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市第二十八中学是一所初级中学,坐落在江西省南昌市以南宋诗人谢仿得命名的叠山路东端,与素有革命传统的市标志性主干道八一大道相毗邻。学校始建于1970年初,前身为“南昌东湖中学”,原址在南湖路2号。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中有升,素质教育成果凸现,为高一级的学校输送了数以万计的合格学生,有近1/3的学生升入重点中学,特别是2002年中考,一名学生以594分的成绩摘取全市"中考状元"桂冠;学生参加全国、省、市各类学科竞赛获团体奖上百项,数千多人次获个人奖,特别是数学学科,从1989年起连续13年获南昌市初中数学竞赛团体前三名。1998年该校被授予"南昌市初级中学数学教改教研基地"。在全市中小学生体育节和艺术节中,学校团体总分保持在前三名,作为南昌市体育传统学校,校女子排球队在全市中学生排球赛中获得五联冠,并代表南昌市参加了全国中学生女子排球赛,获得全国精神文明奖。30多年来,学校为社会主义建设造就了数以万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计的专门人才和一批拔尖创新人才。学校正朝着政府放心、家长信赖、孩子向往的南昌市名校迈进。学校紧紧围绕"创一流名校、育四有新人"的办学目标,牢固树立"民主办校、科学育人"的办学理念,坚持走"勤俭建校、依法治校、科研兴校、质量立校、特色荣校"之路,构建了"廉洁、高效、有力"的管理指挥系统和"科学、规范、实用"的各项管理制度,初步形成了"规范化、制度化、自动化"的管理体系。学校以"面向未来,科研先导,全面育人,发展特色"为办学宗旨,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不断完善学校内部管理机制,坚持"依法治校,改革活校,科研兴校,特色立校"的发展举措,创建德育为首,育人为本的德育模式,立足于传统美德的弘扬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努力构建立体化的德育网络。学校一贯认真贯彻执行"两基"方针,以教学为中心,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靠社会办学校,形成了"团结、拼搏、务实、奉献"的校风。 南昌市二十八中现占地17亩,建筑面积11470.92平方米,现有43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876人,在职教师161人,具有专业技术职称者140人,其中高、中级职称100余人,他们业务精良,师德高尚,涌现了陈宇春、余秀芬、徐纪涛、何桂兰、张惠明等一批“全国优秀教师”、省“师德先进个人”、市“十大杰出青年教师”、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体教师爱岗敬业,比学赶帮,教学科研蔚蓝成风。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南昌市二十八中各项工作年年迈上新台阶,学校先后荣获“江西省现代教育示范学校”、“江西省青少年读书活动优秀组织奖”、“南昌市学校管理先进单位”、“南昌市义务教育先进学校”、“南昌市教学管理优级学校”、“南昌市课堂展示月综合优胜学校”、“南昌市教育系统先进党组织”等荣誉称号。近年来,学校教学质量稳定,中考成绩始终处于全市前列,优秀率、及格率均名列全市前茅,每年有近1/3的优秀毕业生考入重点中学。如2002届毕业生中,不仅产生了594分的南昌市中考状元梁晓阳,而且,还有180名同学取得了513分以上的高分,238名同学上公立重点高中线。近几年来,学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狠抓素质教育不放松,并结出累累硕果:在全国、省市组织的各学科竞赛中,获得100余人次获一等奖,160余人次获二等奖,300多人次获三等奖。仅2006年一年,我校就有4名同学考入全市前十名。其中李文欣同学中考总分位居全市第二,熊凯成同学中考总分位居全市第三。2007年中考张乃昕同学总分位居全市第二,金秋翔同学中考总分位居全市第四。我校还培养了一大批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学子。其中2006年毕业生郁芳同学在音乐课师生共同体验教学活动培养了对文艺方面的浓厚兴趣,她作为韵律操特长生被江西师大附中录取,后又经过自己的努力,提前录取了中央戏剧学院。2007年毕业生丁敏同学在体育课师生共同体验教学活动培养了运动特长,她在全省各级体育比赛中连破记录,被江西师大附中录取。学校组织的科技、艺术、体育类活动也多次获奖:在2001年、2004年、2007年的南昌市三届体育节中,学校均获优秀组织奖、团体总分第一名;在2002年、2005年的南昌市两届中小学生艺术节中,学校分获二、三等奖;在2003年、2006年的南昌市两届中小学生科技节中,学校均获优秀组织奖、团体总分一等奖。2008年,学校的校园集体舞获得全省、市一等奖。 为了教会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合作”为培养目标,南昌市二十八中积极引导、鼓励学生参加全国、省、市数学、物理、化学、英语、体育、信息技术、艺术、劳技等学科竞赛,并取得优良成绩——参加南昌市初中数学竞赛从1989年至今已连续13年保持团体前3名,仅这两年就获得市级以上奖项50多个,1000多人次获个人名次;在今年举行的南昌市新世纪首届中小学体育节上,南昌市二十八中以遥遥领先的总分夺得初中组综合团体第1名;在全市信息技术大赛中,获得初中组团体总分第1名。 面对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21世纪,南昌市二十八中筹巨资新建了欧式风格的教学楼,装备了先进的微机教室、多媒体教学设施、教师电子备课室,并专门设立数10万元的奖励基金,激励教师成为驾驭现代教育手段的能手。现在学校所有教师都能制作课件、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创花园学校,育世纪新人,南昌市二十八中正全力打造南昌市初中教育“第一品牌”,向着“政府放心、家长信赖、孩子向往”的全省一流重点学校稳步迈进。 南昌市二十八中——未来人才的摇篮,她正高擎双臂托起欲飞的雏鹰,载着希望与梦想一起腾飞。
南昌市第二十三中学位于风景秀丽的青山湖畔,南京东路116号,毗邻南昌大学和高新技术开发区,交通十分便利,5路、11路公交车均在我校门口设有一站。 学校占地面积为18950平方米(29亩),其中绿化面积为6982平方米,校园布局合理、规划整齐、绿树成荫、草坪如织、空气清新、干净整洁,是个读书学习的好地方。 学校创办于1985年底,是一所初高中齐备的完全中学。2004年4月,学校与江西师大外国语学院联合办学,创立了“江西师大外国语学院附中”(一校两牌),强化英语教育特色。现有37年教学班,教师126人,其中高级教师62人,外籍教师1人,学生2100余人。经过16年的发展,学校不仅在历年的中高考中屡创佳绩,而且各项工作均开展得有声有色,受到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和社会的赞许。 进入新世纪,学校将坚持以素质教育为导向,按照“稳定初中,发展高中”的办学思路,不懈努力。学校校训是诚实、友爱、刻苦、创新!
吉水二中是江西省重点中学。学校创办于1980年,坐落在吉水县城中心地带,交通便利,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承继古圣先贤遗风,文风浓厚,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学校基础设施良好。校园占地面积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校内林木葱秀,楼馆耸立,清静优美,宜教宜学。教学楼、科技楼、实验楼、图书馆、运动场、学生公寓、食堂等设施齐备。2003年暑假,学校实现了初中部剥离。现有6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千余人。这些学生,在家长、老师、社会的共同努力下,逐步养成了遵纪守法、爱国爱校、勤奋进取、意志坚强的高尚情操。学校现有教职工220人,专任教师199人,其中已获或正在进修研究生学历者28人,本科学历163人;高级职称59人,中级职称92人;市级学科带头人8人,市学科中心组成员9人。这些教师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在各级各类说课、上课、论文评比中屡屡获奖。长期以来,学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行素质教育,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建校近30多年来,学校为社会和高一级学校培养了大量的合格人才。历年高考成绩辉煌,在各级各类体育比赛、书画比赛、文艺汇演中,也是捷报频传。学校工作多次受到各级组织表彰和嘉奖。学校先后被评为省文化教育系统治安保卫先进单位、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省全民健身运动优秀组织奖、省园林单位、省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示范中学、省绿色学校、吉安市文明单位、吉安市青年文明号、吉安市德育工作示范学校、吉水县办学水平评估优秀学校。"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吉水二中将站在新的起点朝着更新、更高的目标迈进!
景德镇市第五中学,是一所全日制初级中学,位于美丽“瓷都”的市区中心,创立于上世纪50年代,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现已成为市级重点中学。近年来,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已形成一所总校两所分校的办学模式,目前学校共有48个班级,其中初一年级16个班,初二年级15个班,初三年级17个班,在校学生总数 余人。第五中学为一所市重点中学,办学效益不断提高,特别是近几年来连续9年保持中考平均成绩第一,赢得了社会较高的声誉。学校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2003年获珠山区委、人民政府“文明卫生庭院”、珠山区“社区工作先进单位”、 市“先进团委” 、市教育局“理论学习先进单位”、市教育局“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市教育局“市师表工程”、“校务公开先进单位”、市教育局市直学校“优秀党支部”。 瓷都的开放,为这所学校注入了勃勃生机,在市政府、市教局的关心支持下,学校办学条件不断改善,硬件设施不断更新,拥有电脑室、语音室、图书室、理、化生实验室等。其中在五中二部投资新建的四层教学大楼于2003年9月启用,室内课桌椅配备高档,教室光线充足,教学设施齐备,学校日益欣欣向荣。 学校现有教职工299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 人,中学一级教师 人,良好的师资队伍为五中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2003第十四届“希望杯”全国数学邀请赛7人获二等奖,26人获三等奖;全国初中化学竞赛1人获国家级二等奖,1人获省级二等奖,1人获三等奖,4人获市级一等奖,5人获二等奖,5人获三等奖;全国初中物理竞赛1人获国家级三等奖,1人获省级一等奖,1人获省级二等奖,4人获市级一等奖,1人获二等奖;中学生英语听力竞赛1人获国家级三等奖,4人获市级一等奖,6人获二等奖,12人获三等奖;2002、2003年两次获市田径运动会市直初中组团体总分第二。近些年来,第五中学人才辈出,为国家输送了数万余名合格的毕业生。他们为祖国的繁荣、民族的振兴作出了卓出贡献。学校坚持党的教育方针,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师生为本:以教师发展为本,一切与教师有关的工作都要立足于教师的成才、成功。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为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和特长的发展创造条件。在指导思想上要明确学生存在差异、存在个性;教师存在差异、存在特长。在管理中破除单一的思维模式,努力给每个人的个性特长以最优化的发展空间。全面发展:坚持面向全体师生的发展,面向师生发展的每一个方面。以增强师生的主体意识为办学的基本理念,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工作热情,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求得适应时代而又符合三中学生客观实际的教育方式。学校要以现代教育思想和理念,现代教育方法和手段,构建现代化教学模式,以培养现代社会需要的、合格的,优秀的人才为已任,把学校建设成为一流的有自己特色的示范性学校。坚持以法治校、以德治校,继承并保持我校优良的文化传统,形成“以师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使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动精神逐渐渗透在教育教学过程之中,同时充分发挥现代教学手段的作用,通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迎接新的挑战,创造更加辉煌的明天。
南昌十六中地处交通便利的坛子口――井冈山大道936号。创建于1957年,经过四十六年的风风雨雨,学校规模日益壮大。 多年来,南昌十六中在市教育局的直接领导和关心支持下,确立了“打好全面基础,发展个性特长,培养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办学理念,在校长罗其扬的率领下,学校积极推进教学整体改革,着重抓好师资队伍建设,形成了一支敬业爱岗、素质优良、勇于进取的素质高、业务精的教师队伍。学校现有教职员工154人,其中中、高级以上教师就有102人,占教师队伍总数的70%。省市骨干教师20余人,占教师总数的1/7,他们是“十六中”的基石。 十六中在广大教师中大力倡导“事业为先,奉献为荣”的师德风范,通过理论学习,专题讲座,专家辅导,参观考察,撰写论文,开展活动等形式,树立“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先进典型,坚持每年教师节表彰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和优秀教育工作者并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全校形成了良好的、奋发向上的教学氛围。 近几年来,该校积极深化素质教育,着眼培养21世纪全面发展的人才,在语文、英语、数学等学科的教改实验上狠下功夫,形成多渠道、多功能、高效率的素质教育办学模式,教学质量逐年稳步提高。在抓好义务教育的同时,高考升学率呈现持续攀升的态势。一分汗水一分收获。在各项学科竞赛中,该校学生均有多人获奖,特别是在2002年的全国初中化学联赛中,该校学生熊超同学还荣获全国一等奖。在2002年中考高考中,十六中又以骄人的成绩傲首群雄,初中有76人上重点高中线。 高考更是出现了震撼人心的佳绩,呈现了强劲的提高态势:在市属11所普通完全中学(含省建设重点)里省专上线率排名第一,本科上线率排名第二,理科语文单科成绩、理综平均分和理科的总平均分均在市属普通完全中学均列第一名,57人上本科线,有165人进入大学殿堂,录取率高达85%,这是十六中继1998年1999年获市教委高考二等奖和2000年、2001年高考受市教委表扬后又一次新的突破,2003年高考的二本上线率又再次名列市属11所普通 高中前茅。 南昌十六中在市教育局的直接领导下,确立了“打好全面基础,发展个性特长,培养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办学思想,加大了对育人环境、办学条件、教学设备建设的投入。现在校园绿化、美化工程进入新的阶段,校园景点布局合理,绿树成荫,环境优雅;教学设施齐备,多媒体教室、语音室、微机房、实验室等设备科技含量高,图书馆、运动场、学术报告厅、师...
石城二中创办于1983年,原地处琴江河边,毗邻“金圣广场”。于2008年7月迁至琴江镇昌隆西路68号,现校园占地51亩, 校舍修建面积11236㎡;黉舍具有藏书总量6万余册,计算机167台,牢固资产近1300万元;全校现有讲授班62个,在校门生数3600人,此中住校生660人;在编教职工219人,此中有中、初级西席136人,市、县学科带头人和骨干西席18人。多年来,石城二中对峙以毛泽东思惟、邓小平实际和“三个代表”首要思惟为指导,对峙以“三个面向”为指针,凸起践行科门生长观,对峙“依法治校、质量立校、科研兴校、民主理校”的治校目标,发扬“艰苦创业、节约办学、争创一流、与时俱进”的二中精力, 建立“统统为了门生的毕天生长奠定”的办学理念,谨守“厚德博学、求是创新”的校训,不竭开辟创新,慢慢构成了“连合调和、务虚朝长进步”的带领班子风格、“敬业爱岗、创新育人”的教风、“诚信文明、勤奋博学”的学风,黉舍前后荣获省、市、县文明单位,省、市、县安然文明树模黉舍,省先进师德个人,省当代教诲技术树模黉舍,省新课程计划实验事情先进个人、市任务教诲课程鼎新先进黉舍,市综合管理先进单位,市西席长途培训事情先进个人,市爱国主义教诲先进个人,市普法依法管理事情树模点,县德育事情先进单位,县关工委事情先进单位等50多项殊荣。
上饶县清水中学,创建于20世纪50年代,其前身为上饶县清水共大。上世纪八十年代更名为"上饶县清水农业中学"。1996年成立"上饶县清水乡第二初级中学"(校址在现清水中心小学),1999年8月"上饶县清水农业中学"与"上饶县清水乡第二初级中学"合并为"上饶县清水中学",一校两点。2002年8月清水中学迁入新校区。清水中学座落于灵山风景旅游区,旭望公路旁,清水乡(辖8个自然村,29000余人口)墩底村朱家凸,南距县中心广场9公里。学校目前占地面积4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近9000平方米,其中:教学楼建筑面积2277平方米,食堂面积1360平方米,办公楼面积1140平方米,学生宿舍998平方米。学生近700人,教师52人,其中高级教师9人,中级教师27人,本科学历教师18人,是一所具有雄厚师资力量的学校。六十年来,学校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人才。既有考上重点名校出国留学的娇娇者,又有在行政司局一级岗位上的领导和在军队师团一级的校官,更多的是为社会培养了大量合格的建设者和服务者。随着旭望公路的开通、上饶县行政中心北移,根据上饶县教育局规划,清水中学已成为一环线中学。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学校的办学条件将有较大的改善。若干年后一座环境优雅、布局整齐、设施齐全的现代化学校将矗立在上饶灵山脚下。
福田中学地处萍乡北郊福田镇境内,学校始建于1958年,当时为"福田公社初级中学",文革期间改为"福田五七中学",文革后改名为萍乡市福田中学,一直沿袭至今。 学校目前为县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2004年被萍乡市评为市重点中学。校园占地约50亩,主要建筑有:两幢教学楼(扬帆楼和碧云楼)实验综合楼(科教楼);五幢学生寝室;一幢两层式食堂楼和其他一些教学生活用房,学校环境优美,教学设施较全,拥有250x250m的环形操场跑道,现代化多功能多媒体教室,机房三个,拥有数百台电脑。为了学生的生活方便,学校内设有医务室、商店、眼镜店、理发店、洗衣房、缝纫店等。学校总建筑面积约1200平方米。运动场地8000平方米。现有教学班34个,学生2000余人。教职工(含退休)132人(其中高级教师18人,一级教师52人),中青年教师占教职工总人数的85%以上。
吉安市第二中学,简称吉安二中,创办于1951年,校庆日4月16日,是江西省吉安市一所全日制(早上7点半上课 中午12点放学 冬天下午1点50,下午5点30放学或者夏天2点20上课 晚上6点半放学)老牌名校。 地理位置优越。校园占地面积2800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20000平方米,已发展成为吉安市一所设施完备的初级中学。学校教职工共133人。其中教师119人,高级教师29人,中级教师46人。本科学历55人,专科学历57人。在职共产党员33人。吉安二中教师素有爱岗敬业、勤奋拼搏的优良传统。现有全国优秀教师2人;省“三八红旗手、优秀班主任、学习标兵4人;市十佳、优秀教师、先进个人8人;国家级裁判1人,还有吉安市百名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等一大批出类拔萃的教师。近三年来,该校教师获得各级各类奖励(含辅导学生获奖)达400余人次。在国家级、省、市报刊杂志上发表教学论文、文艺作品及新闻报道200多篇。。 该校持“以人为本,学习第一,依法治校,以德治校,和谐荣校”的办学方针,确定“汇一流师资,育一流人才,创示范性学校”的办学目标(就是强制要求初三年级每个星期六上8小时课,早上8点钟开始,以及寒暑假补课),坚持“向管理要效益、向科研要质量、以质量求生存”的办学原则。形成了“以德育为先导,因人施教,全面发展”的办学特色。
江西省宜丰中学坐落于宜丰县城西端。她东临风景秀美的耶溪河,北倚人杰地灵的螺峰山。这儿氛围清爽、景色秀美,是治学求知之佳境。黉舍建立于1923年,其前身为“宜丰县立初级中学”,1995 年荣获“省级优良重点中学”称呼。 黉舍占空中积 220 亩,修建面积5.5 万平方米,现有讲授班级 55个,在校门生 3200 人,在校西席249人。 比来几年来,黉舍投资逾千万,建起了设备先进的科技楼;设备了当代化的计算机房、语音室、多媒体课堂、校园闭路电视体系、英语听力播送体系和卫星空中接管站;建立了全省一流的当代化理、化、生尝试室和藏书 6 万余册的公用藏书楼;建立了校园局域网,并接入国际互联收集。走进宜中,到处让你感受到一股股浓烈的当代气味。 2002年,宜丰中学和宜丰二中胜利完成两校调剂,使得生源和师资获得无机整合。现在,黉舍具有初级西席63人,中级西席84人。此中,特级西席2人,天下优良西席13人,国度级骨干西席2人,省级优良西席6人,省级骨干西席24人,省市级学科带头人2人,市县级骨干西席119人。黉舍在规复高考以来,高考成绩一向名列全市前茅。仅近十年间,登科到北大、清华的门生就达25人。04年高考继上年获得汗青最好成绩后再创光辉:王莹同窗以优良成绩被北京大学登科;600分以上人数104人,此中理科600分以上人数遥居全市第一,占全省1/30;一本、二本上耳目数别离较上年增加38%和19.2%;二本上耳目数408人,初次冲破四百大关;二本上耳目数万分人丁比列全市第四名。黉舍以“爱国、守纪、务虚、奋进”为校训,秉承“全面培养、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准绳,慢慢建立了一整套勤政高效的外部办理机制,构成了校风正、教风严、学风浓、校纪好的杰出场合场面。在全部师生的共同尽力下,黉舍讲授质量稳步进步,各项事情成绩斐然。黉舍前后荣获“江西省文明单位”、“江西省青少年帆海模型培训基地”、“天下粹校体育卫生事情先进单位”、“全省体育传统项目黉舍先进单位”、“省级园林化单位”、“全省当代教诲技术树模黉舍”、“江西省绿色黉舍”、“全省浅显高中新课程计划尝试先进单位”、“全省师德师风扶植先进单位”等称呼。。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