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泰和中学简称泰和中学,历史悠久,创办于1925年,当年2月经泰和县二十三个区代表会议决,创立初级中学一所,公推孙振渭为校长,并呈报省政府批准,定名为泰和县立中学校,历用泰和县立初级中学、国立第十三中学、江西省天祥中学、江西省立泰和中学、江西省立泰和县联合中学、江西省泰和中学等校名。至今,历经82年的风雨历程,几代人的艰苦创业、薪火相传,于1962年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重点中学,并向国家教育部推荐为全国重点中学,1979年第一批恢复为全省重点中学,1994年在全省重点中学评估中,获“江西省优秀重点中学”称号。学校现有54个教学班,学生3181人,教职工229人,学校占地面积105亩,校舍建筑面积47400平方米。校园建设分为教学、观赏、运动、生活四大区域,布局合理,整齐,幽雅,美观,催人奋进,浓郁的书香气息弥漫整个校园。泰和中学名师荟萃、人才辈出。校友中有中科院院士潘际銮,中科院院士、世界著名的概率论专家王梓坤,在30个国家展出的著名版画家董其中,从事卫星火箭运载研究的研究员陈文俊,全国人大代表许炎莲等一大批知名人士,还有以肖旭东、严文裔、肖书海为代表的一大批留学博士。培养了数以万计的遍布海内外各行各业的中高级人才。如今,江西省泰和中学正由历史名校向现代名校的金光大道上阔步前进。泰和中学秉承传统,以其80多年的历史和丰富的人文积淀,含英咀华,绽蕊吐香,继往开来,在“瞄准一个目标,塑造两个一流,突出三项建设,形成四大模式”的治校理念下,办学规范不断扩大,学校建设日新月异,教学理念不断更新,教学质量长稳步提高,学校成绩不断迈向新的高度。
固江中学是江西省吉安县一所历史悠久的全日制中学,学校位于固江镇境内、吉福公路旁,隔路相望,美丽的泸水河蜿蜒而过。固江中学于1958年借农舍办了一个初中班,1959年选定现址正式立校,1969年前办初级中学,1969年9月至1991年7月,为吉安县六所完中之一,1991年8月,县委县政府对全县完中布局进行调整,将固江中学高中部搬迁至县城敦厚中学。学校占地面积达15234m2,校舍建筑面积5940m2,教学大楼、教工宿舍、学生宿舍、礼堂、实验楼、图书馆、食堂、综合楼等设施齐全,并配有一定量的电化教学及音体美教学设备。还建有一个200米标准运动场地。校园建筑布局合理,花草树木点缀其间,典雅、清新,令人赏心悦目。学校创办四十年来,共培养初高中毕业生12000余人。其中许多升入大中专院校深造,而且造就了相当多的硕士、博士生。在海外学习、生活的,也不少,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挥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学校现有15个教学班,在校学生近800人,有教职工57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达96%,中高级职称者占14%。为适应跨世纪素质教育的发展,为发扬学校的优良传统,全体师生正积极改善学校面貌,加强素质教育,努力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合格毕业生,争取向社会输送更多优秀人才,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办学特色的形成是一所学校走向成熟的标志,是现代教育必备的竞争力。它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有利于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有利于学校产生的影响力、辐射力,建设学校办学特色是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经研究并深入论证,我校把英语口语教学、心理素质教育、教学课题研究、青年教师培养、书香班级建设作为我校的五大特色项目工程。从本学年起我校将着力建设好这五个项目工程,使其成为我校独具一格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办学特色。一、齐抓共管、同心协力,形成特色氛围。1、提高认识,使全体教师真正体会到"一手抓办学特色的形成,一手抓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品牌形成的两张翅膀。2、做好宣传,让每一位学生充分懂得"全面提高"与"学有专长"的辩证统一关系,办学特色的形成最得益的是每位学生的整体素质的提高,共性中的"个性"发展。3、化零为整,营造氛围,做出经验,形成理论。①利用墙报、标语、警示牌、校内报刊、赖萍**奖本、广播、电视等宣传媒体,发布公告,发表文章,推介经验,推荐典型,介绍经验,推广理论,渲染强有力的氛围。②教务处全面指导负责校办报刊,成立校刊《香樟树》编辑部,全力打造特色平台。二、提升品位,齐心协力,着力打造"四个顺中"的"五大特色"。1、以英语实验班为龙头,强力打造领先英语教学,每学期由教研组牵头,学生自编自录时间不少于30分钟的话剧,并采取全方位多层面的各种形式,搞好英语口语教学。2、以新课改为契机,结合我校实际,搞好语文组的"任务型教学"和英语组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等课题研究,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3、开辟心理热线电话,在校刊就中学生普遍心理现象作分析,变学生问教师、为教师找学生,化零为整,形成系统工程,搞好心理素质教育。针对留守学生和孤残少年,有效性的开展"爱心妈妈"活动。4、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 。为进一步提高青年教师师德修养和业务素质,更新和拓宽教师知识结构,获得自我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满足新课程改革形势下教师的实际需要和内在需求,通过对1~5年青年教师校本培训,搭建平台,促使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5、以写字教学为龙头,学好国学文化,努力开展好"建设书香班级"活动。三、积极学习、勇于探索、大胆实践,层层落实特色工作1、五大特色的教育教学均由专职教师担任。建设学校办学特色,是任重而道远的任务。有一支业务精湛、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高,乐于奉献的师资队伍是关键。2、严格遵守学校聘任制度,英语口语教师必须英语本科以上学历,具备很强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能与外籍教师进行口语交流;心理教师有专科以上学历,具备相应的较强的专业水平,对学生心理问题研究在全县有影响力且效果显著。3、教师在"办学特色"的形成工作中,必须加强学习,促业务提高;深入研究,促方法创新;勇于实践,促效果优质;乐于奉献,促教风一流;大胆推介,促社会效应。4、教师实行"能上能下"原则,给每位教师定出具体工作目标。因教师玩忽职守,主观原因出现较大失误,业务水平低等原因使教师工作业绩低于所定工作目标,要考虑特色教师的改聘。教师业绩高于工作目标的,要给予奖励。5、每周下午活动课原则上根据学生情况开展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学期初定出小组活动计划,落实到教师、学生个人。6、建设学校办学特色,要业绩优先,注重结果。(1)一年出效果,二年出佳绩,三年成系统,成特色。(2)英语口语的要求:①每周每生次接受45分钟英语口语训练学习②每周每生次接受20分钟广播带读训练。③组建英语口语兴趣小组,每周活动不少于3个小时。④组织专家组对学生英语口语进行测试。⑤建立健全学生英语口语考级制度。⑥初一学生英语口语普及率100%,优秀等级不低于20%;初二学生英语口语普及率100%,优秀等级不低于40%;初三学生英语口语普及率100%,优秀等级不低于40%。⑦有一批英语口语能手,能用英语进行节目主持,播发新闻,与口语教师交谈。⑧建设我校英语口语校本课程,特色鲜明,操作性强,成系统,具有推广价值。(3)心理素质教育的要求:①每周每生接受30分钟常规性心理素质教育(班会课)。②设立师生商谈室,每周与学生面谈开放时间不少于4个小时。开通心理信箱,回复率100%,满意率100%,开辟心理交流热线电话13979645338(曹)/15907967989(朱)/15079664503(曾)/137554205939(曾)。③能有效防范心理原因带来的青少年心理问题,不遗余力地个别解困,出典型,出成效。④建设心理素质教育校本课程。有理论分析,有典型解析,有系统性,有操作性,具有较强实用价值。⑤教师每周调查3-5名学生,写出心理情况分析,每月就相关情况作一次理论分析和经验总结。(4)课题研究要求:①精选课题。人人有课题,学校选课题,教科室论证课题,上报课题,学校每个教研组有1个课题。课题要有理论基础和现实意义,前瞻性强。②课题管理。精选课题后,校内课题由教研组及课题承担人共同管理;县级、市级课题由教务处管理。加强日常教学研究、会议研究,及时记录,及时积累,横向、纵向交流,文字材料务必精炼、通顺,格式正确。③学校已申报3个县级课题和1个市级课题,保证按时结题。(5).青年教师培养工作要求:①专家引领,提升师德修养和专业素养②组建"拜师结对"活动,落实教学工作的培训。③以1~5年青年教师的达标培训手册和校本培训项目《以学校教师专业化平台为抓手,促青年教师成长》为载体,对1~5年青年教师进行常规培训,使他们在5年中能专业成长,成为独当一面的骨干教师。④成立学校骨干教师指导组,为了充分发挥学校骨干教师教育教学特长,聚焦课堂,立足学科研究,发挥骨干教师"传帮带"作用,促进学校青年教师发展性成长,从而来推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根据各学科特点,成立学科指导组,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对青年教师进行一对一的指导。⑤学校通过聚焦课堂有效教学研讨,开展系列展示、观摩及评比活动,促使青年教师在教学基本功方面下功夫,打好扎实基础。通过磨课、说课、上课、评课等活动,加速他们专业成长。(6)书香班级建设要求:新教育实验的倡导者朱永新教授说:"理想的德育应该重视让学生与书本为友,与大师对话,在人类优秀文化遗产中净化自己的灵魂,升华自己的人格。实施有效的道德教育,一定要建立起‘书香社会"‘书香学校",让学生养成热爱读书的习惯。"今年,把"每月读一本书,三年读一百本书"作为口号提出来,切实让每一个学生都想读书、爱读书、会读书。各班制定书香班级计划、口号、布置方案等。学校将分别从布置合理、特色鲜明、整洁美观、氛围浓厚、图书角特色五个方面展开评比。(一)、资源整合,好书共享 针对个别学生家庭条件不宽裕,藏书不能满足学生阅读需要的实际问题,我们班开展了"好书共享"的活动。每逢长假,鼓励学生争取买上一本新书,返校后在班内交流、互换读物,实现"以一当百"的目标,丰富读书资源。 (二)、开展"六个一"活动 读书是一个不断积累、常常沉淀的过程,细流汇成江河,跬步终至千里。 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坚持开展"六个一"活动:每堂一则故事(或一篇美文、一则新闻);每天利用"学海拾贝"栏目积累一句名言;每周一首古诗;每月向学生推荐一本新书;每学期一部名著;每年编一册学生自己的文集。 (三)、定期组织读书展评活动 每个学生一本读书笔记,用于摘抄佳句佳段和老师解读的国学经典(书写国学、抒写人生),编写阅读提纲、写体会等。每月举行一次读书展评活动,进行读书笔记评比活动,树立起优秀学生典型,推动学校读书活动的深入开展。 (四)、举办读书沙龙,师生同读共写 在我们学校,一直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我们要求只要读书就要把自己的所思、所感、所悟随时记录下来。读书笔记可长可短,只要是自己的有感而发。(五)、养成"一进教室就读书"的良好习惯 为了让孩子们有一个良好的读书习惯,学校在每天晚上安排一节课的读书时间,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因此,各班响应学校号召,让学生充分利用这个时间段,养成一进教室就读书的好习惯。 书,引导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书,培养了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书,促使学生吸取了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的精华;书,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书是我们校园文化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愿读书能够成为孩子们的习惯和乐趣,让他们在溢满书香的校园中成长、进步!(7)体艺工作要求:文艺、体育工作是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检阅学校成果的重要机会。每年进行的文艺汇演、田径运动会是展示学校学生素质的舞台。文艺、体育也是"特色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文艺、体育工作实行"英才教育",创建学校文艺组、田径代表队,定项目,定人数,定教师,统一组织培训时间。二、文艺、体育工作实行"金牌战略"。针对艺术节,为夺县最佳节目、一等奖而展开文艺训练工作;针对田径运动会,为夺竞赛项目第一名拿高分而展开体育训练工作。三、与文艺培训教师、体育培训教师签订目标责任状。学校定出具体目标,教师必须达到。四、以上文艺、体育培训工作,不算课时,不计加班,均实行以奖代补,奖金按学校相关制度执行。
一个在泰和被喻为"学风好,纪律好、升学率高"的学校,泰和五中的前身是泰和澄江中学,说起五中的过去,在别人的眼中那是一个没有救的学校,学校纪律差,留长发的、穿奇装异服的,打架斗殴的,小事天天有,大事三六九,学校的老师缺乏信心,人心思走,教学质量年年排在全县倒数,不少在澄江中学教过书的老师深有感触:"在这里已看不到希望了"。 2000年9月份澄江中学改成泰和第五中学,就任校长梁文胥走马上任,针对学风差这一现状,学校班子开出了治校第一处方--根除散、漫、乱的学习风气。学校为此专门成立了整治学校环境小组,对部分学生实行重点跟踪,与家长建立一本联系记录本,通过双管齐下,彻底根除学生与外界无业人员的联系,使学生能真正静下心来学习。泰和万合一中转来一姓肖的学生到该校读书,他属于典型的"双差"学生,每次考试总分750的试卷只能考到300多分,而且组织纪律散漫,上课逃课,自习去上网,后在学校老师的重点跟踪、教育下,他彻底根除了以往的恶习,一鸣惊人,在初中升高中时,以超过录取线10多分的成绩升入重点中学泰和中学。至此五中的学习风气大大改善,留长发没了,穿奇装异服的没了,打架斗殴的没了,取而代之的是一股浓厚的学习风气。 学习风气好转后,学校班子又着力开出治教第二处分--增强教师的教学责任心。通过制定作风建设制度,教师基本功考核制度,以制度管人,在教师之间树立竞争意识,强化教师的责任心,周俊梅是该校一名教英语的教师,由于责任心差,他所带的班每年都是班联倒数,面临着淘汰下岗,学校动真格与其签订责任状,让其表态,同时通过重点帮扶,他不断加强自己业务能力,增强自己的教学责任心,半年他所带的班跃居班联第三名,有效的管理大大激发了教师的教学兴趣,全校60多名教师一心一意投入到教学中,不惜牺牲休息时间,坐班辅导学习,"教学"合一的新面貌给学校的教学教学提供了有利保障。2003年该校300多名初中生中125人升入重点中学泰和中学,一举摘下了全县初中教学质量综合评估先进学校的奖牌,同时一批学习尖子脱颖而出。从澄江中学走出去又回到该校教书的匡会民老师感触颇深:"学校变了,秩序好了,风气浓了,责任心强了,在这教书也有自豪感了。"
永和中学是吉安县的一所农村初中,坐落在“国家文化保护遗产——吉州窑”的西侧,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山同志家乡的学校。学校于1969年创办,经过近40年的发展,永和中学现已拥有24个教学班,1200多名学生,教职工80余名;学校占地面积81900多平方米,校舍面积10188平方米,拥有三幢宽敞明亮的教学楼、两幢漂亮舒适的学生公寓、一幢现代化科技楼和一幢综合办公楼;学校教学设施齐全,装备了两间多媒体投影教室,三间微机房,电脑近100台,并开通了校园网络;全市一流的理化生实验室各一间;图书室藏书达到生均20余册。塑造名师工程,实施人才强教。学校以名师工程为人才保障,实施人才强教,注重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集结集体智慧,提升教师的专业、专长、品质生活。目前,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业技术人员77人,其中具有中高级教师职称的30人,达本科学历的55人,中青年教师占74%;培养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敬业爱岗、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 红花簇簇,硕果累累。近5年来,全校师生获县级奖励表彰的516人次,市级63人次,省级18人次,国家级8人次。学校文艺、体育、美术、信息技术等兴趣小组、学生主编的“星星”文学社办得如火如荼,成为他们挥洒才情的文学阵地;在全县中,该校的团体总分均居全县前列;欧阳迪和刘慧琴同学分别在2006和2007年获得“省三好学生”称号。2006至2007学年度,永和中学教学质量高居全县第一,办学水平评估荣获全县一等奖。创业不易守业难。但“发展是硬道理”,永和中学全体师生永远不会满足现状,永远不会停止脚步。他们以“办人民满意学校”为目标,在党和政府的扶持下,在校训“博学、诚信、求实、笃行”的鼓动下,正挥戈跃马,乘胜前进,实践着“追求人人成功,争取个个成材”,拥抱无限美好的明天。
永新第三中学始创于2001年,原为埠前初级中学,2001年杨桥中学高中部搬至埠前初级中学,归并为永新第三中学。黉舍坐落在县城北郊、交通便利。占地230亩,修建面积达3.2万平方米,校园绿化面积达十二万平方米,是一所范围大、出发点高的“生态园林式”黉舍。现有教职工170人,高中教职工115人,高中兼任西席104人,具有初级职称的西席23名,本科以上110人;全校共46个讲授班,高中30个;共有门生2730人,此中高中门生1773人。黉舍倡导“连合、务虚、廉洁、奋进”的事情风格,尽力贯彻“以育报酬底子,以质量求生长”的办学主旨,主动推行本质教诲,以“诚信、励志、勤奋、创新”为校训,重视培养门生创新精力和高贵品德。黉舍建校以来讲授质量逐年爬升,在生源较差的环境下,高考登科率和当破人数年年革新,2005-2006年度二本以上达三十多人(此中戴志刚同窗以563的高分远远超出一本登科线),登科率达百分之八十多。2006-2007年度专科上耳目数达百分之八十多。中考在任中延迟登科测验中,我校登科了七名,在北路片中首屈一指。黉舍英语教研组申报到了一个国度级研讨课题―《基于母语环境的任务型英语讲授实施与课程资本整合研讨》,已发证挂牌,课题研讨主动按步调实施,获得下级评价带领的赞美。讲授上勇于摸索、勇于创新:2007年黉舍大胆引进外教,极大地进步了门生的英语口语程度。2007年黉舍西席小我论文颁发,参评获奖总计100多人次。黉舍进一步绿化、及完美讲授设施,引进打字机、复印机,增设篮球场2个,现有环形跑道、篮球场4个、排球场2个、东西园地440平方米,黉舍构造了校文艺队、体操队;每学期建立一次文明周。2007年在县三湾广场停止的专场文艺汇演获得美满胜利;在北路片文艺汇演中,第三中学选送的节目获中学组一等奖;在全县第六届黉舍艺术节乡村片汇演中,选送的节目获初中组二等奖;在“2007年永新县中小学播送体操比赛” 荣获初中组第一名。在全县第八套播送体操比赛中,该校荣获一等奖。在全市乡村中小学工会事情“四个一”活动中,该校获“先进单位”。黉舍建立扶贫基金委员会,整年构造了多次“献爱心”捐款活动,搀扶帮助了近百名贫苦生,处理了门生的后顾之忧。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