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棋盘山国际风景旅游开发区东陵路小学位于浑河北岸,天柱山脚下,其西邻近沈阳农业大学,其东邻近东陵公园。学校创办于满清年间,至今有近百年的历史,校园占地面积10297平方米。现教学楼落成于1995年,建筑面积2186.70平方米。今年在市区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新增建设了综合楼,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总计面积3986.7平方米,教学楼主体为四层,新建综合楼三层,内设共计25个标准化教室,并配有智能校园广播系统,班班闭路电视、VCD、计算机校园网络等教学辅助设施,同时配备规范的多媒体教室、多功能教室、综合实践活动室、健美操房、音乐教室等专用教室,并设可供300人就餐的标准化食堂。学校现有在岗教师29人,学生472人,小学12个教学班,幼儿园3个教学班。学校教师队伍素质较高,趋于年轻化、专业化,学历100%达标。其中,中学高级教师1人,小学高级教师21人,小学一级教师8人,研究生学历3人,大学专科以上学历26人。学校有省、市、区骨干教师9人;区名教师2人,市区优秀教师10人,省、市、区优秀课教师19人。
沈阳市铁西区宁官实验学校始建于1988年2月,2003年9月划归铁西区。学校现有教职工106人,共有42个教学班,学生2475名,是一所含小学、初中的九年一贯制实验学校。 学校确立了符合学校实际的办学思想和教育理念,提出了“科研兴教”,实行依法治校,完善内部管理机制,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提高全校师生的法制观念。学校特别重视德育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在坚持师生全员值周,自我管理,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同时,狠抓教学质量的提高,树立了现代教学观,构建了系统教学模式,实施了三项教学改革(即把课堂交给学生策略、分层次教学策略、教学艺术弥补策略),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校以学生发展为本,一切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因材施教,注重学法指导,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优良的个性品质和现代化技能。在不断进行理论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中,形成了良好的校风、踏实的教风、勤恳的学风,符合教育规律和素质教育要求的可持续发展的办学特色。学校先后承担了“五四学制实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创造教育”、“整体优化课程结构”等国家、省、市课题实验,均通过了专家验收。多年的探索和积累,形成了大型的理论成果《阳光与耕耘》已由内蒙古文化出版社出版。学校荣获了“全国中小学创造教育先进集体”、“关心支持校园文化建设先进集体”、“辽宁省教育科研先进集体”、“辽宁省美育先进示范校”、“辽宁省先进家长学校”、“沈阳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单位”、“沈阳市民主管理先进单位”、“沈阳市贯彻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示范校”、“沈阳市中小学先进德育基地”、“区教育教学管理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宁官实验学校全体师生正以饱满的热情,在教育教学改革中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成绩稳步提升。
沈阳市铁西区工人村第一小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全日制标准化小学,地处沈阳市西南地区——铁西区重工南街76号,始建于1958年,1973年改名为沈阳市铁西区工人村第一小学,至今已有40多年的历史。 1958年校址曾是工人村民办中学、市53中学,1965年改为工人村第二小学分校,1973年正式独立并改名为沈阳市铁西区工人村第一小学,校舍是1958年工人村民办中学时的14间平房教室。1973年5月承担3-5年学生教学任务,从1973工宣队进驻到1977年撤出 ,实行革委会制。1977年附设初中一年班,1978年取消抗大小学,1983年7月为五年全日制小学,实行支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同年恢复工会组织。 1987年新建5层教学楼竣工投入使用后,占地面积4703平方米,使用面积3881平方米,有24个教室,实验室、电教室、语音室、图书室、微机室、音乐教室、美术室、舞蹈教室8间教学辅助用房,22间行政办公用房。 2001_2007年时先后有24、23、19、18、17个教学班、1200600名学生、48名教师的中等规模学校。 学校领导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根据学校实际与教育发展的特点,确定了精师强校、质量立校、科学管理、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学校领导提出要把工人村第一小学建成与时俱进的学习型学校,让教师成为会终身学习之人,已成为教师的共识。学校通过科研促教研,培养了多名“名师”,总结创造出“三段五启式”,“情知结合型”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和彩泥教学模式。 在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经过领导教师2年多的努力,学校已成为市交通文明示范校、市家长学校、区先进大队、区档案工作先进单位级进入省一级。特别是教学质量的大幅度攀升,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广泛认同。“科技学农”、“军校共建”活动,舞蹈、合唱、绘画第二课堂活动小组,彩泥教学、传承工业文化已成为学校的特色,多次被区、市、省媒体报道,堪称学校德育工作的亮点,名列区前列。特别是学生表演的舞蹈《感恩的心》曾受到国家领导人彭佩云的赞扬,并亲切接见了校舞蹈队的同学们。学校领导教师继续以托起明天的太阳为己任,昂扬奋进,抒写教育发展新篇章……。
保工二校始建于1956年,是一所历经变迁、具有五十年历史的老校。如今,在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再一次焕发了青春与活力,确立了“办有内涵学校,育有内涵学生,做有内涵教师”的办学思想,形成了“敢为人先、乐于奉献”的学校精神。 学校现有23个教学班,学生766人,教师48人,其中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区劳动模范2人,区教育专家1人,区名师1人,区师德标兵3人,市区优秀教师10人。 近年来,学校不断挖掘校园文化资源,规划校园文化建设。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里、每一个细节处都有无声的语言,都给学生美的享受和启迪。校园里的草木花石,明丽清新;教学楼色彩淡雅又富有朝气;教学楼内名画赏析、知识问答、文化艺术俯拾皆是,充分体现了保二浓厚的时代气息和朴实、典雅的人文内涵。 “做事先做人,万事德为先”特色德育是学校工作的亮点。2004年学校成功承办了辽宁省“平安校园”启动仪式;2005年代表辽宁省迎接交通部、教育部联合检查获得好评;2006年“和谐家园”主题升旗仪式接受团市委组织的观摩等。 特色教学是优质教育的核心。在实施新课改的进程中,学校探索并构建新的教学模式——“魅力课堂”,即:教师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把趣味带进课堂,把现代信息技术带进课堂。“魅力课堂”让课堂充满了魅力,并实现了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此外,学校还先后承担了国家、省、市级科研实验10余项。通过参与实验课题研究,教师实现了课堂创新和两个方式的转变,并涌现出省优秀课教师1人、市优秀课教师6人、区优秀课教师18人。学校体育工作秉承着“以人为本,关注每一名学生成长、发展”的思想,积极创设空间,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增强。轮滑,是我校的传统特色,队员们以顽强的意志和高超的技术屡获殊荣,在2006年铁西区中小学生运动会上作了精彩的展示,赢得了阵阵的喝彩。 几年来,保工二校以强烈的精品意识和鲜明的办学特色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各级各类荣誉纷至沓来。2004年以来先后荣获:省交通安全示范校、全国红旗大队、省家长学校先进单位、省电化教育先进校、省依法治校先进单位、市教育行风建设先进单位、市家长学校标兵单位、市巾帼文明示范岗、市寒假工作先进单位、市区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区教学质量优质单位等称号。 一份份荣誉、一块块奖牌,记录着保二人的风采。如今,他们正以创新式的学习、创造性地工作积极投入到学校的发展建设中,继承传统与改革创新同步,科学管理与人文关怀并存,保工二校承载着时代的重任,必将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明天!
张士小学始建于1949年。起初,该校以村内庙堂为校舍,条件十分简陋。后由于当地政府,尤其在2003年划归铁西区之后,对我校进行了彻底的改造,使学校变成了“花园一般”的环境。 学校位于铁西区张士居民小区内(G102国道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路段),学校现有教学班18个,学生总数 812 人,教职工42名。学校现有微机室、远程教育室、多功能教室、音乐教室等,并拥有大批现代化教学设备。 2007年,根据铁西区教育局的部署,张士小学改为“大青乡中心校”,校长由马良玉担任。 多少年来,我校始终以 “ 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为了一切孩子”为办学宗旨,努力以深化改革,科学管理,以德育教育为核心,以课堂教学为主体,以文、体为两翼,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目前,全体干部、教师正满腔的热忱,为将学校办成具有农村特色的标准化学校而努力工作着。
这是一片培育英才的沃土,日月光华,历经风雨,孕育着无限的希望,收获着美好的未来;她是一座凝重醇厚的学苑,庄敬自强,巨擎春秋,涵咏着独特的魅力,绽放着绚丽的光彩;她是一方百姓引为自豪的历史名校,湍湍长河,厚德载物,在沉静与执着中与时俱进,尽显芳华。沈阳市皇姑区岐山路第二小学,始建于1948年,是一所具有五十多年历史的全日制公办小学,前身是“奉天市维德小学”,后易名为“沈阳市诚信第二小学”,熟悉老沈阳教育发展史的人都知道岐山二校是沈阳老城区一所历史悠久的小学,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这里是古城的文化传播中心,古韵悠悠,深远绵长,四方学子在这里云集,共同寻找未来的梦幻,如今的她早已是桃李芳菲,英才满天下。 这所历史名校,如一棵参天古木,根深叶茂,始终以她厚重的文化积淀,以她内敛而又充满激情的独特个性,为同行所敬重,为百姓所信赖,历经风雨,弦歌不辍,文脉不断,堪称佳话。如今, 在皇姑区政府教育局领导的大力支持和亲切关怀下,在一代又一代岐二人的不断努力下,奠定了新时期岐山二校教育发展的强劲势态。
沈阳市大东区上园路第二小学成立于1991年4月, 学校位于大东区上园路11-3号,占地面积480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3612平方米。隶属于大东区教育委员会,学校现有教职工42名,14个教学班,学生480名。 2005年12月被沈阳市教育局确定为第一批综合改革实验学校。学校办学条件得到全面改善。现有多媒体教室、多媒体实验室、学生微机室、教师电子备课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图书室、阅览室、心理咨询室等专用教室。安装了光纤,使学校教师能够获取全区5000G的共享教育资源,内部教学资源库存量达到近300G,校园内网上资源共享。 学校自成立以来,在上级党政部门的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行校长负责制,党支部保证监督,教职工聘任制度,制定了各类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岗位目标考核和评比制度,进行了教学的整体改革。学校以实施素质教育,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为契机,以沈阳市城区首批小学综合改革实验校为优势,充分借助政府的资金投入,促进校园环境建设,提升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创建学校办学特色。本着“发现每个孩子的天赋,发掘每一个教师的潜能,发挥学校的办学优势,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共同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夯实基础,发展特色、为学生的一生积蓄成(长)才的力量”的办学思想。认真踏实地做好每一项工作,彰显了学校、师生个性。 近年来,在上级部门的领导下,我校先后获得第二十一届全国小学生百科知识竞赛优秀团体,省百行百业高信誉单位,市平安校园,区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区德育活动一等奖,区广播操大课间先进单位,区保护视力先进校,区小学生男篮比赛第三名,区小学生跳绳比赛团体三等奖,区优秀模范职工小家等荣誉。
陵西小学位于沈阳市皇姑区北部,东临风景秀丽的清昭陵,南靠历史悠远的新乐遗址,北与高等学府沈阳航空工业学院,毗邻得天独厚的历史氛围和源远流长的远古文明与现代文化交相辉映,浑然天成。 学校建于1983年,占地面积6392平方米,现有35个教学班,教职员工98人,学生1300余人。这里是学习科学的沃土,是孕育理想的摇篮,是创造未来的天地,更是“爱的港湾”这里聚集了忠诚教育的精英,他们以全新科学的教育理念,全新的课程标准竭诚办人民满意的学校,打造绿色阳光的陵西小学。这里汇集了谦逊博学的教师,他们纯朴、执着、乐观、求实,他们“以爱育人,以德树人”胸怀博大,追求卓越,营造了充满快乐,洋溢个性的文化氛围,成就了莘莘学子的梦想,多年来,学校在办学中一直传承着军民共建的优良传统。双方互相支持,鼎立相助,共谋发展,成为一道独特靓丽的风景线。 生机勃勃的校园里充盈着坚强、独立、乐观、向上的阳光少年,小蜜蜂导游团开阔了学生视野,展示了学生风采,春芽文学社的小记者们从容而自信,他们少年寻访的足迹活跃在校园内外,他们走向社会,走向生活,慰问老英雄,走访科学家,灵动的笔尖流淌出一曲曲动人的乐章,充满童真的视角诠释了五彩缤纷的社会,与航天英雄杨利伟零距离接触,更点燃了他们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激情。 学校以创建高起点,高标准的英语特色为目标,以少儿语言潜能的早期开发为着眼点,在英语教学上不断探索研究形成了特色鲜明,全方位开放式英语教学整体模式,探索上教师们用示范对话,表演游戏,唱歌等创设情景增强语感训练,以实现教学过程的交流化。同时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英语课外活动,如英语短剧、歌曲表演、自编英文报书法比赛等。在历年全国小学生奥林匹克竞赛和市区英语竞赛活动中,学生成绩斐然,令人刮目相看,学校被评为辽宁省英语特色示范校。 韵语教学更是陵西校园的一朵奇葩,它鲜活生动的教学氛围,独具魅力的教学模式,犹如一股股清纯快乐的泉水,使学生浸润在充满智慧和悟性的课堂中,尽情地遨游在知识的殿堂,丰富了学生的文化底蕴,使他们享受到了学习的无限乐趣,学生展现出敏锐的思维能力,大胆的创新能力,丰富的知识内涵令人刮目相看。如今,韵语教学已成为陵西小学的品牌,学校成为全国韵语实验的排头兵,被评为全国韵语教学示范校。 多年来,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中小学创造教育实验和科研工作先进单单位,德育工作先进单位,教育系统先进单位,省市优秀少先大队等。在充满朝气、富于创新的教师队伍中,省学科带头人1人,区骨干教师28人,获国家级优秀课8人,省市区级优秀课45人。 陵西小学,一个心灵的绿色家园,一个理想的阳光乐园,让学生感受教育的幸福,让学生享受成长的快乐,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陵西人将同心共创,放飞每一个孩子的梦想!
沈阳市和平区四经街第一小学始建于一九五六年,经历半个世纪的沧桑巨变,现在的四经一小学已经发展成为一所现代化信息教育示范校。目前,学校占地面积达五千六百余平方米,现有二十个教学班,六百余名学生,教职工64人(本科学历达89%,省级优课教师5名,市级优秀课教师9名)。学校教育教学硬件建设日趋完善,现拥有多媒体网络教室两个(各配备50台微机)、学生微机110台,专用教室十一个(近百平方米的舞蹈房、自然实验室、书法美术室、音乐室等等);软件建设不断提升,已基本夯实“用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的基础。 多年来,在市、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学校坚持改革创新并举,坚持以育人为本,秉持“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现代教育理念,通过深化课程改革,以信息化教育为强势教学手段,不断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信息化教学水平已处于省市领先水平。办学效益不断提升,社会声誉显著提高,学校是教育部“十五”重点课题实践基地,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沈阳市现代教育示范校,沈阳市德育示范校,区政府先进单位。 王君校长始终坚持把“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作为学校建设与发展的优势方向,并颇具前瞻性地将未来教育发展趋势与学校中远期的建设规划紧密结合,进一步明确了学校进步与发展总体思路:面向世界育人,面向未来办学,实现教育现代化。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