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桓台第二中学是桓台县辖区内两所重点中学之一,她创建于一九五八年,二00一年被命名为“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学校占地120亩,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绿化面积4.3万平方米,绿化率达53.7%,是淄博市文明单位,市花园式单位。桓台二中现有72个教学班,4500余名学生。多年来,该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放在工作首位,牢固树立以质量求发展的办学宗旨。尽管每年中考全县前750名的学生几乎无一人来二中就读,但是桓台二中坚持把“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作为教育教学的出发点,贯穿教育教学活动的始终。学校现在拥有一支不甘落后、顽强拼搏的优秀教师队伍。任课教师中中学高级教师47人,中学一级教师85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山东省优秀教师1人,市级以上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58人,有70名教师是研究生学历。全体教师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抓精细化备考,抓分层次教学,把一批批重点中学挑选完的二流、三流学生送进了大学校园。近6年来,学校为北大、清华、人大、中国美院等全国名牌高校输送了26名优秀学生,高考成绩逐年攀高,从1997年本科录取12人猛增到2006年的本科上线791人。桓台二中不断坚持教学创新,行政推进了以“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和“学案导学”相结合的具有自身特色的“六环节”主体性教学模式,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关注每一个学生,为每一个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学校制定文件,规范行为,把课改不断推向深入,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来落实知识,砸实基础,实现学生的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用六环节的教学模式启发诱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五官并用、全身心地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实现品德、知识、能力全面发展。全体教师也因此受益匪浅,在全县教学评优、教坛新秀评选、市县教学能手评选活动中,桓台二中获奖教师均占全县二分之一左右。
山东省淄博第十五中学,座落在清代文学家、《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的故乡——淄川区洪山镇,居般阳东路、湖南路交汇处,占地五十余亩。于一九五八年八月经淄博市人民政府批准始建,二OO七年八月,淄川区人民政府对全区教育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将原淄博第十五中学初中部、原淄矿第二中学初中部、原洪山镇松龄中学合并组成新的区属初中学校,仍然沿用“山东省淄博第十五中学”校名。 学校现有三十四个教学班,在校生一千七百多人。现在学校拥有较完备的教学和运动设施,以及师生公寓等高标准生活设施,学校建筑面积达到一万七千五百八十余平方米。 学校教职工一百六十八人,本科以上学历一百一十一人,其中研究生进修班结业十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三十七人,中级职称八十七人;国家级优秀教师一人,省级优秀教师一人,市级优秀教师十一人,区级优秀教师二十五人。 学校秉承“以人为本、凝心聚力、刚性管理、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以 “尚德自强、知真力行” 为校训,以“和谐、务实、拼搏、争先”为 校风,以“敬业、严谨、求实、创新”为教风,以“立志、勤奋、博学、进取”为学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走规范加特色的办学之路,取得了显著成绩。
高青县第二中学,位于县城中心,属全额事业单位。是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国防教育工作先进单位、民主管理先进单位,淄博市文明单位、师德建设先进单位、教学工作先进学校、高中教学工作贡献奖学校,连年被县委、县政府表彰为高中工作先进单位、教学工作先进单位。 高青二中现有教学班48个,在校学生2000余人,教职工230余人,秉承“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赖学生”的生本教育理念,把“时间、健康和能力”还给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管理科学民主,领导班子勤政廉洁、团结高效,教职工爱岗敬业、严谨博学。学校现有高级教师62人,一级教师200人,市级以上优秀教师、骨干教师30人,研究生学历6人。全国优秀教师、省优秀教师、市师德标兵、市学科带头人、市优秀班主任、市教学能手、市优秀教师30多人;县优秀教师、县优秀班主任、优秀教研组长36多名;06到07学年,在省市级以上报刊杂志发表论文123篇,教师队伍素质一流。学校坚持德育为首,大力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学生爱国爱校、勤奋多思、尊师守纪、道德水平高。学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每周一的升国旗仪式,由学生自己组织发表国旗下讲话并进行国旗下宣誓。学生积极参加文明城市创建活动,文明校园创建取得新成效。不断开展“关注身边的贫困生”活动,结合学校为贫困生减免学杂费的机会,让学生关注身边的困难学生,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让困难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张店区实验中学始建于1995年,占地78亩,建筑面积16190㎡,现有54个教学班,学生3100人,教职工173人。学校配有高标准的理、化、生实验室、图书室、阅览室、微机室、多媒体电教室、报告厅、机器人实验室、无线电测向与通讯、航模、建模工作室、音美书法教学专用教室,拥有标准田径运动场和2690㎡供体育艺术教学专用的体艺馆,建成了具有三层路由功能的千兆校园网、多功能复合型的电子监控系统、校园广播系统,成立了校园电视台、校园电台,每个教室都配置了大屏幕投影机、数字视频展台,是一所教育理念先进、办学条件优越的现代化初级中学。学校先后获得区级以上党委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综合表彰300余项,成为“全国绿色学校”、“山东省规范化学校”、“2001—2005年中国青少年科学技术普及活动指导纲要实施项目示范学校”“山东省首批教学示范学校”、“山东省艺术教育示范学校”、“淄博市首批教育现代化学校”、“淄博市创新与实践活动先进集体”、“淄博市教育红旗单位”。
桓台马桥实验中学坐落于长江明珠——扬中市东南端的八桥镇,她创建于抗日战争胜利前夕——1945年7月。定校址于八桥镇的西北角的广善堂。因此堂曾是1939年10月下旬以叶飞为司令员的江南人民抗日义勇军与以管文蔚为司令员的江南抗日义勇军挺进纵队"会师合编"之地。建校于此,意义深远。 1945年,根据县指示,组织八桥中学建筑委员会,历时3个月,建成校舍3进,房屋共15间,并着手招生工作。当时共录取初一新生30名,编为一个班,后因时局原因该班解散。1946年初,国民党发动内战,新四军奉命北撤。抗日民主政府指示以扬中县旅沪同乡会名义办学,学校定名为"扬中县私立八桥初级中学"。1947年春,国民党进占扬中并控制了学校,他们将学校改为公办,易名为"扬中县立八桥初级中学"。是年秋季招收一个初中班,约30余人。在解放前夕,八中共有初中3个班,学生130余人。 1949年4月23日,扬中解放,县军管会委派周寄尘、施正钧组织校务委员来校接管,学校改名为"扬中县初级中学"。从此,学校又回到了人民的怀抱。这年7月,八桥中学培养的首届毕业生正式毕业。暑假后,为适应教育事业发展需要,县决定在八中增设一届简师班,招收初中毕业生就学,学制一年。又另办一个师训班,招收在职教师进行培训,时间亦为一年。因初中不能附设简师科,故将校名更为"扬中县八桥中学"。1950年秋,苏南地区学校调整,八桥中学简师科转至栖霞师范学校,师训班结业后亦未再办。至此八桥中学成为单一的普通中学。1949年下半年,学校成立了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支部,1950年,成立了中国教育工会基层委员会。1951年学校增设一个初中班。 1952年下半年,为了发展扬中教育事业,县政府决定将八中大部分年级迁至县政府所在地三茅镇附近的中八字桥关帝庙旧址新建"扬中县立中学",八桥镇原校址则保留初一、初二(共6个班)。1955年下半年起,八中与县中正式分开,并更名为"扬中县下八桥初级中学"。学校开始有了党员领导干部。到1957年时发展为9个班(三轨制),学生数达400余人,又增辟了图书室、阅览室、仪器室、实验室等。 从1958年下半年起,学校招收了两个班高一新生(1961年首届毕业生为88人)成为完中,校名改为"扬中县下八桥中学"。 同年,学校开始建立党支部。党支部的建立,进一步加强了师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并注意在教师中发展党员,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在各项工作中的助手作用。 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学校一度受到冲击,教学秩序遭严重破坏。但文革结束前,学校渐趋稳定。1972年八中正式改名为"扬中县八桥中学"。 结束"文革"十年浩劫后,学校又一次获得新生。 1976年冬季开始,恢复了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恢复了正常教学秩序。 1977年起,学校招生废除推荐制度,实行升学考试制度; 从 1980年开始,恢复了初中三年制; 1983年曾另办一个高中职业班,用以培养农副开拓型人才。 1994年,扬中拆县建市,学校更名为"扬中市八桥中学"。 1996年下半年扬中市八桥第二中学并入, 1999年下半年兴隆中学高中部分师生并入, 2004年下半年永胜初级中学整建制并入。 自1995年创建省级教育现代化学校以来,学校面貌日新月异,规模日益扩大,十年时间等于重建了一座现代化完全中学。十年来,八中教育教学硕果累累。师德师风建设成绩突出,中考、高考、教科研以及师生各类竞赛成绩喜人。骄人的成绩也让学校得到了各级领导和社会的肯定。在较多的荣誉面前,八中人正豪情满怀,继续前行。
万杰朝阳学校是万杰集团公司创办的经省、市、区教育主管部门批准的一所集托儿所、幼儿园、小学部、初中部、高中部和留学预科为一体的现代化全寄宿制学校,2003年4月已通过省级规范化学校验收。学校建设总投资3.6亿元、占地38.7公顷,总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可容纳96个班,4000名学生,坐落在山东省淄博市博山经济开发区。 万杰集团是一个以化纤、医疗、医药、教育、钢铁、三产等产业综合发展的国家级大型企业集团。拥有 70 多个子公司和分公司,员工 12000 人,总资产 118 亿元。万杰集团被国务院列入全国 120 家试点企业集团,被国家统计局确认为全国 500 强企业之一,被山东省列入 21 家特大型工业企业。万杰集团党委被中组部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裁孙启玉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乡镇企业家,当选为八、九、十届全国人大代表。 万杰集团公司总裁孙启玉先生任万杰朝阳学校董事长。 万杰朝阳学校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坚持“三个面向”,办学目标是“国内一流,国际名牌”,首先建成国内实施素质教育的示范校,然后建成对外交流的窗口校,逐步跨入世界名校行列。办学宗旨是服务于社会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学校总投资3.6亿元,占地38.7公顷,总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学校从全国范围聘请专家、名师从事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总校和各学部校长都是国家或省级先进工作者、优秀校长,任课教师中受到过国家、省、市、县表彰的优秀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占80%以上。
淄博六中始建于1897年,其前身是英国传教士兴建的教会学校,原名“光被学堂”。解放初收归国有,1955年被山东省教育厅命名为“山东淄博第六中学”。是一所以升学预备教育为主的普通中学。学校分普通中学部、艺术部和初中部。现有在职教职工376人,90个教学班(高中班72个,初中班18个),在校学生5600余人。学校总占地193亩,其中,高中部占地145亩;建筑总面积93692平方米,其中高中部建筑面积82652平方米。 近一个多世纪特别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学校领导励精图治,锐意改革;广大教职工辛勤耕耘,无私奉献;莘莘学子刻苦勤思,谦逊进取,积淀了浓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以高尚的人格力量影响学生,以科学的办学思想引导学生,以高效的管理体制服务学生,以优美的教学环境感染学生”独特育人环境,形成了“勤奋、求实、文明、进取”的校风和“苦读、勤练、专注、有恒”的学风以及“严谨善教,为人师表”的教风。六中以鲜明的办学特色、独特的育人风格和优异的教育教学成绩而享誉社会。
桓台县世纪中学是在在历史名校----桓台一中旧址上成立的一所国办初中,2000年正式命名为桓台县世纪中学。现有教职员工200余人,在校学生56个班3000余人。世纪中学吸取一中深厚的文化底蕴,秉承一中的优良传统与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在素质教育的浪潮中奋勇前行,全力打造高品质的初中教育。在短短十年间,先后荣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2009中国文化名校、全国精细化管理示范学校、山东省文明单位、山东省首批素质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教学示范学校、山东省艺术教育示范学校、山东省公民道德建设示范点、山东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山东省绿色学校、乡村少年宫、中华诵读山东省冠军等50余项市级以上荣誉称号。 座落在有着“北方江南”之称的马踏湖畔的桓台县世纪中学,是一所充满活力的学校。她在历史名校----桓台一中旧址上建校,继承一中的优良传统,全力打造高品质的初中教育。近10年来,从建校之初的校舍破旧、配备简陋到今天环境优美、设施一流,从学生挑学校到学校挑学生,从不被认可到来校参观的教育界人士络绎不绝,学校坚持走素质教育探索之路,在较短的时间内,创造了一个教育奇迹。“省规范化学校”、“全国新课程师资培训先进集体”、“全国和谐教学先进单位”、“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省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示范学校”、“省英语特色教育科研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纷至沓来。学校以高起点、高标准的崭新面貌矗立于乌河岸边,成为一所办学条件和教学质量俱佳的现代化新型学校。学校在淄博市乃至整个山东省声誉鹊起,成为学子向往之地。 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为学校的持续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形势,桓台县世纪中学在继承优良办学传统基础上,大力加强创新,全面实施学校文化建设。学校以增强核心竞争力为突破口,对原有文化理念加以修订、整合,强调从学校实际出发,抓住特色加以概括、提练,努力打造核心竞争力,焕发新的活力。
沂源县中庄中学坐落在山东省淄博市内,历史悠久,底蕴丰厚,人才辈出,是学生腾飞的摇篮,教师成长的沃野。学校拥有一支团结、实干、高素质的具有开拓精神的教师队伍,曾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优秀教师,有全国优秀班主任、全国优秀体育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教师们凭着开放的教育思想,领先的科研,以良好的素质,进取的态度,奉献的精神和踏实的作风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学生。学校以“开发潜能、发展个性”为育人理念,从整体改革实验到差异教育的研究从二级循环活动的尝试到创新教育的思考以及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的探索,捕捉着现代教育最敏感的话题,走在教育改革的前沿。学校一贯坚持“品牌、质量、服务”的意识,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以一流的教育质量树立了自身的品牌形象,赢得了社会的赞誉。
临淄三中始建于1958年,位于齐国古都,现学校占地面积130亩,总建筑面积55000平方米。现学校设56个教学班,学生3400多人,教职工260多人,其中高级教师38人,一级教师75人,市、区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优秀教师80余人。 2010年,随着临淄区教育资源整合,临淄三中由高级中学转变为初级中学。临淄区齐都中学、稷下中学、还有部分路山中学的一部分合并搬入临淄区第三中学。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