闸北区宝山路小学创办于1958年,是闸北区的一所中心小学。学校座落在宝山路251号,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现有教学班18个,师生近700名,学校71名教师中具有大专以上(含本科)学历的41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1人,小学高级教师29人。近几年来,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关心指导下,造起了一幢七层教学大楼及拥有一个设施一流的室内排球馆。目前学校建有大队部、心理咨询室、唱游室、活动室、自然常识实验室、电脑室、阅览室、卫生室与多功能室等一系列设施较为先进的教育教学场地。 闸北区宝山路小学以活动促发展为教育理念,站在学生成长、发展需要的立场上,认真地为学生一生的幸福做奠基。学校从德育活动、教学活动、兴趣活动、文化活动四个方面着手,整合资源,协调力量,创设条件,激励学生主动投入到课内外、校内外的教育全过程,让学生在各类活动中感悟快乐、体验成功、树立自信、学会创新,从而让学生体现最佳最美的自我。五十多年的岁月赋予了宝山路小学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孕育了我校多个特色项目,这些深受学生喜爱的项目就像坚实的石阶,让一届又一届的学生攀登着,找寻属于他们的成功。 闸北区宝山路小学将OM活动课程化,培养了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等综合能力。2006年学校头脑奥林匹克参赛队赴美国参加比赛,荣获第27届世界头脑奥林匹克比赛冠军。如今,宝山路小学已成为上海市头脑奥林匹克特色学校,上海市行为规范示范校,上海市绿色学校,闸北区科技特色学校,闸北区师德示范校,闸北区师资工作先进单位等。 闸北区宝山路小学的排球特色项目已有三十多年历史,学校以一次体验、一次实践、一次讨论、一次交流的活动,振兴排球精神,倡导排球文化。多年来,学校排球队连续获上海市各项排球比赛冠亚军的好成绩。
上海市闸北区永和小学于1997年7月建立,目前校园占地面积11,750平方米,建筑面积6645平方米,绿化面积4496平方米,拥有教学楼、综合楼和办公辅助楼以及200米塑胶环型跑道。建有资源室、语音室、电脑房、多媒体室、影视厅等专用教室,初步实现了现代化教学。经“市达标”检查,已达到一类学校标准。 学校现有19个教学班,学生703人。教职员工73人,教师60人,其中区学科名师1名,区骨干教师1名,区学科中心组成员6名,上海市小语会会员1名,区班主任协会副理事长1名,理事2名,校级骨干教师13名。 学校坚持以“创设奋发向上的学校环境,营造和谐发展的儿童乐园”为宗旨,在管理上,重视凝聚力建设,提高人本管理效益;在师资队伍建设上,重视以科研为先导,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在学生培养上,培养学生有良好的道德价值观;以“发现问题,尝试创新”为目标,形成教学质量与学生个性发展并举的良好局面。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子课题立项1个,市级课题立项3个,区级重点课题立项3个,区级课题立项15个。学校编辑了《发现问题,尝试创新》和《思绪微澜》论文集在全区范围内发放,学校还编辑了《永和科研成果之一——起步集》、《永和教育科研成果之二——探索集》、《永和教育科研成果之三——辐射集》。学校被评为区科研先进集体。 经过几年努力,初步建立了一支师德师风好、业务能力强的师资队伍,学校也取得了较显著的成绩,获闸北区文明单位、局三星级党支部、闸北区科研先进集体、闸北区心理健康示范校、闸北区社区教育先进单位、闸北区教育系统家庭教育工作示范学校、闸北区教育资源对社区开放示范校、上海市影视教育先进学校、上海市茶艺特色学校、申花SVA文广少儿足球训练基地、上海市家庭教育研究“十五”基地、上海市创造教育实验基地、上海市行为规范示范校、上海市红旗大队、上海市雏鹰大队(四星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EPD)项目成员学校等荣誉称号。学校获得区级以上团体奖144次;获区级以上个人奖:教师156次,学生186次。
青浦区庆华小学创建于1982年9月,前身为青浦镇北门小学。学校现有20个教学班,954名学生,77名教职员工,其中教师75人,学历达标率为100%,本科以上学历49人,占65.3%;教师中中学高级教师5人,小学高级教师52人,小学高级教师以上职称的教师占教师数的76%。学校现有市级双名工程培养对象3人、区学科带头人3人,区学科示范教师4人,教学能手1人。在青浦教育不断积淀、丰实的过程中,学校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用心做教育,全力谋发展”的要求,提出了“让校园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精神家园”的办学理念,坚持传承中求发展,创新中求突破,用科学务实的态度,团结奉献的精神,凭着责任、热情、执着与智慧取得了“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国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上海市文明单位”等百余项全国、市、区级集体荣誉,学校呈现着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正稳步向着“将学校办成‘方向正,师资优,管理实,设施全,特色明,质量高’的市郊一流城镇小学”这一目标迈进,继续谱写着不懈追求、永不停息的发展篇章。
上海市长宁区开元小学(原延安西路第二小学)自2008年9月正式更名。现位于延安西路1289弄10号,地处延安西路高架靠近定西路段,是一所已有近五十余年历史的公办小学。学校的总占地面积为4887平方米;其中绿化面积为121.5平方米,学生主要活动场地为1540平方米;校内建有南北两幢教学大楼,配备有电脑房、电子阅览室、多媒体教室、语音室、美术室、音乐室、科常实验室、劳技教室、图书室、阅览室等一系列专用教室以及相关的现代化教学设备。同时还拥有一支高学历、高素质、高能力的教师队伍。 学校秉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宗旨,致力于办一所“教学有特色、德育成系列、质量有提升、学校受欢迎”的新型小学。近年来学校发展势头更为强健,连年获评长宁区文明单位,是区级双语教学试点学校、教学先进学校、行为规范示范学校、法制教育先进学校、上海市红十字学校、上海市家庭教育指导实验基地。 学校继承传统,大胆创新,提出“以常规工作为基础、德育工作为核心、教育质量为命脉,以现代教育技术为突破口,构建具有优质教育体系的让家长满意的学校”的办学思路,开创了教育教学工作崭新的局面。学校设有《古诗吟诵》、《法制》、《形体》、《创意》、《双语》等多项校本课程。为充实学校校本课程和进一步促学生素质全面提高,2007年5月,学校引进小主人新闻学校的教材,在小主人报社的大力支持下创办了新闻学校,成为小主人报社的试验与培训基地。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延二小学始终本着责任意识,精品意识,与改革创新意识,由点到面,协同各方教育力量,努力实践着教育服务学生、服务家长、服务社区的宗旨。
上海市晋元高级中学附属学校,是一所由晋元高级中学承办的公办九年一贯制学校,隶属于上海市普陀区教育局。本校经登记批准,是具有法人资格的办学机构。学校实施校长负责制,独立承担办学责任。校长是学校的法人代表。 学校前身是上海市跨世纪样板小区的公建配套工程,为贯彻区教育局以圈、链、点的发展战略,落实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效应,2002年,经普陀区教育局批准,晋元高级中学附属学校由晋元高级中学承办。 晋元高级中学附属学校坐落在普陀区万里小区内,占地面积17286平方米,校园绿树成荫,环境优美整洁,现代化的教学楼,200米塑胶跑道,功能齐全的多功能厅、体操房、实验专用教室、室内羽毛球馆、电脑房、图书馆、电视台演播室、多媒体校园网络等,功能完善的教育设施和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不仅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更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个性化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晋元附属学校秉承晋元高中“学会选择,主动学习,卓越发展”的办学理念,根据学校实际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办学方向,注重培养能力,注重发展个性,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激发学习兴趣和培养学习方法,树立创新意识和持续发展能力,确立了“激发潜能、学会学习,快乐成长”的办学理念。 学校坚持“学生成才、教师成功、学校成名”的办学思想,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上海知名、普陀区一流的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 目前,学校教师学历水平均达到大学本科及以上占教师总数的60%,具有中高级职称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61%,区教育、教学能手6名,区教坛新秀1名。学校努力探索以专家引领、校本研修、教育科研一体化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形成了一支能为学校特色发展和铸造教育品牌提供优质教育的师德高尚、业务精良、教有特色、结构合理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上海大学附属学校是一所2009年7月1日新成立的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由原祁连二小和存瑞中学合并而成。教职工近150名,其中,中高级教师近100名,学生2000多名,50个教学班。学校分为2个校区,分为东、西校区,东校区有21个教学班,西校区有29个教学班。 在各级领导和上海大学的关心下已制定了学校发展三年规划,我校的办学理念是:“创造幸福 全面发展”。我们希望达成帮助每个学生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幸福观,从而教师亦因从事幸福教育的事业而达成自身的幸福。 我校的校训——自强 和谐 求实 创新。校风——刻苦、求真、励志、创新。教风——厚德、敬业、严谨、创新。学风——刻苦、博学、勤思、笃行。 我校的办学目标是打造祁连地区的优质品牌学校,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满意的指标即具有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和教育教学质量。 我校的学生培养目标是:“追求生命活力、追求学业精进、追求做人成功”的四有新人。 追求生命活力——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活泼开朗、个性鲜明、充满青春的活力。 追求学业精进——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富于想象与创造,学习勤奋,学业成绩不断提高。 追求做人成功——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品行优秀,具有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能力,具有良好的沟通与团队合作能力的健全人格。 我校的教师发展目标是:“敬业乐群、业务精良、师生一体”。学校拥有一支团结、实干、高素质的具有开拓精神的教师队伍,近年来有15位教师先后被评为区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等称号,还有参加上海市名师基地的小学英语优秀学科带头人,优秀教师在我校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新校成立后又有许多优秀教师加入到我们的队伍中,增加了学校的师资力量。学校在“宝山区第九届中青年教师教学评选活动”中获得3个一等奖、10个等第奖的优异成绩。 新学校,新环境,新起点,新追求,我校全体师生将励志笃行,和谐合作,在上海大学的支持下,把我校的科技和美术特色班办好,把上大附校办成大场祁连地区老百姓满意的学校。
金山区第二实验小学,上海市二期课改研究基地学校,一直以来学校扎实推进二期课改。自2010年9月开始,学校全面实施整体教育改革。在课程建设、课堂教学改进、减负增效、学校文化体系的完善、构建充满理解和爱的和谐校园等方面工作推进有序。学校在 “广博教育,幸福学校——超越知识的教养”办学思想引领下,教师富有专业精神、专业水准和具有一定的课程执行力。学校构建了以阳光体育活动、德育主题活动、学科拓展活动、家校亲子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为基础的“阳光少年”培养模式。以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博大的胸怀、进取的志向、合作的精神。为每一位孩子自由地发展提供充分的实践与思考机会,促进学生健康、快乐、主动发展。 在全体师生不懈的努力下,学校在体育工作和双语教学更是凸显出了特色。学校是上海市首批双语实验学校之一。双语教学已形成了“多相融合”模式,为上海市乃至全国的双语教学提供了行之有效的经验。学校连续多年承办了全国围棋甲级联赛,并在“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的理念支持下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等,体育成果颇丰。 金山区第二实验小学创建于1985年,几经搬迁,目前由南北两个校区组成。北校区占地面积19983平方米,建筑面积10537平方米,有32个教学班;南校区占地面积9313平方米,建筑面积4416平方米,有11个教学班。两校区现共有学生1717名,在编教职工145人,专任教师132人,学历合格率100%,大专及以上学历达93.18%,14.39%教师在进修高一层次学历。学校曾获是全国现代化技术实验基地、全国英语特色学校、全国棋类实验基地学校、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德育先进单位、上海市贯彻体育工作先进学校、上海市科技先进单位、上海市艺术先进单位。
水产路小学是一所建校二十多年的公建配套学校。曾被评为 “区文明单位”、“区五星级行为规范示范校”、“区健康促进学校”、“区德育先进学校”、“区师资工作先进集体”、“区文体工程先进单位、” “上海市无烟学校”、“上海市雏鹰大队”等荣誉称号。为了让学校成为“学生开心、家长放心、社会称心、教师舒心”的精神家园。学校提出了“为每个学生精彩的生命奠基”的办学理念,学校教育以尊重学生为前提,建立全面、正确的教育质量观,重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为学生的继续教育打好基础,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提供保障。为了达到这一办学目标,学校主要围绕以下三方面做了努力,并取得了一些成绩:一、重视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 近年来,学校抓住2010年上海世博会召开之际,围绕教育局党委的提出“我为世博添风采作贡献”师德主题活动,深入开展德业发展“十大目标”践行活动铸师魂,塑造水产教师师德新形象。我们用“严、活、新、细”的教风带动学生形成良好的学风;用“平等、互动、发展”的理念,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带动学生学会合作、学会交往;用师爱带动学生有爱心、会爱人、善待己;用教师的新形象引领学生成为有素养、有能力、有潜力走向新生活的参与者、分享者、创造者。为进一步增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提高班主任的事业心、责任感、工作进取心,学校德育室组织举行了每月一次的“我和学生的故事”论坛,增进了班主任老师和学生的心灵沟通。十二位班主任老师通过一个个真实、鲜活的典型案例,生动的语言述说着自己对班主任工作的理解、对学生的热爱。通过相互交流、讨论和借鉴,各班班主任在班级管理方面有了新的收获,有利地促进了学校班级管理。学校深入开展“为人、为师、为学”系列活动,开展比奉献精神、看谁的职业责任好;比教学技能,看谁课堂教学水平高;比教书育人,看谁工作贡献大;比爱护学生,看谁师德风范高;比执行规范、准则,看谁职业意识强的活动,用实际行动迎接世博、为世博添彩增光。通过全体教工的共同努力,学校被评为宝山区教育系统2009年度行风建设规范学校。二、关注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课堂教学是检验各种先进教学理念的主阵地,它是教师与学生合作交流,共同成长的基地。一直以来,学校的教学研究把课堂作为自己的突破口。加强听随堂课的力度,通过不打招呼推门听课的方式,了解课堂教学中师生教与学的真实情况,诊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与教师进行沟通与反馈,切实提高家常课的课堂教学有效性。在关注随堂课的同时,学校也非常注重通过研究课、展示课来提高教师教、学、研的能力。学校教组织开展的组内视导课,要求每一位教师参与,大家依托教研组的团队精神,认真备课,钻研教材,制作课件,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组内视导课的基础上,学校每年组织“水产之星”的教学大奖赛。今年第六届大奖赛上杨娟老师荣获了一等奖、朱艳青、杨晓芳老师获二等奖,何雪萍、杨艳芳老师获三等奖。杨娟老师还获得了宝山区中青年教师教学评优活动二等奖。金惠老师获得了宝山区“同洲联盟杯”教学设计比赛英语组一等奖的第一名。学校举行的每月一次校本研修展示课为骨干教师实践课堂提供了的展示的舞台,也为全体教师提高听评课能力提供了学习的范例,教师们在一次次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专业化能力得到发展。三、树立全面质量观,提升办学品质教育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教育质量的好坏也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前途和命运。一直以来,学校将提高学科教学质量作为重中之重的任务来抓。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学校教学质量稳中有升。就2010年1月至今来说,学校参加了宝山区教师进修学院组织的全区性质量监控2次。在一月份的区质量监控中,作为一所非常普通的学校,在全区60多所小学中,我校语数外三科合格率为100%,三科总名次达到区中上水平,特别值得一提是在五年级三位语文老师朱丽芳老师、朱艳青老师、罗嬿老师的共同努力下,这次质量监控的语文成绩获得了全区第四名的好成绩,为学校争得了荣誉。我们学校五(3)班的黄琲琲以三科总分294分的好成绩成为五年级毕业班监控小状元。在吴淞学区组织3次的吴淞地区九所学校的质量监控中,我们学校的教学质量在周边同类学校中也名列前茅。学校在抓教学质量上花了大力气,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我们更注重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本学期,我们将各项教育内容融于德育、艺术、体育活动中。我们充分利用元宵佳节、“雷锋”纪念日、“三八”妇女节、 “六一儿童节”等传统节日、重要节日,结合2010年上海世博盛会的召开举行了“激情迎世博,健康强体魄”体育节活动;“传递世博心语,放飞世博梦想”校园文化艺术节和庆六一活动;“迎世博,国球与我同行”千校万班乒乓球运动;“与圣贤为伴,与经典同行”第二届读书节活动以及世博文明公约承诺等活动。在这些主题活动中,学生们通过听、学、画、唱、跳等系列活动,用美妙的歌声、优美的舞姿、五彩的画笔、健康的体魄和手中的相机观察世博、体验世博、感悟世博、分享世博。为了让学校里每一位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赢在起跑线上,学校不断在寻找适合孩子们的成长需求。因此,学校在活动课中,开设了国际象棋、电脑绘画、手球、乒乓球、合唱、舞蹈、笛子、航模等课程,让校本课程融合于地方课程中,丰富孩子们的学习生活,培育个性特长,搭建展示舞台,让每一个孩子在水产校园里快乐健康地成长。教育教学与主题活动、活动课程的融合,树立全面的质量观,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注入了新的活力。
虹口区第六中心小学前身为广灵路小学,有近50年的办学史。学校素以“管理规范,治学严谨,发展全面”而著称。20世纪八九十年代,学校以最优化整合理论为指导开展教育实践,在学校层面解决了如何在教育的管理、内容、方法和途径等方面进行整合,办学业绩显著而闻名,先后被命名为少先队全国红旗大队、市首批学生行为规范示范校、市体育传统(足球)学校、市小学语文研究会团体会员单位、区文明单位、区德育特色学校、区体育传统(象棋)学校等。 2004年,经虹口区教育局决定,由广灵路小学全部人员承办虹口区第六中心小学,同年9月1日,学校整体搬迁至现校址。学校现占地8478㎡,建筑面积4747㎡。校园环境优美,教育设施齐全,目前有19个教学班,640余名学生, 66名教职工,其中中学高级教师2名,区级骨干教师2名。 新校筹建至今已有7年,面对新的教育形势,学校把开展“小学生主体性教育”实践作为新一轮学校教育的主要方向,尝试解决在教育生态系统中进一步关注教育的主体,探索受教育者内部的主体激活,解决主体和环境的互动和融合。在多年开展主体性教育的实践基础上,学校逐步概括出了主体性教育的“四自模式”,即一个基础(以“主体意识——人文精神”为基础)、两个要素(独立人格、自主能力)、三个关键(需要、体验、践行)、四个途径(自律、自学、自强、自励)。2008年,出版了《主体性:教育永恒的命题——学校主体性教育实践与理论研究》一书。在实践与研究过程中,我们的认识也逐步深化,透过对学生主体性的培养实践,探索学校德育的有效性,促进学校教育的融合度,增强学校硬实力与软实力,提升学校教育力,彰显了学校教育特色。 六中心小学还被命名为上海市体育传统(足球)学校,培养过范志毅、朱琪、毛毅军、朱炯、张勇等一批足球人才,现成立王后军少儿足球训练基地,为上海市青少年校园足球布点学校。此外,学校的棒球、中国象棋也在逐步形成特色,校中国象棋队2007年获上海市学生体育运动会第二名。
闵行区梅陇中心小学,简称梅小,创立于1906年,现校舍位于梅陇镇镇西路255号,占地18.3亩,28个班,96名教师,中高级教师约占50%。在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下,经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学校办学水平稳步提高。连续四届荣获区精神文明单位称号,曾先后被评为上海市行为规范示范校、上海市无烟学校、上海市茶艺特色学校、闵行区艺术教育特色学校、闵行区花园学校、闵行区体锻达标先进校……现为上海市小学语文和数学专业委员会研究实验基地。 近年来,学校围绕“培养有民族文化底蕴、以民族精神为支撑的面向世界、走向未来、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办学目标,以科研为指导,以茶文化教育为抓手,加强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大力推进二期课改、“新基础教育”实验等重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引领师生关注社会、主动发展、珍爱生命、健康成长,不断提升生命质量。 闵行区梅陇中心小学是一所拥有百年历史的公办学校,现有镇西路、罗秀路两个校区,目前共27个教学班。《全校85名教职员工中小学中、高级教师约占80%,其中多名教师获得市、区教学评教一、二等奖,闵教杯论坛之星、区希望之星,区优秀班主任、区 “心目中的好老师” 金奖等荣誉称号。学校曾先后被评为上海市行为规范示范校、市少儿茶艺特色学校(全市仅六所)、市红旗大队、首届可持续发展优秀学校、创新型学校、闵行区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区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校、区绿色学校、区篮球项目特色……被列为上海市小学语文和数学专业委员会研究实验基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EPD项目成员校、上海市小学古诗词培训点等。学校经闵行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办学水平全面评估,进入办学水平A级校行列。 近年来,学校坚持科研兴校,文化育人,以“和、静、怡、真”办学思想为引领,以茶文化教育为抓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丰富教育内涵,用优秀文化滋养师生精神生命,促进师生主动发展,健康成长。少儿茶艺、古诗吟诵、茶艺双语成为学校办学特色,在市、区颇有影响。学校曾多次承担市、区级教学和艺术展示,学生在市、区各项活动中表现突出,佳绩频传。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