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第六制药厂子弟小学座落于风景秀丽的浑河北岸,始建于1958年春, 1999年3月转制为区直属学校,2006年7月与东陵街道凌云分校合并,扩大了学校办学规模。 学校占地面积3864㎡,建筑面积2615㎡。在环境建设中力求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有设施完备的微机室、实验室、音乐室,为孩子们开辟了图书角、英语园、文学廊。学校现有12个教学班,3个幼儿班,学生540名,幼儿76名,教师31名。 学校从实际出发,确立了“规范办学,全面发展”的方针,走“科研兴教、科研兴校”之路,向着“团结、和谐、发展、创优”的目标迈进。在六药人的不懈努力下,取得了较好成绩:校男子、女子足球队在区比赛中分获一、二名;校合唱队获一等奖;一年来,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学生获奖200人次、教师29人次。 如今,六药小学正以饱满的热情为打造特色学校、办人民满意教育而努力着、前进着!
沈阳音乐学院附属音乐小学(简称沈音附小)是东北地区唯一的一所专业化音乐小学。2009年2月正式由沈阳音乐学校附中负责管理,隶属于沈阳音乐学院。至此掀开了沈音附小新的篇章。新的附小与附中教育资源共享,将会以崭新的办学理念,专业化、标准化、科学化的管理,加大教学投入,增强办学实力,不断地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水平。 沈阳音乐学院是东北地区唯一的一所历史悠久,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高等音乐艺术院校。学院起源于鲁迅艺术学校,历任院长为:李劫夫、丁鸣、秦咏诚、王瑞江、潘兆和。现任院长为著名歌唱家刘辉教授。学院现已形成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指挥、中国乐器演奏、管弦乐器演奏、键盘乐器演奏、演唱、音乐学、乐器修造、音乐文学、舞蹈教育、音乐教育等专门类齐全的,附小、附中、本科、研究生、留学生等层次较为完整的教学体系。目前全院有专业教师36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10人。学院图书、乐谱22万余册,音像资料3万余套。70年来,学院培养了大批音乐舞蹈人才,毕业生遍布世界和全国各地。建院以来先后有300多人次在国内外的各种比赛的中获奖,为祖国和人民赢得了荣誉。
棋盘山开发区新屯中心小学是开发区教育局直属小学。创办于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1931年更名为“新屯村国民初级小学”;1948年末誉名“杜连发小学”;1976年更名为“沈阳市新城子区蒲河镇新屯小学”;2002年11月划规沈阳市棋盘山国际风景旅游开发区,2004年10月望滨小学、古砬子小学、山城子同时划归棋盘山开发区,并于同上12月成立棋盘山开发区新屯中心小学,后经开发区统一规划,现有新屯中心校和古砬子分校。 校园占地面积13905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程1725平方米,布局合理,环境优美。学校现有教学楼一幢,平房一栋,学生食堂一栋,电脑室、多媒体教室、图书室等,基本上满足教学、活动、教师办公所需用房。 学校现有教职工52人,其中本科4人,本科在读14人,大专32人,大专在读2人;小学高级教师46人,小学一级教师8人。市级骨干教师2人,区级骨干教师3人,省级优秀教师1人,市级先进老师先进教育工作者6人,区级先进优秀教师28人次。国家级优秀课2人,省市区级优秀课22人;国家级省级论文70余篇。现有教学班14个,在校生325人。 学校秉承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坚持走特色办学之路,办学成绩日益显著。2005年被评为沈阳市综合治理先进单位;2006年被评为沈阳市安全校园。
高家小学始建于1984年,现新校址位于康平县东关经济开发区西侧,毗邻203线。校园占地15000平方米,现有教学班6个,教师22人,学生210人。 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关爱生命,关注学生健康成长,感受真实,快乐。体验和谐,友善,让学生个性飞扬。是学校不断追求和发展的教育理念。探索出以美启智,以美辅德,以美怡情,以美健体教育模式。 校园环境清新优美,校风学风文明优良,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几年来,先后有师生多人次获县、市、国家的表彰和奖励。学校也曾获全国小公民道德建设示范校;中国“华夏明珠杯”艺术教育先进集体;沈阳市法制教育先进单位;康平县绿色学校等荣誉称号。. 展望未来,任重道远。现如今的高家小学正以崭新的面貌向“办人民满意得学校”的恢宏目标而努力迈进。
柳条湖小学坐落于风光秀美、久负盛名的北陵公园东侧,南临沈阳四塔之一的北塔,得天独厚的历史氛围和源远流长的古老文化与这所现代化的学校所演绎出来的现代文明相辉映,浑为一体,形成柳条湖小学独特的校园风貌,学校现有12个教学班,学生500余人, 为了适应新世纪的要求,学校确立了“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以科研促教研”的办学思想,从“一切为了学生和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原则出发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校拥有一个年轻、务实、团结、高效的领导班子和具有较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学校有多名教师被评为省、市、区学科带头人及优秀课教师。学校先后被评为沈阳市“文明单位”、“卫生先进单位”:于洪区“德育管理先进单位”、“教学管理先进单位”、“卫生先进单位”、“文明单位”等。 新课程改革的大潮给我们提供了新的机遇,我们将趁势而上。本着对学生一生发展负责的责任感,使学校的特色优势日益突出。
沈阳市大东区东新小学地处大东区东望街与观泉路交接处,位于陶瓷城东南侧,座落在东山小区内,是大东区东北部一所附带幼儿园的公办小学。学校始建于1986年,占地面积10099平方米,建筑面积5949平方米,可容纳1-6年级24个教学班;学校附属幼儿园地处大东去东北大马路六段茂东巷5—1号毛君屯小区内。占地面积1557平方米,建筑面积约745平方米,坐北朝南的二层楼房。园内设有大、中、小四个班型,可容纳150名幼儿。学校设有教学设施齐全的音乐教室和美术教室各2个,阅览室、藏书室、语音教室、实验室、实验准备室、微机室和电子备课室各一个。在职教师48人,其中本科学历8人,专科学历39人;高中学历1人;小学高级教师43人,一级教师5人,中共党员23人,预备党员2人;明星教师6人,骨干教师2人;曾有5名教师荣获沈阳市政府先进教师称号。学校现有14个教学班460名学生。 多年来学校在各级党政及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以“以人为本,自主发展,人人成才”为办学理念,以“突出特色创名校,科研兴教育名师,扬长立美塑英才”为办学目标,以立美教育为办学特色,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效。我校先后承担了十五期间国家级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立美兴校、立美育人校本课程开发研究》,我校国家级子课题《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途径研究》经过验收,获二等奖;省课题《区域性实施新课程改革实验研究》经过验收,获省一等优秀成果奖;“幼儿园C3H3 素质教育实践模式实验研究”荣获国家级奖。先后被评为国家科研先进集体、省创新教育先进校、省家长学校示范校、市家长先进学校,市音乐三队比赛一等奖、区综合治理先进校、安全管理先进学校、区教育系统宣传先进校、区艺术教育先进校、区教学管理进步单位。
应昌小学始创于1949年,在风风雨雨近六十年的教育历史中,秉承了一所名校深厚的教育文化积淀和科学发展的教育思想。发展至今,已成为一所名师荟萃,具有现代化的育人设施和办学条件,在社会上享有很高威望和信誉的老牌学校。 学校占地面积5202平方米,建筑面积8500平方米,现有34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300余人。学校拥有阅览厅、美术厅、冲浪厅、网络主控室、音乐厅、舞蹈厅、科技室、实验室、语音室、综合教室、多功能演播厅、休闲书吧、塑胶操场,为师生创造了一个愉悦、和谐、诗意、现代、创新的学习环境。“学校无处不风景,风景无处不寓意”,形成了应昌小学环境育人的新亮点,体现了人文性、开放性、创新性的时代特征,使每一名师生都幸福的沐浴在党和国家实施教育均衡发展战略的阳光之下,沐浴在高雅、无声的校园环境艺术化的学府阳光之下。全校师生在应昌这块文化艺术气息浓厚的沃土上,提升理念、读书学习、感悟艺术、陶冶情操、全面发展、愉快成长。为学生的幸福童年留下最美好、最永久的记忆。 学校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在校教职工为88人,一线教师全部达到大专或大专以上学历,学校内涌现出了教育专家、市区劳动模范、省市区优秀教师。教师中有高级以上职称的占92%,区级以上骨干教师21人,国家级优秀课教师2人,省级优秀课教师23人,市级优秀课教师9人,区级优秀课教师29人。
沈阳市皇姑区明廉路小学始建于 1964年,地处皇姑西部的明廉地区,原来占地面积7751平方米,20世纪七十年代学校只有十余间棚户区平房,办学条件十分简陋。改革开放以后,学校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1990年新教学楼拔地而起,明廉小学从此告别了平房校舍,办学条件得到根本的改善。然而,由于历史和地理位置等诸多原因,明廉小学一直是薄弱学校。进入21世纪学校获得了空前的发展,2004年学校通过土地置换使校园的占地面积达到了9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780平方米,旱厕改成了水冲厕所。2005年12月,明廉路小学被沈阳市教育局确定为小学首批综合改革实验校,迎来了难得的发展良机。学校现有教学班17个,学生586人,教师61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1人,小学高级教师45人,市、区学科带头人,市区骨干教师15人,市、区优秀课教师23人,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 综合改革启动以来,在市区教育局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下,明廉路小学坚持“硬件改造为标,内涵建设为本”的改造原则,按照“以精品化环境改造塑造儒雅简约的校园文化,以精致化管理确立工作新机制提升办学质量”的内外兼治的综合改革思路。吃透用好综合改革实验校政策,合理使用专项资金,大力推进综合改革,推进“双高普九”工作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综合改造以来学校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