育局克服重重困难,一次划拨25万元,这与120万元的实需经费相比,只能是杯水车薪。面对如此困难,一人创建几所小学的原教育局副局长李德昂又一次毅然挑起了创办邳州聋校的重任。为筹集资金,他亲身带领筹建组同志多方呼号,四处奔走争取社会各界支持。在全国第一个“助残日”他动员全局人员为聋校幕捐,带领家人带头 捐款560元。稍稍有了下锅的米,他便迅速开始基建。看上去稳健刚毅的他,干起事业是那样雷厉风行,细致入微。为了保证工期和工程质量,他常起早贪黑,每天早、晚总得亲临工地。年终放假,他仍记挂着工地。在大雪飘飘的年三十晚上,他 还是来到工地检查几天前浇铸的圈粱。围着这近十亩地查看了一周后,才又孑然一身,披着雪花离开这里。就这样,34间平房如期交工了。金秋九月,首届四十余名聋哑儿童走进了崭新的教室、宿舍。这一天,他没有离开学校半步,为了照顾聋哑孩子,中午饭也没顾得吃上一口。直到傍晚九点多钟,看完每一间宿舍,才拖疲惫的身体离开学校。半年的风雨拼搏,积劳成病,终使他再也不能回来看看他心血和汗水创建的特教学校了。 创业的坎坷,并未阻止事业发展;以生命作代价,换取了特教的春天。从此, 这片无声世界里有了咿呀的学语声,有了灵动的身影和灿烂的笑容。 二:巨大发展 93年5月,原运师附小教务主任吴增俊同志接受组织安排任聋哑学校校长。在她的带领下,聋哑学校发生了令人瞩目的巨大变化。 根据事业发展需要,94年初,在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学校新征土地18.4亩。学校先后筹集资金150多万元,一年内建成高标准的教学楼和学生宿舍楼。并添置了课桌、餐桌、图书、教学仪器和音、体、美器材,顺利完成了扩建和搬迁。为使教职工安居乐业,96年底,学校又集资建了有24户的教职了宿舍楼,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基本解决全校职工的住房难题。97年,学校投资数万元。建造了一个有200米环形跑道的操场。至98年底,学校累计建设各类基础设施近5000平方米,总投达300余万元。目前,学校布局合理,设施完善。98 年被评为徐州市“百佳校园”。 多年来,学校一直把教职工的政治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的提高放在首位。严格党支部的“三会一课”制度,注重青年积极分子的培养,有8人相继加入党组织, 充实了组织队伍,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校支部于94、95。96年连续荣获“先进党支部”称号,有3人被评为“优秀党员”。这是一方特殊的园地。中心工作虽同普校无异,但这里的教师将永远不会有桃李满天下的菜耀。甚至受到多方的冷漠, 心理承受着创伤。为此,学校经常组织学习《残疾人教育条例》,开展“甘于清贫, 乐于奉献”“珍视生命意义”等师德教育活动,激发了大批教职工积极进取、献身特教的工作热情。“尊师爱生”在这方净土上蔚然威风。校长吴增俊、教师朱丽君分别在97、92年选入邳州市师德报告团”。
“东方欲晓,莫道人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在风光旖旎的云龙湖北侧,座落着一所古老而年轻的学校——徐州市段庄第一小学。寒暑易节,岁月更替,段庄一小已走过了六十多个春秋。 六十多个春秋,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间,而对段庄一小来说却是一个漫长的奋斗历程,一段刻骨铭心的经历。它从小路崎岖的段庄村里,迁到了风光旖旎,交通便利的云龙湖北侧;从几蓬衰草、砖墙泥瓦的教室变成了宽敞明亮的教学楼;从粉笔和黑板的教学课堂进入了多媒体教学;更令人欣慰的是京剧艺术教育享誉全国,传到大洋彼岸的美利坚合众国…… 这座历史悠久、饶有名气的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实施素质教育,培养21世纪国际性创新人才”为办学宗旨,以办一流特色学校,育优秀特长学生为办学目标,大力实施科研兴教、人才兴校战略,初步构建起“德育为首,教学为主,优化管理,和谐育人”的教育模式。走出了一条以人为本,以德为纲,依法治校,科研领先,彰显特色,争创一流的办学路子。早在一九九五年,我校获得了徐州市教育局授予的首批“市区优秀小学”的光荣称号。近几年来,又被评为市实验小学、市模范小学、市合格教科室、市绿色学校、徐州市交通文明先进单位、省级优秀教师群体、全国京剧艺术教育特色学校等。 段庄一小现有12个教学班, 500余名学生,32名教师。小学高级教师22人,小学一级教师10人。学历达标率100%。大专以上学历占75 %。全体教师均获普通话、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和班主任培训合格证。 为了营造一个和谐、优雅、美丽的校园,学校新建了一流的多媒体电教室,一流的实验室、仪器室,并且利用淘汰的电脑显示器建起了现代化的电子阅览室等。为扎实推进课改工作,开发校本课程,发展学校京剧特色,我校还建立了徐州市第一家京剧室。目前,我校班班有三机一幕,室内外音响一应俱全。校园色彩基调淡雅和谐,建筑风格古典独特,大门、旗杆气势恢宏,操场、车棚整洁开阔,厕所、草坪经济美观。园艺和京剧脸谱点缀其间,使学校成了教师的乐园,学生的天堂。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