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在风景怡人的江南桔乡、青铜王国的江西省新干中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的老牌名校,系江西省重点中学。她创办于1940年2月,前身是新淦县立初级中学,1958年秋增办高中,并更名为新干中学。2005年秋,新干县委、县政府在城南开发区先后投入近亿元,规划建设新干中学新校区。新落成的校区占地306亩,按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标准设计,校舍建筑面积近8万平方米,拥有各具特色的教学大楼,科技大楼和行政办公中心,学生公寓宽敞明亮,能容纳4500多人住宿。校园设计科学,利用道路和绿化带将整个校园分为“行政教学”、“生活服务”、“体育运动”三大功能区。充分体现开放性、标志性、智能型和“寓教于境,寄情于景”的特色。2008年秋季,新干中学完成整体搬迁并顺利开学。 厚重的文化积淀和现代的办学理念,使新干中学在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下,沿着向国家级示范学校的目标迈进。学校强化领导班子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管理体制改革和办学条件的完善,多年来,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位居我市前列,教育科研蓬勃开展,学科竞赛颇具特色,学校以“校风正、学风浓、质量高”而享誉庐陵。 目前,新干中学拥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师资队伍,在职教师中,有特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98人,一级教师97人,研究生学历27人,本科学历238人,有8人被评为吉安市学科带头人,2人被评为江西省学科带头人,有4人获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教师们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 新干中学抓亮点、创品牌,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教育教学之路。近年来,学校先后有100余人次在全国高中数、理、化、生物、英语、计算机等学科奥赛中,团体总分均列全市前三名,其中2005年、200年参加全国物理竞赛获省团体总分三等奖,物理、数学、英语、计算机竞赛多人次获全国竞赛江西赛区一等奖。自2004年以来,我校高考二本上线人数高达3400余人(不含体育艺术类);2000年以来,先后有近16名优秀学生考入或保送到清华、北大深造,有10多名高二学生被中国科大、上海交大、东南大学少年班录取。 2004年高考,邹茗同学以702分荣获全市理科“状元”并录取清华大学。 2009年高考创历史新高,全校一本上线198人,二本上线614人,其中邓瑞琛同学以685分的高考成绩夺得全省理科第四名、全市第一名,并荣录清华大学。这是我校时隔五年后再次夺取全市理科“状元”,也是我校迁入新校取得的“开门红”。 晨钟暮鼓,沧海桑田。69年的建校史,为今天的新干中学沉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弦歌不断声声远,事业如棋局局新”,缤纷的舞台已经铺就,精彩的乐章正在奏响,“干中”人正凝心聚力、同心同德,以“敢立潮头创伟业”的精神向“全国千所示范性高中”的宏伟目标昂首迈进!
南昌八中是一所公办全日制完全中学,是一座有着70年悠久历史的名校,江西省重点建设中学,坐落在市区中心孺子路中段,以西湖孺子亭公园为中心分南北二部,是一所环境优雅、功能完善、欧式特色风格的现代化校园,东临南昌市政治文化中心八一广场,西接车水马龙的交通要冲象山南路,北含风光秀美的西湖和商业街中山路,南望古老的历史遗存绳金塔。从抗战时期的“翘材中学”,到解放初期的“求是中学”、“前进中学”,再到今天的“南昌八中”,八中人创造了无数的辉煌业绩,绽放出越来越强劲的生命力。这座诞生于烽火岁月的完全中学,自成立之日起,就被赋予了强劲的生命活力,体现在南昌八中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外化在她出类拔萃的天下桃李、熠熠生辉的荣誉牌匾和日新月异的创新超越之中。历经迁移辗转、跨越沧桑沿革,南昌八中一路栉风沐雨,挟雷裹电,放歌而来。 徐孺子的遗迹、黄秋园的流韵、陆象山的余风、欧阳公的懿范,环绕其间。深厚的文化滋养与传统、独到的地缘优势与环境、独具的办学理念与特色、长盛的品牌效应与声誉,使“赢在起跑线上”成为南昌八中最大的竞争优势。 近年来在教育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兄弟学校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下,经全校教职工共同努力,八中经历了一个从复兴到强势的发展过程,学校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创造了南昌市基础教育的“五最”,实现了五大跨越。 ——“五最”:全市历年中考录取省重点率最高的学校之一;历年重点建设中学系列中招录取分数线最高的学校;历年高考重点建设中学系列录取率最高的学校;是在校生最多、入学最热门的学校之一;是近年来在市属学校中获大奖最多的学校之一。 ——“五大跨越”:原启音学校划归南昌八中管理,阔步迈进“一校两部”,打开了长期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的大跨越;由一般普通中学晋升为省建设重点中学,实现了脱胎换骨式的大跨越;实现了在校人数3000余人,班级数量56个办学规模,昂首跨入了大校强校行列的大跨越;由重初中轻高中的不平衡办学格局到形成以高中为龙头初高中强强并举的大跨越;实现了由单一的普高班到新增体育特色班,做大做强做特教育品牌的大跨越。 由此八中品牌更硬,特色更特,内涵更深,底蕴更厚,声誉更高,从而八中在复兴中实现了全新的飞跃,由大进强。
江西省宜春中学自1902年肇起于袁州,时名袁州中学堂,校址设于唐代大文豪韩愈创办的昌黎书院。底蕴深厚,历史悠久。从昌黎书院到袁州中学堂,从考棚旧址到新坊庙宇,从化成岩山麓到袁山枣树村,虽栉风沐雨,几度迁建,然弦歌不辍,发展迅速。赣鄱大地,独树一帜。 宜春中学滋兰树蕙,英才辈出。一百一十年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从这里走出了碧血丹心的易安华、舍生取义的黄钟杰、追求真理的邓贞谦;从这里走出了“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总设计师、中科院谢光选院士,走出了中国煤炭科学研究院学位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工程院刘天泉院士;从这里走出了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数学教育家傅种孙,走出了中国社科院财贸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郭冬乐……千百位英烈人杰,都曾在这里留下青春的足迹,真可谓声教迄四海,桃李满天下。 宜春中学励精图治,满园溢彩。一百一十年筚路蓝缕,自强不息,宜中人用智慧和汗水演绎着创业的艰辛,凝练出“厚德博学、弦毅致远”的校训,制定了“宜春翘楚、江西一流、享誉华夏、牵手世界”的办学目标,形成了“文明、诚信、勤朴、奋进”的校风,探索出“寄宿制、全封闭、准军事化”的科学管理模式。 宜春中学硕果累累,饮誉四海。近年来,学校先后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活动先进单位”“全国群体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示范学校”“全国中小学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全国食品安全示范单位”“江西省普通高中评估优秀单位”“江西省德育示范学校”“ 江西省文明学校” “江西省绿色学校”“江西省教育科研先进单位”“江西省优秀重点中学” “宜春市首届名校”等多项荣誉,获得社会各界的好评。 迎着朝阳,笑脸绽放。2003年8月,宜春市委、市政府为适应宜春中心城区教育发展的需要,斥资1.2亿元兴建一所现代化、园林式的新宜春中学。整个校园位于青山绿水的环抱之中,清静、自然、典雅。目前,学校占地808亩,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教职员工420人,在校学生6600余人。 昌黎风韵,百又十年;厚德博学,弘毅致远。宜春中学的全体师生员工,正以百倍的热情和干劲,继承笃实之传统,坚持人本之理念,凝心聚力,奋发图强,求真务实,开拓进取,为把宜春中学建成为教学条件全国一流、教学管理全国一流、教学质量全国一流的现代名校而努力。宜春中学,她必将在百年辉煌的基础上,再次谱写新的华章,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坐落在南昌市北京西路立交桥东侧,创办于1954年9月,原名江西师范学院附属中学,1986年被江西省教育厅批准为首批省重点中学,1996年被教育厅批准为首批省优秀重点中学。建校近五十年来,附中以其师资力量强,教学质量高,校风优良,人才辈出而在高等院校和社会各界中享有很高的声誉。 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简称师大附中或附中,学校现有青山湖校区和滨江校区,青山湖校区位于南昌市北京西路194号,滨江校区位于南昌市红谷滩新区锦江路169号。学校现设有办公室、政教处、教务处、总务处、勤工俭学办公室、工会、团委等7个职能部门和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政史地、生物、音体美、电教等9个教研组。在校学生5000余人,共有100个教学班。 江西师大附中是江西省第一批授予“全省重点中学”和第一批授予“全省优秀重点中学”的全国名校。在五十六年的办 学积淀中,始终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育、教学、教研的质量始终保持在全省的前列。附中以学子被高校和社会 一致公认为“品行正、素质优、潜力大、发展好”, 被誉为江西中学第一名校。
南昌市铁路第一中学创办于1940年。1982年被命名为“江西省重点中学”,1995年被评为“江西省优秀重点中学”,2003年被南昌市政府命名为“南昌市名校”,是南昌市首批十所中小学名校之一。2004年学校整体移交南昌市政府,归属南昌市教育局管理。 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大力开展素质教育,以学校高品位、设施高标准、教学高质量、师生高素质、升学高比例受到上级表彰和社会各界好评。学校荣获江西省省长的嘉奖,近年来由教育部、省教育厅先后授予“新课程试验先进单位”“江西省德育示范学校”“科研兴校先进单位”“教育科研实验基地”“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是“南昌市科技教育示范学校”“南昌市教育科研示范校”。在市 “三名工程”评选中,被评为“名校”,语文和物理学科被评为“名科”,语文教师丁孝松被评为“名师”。学校还是省市“绿化先进单位”“园林化单位”。 学校有一支师德高尚、敬业爱岗、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有一批省市教学教研骨干。学校教职工244人,特级教师4人,中学高级教师138人,市学科带头人18人,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8人,其中30余人是省市教育教研学术团体的主要成员。有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铁道部劳动模范、全国优秀语文教师、铁道部优秀教师、江西省优秀教师、南昌市劳动模范、苏步青数学教育奖获得者等。近年来,有数十位教师在全国、省市教学大赛中获奖,发表教育教学论文数百篇,出版教育教学编著百余册。学校坚持科研兴校,有一支教育科研水平高的队伍,主持并承担多项全国、省市级教育科研课题,取得显著成果。 学校位于市中心老福山洛阳路西段北侧,学校占地面积77亩,69个教学班,在校学生4000人。有一流的橡胶运动场、进口人工草坪足球场以及篮球场、排球场、网球场、室内体育馆;有设备全部更新的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和准备室;有38个多媒体教室、4个60座计算机教室、课件室、4个语音教室、音乐美术教室、舞蹈形体教室、健身房等。建成了千兆校园网、有线电视广播网,班班通广播,高中每个教室都配备了电脑、投影仪、视频展台、电动幕布和有源音箱等多媒体设备。 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优秀,恢复高考以来,摘得江西省高考文科状元、理科状元、外语类状元等多项桂冠,多人获南昌市高考状元和中考第一名。学校历年高考中考各项指标名列前茅,获得南昌市普通高中教学目标管理一等奖和培养拔尖人才奖。学校以“热爱学生、言传身教、严谨治学、改革创新”为宗旨,倡导“勤奋、踏实、多思、求精”,培养学生“团结、文明、勤学、奋进”的精神,注重对特色学生的培养,学科竞赛硕果累累,课外活动丰富多彩,有2人参加全国数学冬令营,30余人获奥赛省级一等奖。近几年,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勇夺两金,在全国中小学机器人竞赛活动中,获全市六连冠,五次全省第一,并先后荣获全国第一、第二、第三名的优异成绩。我校机器人竞赛在省市和全国都处于领先水平。 南昌市铁路第一中学全体师生员工正以崭新的姿态,为学校更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奋进。我们欢迎全市莘莘学子报考南昌市铁路第一中学
景德镇第一中学简称景德镇一中,地处瓷都东隅,始建于1940年,有着六十年的办学历史,初称私立天翼中学,解放后曾称为景德镇中学、景德镇市第一中学,现定名为江西省景德镇一中。1963年被省政府批准为省重点中学,历年来为全市人民所瞩目,为景德镇地区的教育事业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改革开放以来,景德镇一中的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特别是进入九十年代,学校工作又有了长足的进步,年年上台阶,岁岁话丰收。一方面,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师资力量更加雄厚,教学设施和图书资料目臻完备,学校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另一方面,学校办学质量也稳步提高,连续四次被省政府评为“江西省文明单位”,并先后被国家教育部、卫生部、国家体委部门授予“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示范学校”、“全国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全国卫生先进单位”和“全国中学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学校”等光荣称号,1994年10月学校又顺利通过了江西省重点中学首批评估,被评为首批省优秀重点中学。 作为省重点中学,理应更具有实验性、示范性、高质量和办学特色,长期以来,景德镇一中坚持按重点中学的要求努力做好各项工作,学校上下牢记全市人民的重托,发扬一中的光荣传统,以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全身心的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工作之中,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形成了自己“以德育为先导、以教学为中心,向管理要教育质量,向管理要办学效益”的办学特色和“严谨、求实、创新”的教学风格,努力做到“三坚持”。
江西省吉安市第一中学坐落于吉州区沿江路北段,前饮赣江水,后枕状元桥,其前身是1918年创立的吉州十属公立阳明甲种商业学校,1922年改制为吉州十属公立阳明中学,1951年8月私立朝宗中学、私立庐陵中学并入私立文山中学,1951年冬私立文山中学并入阳明中学,1952年由人民政府接管,改名为江西省吉安第二中学,1954年更名为江西省吉安市第一初级中学,1956年定名为江西省吉安市第一中学。吉安一中属江西省首批优秀重点中学,国家西部开发助学工程——高中宏志班、美国励志基金会资助项目——高中“春蕾班”承办学校。[1] 学校秉承“爱国、诚朴、勤奋、健美”校训,坚持德育为首,育人为本,树立了“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和发展奠基,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共同发展”的办学理念,确立了“建设全国闻名、全省一流、全市带头的现代名校”的办学目标,确立了“以转变教育观念为先导,以德育为核心,以优化课堂教学为重点,以主题活动为载体,课程改革和教育科研稳步推进”的实施素质教育新思路。 学校占地面积168亩,校舍建筑面积3万多平方米。校园环境优美,教学设施齐备,管理严格。新建成三栋呈品字型分布、琉璃瓦屋顶与铝合金门窗装饰、共有32间正六边形教室、10间教师办公室的现代化教学大楼;一栋拥有40个教室的大型现代化教学大楼即将竣工;还建有1栋三层电教楼,1栋三层实验楼,1栋四层楼图书馆等教学辅助用房。配置有校园教学闭路电教系统、3间微机房、2间语音室、1间演播室、1间课件制作室等现代化教学设施;新装备了4个物理实验室,3个化学实验室,2个生物实验室;图书馆藏书6万余册。学校体育设施也较齐全,运动场地充足,设有1个规格较高的标准田径场,1个专用足球场,4个篮、排球场,2个羽毛球场及多个乒乓球球台,单双杠运动设施
玉山一中,江西省首批优秀重点中学之一。学校创建于1939年春,迄今已有72年办学历史。校园占地面积130余亩,有67个高中教学班,近4200名学生,260名教职工。学校现有特级教师3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教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江西省学科带头人7人,上饶市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13人,县“星级教师”27人,高级教师102人,具有硕士学位教师20人。学校办学设施齐全。建有综合教学楼、电教实验大楼、图书馆、学生公寓、多功能室内体艺馆、标准塑胶田径运动场、多功能演播厅。各班均配备了多媒体设备,开通了宽带网和广播网。古典园林式校园,优美宁静,是学子生活、求学的最佳环境。学校办学特色鲜明。办学总目标是把玉山一中打造成一所“学生进步,教师发展,品牌提升,文化引领”的优质学校。学校一直坚持“德育为先、以人为本”的育人方向,以“校园美、校风好、质量高”为办学目标,以“会做人、会读书、会办事”为育人目标,以“做文明学生、创文明班级、建文明寝室”“阳光体育”和“美育月”活动等为育人手段。遵循教育规律,规范办学,深入开展有效教学和有效管理。学校办学成绩优异。自1984年以来,连续27年在上饶市教育教学综合评估中位居第一;近100位学子考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先后获全省文科状元2人;因高考成绩优异,获北京大学2012年“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资质;新中国首批18名博士之一黄朝商为我校校友,从我校毕业、后获得博士学位的近400人,有“博士摇篮”之美誉。凭借着悠久的办学历史、严谨求实的教风、勤奋踏实的学风、出色的办学质量,玉山一中已成为一所社会影响好、在上饶市领先、在江西省名列前茅的优质高中。学校先后荣获全国首批“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全国中小学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全国创文明行业示范点”等40多项省部级以上荣誉称号。
南昌五中是一所具有60年辉煌历史的省级重点中学。学校前身为1954年创建的江西省第一高级中学,1958年更名为南昌市第五中学。1957年首届毕业生以21人考取清华大学、11人考取北京大学、百余名录取哈军工、复旦、同济、中山大学等全国名校的卓越成绩,创下江西省高考的历史伟绩。 2001年,经南昌市人民政府批准[洪府厅字(2001)55号],南昌职业学院法人代表章跃进筹资1.5亿元,在红谷滩中心区重建南昌五中,同年被确定为“南昌市重点中学”。2005年被江西省教育厅批准为“江西省重点建设中学” [赣教普字(2005)39号]。2009年5月,被江西省教育厅批准为“江西省重点中学” [赣教基字(2009)23号]。2012年又被南昌市人民政府授予第四批“南昌市十大名校”,南昌市教育局授予“南昌市四星级学校”。复办12年来,学校连年被评为“南昌市教育先进单位”,同时获得“南昌市教育窗口示范学校”、“南昌市德育示范学校” 、“南昌市社科普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 学校占地面积136亩,总建筑面积为7万多平方米。建有教学楼、实验楼、科技综合楼、体艺馆、专家楼、多功能餐厅、师生公寓等现代化楼群和400米标准塑胶跑道运动场,配备理化生实验室、多媒体教室、微机室、音乐室、美术室、语音室、练功房、演播厅、卫星电视接收站等,教学设施先进,生活设施一流。 学校以法人代表章跃进先生“五个教育功能”(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的教育不能仅停留在知识、技能的继承和传递上,还要实实在在加强素质教育、人文教育和创新教育)为指导,坚持“高起点、高品位、个性化、国际化”的办学思路,以“心中永远有一颗升起的太阳”为校训,坚持“德育第一、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倡导“人格自尊、行为自律、学习自主、生活自理”的校风和学风,实行人文管理,大力构建和谐发展的优美校园。 学校师资优良,教学成绩显著。在150名专职教师中,有特级教师4名,全国优秀教师3名,学科带头人16名,省、市、县优秀教师38名,硕士研究生18名。在他们的带领下,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十二年来,学校已为国家培养了6000多名合格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并向海外众多名校:美国威斯康新、阳伯翰大学、英国伦敦城市大学、法国巴黎大学。国内名校: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政法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著名高校输送了一大批优秀生源。 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在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的前提下,大力开展特色教育。学校积极开展学工、学农、学军和科技、体育、艺术等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增长才干,取得了明显成效,深受家长的肯定和社会的好评。在研究性学习方面,学校曾先后组织赴临川王安石故居、汤显祖纪念馆、九江琵琶亭、湖口石钟山等地进行考察研讨。近几年来,学校参加各类学科竞赛60余人次获国家和省级奖,学校宇鹏文学社百余名社员在全国性作文竞赛中获奖,200多篇习作在全国知名报刊发表。学校负责研究的重点子课题《语文教学中加大阅读量的实践与研究》,经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名师教学思想与教法研究”(0701798A)总课题组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获得国家级科研成果一等奖。 十二五期间,南昌五中将紧紧围绕“优、特、新”的办学定位,追求特色,不断创新,为广大学子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教学服务。 南昌五中必将为江西教育的辉煌写下新的篇章。
学校概况 余江县第一中学始建于1957年8月,1979年列为江西省首批重点中学。占地面积112余亩,建筑面积3万多平方米。设有57个班,共3700余名学生;她有雄厚的师资队伍,其中高级教师60人,中级教师91人;配有完备先进的教学设施,每个教室都配有彩电和教学音响。理化生实验齐全,校园网络平台、语音室、微机室、多媒体室样样达标。 办学理念呕心沥血育桃李,化作春泥更护花。余江一中历任领导都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校风:“团结、求实、创新、进取”;教风:“敬业、爱岗、协作、严谨”;风:“勤奋、探究、活泼、好学”。 学校荣誉办学水平稳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持续上升。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和“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称号,获省市级“文明单位”“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德育示范学校”“科研兴校先进单位”称号20多项。十六大强劲东风,吹绿一池春水。办学特色学校进一步扩大了高中办学规模,创立了公办民助性质实验初中学校,强化了服务意识和服务措施:学校全面实施内部管理改革,教研走上了常规化、特色化轨道,教职工热情高涨。实验初中配有专职生活指导老师,实施学习生活一体化管理,教育教学秩序井然,教学成绩居全县一流。办学宗旨“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新世纪的余江一中,将继续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乘改革的东风,为“办一流学校,创一流业绩”,跻身全省示范性高中行列而努力拼搏。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