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一中始建于1913年,称“潍县县立中学”, 其前身是创办于1759年的“潍阳书院”,1952年更为现名,同年被省政府确立为省重点中学,1979年再次列入山东省首批办好的十九所重点中学之一,1995年被评为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山东省首批艺术教育示范校,2000年成为全省唯一一所通过省级验收的国家级示范性中学, 2007年、2009年、2011年连续三届被评为全国百强中学。 2009年经山东省教育厅批准,学校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高贵林教育局联合成功举办中外合作办学高中课程项目班,被确定为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美国加州大学生源基地。2010年被省教育厅确立为新加坡奖学金项目全省七所高中学校之一。 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语文教改示范校、山东省中小学素质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教学示范校、山东省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省级文明单位等逾百个省级以上荣誉称号。2011年被评为潍坊市五星级学校。 学校占地1259亩,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绿化面积占58%。学校规划以人为本、自然和谐,建筑风格中西结合、古朴典雅,校园设计湖光山色、相映成趣,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和国际品位,是一所高标准的寄宿制高级中学。现有115个教学班,在校学生6280人,在职教职工526人。2011年10月,国际部教学大楼动工建设,建筑面积达16000平方米。2012年秋季启用。 近年以来,全国政协副主席罗富和,教育部原部长周济、原副部长陈小娅、副部长李卫红、刘利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王晓初,省长姜大明,山东省原省长韩寓群,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王仁元,省委常委、副省长王军民,省委常委焉荣竹,科技部原部长徐冠华,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中石化董事长傅成玉,浙江大学校长杨卫,省教育厅厅长齐涛,市委书记许立全等领导和专家学者先后莅临学校检查指导工作。学校每年接待近300个国内外教育考察团。 办学至今学校为社会和高校培养和输送了数以万计的优秀学子。如著名国画大师郭味蕖、于希宁,民革中央原副主席裴昌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常务副院长丁伟志,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泛海集团董事长卢志强,中国科学院院士、空间物理学家刘振兴,全国著名水利专家宋文田,“两弹一星”突出贡献专家邵爱民,著名地质学家、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王少昌,古脊椎动物学家、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李传夔,医学家修瑞娟,原济南军区副司令员李遂英,中国人民解放军兰州军区空军政委房建国,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李群,奥运冠军邢惠娜等。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课程方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规范办学行为,以精细化管理为主线,以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为宗旨,牢固树立大安全观、大质量观和大体育观,以培养具有“容·雅”气质(即:富有理想、基础扎实、特长明显、个性丰富、心理阳光、善于创造,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学生)的中学生为目标,大力推进“导引式自主生态课堂”建设,形成了“自主管理、主动发展;自主选择,个性发展”的育人特色,致力建设 “全国一流、世界知名”并且充满生命活力的绿色和谐学校。
东省青州第二中学是市属重点普通高中,始建于1952年。追溯学校历史,源远流长。学校故址,明万历间为“云门书院”;清代先后为“青州考院”、“青州师范学堂”;民国初,设为“山东省立第四师范学校”,一大批革命前辈和文化名人曾在此执教或学习。至1952年益都二中成立其间一直为文化传承之圣地。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严谨治学的优良传统为青州二中的飞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恢复高考后,青州二中秉承“质量兴校,名师兴校,科研强校”的办学理念,不断强化内部管理,精心打造名师队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育教学质量稳步上升。高考成绩一直稳居同类学校前茅,尤其是特色突显的文科教学成绩更是在全市乃至潍坊享有广泛赞誉。截至目前,学校已向全国高等院校输送了12000多名优秀生源,其中包括全省文科状元李方民、理科状元杨万利,全国奥赛一等奖得主姜太文在内的一大批高材生,他们已遍布海内外,成为各行各业的拔尖人才。学校因成绩突出被载入《中国名校录》。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原青州二中由于规模限制已不适应人民对高质量教育的强烈需求。青州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投资1.5亿元,划地近400亩,建设了全新的山东省青州第二中学。学校在总体建设上,设计新颖、气势恢弘、设施先进、功能齐全、现代化程度高;在师资队伍建设上,新二中合并了原青州二中、七中、九中及益都中学的全部教学力量,可谓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实力倍增。新的青州二中可容纳100个教学班,5000多名在校生;现有教职工413人,其中省级以上教学能手及优秀教师12人,地市级教学能手及优秀教师16 人,市学科带头人53人,市级以上优秀教师136人,称得上人才济济,群贤毕至。新二中占尽天时、地利,同时备受全市人民关注,凝聚了旺盛的人气,下一步,它将成为青州市普通高中的龙头和窗口,成为青州教育的一面旗帜。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古老而崭新的青州二中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其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现代化的办学条件,再加上科学规范的内部管理,一定会使学校向着全面、规范、和谐、健康的方向发展。青州二中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前程一定会更辉煌!
学校严格实行小班额教学,每班40人左右,每年招收来自各地的优秀小学毕业生480名。 学校拥有专家型的管理团队,秉承国际化办学理念,在引进广文中学管理模式和执教队伍的同时,特聘全国知名教育家为名誉校长、聘请全国知名学科教师及外籍教师常年授课。 学校实施个性选班、分层递进、因材施教、突出外语的教学特色,不断完善课程体系和家校合育模式,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让每个孩子走向成功。经过两年运行,教育教学成果显著,受到社会各界高度评价。 1、办学理念国际化——体现国际学校特色,突出外语教学,实行外研社与大剑桥两套英语教材并行的英语课程体系,强化学生的听说能力。与英美等国外名校结为友好学校,每年寒暑假组织学生国外游学。 2、师资队伍精英化——学校拥有全国一流的专家型管理团队,在引进广文中学的管理模式和执教团队的同时,并常年聘请全国优秀教师余映潮、山东省优秀教师刘湘玉等为学科指导教师并授课。 3、教学设施先进化——学校投入巨资,配备了一流的图书和实验仪器,建有高标准的实验室、微机室和学术报告厅,塑胶操场配有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等体育器材。每间教室均配备暖气、空调、高度可调的课桌椅、54吋大平板电视。 4、选班方式个性化——实行小班额教学,每班40人左右。学校对每个学生进行详尽的学业基础和学习情态分析,改变传统的分班方式,由学生和家长自主选择学习班级。学校因材施教,对不同班级实施不同的教育教学策略。 5、课堂教学愉悦高效 学生在基于学业水平和学习动机自主选择的班级里,进行个人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教师针对不同的班级采用适合的教学策略,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关注每一个学生。在此基础上,对课堂进行微格研究,透视数据,使课堂上的无效环节降到最低点。 6、课程体系三位一体——坚持“素质教育从课程出发”,通过丰富多彩的课程促进学生的情智发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与创造精神。“文华百家讲坛”“主题研究性学习“开启学生思维的空间,“趣味运动会”“文华吉尼斯”“社团展示”搭建学生展示的平台,“成长对话”“电影日”打开学生的情感心扉,“春日踏青”“秋天采摘”让学生感悟到大自然的神奇…… 7、合育模式家校互动——每学期四次家长课程,让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同步。班主任博客让家长随时见证孩子成长与进步;家长开放日、家长志愿者让家长关注和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共享成长的快乐。
高密市第二中学创办于1956年,学校位于高密市夏庄镇驻地西北角,占地近100亩,总建筑面积2万余平方米,现有高中教学班28个,在校学生1500多人。学校现有中高级教师56人,市级以上优秀教师36人,今年又从师范院校招聘了20多名应届本科毕业生和40多名优秀专科应届毕业生,届时将极大地优化我校的师资结构。学校拥有38个标准教室和一个多媒体教室,配备有先进的电化教学设施,学校还拥有理化生实验室、语音室、微机室、声像阅览室等16个科技活动室,校园环境优雅、和谐,文化氛围浓厚。 四十多年来,高密二中先后向国家输送各类人才万余人。其中留学生,研究生四百余人,科级以上干部和中级以上职称的科技工作者达300余人。学校由此先后获得“潍坊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潍坊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教学、体育、卫生和群团工作也多次受到了省级表彰与奖励。 学校实施“以德立校、依法治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的发展战略,以提高教育质量为立足点,以教研教改为增长点,以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为切入点,努力探索教育教学规律,规范教育教学行为,实现了教学体系科学化,学校管理规范化,重大决策民主化,教育思想现代化,教学设施精良化,师资队伍精英化。
青州第一实验中学创建于1999年,学校现占地90908 平方米,建筑面积40000平方米,绿化面积35000 平方米,在校学生3000人,教职工310人,成为青州市教育发展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学校坚持以 “创建高质量有特色的现代化一流学校,培育高素质有个性的创新型四有人才”为目标,坚持 “为孩子终身发展奠基,让每个孩子扬起理想的风帆”的教育理念,不断创新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大幅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得素质教育硕果累累,优生名生层出不穷。目前学校是潍坊市重点调度的高中学校、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并先后荣获全国学校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全国学校文化建设金奖单位、全国中小学班级管理创新先进单位、全国规范化管理示范学校、全国精细化管理示范学校等百余项荣誉称号,学校更以 “管理严、校风正、学风浓、成绩好”赢得了老百姓的赞誉。标新立异——教育管理模式创新“丹心未泯创新愿,白发犹残求是辉。”学校领导充分认识到教育创新对学校发展的重要作用,视创新为学校发展的动力,开展多种形式的创新活动带动学校办学水平的提升。
潍坊市育华学校于2008年9月在原潍坊十一中校址建成,总投资近1.55亿元,占地149.08亩,建筑面积近5万平方米,学校场馆功能齐全,设施先进,建有高标准的教学楼、科技楼、体育馆、400米的塑胶跑道等等。是一所集幼儿园、小学和初中于一体、寄宿与走读相结合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学校,下设廿里堡分校、育华幼儿园,目前在校生有2290名学生。 学校拥有一支高水平、高质量的优秀队伍,现有在编在岗教职工144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14人,中学一级及小学高级教师87人。其中全日制硕士研究生2人,在读研究生7人;大学以上学历102人,区级以上教学能手、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118人次。学校教师结构良好,潜力较大。
潍坊市寒亭区第一中学始建于1952年秋,命名为“山东省潍县中学”,校址设在潍县范家村,同年9月底招收初中学生,正式开学;1954年,行政区划变更,“潍县”与“潍北县”合并统称“潍县”,学校更名为“山东省潍县第一中学”;1958年“潍县”与“潍坊市”合并统称“潍坊市”,学校更名为“潍坊第三中学”,同年7月招收第一届高中学生,学校由初级中学发展为完全中学;1962年,“潍县”与“潍坊市”再次实行分治,学校恢复“山东省潍县第一中学”名称,同年迁址寒亭;1968年,学制改为二年,实行春季始业;1971年,学校体制发生改变,由原属地、县两级领导改为公社领导,更名为“潍县寒亭中学”,同年停招初中学生;1974年春季始业改为秋季始业,学校改为高级中学;1978年再次恢复“山东省潍县第一中学”名称;1982年,学制由二年改为三年;1984年,区划改革后更名为“山东省潍坊第十九中学”;1987年定名为“潍坊市寒亭区第一中学”;2008年寒亭高中学校整合原一中与四中合并组建新寒亭一中:2012年学校整体搬迁至寒亭区友谊路南首新校区。 学校占地186亩,拥有教学、办公、科技信息、学生公寓等大楼18座,总建筑面积58176平方米; 教学设施达部颁I类标准,现代信息技术配备科技含量高、配套全;现有7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4773人;教职工506人,其中本科以上学历的占98.8%,研究生学历32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省特级教师1人,省级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12人,市级拔尖人才1人,获市级以上荣誉称号60余人,获区级以上荣誉称号80余人,现为省级规范化学校、全国百所特色学校。
昌乐一中创办于1938年,坐落在城区风景秀丽的万松山西麓,占地400亩,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现有530名教职工,98个高中教学班,24个初中教学班,在校学生6700人,是山东省重点中学、山东省规范化学校、教育部重点课题实验学校、全国百家特色学校,有优良的办学传统、淳朴的校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优秀学子。他们当中有院士、将军、部长、总裁、作家、学者,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近几年,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以“学生提高、教师发展、家长满意、社会认可度高”为发展目标,以强化目标管理、团队打造、质量意识、课程建设、高效课堂为重点,立足新起点,瞄准新高度,增创新优势,实现新跨越,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力打造昌乐一中优质教育品牌,学校步入了健康发展的快车道,整个学校环境优美、设施先进、班子齐全、队伍素质高,教育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学业水平合格率、体质检测合格率、高考升学率稳居山东省前列,每年都有1000多名学生升入高等院校,数百名同学被北大、清华、人大、南开等全国著名大学录取。学校以“校风好、学风正、教风严、质量高”受到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好评,先后荣获全国科研兴校示范基地、山东省科研型重点实验学校、山东省校本培训示范学校、山东省体育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花园式单位、山东省综治创安先进单位、山东省奥林匹克竞赛优胜学校、潍坊市文明和谐单位等80多种全国、省、市荣誉称号。《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大众日报》等十多家新闻单位先后报道学校的办学经验和成功做法。
寿光市第二中学,简称寿光二中是在该省著名教育家李植庭先生的鼎力支持下,于1956年创建的,至今已有46年的辉煌历史。经过近半个世纪的不断发展,寿光二中现已成为省级规范化学校、山东省绿色学校(目前我市仅此一家)、市级重点高级中学。《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改革报》、《中国青年报》等全国著名报刊都曾刊登文章,对该校在教育教学、教育科研、学校管理、名生培养等方面的经验和做法给予高度评价。自建校以来,已向高校输送高素质新生近万人,其中60余人分获寿光县(市)文科、理科或艺体类第一名,荣获刘实、贾福相和鸿启奖学金者达50余人次,被清华、北大录取20余人,是寿光市高考状元和获奖人数最多的重点高中。 2000年高考,寿光二中本科上线292人,名列全市第一;重点本科上线88人,名列全市第一,陈军营、张云山、杨艳芳三位同学分别以812分、769分、和581分的高分成为该市文科、理科、体育三科类状元。 2001年高考,寿光二中再创辉煌,不但本科上线人数又创历史新高,比上年净增64人,而且有杨益东和张瑞梅两名同学被清华大学录取,全市状元、榜眼共有8名,其中寿光二中独占6名,另有12人被中央美术学院和中国美术学院录取。今年高考,二中又创佳绩,文、理、艺、体各类考生本科上线392人,上线人数、上线率均居全市同类学校第一,应届理科本科上线人数居全市同类学校第一,体育类考生本科上线44人,居全市第一,艺术类考生本科上线108人,居全市第一。全市理科前8名、文科前4名、体育前2名、艺术前2名,寿光二中有6名,占全市的37.5%,列全市第一。
东风学校创办于2015年,是一所高起点、高标准的九年一贯制民办学校,隶属于潍坊高新双语集团。学校占地面积37亩,现有小学、初中两个学部,10个教学班,在校生227人;学校拥有教职工35 名,均为大学以上学历,其中山东省教学能手3人,潍坊市教学能手6人,区级以上教学能手16人,占比46%。 学校地处高新区管委会西邻,交通便利,环境优越,具有良好的人文地理优势。潍坊高新区管委会投资大量建设资金,配置了全国一流的教育教学设施:多功能报告厅、高配置的微机室、高标准风雨操场、全覆盖的校园监控,多媒体教学一体机、实物投影仪、物化生实验室、数字化史地教室、多功能心理咨询室等。新规划建设的综合楼,建筑面积达5200平方米,集餐厅、宿舍、风雨操场多功能于一体。餐厅面积为650平方米,可容纳500人同时就餐。风雨操场配备了高标准的羽毛球、乒乓球场地。设施配备全国领先,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潍坊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投资大量建设资金,配置了全国一流的教育教学设施: ipad平板教室、多功能报告厅、高标准风雨操场、高配置的微机室、物化生数字化探究实验室、数字化专用史地教室、陶艺教室、美术教室、音乐教室、机器人教室、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生物实验室、书法教室和包含多媒体展示区、自由阅览区、学生成果展示区、舒适自修区、资料查询区、资料查询区七大功能区的个性化综合性学科教室等,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在教学上,我们关注学生个体的发展,即:个性化教育,差异化发展。以“学乐”文化为引领,以“全天生活皆教育”为办学理念,通过展示“品艺”课程及“一带一路”课程,突出我们的精品教育、英才教育。 学校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和差异化发展,通过 “品艺”课程及“一带一路”课程,突出我们的精品教育、英才教育。学校秉承“全天生活皆教育”的办学理念,以“学乐”文化引领全校工作,形成了独特的办学特色,即:精品学校、英才教育、小班教学、乐化特色。为培养富有“家国情怀、大家风范、敢于担当、创造未来”的未来社会各行业领军人物,学校还打造了独具特色的“一带一路”课程和“品艺”课程,真正关注了学生的差异化,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学校办学特色是:精品学校、英才教育、小班教学、乐化特色。秉承“全天生活皆教育”的办学理念,学校打造了八大办学特色,即:小班教育、经典诵读、生活教育、乐化教育、科学素养、综合实践活动、家长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名家进校园。在国家开设的课程之外,还开设了围棋课程、民族器乐之葫芦丝课程、机器人课程等深受学生欢迎的课程。 建校以来,学校快速发展、稳步提升,迅速成为一所为社会培养精英人才的高品位学校。教师爱岗敬业,业务迅速成长,学生成绩突出,素质全面发展,迅速赢得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认可。高新区统一组织的历次期中期末考试中,初中部各科平均分、A率均名列第一。在区统一组织的学校办学社会满意度调查中,满意度高达96%,在区教育局全年督导中,成绩居全区第一,现已成为区域内极具影响力的九年一贯制学校。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