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丽的日峰山麓,清幽的黎滩河畔,南宋绍兴十三年(公元1143年)创建的孔子庙及讲学堂是江西省黎川县第一中学的发端。经历代修膳扩建,民国30年(公元1941年)8月名为“黎川县立初级中学”。1958年增设高中部,1959年改名为“江西省黎川中学”。1977年更名为“江西省黎川县第一中学”。1980年被江西省教育厅列为省级重点中学。 学校现有教职工202人,其中特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30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省市优秀教师18人,地区学科带头人3人,学历达标率达95%。 学校现有53个教学班 ,学生3270余人。学校教学设施齐全 ,现有综合楼一幢,教学楼二幢,教室共54间,均配有电教设备,电教实验楼一幢,内设语音室2个,微机室2个,多媒体教室2个及理、化、生实验室各2个。学校拥有容纳1400个座位的立体声影剧院一座。风格古朴,幽静清雅有800多年历史的图书馆(孔子庙)一座。学生公寓三幢,食堂一所。 黎川一中以“团结、严谨、刻苦、拓新”为校风,以“敬业、博学、爱生、乐教”为教风,以“勤奋、文明、尊师、善学”为学风。 学校树立“改革兴校、科研强校、质量立校”的办学思想,着力于“优化素质、强化纪律、纯化校风、美化校园”,坚持“以量补贴、以质计奖”的分配原则,全校上下团结实干,各项工作齐头并进。 学校教学成绩逐年稳步上升。中考成绩一直居全县之首,高考成绩长期列全市前茅。每年均有许多学生进入全国著名高等学府深造,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人民大学、复旦大学等等,特别是继2001年全市中考第一名、全市高考文、理科状元均落户黎川一中之后,再创2002年全市高考文、理科壹状元双榜眼的成绩。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学习科学实验直属 学校、全省文明单位、全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全省科研兴校先进单位、全省绿化先进单位、全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全省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实施办法》先进单位、全省职工职业 道德建设先进单位、全省德育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 作为省级重点中学,黎川一中的特色是突出德育工作。1995年3月开始实施的“3+1”德育研究与实践,被列为全国教育科学重点研究项目二级子课题,多年来的 实践和总结,使“3+1”德育工程已形成“具体模式”其特点表现为科学有序、机制完善、评估量化、效果明显。许多经验和事迹先后在全国八家报刊上得到介绍和推广,并在江西省电视台专题播放。该项研究课题,获得中国教育实验研究会成果奖,江西省社联第八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黎川一中,正朝着“高质量、有特色、现代化、花园式”的省优秀重点中学目标迈进。 黎川一中,现任校长为省优秀青年教师、市“十大杰出”青年、高级教师武小龙同志;现任书记为市优秀教师、高级教师吴晓宁同志。
临川三中创办于1966年秋,初名抚州市三中。校本部设在城外正觉寺侧建昌会馆,二部在城南,借用抚州市十小三个教室。是年招生7个班。1968年春本部迁入现址,与二部合并,三中校址正式确定。1969年上半年与十小合并,改称抚纺育红学校,分设中学部、小学部。1970年上半年与十小分开,恢复三中校名.1971年招办高中班,三中成为一所完全中学。1979年列为抚州市重点中学,因为办学成绩突出,1980年一举跨入江西省重点中学行列。1996年因为抚州市与临川县合并为临川市,改校名为临川市三中。2000年又因为抚州撤地设市,校名又改为临川三中。学校先后隶属抚州市教育局和临川区教委管辖,为科级事业单位。 学校座落抚州市区中心地段,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校园面积70余亩。现有50个教学班,学生3300余人。在职教工196名,其中高级教师55名,一级教师98名。有150余人次被评为国家级及省、市、区级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拔尖人才、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优秀德育工作者、优秀教育工作者及优秀党员等。有60余人次获国家级和省、市级优质课、说课、自制教具奖。在国家、省、市级教学报刊上发表文章和获奖论文共360余篇。 近几年,学校驶入飞速发展的快车道。购进外单位土地,扩大了学校土地面积,调整了学校的建设布局。新建校门造型独特,六层办公大挺拔秀丽,七层学生公寓设施一流,即将竣工的新的六层教学大楼更是增添学校风采。其它教学楼、实验楼装饰一新。馆藏书9万余册。学校设置有舞蹈练功房、音乐教室、画室和器乐室。学校理、化、生实验设施齐全。与此同时学校完善了现代化教学设施。装备多媒体教室、微机室、电子备课室、电子阅览以及10频道闭路教学电视系统,学校还将安装校园网,学校现被有关单位评为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先进学校。
金溪县第一中学座落在金溪县城风景秀美的“锦绣墩”上,它的前身为“金溪县立初级中学”。该校创建于1939年秋,校址始设在金溪黄通,1941年春迁至金溪双塘竹桥村,同年秋;又迁至浒湾黄坊,继而并入浒湾“应钦中学”,以一块校牌两套人马的形式办学;1943年“金溪县立初级中学”与“应钦中学”分开,随即迁入金溪县城文庙内(即现金溪一中校址)。解放初,“金溪县立初级中学”更名为“金溪中学”,开始设立初中部,1958年增设高中部。1975年该校更名为“金溪县第一中学”,1980年该校被列为省重点中学,2000年被评为“江西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 金溪一中创建至今,己有六十多年的历史,为社会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人才。自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来,金溪一中的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为各级各类高等院校输送了数千名新生。特别是1998年7月学校重新组建领导班子以来,采用科学的教育教学管理措施,注重教师队伍的建设,真抓实干,金溪一中的教育教学有了质的飞跃。1999年高考上统招省专线人数达196人,李裕辉同学以645分的成绩进入全市前十名,荣幸地被北京大学录取,填补了13年来金溪考生无人跨入北大校门的空白。2000年高考上统招省专线人数突破300大关,杨朗、陈熠星、杨俊三位同学的成绩分别位居全市第二、三、八名,位居全省第十、十三、十六名,并同时被清华大学录取,使金溪一中与久违了18年的清华大学再续前缘。2001年高考,金溪一中再创辉煌,饶星、孙奕帆两位同学考入清华大学,夏聪、余仲琪两位同学考入北京大学,并且该校学生在全国各大名牌院校都榜上有名。并且勇夺全市重点中学六个第一:670分以上人数全市第一;650分以上人数全市第一;630分以上人数全市第一;600分以上人数全市第一;上重点线人数比率全市第一;上本科线人数比率全市第一。全校上统招本科线(以第一次公布的分数为准)人数高达332人(不含体育、艺术类),升学率达63%,位居全市榜首,在全市重点中学综合评估中名列第一,这在金溪一中历史上前所未有。2003年高考上本科统招线文理合计603人,录取率高达60%。上重点线人数文理合计达241人,饶峰云、王 璞、曾志锋三位同学高中清华大学,祝迪同学高中北京大学,跨入复旦等名牌大学比比皆是,与此同时,650分、630分以上人数均居全市各类中学第一;上重点线及本科线人数均居全市各类中学第一;上本科统招线人数比率、上本科线人数与全县人口比率居全市第一;而且600分以上人数高达106人,居全省各类中学第一。 近几年来,为了更好地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需要,金溪一中十分注重硬件建设,校园环境和教学设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先后新建起实验楼、图书楼、教学楼、综合大楼、学生公寓和教工宿舍楼。现代化教学设施发展迅速,陆续装配了五个电脑室,五个语音室,四个多媒体电化教室和一个校内电视台,此外还设有课件制作室、电子阅览室、音乐室、画室和健身室。校园电脑、电话和电视形成网络,同时还拥有占地面积达20000平方米的“德教基地”。所有这些,不仅使整个学校充满现代化气息,更为金溪一中在新世纪的腾飞插上了有力的翅膀。 随着全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2001年7月,金溪一中也实行了办学机制改革,使正在腾飞中的金溪一中更加充满了活力。改制后的金溪一中,至2003年为止,占地面积达86710平方米。教职工总数近300人,教学班91人,在校学生人数达5900余人。 如今的金溪一中办学规模在全市首屈一指,管理机制充满活力,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质量过硬,综合校力不断增强,学校声誉日益扩大。在新世纪,金溪一中六千师生将一如既往地坚持“一切有利于学校的发展,一切有利于教师的提高,一切有利于学生的成长”的办学示旨,喜迎八方求学者,乐得英才教育之,努力为千千万万的学子铺就成才的道路!
临川十中地处抚州市临川区温泉镇,创建于1992年日月,原称临川县第三中学,1996年因临川县与抚州市合并改称至今。临川十中是一所区属公办重点中学,2002年10月12日,被江西省评为准重点中学。 学校占地面积130536平方米,大致形成“两苑四区”结构。“秋苑”在东,又称东苑,是师生工作、学习和锻炼场所。包括教学区,大部分运动区和美化区。“春苑”在西,又称西苑,是师生生活区和部分美化区、运动区、学校校舍总面积约为48900平方米,可容纳近6000人学习、工作和生活。主要建筑物有:3栋教学楼、 1栋综合教育搂、1栋办公楼、1栋颁奖楼、7栋师生宿舍楼和1个师生现代食堂等。教学楼和办公楼内配建了实验室、电脑室、保管室、会议室、广播室和办公室;综合教育楼按省级1类完中标准配置,拥有6个实验室、2个多媒体教室、2个语音室、2个微机房、1个天文观测台和248平方来的图书室和阅览室各一个。主要体育设施有:1个400米环形跑道标准田径场,2个羽毛球场和10个乒乓球台等。两苑四区内建有许多雕塑、亭宇、植物园和花圃.校园绿化面积12000平方米,校国内水泥路宽阔整洁,两旁绿树成荫,将两苑四区连为一体。天蓝、草绿、花香、鸟语、树声、人诵,这便是十中常常展现在人们面前的风景。 近两年,学校的学生数保持在5000人左右。现有教学班59个,其中高中部班级为42个。现有教职工200余人,其中硕士研究生(含在读)6人,本科学历教师180令人,占教师总数的85%强,高级教师34人,各专业教师比例与课程设置一致。学校的口号是“以质量求生存促发展。”并逐渐形成了“团结守纪求实创新”的校风、“潜心严教求精进取”的教风、“虚心苦学求索向上”的学风。学校的基本教育理念是:实现教育的人性化、社会化和个性化的有机结合。 学校管理上的最大特色是实行角色制度化管理。具体地说就是:地域上针对教学区和生活区的区域角色不同,人员上针对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角色不同;教育过程上,针对初一至高三年级在教学过程中阶段性角色不同;部门领域上,针对政教处,教务处、后勤处和保卫处在学校管理中效用角色不同等,制订出相应的角色制度,实行角色制度化管理。另外,学校坚持走“普及+特长”的中学教育发展之硌。同时引进外资,改善办学条件。在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的基础上,临川十中教师有数百人次获各种荣誉,教师发表和交流的论文有300多篇。95年,该校首届高考即夺取临川县理科状元和文科榜眼。99年,勇夺临川市中学生足球赛冠军。2000年荣获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抚州市团体总分第一名,2001年获江西省航模大赛学生个人一等桨。同年,学生获全国中学生生物联赛(江西赛区)第一名。2002年,获抚州市“绿色承诺”环保知识竞赛团体总分第一名,该校参加抚州市(包括原抚州高中教育质量评诂,稳定在中上游,有几年甚至超过了一些省级重点中学。
江西省乐安县第二中学是1978年创建的一所全日制普通完全中学,座落在鳌溪镇南门花园开发区,占地64亩,建筑面积13000平方米,有47个班,3千多名学生。它先后获得了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省微机电教装备一类学校,省新教材试验先进单位,省“五四”红旗团委,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县文明单位等称号。2002年9月被确定为“十五”期间江西省重点建设的普通中学。 一、教学设施 由于各级政府,特别是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乐安二中不断“做强、做大”,先后兴建了一流的实验大楼和教学大楼,装配了校园闭路电视网,购进了一批最先进的电脑,成为全市电化教学示范学校。而四通八达的水泥路、小巧的花圃、成片的树林,又与高大的建筑交相辉映,凸显浓郁的文化氛围与现代气息。 二、师资力量 乐安二中虽是一所普通中学,但师资学历硬件达标,全校现有专职教师160人,大专以上学历100%,其中高级教师23人,一级教师82人;市、县学科带头人1和10人,县十大杰出青年1人,县拔尖人才1人;并有8、12、34人分别被评为省、市、县优秀教师,还有6人的先进事迹刊载在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师表纪实》一书和《抚州日报》等报刊、杂志上。 三、办学特色 乐安二中“教有方法,办有特色”,主要体现在:1、教学方式多样化:一切以学生为主体,力求生动有趣、新鲜活泼。如语文的研究性学习,英语的情境教学,政治的实话实说,理、化的操作实验,数学的说课演示,班会、团队课的民主评议等。 2、教育科研全景化:课题、实验、“著书立说”,全面开花。迄今为止,有8、20、32个课题分别被省、市、县立项;有2和5人分获省市教改试验先进个人:有16人出版专著、合著,有90篇论文在报刊杂志上发表,有158篇论文年会获奖;并分别有1、4、16、42名教师获教学赛国家、省、市、县级一等奖。 3、学生评语散文化:“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个性、尊重学生需要”,按“老师眼中的我,父母眼中的我,同学眼中的我,自己眼中的我”自评,再由老师用别具一格的散文化评语对学生全方位评价,这一举措深受学生、家长欢迎。 由于这些,乐安二中连续十年,高考录取率位居全县榜首,连续7年夺得全县高考理科状元桂冠,95年还夺得全市高考理科第一名,并连续数年在全市普通完中高中教学质量综合评估中名列前三名。特别是2002年高考上重点线49人,本科线194人,省专线以上人数321人,省专上线率82%,而在全国性的高中各类学科竞赛中也先后有24名学生获三等奖以上。崛起的乐安二中已成为放飞莘莘学子希望的理想摇篮。
江西省抚州市第一中学(原名临川中学)坐落在赣东名城抚州市市区中心,东看抚河浩浩荡荡、蜿蜒向北,西望著名风景万魁塔雄姿映夕照,南眺市区街道纵横交错、高楼鳞次栉比,北览抚河平原沃野千里、烟雨迷蒙。校园占地200亩,建筑面积6万6千余平方米,绿化面积近7万平方米。校内有抚州著名景点金柅园、绣花楼、名人园、书香园等景观,环境清幽,是读书治学修身的绝佳之地。 学校源于11世纪中期的宋代著名文学家曾巩创办的兴鲁书院。新学则起于清末抚郡中学堂,历名抚州中学校、省立第七中学、省立第八中学、临川中学、临川联合中学等,其因时应事、以人为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办学精神,传承临川文化的精髓。现在,抚州一中已成为江西省首批优秀重点中学,是抚州市临川教育集团龙头学校,是一所面向全省招生的充满现代朝气的赣东名校,素有“才子摇篮”“少年大学生摇篮”“赣东教育明珠”“临川才子之源”等称誉,闻名中外。 抚州一中建校103年来,秉承兴鲁书院的精神与临川文化传统,以全面发展、突出特色、提高综合素质为育人目标,以创新思维、张扬个性、面向世界、打造优质高中精品为办学理念,以“以人为本,科学治校,拓宽学校的发展空间,一切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为办学宗旨,以“勤学严谨、求实奋进”为校训,倡导“精、实、严、活”校风。 百余年来,学校群星璀璨,英才辈出,迄今为国家培养的人才不计其数,有无产阶级革命家傅烈、傅大庆、李井泉等多人,有饶毓泰、余瑞璜、程孝刚、艾兴等院士6人,有游国恩、丁秋林等著名专家学者200余人,有王兹华等著名企业家200余人,博士、博士后、博士生导师500余人,恢复高考以来,考取少年大学生1080人、少年班大学生61人、清华北大53人,本科以上院校人数10000余人;他们遍布祖国各地和世界五大洲,从此“临川才子”美名传扬神州大地、传遍全世界。其品牌形象深入人心。 近二十年来,学校在全国高中数理化等学科竞赛和小发明、小制作等科技创新竞赛活动中获大奖的有600多人次,其中11人次先后进入国家奥林匹克冬令营,1人次入选中国数学奥赛集训队;全国奥赛江西赛区颁奖大会先后4次在学校举行;连续三年荣获全国高中化学竞赛全省团体总分第一。 现在,学校现代化教学设施齐全,建有互联宽带教学网。在校学生5100人,在职教工290人,其中特级教师3人,高级教师133人,一级教师99人,中国数学奥林匹克高级教练9人;1978年以来,先后有14名教师分获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中小学中青年“十杰”教师、全省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30余名教师分别当选抚州市拔尖人才、抚州市中学学科带头人或国家级、省级骨干教师,3名教师担任抚州市学科学会理事长。 学校从1985年开始实施超常教育实验以来,一批批年幼志坚的俊杰英才走向像清华、北大和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这样的国内外一流名牌大学。超常实验班的学生百分之八十提前一至两年考入高等学校,其中考入著名大学少年班的有61人。学校先后获得 “江西省优秀重点中学”“江西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江西省新课改试验先进学校”“江西省园林绿化先进单位”“全国中学数学实验教材实验基地”“江西省绿色学校”“全国绿色学校”、“中国西部地区教育顾问学校”等称号。 学校先后获得的荣誉和称号还有: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实验学校中国名校600家全国百所状元中学国家体育总局首批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中国基础教育年鉴重点入编单位江西省首批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江西省中小学实验室工作先进单位江西省首批电教示范学校江西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江西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装备先进学校江西省园林绿化先进单位江西省科研兴校先进单位江西省青年志愿者先进集体江西省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单位江西省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江西省优秀考点学校
临川二中创办于1978年9月,座落在王安石、汤显祖故里临川城区。创办之初,只有初高中6个年级,400名学生,30名教师,校园占地12亩,校舍不足2000平方米,是一所规模很小、设施简陋、貌不惊人的普通完中。 在各级党委政府、上级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二中人艰苦创业,后来居上,在短短的办学时间内,就跻身于江西省优秀重点中学先进行列。如今,校园占地面积约110亩,建筑面积4万多平米,有56个教学班,3000多名学生,在职教工228名,其中特级教师2人、高级教师41人、中级教师104人。校内建有可承办和接纳全省及全国级田径比赛活动的400米标准运动场等设施。 建成了较完备的计算机网络教学系统、多媒体语音教学系统、闭路电视教育系统。有达标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实验设施。图书馆藏书7万余册。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布局合理。校园四季花木似锦,景色宜人。 临川二中创办以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素质教育德育为首,学校工作育人为本为办学指导思想,形成了苦学、守纪、求实、争先的优良学风和管理严谨,校风优良,以德育人,争创一流的办学风格,取得了世人瞩目的佳绩。教育设施日臻完善,教学手段更加先进,办学规模逐步扩大,教育质量不断提高。为国家高等院校和祖国现代化建设培养了数以万计志存高远,素质全面,特长显著,创新力强的建设者。 临川二中五育并举出佳绩,素质教育创辉煌。1994年至今,学校连续四届被省委、省人民政府授予文明单位(标兵),先后荣获江西省中学德育示范学?quot、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全国绿色学校创建活动先进学校等诸多荣誉,省委、省政府颁发了嘉奖令和奖牌,团中央授予了锦旗,国家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国家环保总局等给予了表彰和奖励。前任校长、特级教师李盛光先后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模、全省劳模、全国劳模(先进工作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并荣获香港柏宁顿(中国)孺子牛金球奖最高奖项杰出奖,受到江泽民、李鹏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对临川二中的办学业绩,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嘹望》杂志、《半月谈》等近20家中央和省级新闻媒体都先后作过报道。临川二中已成为世人关注的临川教育现象中一座不朽的丰碑。
临川一中创建于1955年,是江西省首批优秀重点中学,是北京师范大学在江西惟一的中学教学实践基地,是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大连海军舰艇学院等重点院校的生源基地之一。 多年来,学校坚持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以人为本,全面发展, 教育教学质量长盛不衰:恢复高考至2004年,已向高一级院校输送合格新生1.7万人,其中录取清华北大66人,其它重点院校5000余人,少年大学生44人,高中直接录取莫斯科大学、德国康坦茨大学、国立新加坡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5人。现在国内外攻读或已取得博士学位的校友500余人。 在1990年至2001年的抚州市(地区)高中办学效益综合评估中(2002年起未评估),我校九年获第一名。我校学生参加全国高中学科竞赛,在全省更是独领风骚,江西赛区授奖大会先后八次(12项)在我校举行。学校先后获国家殊荣12项,获省级荣誉称号近20项。主要有:全国首批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全国电教示范学校、全国电教先进单位、全国普通高中课改先进单位、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成果突出学校、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施行体育锻炼达标先进单位、省首批优秀重点中学、省电教示范学校、省科研兴校先进单位、省教学多媒体教学软件的研制、开发与运用实验基地。 临川一中现有98个教学班,学生7000余人。在职教师384人,其中特级教师2人,高级教师126人,一级教师120人,国家级、省级科研课题负责人及市学科带头人19人,10名教师获国家级荣誉称号,16名教师获省级荣誉称号。每年都有20余名教师在国家、省、市级教学大赛中获奖。 学校现校区内,主要的教学设施齐全,所有班级均装配了多媒体、投影仪等现代信息技术设备。2005年新年伊始,我们以高起点、高标准,重点建设临川一中新校区。新校座落在临川新城内,占地760亩,投资1.5亿元。目前新校建设工程业已启动,三年后可如期竣工,学生分期分批进入新校学习深造。不久,临川一中将以极其优美、宁静的学习、生活环境笑迎全省、全国各地的莘莘学子。 2004年高考,临川一中创造了江西省高考奇迹:摘取了理科桂冠,700分以上人数、600分以上人数、录取一本和二本人数,均遥居江西省榜首,12名学生录取清华、北大,占清华、北大在江西招生总数的近十分之一,在社会上和全国各知名高校中,引起了强烈的震动。 在2004年创江西省高考奇迹的基础上,2005年高考又取得了极其辉煌的成绩,各项指标再创新高,在江西省处于绝对领先的地位。 文科:全省前50名中,我校占9人,居江西省第一名。全省600分以上者306人,我校22人,占全省1/14强,遥居江西省第一名。理科:全省前100名中,我校占17人,居江西省第一名;600分以上全省共1973人,我校有136人,占全省1/15,遥居江西省第一名。660分以上6人,居江西省第一名。 上一本线(重点)的考生,文科120人,理科564人,保送生5人,合计689人,遥居江西省第一名。上二本线(本科)以上的考生,文科298人,理科1188人,保送5人,共1491人,遥居江西省第一名。14名学生录取清华、北大,占清华、北大在江西招生总数的十分之一。
临川三中创办于1966年秋,初名抚州市三中。校本部设在城外正觉寺侧建昌会馆,二部在城南,借用抚州市十小三个教室。是年招生7个班。1968年春本部迁入现址,与二部合并,三中校址正式确定。1969年上半年与十小合并,改称抚纺育红学校,分设中学部、小学部。1970年上半年与十小分开,恢复三中校名.1971年招办高中班,三中成为一所完全中学。1979年列为抚州市重点中学,因为办学成绩突出,1980年一举跨入江西省重点中学行列。1996年因为抚州市与临川县合并为临川市,改校名为临川市三中。2000年又因为抚州撤地设市,校名又改为临川三中。学校先后隶属抚州市教育局和临川区教委管辖,为科级事业单位。 学校座落抚州市区中心地段,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校园面积70余亩。现有50个教学班,学生3300余人。在职教工196名,其中高级教师55名,一级教师98名。有150余人次被评为国家级及省、市、区级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拔尖人才、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优秀德育工作者、优秀教育工作者及优秀党员等。有60余人次获国家级和省、市级优质课、说课、自制教具奖。在国家、省、市级教学报刊上发表文章和获奖论文共360余篇。 近几年,学校驶入飞速发展的快车道。购进外单位土地,扩大了学校土地面积,调整了学校的建设布局。新建校门造型独特,六层办公大挺拔秀丽,七层学生公寓设施一流,即将竣工的新的六层教学大楼更是增添学校风采。其它教学楼、实验楼装饰一新。馆藏书9万余册。学校设置有舞蹈练功房、音乐教室、画室和器乐室。学校理、化、生实验设施齐全。与此同时学校完善了现代化教学设施。装备多媒体教室、微机室、电子备课室、电子阅览以及10频道闭路教学电视系统,学校还将安装校园网,学校现被有关单位评为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先进学校。
江西省南城县第二中学,坐落在县城东面,盱江和黎滩河夹流而过。南城二中创办于1970年,始名“南城县新桥中学”,1971年改为 “城关镇中学”,1980年改为现名至今。 学校占地面积44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14000余平方米。校园内有教学楼、实验楼、办公楼、学生宿舍楼、会议厅、图书馆和食堂,还有田径运动场、篮球场、羽毛球场和乒乓球场等学习、生活、锻炼、娱乐的场所,实验楼内设有理、化、生实验室、语音室、微机室和美术室, 校内还兴建了生物园和小花园。 学校现有49个教学班,学生2800余人。 现有教职工216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者占93%。高级教师33人,中级教师51人,地级学科带头人1人,县级学科带头人9人,校级学科带头人29人。有2人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4人次被评为省级先模,12人次评为地级先模,60余人次评为县级先模。 办学三十年来,学校以“团结、奋进、求实、创新”为校训,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从实际出发,按教育规律办事,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从严治校,从严治教。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完善内部管理机制,优化育人环境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学校为了树立一代新风,培养一代新人。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德育活动和综合治理,学生中既出现了以全县十大见义勇为英雄谢邦仁为代表的好学生,也涌现出了一大批象官荷卿、邱静式的品学兼优的三好学生。学校“火炬”学雷锋小组坚持二十年为敬老院做好事、多次被省、地评为先进集体。1997年,学校与县消防大队开展“警民共建文明街”活动,把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推向纵深发展,受到上级的高度赞扬。学校自1996年以来,连续两届被评为地级“文明单位”。 在抓好德育,培育良好校风、学风的同时,学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开展了以改革课堂教学结构为重点的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全面发展,努力完成素质教育提出的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审美、学会健体等目标。并且建立了一套实施素质教育的管理和评价机制。 学校还大力开辟第二课堂,建立了许多兴趣小组,学科竞赛中,高中获全国数、理、化江西赛区一、二、三等奖15人次,初中获全国数、理、化比赛江西赛区19人次。学校体育项目、文艺节目、书法美术摄影作品、小发明创造多次在全县、全区获奖。学生“盱笛”文学社成绩斐然,1997年被评为“全国中学生优秀文学社团”。连续三年来,南城二中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在全区高(完)中教育教学评估中,名列全区34所高(完)中前十强,作为一所普通中学,达到了全区重点中学中上游水平。1997年被省教委确定为高中课改试验样本校。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