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都中学坐落于美丽的渤海湾畔,是一所文化内涵丰富、学习氛围浓郁的省级规范化学校。二十多年来风雨兼程,只争朝夕,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新都文化影响着一代又一代来这里教书、求学的人,英才荟萃,生生不息。 学校概况?术开发区杨家滩村,为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1995年开发区投资一千多万元,在齐鲁大道南新都小区建成并投入使用新校园。1997年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命名为新都中学。1999年被授予“市级规范化学校”。2003年创建省级规范化学校一举成功,办学层次进一步提高。2007年小学部一年级开始招生。 目前,学校占地48383平方米,建筑面积达20000平方米,整体布局合理,环境清新整洁,景色宜人。教学楼与办公楼南北呼应,气势雄伟;实验楼、图书馆与科技馆错落有致,和谐统一;绿树、红花、碧草相互辉映,点缀其间,使整个校园呈现出勃勃生机。优美的自然风光,独特的人文景观,营造出得天独厚的育人环境,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整个校园拥有两幢教学楼,一幢实验楼,一幢综合办公楼。学校图书馆藏书丰富,种类繁多,每年订购各种报刊杂志,图书资料门类齐全,能够满足全校师生员工的工作学习的需要。 体育、艺术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特长。塑胶操场上配套设备齐全,为学生提供优越的锻炼场地。学校配备体育教师6人,配备齐全国家体育教学教材所规定的各种体育器材,为学校体育教学的正常开展与体育特长生的训练提供了充足的设施与师资保障。备专业音乐、美术教师5名,设有音乐训练室2间,画室2间,学生文艺排练室和学生管乐队训练室各1间,并配备常用音乐器材。 教学设施配套完备先进。设有微机室、语音室、图书馆、阅览室、电教室、多媒体阶梯教室、地理教室、劳技活动室、理、化、生实验室等专用教室。实验仪器、生物标本等教学资料齐全。今年投入使用的教室多媒体系统,实现网络化教学,更加开阔了师生的视野,为学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证。 师资力量? 学校现在拥有37个教学班,2000余名学生(其中韩国学生近30名),147名教职工。师资力量雄厚,教师平均年龄32周岁,学历达标率100%,其中高级教师40多人,一级教师50多人。学校通过开展“青蓝工程”和“名师带动”战略,培养了一大批中青年骨干教师,造就了一支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爱岗敬业、乐教善教的教师队伍。多人获得省级教学能手荣誉称号、市区级教学能手和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学校管理 学校以“三个面向”为指针,以“争一流,创名校”为目标,以激励教育为特色,坚持“育人为本,全面发展,教有特色,学有特长”办学路子,积极参与新课改、实施素质教育,重视学生道德、知识、技能、体能和心理等诸方面素质的和谐发展,把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结合起来,把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结合起来,把创新教育和教育创新结合起来,推动学校教育向着更高更新的目标前进。 学校先后被授予“威海市文明单位”、“教育先进集体”、“交通安全示范学校”、“科普示范学校”、“绿化示范学校”、“山东省研究性学习实验基地”和“山东省心理健康会员学校”等称号。 风云翻卷二十载,桃李芬芳新世纪。在社会各界的关怀支持下,新都中学全体教职工,正以“创办名校,争当名师,培养名生”为己任,以饱满的热情、旺盛的斗志,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满怀信心地朝着“经区窗口,省内名校”的目标迈进。校园菁菁,书声琅琅,鲲鹏又唱嗥天歌,新都中学必将再竞风流于开发区历史的天空。
山东省文登第三中学位于文登市泽头镇,是一所传统优良、底蕴深厚、办学条件优越、内部管理规范的高级中学,是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山东省国防教育先进学校、威海市电化教育示范学校、威海市卫生工作先进单位、威海市园林式学校、威海市工会普法工作先进单位和威海市共青团工作先进单位。 文登三中始建于1948年11月,自1950年学校先后多次更名,至1986年更名为“山东省文登第三中学”。学校占地面积68627平方米,绿化面积28688平方米,硬化面积16288平方米。学校现有24个教学班1412名学生;教职工140人,具有中高级职称的71人,达到本科学历117人。自1985年以来,学校共涌现出大批先进个人,其中国家级优秀教师3人,省级优秀教师4人,地市级优秀教师6人,县市级优秀教师82人。 学校现有综合办公楼、总务办公楼、男女学生公寓楼、多功能学生餐厅、家属楼2幢,标准教室30个以及语音室、微机室、电子备课中心、多媒体综合电教室、教师阅览室、学生阅览室、劳技室、音乐室、美术室、舞蹈室、史地活动室等各种功能室。各种实验仪器和设备的配备均达到了国家规定的一类标准。 文登三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使知、情、意、行和谐统一”为办学宗旨,把办“规范加特色”学校、培养“合格加特长”人才作为学校的总体目标,全面实施和推行素质教育。“勤奋、文明、团结、创新”的校风不断发扬光大;“全面发展,立志、拼搏、成才;面向未来,自学、自爱、自强”的校训,激励广大师生奋发向上,拼搏进取,争创佳绩,谱写辉煌。 教育科研水平不断提高,强化“问题就是课题”意识,大力开展校本教研,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近三年,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36篇,执教市级以上公开课16节,市级以上获奖论文57人次,学生获得省级以上竞赛奖励32人次。 学校自建校至今,共培养初中毕业生3923名,其中参政133人,参军218人,升入高中或中等专业学校的2010人。培养高中毕业生10732人,考入大中专院校的6586人,输送飞行员7人。1994年高考全省的理科状元、威海市的文科状元皆出自三中。2000年高考数学、化学两个单科的全省第一名又出自三中。2002年,许伟鹏同学以全市理科应届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入清华大学。2007年高考本科上线213人,实现了历史的突破。 总之,文登三中建校至今的五十余年,是蓬勃发展、不断扩大的五十余年,是硕果累累、战绩辉煌的五十余年,是名震胶东、引人瞩目的五十余年。随着形势的发展,随着教育的深入改革,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得人心,文登三中必将以一个崭新的姿态站在世人面前,去迎接新世纪的挑战,创造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
荣成市第二实验中学成立于97年9月份,座落在风景秀丽的荣成市市中(观海中路229号),是一所国办全日制学校。学校占地35623平方米,建筑占地404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6245.4平方米,绿化用地7550平方米,运动场地23472平方米。——办学思路自建校之日起,学校便把“创建人民满意的学校”作为总的办学目标,以“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以人为本,和谐发展”作为办学的基本理念,不断加大学校软硬件建设,全面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素质,引导全体学生健康文明地发展。短短的十年时间,学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办学条件快速改善,教师队伍素质优良,办学质量日新月异,优良校风有口皆碑。十年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对第二实验中学来说,却是抓紧时间,抓住机遇,白手起家,艰苦创业,飞速发展的十年。学校以开拓创新的办学思路和过硬的教学质量,赢得社会和家长的肯定;以严格的管理,大胆的探索,优异的成绩,后来居上,在全市创出了良好声誉。——硬件建设几年来,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一年迈一大步。现已拥有两栋教学大楼,一栋办公楼,一栋集宿舍、餐厅、学术报告厅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大楼,一栋实验大楼现正在施工中,预计08年新学年将全面投入使用。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学校不断加大教学设备的购置使用力度。几年来,学校先后投资100多万元,开设了17个多媒体教室、两个高档次的学生微机室、一个语言室并开通了校园网;投资60多万元,添置了教学仪器设备,建立健全了理化生实验室及各类活动室;投资10万元,办起了学校军乐队;并为48个教室安装了电子监控;学校图书馆藏书不断丰富,数量现已近5万册。随着学校教学设施的不断完善,校舍功能得到了充分发挥,办学条件逐步提高办学理念 校训:诚信守纪 自强创新校风:团结进取 严谨求实领导作风:和谐民主 实事求是 开拓进取教风:敬业爱岗 团结协作 严谨创新学风:紧张活泼 自觉自律 勤奋上进育人目标:德才兼备 人格健全 素质全面 特长明显办学目标:优质的办学环境 优质的师资队伍优质的教学管理 优质的教育质量办学特色:以生为本 自主教育 和谐发展
文登新一中是一所公办普通高级中学,创建于2002年, 位于当年秦始皇召集天下文人登山赋诗的召文台之东,抱龙河之北,文山路、初张路交汇处,学校占地428亩,建筑面积7.5万平方米,目前学校共有62个教学班,在校生3500多名,教职工300多人。 全新的理念 文登新一中以清华大学原校长王大中亲笔题写的“崇尚创新、追求卓越”为校训,以“德育为首、全面发展、学有专长、锐意进取”为办学宗旨,以“建一流校舍、创一流管理、争一流质量、育一流人才”为办学 目标,确立了“师德高品位、专业高学识、能力多方位”的教师队伍建设目标,制订了“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协作能力、自控能力”的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目标。学校积极拓展教育空间,与名校建立交流、合作关系,成为全国第二所清华大学基础教育实验基地、山东大学省内十所共建高中之一。 优美的环境 校园布局合理,办公大楼、教学楼、科技艺术楼、图书馆、实验楼、天文台、学生公寓等错落有致,各显特色。自然景观与人文景点相互辉映,典雅的雕塑,如茵的绿草,似锦的繁花,参天的大树,校园常年有绿色,四季有花香,山魂海韵,弦歌不辍。绿化、硬化、美化、亮化到位,被评为“山东省绿色学校”。 先进的设施 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国内首家因特无线网络系统,覆盖全校;学校建有自己的网站,实现了教育资源共享;安装了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闭路双控多媒体教学系统,可实现信息技术教育、现场直播、异地现场观摩、校园广播电视、教学现场评估、远程教学等在内的一切多媒体教学功能。学校拥有高标准的六个物理实验室、六个化学实验室、五个网络自修室、六个生物实验室、三个多媒体教室、两个微机室、篮球馆、图书馆、教师阅览室、学生自修室、室内体育活动室等。天文观测台由计算机控制,可以连接校园局域网,学生在教室里就可以观测神奇美丽的星空。 雄厚的师资 学校建设了一支素质优良、德才兼备、结构合理、精干高效、充满活力、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在全校300多名教职工中,有8人是省级各种学会会员,10多人是威海市教育学会会员;有文登市特级教师16名,文登市骨干教师30多名;有10多人获得过国家级各种荣誉称号,30多人获得过省级各种荣誉称号,获得过县市级和地市级各种荣誉称号的达到150多人次。 规范的管理 几年来,学校逐步建立了职责明确、流程清晰,反馈及时,健康和谐的学校现代管理模式。提出了“创造性抓好常规性工作,实现精细化管理”的管理策略。学校建立健全了系列化管理制度,先后制定了《文登新一中岗位责任制》、《教学管理制度汇编》、《后勤管理制度汇编》、《教职工考核评估细则》、《例会制度》、《学生手册》等有关规章制度,形成了行政管理网络、德育管理网络、教学管理网络、后勤管理网络、自我管理网络。完善的制度保障,健全的考核评估机制,有效的内部激励机制,极大地调动了师生的工作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了良好的校风、教风。 丰硕的成果 建校五年来,共向高校输送2100名纯文化本科人才,共有11人考入清华,北大;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使新一中办学声誉不断提高,相继被上级授予“全国读书育人特色学校”、“全国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奥林匹克竞赛金牌学校”、“省级文明单位”、“山东省国防教育先进学校”、“山东省电化教育示范学校”、“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山东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山东省新世纪优秀高中”、“省级绿色学校”、 “山东省第七届执行国家价格政策法规最佳单位”、 “威海市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威海市园林绿化先进单位”、“威海市交通安全先进学校”等荣誉称号,多年被文登市委、市府评选为教育系统先进单位。 文登新一中的高定位、高起点和高速度发展,吸引了《山东工人报》、《新世纪、新高中》丛书、《现代教育导报》等新闻媒体,以《打造教育新品牌,开创教育新局面》《召文台旁一明珠》等为题从不同角度进行报道,社会知名度不断攀升!同时吸引了国家基础教育司高中处处长曹志祥、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课程处处长乔玉全、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陈光华、省基教处处长杜希福等领导前来参观;原上海建平集团总校校长、著名教育专家冯恩洪也亲临新一中作学术报告。他们对文登新一中先进的教育理念、一流的设施设备、雄厚的师资力量、突出的教育教学成绩赞叹不已,给予了高度评价! 现在的新一中正发展成为学生向往、家长信任、社会赞誉的现代化普通高中!
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泊于中学位于威海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泊于镇驻地,学校占地面积22726.64平方米,拥有两幢教学楼建筑面积4810.7平方米,多功能厅一座,建筑面积约2439平方米。学校现有教职工69人,1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877人。 泊于中学是一所拥有46年办学历史的农村初级中学。1960年4月始建于泊于人民公社驻地,因隶属县级威海市管理,学校冠名山东省威海第五中学,1960年8月,招收第一届初中生。1965年7月泊于人民公社划归荣成县管理,学校更名为山东省荣成县第十七中学。1969年8月,荣成县第十七中学由初中建制升格为高中建制,取名荣成县泊于中学。1975年3月,荣成县泊于中学改建并更名为泊于公社五七学校,校址迁至岛邓家村东。1977年7月,撤消泊于公社五七学校,复名荣成县第十七中学。1978年8月,校址回迁至泊于人民公社驻地,学校恢复初中招生。1979年11月,撤消高中,恢复初中建制。1988年11月,荣成撤县改市,荣成县第十七中学改名为荣成市第十七中学。 1994年7月,泊于镇划归环翠区管理,学校定名为威海市第十二中学。2003年7月,泊于镇归划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学校命名为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泊于中学至今。 建校47年来,学校不仅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高素质建设人才,而且在特色教育方面探索出适合地域特点的个性化育人模式,享有良好的社会口碑。几代泊于人,在这块神圣的沃土上,勤奋探索、无私耕耘,创建起“学生向往、家长满意,社会认可的特色学校”知识品牌。“以人为本”是学校教育发展的核心,“尊重人、依靠人、提高人”是学校的办学理想,“家庭式校园管理模式”是总结、继承、借鉴、吸收、创新、发展的结晶。学校班子成员之间、教职工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和睦、亲密的人际关系,已成为学校永恒的主旋律。 几年来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建立了“观海”校刊、“自在啼”手抄报、“听潮”校园之声广播站和“星星”记者团。2002年6 月被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确定为“创新写作研究与实验”的实验学校。先后获得“威海市规范化学校”、“威海市艺术教育示范学校”、“威海市电教示范学校”、“威海市文明单位”等市级荣誉称号。2002年4月又被省教科所确定为“省级研究性学习实验基地”。2002年4月又获得了国家级“德育研究先进实验学校”。 近年来,我校逐年增加对软硬件的投资,在上级政府的支持帮助下,今年学校更新了所有的学生桌凳,全校所有的教师都配备了电脑,改善了教师的备课环境,进一步优化了我们的办学条件,全校所有教室都配备了多媒体计算机,有利于多样性教学的开展,有效的缩小了同城市学校差距,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现在我们学校拥有现代化的教育教学设施设备,有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微机室、语音室、电教室、器材室、图书室、阅览室、舞蹈教室、美术教室等专用教室。教学仪器种类齐全,教学资料丰富。 学校将始终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以“规范涵特色,超前蕴创新”为办学思路,以“科研先导、素质为本、面向全体、发展个性”的办学思想,以“创办学生向往、家长满意、社会认可的特色学校”为追求目标,深化教育改革,注重科研兴校,追求高质量、高水平的办学水准。在现有基础上,我校将不断强化创新教育,突出特色教育,积极同省内外名校沟通,打造在威海叫得响的品牌学校。
山东省文登师范学校坐落于文登市区,北依峰山,面临抱龙河,东与文登一中为邻,西靠永安街,北通天福路,南贯米山路,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文登师范学校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前身是山东省立第七乡村师范学校(简称文登乡师),创建于1930年,1937年11月,因日寇入侵,学校被迫南迁,途中解散。 新中国成立后,山东省政府决定在文登乡师旧址重建山东省文登师范学校。1950年9月,重建工作正式动工。1951年春季,开始招收第一批学员,以培养合格农村小学教师为主要目标。 文登师范建立后,广大师生继承革命传统,坚决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创新进取,开拓前进,学校不断发展壮大。1986年3月,根据省厅精神,烟台市委确定恢复文登师范学校为县处级单位;1999年,山东省教委批准文登师范学校为山东省培养五年制专科程度小学教师试点学校,开始专科教育历程。 2002年,山东省教委批准学校挂靠烟台师范学院,招收三二连读大专生,学生在学校学习三年后,直接升入烟台师范学院本校参加后两年专科阶段学习。2003年,山东省教育厅确定文师为全省东部地区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基地。 2007年,学校调整办学方向,提出了“提升办学质量,扩大办学规模,适应社会需要,发展非师专业”新的发展思路,并出台一系列措施,对内加强制度建设,加快机制、体制改革,对外加强与国内外企业、学校的联系,全面推进学校的转型发展。
山东省文登第二中学是一所初级中学,现有教学班46个,学生2800人,教师210名。学校的办学目标一直是:以道德教育为基石,以教师发展为着眼点,以学生成长为命脉,全力打造有办学特色的、有文化品味的全国名校。 学校始终把“树魂立根”为核心的德育工作放在首位。树魂,即树“为中华民族的兴盛而奋斗”的理想之魂;立根,即立“责任心、诚信心、自信心、爱心、宽容心、耐心……”之人生根基。学校坚持在生活的情境中开展活动,以活动为载体,从而实现德育生活化,生活德育化。归纳起来,学校进行了责任教育、爱的教育、诚信教育、自律教育、挫折教育、法制安全教育、传统教育……主配合德育工作,学校还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不同特点,开发了两套德育校本教材。第一套为《星星点灯》、《塑造个性自我》、《撑起网络》、《揣着梦想上路》。第二套为《学会去爱》、《履诺守信》、《直面挫折》、《肩负重任》。这些校本教材采用了贴近学生生活的生动故事和来源于学生生活的真实事例,深受学生的喜欢。学校非常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不仅让每一面墙壁都说话,就连校园的一草一木都赋予特殊的含义;我们也注重联手家长,了解家长的心声,把学校的意愿传递给家长,争取到了家长最有力的支持。现在,学校的德育工作已经走进了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言传身教已经成为教职工的自觉行为;和学校一起树立孩子的生命之根,已经成为家长的共同追求。学校竭力打造特色课堂、高效课堂、生态课堂。2004年学校开展了“创绿色课堂、做特色教师”的课堂教学研究主题活动;2005年开展了“以真实的课堂教学研究构建生态课堂”的课堂教学研究主题活动;2006开展了“营造书香校园、构建理想课堂”的课堂教学研究主题活动。学校一直坚持要读书学习成为每个教师的终身习惯,为此学校实施了“师生同读书、打造学习化校园”的工程。每个学期初学校都向教师推荐读书书目;每个周周一下午是教师的统一读书时间,倡导每位教师每晚读书半小时;明确提出读书的要求:向心、专心、疑心、慧心;每个月开展一次读书展示活动……在此基础上,学校以学科为单位成立了“科研小组”。第一,各科研小组根据自己学科的实际明确主攻方向;第二,定死活动时间,每学科每周两节,一节上课一节议课。第三,明确上研究课的形式。就是:分别备课,一人执教;共同备课,一人执教;专题备课,分别执教。第四,提出具体要求。每周读一篇理论文章; 每周听一节研讨课; 每周提拱一条课堂教学信息或建议; 每周写一篇教学反思; 每学期写一篇研究论文。实践证明科研小组能发现问题立即攻关,积累经验及时推广,找开了学科课堂教学的突破口。同时,我们以课题研究引路、以集体备课为基础,打造团结协作的教研集体,形成了生机盎然的研讨氛围。使教师的科研能力有了一个飞跃,使教师的整体素质得以全面提高,让学校的课堂教学研究稳步发展。 学校追求着发展,学校追求着特色、风格,学校更追求着让每一位教师都快乐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幸福成长。
经区西苑学校,其前身为徐家疃小学,地处经区徐家疃村东,珠海路北。自1992建校以来,我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转变教育观念,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为学生的发展和成长奠基”为办学理念,以“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素质强校、管理优校”为具体工作思路,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积极倡导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各项工作稳步发展。十几年来,从一所仅有十个教学班的完小发展到今天拥有27个教学班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它的成长历经了坎坷,伴随着风雨,同样也有过辉煌的收获,取得令人瞻目的成绩。 1992年,学校在9个自然村的支持下成立了。当时小学只有三排平房,共计81间,占地21亩、10个教学班、300多名学生、二十几位老师,2001年曲阜小学撤校,合并于徐家疃小学,班级扩大到15个,30几名教师,由于合并学校带来了拥挤,功能教室也只是摆设,教学设施开发已经明显落伍,这给学校带来了严峻的考验。 2003年经区管委领导决心下大力气改造学校,2004年10月新建校舍工程正式动工,2005年9月工程竣工并交付使用,建成了一所占地41134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2345平方米的九年一贯制学校。教学设施齐全,拥有2幢教学大楼、1幢综合实验楼,拥有可容纳60名学生的高标准微机室,多种多媒体教学设备,光纤接入宽带,组建了高标准的校园局域网,32个教室已全部安装了多媒体,实现了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学校实验楼内还配备高标准化学实验室、物理实验室、生物实验室、美术教室、音乐教室、德育室、电教室等现代化教育教学设施。 学校始终坚持把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融为一体,实行立体教学,共同管理,由于意识超前、方法得体,西苑学校各项工作在全区总是遥遥领先,一直得到上级主管部门和社会的肯定。学校的各项工作更是一步一个新台阶,2006年创威海规范化学校,2007年获市级“绿色学校”的荣誉称号,连续几年获区级综合治理先进单位。今年取得了五年级会考在全区14家名列第三名,初一地理会考全区第一的好成绩。 学校现有27个教学班,学生1341多人,教职工85人,其中高级教师10人、中级教师30人、初级教师26人;研究生学历1人、本科学历63人、大专学历9人、中专学历3人;有多名教师获得区级以上荣誉。
荣成四中原名“荣成十三中”,于1960年8月创建于原黄山人民公社,2000年8月,迁至人和镇,并更名为荣成四中。学校现占地9.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9万平方米,绿化面积11500平方米,现有教职工166人,其中专任教师145人,教学班36个,在校生2000多人。 学校自搬迁以来,面临的困难较多:原校舍只有一座能容纳十二个班的教学楼,一幢面积为1700平米的试验楼,一处能容纳三百名学生住宿的平房,一个能供三百人就餐的餐厅,十二间的办公平房,只能安排二十户的家属住房,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基本空白,及其简陋的办学条件严重制约着四中的发展。七年里,学校先后建起了9000多平方米的教工住宅楼、5080平方米的教学楼、3500平方米的食堂餐厅、6700平方米的图书阅览、实验、学术报告综合楼、2700平方米的教学办公楼、10500平方米的学生宿舍楼三幢,艺体馆已投入使用,学校总建筑面积达3.9万平方米。建设了占地55亩的操场,硬化了八个篮球场地,重修围墙1000多米,铺设彩板路面7600平方米,硬化水泥路面8000多平方米,绿化面积达11500平方米,建设景点四个,重新铺设了全校的排水、供水、供电线路。 在内部设施建设方面,现拥有三个微机室和两个语音室,每个教室都配备了电视机、微机、投影仪等电教设备,建成了校园网。新建和改建了8个实验室和10个仪器(准备)室,并且所有的设备全部更新。购置了8万余册图书,建起了三个学生阅览室、一个教师阅览室,还新建了劳技室、舞蹈室、音乐室、美术室和科技活动室,各室所有的设备均按国家的一类标准配备。 学校努力创造多元文化兼容并蓄的校园文化氛围。定期举行各种体育比赛,文艺比赛,演讲比赛,书画比赛等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极大的丰富了学生的生活。学校还成立了书法、绘画、舞蹈、音乐、棋类、球类和各学科的兴趣小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自行选择,自我调整,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在全面开展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学校加强心理辅导,以教研教改为主体,以丰富的活动为纽带,以创新的精神为手段,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向国家输送了一批批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2007年,学校本科上线率达57%。 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德治校,培养合格性学生,建设规范化学校”的宗旨,加大规范化建设的力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教育教学质量一年一大步,年年新台阶,学校先后被评为“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山东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威海市电化教育示范学校”、“威海市绿化美化先进单位”、“威海市语言文字规范化学校”、“威海市绿色学校”、“荣成市教学示范校”、“荣成市花园式学校”等荣誉称号。 进步无止境,发展无限量,奋斗无尽头。荣成四中将不断开拓进取,一步一个脚印地朝着现代化的办学目标迈进。
大业学校坐落于大业金矿南端,东井口村北面。2003年8月根据乳山市教育局优化教育资源的部署与要求合并了原来的山西区小,凤凰崖区小。学校占地88亩,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投资90余万元建成教学楼一栋。最多可容纳十五个教学班。这是一所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的特色学校。 我校现有教学班6个,学生190余人,在职教师29人,教师学历达标率100%。两年的办学探索与实践,学校确定了以“人的发展为本,育未来人”的办学思想和“努力让每个学生健康和谐成长”的办学目标,形成了以“会学习、会劳动、会生活、会做人”为目标的“四会”教育特点。 2006年,大业学校在迎接省教育示范县的验收创建工作中,做出了艰辛的努力,加大资金投入,先后投资约100万。现有多媒体教师两个,学生微机室一个,图书室、阅览室、实验室、仪器室一个,并配备了音乐、体育、美术活动室,为学校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有利的保障,为学生的快乐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教师办公电脑人手一台,进行无纸化办公,本学年结合上级要求,实施了教师电子备课,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师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