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金,是红色故都共和国的摇篮,在这片红土地上崛起的瑞金市第三中学座落在瑞金市象湖镇瑞明村三头树下,学校起步于1969年秋的律阳初中,当时在校生数不满200人,几经波折,1987年冬转为县属学校并改名瑞金第三中学。现有教工288人,其中高中教师143人,初中教师145人,高级教师 68人,中学一级教师93 人,专任教师都达合格学历,本科131人,专科147人。学校有80个教学班,学生5165人,其中初中42个班,学生3010人,高中38个班学生2155人。学校固定资产800万元,占地面积95858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积为18.9平方米,校舍总建筑面积32288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6.4平方米,校园绿化面积29006平方米;图书馆藏书138980册,有3间专用多媒体电化教室,有14间普通多媒体教室,1间多媒体阶梯教室,计算机280台,建成了远程教育网,并接入高考资源网和金太阳教育教学网,教学管理、行政管理实现电子化、网络化,能基本满足主要课程教学的需要。瑞金三中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坚决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校以育人为本,师以敬业为乐,生以成材为志,学校以“团结、文明、求实、创新”为校训,充分发挥“德育示范学校”的作用,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学生发展的始终,坚持“有内容、讲方法、重实效”原则,充分利用红色故都丰富的德育资源和校园文化优势,以课堂渗透为主渠道,形成“以做人教育为基础,以养成教育和品德教育为核心,以法纪教育为重点,以爱国教育为主线,以活动教育为载体”的德育格局,构建“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三育”机制,实现德育目标的内化,寓教于乐,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学校坚持“以人为本,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领导班子重情惜缘,凝心聚力,全体教师真诚团结,努力打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构建和谐校园,取得以下一系列荣誉:江西省第九届(2002-2003)、十届(2004-2005)、十一届(2006-2007)文明单位,赣州市第六届文明单位(2008-2009),“赣州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单位”(2005),“赣州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先进学校”(2006), “和谐中国?首届全国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百佳创新学校”(2007),“中国特色教育项目学校”(2007), “江西省绿色学校”(2008),“江西省重点建设中学” (2009),赣州市“义务教育合格学校”(2010)。瑞金三中教育深受社会各界好评,被誉为“老区德育的一枝奇葩”。近十几年来,三中的教学质量稳步攀升,连续十三年被评为“初中教学质量先进单位”,2002年首届高考一炮打响,其后,高考质量评估连续位居瑞金市普高第一,被瑞金市教育局评为高考质量先进单位或达标单位,2009年被评为赣州市高中教学质量先进单位; 2009年高考杨俊茂同学夺得瑞金市文科状元,2010高考钟昌彦同学获理综瑞金市第一名,音体美专业生二本线评估在赣州市连年名列前茅;2010年中考全市评估第一,周扬同学考取瑞金市中考第一名,中考全市前二十名我校占一半。学科竞赛也捷报频传,近三年,我校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国家级奖33人次,省级奖49人次,获2007年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团体三等奖”,2010年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团体三等奖”。学生人数从1997年的308人增至现在的5165人,被誉为瑞金教育一快艇。同时涌现了一批批先进个人,杨绿英副校长凭考试作为江西省高中组唯一代表,于2008年9月参加英国布莱顿大学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外语教学培训。在近几年里,我校教师中共有12人次获赣州市级优秀称号,75人次获瑞金市级优秀称号,先后有16人参加省级骨干教师培训,48人参加市级骨干教师培训,共有99余项课题立项或结题,86人次的课件或优质课获奖,600余篇论文获各类奖项。“回眸应笑慰,征途更扬帆”,发展壮大了的瑞金三中将摒弃“小满即喜,小胜即止”的思想,在今后的办学征程中,不断追求成功,抓住并创造机遇,用一种信念,一种超越,努力把学校办成精神文明优先,办学条件优越,育人环境优美,教师队伍优秀,管理水平优良的一流普高,并向“瑞金超强、赣州一流、江西知名”的目标迈进。
寻乌县第一中学是一所按照江西省级重点中学的标准规划和建设,按高起点、高标准的要求建造的全日制完全中学。自2004年9月开办以来,在一批资深教育专家的带领下,学校以先进的办学理念、超前的教育思想、科学的教学方法、鲜活的育人机制、独特的管理模式、现代化的教学设施等,在寻乌乃至赣南大地上凸现其亮丽风采,一时声誉鹊起。现有117名教职工,28个教学班,共1562名学生。 学校位于赣州市寻乌县城新罗开发区,与城北开发区一河之隔,远山近水,风景秀丽。校园占地200亩,总投资达4000多万元,三期工程建成后可容纳5000人就读。今年二期工程完工后,有教学大楼2幢共55个教室、实验大楼1幢共16个教室、学生公寓3幢共300多间寝室、教师公寓1幢共96套、师生膳厅1幢(两层设计,面积达6500平方米),学校主干道全部硬化,并建有标准运动场和体育设施;学校理、化、生实验室设备按国家标准配置;率先在全县建成校园宽带网和开通面向全球的校园网站;各处室、年级组等15个办公室都配有高档办公电脑,广泛推行了无纸化办公。还建有现代化校园广播系统,拥有阅览室、计算机网络教室、多媒体投影教室等。信息化教学不断普及,教学设施不断完善。
东庄中学位于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滨,是一所国办农村初级中学。行政隶属于江西省九江市湖口县城山镇,学校位于原东庄乡东庄集镇,辖区内共有6个行政村。目前学校建有教学楼一栋,实验楼一栋,行政综合办公楼一栋,教工宿舍一栋,学生公寓一栋,以及学生食堂,占地一万余平方米。学校教学条件优越,配有完整的物、化、生实验室,音体美器材室,多媒体播放室,教师电子备课室。同时还配有有线电视系统,校园广播系统,校园宽带网,能满足广大师生学习生活需要。 学校始终以“以人为本,和谐创新”为教育目的,更新理念,增强动力,激发活力。弘扬“和谐进取,成才报国”育人观念,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近年来,该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2006、2007、2008、2009连续四年中考质量评估都位于全县初中前列,社会反映良好。 学校在抓好教学工作的同时,努力营造良好的学生、生活环境。现在该校绿树成荫,绿草满地,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为进一步建成花园式学校打好基础。 学校各方面的工作也得到了社会的广泛的认同和充分的肯定,该校2006、2007、2008连续三年荣获县教育局目标管理先进单位,2009年荣获城山镇先进单位称号。 该校教师素质近年来提高迅速,本科教师占一半以上,80%以上为中级任取资格。多名教师获九江市骨干教师、县学科带头、县先进教师。一大批教师撰写的论文在省、市、县各级教育刊物发表。
新建二中是我县唯一的省级重点中学。学校现址在新建县长凌镇制高点的丁字岭上。占地230余亩的校园,处于南昌新城区二环路地段,与南昌市政府所在地的红谷滩毗邻,著名的昌九高速公路、昌樟高速公路、320国道均环绕二中校园而向东西南北贯通辐射,交能条件极为便利。 新建二中的历史,可追溯到烽火连天的抗战时期。1939年新建县政府驻扎南昌市后墙路,由当时新建籍的部分地方贤达、社会名流率本县“江东弟子”,任教就读于后墙路的“新建中学”。后因战乱频繁而数度兴废。新中国成立后的1958年,又在县政府所在地生米镇重建“新建县中”。“文革”前夕,县政府迁至长凌镇,“新建中学”又随之迁至长凌镇水工巷。1980年,为强化本县教育,经市局、省厅批准并报经国家教育部备案,由校长冯启圣(县团级)率新建中学和部分从全县中学点上精选的一批骨干教师高起点地组建了“新建二中”这所省级重点中学。 在历任县委县政府的悉心关怀和全县人民的真诚呵护下,新建二中由80年组建时的8个高中教学班,420余名在校学生,42名教职工,发展到现在已拥有60个高中教学班,在校学生4000余人,教职工240余人的规模。 1999年8月,现任校长雷辕生同志上任以后,团结率领全校师生员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制订出“做大、做强、做精新建二中”的《十年发展规划》。学校通过狠抓领导班子的廉洁勤政、甘当公仆作风建设和教师队伍的师德、师风、师能为内容的职业道德建设,极大地增强了班子成员无私奉献的使命感和广大教师爱岗敬业的责任心。学校通过 在实施素质教育中推行面向全体,以人为本、“分层推进、分类指导、磨尖治拐、专家会诊”的因材施教的教学尝试,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展,学业成绩得到普遍提高。学校通过实施“以德治校”方略,有力净化优化了学校的育人环境,学生中“我要成人,我要成材”蔚蓝成风。 学校通过创立“爱心基金”,扶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奖励品学兼优学生再创佳绩,真诚地把党和政府对下一代的关爱之情播撒在莘莘学子的心田,从而为学校在激烈竞争中赢得了民心与市场。通过学校自身的艰苦创业、自筹资金和外引内联、借鸡生蛋,迅速有效地改善了办学硬件,新的校园规划经专家论证,政府审批后,富有欧式建筑风格的教学大楼拔地而起,宽敞舒适的学生公寓、学生食堂,引领了新的时尚;秀美隽永的校门校牌,高雅庄重,气势恢宏;优质工程的教工宿舍大楼每每招来路人羡慕的目光………… 近几年来,新建二中连创佳绩: 1999年高考全市排名第3;2000年高考全市排名第2;2001年高考文理录取人数全市排名第3;2002高考文理录取人数,我校排名全市第2;2003年高考文理上重点线、二本线的人数,我校排名全市第2;2003年高考文理上重点线、二本线的人数,我校排名全市第1。学校还多次评为“市级文明单位”、曾获南昌市“教育目标管理1等奖”、被评为南昌市和江西省的“中学德育示范学校”。 新建二中独具特色的办学理念和日新月异的办学效益,使之深受市县家长们的青睐和社会各界的普通赞誉。学校因此而被省市新闻媒体盛赞为“南昌教育界的一匹黑马”。 二中人决心继续坚持“三个面向”的教育发展方向,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南昌教育的振兴、“科教兴市”战略的推进,作出更大贡献。
江西省南昌市湾里区第一中学地处国家级森林公园,南昌市省级重点名胜风景区湾里区的翠岩路和招贤路交叉地段,距南昌市十景之一的“洪崖丹井”仅1公里,占地45亩,建筑面积约12793平方米,是湾里区唯一的一所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结合重组的综合性高级中学。校园绿树成荫、花香四溢、空气清新、气候宜人、环境幽美。学校教学设施完备,实验室、多媒体教室、语音室、微机室、资料室、阅览室、图书馆、足球场、篮排球场、舞蹈室、美术室等各类活动室一应俱全。办学30多年来,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注重德育效果,推行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成绩显著。 2001年高考成绩喜人,首次上线率达到了76.2%,1992年刘珏夺取全省高考文科状元桂冠,之后又输送了2名高二学生进入中国科大少年班深造。校女子足球队曾荣获市级比赛3连冠。校《梦笔》文学社多次被评为全国“十佳文学社团”,2000年度评为全国中学生文学社团活动示范单位,许多学生在全国报刊上发表作品数10篇,成为学校素质教育的一面旗帜。在对外学科竞赛中有众多学生分别获得全国、省、市级1、2、3等奖。学校被授予江西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试验先进集体。是省、市、区文明单位,荣获市爱国主义教育先进学校、市德育示范学校、市、区先进党支部、市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市“五一”劳动奖状及省读书活动先进单位等众多的殊荣。目前学校正朝创建江西省重点中学和花园式学校的目标迈进。
南昌市八一中学是一所公办全日制完全中学。学校始创于1937年,由原南昌市第十一中学和原南昌市八一学校重组而成,是一所书香气息浓郁、军旅文化厚重的品牌中学,2009年被评为江西省重点中学、南昌市名校。为弘扬八一精神,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的张万年将军亲笔为学校题写了校名。 学校地处南昌市繁华地段,一校两部,初中部位于叠山路469号,高中部位于三经路41号。学校占地面积近50亩,校园环境整洁优雅,教学设施先进齐备,教师队伍德艺双馨,在职教师中拥有近百名全国省市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学科带头人、青年骨干教师。学校秉承“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两条“七个充满”为文化主线,营造宽松融洽的人际环境,以“人人都能成功,个个皆可成才”的教育理念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德才兼备、文韬武略的人才,中高考成绩在全市出于领先水平。学校率先在全省成功实施职称自主评聘试点改革,率先在全市设立“无人监考试场”,率先实行每日由国旗班升降国旗。“自主探究、自我超越”的校风、“有教无类、谋事求新”的教风、“大胆发问、小心求证”的学风、骄人的教学业绩、出色的办学成果使学校成为人民满意的优质教育资源。学校先后荣膺全国信息技术示范校、江西省平安校园、南昌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南昌市首批实施素质教育示范校、南昌市德育示范校、南昌市依法治校示范校、南昌市花园式学校。 南昌市八一中学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她将以一个智者的谋略前行,践行“知书达礼、坚毅朴实”的校训、培养学生的军人气度、学者风范,实现学校跨越式的新发展,朝着国家级优质示范性中学的目标不断迈进!
金溪二中创造于1975年7月,座落在县城西郊象山南路20号。2001年7月前,为我县的一所全日制的完全中学。2001年8月,改制后为县重点初级中学。2003年,学校扩大办学规模,创办了分校云林中学。云林中学位于县城北郊的白马路8号。两部校园占地总面积220亩,总建筑面积3.1平方米,全校现有教学班75个,在校学生5200余人,教职工252人,其中高级教师32人,一级教师120人。学校现有市学科带头人1人,县学科带头人15人,两部校园环境优雅,教学条件一流,电脑室、语音室、多媒体教室、图书室等多个,现代化设备齐全。三十年来,学校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向全国大、中专院校输送了1660余名合格新生,同时为祖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培养数以万计的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和接班人,尤其是近几年来,二中人与时俱进,锐意改革,显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教研教改蔚然成风,构成以"创新教育研究与实验"为龙头的科研网络系统,造就了一大批优秀教师,办学质量与社会效益与日俱增,连年中考成绩辉煌。学校先后被评为:市文明单位,市师德、师风先进集体,省优秀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省"以校为本"教育科研创新基地,"全国教育发展‘十五"计划实验项目"、中国特色教育示范基地等等。目前,学校领导正以"育人为根本,教学为中心,科研促发展,质量创名校"为办学宗旨,带领全体师生以崭新的姿态迎接新的形势和新的机遇的挑战,决心再创辉煌,誓把二中建设成全市乃至全省现代化一流名校!
泰和四中是三都中学、沙村中学撤并的一所学校,位于江西省吉安市泰和县内, 泰和四中被省教育厅评为2007年“人民群众满意学校”。近年来,泰和四中坚持“养成习惯、学会做人、发挥个性、展示自我”的办学特色,培养“品德高尚、习惯良好、个性突出、素质较高”的人才,根据学生来自全县各地、水平参差不齐的特点,该校因校制宜,坚持特色育人。一是编写《学生读本》,养成学生良好习惯。收录《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校纪班规,编写了《泰和四中学生读本》,作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准则。二是采用“J+1”的形式,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至少发挥一个方面的个性。去年该校参加泰和县第六届中小学生、幼儿艺术节,该校音乐舞蹈作品获1个一等奖、3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一个团体二等奖;书画(摄影)作品,获得两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 2008年4月15日,泰和四中操场上喜气洋洋、欢声雷动,师生一道同庆祝省政府传来的喜讯:泰和四中高一(2)班学生陈璇当选江西省奥运火炬手。 此次由省政府选拔确定的火炬手有377名,年龄最大的94岁,最小的14岁,选拔火炬手工作从去年6月份开始,历时大半年,火炬手经过自愿报名、组织推荐、公安部门审查、北京奥组委审批确认等层层筛选产生。他们将负责奥运火炬5月14日至16日在江西的传递活动。陈璇1991年出生,2006年参加在新余举行的江西省第12届全运会上获得女子乙组五项全能金牌,跳高银牌。
乐安县第一中学创办于1939年,1978年更名为“乐安县第一中学”,1981年被省政府确立为“省级重点中学”,属江西省首批优秀重点中学,是乐安县唯一的省级重点中学。 目前,学校进入了崭新的发展时期。学校连年被评为县“文明单位”,1981年被省政府确定为“省重点中学”、先后荣获得省“优秀考点学校”、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 、省“绿色学校”、“中国西部教育顾问学校” 、省“全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 、省“综治工作先进集体” 等荣誉。学校现占地面积351112m2,总建筑面积22530 m2,教学班70个,有学生4713名,教职工243名.已划拔土地33528 m2,批准征地66000 m2进行原址扩建。一所占地面积134640 m2(202亩),校舍面积55000 m2,可容纳5500名学生,布局更合理、学习环境更优雅、教学设施更齐全的现代化学校将全面建成,为开展现代化教学,培养高素质人才提供了更加良好条件。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