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闸北成功教育实验中学原名古田中学,建立于1964年,地处闸北区中部的一所公办初级中学,场地硬件等在中部地区处领先水平,2011年暑期,教育局加大投入,对学校将进行加固改造,学校办学条件进一步升级,跃升为闸北区前列学校。学校始终将“科研兴校,全面提高”作为办学方向,在校本研发上走在了全市的前列,陆续编撰了十几本校本教材;在拓展型、探究型课程设计、开发、实施、管理各个环节的研究与实践中,受到相关部门和华师大等专业院校的肯定。一批批参与拓展型与探究型课程学习的学生多次获得 “希望杯”全国数学邀请赛、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海国际茶文化节长三角少儿茶艺邀请赛、上海市学生艺术单项比赛、上海市中小幼学生美术、书法作品、上海市夏普杯中小学将棋锦标赛等全国、市、区奖项。据闸北教育规划,为了在中部地区崛起一所办学高质量的学校,2010年6月,闸北教育局宣布原古田中学由上海成功教育管理咨询中心委托管理,教育局调派了新的领导班子,并将原古田中学更名为上海市闸北成功教育实验中学。新学校以上海成功教育管理咨询中心为依托,“成功教育”思想为基本办学理念,以“自信、自主、大气、勤奋”为校训;以“三个相信”为教育核心: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愿望,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潜能,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取得多方面的成功;以帮助成功、尝试成功、自主成功为课堂模式;注重接受式学习与体验式学习相结合,追求学生多方面的成功;重视学生的人文精神、科学素质和文化底蕴的培养,开展茶艺、书法、将棋、瓷刻画等选修活动课和各种社团活动,力求学生知识、能力、人格和谐发展。
上海市新大桥中学创建于1962年,是解放后杨浦区较早创建的一所公办初级中学。学校位于杨浦区中心地带的眉州支路77号,校区毗邻杨浦区教育局、杨浦区卫生局、杨浦区少年宫,具有得天独厚的教育地理优势。学校占地9642平方米,建有建筑面积达5510平方米的教学楼、2000平方米的操场、 650平方米的室内体育馆以及篮球场等一流现代化建筑设施。学校现有17个教学班,学生518人。学校建有快速畅通的信息网络系统,以及现代化图书馆、教师资料室和电子阅览室,藏书量及各类报刊杂志近2万余种。40多年来,学校向社会输送了大批优秀健康的莘莘学子。学校坚持以"特长促合格"的办学理念,以树立全员德育思想为抓手,以学生的和谐发展为突破口,提升学校内涵为主线,优化课堂教学为重点,创建科学的学业评价体系为保障,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努力使学校成为杨浦优质教育集聚区中的亮点而努力。学校现有教职员工75人,其中具有中、高级职称的教师43人,占教师总数的近75%,具有研究生学历和正在读研究生课程的教师9名,占教师总数的16.7%。学校还经常聘请著名特级教师、专家、学者来校授课及指导,并多次组织教师外出市内、外观摩、学习。 近年来学校教师多次开设区级教学公开课,其中一人次获上海市青年教师教学大奖赛二等奖。学校是体育传统项目(排球)特色学校,自2002年起连续四年校排球队获得上海市中学生排球比赛冠军,新加坡、江苏等国内、外中学生排球队多次来学校切磋球技。2006年学校又被授予"艺术教育特色学校"的称号。学校现设有排球、民乐、舞蹈、文学、动漫、书法、绘画、合唱、篮球、健美操等多个学生社团,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为学生提供了展示才华的空间。四十多年的历史,她,已经积淀了馥郁深厚的文化底蕴。半个世纪的风雨,她,逐渐铸成着和谐发展的坚定基调。这,就是上海市新大桥中学。
上海市奉贤区庄行学校地处奉贤西部边陲,是一所具有丰厚文化底蕴的近百年老校。学校原名瀹智两等学堂,创建于清光绪三十三年,校址褚泾庙。民国3年改称奉贤县立第四高等小学。民国17年改名为庄行小学。抗日战争时期,校舍被日伪军拆毁。民国28年在庄行西街汪宅复课。抗战胜利后,在原校址新建校舍,称庄行镇中心国民学校。 解放后,改名为庄行中心小学。“文化大革命”时期称庄二学校。在河的南面原民办中学设庄三学校,两校均设中、小学班。1971年2月,中小学分开,小学在河南新建校舍,恢复庄行中心小学,庄行中学。2004年7月,在区教育资源优化整合中,撤消庄行中心小学,将庄行中学更名为庄行学校。 庄行学校历任校长坚持以“瀹智”为宗旨,艰苦创业,顽强拼搏,创造了辉煌的历史,涌现一大批知名校长。如解放初期的曹祖母、汪金裕校长;八十年代的朱雅观、潭士良、梅菊芬、阮忠英、黄勤、范继霖等校长;九十年代的戴国林、凤才弟等校长,造就了一大批优秀教师,如庄正德、仇治平、徐琪士、徐国宪、沈伟峰、叶建新、袁水初、朱火昌等;培养了一大批青年教师,如朱权华、孙群英、施文龙、顾卫权、邱雪弟、冯伟、张建良等;还培养了一大批知名人士和著名学者,如邹冠军--美国费城宾州大学有机化学系化学博士、教授,徐躬耦--原子物理学家,兰州大学、南京大学教授,胡琦--华东纺织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副院长,刁正邦--北京航空学院副院长,陈铭石--北京日报社副总编等。 庄行学校在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在戴国林、凤才弟等校长的领导下,学校以"以校兴人,树人以德,修德以规,立规以实"的办学理念,紧紧围绕"全面推进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主线,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校自主发展的"自主教育整体改革",切实落实"学校自主办学的管理等级达标、教师自主提高的继续教育培养,学生自主成长的创新教育"的三大工程;坚持以人为本,凝聚人心激活力;以校为本,思源思进绘蓝图;以学生为本,立足教学抓管理;以发展为本,与时俱进创辉煌。 庄行学校的“剪纸”活动课在校内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分阶段开设普通班及提高班,学生参与面广,几乎人人都会剪刻图样,并初出成果。其中,"喜花剪纸"活动课于97年2月由市电教馆作了六十分钟的活动课实录,向全国发行。剪纸活动也曾在东方电视台多次播出。学生的剪纸作品内容丰富,生动形象,多次在社会亮相,得到市县级领导的称赞,并多次在各类市、县级竞中获高奖。学生剪纸作品作为珍贵礼品送给了比利时首相阿德纳。97年,县教育局又正式命名为“剪纸特色项目学校”。现在,学校的剪纸活动正朝科目化、课程化、科研化发展,学校的剪纸课题获县科研成果一等奖、市三等奖。 庄行学校的环保生态教育也正萌动者勃勃生机。学校以"绿色、生态、环保"为主题,实施可持续发展环境科学研究,让生态观念和文明意识深入人心,并逐步成为学生日常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形成一个以"保护生态文明为荣,破坏生态环境为耻"的氛围。在此基础上,学校获得了"上海市绿化合格学校"、"上海市第三届科技先进集体","奉贤区绿色学校",学生在市、区级各类科技竞赛中获百余项奖。
上海市格致初级中学前身为上海市第六中学,于2003年更名而成。原市六中学具有130多年的办学历史,学校遵循“晓知明理,多才多艺”的校训,传承格致中学“格物致知,求实求是”的优良办学传统和“科学、严谨”的办学思想和管理模式。确立“学会做人,学会读书”的教育理念,倡导“务实、崇本、求新”的教风,形成“勤学、多思、善问”的学风,充分强调学生个性发展和整体提高的和谐统一,为社会源源输送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学校地处上海市中心城区的中心,毗邻南京路,占地5600m2、建筑面积13800m2,拥有先进的校园网络系统,多媒体视听中心、多功能控制中心等。学校系上海市素质教育实验学校,上海市课程教材改革研究基地,上海市学业管理与评价研究所基地学校,上海市少年科学院中心组成员单位等荣誉称号。格致中学和原市六中学都是享有盛誉的百年老校,都是我区宝贵的教育资源,世纪耕耘,功勋卓著。尤其是格致中学,在全国乃至海外都有相当高的知名高和美誉度。为顺应新形势教育发展的客观需求,为充分发挥格致中学的品牌效应,让条件好的初级中学主动衔接名校的示范与辐射,在更大范围有机继承优秀的办学传统、办学理念和管理模式,把格致的品牌做得更大、更强、更优,社会信赖并选择了原市六中学,作为格致初级中学,融汇两所学校的优势,合为更大的优势。
上海市宝钢新世纪学校是宝山区一所公办的九年一贯制学校,于2003年7月,由原宝钢第二中学和盘古路小学合并建成。学校占地学校占地32.1亩,现有学生1400多名,教职工126名,教学班36个。 在教育局及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学校合理规划成教学区、活动区和生活区,为全校师生提供了一个和谐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现有综合楼、体育馆、教学辅助房及2幢教学办公楼大楼。为实现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学校还建有塑胶环形跑道、4个塑胶标准篮球场、4个排球场、击剑房、体操房、音乐室、理化生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等。2011年,学校对校舍进行了防震加固的校安工程,对校内的所有教育教学、办公、体育、绿化、生活等设施进行了全面改造,教师人手一台电脑,教室均配备微机、多媒体投影等现代化教学设备,建成了多媒体双向教学系统,实现了教学办公实现了自动化、信息化。 现代化的教学配置,为学校发展提供良好的外在保障。为谋求学校新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我校各条线工作,齐心协力,面对问题、寻对策;面对现状、寻突破。在学校行政管理方面,以施忠明校长为核心,规范制度、健全机制,为学校各项工作开展保驾护航;在教育教育方面,“教”与“研”有机结合,成立由我校学科骨干组成的学科专业委员会,以“中小学衔接”、“资优生培养”为项目驱动,丰富师资建设内涵;在德育方面,以礼仪教育为抓手,开展形式多样的的礼仪教育,使学生知礼、行礼;在课题研究方面,以市级课题《基于“双案”联动的“弹性预设—互动生成”课堂实践研究》为龙头课题,研究课堂教学,教学相长;在素质教育方面,我校开设礼仪课、心理课、戏剧课、手工课、手球训练、击剑训练等方面落实于教学常规。 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师生捷报频传,宝钢新世纪学校荣誉接踵而至——“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花园单位”、 “安全达标学校”、“区科研先进学校”、“区五星级行为规范校”、“区教育系统先进党支部”、“市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2012年初,学校还加盟“上海市新优质项目推进”学校之列,为我校成为百姓家门口的优质学校提供了更好的发展平台。 “路漫漫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在已有发展基础上,我校师生将以一流的教育观念,一流的校园环境,一流的教学装备,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流的教学质量,一流的管理水平,将学校办成宝山基础教育“新优质”的聚集之地、辐射之所。
【学校位置】马陆育才联合中学坐落在上海市嘉定区马陆镇南首的育英街355号,占地面积50.56亩,其中校舍建筑面积15131平方米,运动场地面积7348平方米,绿地面积10300平方米。【发展历史】马陆育才联合中学原名马陆中学,创办于1957年。建校50多年来,学校曾四易其址,三易其名,创造过辉煌的办学历史。尤其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马陆镇党委、政府越来越重视学校的发展,于1998年底投巨资易地兴建了新校舍,1999年9月竣工启用,使学校成为当时镇一级中高起点、现代化的学校。 为了充分利用百年名校上海市育才中学的优质教育资源,进一步提高学校办学水平,为马陆和周边地区的广大青少年提供优质教育,2003年8月,马陆镇党委政府、嘉定区教育局、上海市育才中学三方达成协议,实施联合办学,同年9月“嘉定区马陆育才联合中学”正式挂牌成立。 2004年9月,学校与嘉定区教师进修学院签订了教育合作协议,并于2006年成为区教师进修学院唯一的一所初中实验基地学校,有效地促进了学校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成长和办学质量的提高。 为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实施新的五年发展规划,2007年5月,学校与上海市闸北八中签定了教育合作协议,引进“成功教育”理念,成为“上海市成功教育实验基地”。 因此,上海市育才中学、嘉定区教师进修学院和上海市“成功教育”集团已成为推动马陆育才联合中学持续发展的“三大支柱”。【学校现状】马陆育才联合中学目前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现有6——9四个年级、23个教学班,在校学生629名;在编教职工89名,其中专职教师73名,区骨干教师3名,高级教师13名,中学一级教师33名,教师学历合格率100%,其中研究生学历(含研究生课程班)5人;3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36人,占教师总数的49%。 学校硬件配备齐全,设施一流。建有两幢教学楼共36间教室,其中24间教室都安装了全套的多媒体设备,六年级的6间教室还按“小班化教育”理念配备了一生一橱的橱柜;另外12间教室作为各类专用室,如校史馆、竹艺馆、竹刻教室、少先大队部、卫生室、英语角、年级组活动室、拓展课教室等。拥有一幢实验楼,其中有5间实验室、2间计算机房94台电脑和多间专用教室。建有一幢教师办公楼和一幢行政楼,除教师和行政办公室之外,还在其中设有1个二级图书馆及3间师生阅览室,图书馆共藏书16986册,每个任课教师都配备了1台笔记本或台式电脑。学校拥有1座全封闭式的多功能的体育馆,1个有200米塑胶跑道和铺设人造草皮的操场,1个新铺塑胶的露天篮球场和1个露天排球场地。还建有1座能容1000多名师生在一楼停车、二楼同时就餐的B级食堂。【发展愿景】为了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马陆育才联合中学制定了《2006学年——2010学年发展规划》,在规划中明确提出了学校愿景、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培养目标、师资建设目标、学风建设目标、教风建设目标和校训: 学校愿景:让每一个人都在关爱中成长,让每一个人都在合作中发展。 办学理念:关怀每一位教师,以学校成就教师;关爱每一个学生,让教师发展学生;在学校的持续发展过程中,使教师和学生获得共同成长。办学目标:依托育才中学的名校优势,挖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发展。通过5年努力,使学校整体办学水平进入区同类学校中的先进行列。培养目标:坚持以德育为核心,以“两纲”教育为主线,培养会学习、能合作、身心健康,具有较高素质和发展潜力的学生。师资建设目标:努力建设具有高尚的道德修养,渊博的学识底蕴,高超的教学艺术,过硬的科研能力,合作的团队精神,健康的身心素质的教师队伍。 学风建设目标:勤学、文明、朴实 教风建设目标:爱生、敬业、正己 校风建设目标:以勤治学、以文养性、以朴立身 学校校训:汗水酿造成就,智慧铸就辉煌【办学成绩】学校坚持教育发展与马陆镇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先后为马陆镇乃至上海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合格的建设者和劳动者,一些业已成为市、区、镇级行政、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和管理人才,许多学生后来成为各行各业的佼佼者;同时学校还为广大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输送了一批又一批合格的初中毕业生。 学校先后获得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市健康教育单位先进,嘉定区文明单位、区青少年民族文化培训基地学校、区中小学行为规范三星级示范校、区档案管理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校党支部先后被评为镇“三星级”党支部和先进基层党组织。【学校特色】学校根据嘉定区马陆镇竹刻文化历史悠久、学校美术教师擅长竹刻教学的特征,坚持走竹文化特色校园创建之路,逐步形成了以竹文化为主要特色、多种艺术教育为辅的校园文化特色。2006年,学校申请并通过了国家级子课题《嘉定竹刻创意教学之探究》,成为国家“十一·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实验单位。2007年6月,学校举办了国家级子课题——“嘉定竹刻创意教学之探究”开题会。2007年9月,学校借举办五十周年校庆良机,建立了嘉定区首个竹艺馆,汇集了众多师生竹刻和美术作品,赢得了许多前来参观的领导、校友和家长的好评。2007年11月,市美术教研员和各区美术教研员来学校,以《嘉定竹刻创意教学,民族文化深入课堂》为主题,围绕学校国家级子课题开展了研修活动。2008年9月,举行了“学竹刻、重创意、促发展”市级竹文化特色展示活动,扩大了学校竹文化特色建设的影响力。目前,学校正在加大竹文化特色校园的建设力度,坚持以国家级子课题——嘉定竹刻之创意教学为切入点,以“承民族文化,育芬芳桃李”为主题,着力在竹环境、竹雕刻、竹诗文、竹音乐、竹精神五个方面打造竹文化特色,从而使校园的竹文化氛围更浓,竹刻创意教学特色更加鲜明。
上海市青浦区颜安中学坐落于练塘镇南首,陈云纪念馆两侧。1942年由练塘镇教育界爱国人士曹修仪、陈驾苍、金鼐等创办,是练塘地区第一所中等学校,由于成绩显著,江浙两省的毗邻县、镇学子慕名而至。次年,募款自建校舍,易名“颜安中学”,成立董事会,高尔柏任董事长,曹修仪为校长,学校藏书万余册,列全县之冠。“颜安”校名取自七十二贤之首——颜回,颜回最为孔子钟爱,并一再褒奖:“贤哉回也”,其德行坚称,谦虚好学,安贫乐道,后人称之为复圣,以此为校名意为培养品学兼优的学生。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著名人士吴开先任董事长,1946年裁撤高中,1949年,改组董事会,曹修仪任董事长,袁瑞霖任校长,1951年初,学校由青浦县人民政府接管,撤销董事会。 建国以后,因行政区划的变化以及学制的调整,曾数度易名。1956年,学校转为公立,更名为“练塘初级中学”。1971年,重设高中,成为高级中学。1984年,重新恢复“颜安”校名。1991年学校布局调整,初中部并入练塘二中并吸纳高中后成为高级中学。2005年,陈云夫人于若木题词“办好颜安中学”。2007年学校设点布局再次调整,撤高中,将原来小蒸中学、蒸淀中学、颜安中学并入练塘二中,并更名为颜安中学,分东西两个校区,合计占地面积82亩,建筑面积16200平方米,现有38个教学班,1500多名学生,164位教职员工。 新颜安中学秉承原来四所学校(小蒸中学、蒸淀中学、颜安中学、练塘二中)的办学特点,优化组合,优势互补,互融共惠,以“勤、诚、自、爱”为校训,以“团结、文明、勤奋、进取”为校风,以“立品、增知、成才”为学风,以“务本求实”为教风,继续打造“勤奋、和谐、合作、进取”的校园精神,坚持科学发展,提升教育品质,努力贯彻“强队伍、优课堂,精管理、建文化,创特色、铸品牌”的内涵建设要求”,落实“三新建设,五育培养,一个方针”学校发展思路,用心做教育,全面提升办学水平。 上海市青浦区练塘镇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陈云同志的故乡,镇区人口5万多人,有三个社区,北临318国道,南接沪杭高速公路,距上海市中心60公里,交通十分便捷。目前,学校拥有3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160人,教职工160人。已初步形成结构合理,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师资队伍。 近几年,颜安中学围绕“科学、规范、有效、人文”的管理思想,坚持以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为本,积极推进学校素质教育。2001年起 被上级部门确定为上海市加强初中建设单位。
鹤北中学是一所刚建校两年的初级中学,目前,有初中教学班级18个,学生近500名,学生主要来源于周边住宅小区,有一部分为农民工同住子女,学生可塑性强,知识、文化、各项素质提升空间较大;学校拥有一支年轻化的教师队伍,学历结构符合时代发展要求,青年教师多,有活力,有创造力,他们中有一批蓄势待发的区学科骨干教师和智慧型教师。在兼容并包 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的指导下,学校积极整合优质资源,发扬团队精神,形成教育的合力,经过两年的努力,学校已逐渐赢得了社会的良好口碑与信任。 在兼容并包,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指导下,学校充分尊重学生、教师各自的生长点,鼓励学生个性发展、教师专业发展,通过教师和学生的成长,最终实现学校的稳定发展,并形成特色鲜明的和谐共进的校园文化。 经过两年的积累,确立了人本立校、质量强校、科研兴校、和谐凝校的办学思路,着力营造了尊重、和谐、合作的人际环境和客观、公正、积极的集体舆论环境,逐步形成了和谐、务实、高效、发展的学校精神。我们的课程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开设与其相适应的课程,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他们发展的一席之地和在原有基础上的进步,让每个学生真正得以主动发展,让学生真正成为课程的主人,进而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动、健康、和谐的发展。 学校以德育教育为核心,凸现学校精神,致力于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合格的初中毕业生。为此,学校把课程改革纳入了教育教学主渠道,通过对市、区和校本资源的整合或重组,强调教师以创新的理念转变教育教学方式,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亲身体验、感悟和实践,强调教与学手段和方法的变革。目前,学校在三类课程教学方面正在进行积极的探索。 近两年,以聚焦课堂 提高实效为主题,在教师中开展了各种层次的全员参与的教学研讨活动,提高了教师教学研究水平和驾驭课堂的能力,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由于学校建校刚两年,三类课程教学的水平还参差不齐,教师普遍重视基础型课程教学,对探究型、拓展型课程重视程度还有待提高。学校已拥有一支有活力、有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但特色教师,一专多能的复合型教师仍缺乏。目前学校尚未有一本/套成熟的探究或拓展型课程的校本教材。学校正在逐步梳理近两年探究课和拓展课的教学思路,力求架构一个完善的、有校本特色的三类课程框架及评价体系,使其更适合每个学生的发展。
黄兴学校的前身是杨浦区教师进修学校师范部,1995年成为九年一贯的黄兴中小学,2001年更名为黄兴学校,是杨浦区素质教育实验校、第一所美术特色学校、上海市学校艺术教育先进集体、创造教育实验基地、国家教育部学生“学会学习”课题研究基地。现有中高级教师77人,占全校教师近75%,学校占23亩,绿树成荫,环境优雅,教学设施齐全。师资强,中高级教师近80%。学校始终坚持以德育为核心,以教学为中心实施素质教育。学校以“五美”(美在黄心,美在我心,美在诚心,美在我行,美在我形)为抓手,努力实践校本德育;学校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实践“二期”课改为抓手,狠抓教学工作,使教育教学质量稳定在全区同类学校前列。学校始终坚持“以美术为切入口,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办学思路,推动了学校各方面的工作。多年来,学校不仅为中国美院附中、华山美校等高一级美校输送了800多名合格人才,还在区、市、全国,乃至国际书画大赛中获得1000多个等第奖。学校的特色教育及教育教学成果受到上级领导高度重视,1997年和1999年两次市级特穑教育研讨会在黄兴召开,教育部艺教司杨力司长等领导亲临学校视察并给予好评。各级各类媒体多次加以报道,学校在社会上享有良好的声誉。2004年由上海市教委命名为市首批艺术特色学校。2004年被评为上海市财务、财产信用A级单位。2004-2005年度获“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称号,学校被评为区绿化先进单位、花园学校。2005年被评为杨浦区科研先进集体。2006年、2007年二次被杨浦区教育局评为“年度办学显著进步”单位。2007年又被评为杨浦区文明单位、上海市学校艺术教育先进集体。学校正按照“与时俱进,开创新局面,争取新辉煌”的要求,以教代会刚通过的三年发展规划为指引,以落实“两纲”教育、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抓手,全校动员,人人参与,共创文明黄兴和谐黄兴活力黄兴,把师生人格的逐步完善和学校特色发展结合起来,实现学校的持续发展。为打造“知识杨浦”和实现地区教育均衡发展作出努力。
上海市奉贤县奉城第二中学,位于奉贤区奉城镇状元路,是一所公立初级中学。 学校把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作为生命线,坚持落实“夯实基础,突出重点;规范管理,稳步推进”的课改思路,并以市课改试点基地扩大校为契机,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和理解教师,加强校本教研建设,充分尊重和关心学生,做到制度刚柔相济,体现人文关怀,积极打造良好的学校文化。 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稳步提升。先后取得上海市行为规范示范校、区文明单位、区市府教育实事项目先进集体、区关心下一代先进集体、区工会工作特色奖、区特色团支部、区师德先进集体单位、区校本研修先进单位等荣誉,成为奉贤区办学水平、社会声誉俱佳的一所初级中学。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