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市长巷小学位于南昌市城北,座落在东湖区毗邻的朱家湖畔。该校的前身是一所私塾。1953年由邓诗玉先生创办。建校初期仅有二十几个学生,3名教师,教室和办公室只有两栋平房。如今的长巷小学是一所隶属东湖区管辖,拥有6个年级、12个教学班、6百多名学生的全日制小学。学校有省级骨干教师2人,小学高级教师21人,一级教师8人。长巷小学现有一幢三层的教学楼,一幢两层的综合楼和五层楼的教工宿舍,占地面积9亩多地,学校环境优美,校园绿化覆盖率高,拥有标准的篮球场和乒乓球台、设备齐全的多媒体室、图书室、音乐室、电脑室。学校管理务实高效,队伍建设开拓出新,德育工作生动有序,常规教学常抓常新,艺体教育丰富多彩,教育科研形成特色,教育质量全面提高。 依照"全面育人,特色见长"的办学思路,长巷小学一直把"增进学生健康,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的特色目标。蓬勃开展群体活动,积极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以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基础,以科学的组织方法为手段,以激发学生的情感为标志,在体育教学和其它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宽严有度、张驰适度,让学生健康全面的成长。 学校以教研教改为主导,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以"优质、高效"为总目标,改革教法、研究学法,先后组织了"尝试教学法实验"、"学生自学能力培养实验",承担了市级十五规划课题;"小学学科推进创新教育研究",均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面对新世纪,学校正以饱满的热情、开拓的步伐,向更高的层次迈进。
南昌市爱国路小学位于赣江八一桥南畔,学校现有学生约697名,教职员工39名,其中党员6名,共青团员13名,16个教学班,校园里有两幢四层的教学大楼,规划有序、设备齐全、鸟语花香、绿树成荫、整洁美观、育人环境优美。 南昌市爱国路小学总体办学思想:德育为首,教学为主,素质为本,全面发展。 长远办学目标:以发展为本,创办"双语四园"微笑服务型学校(双语:英语、计算机语;四园:精神文明的校园、培养人才的学园、发展特长的乐园、环境优美的花园;微笑服务:教师以尊重、关爱、鼓励、帮助学生的态度为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创造性工作)。 三年办学目标:树服务形象,创"微笑教育"的学校特色,创建一个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和需求的富有鲜活生命力的微笑课堂、微笑班级、微笑校园。 多年来坚持"创文明校园,塑文明形象"活动,做到了"两个文明一起抓",争做第一流工作、争创第一流成绩,学校连续多年被评为区教系统"全面先进单位"、"先进党支部";区"文明单位" "爱国主义教育先进单位"、区"工会先进单位"、市总工会"全市职工互助保险先进单位";区教系统、豫章街办"综治先进单位"、"计划生育先进单位"。 20002002年度连续被评为东教系统"体育先进学校"、区教系统、豫章街办"综合治理先进单位"、"计划生育先进单位"。2002年度在东湖区首届青少年安全教育宣传月征文活动中获"优秀组织奖",并荣获区"先进团支部"、"先进大队部"称号,师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获省级奖1人,市级奖励32人,获区级奖励72人次。2003年组织学生参加南昌市"时光杯"读书知识竞赛活动获"团体二等奖""优秀组织奖"。学校被评为2002-2003年度“南昌市文明单位”称号。
南昌市右营街小学地处东湖区象山北路及右营街口交叉处,面积3333M2。现有26个教学班,1300余名学生,70名教职工。她是一所有着90多年校史、有过辉煌经历的学校:曾是南昌市的重点小学之一,在教育教学等方面多次获得过市、区先进荣誉称号,是多年的市、区文明单位、区教育系统全面先进单位。近年来更是锦上添花,续写了一页页灿烂的新篇章:是 "南昌市德育示范校"、"江西省绿色学校"、"依法治校示范点"、"信息技术实验学校"、全国"双有"活动先进集体、南昌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东湖区优秀党支部。 南昌市右营街小学长期坚持"以德立校、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办学方向,按照国家"十五"课题要求,不断进行教育教学的改革和研究的探索。学校在进行素质教育、创新管理及在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持环境下提高教学质量的研究工作中,通过开展"铸师魂、讲师德、训师能"等系列活动,打造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通过进行诸多的教育教学实验,如:承担了《小学德育途径和方法的研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双语交际表达教学策略》、《多种教学媒体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实验研究》等国家级课题的研究,极大地提升师生的综合素质。 作为江西省首家小学双语小班化教学试验点,该校尝试将"小班教育"与"双语教育"结合起来,成立了双语小班课题实验组,进行了积极地探索与研究,现已初步构建了中英文双语教学模式,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充分展示自我、大胆交际表达的外部环境,使学生在交流中学会用双语表达,学会与人交往,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双语思维和双语交际能力。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小班教育优势,使每一位孩子的成长都得到了充分的关爱,受到家长的一致好评。此项试验在社会上引起了众多的关注,不仅得到了多家传播媒体的竞相采访报道,更引来了来自大洋彼岸的海外友人的参观、考察。2001年,美国海外教育考察团来我校考察,对该校双语小班化教学特色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该校还通过课余、双休日举办的各种兴趣特色小组活动来培养、发展学生兴趣,如:舞蹈、声乐、体操、二胡、腰鼓、美术、书法等,各项活动的开展,寓教于乐,让孩子们在欢歌笑语中受到锻炼,得到提高。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仅近二三年,该校老师在全国、省、市、区各级教学竞赛活动中有90多人次获奖,交流和发表论文60余篇,学生在国家、省、市、区各级竞赛中获奖130余人次,有3名学生获得陈香梅奖。 学校办学成绩和特色 我校在邓小平同志的关于教育要 "三个面向"的方针指引下,长期坚持"以德立校、全面发展"的办学方向,在进行素质教育、创新管理及在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持环境下提高教学质量的研究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三大工程的治校方略: 一、把实施"形象工程"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前提; 二、把实施"四十分钟工程"的研究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 三、把实施"教研教改工程"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大力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先后进行了以现代化教育技术为支持的"三算试验"、 "小学作文系列训练"实验、"语言功能训练"实验、"器乐引进课堂"实验、"德育行为养成教育"实验、"中英双语小班化教学"实验、"创新教育在学科中的运用"的实验等国家级、省、市、区级课题实验,极大地提升了师生的综合素质,并取得了可喜的效果。其中,国家级"十五"课题《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双语交际表达教学策略》的研究。 经过近两年多的探索与实验,初步构建了适合小班的中英文双语教学模式,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充分展示自我、大胆交际表达的外部环境,使学生在听、说、主动的交流中学会用双语表达,在运用两种语言的表达中学会与人交往,培养学生双语思维和双语交际表达能力。从1999年以来,学校老师在全国、省、市、区各级教学竞赛活动中有100多人次获奖,在各级刊物的交流中发表论文60余篇,学生在国家、省、市、区各级竞赛中获奖130余人次,有3名学生获得陈香梅奖。教师中有1人评为市学科带头人,1人被评为省级骨干教师,3人评为市级骨干教师,10人评为区级骨干教师,学校获大专以上学历的教师占68%。学校先后被评为市、区"文明单位"、区教育系统"全面先进单位"、 "南昌市德育示范校"、"南昌市依法治校示范点"、"南昌市信息技术实验学校"、"南昌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江西省绿色学校"、全国"双有"活动先进集体……
邮政路小学创办于清光绪末年,是南昌市创办最早的小学之一,和所有的百年名校一样,她走过的百年之路也是一部辉煌办校史,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体育传统先进单位”、“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道德教育实验学校”“江西省现代教育示范学校”“江西省人民群众满意学校”“江西省人民满意十大品牌学校”“南昌市名校” 今年9月,为了实施“名校放大”工程,将原凤凰坡小学并入邮政路小学,从而使这所百年老校焕发出勃勃生机,邮政路小学目前是东湖区小学义务教育阶段规模最大的学校,在校教师171人,学生近3300多人。 90年代末,邮政路小学就确定了“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创建新型品牌学校”的发展思路和办学方向,发展到今天,邮小的数字化校园设施已极为完善了, “班班通”、“室室通”为教学信息化提供了极大方便,提升了办学的品位。 我们以“诚实、善学、健美”为校训,以“百年名校、百年树人”为宗旨,结合实际,努力构建“树学校品牌、树教师形象、树学生新风”的“树文化”教育体系。“悠悠古韵枫杨冠下传文化 默默园丁桃李花前育未来”是邮小一代又一代人“红烛精神”的真实写照。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秘书长盛华仁,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彭宏松,省委常委、市委书记余欣荣,市人大主任李豆罗等领导莅临邮政路小学参观指导,对于学校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学校十分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形成了独特的“三格”校本培训制,促进了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语文、数学学科都评为东湖区“名科”。并成功地对三个国家级课题,三个省级重点课题进行了结题,其中有一个课题获得了省优秀科研成果奖。去年,学校教师现场执教的两节语文课均获全国一等奖。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学校教师在各级教学杂志上发表文章达五十余篇,获奖论文上百篇,获市级以上荣誉300余人次。
在垂柳依依,湖水清清的百花洲畔,有一所以校风严谨、管理规范而闻名遐迩的学校南昌市百花洲小学。1996年《人民教育》、《江西教育》杂志同时刊登了一篇通讯《百花洲上百花开南昌市百花洲小学推行素质教育纪实》,从此,百花洲小学被人们誉为"南昌市素质教育的一面旗帜"。 南昌市百花洲小学始建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原名东区两等小学堂,位于东湖书院百花洲畔。学校占地面积3710平方米,现在24个教学班,学生近1300人,有教师62人,其中小学高级教师30人,具有大专学历32 人,本科学历15人,在读教育硕士1人。现任校长苏建华,党支部书记徐承芸。 学校规划布局合理美观,教学楼、活动楼总建筑面积4097平方米,拥有一个100米的塑胶环形跑道,一个篮球场。校园净化、美化、绿化,四条绿化带环绕,数百盆鲜花悬空开放,绿树、红花、草坪交相辉映,陶冶了学生美的情操。 学校创设了一个优化的育人环境,建立完善了微机室、网络室、多媒体电教室、语音室、阅览室、音乐室、舞蹈房、实验室、美术室、自然实验室、资料室、少先队活动室、校史荣誉室等,建设了教学双向监控系统、闭路电视网,微机125台。每个教室配齐三机(彩电、幻灯机、录音机)一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保障。特别是图书资料室有2.2万册藏书,生均16册,订齐了全国教育期刊60余种,已累计达9000余册,购置各科教学参考书共2600余册,分类分册分课剪辑的资料共860余册,成为教师素质提高的营养室和资源库。 在深化教育改革,开创教育新纪元的今天,新一届学校领导班子把成绩、荣誉看作是新的起点,提出以特色创优势,以创新求发展,将目光瞄准了未来现代化创办"三语、四园"开放型现代化一流学校("三语":汉语、英语、计算机语;"四园":精神文明的校园,培养人才的学园,发展个性的乐园,优美整洁的花园),把学校的素质教育推向了一个崭新的境界。 德育立校,优化育人环境。 学校实施全员德育、全过程德育、全方位德育方略,整体构建德育规划,激活德育运行机制,用"开放型"思路构建德育环境: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十大系列(校像、校徽、校花、校训、校服、校歌、校舞、校操、校乐、校仪),形式活泼的少先队社团活动和多元化开放型的德育网络("四个共建":家校共建、警校共建、街校共建、郊校共建)为学生的个性张扬,健康成长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科研兴校,追求教改质量。 身为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校,学校以课题实验为依托,深化课程改革,创建一个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和需求的富有鲜活生命力的新型课程、新型课堂、新型班级和新型校园,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先后承担了五个国家级、两个省级和一个市级的教改实验项目(见附表),为了有效地开展课题研究,学校坚持以现代教育教学理念为先导,以科学的研究精神为根本,全面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追求信息化教学改革的质量。五年来结出了累累硕果:速读实验已结题,获得高度评价,速读实验检测程序获僵一等奖;国际野生生物保护教育项目研究已结题,被评为省实验先进学校;2001年学校获"全国学科四结合实验校"称号;2002年被全国少工委定为中国少年儿童信息研究基地;2002年11月27日的《中国教育报》对我校的住处技术教育科研成果作了详细报道。(附百小承担课题一览表) 立足校本,创特色品牌。 学校以"三语、四园"的办学目标为本,开展了"校本研究、校本培训、校本课程、校本管理"的研究,积极探索一条特色创品牌的路子。开发的校本课程有人生体验课程、生活礼仪课程、速读(信息能力)课程、古诗文诵读课程、双语人际交往课程、自然研究性学习课程等。我校正在运用课题研究实验成果,让每个孩子具有快速获取信息的能力,每分钟新闻记者字数达一千字左右;让每个孩子掌握汉语、英语、计算机操作三门工具性语言;环境课程也形成了特色,被省环保局、省教育厅推荐参加全国绿色学校的评比。
南昌市南京路小学位于江西省南昌市,主要负责实施小学义务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发展。 学校在致力于建立健全多项管理规章制度,保障学校教育教学等各项工作规范有序高效运作的同时,立足于促进学校、教师和学生全面和可持续发展的工作目标,通过大力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和对教师管理队伍情感管理以及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工作和学习氛围,有效地激发了大家积极工作的内在动力,使全校教师的工作态度、工作责任心,以及教学常规的实施有了一个明显的提升,一支重责任、讲奉献、有干劲、肯钻研的教师队伍正在我校形成。在学生教育方面,学校一直能自觉地按照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开展教育工作。即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和专长。 学校以优美的教育环境、科学的管理、卓有成效教育教学受到了广大家长、社会各界和上级的一致好评。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