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海洋学校(原大连水产学校)始建于 1958 年, 是经辽宁省政府批准成立的东北地区目前唯一的一所集海洋与渔业专业于一体的面向东北三省及内蒙古地区招生的省级重点普通中专。学校坐落于大连市西南部学府区。现有教职工 100 余人,专职教师均具有硕士、学士学位。学校教学设施先进完善,拥有一流的图书馆、校园网、多媒体网络微机室、语音室、电教室和各类专业实验室以及一批有实力的实践教学基地。学校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基础上,突出专业技能教育,形成了“宽基础、强技能、有特长、适应广”的新型教学培养模式严谨的办学作风和雄厚的师资力量为学生成才提供了有力保障。近来年,学生就业推荐率和升学率均在 100% 。建校 40 多年来,培养了近万名优秀的管理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为我国的海洋与渔业经济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大连开发区七中简介2009.10开发区七中2000年建校,短短九年时间,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做为开发区素质教育的典范,曾被省有关部门领导誉为“高水平、高质量的特色学校”。经过近十年的发展,第七中学在德育、教科研、校本课程、艺体科教育、外语与双语教学和国际化教育等六大方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办学特色。七中素质教育的最大特点是通过系列化、整体化的、丰富多彩的、具有艺术性、实效性、针对性的活动,为全校师生搭建展示自我、发展自我的平台,让师生在活动中共同成长。七中各项活动参与面广、质量好、水平高,多次得到国家督学、省教育厅、市教育局等各级领导的高度评价。七中的德育工作在大连市具一定的影响力。目前已经形成了由必修课程、选修课程以及隐性课程构成的完整的校本德育课程体系,通过艺术的纽带,将教育教学中的德育因素有机整合,如七歌等,形成了小、细、情、艺、实的德育工作特色。双语教学全国闻名。每年中考成绩更是遥遥领先。各项大赛位居前榜。七中的国际化教育尤为显著,教师先后出国培训63人次,学生国际化实践考察多达243人次,为培养具有“中国情、民族魂、世界观”的国际化视野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七中始终立足基础,追求卓越,全校上下正在努力把学校办成“人民满意、社会认可的现代化、国际化名校”。
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第十高级中学隶属于开发区教育卫生局,创建于2003年,是一所公办普通高级中学。学校位于大连开发区湾里街道金湾新城西侧,占地面积100000㎡,建筑面积56561㎡,绿化面积25150㎡,运动场地面积30000㎡,环形跑道周长400m,体育馆面积4118㎡。学校有教室36间(合计3420㎡),理化生实验室各5个、5个、3个(合计13个)。图书馆580㎡、图书35000册、阅览室330㎡、座位152个、报纸92种、期刊227种。多媒体教室36个,计算机241台。礼堂(报告厅)562㎡,艺术教室1295㎡。学生宿舍17146㎡、可容纳2160人。学生食堂5720㎡、可容纳1800人。有教学班27个,学生1314名。专任教师122名,其中,高级教师68名,一级教师19名,特级教师1名,市级优秀教师23名,教师中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的1名。有研究生学历8名。
大连教育学院附属高级中学是由大连市教育学院于1998年创建的一所高级中学。学校地处大连市人民体育场西侧,地理位置优越,学校现有3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总数为2001人,教职员工167人。学校依托学院优质教育资源,秉承“追求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和谐发展的教育境界”的办学理念,坚持“把附属中学办成教育教学质量优良的省内一流民办高中”的发展目标。学校拥有一支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稳定教师队伍。任课教育共有143人。教学仪器教学设备齐全。近几年,学校通过抓教师队伍建设、抓课堂教质量以及分层次教学等多种策略,使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经中山区政府批准,大连市第65中学更名为大连市中山区实验学校。原65中学始建于1973年,是一所只有28年校龄的初级中学。学校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在前任校长王旭、王艳的领导下提出了明确的办学指导思想,即以"全教会"精神为指导,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中心,以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为重点,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着眼点,以深化教育、教育科研为发展点,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办学质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学校今后的发展目标即规范办学、依法冶校,办好"规范"学校;总结经验,发展优势,成为"特色"学校;严格管理,开拓进取,争办"示范"学校。 2003年9月,为了优化整合教育资源,中山区教育局将原劳动公园小学并入65中学,使其成为了中山区唯一的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目前,学校在校生2500人,教职工170人,拥有建筑面积12000余平方米的教学楼、3500余平方米的操场和现代化的教学设施,是大连市首批试点的九年一贯制学校。近年来,学校立足实际,确立了"以德育为根、以管理为本、以质量求生存"的教育教学指导思想和"送人一程、助人一生"的人本管理理念,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社会上赢得了较好的办学声誉。学校曾获辽宁省校园环境艺术化工程建设先进单位、大连市德育先进学校、大连市五四红旗团委、全国少先队红旗大队、大连市十佳名校、大连市绿色学校等荣誉称号。
大连市第十五中学是大连唯一的公办美术特色完全中学。十五中始创于1954年,有54年的完全中学办学历史。美术特色是从20世纪70年代一个“红画室” 逐渐发展起来的.1984被市教育局批准成为美术特色学校,初、高中各设一个美术班,2000年学校全部转轨,所有在校生均为美术特长生。为促进我市美术教育发展,满足越来越多的学生学习美术的需求,在市、区两级政府关心,支持下,2005年投入1.6亿元,在中山区秀月山畔,新建一所占地5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4400平方米,融现代与古典美于一体,教学实践,学习生活等各类设施齐全,高标准的现代化学校。学校现有教学班41个,在籍学生2100 余人,专任教师158人,其中,特级教师2人,省级骨干教师2人,高级学科带头人2名,市级骨干教师17人,高级教师99人。 目前,学校已发展成为立足大连,辐射东北,在国内享有较高声誉的现代化、专业化、规范化的美术特色中学。在特色教育上形成了北部和朝阳美术高中、大庆石油高中,西部同四川双流中学,南方和深圳行知中学等结为跨省市协教联盟,在市内带动了轻工附中、华南中学、金桥中学等美术特色中学,促动了全国一大批艺术特色中学共同提高、发展。 多年来,十五中学生高考成绩一直名列全国同类学校榜首。从1997年至今,学校毕业生有229人被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录取,有182人被中央美术学院录取,有125人被中国美院录取,有226人被鲁迅美术学院录取,其中,2005年高考,28人考入清华大学,18人考入中央美院,19人考入中国美院,在全国同类校中名列第一。2006年高考,19人考入清华大学,40人考入中央美院,37人考入中国美院,三大美院录取人数是我校历史上最多的一年。2006年的省专业通考是辽宁省首次设立的,全省状元为我校高三.六班周鑫同学,前5名学生我校占4名,前100名中我校占一半。我校省统考成绩平均分为324.4 分,学生100%通过考试,引起了专家、同行的关注和广泛赞誉。大连十五中的毕业生,以其扎实基础和发展后劲,受到高等美术院校的重视。考入中央美术学院的研究生高鹏,被北京奥组委聘为奥运会媒体新闻美术广告的策划人;盛旖旎高中毕业后留学美国休斯顿大学建筑学院,连续四年获全额奖学金并荣获“全美优秀大学生”称号,毕业后直接留校做院长助理,在实习期间,曾给休斯顿市市长做助理。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的研究生韩文强,为中央美术学院海南分院设计了总体校舍,成为建筑设计行业的佼佼者。 出色的办学,使十五中获得了诸多荣誉。2001年,学校被授予“清华美院生源基地学校”,2003年学校被教育部授予特色育人成功学校铜牌,国家级社会公认特色育人成功单位,2004年被评为大连市先进单位,2005年被评为国家级未成年人生态道德教育先进单位。2007年被授予“辽宁省示范性普通高中 ”称号。
大连市第三十九中学是一所初级中学,坐落于风景秀丽的南山脚下,毗邻幽静而迷人的明泽湖畔。学校占地面积17010平方米,校舍占地面积12521平方米,操场面积为6000平方米。学校拥有35个教学班,教学设施齐备,主要有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共6个,准备室3个,综合实验室、合班教室、语音室、音乐室、舞蹈室、美术室及美术教具室各1个,阅览室2个,藏书室1个,微机室2个,微格室2个。全校各班均有电子大屏幕和视频展台,学校建有数控中心和校园广播站,并建有体育馆及室内游泳馆。 现有教职工120人,学生近1500人。教师学历本科达86.67%、专科达13.33%,研究生班结业的教师达8%,硕士研究生在读教师达8%。 大连市第39中学始建于1962年。时名为"枫林补习班"。当时学校只有几十名学生,几间由民房改造而成的教室,破败不堪,不避风雨。 1965年街道通过动员社会的物力财力,兴建了新校舍,由三八广场迁址到永青街25号,学校更名为"桂林中学",性质为民办中学。尽管新校舍仍为平房,但已拥有24个教学班,千余名学生,学校初具规模。首任校长李清英曾参加全国群英大会,现年已82岁高龄。面对学生们大多家庭生活困难,年龄偏大,基础薄弱等极为不利的客观情况,学校仍孜孜以求,为国家输送了大批人才。 1967年,根据大连市的统一布局和调整,学校正式更名为旅大市第39中学。学校性质也由民办转为公立。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波及校园,"军代表"、"工宣队"进驻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遭到了严重破坏,学校损失惨重,令人痛心。期间,学校于1970年迁址于大连外国语学院北院东楼,1975年迁至中山区共建巷32号。 粉碎"四人帮"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校长带领全体教师,通过拨乱反正,治理整顿和领导体制改革,使学校教育工作有了新的转机,党的教育方针得到全面贯彻,各项工作逐步走上正轨。 九十年代初,学校规模不断扩大,占地面积8150平方米,操场占地4032平方米,教学楼占地1138平方米,有28个教学班。1994年区教委投资267万元,增建了一座占地850平方米,建筑面积2100平方米的五层实验楼,理、化、生实验室,语音室、电教室、图书室、阅览室等所有专用教室全部达到省颁标准。在历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学校锐意进取,全方位强化了教育教学管理,教育质量大幅提高,1993至2005年间,学校每年均多次获得国家、省、市、区各级奖项,优秀率、及格率、全科及格率均列市区前茅,每年升入重点高中的学生人数在全区名列第一。在全国各项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得优异成绩,名列市区前列,现在39中学已成为市区知名的热点学校。 2003年,学校迁址至中山区济南街52号。这是一座由政府投资 3000万兴建的现代化学校。它拥有先进的教学设备,这些设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创造了优越条件。现在它已成为一所拥有36个班级的标准的现代化学校。 学校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学理念先进,把"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办学的指导思想,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几方面都得到发展。在学校管理中,坚持"视高质量为生命、置严管理于始终"的原则, 认真做好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和教学改革工作。德育工作坚持"抓核心,重基础,创氛围"9字方针。开展各种有益活动,努力开发学生潜能,培养他们健康的个性和良好的思想品质。教学中,组织教师积极进行课程改革的实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学成绩逐年提高。毕业生的全科及格率和升入重点高中人数处于市区领先水平。 三十九中有一支业务精,能力强,肯奉献的教师队伍。高级教师52人,国家级骨干培训班学习1人,省级学科带头人培训班学习3人,市级学科带头人2人,市级骨干教师13人;省师德标兵1人,省优秀班主任1人,市师德标兵1人,市优秀教师2人,市优秀班主任2人,阳光班主任32人;近两年,各种竞赛中获国家级指导教师奖50多人,获省级指导教师奖40多人,有一批教师在省、市教学大奖赛上获奖和被选拔上市、区级研讨课、示范课。 学校重视教育科研,成效显著。先后完成了国家级课题:《九年义务教育劳动技术教学方法的实验与研究》、《基础教育历史课程改革》、《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教学整合》、《劳动技术课堂课型与教学模式的研究》;省级课题:《青年教师培养》;区域课题:《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自主管理培养》。通过教育科研,提高了教师的理论研究水平和实践能力,推动了学校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多人获科研先进个人称号。 "一江春水向东流"。全校师生在王军校长的带领下,遵循新世纪的先进教育理念和课程改革精神,正在一步一个台阶地向着"辽宁省特色示范校"的目标迈进,正在为"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而努力奋斗。
大连市第四十四中学位于景色宜人的中山区秀月山下,走进宽敞明亮的教学楼正厅,一块"校园,家园"的牌匾赫然入目,使这所2008年刚刚完成搬迁的新校区散逸出书香情浓的温馨之气。 学校建筑面积近30,000平方米,共由四栋建筑构成。其中教学办公楼面积为14643平方米,设计班型为48个;图书实验楼、艺术楼、体育馆与教学楼肩胛相连、操场合抱,与背后的群山相映成趣;300米标准塑胶人工草皮操场更添壮观。 学校如今已发展成为拥有41个教学班、160余名教职员工、近2000名初高中学生的优质、特色完全中学,也是一所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学校。学校初中部是大连知名的初中之一,高中部是以艺术教育为特色的普通高中。学校以大型管乐团、交响乐团和高中音乐班为主体形成鲜明艺术教育特色。几年来,一大批教师在全国、省、市、区级教学评优活动中获得优异成绩,学生在全国、省、市级各学科竞赛中取得骄人成绩,初中教学质量雄居市区前茅,高中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为国家输送了一批批品学兼优的人才,成为社会认可并在市区享有很高声誉的优质品牌学校。 学校先后荣获中央教科所"十五"教改科研先进实验学校,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先进学校,辽宁省文明单位,省体育传统项目先进点校,省落实行为规范先进学校,省校长实习基地,省教育管理先进单位,省师资队伍建设先进学校,省校园环境艺术化示范学校,大连市先进单位,市职业道德先进单位,市办学设施标准化学校,市"田径重点项目学校",市"足球中心校",市先进党总支,市红旗团委,市先进工会之家,市双拥共建先进单位,市绿化先进学校,市校园环境艺术化学校等荣誉称号。 管理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四十四中是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和中央教科所国家级重点科研课题"现代学校制度实践与研究"和"全国公办中小学民管会建设暨公推直选校长实验研究"的实验点校之一。从2005年秋季开始,实施了全方位的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了"六横六纵二维矩阵式扁平化管理模式",即成立了学校事务、人力资源、学生服务、课程与信息资源、质量、艺术共六大服务部门;实施了以学年为基本管理单位的教育教学管理体制。成立了教代会常设机构:学校民主管理委员会,实施全面民主管理。成立了学校专业发展委员会及各学科分会,促进学科建设与教师专业化发展。这种组织管理模式的主要特点是:项目化、部门化和规范化。项目化是指把课程改革工作进行项目化分工,使学校决策机构、执行机构的工作任务层次化、专门化,从纵向考虑组织机构设置和赋权。部门化是指把新课程的任务按照类别进行分组,根据每组的类别性质进行部门化的分工,从横向考虑组织机构的设置和赋权。规范化是指对实施新课程工作标准化、制度化的规定,重点规定各个管理层次的职能和管理制度。 这种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参与性,促进了各个团队的有效建设,实施两年多,成效显著,学校各项事业跨上了一条健康、可持续发展之路。 EEPO打造鲜活课堂 大连第四十四中学正在推行第六种教学方式--有效教育(EEPO),即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实现课堂效率的提高和教学过程的优化。2008年4月,四十四中邀请了第六种教学方式的创始人、中央教科所特邀研究员--云南大学孟照彬教授到学校进行"有效教育"的讲座和教师现场做课指导。2008年11月,学校选派苗秀颖、杨晓莉教师到长沙参加全国中小学新型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系列展示活动,他们在实验点校现场做课,受到了与会专家高度赞扬和同行的一致好评。2009年4月,大连市第四十四中学再次聘请孟照彬教授对全校教师进行了有效教学第二阶段培训。四十四中学"有效教学"研究工作已经开展近两年了,学校通过引进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有效教育"理念,并在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规划课题的指导下,组织广大教师和教育管理干部重点在"有效教育"的应用研究方面进行深度、广度的开发。孟教授从课堂教学切入,针对不同的学科特点和不同的目标任务,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备课方式、评价方式,尤其是在"单元组"、"团队"等学习方式上的应用开发,卓有成效地进行了延伸、拓展,全方位进行了教育教学的改革,让全体教师在教学研究上又翻开了新的一页。 四十四中学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有效教育(EEPO)的过程中,收获颇丰。学生们从鲜活的课堂上找到了乐趣,在与同伴的讨论过程中打开了思维,变得愿意思考、愿意学习了。而快乐、自主的学习,又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提高。学科竞赛成绩斐然,在今年英语学科竞赛中共有39人获得国家级奖项,其中一等奖获得者5人。获奖人数之多,创造了学校历史之最。从教师团队看,老师们的教学理念有了改变,课堂教学不再是"一言堂"式,而是引导式、互动式,学生与老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全都"动"了起来,信息与知识的传递由单线型变成了立体式。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得到了迅速提升。在过去的一年中有三十多位教师在省、市、区各项教学大奖赛中获得奖项。许多教师积极主动投身到课堂教学改革的活动中,在工作中享受着教书育人的快乐。 音乐特色成就辉煌梦想 1992年我校组建了大连市第一个高中音乐特长班,十多年来在音乐艺术教育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为高等院校输送了大量人才,每年升学率达到了100%。在刚刚结束的辽宁省艺术类专业统考中,我校音乐、表演和传媒类考生再创辉煌,音乐班40名考生共有4人进入前十名,11人进入前五十名,传媒类30名考生3人进入前十名,参考艺术生全部通过省统考。已经有十几名同学与中国音乐学院、中央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天津音乐学院、沈阳音乐学院、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吉林艺术学院、辽宁师范大学等高校达成录取意向。我校已经成为多所重点艺术院校的教学实习和生源基地。 学校艺术楼拥有音乐厅、舞蹈排练室、合唱教室、各乐团排练室和专业琴房近100间;学校拥有一台价值近一百五十万的"施坦威"九尺三角钢琴和三十台"施坦威"旗下之"艾塞克斯"立式钢琴用于教学和演出。我校在师资力量上配备了13名在编优秀专业教师,同时聘请了二十多位高校和专业团体的专家学者,来提升专业教学水平,并定期举办国内外专家讲座和专业比赛等艺术交流活动。中国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刘沛主任、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顾平主任、旅美钢琴博士王天舒、钢琴王子沈文浴均来到我校考察和讲学,对学校一流的教学设施和办学特色赞叹不已! 1994年我校成立了大连市较早的中学生管乐团,后来逐步组建了交响乐团、合唱团、民乐队、电声乐队等,在国内外多次的交流、演出活动中受到广泛赞誉,如今已成为省市闻名的中学生艺术团体,多次赴日本交流演出,并建立了长期互访关系。迄今为止,我校有三百多名初中音乐特长生、4个高中艺术特长班,学校连续三届成为大连市唯一的辽宁省管乐队、合唱队、舞蹈队"三队"建设先进学校,成为大连市音乐教育发展中的一枝奇葩。 学校今后的发展规划是:用一至三年时间,完成学校硬件条件的彻底改善,逐年扩大初高中音乐舞蹈类、传媒类和表演类艺术班的招生规模,利用三至五年时间创建辽宁省艺术教育名校。 音乐可以启迪智慧,陶冶情操,音乐的想象和创造无疑会给思想和心灵以最大的自由,善于聆听的心灵是最美的心灵,让更多的孩子走进四十四中,让音乐见证人生的美丽。 "艺术孵化室、秀月星工场"--四十四中真正打造出了一个不折不扣的艺术殿堂!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