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久远 宁都中学始创于1913年,是废科举,办新学后在梅江书院旧址上兴办起来的宁都县第一所中学堂,时称省立第九中学。1980年成为省首批重点中学之一,1996年获江西省优秀重点中学称号,1998年剥离初中,发展居为拥有4067名学生的高级中学。 设施完善 学校占地面积140亩,校舍建筑面积23375平方米。科教大楼、实验楼、图书馆各一幢。科教大楼内设网络中心控制室1个、演播室1个、多媒体课件制作中心1个、多媒体教室2个,微机室4个、语音室2个;实验装备完全达到省颁一类完中标准;图书馆藏书近10万册,师生阅览室座位完全可以满足需要。学校还拥有闭路电视系统、卫星接收系统、调频发射接收系统,连接200多台电脑的校园网已经开通,400米跑道的田径运动场初具规模。学校还将在新征40亩土地上,兴建单身教师公寓、学生公寓、食堂、室内运动场,实现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的分离。学校先后被授予“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省信息技术装备先进学校”称号。 师资雄厚 在编在岗教职工199人,其中全国优秀教师1人,高级教师45人,一级教师72人,130人达到本科学历,参加全国骨干教师培训2人,省骨干教师培训4人,市中学学科带头人9人,市骨干教师16人。 环境优美 学校投入巨资进行绿化、美化、净化,建成了三个各具特色档次较高的中心花园,宁中成了一所绿树成荫、亭台叠翠、繁花似锦、洁净雅致的花园式学校。学校先后被授予“省园林化单位”、“省卫生庭院”、“省绿色学校”称号。 成绩斐然 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宁中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了8415名合格新生,1978-1980年连续三年高考获得好成绩,获得原处长白栋材亲笔签署的嘉奖令。1992——2001年连续10年高考升学人数列全市第一。1997-1999年连续三年高考应届文理上线人数及繁荣昌盛学率均名列全市各重点中学前茅,获市教委颁发的“高中教学质量综合评价奖”。“高中教学质量优秀奖”。最近3年,1人夺得市理科状元,6人考入清华北大。2000-2001年,连续两年荣获“市重点中学教育教学评估先进学校”称号。化学5次获全省奥赛团体总分前三名,各级各类竞赛40多人次获国家级奖,100多人次获省级奖。学校被授予“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称号,连续两届被授予“市文明单位”称号。 明天会更好 新的世纪,宁都中学以重创新、促发展、强管理、上质量、兴名校为工作思路,把宁中建设成为设施先进、环境优美、管理上乘、质量一流的省示范性高中,力争早日进入全省三十强,进而跻身全国千强校行列。
黉舍简介寻乌县博豪中学建于1999年7月,系经赣州市教诲局批准的一所整日制民办初中。黉舍占地60余亩,总修建面积16000平方米,校园依山傍水,环境清幽,是莘莘学子学习、糊口的抱负的地方。 办学理念多年来,博豪中学秉承“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保存、学会贡献”的办学理念,实施“封闭式半军事化办理、开放式当代化讲授”的办理形式。创名牌、出特性,走质量办学之路,开端构成了“人文性、标准化、高质量”的教诲特性。师资力量师资力量薄弱。现有教职工128人,西席步队阵容强大,学历高,布局优,敬业精力强。在讲授教研中,多量西席撰写了大量论文,并在天下各级各种刊物上颁发。讲授设施讲授、糊口设施完美。黉舍建有主讲授楼、综合楼、门生食堂、公寓楼、300米田径场,并投资30多万元为课堂装备了电扇、调频播送、闭路电视。多媒体课堂、微机室、校园网办公允台等信息教诲齐备。全封闭标准化门生公寓宽广温馨,室内均有:标准床铺、电扇、卫生间。“一卡通”智能食堂,炊事种类丰富,质优价廉。办学服从讲授质量优良。黉舍现有在校生1819人,每一年为重点中学运送优良门生200余人。近几年来,获天下及赣州市数、理、化、英语听力比赛1、二等奖的门生达60余人次。八年来,黉舍校风、教风、学风一流,教诲讲授质量呈门路式上升,黉舍升学率持续四年居全县第一,2005中考更是获得了汗青性冲破:县前十名5人,600分以上人数94人(全县281人),上线率为65%。办学理念办学理念超前,黉舍在确保学习质量高的根本上,重视特性,因材施教。黉舍开设音乐、美术、体育等特性讲授班、操纵微机室创办了信息技术兴趣小组,建立了橘香文学社,使各种门生都学有所长,使门生真正成为“会做人、会求知、会保存、会贡献”的新型门生。所获名誉办学成绩明显。八年来,黉舍前后被授予“德育树模校”、“讲授质量评价先进单位”、师德师风教诲活动“先进个人”等名誉称呼。瞻望将来瞻望将来,博豪中学将持续发扬“连合分歧、艰苦创业、务业创新”的精力,加强根本设施扶植,优化办学前提,为完成新型的当代化名校而妥协。
九江市第十一中学 走进品牌初中 领略名校风采——九江市十一中简介 “烟水亭台两湖秀,匡庐奇峰云雾新。” 九江市十一中座落在美丽的南门湖畔,现有34个教学班,是一所充满活力和朝气的初中品牌学校。近五年来,十一中在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明确了“依法治校、诚信立校、教研兴校、创新强校”的办学理念和“办优质初中教育,创特色品牌学校,建平安和谐校园”的办学目标,大力推进素质教育,让优秀生出色发展、中等生超常发展、学困生自信发展、特长生有效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优异的办学成绩、良好的办学声誉、浓厚的文化氛围、和谐的校园环境,使十一中赢得了广泛的社会公认力,成为浔城市民子女争相就读的初中名校。十一中是九江市最早建立计算机教室,最早利用网络、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的学校。学校硬件设施及装备先进。师资力量雄厚,有教职工130人,其中高级教师55人,中级教师46人,教师学历合格率达100%。学校现有省级学科带头人1人,省级骨干教师6人,市级教学明星2人,学科带头人3人,骨干教师13人。历年来十一中为省市重点高中输送了一大批高素质的毕业生。近五年间,十一中人在“团结进取,务实创新,艰苦奋斗,争创一流” 的精神鼓舞下,连年实现了教学质量稳中有升的目标,中考的优秀率、重点率、升学率三项指标名列市直中学前列。连年荣获“市直中学初中教学质量优胜单位”光荣称号。2008年,十一中先后荣获了“江西省中小学和谐校园”、“江西省安全文明校园”及“江西省师德建设先进集体”三大殊荣;同时获得了九江市直学校“目标管理优胜单位”、九江市“教育国际交流工作先进单位”、九江市“支教工作先进单位”、九江市“中小学校园管理三星学校”等称号。“让学习成为一种力量,让交流成为一种渠道,让研究成为一种超越。”已成为十一中人从教的共识。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2007年十一中与澳大利亚波波郡NEERIN学校结为“友好学校 ”;2008年,新加坡中华中学表示新加波教育奖学金项目将落户在十一中。2009年3月31日,澳大利亚波波郡师生代表团一行26人来十一中参观访问、交流合作。为十一中办校水平推进国际化奠定了基础,为九江教育走向国际化作出了贡献。以育人为本,以敬业为乐,以成才为志,是十一中人不懈的追求。十一中人用智慧和真诚实现了特色品牌初中的有效发展,创造了新的辉煌。
江西省鹰潭市第一中学创建于1956年9月,当时名为“江西省立鹰潭中学”,1993年更为现名。是首批省级重点中学,1995年被评为全省25所“优秀重点中学”之一。现有高中三个年级共44个教学班,学生3000余名,教职工178名。校园位于市中心,占地100亩,校舍60000平方米。校内浓荫夹道,绿草如茵,布局合理,环境优雅,绿化面积达45%,被评为“江西省园林化单位”。 鹰潭一中教学和生活设施完备。办公楼、教学楼、图书馆、实验室、大会堂、电脑室、语音室一应俱全;植物园、田径场、健身房、体操房、音乐室、舞蹈厅、美术室应有尽有。近年又新建了视听阅览室、多媒体教室、闭路电视演播室,新添了全套现代印刷机械,每个科室和备课组装备了工作电脑,资助教师每人配备了家用电脑,每个教室配置了彩色电视机,实现了教学、办公设施现代化。教师们都住上了宽畅舒适、环境优美的教工住宅,住校生都住进了六人一间、设备齐全的学生公寓。师生食堂采取套餐制,每餐只花二元钱即可吃上二素一荤主食不限量的套餐。鹰潭一中的教学和生活环境在当地堪称一流。 鹰潭一中有一个朝气蓬勃的领导班子。中层以上领导成员平均年龄仅有42.4岁,中学高级教师占92%。他们当中先后有10人次荣获省级和全国级荣誉称号,既是学校管理的中坚,又是教学一线的骨干。校长李木生是2002年江西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江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兼职研究员、2002年鹰潭市优秀校长。今年五月一日,他又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使学生成才、教师成功、学校成名”是他的治校格言,“创一流、创特色、创名牌”是他的执着追求,“增强凝聚力、调动积极性、激发创造力”是他的管理特色。党总支书记葛磊、副校长余业平都曾荣获“江西省优秀青年教师”荣誉称号,副校长吴良、刘小星都是学校管理和教学业务崭露头角的优秀人才。学校党政一班人以校为家、率先垂范、廉洁自律、办事公道,深得教职工的信任和学生、家长的敬重。人们评论他们是“一个好班子造就了一所好学校”。 鹰潭一中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全校专任教师的学历达标率达100%,他们当中,有特级教师2人(全市仅有2名中学特级教师)、高级教师58人、一级教师80余人。有市级以上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30余人。有全国性教育学术团体成员11人、省级教育学术团体成员32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有10人获“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等国家级荣誉称号,有24人次获“省劳动模范”、“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等省级荣誉称号。这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有着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素养。他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做到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依法执教、廉洁从教、热爱学生、尊重家长、严谨治学、团结协作,用自己高尚的职业道德,塑造新时期人民教师的崇高形象,学校被评为2002年度鹰潭市职业道德建设“十佳”单位。
姚圩中学位于渝水区东部的全国卫生文明镇姚圩镇内,南临百丈峰森林公园,创建于抗日战争时的1938年。1967年分为姚圩初中、姚圩(县管),2002年两校合并为姚圩中学,归姚圩镇管理。学校占地面积31160平方米,建筑面积11450平方米,现有13个教学班,学生679人,服务于125个行政村。 学校现有教职工85人,专任教师77人,专任教师中本科学历50人,大专学历27人,有中学高级教师19人,中级教师48人,教师学历达标率97.78%,04——05年在校生巩固率为97.78%,06——08年巩固率为97.71%。 近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大力支持下,学校多方筹措资金改善办学条件,投资新建了教学大楼、学校食堂、学生公寓、洗澡堂等。并专门投资30多万元,用于环境建设,使学校绿化面积达4000平方米,植树3000多棵。正在兴建中的综合大楼为学校的设施得到充分的完善。学校环境优雅,教学设备齐全。现有物理、化学实验室各2间,电脑室2间,多媒体教室2间,生物实验室1间,电子配课室1间,音乐专用教室1间,图书馆藏书4万多册。自建校以来,学校始终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五育并重,德育为首”的原则,坚持办“规范加特色学校,育合格加特色学生”的办学宗旨,管理好每一个班级,讲好每一节课,提高每一位教师的素质。积极推进以教育现代化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改革教育教学方法,各项工作取得可喜成绩。多次被市区评为“文明单位”光荣称号。特别是针对姚圩外出打工多,“留守儿童”多的特点,学校实行全面关爱留守儿童,进行师生结对帮扶等活动,并且将这些工作已纳入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受到全国妇联和省、市、区各级领导以及广大家长的热烈称赞。在2004——2006年中分别荣获“江西省留守学生教育管理示范学校”,全国“留守儿童”教育示范学校的光荣称号。另外,1989年,我校胡金华老师荣获全国“优秀班主任”光荣称号,龚志明老师也于1989年荣获全国“体育工作积极分子”及省“优秀裁判员”称号。姚圩中学毕业的学生中,美国留学的20多名,现在职县级以上干部56人,企业家151人,副教授以上职称191人,从政有突出成绩的有江西省建设厅副厅长刘永思同志、萍乡市法院院长何春芽、市外贸局局长彭水明同志、市技术监察局局长杨峰同志、市公路局局长艾绍平同志、市交通银行行长张惠同志、广东省政府参事室参事邓明达同志等优秀毕业生。历任校长名单:邹碧、姚振国、谢火耕、詹自盛、从余木根、胡建勇、蒋志明、彭石泉、宋细生、杨小明、刘九根、胡永忠。 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我们还将不断地规范细化各项管理工作。为把我校建设成为“校园环境一流、教育管理一流、教学质量一流”的有特色的农村示范性中学而努力工作。
弋阳县第一中学坐落于县城方志敏大道39号,是江西省重点中学,江西省优秀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上饶市文明单位,上饶市先进学校。 学校创建于1938年,前身为"弋阳县高等小学堂", 旧址在信江河畔的叠山书院,革命先烈方志敏、江西省首任省长邵式平少年时曾在此就读。弋阳一中建校之初校名为"弋阳县圭峰中学",1947年更名为"弋阳县立初级中学",1958年开始招收高中生,更名为"弋阳县中学"。1959年底,学校从叠山书院移至碧落洞天书院,学校占地面积140亩,依山傍水,坐北朝南。1975年弋阳县中学将初中部分出,建"弋阳县城镇中学".1981年,弋阳县城镇中学开办高中班,更名为"弋阳县第二中学"(即现在的方志敏中学),原弋阳县中学更名为"弋阳县第一中学"。 1978年弋阳一中被省教育厅确定为省级重点中学,被省体育局列为全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
江西省于都中学创始于1938年,1978年被确定为省属重点中学,占地面积220亩。历经六十多年的时光淘洗之后,学校依然弦歌不辍,始终以校风淳正、师资优良、学子勤奋、人才辈出而闻名遐迩。现有学生4168人72个班级,教职工289人(专任教师229人),其中高级教师58人,省市劳模、先进 6人,市学科带头人8人,研究生6人。走进学校,教学区、运动区、办公区、生活区、生物园各成体系又共同构成和谐的育人环境。在这里,孩子们在宽带网上尽情冲浪,在校园广播站了解国家大事,在足球场、篮球场、排球场、乒乓球场上尽显个人风采,在各种文娱表演中彰显个性•••••• 学校以“三个面向,一个名校,高素质学生”为办学宗旨,形成了“德育为先,以人为本,依法治校,质量强校”的办学理念,实践了“育人为根本,质量是生命,教师是关键,教学是中心,教研是后劲,管理是保证”的办学思想,始终坚持“教育抓全面,育人抓全体,教学抓全程”的办学原则,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成果显著。近3年来,三度荣获“省文明单位”称号;省市级嘉奖或荣誉称号主要有:1997年起连续十年被评为“市重点中学教学质量综合评价先进单位”、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先进单位”、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省“园林绿化达标单位”、省“电教工作先进单位”、省“爱国卫生先进单位”,还被国家教育部评为“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学校”和“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承担单位”;在前三届市“英东杯”比赛中,男排、女篮、男足多次获第一、第二名。 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学校采取“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育人措施,实施了以课堂教育为主导,以科研化、现代化为两翼的学生培养系统工程。同时,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一、构建了“德育育人,教学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 的德育网络系统,教职工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学生始终在榜样的力量、老师的鼓励与自己的鞭策中天天向上、天天向善。二、固本培源,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学校充分运用竞争机制、奖励机制、规章制度规范教师的言行;开展师德师风活动,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实施青蓝工程和名师工程,打造了一支业务素质硬、理论素质高的教师队伍。三、双线管理科学化,教育教学质量有保证。对教师实施教研组备课组管业务、年级组管具体工作的双线管理模式,使教师的每一项工作都卓有成效。四、深化教研教改,激化内在活动。教科研工作全面铺开,师生人人参与,不以艰深为荣,而以创新为优;不以高、尖为表率,而以面向全体为根本;注重实效性,追求前瞻性。五、人性管理,民主治校。教代会、工会是上传下达的桥梁,学校党政也能虚怀若谷、先调查后发言,通过与教职工交流谈心广纳群言,“校兴我荣,校衰我耻”观念深入人心。 于都中学是一所发展中的学校。目前,于中人正以过去的成绩为新起点,更以豪迈的斗志,去迎接新一轮教育改革的挑战。我们相信,只要我们能戮力同心、锐意进取,只要我们能与时俱进、开拓进取,于都中学就一定会成为中华名校。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