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任城区第二高级中学,始建于1960年,坐落在济宁市东部开发区-----接庄镇,是一座历史悠久, 校风优良的全日制国立高级中学。学校占地5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0余平方米,现有24个教学班,在校生1260人,教职工105人。 学校一直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对学生的终生负责”的办学理念,以“让农村孩子享受一流教育”为目标,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宗旨,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把升学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为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工作、打下思想、知识和能力方面的良好基础。 近几年,学校建设了教学楼、实验楼、学生公寓楼、师生餐厅、标准的400米跑道,并配备高标准的理化生实验室、图书室、师生阅览室及音体美训练室,同时加大信息工程的投入,现已多媒体教室、微机室、教师电子备课室,实现了电子办公、学习自动化,达到了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教学目的。
嘉祥一中始建于1951年春,南校区三面环山一面临城,背倚萌山,南望洙水;新校区背倚凤凰山,前临人工湖,更是具有麒麟走祥水,彩凤落金山的祥瑞之气。南北校区占地面积451亩,总建筑面积18万㎡,现有112个教学班,在校生6274人。 学校教学设施完善。教研楼内装有中央空调、程控电话,教师人手一台微机;教室安装了多媒体教学设施、双向控制闭路电视教学系统、校园语音广播系统、空调;师生餐厅可以同时容纳4000余人就餐;学校信息化发展迅猛,成立了网管中心,建立了网站,并与国际互联网连接。 师资队伍优良。现有教职工490人,其中省特级教师2人,市特级教师3人,齐鲁名师1人,杏坛名师2人,嘉祥名师8人,高级教师90人,中级教师282人,获得县级以上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教学能手和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36人;在市级以上报刊发表论文400余篇,出版论著六十余部。承担国家级课题10项,省级5项,市级13项。 学校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县素质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和各科课程标准,开全课程,开足课时,着力做好规范办学,突出做好六个方面的规范整改,并建立健全了德育为先的育人体系和深化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管理体系,完善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机制和完善激发教职工干事创业的奖惩机制,优化了与素质教育相配套的教书育人环境,制定了《嘉祥一中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走出了推进素质教育的新路子。 学校坚持为学生终身发展负责,为社会文明进步育人的教育使命,突出主题教育,强化养成教育,采取有力措施促进学生的全面、个性发展,成立了绘画、英语、书法、声乐、田径训练、乒乓球等兴趣小组,恢复了麒麟文学社,成立了“校园之声”广播站,组建了天文研究小组、科技创新协会。学校还定期举行书法比赛、美术优秀作品展、习作评比、手抄报评比、班级黑板报评比、“最爱戴的老师”演讲比赛等活动,为学生施展才华创造了空间。成效十分明显:在第五届全国信息技术奥林匹克竞赛中,我校有4名学生代表济宁市参加了省复赛,勇夺桂冠;在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等共同组织的“山东省文博会青少年创意作品征集大赛”中,我校学生设计制作的两件作品获得创意大奖,并在2008年山东文博会上展出;学生自创歌曲《天下父母心》在山东电视台《天下父母》栏目和中央电视七台先后播出;学校篮球队在市县比赛中多次获一等奖;学校麒麟文学社被评为“全国中学生优秀文学社团”。 扎实、稳定的办学成绩,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学校被授予省规范化学校、省高中教学示范学校、省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示范学校、省电教示范学校、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省文明单位、省绿色学校、省花园式单位等十几项省级荣誉称号,连年被评为济宁市高中教学先进学校、济宁市优生培养先进学校,被确定为教育部“十一五”重点课题实验学校、山东省新课程实验定点联系学校。原全国人大常委、香港金利来集团董事会执行主席曾宪梓博士,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吴官正同志,山东省副省长王军民、贾万志同志来校视察工作,均给予高度评价。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等新闻媒体都曾报道过学校的先进事迹,学校被誉为“鲁西南教育战线上的一颗明珠”。 面对国家教育部提出的在全国创建千所示范校的宏伟规划,学校全体师生将面对机遇,迎接挑战,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积极投身创建活动,建设名牌一中、和谐一中,把嘉祥一中建设成为师德形象优,团队意识强,教学质量高,省内著名、全国闻名的现代化名校。
黑虎庙乡中学地处黄河滩区,是一所在一九五七年建校的“梁山六中”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可容纳24个教学班的乡镇初级中学。 学校占地面积3828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8075平方米,教职工71人,任课教师64人,后勤人员7人,高级教师11人,中级教师34人,初级教师25人,高工2人,初工1人,在岗教师学历达标率100%,老、中、青教师比列搭配合理。历年在校学生1000多人,学校以“办人民满意学校”为宗旨,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几年来得到教育主管部门及群众的一致好评。 学校服务辖全乡18个行政村,51个自然村,服务半径6公里。近年来乡镇政府采取了严格的控辍措施,学校也对特困生采取免收学杂费、组织学生捐款救助的办法,对特困生给予经济和精神上的帮助,在校生巩固率达98%。学校图书馆、仪器室、实验室、体育器材室等均达到国家规定的二类标准。近年来,地方政府在经济比较困难的情况下,首先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在原危改基础上,征扩土地6073平方米,改造原有的生活有房714平方米,新增30千瓦变压器一台,打248米深井一眼,改造高标准校门一座,新增围墙160米,硬化路面2450平方米,购置微机42台,建成高级餐厅880平方米,餐具齐备。又增建单间高标准学生宿舍,面积680平方米,在此基础上学校近年来考取一中连年上升,2004年86人、2005年99人、2006年116人。
曲阜一中历史悠久 , 它由三国时的“孔氏家学”到明朝的“四氏学”,进而到“阙里孔氏私立明德中学堂 ”,孔子七十七代孙孔德成曾任名誉校长。现为山东省重点中学、省级规范化学校,济宁市对外开放学校。 曲阜一中原址在孔庙的西侧,占地不到120亩。2003年8月迁入现址,占地 445 亩 ,总建筑面积11.3万平方米,是一所高起点、高标准的规范化、生态化、现代化的学校。现有 9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5900 人 ,教职工437人,其中高级教师83 人 ,中级教师159 人 ,一线教师326 人。获国家荣誉称号的6人 ,获省级荣誉称号的12人 ,获市级荣誉称号的42 人。 1999年曲阜一中高考本科上线175人,实际录取223人;2000年北大、清华在济宁市共录取5名同学,我校占2名;2004年,重点本科录取166人,曲阜市文、理科状元、山东省艺术类考生文化成绩第一名均出自我校;2005年重点本科录取186人,其中孙健同学荣获济宁市理科第一名被清华大学录取;2006年本科大面积丰收,一批上线536人,其中文化课上线413人,文化课比2005年增加85人(济宁市本科上线比去年增加383人,我校就占五分之一)。 学校曾先后被评为曲阜市“德育先进集体”、山东省“普法先进单位”、曲阜市、济宁市、山东省“精神文明先进单位”。 学校是“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研究性学习与实践实验学校(2002--2005) ”、“山东省教育重大课题《心理教育实验与研究》重点基地”、“全国和谐教学法重点实验基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理论、人口与可持续发展 (EPD) 》项目实验学校”、“国防科技大学生源基地。多次荣获曲阜市和济宁市管理奖和教学质量奖,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冯村中学始建于1984年,占地42亩,建筑面积5511平方米,实验室、多媒体教室、微机室等各类配套设施齐全。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以德治校,民主理校,科研兴校”的办学方向,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办学理念,以“走全面发展道路,育品学兼优新人”为办学宗旨。加强校风、教风、学风、考风建设,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积极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健康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拥有一支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现有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 27人,曲阜市优秀班主任1人,曲阜市教学能手8人,曲阜市优质课执教者 10人,有68 篇论文或科研成果在国家、省级、市级刊物上发表或获奖。 学校不断探索德育工作的新途径,以“文明、诚信、向上”作为德育教育主题,以中学生模拟法庭为宣传阵地,落实《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形成了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格局, 学校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积极推进新课程的实施。教育质量不断提高,06年中考有四个学科进入曲阜市前10名,生物、语文学科获曲阜市优秀教研组奖。 学校先后被评为济宁市规范化学校,济宁市师德建设先进集体,济宁市素质教育实验基地,山东省重大课题实验基地,曲阜市遵纪守法光荣校,曲阜市红旗团总支,王庄乡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王庄乡先进党支部,王庄乡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学校正以勃发英姿,开拓进取的精神,为成为教学思想一流,管理水平一流,教育质量一流的现代化学校而奋斗。
纸坊镇一中创办于1987年,是一所在社会上享有盛誉的市级规范化学校。学校以“严谨治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为办学思路,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教育教学成绩显著。近几年来,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研究实验学校”、“山东省创新教育实验基地”、“济宁市电教示范化学校”、“嘉祥县教学示范化学校”、“嘉祥县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嘉祥县师德建设先进单位”、“嘉祥县办学水平评估先进单位”、“县教学成绩进步奖”、“县职教贡献奖”、“济宁市校本研究实验学校”、“济宁市实验室建设规范化学校”等荣誉称号。 学校自创办以来,已培养出10000余名优秀毕业生,现已奔赴祖国和世界各地,其中博士生二十余名,硕士生百余名。我校87级学生贾海峰现在美国攻读博士学位;我校96级学生史作强从清华大学毕业后现在美国攻读博士学位;我校2000级学生汤雨波去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我校87级学生郝书萃、93级学生庞庆生等都在攻读博士学位;我校88级学生李洁今年已就任嘉祥县金屯镇人民政府镇长,他们是纸坊镇一中的骄傲和自豪。 学校现有24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560人;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教研能力突出,教学成果显著。现有教职工107人,中高级教师60人,市县级以上优秀教师36人,市县级以上教学能手、骨干教师、优质课执教者40人。 学校办学条件先进;占地面积近60亩,校舍506间(教学用房239间,学生用房138间,饮食用房23间,其它用房106间),建筑面积达10387平方米,生均6.49平方米;学校设有校园网网络中心、微机室、语音室、高标准的实验楼,内部设施齐全、先进,已基本达到省定一类标准,图书50000余册,生均约25册,在本县农村中学中条件较为优越。能够满足本辖区适龄少年入学需要,在校学生巩固率达98.2%。 目前学校秉承“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出名生、出名师、出名校、创名牌”为奋斗目标,正朝着打造教育品牌的现代化名校前进。
运河实验中学是2008年暑期济宁市区域调整教育资源整合过程中,由济宁市原第十七中学批准成立的学校。原市第十七中学历史悠久,学校文化如何传承?区域调整后给学校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和更大的空间,同时也是对学校的一次严峻的挑战和考验,学校发展如何定位?学校改名后如何凝聚人心?学校领导认为,只能“抓住新机遇、迎接新挑战,谋求新发展、创造新业绩”。让运河实验中学成为师生喜欢、家长满意、社会认可的一所中学,成了全校干部职工的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学校采取召开各个层面的座谈会,在教师群体、家长群体、社会群体、学生群体中问卷调查,经过深度的思考和研究,在市中区教育的指导下,制定三年整体发展规划。即,以创建“和谐教育、省级名校”为核心目标,抓住学校开发向南拓展的有利时机,并充分利新一轮全市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大好时机,全面实施“高品位、有特色、现代化”强校战略,全面提升学校在基础设施、内部管理、队伍建设、教育质量、教育科研等方面的水准,力争在三年内把运河实验中学建成设备现代化、队伍精良化、质量一流化的省级规范化名校,为中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文化支持。 这一发展规划分为:干部队伍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教学工作,德育工作,教科研工作,总务工作六个部分,层层分解工作目标,制定出学校三年三个阶段的总体发展规划。 科学的决策,精准的定位,祥实的规划,明确的目标,为学校的快速发展,和谐发展,提供了努力的方向和前进的道路。
济宁市第十五中学,位于济宁市市中区任城路45号。在市、区两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凭借着仅有的5.24亩的弹丸之地,通过十年,特别是近3年的艰苦创业,已发展成为拥有58个教学班,4100多名学生,186名教职工的城区初中名校。 2003年秋天,学校又克服重重困难,争取政策,筹措资金,拆迁了128户居民,完成了南临和东院的开发扩建。新建了教学实验楼,环行操场。增添了能容纳600人的多媒体报告厅、电子备课室、120台学生用计算机房,阅览室、实验室、仪器室,使学校占地面积达到了23亩。校园分为教学区、体育活动区和回迁安置区。教学区位于校园西部,为静区,由教学楼、图书实验楼、办公楼等组成,并围合成院落。体育活动区为动区,位于校园东部和南部,室外活动区主要有200米环形跑道运动场,100米直线跑道,八个篮球场、四个排球场和乒乓球活动场地。学校还设计公共绿地,种植草坪、灌木、花卉等不同品种的植物,设置雕塑、花坛、升旗台,创造一处安静和谐、优美宜人的教学环境,使学校的硬件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学校新一届领导班子在“打造学习型校园、构建人文化氛围、实行人本化管理、培育创新型人才”的管理理念的指导下,建立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制定出版了《学校工作指南》一书,形成了健康、高效运转的工作机制,使十五中形成了老、中、青三结合的教师队伍,涌现出一批省、市、区劳动模范、教学能手和优质课执教者。学校先后有120多人次受到省、市、区级以上表彰奖励,近50名教师获省、市、区教学能手称号,百余人在国家、省、市级执教公开课、优质课,有300多篇教学论文在国家、省、市级刊物上发表或获奖。 全校教师“人心齐、人气旺、内功强、素质高。” 在“敬业务实、教人求真”的教风和“修业明理、学做真人”的学风的指引下,素质教育的各类达标率、合格率、优秀率均在城区名列前茅。99年济宁市教委、教研室对全市四十处初级中学的教育教学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十五中名列全市第一。学生褚晓佳、张子涵、王枢等6位在全省英语竞赛中获特等奖,张子涵荣获全国特等奖,王枢、姚姜源同学代表济宁市参加全国英语综合能力竞赛,双双获得全国特等奖,学生郭永强在全国化学竞赛中获市第一名,英语、数学、物理获体育团体竞赛第一名,连续多年获体育总分第一名。2001年中区召教学成果表彰大会,十五中荣获语文、数学、英语、政治、物理等学科6块金牌。2002年,语、数、外、物、化、历、体等七科又获城区第一名。2003中考,城区前十名有该校4人,其中许可同学以567分的好成绩获城区第二名。2004年中考又取得了十一科城区第一,重点高中升学率居城区首位,有9人进入中区前十名。2005年中考七科第一,有4 人进入城区前10 名。自九六年以来,中考升学率一直在城区名列前茅,省、市、区举行的各项比赛中,十五中学生一直处于遥遥领先地位。学校被评为省级校本研究示范校、省级课改实验基地、省级航海、航模示范学校、市级文明单位、教学先进单位、师德建设先进单位等等。济宁十五中学第一学雷锋小组二十年如一日,照顾孤寡老人孙奶奶,培养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的学雷锋标兵,成为十五中学德育成绩的一个缩影,其先进事迹被省、市、区等新闻媒体报道,引起强烈反响。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十五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现在,十五中的全体教职员工,遵循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加快校本培训,深化课程改革,努力提高办学水平,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合作”。为国家、社会输送更多更好的人才,让阳光洒向每一个学生的心田,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愉快、和谐的发展,让素质教育之花开放的更加灿烂,让十五中这面光荣的旗帜高高飘扬!
邹城六中建于一九九三年,位于四基山路中段,占地3.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现有33个教学班,教职工159人,学生2300余人。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办学理念先进,教学成绩优异,具有较高社会信誉的初中名校。先后被评为全国教改先进校、山东省规范化学校、首批山东省教学示范校、山东省校本培训示范校,山东省创新教育实验基地、山东省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济宁市电化教育示范校、济宁市遵纪守法模范校、济宁市级文明单位、济宁市师德建设先进集体,连年获邹城市“育才贡献奖”。并于04年成功地举办了全国物理教学创新大赛。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教师学历达标率100%,三分之二为中高级职称,2人分别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物理创新大赛一等奖”,60余人获国家、省、市级优秀教师、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称号,80余人次执教过各级优质课,百余篇教学论文在各级各类刊物发表。 学校办学条件优越。学校拥有高标准的教学楼、科技实验楼、综合楼、学生公寓,校内绿化面积达2千平方米。具有多网合一闭路教学系统、多媒体教室,语音室、微机室、天文台、多功能报告厅, 理、化、生实验室配备均达到国家一级标准,图书室藏书达6万余册。 学校教学工作独具特色。 学校积极实践新课程改革,形成了张扬个性,群体参与,合作探究的特色教学模式。构筑“四个板块”、突出“五大主题”、开展好“六项活动”加强教学工作。学校承担了五项国家级教研课题,并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自2000年以来,六中教学质量连年居全市初中前茅。 学校德育工作富有成效。 提出了全员育人的理念,构建 了“四条主线”、“四个层次”的全方位,立体化德育活动体系,01年首创《道德周记》 、《成长手册》,促进了学生的自我教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德育形式,06年10月《道德周记》荣获全国德育优秀成果一等奖。 学校素质教育成绩蜚然。 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载体,通过诗文诵读、文学社团、艺体培养、科技制作、校园文化艺术节等课外活动,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和综合素质,几年来,近100余人次在国家、省、市各类才艺比赛中获奖,为高中输送了大批艺体特长生。 目前六中正在进一步提升办学层次,为争创全省十佳初中而努力。
邹城一中创建于1952年,东、西两个校区,占地400亩,现有教职工526人,“天下为己任,规矩成方圆”的校训,“崇尚科学、追求卓越”的校风,教育学生博爱、博学、博才、博雅,成为有世界眼光、有民族感情的现代化水平。学校是山东省文明单位、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山东省教书育人先进单位、山东省绿色学校、山东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山东省校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单位、山东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山东省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单位、山东省食品卫生A级单位。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